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基礎教育改革及啟示_第1頁
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基礎教育改革及啟示_第2頁
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基礎教育改革及啟示_第3頁
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基礎教育改革及啟示_第4頁
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基礎教育改革及啟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基礎教育改革及啟示作者:梅少波來源:文教資料2013年第02期摘要: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公立學校改革以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為主題,主要 經歷了以公平為基礎的教育改革、擇校運動和以標準為基礎的教育改革等改革運動。聯(lián)邦政府 通過教育立法、發(fā)布戰(zhàn)略性教育報告和政策文件、制定學術標準等方式參與美國教育改革,成 為這一時期美國學校教育改革最顯著的特征。關鍵詞:美國基礎教育改革以公平為基礎的改革擇校運動基于標準的教育改革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美國的基礎教育學校改革,主要由三次改革運動主一以公 平為基礎的改革(equity-based reform)、擇校運動(school choic

2、e)、以標準為基礎的改革 (standards-based reform),旨在促進教育公平、增加學校選擇,以及運用學術標準提高教育 質量。1這半個世紀的教育改革歷程,確立了美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兩大核心主題,保證教育 機會均等,提高教育質量。平等與質量,成為美國基礎教育階段所有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一、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基礎教育學校改革的歷史進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公平為基礎的教育改革。以公平為基礎的改革運動成形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當時美國國內主要的政策爭端在于擴 大非洲裔美國人的公民權利和消除貧困。而教育改革則是民權運動和反貧困之戰(zhàn)”的關鍵之 匙。一方面,民權運動在教育領域取得的成就極大地推動

3、了民權運動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教育 又被視為向貧困開戰(zhàn)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1954年,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在“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委員會”(Brown v.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一案的審理中判定,公共教育領域的種族隔離是違憲的。這一判決,使受到鼓舞的美 國黑人接著又發(fā)起了一系列爭取更為廣泛的民權的運動,并在六十年代取得了相當?shù)某删?。進 入七十年代,民權運動對社會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受到觸發(fā)的其他族裔如墨西哥裔、亞裔、印 第安人,以及婦女、殘疾人等弱勢群體,也紛紛加入到民權運動中來。民權運動在教育事務上 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一系列教育立法和法院判例上。如民權法案(Civil

4、 Rights Act of 1964)、1972年教育修正法案(Education Amendments of 1972)、全體殘疾兒童教育 法案(Education for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等。通過這些聯(lián)邦法案,聯(lián)邦政府針對少 數(shù)族裔兒童、婦女和女童、英語水平有限的兒童、殘疾兒童,制訂了多種多樣的政策和計劃, 用以保障其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同時期,美國國內另一個社會熱點在于“反貧困之戰(zhàn)”。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仍然有大 量的美國人生活依然赤貧。聯(lián)邦政府在經過長期的關注和考察之后認為,對付貧困最好的辦法不是給窮人們錢,而是通過教育、職業(yè)培訓、社區(qū)開發(fā)

5、完善他們自身。教育,被視為消除 貧困的關鍵因素。1964年,美國頒布了經濟機會法(Economic Opportunity Act of 1964),該法案在教育方面最引人矚目的成就是啟智計劃(head start)的誕生,啟智計劃被用 以幫助貧困兒童為上學做好準備。3而在啟智計劃頒布不久之后,196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 美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一部教育法 初等與中等教育法案(The Elementary andSecondary Education Act,簡稱ESEA),該法案是到目前為止獲得通過的投入最大和最全面的 聯(lián)邦教育法案。根據(jù)該法案,由聯(lián)邦政府提供經費給各個學校,以為貧困兒童提供補

6、償教育。以教育公平為改革方向的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見證了分類的資助計劃、法律保護支持的 資助計劃及民權法規(guī)的制定和應用。其中,后兩項政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沿用至今。所 有政策的結果,針對非洲裔美國人和其他少數(shù)裔背景的學生的歧視被視為非法行為,如有發(fā) 生,將被提起公訴;女童和女性也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高中畢業(yè)率和大學入學率已 經超過了男性;殘疾學生也基本上都在正常的教室接受教育,進入高等教育學府繼續(xù)深造的比 例也創(chuàng)造了新的紀錄。4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擇校運動。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社會動蕩的平復,以及新的政府的上臺,美國基礎教育改革 的主題逐漸由教育公平轉向提高教育質量。由于教育

7、經費持續(xù)大幅增加,而學生學業(yè)水平未見 提高,加之人們對于聯(lián)邦干預教育的質疑聲不絕于耳,熟諳市場經濟規(guī)律的美國人便將市場化 規(guī)律引入教育領域,希望以此提高學校教育質量,5美國開始大范圍推行擇校政策。擇校有 多種形式,主要包括開放入學、教育券、特許學校、教育稅減免、家庭學校教育等。開放入學(Open Enrollment)指打破“就近入學”的限制,允許學生在更廣泛的范圍內自由 選擇公立學校入學。6學??砂醋约旱淖畲笕萘空猩?,甚至可招收其他學區(qū)的學生。開放入 學是美國當前實施最為普遍的擇校形式。自1988年明尼蘇達州制定全美第一個“開放入學”法 令,至2007年,美國已有46個州制定了開放入學政策。

8、7教育券是指由特定集體性消費單位(如政府、教會、基金會、社團或私人)向適齡兒童家 庭發(fā)放憑券,家庭持券為子女選擇學校并用以支付學費等相關教育費用,學校再向集體性消費 單位兌換與教育券面額等值教育經費的一種擇校,分為“公助教育券”和“私助教育券”兩種形 式。81990年,威斯康星州第一個制定法規(guī),允許公共資金用于密爾沃基學區(qū)低收入家庭的 兒童在公立或者私立學校接受教育。1995年,俄亥俄州效仿威斯康星州制訂了一項教育券計 劃,受眾對象是克利夫蘭的貧困學生。1999年,佛羅里達州制訂了一項全面的州教育券計 劃,但是后來被州最高法院認定違憲,只有一項面向殘疾學生的計劃被保留了下來。自此之 后,又有幾

9、個州和城市制訂了多種多樣形式的教育券計劃,其中也有一些被裁定是違憲的。在 2011年,印第安納州開發(fā)了一項受眾廣泛的教育券計劃,涉及全州所有符合特定家庭收入規(guī) 定的學生,而威斯康星州的教育券計劃也由密爾沃基擴大到全州更多的學區(qū)。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s)是通過與州或地方教育主管機構簽訂合同的方式而成立的公 立學校。學校應在合同設定的框架內運營,由政府提供經費,學校有充分的自主權,可以免受 其他傳統(tǒng)公立學校必須遵守的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但在享受相當程度自主權的同時,特許學校必 須承擔合同規(guī)定的提高學生學業(yè)成績的責任。9特許學校既有公立學校的一面,又有私立學 校的一面。特許學校是公共的

10、,是因為特許學校一般都由政府機構創(chuàng)建或者授權”,依靠公共 資金維持學校運轉,同時也必須遵守法律要求,例如按照法律的要求測試學生成績,不能教授 宗教性的內容。他們同私立學校相似,在于他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學生來源群體,雇傭非工會的 教師。第一所特許學校于1992年創(chuàng)建于明尼蘇達州,至2006年10月,美國已有40個州及哥 倫比亞特區(qū)通過特許學校立法;大約3977所特許學校遍布全美;特許學校在校生總數(shù)共計 l149986 名。10目前,已經有跡象表明通過擇校提高教育質量的最初目標沒有實現(xiàn),總的來說,學生如果 繼續(xù)留在正常的公立學校,就能獲得擇校后所取得的成績。但擇校運動仍然在繼續(xù)進行并沒有 放緩腳步。

11、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今:以標準為基礎的改革?;跇藴实母母镞\動的最初目的是確認學生們應該學什么,在幾年級能夠學習完成,以及 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所學知識。11這一改革運動起源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全國數(shù)學教師 協(xié)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編寫了一套數(shù)學國家標準。布什政府以及 各州州長隨后在其他學科也采用了相同的方法,提出采用國家學術教育標準和國家考試衡量學 生的學習表現(xiàn),但他們的提議沒有獲得立法機關的通過。布什的繼任者,克林頓總統(tǒng)繼續(xù)提倡 用標準和考試的手段改革教育,所不同的是,他主張放棄推行國家標準和考試,而轉由各個州 開發(fā)自己的

12、標準和考試,克林頓的提議最終獲得了通過。待到小布什繼任總統(tǒng)之時,美國所有 的州都正處在實施標準和調整考試的過程中,或者已經完成了這個過程。但是隨著改革的進展,改革運動又表現(xiàn)出另外的目的,運用考試結果發(fā)現(xiàn)哪些學校的學生 沒有掌握課程內容,基于標準的改革演變成為考試驅動的問責制。122002年的不讓一個孩 子掉隊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簡稱NCLB)的通過是標準運動的轉折點??荚囼寗拥?問責制作為新的標準,取代學術標準成為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中心。13如果學生沒有通過州 年度問責考試,其學校就會被貼上“失敗”的標簽。標準和考試運動使得學校更為清晰明了地了解到學生應該學習什么。

13、美國歷史上的第一 次,每個州都公布了重要學科的學術標準。標準運動同時也更大程度地提升了教育公平,每個 州都為所有學生設立了相同的學術期望,進一步促進縮小各族群學生之間的成績差異。此外, 由于50個州擁有不同的標準,這一問題又促使各州開發(fā)出了英語語言藝術和數(shù)學學科的共同 核心州立標準(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這場改革的主要問題在于基于標準改革演變 成為了由考試驅動的改革,特別是問責條款,過于苛刻,且已經造成了一些教育不良現(xiàn)象的出 現(xiàn)。由于對該法案的反對十分強烈,奧巴馬政府已經采取行動同意撤銷法案中某些條款。二、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基礎教育學校改革的特征分析(一)聯(lián)邦

14、政府成為改革的重要參與者和發(fā)起者。美國是地方分權制國家,其教育行政制度也基本上采行地方分權原則。州政府始終為各地 教育的領導者,地方學區(qū)則為執(zhí)行者,聯(lián)邦政府往往退居為輔導與咨詢的角色。14然而,如 果我們仔細分析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教育的發(fā)展軌跡,就可以發(fā)現(xiàn),聯(lián)邦政府對美國教育的 影響,已經全方位介入到美國教育的各個階段。而聯(lián)邦政府參與美國教育事務,主要是通過教 育立法、發(fā)布教育報告書和制定教育學術標準等方式進行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與七十年代,在社會民權運動的推動下,為促進教育公平,聯(lián)邦政府頒 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法案,對少數(shù)族裔及弱勢群體提供補償性教育。進入八十年代,美國學校改 革的重點由教育公

15、平轉向了學業(yè)優(yōu)異。1983年,全國優(yōu)質教育委員會發(fā)表報告國家處于危 機之中(A Nation at Risk),將國家的經濟問題歸因為教育質量低下,并提出一套全面的改 革政策,強調增加學業(yè)考試,實施嚴格的學術標準,提高教學基本技能,通過更高要求的教師 標準和能力測試提升教師職業(yè)能力,呼吁地方政府將地方教育政策與聯(lián)邦提議的教育改革融合 在一起。15國家處于危機之中的發(fā)布帶動了全國和各州更多的報告發(fā)布,并最終導致了 基于標準的教育改革的開始。九十年代,布什和克林頓政府都通過了相關政策或法案,制定國 家教育目標和學術標準,而新世紀以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的頒布,更進一步擴大了聯(lián) 邦政府的教育權限,提

16、高了對聯(lián)邦教育政策的期望。該法案要求各州遵照聯(lián)邦政府確定的時間 表,逐步提高學生學業(yè)成績,在2013-2014學年將所有學生的成績提升到其規(guī)定的水平。在美國國內,關于聯(lián)邦政府是否應該參與教育事務一直就是一個敏感話題,相較于之前美 國教育改革而言,這半年個世紀以來聯(lián)邦政府對教育改革的干預前所未有,是這段時期美國教 育改革最大的特點之一。(二)教育改革,立法先行。自美國建國以來,其教育發(fā)展就深受革命先賢倡導的民主精神影響,崇尚法治,舉凡學校 的運作、教師的聘任、學生的管理等議題,一旦有所爭執(zhí),則多半尋求司法途徑給予解決。美 國教育制度的法律基礎,大致包括四種來源:聯(lián)邦憲法;聯(lián)邦與各州法律;行政命令

17、與規(guī)定; 法院判例。16通過前文所述的美國基礎教育改革歷程不難發(fā)現(xiàn),聯(lián)邦政府正是通過教育立法 和法院判例實際參與和規(guī)范各州和地方的教育改革的。在實際參與或發(fā)起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聯(lián)邦政府更多的是借助教育法案中的資助條款。教 育經費問題是關乎美國教育發(fā)展和改革的重要一環(huán),只有獲得充足的教育經費,才能使得各州 及地方學區(qū)充分發(fā)展教育事務。根據(jù)不同的教育法案或者計劃、項目,聯(lián)邦政府會面向各州和 地方學區(qū)提供不等的經費,各州或學區(qū)可以選擇或不接受聯(lián)邦的補助,如果接受,聯(lián)邦政府便 有權制定使用經費的準則加以監(jiān)督,以確保州與地方教育機關能妥善運用經費。17如此,聯(lián) 邦既對國民教育提供了資助,又“名正言順”地

18、參與到了地方教育改革當中。強調學術標準,提高教育質量。美國是一個危機感非常強烈的國家,同時也是一個實干的國家。1983年的國家處于危 機之中,美國將國家的經濟問題同低下學校教育質量聯(lián)系在一起,指出教育在學生走向勞動 力市場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報告中提出的改革措施中最重要的一條,是面向所有學生 實施嚴格的學術標準。1989年,美國享有盛名民間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聯(lián)合會” (American Association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發(fā)布了旨在加強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2061計劃”,并明確提 出三階段的計劃;此后,聯(lián)邦政府先后頒布了美國2000年

19、:教育戰(zhàn)略(America 2000: An Education Strategy)、2000 年目標:美國教育法(Goals 2000: Educate America Act)。根據(jù)后者,聯(lián)邦教育部得以制定國家教育目標、建立主要學科學術標準NCLB法案 更是設定了學生要達到學術目標最后的期限,規(guī)定各州每學年都必須取得適當進步。2010年 共同核心州立標準頒布,美國統(tǒng)一全國課程標準的教育改革又邁出突破性的步伐,目前,這一 標準已經被45個州及哥倫比亞特區(qū)所采用。雖然基于標準的改革在標準的制定方向趨于愈來愈嚴格的趨勢,甚至過于嚴格,但美國各 州也因此都有了重要學科的學術標準,明確了學生應該學習

20、和掌握的內容,明確了學生在各年 級應達到的學習水平。為以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三、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基礎教育學校改革對我國教育的啟示關注弱勢群體兒童,促進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公平,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雖然已經實現(xiàn) 了9年義務教育,但整體上并未實現(xiàn)均衡發(fā)展,城、鄉(xiāng),相同區(qū)域的不同群體之間還存在許多 不公現(xiàn)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教育資源的不合理配置,農村地區(qū)、邊遠貧困地區(qū)、少數(shù) 民族地區(qū)教育資源相對匱乏。而促進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在于政府,只有政府及時、充分地 關注到弱勢群體兒童,解決其最基本的受教育問題,才有實現(xiàn)教育公平實現(xiàn)的可能。我國政府 可

21、以效仿美國在以公平為基礎的改革中的做法,給予困難、弱勢群體教育政策上的傾斜,以及 適當?shù)馁Y助和補償教育,解決其最起碼的受教育問題,為日后全方位實現(xiàn)教育公平鋪平了道 路。建立健全教育法律體系,保障教育改革。美國半個世紀以來的教育改革,同時也是美國教育法發(fā)展的半個世紀。教育公平的實現(xiàn), 以及教育學術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都需要教育法案作為強大的后盾。相較于美國發(fā)達的教育立法 體系,我國的教育法律法規(guī)還相當不完善,存在較大的漏洞,中央政府對下級各級政府和地方 的教育事務也缺乏合適的監(jiān)管措施。我國政府應該盡快完善現(xiàn)有教育法律法規(guī)體系,對于已經 頒布但存在缺陷的進行重新修訂,應該制定但還沒有制定的應盡快提上議

22、程。對于下一階段的 教育改革,從改革伊始就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如此才能保障學生和教師的基本權利,也能夠 保障教育改革措施的高效實施。(三)制定學術標準,提高教育質量。強調學術標準,提高教育質量,是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通過 標準,才能明確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內容;通過標準,才能明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具備的 學科知識和教學能力。在當下的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考試大綱要求什么,教師 就教學生什么,考試大綱未涉及的學生不學,教師不教,考試大綱儼然成為了一個標準。國家 應制定更為嚴格教師資格標準,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制定相應學科的學術 標準。并在此基礎上制定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建立健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以具體化的標準指 導和推動教學實踐活動,提高教育質量。參考文獻:45111213Jack Jennings.Reflections on a Half-Century of School Reform Why Have We Fallen Short and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EB/OL.http: / HYPE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