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術五下《珍愛國寶——古代的青銅藝術》教學設計_第1頁
人教版美術五下《珍愛國寶——古代的青銅藝術》教學設計_第2頁
人教版美術五下《珍愛國寶——古代的青銅藝術》教學設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美術五下珍愛國寶古代的青銅藝術教學設計1教學方法:演示法、講授法教學目標:.學習從青銅藝術的造型、紋飾以及銘文等方面來觀賞了解青銅器藝術的特點。.在觀賞青銅器藝術的過程中,認識中國青銅器藝術在人類文化史上所作出的奉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學習從青銅藝術的造型、紋樣以及文字的等方面來觀賞了解青銅器藝術的特點。教學難點:在觀賞青銅器藝術的過程中,認識中國青銅器藝術在人類文化史上所作出的奉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六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社會閱歷,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如電視、電腦、博物館等)對古代的青銅藝術差不多有了粗淺的了解,本課所要作的確實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愛好,使他們進一步了解我國古

2、代的青銅工藝。這一課的知識點屬于科學領域,大部分學生都喜愛科學探究一類的東西,因此,我把本課內容做成課件,象電視鑒寶節(jié)目一樣,對每樣鑒賞品進行層層知識挖掘,希望以此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課前預備:.教師了解青銅器的要緊制作方法。.搜集古代青銅藝術的照片供學生觀賞。.上網(wǎng)搜集青銅藝術的進展歷史。教學過程:一、引導時期;.教師通過課件展現(xiàn)幾件青銅器讓學生觀賞,在學生觀賞的過程中教師出示一些摸索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愛好:“什么是青銅”、“你認為我國古代青銅器皿是如何樣制造的?”、“我們能夠從哪幾方面來觀賞古代的青銅藝術?”.讓學生自由討論,談談自己的見解。.教師按照學生的回答加以補充。1)什么是青銅?青銅是

3、紅銅和錫的合金,紅銅加錫后熔點降低,硬度加大,呈青灰色,因此叫青銅。使用泥陶模具(塊范法)或者臘模具(失蠟法)制作(教師分不對什么是塊范法和失蠟法進行介紹)3)我們能夠從哪寫方面來觀賞我國古代青銅工藝品?我們要緊從器形、紋飾、銘文等方面來觀賞古代青銅工藝。二、進展時期:(一)教師示范觀賞.課件展現(xiàn)青銅器乳釘紋爵,師作介紹:這是夏代中期青銅器,出土于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是我國所見最早的青銅器,距今已有3600年的歷史。銅爵高22.5厘米。它的流、尾和足盡管都專門細長,但整體上卻顯得勻稱平穩(wěn),給人一種輕巧舒展迎風而立的美感。那個時期青銅上的紋飾十分簡單,這件器物腹一面又兩道弦紋,其間飾有5枚乳釘。

4、.課件展現(xiàn)青銅器四羊方尊,師介紹:這是件商代青銅器,出土于湖南省寧鄉(xiāng)縣。高58.3厘米,口長52.4厘米,重34.5公斤。它是現(xiàn)存商代青銅方尊重最大的一件。尊的四肩、腹部設計成四個大卷角羊,增加了變化,在寧靜中突出威嚴的感受。.課件展現(xiàn)青銅器司母戊鼎,師介紹:這是件商后期青銅器,1939年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口長110厘米、口寬79厘米、重832.84千克。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余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云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狀。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要緊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棱,扉棱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

5、耳外廓有兩只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四只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鼎腹內壁鑄有銘文“司母戊”。據(jù)考證,司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課件展現(xiàn)青銅器蓮鶴方壺,提示學生觀賞,然后師作介紹:這是件春秋時期的青銅器,出土于河南新鄭,高122厘米,寬54厘米,這件龐大的青銅酒器,采納了圓雕、浮雕、焊接等多種技法鑄造而成,壺身通體布滿了盤旋的龍形裝飾紋,兩側并鑄有圓雕的龍形細長雙耳,底部兩只伏獸,負壺而走。在壺蓋周圍并列雙層向外展開的蓮花瓣中,屹立著一只展翅欲飛的仙鶴,奇異的氣氛中烘托出一絲清新的感受。(二)學生自主觀賞.小組交流自己的見解。.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件青銅器集體討論鑒賞、以書面的形式撰寫鑒賞報告,然后小組內選一位同學向全班同學本小組所鑒賞的青銅器。(三)師作課堂總結,介紹我國青銅藝術的悠久歷史與先進工藝,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對我國傳統(tǒng)工藝熱愛之情。三、課后拓展:.課后搜集青銅器的圖片觀賞。.上網(wǎng)查閱有關青銅方面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