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中考語文課件:詩詞鑒賞_第1頁
蘇教版中考語文課件:詩詞鑒賞_第2頁
蘇教版中考語文課件:詩詞鑒賞_第3頁
蘇教版中考語文課件:詩詞鑒賞_第4頁
蘇教版中考語文課件:詩詞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 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升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從近幾年的中考試題分析看來,詩詞鑒賞題的設(shè)題范圍呈“課內(nèi)課外平分秋色”之勢。題型多為對詩人情感的把握與對佳句的賞析。 古詩詞大都“狀難寫之景”“含不盡之意”,因此成為中考的一塊“硬骨頭”。如何將這塊“硬骨頭”變“軟”?建議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復(fù)習中做好歸納 對課本的復(fù)習:狠抓課標推薦的古詩詞篇目的掌握。引導(dǎo)學生根據(jù)古詩詞表達的情感進行歸類整理,也可對同一個詩人或同一個朝代的詩人的作品進行歸納。整理歸納詩詞名稱、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經(jīng)典的詩詞名句及其賞析、表達的詩人情感、詩詞的藝術(shù)特色等,以便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系

2、統(tǒng)。 對本書的使用:引領(lǐng)學生關(guān)注每一講中的【考點概述】,明確知識點、注意事項和考查題型。通過體驗中考真題,形成對詩詞鑒賞的感性認識。通過研讀【方法寶典】,獲取答題技法。通過走進【真題感悟中考】【預(yù)測新題快遞】,將學生的技法轉(zhuǎn)化為能力。 二、答題時運用技法 要指導(dǎo)學生在答題前,仔細體味試題的要求,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再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yīng)解答方法:從關(guān)鍵詞語入手,把握動詞、色彩詞的含義和作用;從關(guān)鍵詩句(主旨句、情感句)著手分析概括,推斷作答的切入點;從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偶、夸張等)和表達方式(白描、議論等)著手,分析其含義,探究其作用;從作家作品的相關(guān)背景資料入手,準確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

3、情感傾向、詩句的原意;從詩歌所反映的具體內(nèi)容入手,把握各類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如送別詩、懷古詩、愛國詩、哲理詩、詠物詩等,依據(jù)類屬,提取各自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沉郁頓挫)和語言特征(簡潔、含蓄、凝練、鋪陳)入手,去領(lǐng)悟詩句的含意和表達的情感。 在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學寶庫中,古代詩詞是燦爛耀眼的明珠,品味它們,不但能領(lǐng)略到美妙的意境,而且能從中受到哲理的啟迪和精神的洗禮。因此,對古詩詞閱讀能力的考查成為近年來各地中考的“重頭戲”。所占分值一般為4分左右。其命題角度如下: 1體會思想情感 情感是詩詞的靈魂。詩詞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纏綿,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張揚。情感的抒發(fā)

4、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體會詩詞的思想情感就是要把握詩詞的情感基調(diào),站在時代的高度,對古詩詞中流露出來的情感、觀點或態(tài)度進行客觀地分析評價。 古詩詞中常見的情感類型如下: 詩詞的情感與詩詞的主旨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但并不是詩人所抒發(fā)的情感一定就是詩詞的主旨。 2鑒賞語言特色 詩詞的語言具有精練性、生動性、準確性、形象性的特點。具體到某一首詩詞,其語言風格不外乎以下幾種:樸素、綺麗、清新、沉郁、豪放、活潑、直白、含蓄、婉約、恬淡等。 詩詞語言的鑒賞主要有兩個角度:一是錘煉字詞;二是佳句賞析。 錘煉字詞:重點關(guān)注的是動詞、修飾詞、疊詞、表色彩的詞。 佳句賞析:主要

5、著眼于詩句所蘊涵的豐富內(nèi)容、獨特意境,有時也要求分析其語言技巧。 一首詩或一首詞的語言特色要么活潑,要么沉郁;要么直白,要么含蓄;要么豪放,要么婉約;要么樸素清新,要么華美綺麗不可能同時具備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面的特點?!镜淅浚?011杭州中考)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1)(2)兩小題。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答:_【分析】本題考查對重點詞語所蘊涵的情感的理解。聯(lián)系整首詩的意思,從詩人“賞玩”的興致方面理解?!敬鸢浮勘磉_了詩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將要離

6、開時依依惜別的深情。(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這兩句詩妙趣橫生,為后人傳誦,請作賞析。答:_【分析】本題考查對優(yōu)美詩句的賞析。抓住動詞“掬”“弄”和形容詞“香”分析作答。【答案】 “掬水”句,將明月與泉水合二為一,寫泉水清澄明澈照見月影;“弄花”句,將花香衣香渾為一體,寫出花的香氣溢滿衣衫。詩句表現(xiàn)了詩人可愛的童心和游玩的興致。 1體會詩詞的思想情感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把握題目,即從題目看題材,也就是看詩詞寫的是什么。 (2)弄清詩句含意,特別是“詩眼”的含義。 (3)明確與詩詞有關(guān)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探究詩人的寫作意圖。 (4)體味詩詞的感情色彩。如【典例】T(1)

7、。 要避免因?qū)υ娙说纳畋尘?、?jīng)歷和思想傾向不夠了解,對詩詞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特點理解不深入,導(dǎo)致對情感的理解過于膚淺,或把握情感出現(xiàn)偏差的情況。 2鑒賞詩詞的語言特色可視具體題型從下列方法中選用解題: (1)釋含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描景象(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點情境(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明特色(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列例證(用詩中有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析情感(指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如【典例】T(2)。 不要因為忽視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解題原則,分析字詞不能結(jié)合句意,賞析佳句不能聯(lián)系整首詩詞的內(nèi)容和情感,造

8、成賞析的片面性。 1把握意象、意境 詩詞中所繪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跋蟆迸c“意”的完美結(jié)合,就是“意象”。 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gòu)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 “意象”可以從詩句中找到,意境包含著意象,可以從詩中找到寫景的句子,但找不到明確的答案,需要從景、情、境三個方面自行組織語言。 2賞析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指詩人在塑造形象、創(chuàng)造意境時所采取的特殊“手段”,包括:表現(xiàn)手法、抒情方式、修辭手法、藝術(shù)構(gòu)思等。 (1)常用表現(xiàn)手法:白描、用典、象征、想象、映襯烘托、欲揚

9、先抑、以小見大、動靜結(jié)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等。 (2)常用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3)常用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借代、對比、通感、互文等。 表達技巧不限于以上所列這些,解題時要從全詩的結(jié)構(gòu)特色、藝術(shù)風格,以及詩詞中景與情、事與理的關(guān)系等多方面綜合考慮?!镜淅?】(2010東營中考)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1、2題。梅 花 陳 亮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注】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謝梅花之說。東君:司春之神。1詩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樣的特征? 答:_【分析】此題考查對詩歌意象的

10、理解能力。應(yīng)抓住“瘦”“先變”“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等分析梅花的特點?!敬鸢浮壳迨菝鼷悾覟榛ㄏ?,傳報春信,傲雪凌霜。2這首詩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和愿望? 答:_【分析】此題考查對詩歌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要根據(jù)對上題的解答,結(jié)合梅花具有的清瘦明麗、傳報春信的特點,以及梅花敢為花先、傲雪凌霜的品質(zhì),還有“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思考作答?!敬鸢浮考脑⒘俗髡邔γ坊ǜ邼崱皂g品格的由衷贊美之情和讓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間的愿望。【典例2】(2011德州中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35題。旅夜書懷 杜 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3.

11、分析頷聯(lián)中“垂”“涌”二字的好處。答:_【分析】此題考查對詩歌語言的賞析。解答時應(yīng)從動態(tài)描寫的角度入手,結(jié)合描繪景物的特點來分析。【答案】“垂”和“涌”賦予景物以強烈的動感,突出了舟中觀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4.詩的尾聯(lián)在寫法上有什么特色?答:_【分析】此題考查對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分析。解答時可從修辭、寫作手法、表達方式等角度入手分析?!敬鸢浮勘扔鳌⒃O(shè)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對比、反襯。5.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答:_【分析】此題考查對詩人抒發(fā)的情感的把握。應(yīng)重點領(lǐng)會第五、六句。這是反話,詩人素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被壓抑而不能施展,因此聲名竟因文章而著,這實在不是他的心愿。

12、而“細草”“獨夜舟”“沙鷗”,點明了作者的渺小、孤寂和漂泊。【答案】懷才不遇的苦悶,漂泊無依的感傷。 1如何把握意象、體悟意境,下面的方法、步驟可供參考: (1)把握意象的方法、步驟: (2)體悟意境的方法、步驟: 如【典例1】T1。 描繪意境時要力求忠實于原詩句,但不是字字落實地翻譯詩句,應(yīng)發(fā)揮想象,用生動形象、富有詩意的語言“繪景”“品景”。 2賞析表達技巧可采用以下格式: 如【典例2】T4。 面對賞析表達技巧類的題,不少同學感到茫然,覺得無從下手,那是因為對一些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抒情方式、修辭手法和藝術(shù)構(gòu)思方面的巧妙之處不熟悉,因此,不能作出準確判斷,更談不上個性解答。 一、(2011內(nèi)江

13、中考)閱讀下面的詞,完成1、2題。武 陵 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1.上片中,“_”,交代的是季節(jié)特征,“_”是通過描繪日常起居生活來表達內(nèi)心的哀傷。答案: 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2全詞是如何表現(xiàn)作者對故人的思念這份“濃愁”的?答:_【解析】此題考查對寫作手法的理解?!皾獬睢本唧w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作者的行為;二是作者運用了形象的比喻。答案:作者先用“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兩個外在的行為具體地表達了她內(nèi)心的濃重哀愁;后用形象的比喻(“載不動”的愁),抒發(fā)愁之重,重得無法承載。二、(2011

14、上海中考)閱讀下面的詞,完成3、4題。如 夢 令 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爸瘢恐??應(yīng)是綠肥紅瘦。”3.“濃睡”在詞中的意思是_。答案:酣睡4.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雨疏風驟”的意思是雨點稀疏,晚風急猛。B.“海棠依舊”是詞人對“卷簾人”的回答。C.“綠肥紅瘦”描寫出雨后海棠花的情狀。D.這首詞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對話,意味深長。【解析】選B。“海棠依舊”是“卷簾人”對詞人的回答。三、(2011濱州中考)閱讀下面詩歌,完成5、6題。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

15、洛陽邊。5.展開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展現(xiàn)的畫面。答:_【解析】本題考查詩句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抓住“平”“闊”“懸”描繪出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景色特點,語言流暢即可。答案(示例):春潮涌漲,大江直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齊平,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掛起,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6.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_【解析】本題考查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抓住尾聯(lián)“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理解其對故鄉(xiāng)的思念。答案:思念故鄉(xiāng)。四、(2011臺州中考)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7、8題。田 園 樂 (唐)王維萋萋芳草春綠,落落長松夏寒。牛羊自歸村巷,童

16、稚不識衣冠。 【注】落落:松高貌。衣冠:士大夫的穿戴。7.你是怎樣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詞的?答:_【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語言的品析。理解“夏寒”要注意思考為什么給人以“寒意”。答案:這里的“夏寒”應(yīng)該理解成松樹蔥郁、茂盛。8.三、四兩句描繪了一種怎樣的生活?答:_【解析】本題考查對詩句內(nèi)容的理解。抓住“牛羊”和“童稚”的情態(tài)思考那恬靜的田園生活。答案:描繪了一種閑適、平和、質(zhì)樸的田園生活。五、(2011揚州中考)在“經(jīng)典誦讀”活動中,有同學在讀下面兩首詩的時候提出兩個問題,請你幫助解決?!炯住恳褂昙谋?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乙】芙蓉樓送辛漸

17、 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辛漸:王昌齡的朋友。平明:黎明。冰心:像冰一樣純潔明凈的心。玉壺: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壺。冰心、玉壺都喻指高潔、清白的品質(zhì)。9.“巴山夜雨漲秋池”“寒雨連江夜入?yún)恰?,這兩句中詩人寫“雨”有什么作用?答:_【解析】我國古代詩人在寫詩時經(jīng)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而“雨”更是他們的最愛,所以“雨”在這兩首詩中的作用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答案:渲染氣氛,融情于景。10.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思念親友的思想感情,但詩人側(cè)重點有所不同,【甲】詩中“何當共剪西窗燭”表達了詩人_的情感;【乙】詩中“一片冰心在玉壺”表達了詩人_的志向。答案:

18、急切與妻子(親人)見面 堅守高潔、清白的品格六、(2011濰坊中考)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11、12題。雙調(diào)壽陽曲江天暮雪馬致遠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江 雪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11.請賞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飄柳絮”的妙處。答:_【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的語言品析能力,解答此題要從修辭手法的角度來分析雪花亂舞的景象。答案:把紛飛的雪花比喻為盛開的梅花和飄飛的柳絮,具體形象地表現(xiàn)了“雪亂舞”的景象。12.(1)這兩首詩歌描繪的畫面有何不同?答:_【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對這兩首詩歌應(yīng)主要從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動兩方面入手

19、分析解答。答案:江天暮雪描繪動態(tài)的“雪亂舞”的自然景象和釣后歸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繪靜態(tài)的千山無鳥、萬徑無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釣的人物形象。(2)寄托了兩位詩人什么樣的共同情感?答:_【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人物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主要從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這一角度來回答。答案:都通過孤傲的釣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脫俗的感情。(答“不與世俗同流”或“與世無爭”亦可。)七、(2011資陽中考)閱讀這首詩,完成第13題。飲 酒陶淵明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3.對下面詩歌理解不當?shù)囊豁検牵?)A詩歌通過對眼

20、前景物的敘寫,說明了“心遠地自偏”的道理。B詩歌的前四句從哲理的高度表達了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后六句寫詩人從對自然的欣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啟迪。C晉宋隱逸之風盛行,作者陶淵明便是晉宋隱士的代表之一。詩中反映了詩人超脫塵世,隱居山野的隱士生活,突出了其“境”與 “心”皆“靜”的特點。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遠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窘馕觥窟xC。詩人身處“人境”。凡是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會有鬧市,也就會有人來車往,不絕于耳的喧囂,“而無車馬喧”是因為心情閑適,心志高遠,所以居所也顯得偏僻安靜,所以只有“心”靜。八、(2011廣安中考)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第14題。登飛來峰王

21、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14.對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畏”顯示出作者的自信,表達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惡勢力阻撓的豪情壯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難、障礙,比喻阻撓變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礙歷史前進的勢力。C.詩人登高遠望,似覺天地萬物皆可盡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D.這首詩借景說理,語意雙關(guān),既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壯志,又表現(xiàn)出作者歸隱山野的矛盾心理。【解析】選D。詩人借寫景來抒發(fā)遠大的政治抱負,表現(xiàn)了他對改革事業(yè)的堅定信念。九、(2011鹽城中考)閱讀下面古詩,

22、完成15、16題。雁門太守行 李 賀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15.本詩描繪了一場邊關(guān)戰(zhàn)爭,表現(xiàn)了守邊將士的什么精神?答:_答案:誓死報國、英勇赴戰(zhàn)的精神。16.“黑云壓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試分析其成為名句的原因。答:_【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的語言品析能力,解答此題可從句中關(guān)鍵詞語或修辭手法等角度來分析當時兵臨城下的情景。答案(示例):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交戰(zhàn)雙方力量懸殊以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運用比喻和夸張手法,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情勢。

23、【考情概述】 隨著社會人群對經(jīng)典文化重視程度的提升,古詩詞閱讀類試題在中考中也逐年增多。中考命題的素材一般是比較淺易的、有定評的古典作品,選材的主要依據(jù)是課程標準推薦背誦的詩詞篇目,但近幾年中考,有更多的省市將選材定位于課外,抑或是課內(nèi)外對比閱讀。因此,在2011年的中考復(fù)習中要高度重視課外古詩詞的鑒賞訓(xùn)練。 【題型及技巧】 (一)品味煉字型 題目形式:詩歌中的“某”字或詞有什么表達效果?“某”個字或詞用得好,好在哪里?“某”字能否改為“某”字?你最欣賞哪個字或詞?請賞析。 應(yīng)對策略:這類題主要考查對精練詞語的感悟能力。解答時要抓住詩歌中關(guān)鍵詞語來點評,可以從詞性、色彩、修辭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

24、情去把握它的內(nèi)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時要結(jié)合全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談這個詞的作用。 (二)名句賞析型 題目形式:某詩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該如何理解?詩歌的某聯(lián)流傳成了千古名句,請分析原因。從某句詩領(lǐng)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應(yīng)對策略:這類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中被后人傳誦的名句的理解和賞析能力。這類題多為開放題,答案不要求統(tǒng)一,要掌握常見的鑒賞評價的角度:能指出寫景特點(如景物的色彩、近景遠景的結(jié)合等)或采用的修辭手法(如擬人、比喻等)或用詞的生動形象等,并且還要說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怎樣的啟示和思考。 (三)分析語言特色型 題目形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wù)劥嗽姷恼Z言藝術(shù)。 應(yīng)對策略: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綺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diào)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時:要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詩歌的語言特色;用詩中有關(guān)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四)主旨情感型 題目形式: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描寫了怎樣的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氛圍?塑造了怎樣的形象?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應(yīng)對策略: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對詩歌的主題思想和情感態(tài)度的領(lǐng)悟。解答這類題要用一句話概括詩歌形象的特點,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