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單元測試題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單元測試題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單元測試題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單元測試題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單元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選擇題(每題3分,共36分)如圖1所示.對光有發(fā)散作用的透鏡是()B圖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蠟燭、凸透鏡、光屏處于如圖2所示的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淸晰的像利用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光學儀器是()圖2投影儀B.照相機C.放大鏡D.顯微鏡下列與凸透鏡有關的說法中錯誤的是()陽光通過凸透鏡可以點燃紙屑,是利用了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投影儀能使物體任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凸透鏡所成像的虛實、大小、正倒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有關借助放大鏡看地圖時,地圖到放大鏡的距離應小于一倍焦距在我國首次“太空授課”中,女航天員王亞平制造了一個小水球,我們透過水球看見了她的“倒影”,

2、如圖3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圖3“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倒影”可以在光屏上呈現(xiàn)若王亞平距水球變遠,“倒影”會變大小滿同學經(jīng)過對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探究,寫岀了如下一些結論,你認為他的結論中不正確的是()凡是實像,都是倒立的凡是虛像,都是正立的凸透鏡所成的實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縮小的,還有等大的凸透鏡所成的虛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縮小的,還有等大的用手機攝像頭掃描二維碼可快速登錄網(wǎng)頁,訪問網(wǎng)絡數(shù)據(jù)。當手機掃描二維碼時()攝像頭相當于凹透鏡必須保證二維碼位于攝像頭的二倍焦距以外二維碼是光源二維碼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7.關于如圖4所示的四幅圖闡述正確的是(

3、A近視眼成盤在視網(wǎng)膜 前,用凸透鏡矯正B.遠視眼成像在視網(wǎng)膜 后,用凹透鏡矯正C.顯微鏡的目鏡相當 于放大鏡,物鏡相 當于攝像機的鏡頭D.天文望遠鏡的目鏡相 當于放大鏡,物鏡相 當于照相機的鏡頭8. 一凸透鏡的焦距為15 cm,將點燃的蠟燭從距凸透鏡20 Cn)處移到40 Cln處的過程中, 像的大小和像距的變化情況是()A.像變大,像距變大B.像變小,像距變小C.像變大,像距變小D.像變小,像距變大9.王老師的一只眼睛是近視眼,一只眼睹是遠視眼* 一次,她拿著她的眼鏡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她左手捏著左邊鏡腿,一束平行光從她后方投射過來,在前方屏幕上出現(xiàn)了眼鏡的影像效果(左邊發(fā)虛了,右邊出現(xiàn)亮斑

4、),如圖5所示。由此可判斷,王老師的眼睛和對應 鏡片的情況是()右眼是遠視眼,鏡片是凸透鏡左眼是遠視眼,鏡片是凹透鏡右眼是遠視眼,鏡片是凹透鏡左眼是遠視眼,鏡片是凸透鏡將蠟燭放在如圖6所示位置,通過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像,小紅畫了圖中的光路。F列說法中正確的是()圖6小紅畫的光路是正確的B 透鏡成的是虛像透鏡的焦距小于10 Cm透鏡的焦距大于20 Cm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明將蠟燭放在凸透鏡前某一位置時,恰好 在凸透鏡后20 Cm處的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與燭焰等大的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該凸透鏡的焦距是20 Cm此時的物距大于20 Cm當物距是30 Cm時,成倒立、縮小的像當凸透鏡

5、的一部分被遮住時,光屏上不能呈現(xiàn)完整的像一支蠟燭放在距離透鏡18 Cm處,在透鏡另一側距透鏡18 CIn處的光屏上看到了燭 焰淸晰的像,現(xiàn)將這支蠟燭放在距透鏡15 Cm處,那么在透鏡列一側成實像的位置可能距透 鏡()A. IlCln14 Cm18 Cm22 Cm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6分)如圖7所示四幅圖中,正確表示遠視眼成像情況的是圖,英矯正做法是圖如圖8所示,一個寫著字樣的膠片放在教學用的投影儀上,此時在屏幕上剛好 形成一個淸晰的像。如果要得到更大的淸晰的像,應使投影儀(選填“遠離”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鏡向(選填“上”或“下”)移動。圖8為加強學校安全保衛(wèi)工作,在學校大門附近安裝了

6、攝像頭(如圖9所示)。該攝像鏡頭相當于,經(jīng)攝像鏡頭所成的是(選填“正立”或“倒立”)、(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若鏡頭的焦距為IOcm,為了能成淸晰的像,人到鏡頭的距離應大于Cmo圖9小芳和媽媽到位于撫州城東撫河之畔的著名古樓一一擬覘臺游玩時,用單反相機舶了兩張照片,如圖10所示,如果拍攝這兩張照片時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相同,則在舶完甲照片后改舶乙照片時,應將照相機(選填“靠近”或“遠離”)拍攝對象,同時(選填“增大”或“減小”)照相機暗箱的長度。甲乙圖10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筆畫了一個 手表盤,如圖H甲所示。把這個玻璃板放在小于凸透鏡二倍焦

7、距的位垃上,并用平行光源對 著玻璃板上的表盤照射,如圖乙所示。移動光屏直到成淸晰像為止,此時表盤在光屏上所成 像的形狀(不考慮大小變化)是圖丙中的O在利用如圖12所示的裝垃做“驗證凸透鏡成實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陳剛把蠟燭由離 凸透鏡90 Cm處移動到120 Cm處時,發(fā)現(xiàn)像幾乎都在離凸透鏡5 Cm的地方,他判斷凸透鏡 的焦距是cm,理由是::當把蠟燭移動到圖中萬點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的像,這時,眼睛應在透鏡 的側觀察,能看到燭焰、的像,若把蠟燭放到萬點(選填“左”或“右”)側一些,可以使虛像更大。丄Q20 A 30 B40 50 M 60cm圖12三、作圖題(共10分)(4

8、分)根據(jù)圖13中已給出的入射光線和出射光線,請在虛線框內畫出合適的透鏡。乙圖13(2分)如圖14所示,請畫出入射光線通過透鏡后的折射光線。(4分)如圖15所示,ab是光源S射向平而鏡的一條光線的反射光線,并射向凹透鏡 的焦點凡S是光源S在平而鏡中的像。請畫出:光源S的位巻:必的入射光線:(3)必 經(jīng)凹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圖15四、實驗探究題(共18分)(8分)小軍和小民在老師的指導下,用如圖16甲所示的裝宜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 律” O開始時,小軍和小民商議,先用眼睛來觀察一下凸透鏡成像的各種情況。于是,他們先把凸透鏡固立在光具座上O Cm處,小軍負責將蠟燭從透鏡一側50 Cm處逐漸向透鏡靠近,

9、小民從另一側透過透鏡觀察燭焰,并按照觀察到的像的大小進行編號,然后整理記錄觀察到的幾個像的情況如圖乙所示。小軍想知逍觀察到的各個像的先后順序,小民有些記不淸楚,請你幫他排列出來:(2)小軍和小民依次選取了不同的物距分別進行實驗,同時記錄下相關實驗數(shù)拯和觀察到 的像的情況,如下表所示。實驗次數(shù)物體到凸透 鏡的距離u/cm成像特點放大或縮小正立或倒立虛像或實像130縮小倒立實像225縮小倒立實像320等大倒立實像416放大倒立實像512放大倒立實像68放大正立虛像74放大虛像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凸透鏡既可以成實像也可以成虛像“請分析表格中的“成像特點” 找出 實 像 和 虛 像 的 不 同 之 處小軍和

10、小民使用同一套器材進行實驗,在交流實驗數(shù)據(jù)時,發(fā)現(xiàn)凸透鏡焦距都是10 cm、物距都是25 Cln時,他們所測的像距明顯不同,分別為14. 5 Cm和16. 7 cm。他們討論 后認為:數(shù)據(jù)出現(xiàn)差別不是測量像距時的誤差所致,而是由實驗時的操作引起的。請你寫出 數(shù)據(jù)出現(xiàn)差別的原因:實驗時他們發(fā)現(xiàn),在觀察光屏上淸晰的燭焰像的過程中,隨著蠟燭的燃燒,光屏上的像向(選填“上”或“下”)移動。(10分)如圖17所示,某同學用自制的水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當向水透鏡里注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短;當從水透鏡里抽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長。艸艸艸CmIO 20 30 甲圖17如圖甲所示,一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射向水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此時水透鏡的焦距為cm;實驗前,應調節(jié)燭焰、水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當蠟燭、水透鏡和光屏在如圖乙所示位宜時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淸晰的像,利用此成 像特點可制成(選填“照相機”或“投影儀”):若僅將蠟燭與光屏位置對調,則在光屏上(選填“能”或“不能”)看到淸晰的像匚在如圖乙所示實驗場景下,該同學把自己的眼鏡給水透鏡“戴上”,如圖丙所示,當從水透鏡中抽出適量的水后,他發(fā)現(xiàn)燭焰的像再次變得淸晰,由此判斷該冋學戴的是(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答案C 12. D1. B 2. B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