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使用課件_第1頁
《赤壁賦》使用課件_第2頁
《赤壁賦》使用課件_第3頁
《赤壁賦》使用課件_第4頁
《赤壁賦》使用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赤壁賦第1頁,共53頁。 本文說的赤壁,在現(xiàn)在的湖北黃岡西北的長江邊上,是一處風景勝地。那兒矗立著一座紅褐色的山崖,因為形狀很像鼻子,人們就稱它為赤鼻磯;又因為山崖陡峭如一面墻壁,所以它也被稱為赤壁。 關于“赤壁 ”第2頁,共53頁。蘇軾(1036一1101),自號東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書、文、詩、詞、畫,俱成大家。 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均以詩文稱著于世,世稱“三蘇”。第3頁,共53頁。文藝全才文 詩詞書、畫“唐宋八大家” 韓 愈 柳宗元 歐陽修 王安石 蘇洵 蘇轍 曾鞏 “蘇 黃”與黃庭堅并稱“蘇 辛”與辛棄疾并稱“宋四家”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蘇黃

2、米蔡”第4頁,共53頁。 賦 賦是我國古代一種文體,兼具詩歌和散文的特點。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有時虛設主客,通過“抑客伸主” 的方式闡述觀點。 它主要有三個特點:一、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并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xié);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 排偶和藻飾是賦的一大特征。第5頁,共53頁。 賦在漢代主要以鋪張渲染為能事,排列許多怪異生辟的詞匯,鴻篇巨制,繁縟富麗,叫大賦。后來出現(xiàn)一些抒情詠物的小賦。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發(fā)展了大賦的排比句法,接受了駢文的影響,講究對仗工穩(wěn)、字句整飭,叫駢賦。從唐代開始,科舉考試中寫賦,按照詩歌聲律,不但嚴格要求對偶句式,而且限制用韻,規(guī)定平仄要

3、配合、音調要諧和,叫律賦。宋代的散文大家歐陽修、蘇軾等人寫賦,有意打破這種聲律字句的限制,使之如散文那樣富于伸縮性,能夠自由揮寫,叫文賦。赤壁賦就是宋代文賦的一篇優(yōu)秀代表作品。它是由比較自由的句式構成的帶有韻腳的散文,卻又飽含著濃濃的詩意第6頁,共53頁。聽讀課文,疏通文意1.跟讀課文;2.對照注解,疏通全文;3.劃分段落。第7頁,共53頁。給下列畫線的字詞注音 1、壬戌( ) 10、釃酒( ) 2、桂棹( ) 11、橫槊( ) 3、余音裊裊( ) 12、漁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婦(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 7、山川相繆( ) 16、

4、無盡藏( ) 8、舳艫千里( ) 17、狼籍( ) 9、旌旗( ) 18、枕藉( ) rn xzhoniohlqioliozh ljngshshuqiopinpofyuzngjji第8頁,共53頁。 整體感知1. 文章大致寫了什么內容?2. 客與蘇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夜游赤壁,抒發(fā)對人生的感慨??捅^ 蘇子樂觀第9頁,共53頁。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覽。清風徐徐吹來,江面上水波平靜。我舉起酒杯,勸客人共飲,吟誦著明月的詩篇,歌唱著窈窕的詩句。 既望:農歷十六

5、日。既,過了。泛:飄浮。 游于赤壁之下: 于赤壁之下游 (狀語后置)興:起。屬(zh):通“囑”,勸酒。 第10頁,共53頁。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不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間。白茫茫的水氣籠罩著江面,水上浮光遠接天邊。我們任憑小船隨意漂蕩,越過那茫茫萬頃的江面。少焉:不一會兒。 橫:籠 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縱:任憑。 一葦:一片葦葉,指小舟。 所:的地方 如:往,到去 。 凌:越過。 萬頃:指廣闊無邊的江面。 茫然:形容江面曠遠迷茫。第11頁,共53頁。 浩浩乎如憑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6、,羽化而登仙。浩浩然仿佛要凌空乘風飛去,卻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飄飄然像要脫離了人世超然獨立,成為神仙而飛入仙境。憑虛:凌空。 御:駕。 止: 棲息、居住遺世:離開人世。 羽化:傳說成仙的人能飛升,像長了翅膀一樣。第12頁,共53頁。 作者是如何來抒發(fā)“樂”情的?1、赤壁夜游圖之景物描寫2、赤壁夜游圖之人物活動3、赤壁夜游圖之人物感受第13頁,共53頁。1、赤壁夜游圖之景物描寫:(1)清風徐來,水波不興。(2)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3)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第14頁,共53頁。(1)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清風輕拂人面,江上風平浪靜。這一句描寫了一個寧靜、優(yōu)美的環(huán)境,短短兩句,就描繪

7、出秋江的爽朗和澄靜,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樂的內心寫照。第15頁,共53頁。 作者的視線又由江面轉向天空。這“徘徊”二字可說是神來之筆,不只寫出了月亮令人不易覺察的緩慢移動,而且寫出了月亮對人間美景的依依眷戀,脈脈含情,實際上卻是作者對于冰清玉潔的月亮的無限愉悅之情。(2)月出于東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間第16頁,共53頁。 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霧氣籠罩江面,天光、水色連成一片。這兩句露珠和水色輝映,描繪了一幅蒼茫而朦朧的畫面,置身于這樣的美景中游人自然心曠神怡,快樂之情油然而生。(3)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第17頁,共53頁。 2、赤壁夜游圖之人物活動: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

8、章。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3、赤壁夜游圖之人物感受: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第18頁,共53頁。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于是,我們喝著酒,感覺快樂極了,邊敲著船舷邊唱起歌來。歌詞說:“桂木做的棹啊木蘭做的槳,劃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動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我的內心想得很遠很遠啊, 眺望那個美人啊,她卻在天的那一邊。”扣舷:敲著船邊,指打著節(jié)拍。 空明:月光下江水明澈。 予懷:我的心。 溯 :逆流而上。 渺渺:悠遠的樣子。 美人:比喻自己所思慕的人。常指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

9、。第19頁,共53頁。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客人中有位吹洞蕭的,按著歌曲的聲調和節(jié)拍吹簫伴奏。那簫聲嗚嗚咽咽,像哀怨,又像思慕,像哭泣又像傾訴,余音婉轉悠揚,像一縷不斷的細絲。使?jié)摬卦谏顪Y里的蛟龍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婦傷心哭泣。 倚:循、依。 裊裊(nio):指洞簫聲婉轉悠揚。 和(h):伴奏。 幽壑(h):深谷,這里指深淵。 嫠(l)婦:寡婦。 潛蛟:潛伏的蛟龍。 舞、泣:使起舞,使哭泣。 (使動用法)第20頁,共53頁。 第1段寫了“樂”情之后,本段為何又轉入寫“悲”情? 詩人高歌“望美人兮天一方”寫

10、出了自己的忠君的殷切,希望能重用自己,為朝廷分憂,然而現(xiàn)在遭受貶謫,理想無法實現(xiàn),作者的心情于是由對天地自然界浩渺的贊美之樂引出了對人世不如意的“悲情”,并借客人悲涼的簫聲反映出來。第21頁,共53頁。賞析“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先是采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怨、慕、泣、訴” 四字抓住了簫聲幽咽哀怨的特點。簫聲起,悲意生。從開篇至此處,情緒變化正是由歡樂轉為悲哀。第22頁,共53頁。 我不禁感到凄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著問客人說:“為什么簫聲這樣悲涼呢?”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愀(qio)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11、正:整理。 危:端正。 何為其然也: 何,代指簫聲;其,這樣;然,樣子 (賓語前置)形用動第23頁,共53頁。 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西、東: 朝.往.向(西.東),(名作狀)繆(lio):通“繚”,環(huán)繞,盤繞。 客人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操的詩句嗎?向西可望見夏口,向東可望見武昌,山川環(huán)繞,草木茂盛蒼翠,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敗的地方嗎? 曹孟德之困于周郎: “于”介詞,“被” 曹孟德之于周郎 困(狀語后置)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判斷句) 第24頁,共53頁。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

12、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方:當。 破:占領。 下:攻下。東(名作動) 舳(zh)艫(l):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釃(sh)酒:斟酒。槊(shu):像長矛的兵器。固:本。固一世之雄也 (判斷句) 安在: “在安” (賓語前置) 當曹操奪取荊州,攻占江陵,順長江而東下的時候,戰(zhàn)船相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對長江酌酒,橫握長矛賦詩,本是一代蓋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第25頁,共53頁。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何況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魚砍柴,與魚蝦結伴,以麋鹿為友,駕著一只

13、葦葉般的小船,舉起匏尊互相勸飲。像蜉蝣一樣將短暫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間,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顆米粒。 漁樵:打魚砍柴,(名作動); 渚:江邊。侶、友: “以為伴侶”,“以為朋友”。 (名作動 意動用法) 一葉:形容船小 匏(po) 尊:用葫蘆做成的酒器。匏,葫蘆。 蜉(f)蝣(yu):昆蟲名,夏秋之交生在水邊,朝生暮死。比喻人生短暫。第26頁,共53頁。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須臾:片刻。 挾:偕同,帶。乎 : 用在句中表停頓。 驟得:迅速實現(xiàn) 遺響:余音,指簫聲。 悲風:悲涼的秋風。 哀嘆我們生命的短暫,羨慕長江流水的無窮無盡。想與

14、神仙一起邀游太空,同明月一樣永世長存。我知道(這些想法)不可能很快實現(xiàn),(只好把自己的無奈)通過簫聲寄托在這悲涼的秋風中?!?第27頁,共53頁。 客于明月清風、良宵美景之時,奏出充滿悲哀的音樂,客人為何會“哀”呢? “月明星稀,烏雀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客人的思路因“月”而開,進而聯(lián)想到赤壁之役,想到曹孟德。是在懷古。下文提及一代梟雄的英姿,“而今安在哉?”他哀嘆人生之短暫,自己之渺小,感嘆人生不比江河,做人不似“飛仙”,可望能與江水同存,與明月長終,惋惜人生得到的太少,留給后世的只是空空一番傾訴,使人感到悲觀,厭倦了生活。是在傷今。第28頁,共53頁。蘇子愀然 “何為其然也?”三.通過主

15、客問答的方式,因悲生議曹操詩句:月明、烏鵲寫景: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敘事:破荊州,下江陵,橫槊賦詩議論: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客曰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感慨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悲(懷古)(傷今)第29頁,共53頁。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逝者 : 逝,往。流去的水。 斯: 這,指水。 盈虛:盈,指月圓。 虛,指月缺。 卒:最終,到底。 消長:消減和增長。我說:“客人你知道那江水和月亮嗎?江水總是像這樣滾滾流去,卻始終未曾流走;時圓時缺就像那月亮,可是最終沒有消減或

16、增長啊。 第30頁,共53頁。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蓋:句首副詞, 將:表示假設。 曾:簡直,竟然, 連都。 一瞬:一眨眼。 則:那么 何羨: “羨何”, (賓語前置) 假若從它的變化的方面來看,那么天地間萬事萬物連一瞬間都沒有停止變化;如果從不變的方面來看,那么萬物和我們都是永不消失的。我們又羨慕什么呢!第31頁,共53頁。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至于天地之間,萬物都有各自的主宰,假如不是我所有的東西,即使一絲一毫也不敢取用。 且夫 :發(fā)語詞,表示另起一個話頭。 茍 : 假如。 雖 : 即使

17、。第32頁,共53頁。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造物者:大自然。 藏(zng):無盡藏?!?像海一樣包羅萬物) 。 適:引申為享用。 只有江上的秋風,和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的成為聲音,眼睛看到的成為美景,取用它們沒有人禁止,享用它們無窮無盡,這是大自然無窮盡的寶藏,而我和你可以共享用它們?!钡?3頁,共53頁。蘇子怎樣對客之語作辨駁? 蘇子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變”與“不變”是相對的,無論水、月或人自身,都時時在變,又皆可無盡,因此不必為“吾生之須臾”與“長江之無窮”而悲傷。二、是要知足常樂,非我所

18、有者一毫莫取,可取用不竭者 ,如清風明月, 則盡情享用。第34頁,共53頁。變:逝者、盈虛不變:未嘗、卒莫水與月曾不能以一瞬物與我皆無盡也喜曠達樂觀的態(tài)度四、寫蘇子說理又何羨乎?且夫吾與子之所共適清風、明月第35頁,共53頁。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客人高興地笑起來,(于是)洗凈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光,酒杯盤碟雜亂地擺著。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舟中,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天亮了)。 肴核:菜肴和果品。 既:已經。 狼籍: 縱橫凌亂,也寫作狼藉。 枕藉(ji):互相枕著睡覺。 既白:已經發(fā)白,即天亮。第36頁,共53頁。五.終寫矛盾解

19、決,主客皆大歡喜 但作者的這種超脫,卻是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苦悶的自我排遣,在曠達的外表下,潛藏著作者的抑郁和悲傷。第37頁,共53頁。赤壁之景(“清風徐來. 水波不興” ,“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夜游之行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樂客蘇子美景苦情哲理總結全文:構思和表達藝術 悲樂極生悲 , 釋悲生議借景議理,解客之悲喜第38頁,共53頁。 全文不論抒情還是議論,始終不離江上風光和赤壁故事。這就創(chuàng)造出一種情、景、理的融合,充滿詩情畫意而又蘊涵著人生哲理的藝術境界。藝 術 特 色1.寫景、抒情、說理有機結合。第39頁,共53頁。2、體現(xiàn)了“以文為賦”的特點。 本文既保留了傳統(tǒng)賦體

20、那種詩的特質和情韻,同時又吸收了散文的筆調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韻和對偶等方面的束縛,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第40頁,共53頁。3.形象優(yōu)美,善于取譬的語言特色。 如描寫簫聲的幽咽哀怨:“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聲、情,寫得具體可感,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第41頁,共53頁。知識歸納1通 假 字2古今異義3詞類活用5. 文言句式6成語積累4一詞多義第42頁,共53頁。1通 假 字(1)舉酒屬客(2)舉匏尊以相屬(3)浩浩乎如馮虛御風(4)山川相繆(5)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1、6)杯盤狼籍 (通“囑”,勸人飲酒)(通“樽”,酒器)(通“憑”,乘)(通“繚”,環(huán)繞)(通已”,停止)(通“藉”)第43頁,共53頁。(1)徘徊于斗牛之間 (2)白露橫江 (3)凌萬頃之茫然2古今異義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義:一種競技方式古義:白茫茫的水氣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第44頁,共53頁。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名作狀,向西;向東)舞幽壑之潛蛟 (動詞使動用法,使起舞)侶魚蝦而友麋鹿 (名詞意動用法,以為侶;以為友)順流而東也 (名作動,向東流)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名詞作狀語,向南)泣孤舟之嫠婦 (名詞使動用法,使哭泣)正襟危坐 (形容詞作動詞,整理)3詞類活用第45頁,共53頁。下江陵 (名作動,攻占)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名作動,打魚砍柴)渺滄海之一粟 (形作動,渺小得像)歌窈窕之章 (名作動,歌唱)不知東方之既白 (形作動,顯出白色)第46頁,共53頁。 扣舷而歌之 (動詞,唱) 歌曰 (名詞,歌詞) 倚歌而和之 (名詞,歌聲) 七月既望 (名詞,農歷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 (動詞,思念、瞻望)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動詞,攻占,打下)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詞,下面) 縱一葦之所如 (動詞,往) 如泣如訴 (動詞,像)4.一詞多義歌望下如第47頁,共5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