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八年級地理上冊期末總復習第一章遼闊的疆域1、從東西半球看,她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2、從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3、從緯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屬于中緯度地區(qū),屬于北溫帶,南部少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4、我國陸地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5、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相鄰的國家有15個。6、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 6個,分別是日本、韓 國、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7、我國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南海。8、渤海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產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
2、的漁場舟山漁場。9、全國的行政區(qū)域,基本分為省、縣、鄉(xiāng)三級。10、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qū)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 行政區(qū)。11、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2000年),人口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速度大。12、為了使人口數量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fā)展和資源環(huán)境條件相適應,我政府把實行 “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13、我國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大,特別是東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小。14、我國人口分界線是黑龍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騰沖市。15、我國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積最大的新疆省16、在我國各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17、漢族的分
3、布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東北地區(qū)。18各民放分布具有大雜聚,小集中的特點。20、我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建立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xiāng)等。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21、我國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的特征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22、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 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23、一、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二、三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4、四大高原是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
4、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喝爾盆地,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25、黃土高原的特征質地疏松,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內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無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廣布,云貴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嶇不平。26、山區(qū)常見的自然災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27、開發(fā)和利用山區(qū)和時候,要特別注意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28、山區(qū)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2/3。29、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夏季,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30、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漠河 ,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吐魯番 。32、號稱我國“三大火爐”的是重
5、慶、武漢、南京 o33、我國從北到南劃分為5個溫度帶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 。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高原氣候區(qū)。34、劃分溫度帶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 。35、我國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36、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臺灣的火燒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37、一個地方的降水量和蒸發(fā)量對比關系,反映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38、干濕地區(qū)的劃分是依據氣候的干濕程度,我國四個干濕潤是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干旱地區(qū)。39、我國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40、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 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4
6、2、季風氣候的最大優(yōu)點雨熱同期,是但它會帶來一些災害性天氣如寒潮、水旱災害、 臺風。43、我國最大的內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來自于昆龍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長江,河水主要來自于天然降水。44、世界上最長,開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運河。45、黃河發(fā)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46、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是寧夏平原。47、黃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48、黃河下游河床逐漸抬高,成為“地上河”49、黃河在流經中游河段后,產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經的地形是黃土高原。50、長江發(fā)源于唐古拉山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 ”和“黃金水道
7、”之稱。51、長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52、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賓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53、有“九曲回腸”之稱的是荊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彎取直。54、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的三個主要來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的漢江。55、對于可再生資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護和培育,便能實現永續(xù)利用,對于非可再生資源,我們應該十分珍惜和節(jié)約使用。56、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是總量豐富,人均不足。57、根據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狀況把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58、我國人均土地資源占有量小,且各類土地資源所占的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
8、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后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59、我國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qū),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內陸地區(qū)。60、土地資源的人為破壞現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占耕地。61、土地資源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資源占2.5%。63、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多數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淺層地下水64、我國水資源總量少于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位于世界第6位,若按人均計算,則僅為世界平均水
9、平的1/4 o65、從時間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 的措施興修水庫。66、從空間分布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特別華北和西北地區(qū)缺水最為嚴重,進一 步加劇了北方的缺水狀況。解決水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跨流域調水。67、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長江水系水調到缺水嚴重的華北、西北地區(qū)。68、針對我國水資源嚴重緊缺的問題,節(jié)約用水尤為重要。69、經濟發(fā)展的“先行官”是交通運輸。70、歷史上我國著名的四大“米市”是無錫、蕪湖、九江、長沙。71、在各種交通運輸線中,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西藏省目前沒有鐵路 線。72、貴重或急需的貨物而數量又不大的,多由
10、航空運送。73、容易死亡或變質的貨物,多采用公路運送。74、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水運、鐵路運送。75、農業(yè)的生產部門有種植業(yè)、林業(yè)、畜牧業(yè)、漁業(yè)。76、農業(yè)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fā)民的基礎主業(yè)。77、西部地區(qū)天然草場廣布,有我國四大牧區(qū)是內蒙古牧區(qū)、青海牧區(qū)、新疆牧區(qū)、 西藏牧區(qū)。78、林業(yè)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地區(qū)是我國淡水漁業(yè)最 發(fā)達的地區(qū)。79、糧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麥公布呈現“南稻北麥”格局。80、油料生產形成了長江油菜帶和黃淮花生區(qū)兩大生產區(qū)。81、糖料作物則呈現明顯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點。82、棉花生產以北方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
11、流域三大棉區(qū)。83、工業(yè)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yè)。84、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了試驗區(qū)。85、高新技術產業(yè)主要特點1.從業(yè)人員中,科技人員所占的比重大。2.銷售收入中,用于研究與開發(fā)的費用比例大。3.產品更新換代快。86、高新技術產為是以電子和信息類主業(yè)為“龍頭”產業(yè)。8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開民區(qū)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c88、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一方面要考慮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八年級上冊期末地理復習題綱1、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緯度位置及優(yōu)越性: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qū),屬 (北溫) 帶,一小部分在(熱帶),沒
12、有(寒帶)。氣候差異大,為發(fā)展(多種農業(yè)經濟)提供 了有利條件。海陸位置及優(yōu)越性:(1)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國東部廣大地區(qū)(在夏季風濕潤氣流的影響下,降水)豐富,有利(農業(yè))生產;(2)海陸兼?zhèn)? 東部地區(qū)有利與(海外各國友好往來);西部地區(qū)(深入亞歐大陸內部),使我國陸上交通能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直接往來,便于對外(交往和合作)(3)沿海有 許多優(yōu)良的港灣,便于發(fā)展(海洋事業(yè))。我國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陸上鄰國14個。逆時針依次為朝鮮、( 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
13、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 (老撾)、越南。陸上疆界2萬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國家 6個: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2、我國的人口人口總數:2000年(12.95 )億。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人口 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我國人口分布特點: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龍江黑河一云南騰沖一線為界,(東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大,( 西部)地區(qū)人口密度較小。(我國西部地區(qū)人口稀少, 但資源豐富,在西部大開發(fā)時,應注意什么問題?西部地區(qū)具有資源優(yōu)勢,但自然環(huán) 境相對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當尖銳的條件下,開發(fā)西部,一定要以 保護環(huán)境為前提,不能先開發(fā)后再治理。)人口
14、國策:實行計劃生育。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3、我國的民族我國共有(56 )個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漢)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壯)族。漢族分布特點: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中部)和(東部)最為集中少數民族分布特點:主要集中在( 東北)、(西北)、(西南)。少數民族 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少數民族風情:(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傣族)族的潑水節(jié)、孔雀舞,(藏族)族的集體舞、藏歷年,(朝鮮)族的長鼓舞等。4、我國的地形我國地形的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山區(qū)在開發(fā)和保護方面應當注意哪些問題:(1)山區(qū)地面較為崎嶇,(交通)不便,(基礎
15、設施)建設的難度較大。(2)在開發(fā)利用山區(qū)時,要特別注意(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預防和避免山地災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發(fā)生。我國地勢特征:(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階梯的分界線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類型 主要地形區(qū)第一級階梯 一、二級階梯昆侖山脈一祁連山脈一橫斷山脈;二、三級階梯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脈一巫山一雪峰山。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第二級階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內蒙古高原、云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喝爾盆地第三級階梯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間分布 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16、的特征對我國的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1)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上的濕潤氣流向我國內陸推進,為我國廣大地區(qū)帶來豐沛的降水。(2)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必然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動時 落差大,產生巨大水能。(3)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 ,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山脈兩側的地形區(qū)西側東側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太行山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巫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橫斷山脈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或云貴高原山脈兩側的地形區(qū)北側南側昆侖山脈塔里木盆地
17、青藏高原天山山脈準喝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山脈構成地形骨架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我國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內蒙古高原)地面坦蕩、一望無際(黃土高原)黃土廣布、地表千溝萬壑(云貴高原地表崎嶇,喀斯特地貌顯著四大盆地面積最大的盆地是( 塔里木盆地)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達木)盆地緯度最高的盆地是(準喝爾)盆地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條件最優(yōu)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主要山脈走向:東一西走向:天山山脈陰山山脈昆侖山脈秦嶺南嶺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脈一一一武夷山脈臺灣山脈南一北走向:橫斷山脈西北東南走向:祁連山脈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5、我國的氣候根據活動積溫,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寒
18、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此外還有一個地勢較高的高原氣候區(qū)(1)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高原氣候區(qū)(2) 0(3)暖溫帶(4)瓊臺粵桂云或滇(5) 一 三(6)亞熱帶暖溫帶 依據降水量和蒸發(fā)量的關系,我國可以劃分為4個干濕地區(qū)(濕潤)區(qū)、(半濕潤)區(qū)、(半干旱)區(qū)、(干旱)區(qū)。干濕區(qū) 濕潤區(qū) 半濕潤區(qū)、 半干旱區(qū)、 干旱區(qū)。植被森林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農業(yè)類型 種植業(yè)(水田農業(yè)) 種植業(yè)(旱地農業(yè)) 畜牧業(yè)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說出下列地理現象存在差異的原因: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形成特殊的“魚米之鄉(xiāng)”的景觀得益
19、于( 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與青藏高原處在大體相同的緯度上,但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地勢(青藏高原海拔高)因素;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與阿拉伯半島大體相同的緯度上,氣候差別很大的原因是受(海陸位置)和(夏季風)的影響。北京與烏魯木齊緯度大致相當,但降水卻有很大的差別。(海陸位置、夏季風)在不同的溫度帶內生長不同的果樹;不同的溫度帶內熟制也不同;南北傳統(tǒng)民居的建筑結構也不同。原因是(緯度因素 )東西植被不同;東西農業(yè)類型不同,東部以耕作業(yè)為主,西部以畜牧業(yè)為主;東西部房屋屋頂的結構不同,東南部多鐘頂房,西北部多平頂屋。(降水量不同)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氣候復雜多樣)形
20、成不同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氣候復雜多樣)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各有不同,如:四川、湖南等地冬季比較陰冷潮濕愛吃辣椒;南方人愛吃米飯,北方人愛吃面食。(氣候復雜多樣)人們的服飾也因為適應氣候而多姿多彩(氣候復雜多樣),如:西藏的藏袍就是為了適應西藏日較差大的氣候特征的(地形);各地的建筑特點不同,北方的屋頂斜度較小,墻體較厚,南方的屋頂斜度較大(氣溫、降水);對。(1)7;7、8;4、5、6、7、8;4、5、6、7、8、9(2)夏秋多冬春少(3)廣州、哈爾濱;我國的雨帶推移是自南向北推進。(4)因為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遲、雨季長;我國北方雨季開始遲、結束早、雨季短季風氣候帶來的災害性天氣( 寒潮)
21、、(臺風)、(水旱災害)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1)從圖中讀出我國的氣候特點:氣候特征(氣候復雜多樣)、( 季風)氣候顯著。(2)三明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列表對比長江、黃河項目長江黃河發(fā)源地 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源頭沱沱河約古宗列渠流經省區(qū)青、川、藏、滇、渝、鄂、湘、贛、皖、蘇、滬 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陜、豫、魯流經主要地形區(qū) 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主要支流 嘉陵江、漢江、贛江等 洪河、涅水、渭河等流域范圍位于秦嶺與南嶺之間位于陰山與秦嶺之間開發(fā) 水能(上游)、航運 水能(上游)治理 興建中上游防護林 (略,見下表
22、)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河段上游中游下游產生的主要災害 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水土流失 地上河產生災害的原因 氣候趨于干旱 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支流較多。黃土高原的土層舒松,植被破壞嚴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黃河進入下游平原,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減慢,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治 理 植樹種草 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加固黃河大堤8、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不足。)土地資源類型季風區(qū)或非季風區(qū)干濕地區(qū)主要地形類型耕地 季風區(qū) 濕潤、半濕潤區(qū) 東部的平原、低緩丘陵、盆地森林濕潤區(qū)山地草地非季風區(qū)半干旱區(qū)高原未利用
23、土地 半干旱區(qū) 西部的盆地、高原我國土地的基本國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沒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蔽覈Y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我國水資源時間、空間分布特點: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間上:南豐北缺。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辦法: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例如:三峽和小浪底水利樞紐。解決水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均衡的有效辦法之一:跨流域調水。例如:南水北調工程,引灤入津工程,引黃濟青工程。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9、我國的交通我國交通運輸網絡的大致分布格局:東密西疏我國的主要鐵路干
24、線蘭新線青藏線(未建成)包蘭線京九線寶成線成昆線東西向:京包線(北京一包頭)一包蘭線(包頭一蘭州);隴海(連云港一蘭州)一蘭新線(蘭州一烏魯木齊);滬杭(上海-杭州)一浙贛(杭州一株洲)一湘黔(株洲一貴陽)東貴昆(貴陽昆明)線東北向:京哈線(北京一哈爾濱);京滬線(北京一上海);東廣線(北京一廣州);京九線(北京一九龍)焦柳線(焦作一柳州);寶成線(寶雞-成都)一一成昆線(成都一昆明)我國主要的交通樞紐及經過的鐵路干線:北京:(京哈線)、(京包線)、(京廣線)、(京滬線)、(京九線)。徐州:(隴海線)、(京滬線)鄭州:(隴海線)、(京廣線) 蘭州:(隴海線)、(京包線)(包蘭線)。根據需要合理
25、地選擇交通運輸方式(略)9、我國的農業(yè)農業(yè)的地區(qū)分布:東、西部差異:西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東部種植業(yè)畜牧業(yè)種植業(yè)林業(yè)漁業(y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綠洲 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區(qū) 東部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地區(qū) 東北、西南的天然林區(qū),東南的人工林區(qū) 東部沿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南、北方種植業(yè)的差異:地區(qū)耕地類型作物熟制(一年幾熟)主要作物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北旱地一年一熟、兩年三熟、一年兩熟 小麥花生甜菜秦嶺-淮河以南 水田一年兩熟、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三大棉區(qū):舉例說明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的必要性:(P102圖4.16填充圖冊P32五)利用當地(自然條件)的優(yōu)勢,把要發(fā)展的農
26、業(yè)生產部門或農作物,布局在適宜它本身發(fā)展、生長最有利的地區(qū),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內容之一。農業(yè)生產還受當地(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這也是發(fā)展農業(yè)需要充分考慮的因素。10、我國的工業(yè)工業(yè)分布特點:(沿海)、(沿河)、( 沿交通線)工業(yè)的空間分布: (1)京廣、京哈、京滬等鐵路沿線的全國意義的工業(yè)基地。(2)黃河流域的(能源開發(fā))工業(yè)帶。(3)長江沿線的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fā)達地帶。(4)沿海地區(qū)的(長江三角洲)、(遼中南)、( 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等工業(yè)最發(fā)達的經濟核心區(qū)。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1)特征:從業(yè)的科技人員比重大;開發(fā)研究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
27、新快。(2)分布特點: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3)開發(fā)側重點:沿海地區(qū)側重(科技園區(qū)型)高新技術產業(yè);沿邊地區(qū)側重(貿易導向型)型產業(yè);內陸地區(qū)側重與(國防軍事類)有密切關系的產業(yè)。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點呈(大分散)、(、小集中)舉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yè)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上海:優(yōu)化調整了工業(yè)的產業(yè)結構。(上海工業(yè)的變化)北京:增長速度快,促進和推動了經濟的發(fā)展。(中關村對北京經濟發(fā)展的貢獻)互聯網:互聯網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網絡購物、SOHO族、網絡社區(qū)等)第一章 中國的疆域與人口中國的疆域為陸兼?zhèn)鋫ゴ蟮淖鎳褐腥A人民共和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
28、的西岸遼闊的疆域:陸地大國:國土遼闊 陸界陸上鄰國多14個海洋大國:遼闊海域 海岸線長 隔海六國最北:漠河54度N;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135度E。最南:曾母暗沙4度 No最西:帕米爾高原 73度E。我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陸地總面積約 96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與整個歐洲的面積 相等,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我國海域分布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500多個。我國領海的寬 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 300萬平方千米。眾多的鄰國:我國陸上國界漫長
29、,達2萬平方千米,接壤的國家共有14個(順口溜): 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還有緬老 越。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順口溜):印尼馬文菲日韓。中國的行政區(qū)劃歷史上的行政區(qū)劃:現行行政區(qū)劃:我國現行的行政區(qū)劃基本上劃分為?。ㄗ灾螀^(qū)、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zhèn)(鄉(xiāng))三級。我國共有 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 括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qū)。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教材:八年級上冊第8頁2.3中國的人口數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為 12.95億。目前人口數為13億增長速
30、度較快: 分布疏密不均:騰沖?領河,我國分布人口的疏密。人口多處特點人口少處特點東部地區(qū)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區(qū)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經濟和交通運輸發(fā)達地區(qū)人口多;城鎮(zhèn)密集、工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人口多;漢族地區(qū)人口多。西部地區(qū)人口少;干旱荒漠地區(qū)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偏僻的農業(yè)、牧業(yè)地區(qū)人口少;偏僻的農業(yè)、牧業(yè)地區(qū)人口少;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qū)人口少我國人的人口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量,提高人口的質量,是我國一項 長期的基本國策。1.4中國的人口 :56個民族:我國是一個團結統(tǒng)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漢、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族等56個民族成員。漢族人口眾多,接近全國總人口的 9
31、2%;其他民族人口僅占8%,被稱為少數民族。大雜居、小聚居: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部地區(qū)。漢族地區(qū)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qū)也有漢族居住。民族風情:蒙古族?B達慕大會;云南傣族?皺水節(jié);中華民族?端午節(jié)。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中國的地形地勢西高東低:?程階梯狀。山脈縱橫交錯:山勢走向:s o ng)山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 區(qū)。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 玉山。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弧形走向:喜馬拉雅山脈。中華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
32、岳衡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地形復雜多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v橫交錯的山脈和復雜多樣的地 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又是祖國各地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內蒙古高原: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黃土高原: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qū)域。云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區(qū)地形崎嶇,石灰?guī)r分布廣泛。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內中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密克拉瑪干沙漠。準喝爾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柴達木盆地:被美譽為“聚寶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稱。著名的
33、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農業(yè)發(fā)達,物產豐富“天府之國”之稱。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面積廣大。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中國的氣候氣候復雜多樣:氣候復雜多樣: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我國氣候類型分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山氣候。季風氣候顯著:我國雖然氣候類型多樣、但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區(qū)最為遼闊。季風的影響是導致降水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大陸性特征。多特殊天氣:主要有寒潮、梅雨、臺風、沙塵暴等。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fā)生頻 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干旱是對我國
34、農業(yè)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 的一種氣候災害。中國的河流外流區(qū)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區(qū)域。水系是指流域內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澤、地下暗河等組成的水流系統(tǒng)。地表和地下徑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 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區(qū)域,成為外流區(qū)。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內陸湖 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內流河。內流河分布的區(qū)域,叫做內流區(qū)。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 以秦嶺 雄河為界,以南地區(qū)的河流流經 濕潤地區(qū),水量豐富。以北地區(qū)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干旱地區(qū)。與外流河相比,我國內流河的水文特征明顯不同。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滾滾長江: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干
35、流先后流經青海、西藏等 11個省,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上游:源頭 ?*昌;中游:宜昌??工 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 ?打入???。中游段被稱為“九曲回腸”。滔滔黃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徑流 青海、四川等9省區(qū),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概況什么是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等。自然資源的特征:自然資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自然界,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 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資源的質
36、量各個地區(qū)是有差異的。我國自然資源僅次于美 國和俄羅斯。自然資源由于受大某些成因的制約,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但他們 在地區(qū)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勻的。自然資源的狀況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中國的土地資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土地是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舞臺?!叭硕嗟厣佟笔俏覈幕緡?。類型齊全: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國草地面積廣達、居世界前列, 為發(fā)展畜牧業(yè)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我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我國耕地面積不到一 億公頃。我國土地類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區(qū)域差 異明顯:我國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平衡,土地生產力的區(qū)域差異明顯。我國的天然 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部山區(qū)的林地多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與南部。我國各地區(qū)土地資源的質量差別很大。西北內陸光照充足,熱量較為豐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為主。珍惜每一寸土地:中國的水資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地區(qū)分布懸殊: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時間分配不均: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實際變化大的特點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國水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平很,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有必要 請見跨流域的調水工程。*引黃濟青*南水北調*中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漳州非開挖頂管施工方案
- 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12荷葉圓圓 課件
- 安寧期中考數學試卷
- GBT1804-2000自由公差標準
- 中微子通信的偏遠地區(qū)教育覆蓋
- 長沙市12333公共服務平臺
- 房地產行業(yè)房產轉讓協議范本
- 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備案
- 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報名表
- 2025至2030年中國卡魯金陶瓷燃燒器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數字出版概論 課件 第六章 數字內容加工、管理技術
- 糖尿病并發(fā)癥的早期篩查
- 2019年山東省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沙盤模擬企業(yè)經營”賽項規(guī)程
- GB/T 32399-2024信息技術云計算參考架構
- 初中體育與健康 初二 水平四(八年級)田徑大單元教學設計+快速跑教案
- 2024-2025學年華東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冊計算題專項訓練
- 移動通信運營商倉庫安全管理制度
- DL∕T 5452-2012 變電工程初步設計內容深度規(guī)定
- 人工智能產業(yè)分類目錄
- 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治指南(2023)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