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喜劇概述_第1頁
古希臘喜劇概述_第2頁
古希臘喜劇概述_第3頁
古希臘喜劇概述_第4頁
古希臘喜劇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專心-專注-專業(yè)精選優(yōu)質(zhì)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古希臘喜劇概述艾瑤 新聞113 古希臘的喜劇和悲劇都淵源于酒神節(jié)的慶?;顒樱瘎∈菑木粕窆?jié)的正規(guī)歌舞表演發(fā)展出來的,而喜劇則源于酒神慶典后街頭自發(fā)的歌舞狂歡表演。往往是某個民間詩人登上高處口占幾句,大家議論附和,然后性致所至地狂歌亂舞一通,將歡樂的情感宣泄出來。因此,它帶有即興的性質(zhì)。與悲劇相比,古希臘的喜劇往往顯得散漫、粗俗,但卻更加反映了普通民眾真實的思想情緒,是一種真正的大眾藝術(shù) 傳說古希臘最早的喜劇詩人叫蘇薩里翁。他是一個流浪詩人。相對于悲劇作為嚴肅、莊嚴的廟

2、堂藝術(shù),喜劇則是民間流行的、粗俗的大眾藝術(shù)。古希臘的悲劇和喜劇界線分明,截然不同,悲劇詩人決不會去寫喜劇,同樣,喜劇詩人也不會去染指悲劇。雖然在今天我們看來,古希臘時代的悲劇和喜劇是雙峰并峙,都是藝術(shù)瑰寶。但是古希臘人卻把悲劇看得很高,而對喜劇卻不很重視,很長時期都只當是一種街頭即興娛樂,因此對于喜劇的研究和評論遠遠不如悲劇,留下來的完整作品也比較少。 實際上,古希臘喜劇的出現(xiàn),并不遜于悲劇,甚至還稍早于悲劇,它和悲劇一樣,走過了漫長的歷程,曾有過非常繁盛的高峰時期。我們今天根據(jù)古希臘喜劇的發(fā)展情況,把古希臘喜劇分為三個階段,將公元前404年以前,作為舊喜劇時期,代表性劇作家是阿里斯托芬;以公

3、元前338年以后,作為新喜劇時期,代表性劇作家是米南德;而以這兩者中間的幾十年,稱為中期喜劇時期。舊喜劇時期的喜劇,大多是政治諷喻劇,新喜劇時期則以家庭倫理為題材的世俗喜劇為主;中期喜劇則是從政治諷喻向世俗喜劇的過渡。 和悲劇一樣,古希臘喜劇在它的早期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技巧特點。下面分別敘述。古希臘“舊喜劇”的技巧特點: 結(jié)構(gòu)特點:早期的古希臘喜劇是世態(tài)嘲諷喜劇,有比較強的政治性。它的中心內(nèi)容是一場“對駁”,也就是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的辯論。辯論的內(nèi)容可以是世道時局,形形色色的周圍社會生活狀況。具體來看,它的基本結(jié)構(gòu)是這樣的,一開始是一個序幕,點出今天要討論的主題,有時是通過歌隊的演唱,有

4、時是由主人公(喜劇詩人)直接說出來;然后,是兩個“對駁場”,就是對主題反復辯論,往往是先由反方表述,再由正方進行反駁,在歌隊的情感烘托下,正方逐漸取得勝利。最后,雙方意見達成一致,進行歡樂的狂歡歌舞。這時候,臺上臺下,演員和觀眾往往交融為一體,一起歡樂歌舞起來。在古希臘,喜劇是下層民眾情感和情緒的宣泄之地,用我們今天的眼光看,這種戲劇似乎不象戲劇,似乎是一場形象的、帶有表演動作的政治辯論,或者說更接近所謂“時事報道劇”。它的主題往往是政治性的,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引導觀眾討論正在發(fā)生的大事,質(zhì)疑政治人物的道德品行,并隨時插入當時觀眾正在關(guān)心的事件來進行議論批評。它的積極方面是緊貼現(xiàn)實,隨時反映

5、民眾的情緒和要求,不足之處是松散、隨意,看不到完整的人物和故事,在我們今天所說的“戲劇性”標準上是有缺欠的。 舊喜劇的這種“政治辯論”式的結(jié)構(gòu)形式,帶來了以下這些技巧特點:第一個技巧手段是“妙念”(happy ider),從英語字面看,就是“一個美妙的主意”,它是舊戲劇作品的核心。 我們用一個具體的范例來作說明,比如阿里斯托芬的云,它的核心“妙念”是借助詭辯來抵賴債務。 劇情是這樣的,主人公名叫史特雷普西亞,他有一個不爭氣的兒子費地皮底斯,整天在外面呼朋喚友,吃喝玩樂,造成了債臺高筑。史特雷普西亞無計可施,竟想到一個辦法,把兒子送到蘇格拉底學校,學習詭辯,來賴掉所欠的債務。但是兒子拒絕了,史特

6、雷普西亞自己到蘇格拉底學校去學習詭辯術(shù)。這是序幕,最后以一連串對學校及學生的笑謔諷刺結(jié)束。接著歌隊上場,場景隨之轉(zhuǎn)到了蘇格拉底學校,歌隊作為學生,分為兩隊進行辯論練習,主題是對阿里斯托芬(也就是劇作者自己)的喜劇才能進行吹噓或反駁,看過這種熱火朝天的學習氣氛后,史特雷普西亞終于強行把兒子帶到了學?,F(xiàn)場。經(jīng)過一番熱烈討論,大家同意接受費地皮阿斯進修“謬誤邏輯”的課程。 不久,費地皮底斯學成回家,大顯身手,債主們一一上門討債,但一個個都被費地皮底斯的“謬論”辯駁得啞口無言,灰溜溜地離開了。史特雷普西亞大為高興,帶著兒子出去痛飲狂歡。不料,高興的日子沒有多久,史特雷普西亞就遭到兒子欺負,被打得遍體鱗

7、傷。更氣人的是,打傷父親的費地皮底斯還用他學到的“詭辯術(shù)”振振有辭地證明懲罰父親乃是他的責任。史特雷普西亞氣得真想放一把火把蘇格拉底學校燒了。 作者的立意是在嘲諷和攻擊及其學派的講學活動。他必須找到一個具體事例或者也可以說一個論據(jù),使他對對方的抨擊能夠具體化,并獲得勝利,于是想出了“向蘇格拉底學習抵賴欠債”的“妙念”,一下子就把蘇格拉底的講學污名化,使之等同于詭辯,然后施以攻擊。 另外,在阿卡奈人中,“妙念”是農(nóng)民狄開俄波利斯去和斯巴達人單獨簽訂和約。在真實的現(xiàn)實生活中,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只是一個想入非非的“妙念”,但在戲劇中,他把這一“妙念”實現(xiàn)了,于是,就讓打仗的將軍累得血跡斑斑地躺在地上

8、喘氣,而簽定了和平條約的農(nóng)民狄開俄波利斯卻幸福地享受著田園之樂。 這就是“妙念”,它類似后世戲劇中的“戲劇計謀”,但它又不是一個現(xiàn)實的戲劇行動,而是一個空想的,現(xiàn)實中不可能有的行動,讓它在舞臺上實現(xiàn),以此作為辯論中取勝的論據(jù),并產(chǎn)生戲劇性效果。所以叫“妙念”,只是一個美妙的念頭。 第二個技巧手段是“擬人化”。 古希臘舊喜劇是一種論辯式的、嘲諷的、缺乏完整故事和人物命運的戲劇樣式。為了使以抽象道理的論辯為主的戲劇內(nèi)容顯得形象化,增加戲劇性,同時避免直接指責現(xiàn)實、攻擊政治人物帶來的麻煩,它往往采取了“擬人化”的技巧手法。這種“擬人化”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把抽象概念作為劇中的角色,比如“和平”、“

9、戰(zhàn)爭”、“美德”、“財富”、“貪婪”、“善良”,“勇敢”等等。但究竟給這些角色以什么樣的外部形象和心理動作,劇作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表達了作者對于這些概念的理解,比如在阿里斯托芬的喜劇中:“戰(zhàn)爭”是一個狂暴的龐然大物,帶著他唯一的仆人“騷嚷”住在一個山洞里,“和平”是一位靜美的女性,“財富”是一位神,可惜雙目失明,不能看出一個人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因此無法很好地行使權(quán)力,實現(xiàn)他的美好的意愿。由于他經(jīng)常上當受騙,因而對所有的人都產(chǎn)生了懷疑。其它如“貧窮”是一個可怕的婦人,“人民”是一個昏憒的老頭子等。這樣的設計,使得角色一上場,觀眾就直觀地了解了作者的用意,不同的作者,也許會對上述概念角色設計出

10、截然不同的外形和動作,從而反映出不同的觀點。然后,作者讓這些角色在劇中活動起來,或者結(jié)盟,或者產(chǎn)生矛盾沖突,形成種種糾紛,最后有勝有敗,比如和平雖然屢被誤解,但最后大家認識了她的價值,重新把她找了回來,她的朋友豐收、幸福也隨之而來了。阿里斯托芬的不少作品最后以宴會或婚禮結(jié)束。這些婚禮并不是愛情的結(jié)合,而是一種寓意。例如“采葡萄者”與“豐收”結(jié)合,“可信賴的人”與“王權(quán)”結(jié)合。今天看來,這種戲劇構(gòu)成有點象一種撲克牌的“拼合游戲”,這就是幾千年前古希臘喜劇的初始狀態(tài)。 “擬人化”的第二個方面是把動物、植物作為角色,在舞臺上演繹童話故事,以影射現(xiàn)實,避免因為直接抨擊現(xiàn)實或攻擊政治人物帶來麻煩,有時則

11、是為了形象地表現(xiàn)哲理的意境。比如阿里斯托芬的鳥,就是用擬人化的手法講述了一個理想化的鳥的國度的故事,一方面抨擊了現(xiàn)實社會的種種污濁,同時展現(xiàn)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境界。這種又象童話、又象寓言的作品,在古希臘舊喜劇中還有不少。它也是人類早期作品的一個特色。 在古希臘舊喜劇里還可以看見一種技巧手法,叫做“戲擬”。所謂“戲擬”,有點象今天常說的“戲說”,就是把政治人物或者名人的言論或動作,在劇中作斷章取義的、漫畫式的表現(xiàn)。這在當時的喜劇中很普遍。當時的政治家伯里克利斯、克勒翁、以及其他的將軍、名人,都被在喜劇中公然嘲笑,他們在議會廳、在公眾場合說過的一些話,本來也許是很正經(jīng)、很嚴肅的,但被喜劇家斷章取義

12、的拿出來,夸張性的,有時甚至故意扭曲原意地一表現(xiàn),就成了觀眾的笑料,這也就成了舊喜劇重要的喜劇性資源。 “戲擬”也可能是對行為的夸張模擬。比如上面提到的云中有一個細節(jié),蘇格拉底的幾個學生面對一個南瓜議論紛紜,一個學生對著瓜看了半天,又用耳朵貼上去聽了一會,得出結(jié)論說:“這是個扁扁的蔬菜”,而其他的學生有的認為是樹,有的認為是草,爭論不已。這實際上是把蘇格拉底學校的邏輯分類學說作歪曲的、漫畫式的“戲擬”。這種“戲擬”手法在今天的戲劇中也可以看到,如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們的一些時事劇中,就對當時美帝國主義的首腦人物杜勒斯、肯尼迪的言論和形象作了夸張的“戲擬”,使他們成為觀眾嘲笑的對象;文革后風靡一時

13、的話劇楓葉紅了的時候中,也對“四人幫”(所謂“中央首長”)作了諷刺性的“戲擬”。但是今天的戲劇往往只將反面人物作為“戲擬”對象,但古希臘喜劇卻不限于此,阿里斯托芬的作品中,就把他的同行歐里庇得斯、著名學者蘇格拉底的作品中的言語拿出來,嘲弄性地“戲擬”一番,引起觀眾捧腹大笑。這種做法有時過份了當然會引起當事人的反感。比如阿里斯托芬在巴比倫人一劇中抨擊和嘲笑了克勒翁等政治權(quán)要,結(jié)果被克勒翁向他提出了控訴,但是阿里斯托芬并不屈服,又在阿卡奈人中借主人公之口借題發(fā)揮說:“我也沒有忘記去年我那出喜劇叫我本人在克勒翁手里吃過什么苦頭,他把我拖到議事會去,誣告我,胡說八道,嘴里亂翻泡,滔滔不絕,罵得我一身臟

14、,幾乎害死我!” 大約在公元前四百年左右,古希臘時期的舊喜劇隨著社會政治情勢的變化,從即興的、論辯的政治性諷喻劇逐漸向世俗的、家庭的、故事化的方向發(fā)展,經(jīng)過幾十年的過渡期(中期喜劇時期),到公元前330年后,形成了新喜劇。新喜劇以普通人為主人公,以倫理道德為主題,并開始有了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舊喜劇中不可或缺的歌隊也漸漸淡化了,僅僅用來作場與場之間的分隔。它的代表性作家是米南德。米南德生活于公元前三世紀(前342前292),在當時影響很大,但作品留下很少,到1958年后才發(fā)現(xiàn)了薩摩斯女子,恨世者兩個完整劇本,此前就只有公斷等三四個殘劇,以及大量的斷簡殘篇(被很多書籍史料中引用轉(zhuǎn)述)。其它作家(

15、如菲勒蒙、狄菲羅斯)的新喜劇作品,我們今天只知道一些劇名,劇本已經(jīng)看不到了。 新喜劇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故事作為題材,故事逐漸完整,往往是一個世俗的家庭倫理故事,通過故事表明一定的訓誡教育作用。劇作家開始注意塑造人物形象,產(chǎn)生了有個性特征的類型化人物。它的基本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遠離舊喜劇而更接近我們今天的戲劇結(jié)構(gòu)了,有三幕、四幕,也有五幕。它的整個劇情往往是通過一個“發(fā)現(xiàn)”轉(zhuǎn)入順境,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合乎情理的。在新喜劇之后的羅馬喜劇,雖然在內(nèi)容上可以分為“披衫劇”和“長袍劇”,前者指從希臘新喜劇中移植改編的題材,后者指羅馬的本土題材,但是在結(jié)構(gòu)及技巧上,羅馬喜劇基本上繼承了古希臘的新喜劇,所以我們在闡述戲劇技巧時

16、,把他們放在一起來講。這一時期的喜劇技巧,我們主要講三點。 其一是人物塑造技巧,由于新喜劇的題材轉(zhuǎn)向世俗的生活故事,因而舞臺上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普通人,如農(nóng)夫、官吏、奴仆、醫(yī)生等,這些人物和舊喜劇中的人物不同,在舊喜劇中,人物只是論辯的一方,概念的載體,他有什么個性、什么樣的身份特點,劇作家是不注意的,但是在新喜劇中,劇作家開始注意這些,努力使之真正成為“人物”,也就是說,要賦予他們各自鮮明的個性特點,象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同類人物,并得到觀眾的認可。在這方面,米南德,以及后來的羅馬喜劇作家普勞圖斯、泰倫斯都作出了各自的貢獻,使得這一時期的喜劇舞臺上出現(xiàn)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當然,這一時期劇作家

17、塑造的舞臺人物,還是相當簡單的類型化的人物,即只有某一性格特征,并且強化了這一單獨特征的人物,如表現(xiàn)勇敢的人就只見其勇敢的一面,懦弱的人就只有懦弱一面。而且對這一單獨特性的刻劃,也還顯得粗糙、簡陋。但是我們注意到,劇作家在塑造其類型化的人物時,已經(jīng)注意到選擇人物個性和身份,外表和內(nèi)在的不諧和之處,比如軍人應該是勇敢、嚴肅的,但劇作家卻表現(xiàn)一個“吹牛的軍人”,有錢人應該大方一點,舞臺上看見的卻是“吝嗇的財主”,劇作家開始抓住了人物的“不和諧”,而我們知道,“不和諧”正是喜劇性的重要根源之一。這樣,當時的喜劇家在塑造自身“不和諧”的喜劇人物時,就已經(jīng)接觸到了喜劇性的基本核心。 其二,在新喜劇中,我

18、們已經(jīng)可以看到“喜劇性嘲弄”(comic irnoy),通俗地說,就是行為的愿望和得到的結(jié)果不相符,弄錯了某事情,使自己陷入尷尬或困境,出了洋相。比如,錯把女朋友的哥哥當成了情敵,嫉妒他們之間的親密感情。它和“悲劇性嘲弄”的區(qū)別是,后者的錯失往往造成悲慘、嚴重的后果,比如在無意中企圖殺害自己日思夜想的親生母親,或者俄狄浦斯王中的殺父娶母等。而前者不過是陷入困境,或出了洋相,并沒有大錯鑄成。比如,在米南德的薩摩斯女子中,年輕的摩斯喀昂由于膽小、虛榮,不敢公開自己和未婚妻生的孩子,想裝成是自己父親生的孩子,結(jié)果鬧出一系列誤會,是自己陷入了困境中,自尊心反而受到了更大的傷害,費了許多周折才晚會局面,

19、沒有造成悲劇。在他的另一個著名喜劇公斷中,牧羊人達俄斯撿到了一個棄嬰,他想把嬰兒給別人撫養(yǎng),卻把嬰兒身上的財物留下,結(jié)果引起了糾紛,他自作聰明找人公斷,結(jié)果人財兩空,自討沒趣。其三,在古希臘喜劇的發(fā)展過程中,歌隊逐漸弱化,那么原來歌隊在喜劇中所承擔的各項作用,就得有其它的手段來替代,而“旁白”的出現(xiàn),就是替代歌隊的技巧手段之一。所謂“旁白”,就是在舞臺上旁若無人地把心里想法直接說出來,或者對別人的言行進行褒貶、評價,這些以前都是由歌隊承擔的。我們在舊喜劇中看到,角色在表演和說話過程中,歌隊作為旁觀者,不斷的即時作出評價,贊揚或者譏笑,并由此烘托舞臺的戲劇氣氛。到了新喜劇以后,這些任務由角色用旁白來完成,結(jié)果我們就看到,希臘新喜劇中的一些人物,變成了饒舌的人,老是要去窺探別人、議論別人。到了羅馬喜劇時代,旁白的運用更加普遍,在泰倫斯的福爾彌昂一劇中,僅僅一個不到五頁的第二幕,就出現(xiàn)了十一處旁白。劇中主人得米福上場,他的仆人格塔象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