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建筑物垂直度觀測一、實驗目的:、鍛煉綜合運用測量儀器及測量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掌握用經緯儀進行對建筑物垂直度的觀測。、培養(yǎng)個人對儀器的操作。二、實驗儀器和工具:經緯儀一架,鋼板尺一把,鋼卷尺一卷,花桿兩根,粉筆若干。三、實驗內容、方法與步驟:(一)、測量示意圖:(二)步驟:1、選測站( 1)、選擇建工樓作為觀測對象,如圖示。(2)、在建工樓兩個相互垂直柱面的延長線上分別選取一個測站為:A 和 B。方法:在建工樓的一面, 一同學用鋼卷尺緊貼柱面,另一同學拉著鋼卷尺沿著垂直面往前走,直走到與墻角的距離大致是建工樓高度的 1.5 倍的地建筑方停下,用粉筆做下標記,作為測站A,記該墻
2、面為墻面1。然后再轉向另一垂直面,用同樣的方法找出測站B,記該墻面為墻面2。( 3)、把現場清理干凈,以便距離丈量。2、墻面 1 的觀測步驟:(1)、距離丈量在測站 A 安裝好經緯儀,然后將經緯儀瞄準 O 點進行定線。另一同學拿花桿和粉筆,觀測的同學矯正與 O 點在同一直線上,拿花桿和粉筆的同學在適當的距離處用粉筆做下標記 A1,依此種方法在適當距離用粉筆做下第二個記 A 2,然后再丈量出 A 到 A1 點,A1 和 A2 點,A 2 和 O 點的距離。接著用鋼卷尺進行返測,將測得的數據記錄在相應的表格中,并計算 AO 的距離。(2)、豎直角儀器不動,轉動望遠鏡瞄準建筑物的頂端 O點,固定水平
3、和望遠鏡制動扳扭,讀出此時的豎直角值讀數記于表格中。(2)建筑物傾斜量的觀測松開望遠鏡制動扳扭,沿著鉛垂面往下掃,瞄準建筑物頂部,此時看到的并非 O 點,而是 O點。固定好望遠鏡制動扳扭后,讓一個同學把鋼尺貼緊墻面,讓 0 刻度對準柱邊緣,然后觀測者讀出十字絲到墻邊緣的距離, 記于表格中, 并且讀出此時的豎直角值,做好記錄。3、墻面 2 的觀測步驟(1)、距離丈量在測站 B 安裝好經緯儀,然后將經緯儀瞄準 O 點進行定線。,另一同學拿花桿和粉筆,觀測的同學矯正與 O 點在同一直線上,拿花桿和粉筆的同學在適當的距離處用粉筆做下標記 B1,依此種方法在適當距離用粉筆做下第二個記 B2,然后再丈量出
4、 B 到 B1 點,B1 和 B2 點,B2 和 O 點的距離。接著用鋼卷尺進行返測, 將測得的數據記錄在相應的表格中, 并計算 BO的距離。(2)、豎直角儀器不動,轉動望遠鏡瞄準建筑物的頂端 O點,固定水平和望遠鏡制動扳扭,讀出此時的豎直角值讀數記于表格中。(3)建筑物傾斜量的觀測松開望遠鏡制動扳扭, 沿著鉛垂面往下掃, 瞄準建筑物頂部, 此時看到的并非 O 點,而是 O點。固定好望遠鏡制動扳扭后,讓一個同學把鋼尺貼緊墻面,讓 0 刻度對準柱邊緣, 然后觀測者讀出十字絲到墻邊緣的距離, 記于表格中, 并建筑且讀出此時的豎直角值,做好記錄。四、實驗測量原始數據表:(一)距離丈量數據記錄:距離丈
5、量記錄表儀器號:日期:2014 年 7 月 7 日天氣:多云測量往測返測往返平均值測邊mmm相對誤差備注地點建工實O-A31.97131.97631.9741/6395驗樓建工實O-B20.48120.48620.4831/4036驗樓(二)、豎直角記錄表:豎直角觀測及指標差測定記錄儀器號:日期: 2013/7/7天氣:多云測站目標豎豎盤讀數半測回豎直角指標差一測回豎直角盤 位置O左70 02 2218 57 381518 57 53A右288 58 0818 58 08O左90 47 13-0 47 1316-0 46 57右269 13 19-0 46 41O左62 00 5027 59
6、10827 59 18B右297 59 2627 59 26O左91 30 48-1 30 4817-1 30 32右268 29 45-1 30 15滿足精度要求滿足精度要求建筑(三)、建筑物垂直度測量記錄表建筑物垂直度測量記錄表儀器號:日期 2013/7/7天氣: 多云測邊豎盤位置偏移距離( m)平均距離( m)OO左0.0250.025右0.024OO左0.0170.017右0.017五、要求與注意事項:、所選建筑物周圍要具有良好的通視情況。、選取測站時需注意測站必須在柱面的垂直面上且離墻角距離要大于建筑物高度的 1.5 倍。13、距離往返丈量的相對誤差不能超過。30004、距離丈量時鋼
7、卷尺必須拉直且貼緊地面。、觀測時要記得固定水平和望遠鏡制動扳扭。6、計算出的建筑物傾斜度要在1和1之間才符合要求。10003000六、計算草圖:垂直度計算圖建筑建筑物高度計算圖七、計算過程:(一)、距離丈量計算:1、A、O往返測值平均值: AO平均值 =(AO往+AO返) 2、A、O往返測值相對誤差: K AO= AO往-AO 返 AO平均值3、B、O往返測值平均值: BO平均值 =(BO往+BO返) 2、B、O往返測值相對誤差: K BO= BO往 -BO 返 BO平均值、KAO 1 、K BO1/1000,所以不符合要求,則所測建筑物的傾斜度為:i=1/378.中國建筑史教學大綱英文名稱:
8、 HistoryofChineseArchitecture建筑學分: 4.5 學分學時: 72 學時理論學時: 64 學時實驗學時: 8 學時教學對象: 建筑學專業(yè)先修課程: 建筑設計基礎、公共建筑設計原理等教學目的本課程是建筑學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理論課(必修課,考試科目),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國建筑發(fā)展的基本過程和成就,掌握不同類型、不同時期、 地域建筑的風格特征。 培養(yǎng)學生分析、 評價建筑的能力, 為后一步的理論學習和建筑設計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教學要求講課為主,幻燈、錄像等傳統(tǒng)教學手段和CAI 教學手段為輔,課堂教學注重對基本史實和影響因素的描述和分析, 幻燈、錄像、 多
9、媒體教學強調建筑歷史形化特征和相關建筑設計內容。要求學生預習、復習教材并閱讀、歸納其他相關材料,擴大知識面,增加理解能力??荚囈蚤]卷為主(70%) ,著重檢查對基本線索和事實的掌握情況和認識程度,并考察學生理解和靈活運用史實知識解決實際的能力。平時作業(yè)成績20% ,實驗成績 10%。教學內容第一篇中國古代建筑部分(46 學時)緒論:中國古代建筑的特征(4 學時)重點:了解中國古代建筑的多樣性、木構架的特色、 單體建筑的構成、建筑群的組成特征等;難點: 工官制度第一章古代建筑發(fā)展概況(6 學時)一、 原始社會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 21 世紀)重點: 了解中國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難點: 理解
10、各地區(qū)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遺址特征;二、 奴隸社會建筑(公元前21 世紀 前 476 年)重點: 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點及技術進步。三、 封建社會前期建筑(戰(zhàn)國至南北朝公元前 457公元前 589 年)重點: 了解戰(zhàn)國至南北朝建筑特色;四、 封建社會中期建筑(隋至宋581 年1279 年)重點: 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難點: 宋代材份制度特點;五、 封建社會后期建筑(元、明、清1271 年 1911 年)重點: 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建筑難點: 區(qū)分明代與清代建筑特點;第二章城市建設( 4 學時)一、概說二、中國古代城市規(guī)劃與發(fā)展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規(guī)劃的比較四、中國古代都城建設與地方城市建
11、設的實例重點:了解中國古代城市規(guī)劃與發(fā)展,認識代表性實例;難點:理解城市規(guī)劃與發(fā)展機制與設計思想第三章宮殿、壇廟、陵墓(8 學時)一、宮殿1)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發(fā)展階段2)中國古代宮殿考的型制與實例重點:了解宮殿的代表性實例難點:理解宮殿布局原則與設計思想;二、壇廟1)壇廟建筑的內容2)實例分析重點:了解壇廟的代表性實例難點:理解壇廟的類型及其產生機制與設計思想;三、陵墓1)陵墓的演變與形制組成2)實例分析重點:了解陵墓的代表性實例難點:理解陵墓規(guī)劃思想與布局設計手法;第四章宗教建筑( 6 學時)一、宗教及其建筑演變二、寺廟祠觀實例分析1)佛教寺院2)道教祠觀3)伊斯蘭教禮拜寺重點: 了解中國
12、古代宗教建筑的基本類型、主要特色、實例特征;難點: 理解佛教建筑類型逐步中國化的原因與衍變過程;三、佛塔與經幢重點: 了解佛塔與經幢的基本類型、主要特色、實例特征;難點: 理解塔逐步中國化的衍變過程;第五章住宅與聚落(4 學時)一、概說建筑1)住宅型制演變2)住宅構筑類型二、實例重點: 分析中國住宅型制演變與住宅構筑類型;難點: 理解、掌握各地區(qū)不同建筑類型特征及其產生原因;第六章園林與風景建設(4 學時)一、概說二、明清皇家苑囿三、明清江南私家園林四、風景建設重點: 了解明清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園林基本特征,風景建設的基本規(guī)律;難點: 分析、理解中國古代造園思想及基本處理手法;第七章建筑意匠(
13、 4 學時)一、營造活動中的觀念形態(tài)二、選址與布局三、審美與建筑設計重點:分析中國古代建筑處理選址與布局的基本手法;難點: 理解中國古代建筑營造活動中的觀念形態(tài)及其審美與建筑設計;第八章古代木構建筑的特征與詳部演變(6 學時)專題一、臺基、踏道、欄桿、鋪地專題二、大木作專題三、墻壁專題四、屋頂專題五、小木作專題六、彩畫重點: 分析中國古代木構建筑詳部做法特征難點: 古代建筑術語的解釋與理解;第二篇近代中國建筑(12 學時)專題一、近代中國建筑發(fā)展概況(4 學時)專題二、近代中國城市建設(2 學時)專題三、近代中國建筑教育、建筑形式與思潮(2 學時)專題四、近代中國建筑優(yōu)秀個案分析(4 學時)重
14、點:近代中國城市建設、建筑教育、建筑形式與建筑思潮難點:剖析近代中國建筑思潮產生的歷史背景與淵源所自;優(yōu)秀個案的理解與分析建筑第三篇:現代中國建筑(1949 年至今)( 6 學時)專題一:現代中國建筑發(fā)展概述專題二:建筑作品與建筑思潮專題三:臺灣、香港、澳門的建筑發(fā)展;實驗教學( 8 學時)1一座傳統(tǒng)建筑的解析基本要求:通過實際參觀、觀察,分析一座古典建筑的形制特點,撰寫分析報告。實驗項目:分析教學模型,認識古建筑構成形式;認識單體建筑一:北京先農壇慶成宮為例步驟:繪制平面 , 立面 , 剖面圖,并分析平面 , 立面 , 剖面構成特點;繪制門窗、斗拱等節(jié)點大樣,了解古建筑構造做法;了解并繪制屋
15、頂組成 , 瓦的鋪設以及脊部的設計 ;認識單體建筑二:北京故宮角樓為例步驟:繪制平面 , 立面 , 屋頂平面圖,并分析特點;繪制門窗、斗拱等節(jié)點大樣,了解古建筑構造做法;了解并繪制屋頂組成 ;、認識斗拱的構造:)以清官式平身科, 柱頭科 , 角科一組斗拱為例步驟:繪制平面 , 立面 , 剖面圖;拆卸斗拱 , 繪制分件圖;組裝斗拱。通過實際觀摩,使學生對構筑形式有較深入了解;學時分配:章節(jié)教學內容學 時緒論 中國古代建筑的特征4中一古代建筑發(fā)展概況6國二城市建設4古三宮殿、壇廟、陵墓8代四宗教建筑6建五住宅與聚落4筑六園林與風景建設4史4七建筑意匠八古代木構建筑的特征與詳部演變6建筑九專題一、近代中國建筑發(fā)展概況4近 代中 國十專題二、近代中國城市建設2建筑專題三、 近代中國建筑教育、 建筑形十一4式與思潮十二專題四、近代中國建筑優(yōu)秀個案分析2現 代十三專題一:現代中國建筑發(fā)展概述2中 國十四專題二:建筑作品與建筑思潮4建筑十五專題三: 臺灣、香港、澳門的建筑發(fā)2展;實驗8總計72作業(yè)與習題1、各章知識點學習與習題;2、讀書報告與實例調研;3、實驗測繪作業(yè)。教材與主要參考書(一)教材:1、潘谷西主編: 中國建筑史(第五版),中國建筑工業(yè)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阿片類藥物引起的便秘治療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防護罩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鋁配件和閥門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鉑電阻溫度計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金剛石切斷輪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遲發(fā)性運動障礙(TD)治療藥物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軸流式風扇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車載GPS導航儀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競爭格局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豪華地板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血漿產品行業(yè)市場發(fā)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試題含答案
- 分析化學第三章酸堿滴定法課件
- 結核病防治知識培訓試題帶答案
- 心血管疾病醫(yī)療質量控制指標(2020年版)
- 培訓(微機保護基礎)課件
- 《生物冶金》課程教學大綱
- DB22-T 5118-2022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標準
- 工程地質測繪ppt版(共61頁)
- 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勘察工程地質測繪PPT
- 機組黑啟動方案
- 平衡計分卡及戰(zhàn)略地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