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升降散加減治療皮膚病的心得體會_第1頁
應用升降散加減治療皮膚病的心得體會_第2頁
應用升降散加減治療皮膚病的心得體會_第3頁
應用升降散加減治療皮膚病的心得體會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應用升降散加減治療皮膚病的心得體會營口市中醫(yī)院 張玉芳 王鵬 115000關鍵詞: 升降散 皮膚病 升降散是清代名醫(yī)楊栗山所創(chuàng)溫病十五方中的基本方劑,具有很高應用價值。升降散主要由蟬衣、僵蠶、姜黃、生大黃四位藥組成,主要以宣泄郁火,升清降濁為主。其升陽降火,升降并用,使內(nèi)外通達,氣血調(diào)暢,則三焦火熱之邪得以清散。筆者在皮膚科臨床工作多年,常將升降散用在治療皮膚科疾病當中,療效顯著?,F(xiàn)介紹如下:風熱性蕁麻疹王某,女,14歲,2001年6月14日來診。主訴每年夏季全身散在紅色風團已三年,服用各種中、西藥效果不佳,均于立秋前后可自行緩解。此次已發(fā)病兩周,自行口服中西藥未見好轉(zhuǎn),故來我院就診。全身起紅

2、色大片風團,時起時消,伴瘙癢、口干、口渴欲飲、大便干、小便黃、舌紅苔黃、脈數(shù)。予以升降散加減,藥用:蟬衣15g、僵蠶10g、姜黃5g、酒軍5g、荊芥10g、防風10g、生甘草10g、生石膏30g、知母10g、連翹15g。進藥4付,癥狀基本消退,為鞏固療效繼服前方4付,全身癥狀消退。兩年后因其他疾病來診,述其未再復發(fā)。按:本方系升降散加疏風清熱之品組成,具有泄熱透疹之效,故適用于內(nèi)有蘊熱、外有風邪之蕁麻疹,因此對于風熱型蕁麻疹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濕疹趙某、男、38歲,2002年8月7日初診。主訴:一周前不明原因面部及上肢灼熱瘙癢,抓后皮膚潮紅,起小丘疹,自行外用皮炎平霜未見好轉(zhuǎn),蔓延至肩背及雙上肢

3、,皮膚呈潮紅灼熱腫脹,上覆密集鮮紅色丘疹,抓破后有少許黃色液體滲出,伴有口渴、心煩,大便兩日未行,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洪數(shù)。西醫(yī)診為濕疹,中醫(yī)認為濕熱內(nèi)蘊,熱勝于濕。方用蟬衣15g、僵蠶10g、姜黃10g、生大黃10g、板藍根30g、黃芩15g、膽草10g、梔子10g、生地20g、丹皮10g、雙花20g。服用上方六劑后,紅腫灼熱明顯減輕,皮疹色淡,瘙癢減輕,以上方去膽草、黃芩,加白術15g、枳殼10g,繼服六劑后,皮疹大部消退,瘙癢明顯減輕,心煩除,二便如常,上方減生大黃,加當歸10g、竹葉5g,服六劑后,皮疹全部消退。按:本方系升降散加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之品組成,具有泄熱利濕、宣泄郁火的

4、作用,所以對于體內(nèi)濕熱內(nèi)蘊之證,以升降散宣泄在內(nèi)之郁火,以清熱利濕之品清利在內(nèi)之濕熱,達到清宣并用之效。對于濕熱內(nèi)蘊、熱重于濕的急性濕疹,效果較好。尋常痤瘡李某,男,18歲,2002年3月28日初診。主訴:顏面部呈紅色丘疹及囊腫三年,三年來顏面部經(jīng)常出現(xiàn)黑頭粉刺,并伴面部多油,及紅腫、膿皰、囊腫,時輕時重,纏綿難愈,伴口苦、口干、尿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西醫(yī)診為囊腫性痤瘡,中醫(yī)診為肺風粉刺熱毒壅盛型,予以升降散加減,方用蟬衣15g、僵蠶15g、姜黃10g、酒軍10g、雙花30g、防風15g、桑白皮15g、黃芩15g、全瓜蔞30g、赤白芍各15g、地骨皮15g、丹參30g,先后服用十

5、五劑后,顏面部紅腫、膿皰逐漸減輕,口干便干緩解,上方去雙花,加生乳香、沒藥各5g、夏枯草15g、陳皮15g,繼服十五劑,囊腫逐漸萎縮,粉刺及膿腫未有新起,囑其繼服清熱化毒丸以清余毒。按:本方系升降散加清熱解毒涼血之品組成,具有泄熱解毒的作用,故可應用于火熱內(nèi)蘊之證,因此對于火熱郁閉于內(nèi)的痤瘡患者有較好療效。丹毒陳某,男,43歲,2001年9月4日初診。主訴:顏面部紅腫熱痛三天?;颊呷烨邦伱娌砍霈F(xiàn)紅腫灼痛,尤以右半側面部為著,伴有頭痛、發(fā)熱,自測體溫38.3,咽痛,全身酸痛,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數(shù)。西醫(yī)診為顏面丹毒,中醫(yī)診為抱頭火丹,予以升降散加減,方用蟬衣15g、僵蠶15g、姜黃10g、生

6、大黃10g、野菊花1 5g、梔子10g、黃芩15g、連翹15g、板藍根30g、生甘草10g、桔梗15g、牛蒡子15g,并配合清熱解毒的柏石散外敷。五劑后面部疼痛大減,顏面部紅腫亦明顯減輕,頭痛無,體溫正常。故予上方減生大黃為5g、去牛蒡子,加玄參15g、生地15g,五劑后紅腫已無,二便調(diào),全身癥狀均消失。按:本方系升降散加清熱解毒瀉火之品組成,具有散火解毒,消腫瀉熱的作用,而顏面部丹毒多認為是由于風熱外發(fā),火毒內(nèi)蘊而致,故用此方外可宣散風熱,內(nèi)可瀉熱解毒,對于顏面部丹毒者療效顯著。升降散是楊栗山之名方,方用蟬衣辛咸涼,有透邪達熱,解毒透疹之功;僵蠶辛苦咸平,既能宣通火郁之邪,又能透風濕于火熱之外,兩味均為蟲藥,有宣郁達熱升陽中之清陽的功效。姜黃氣味辛苦寒,可祛邪伐惡,行氣解郁;大黃味苦大寒,可瀉下解毒除穢,降陰中之濁陰。四藥配合可達到升清降濁、解郁宣達、內(nèi)外通達之功。在皮膚科的很多疾病中是由于風熱、熱毒、血熱、濕熱而致的,長期大量應用寒涼藥或過食生冷??蓪е滦盁嵊糸]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