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課件岳麓版選修1第11課綜合探究體會移風易俗_第1頁
高一歷史課件岳麓版選修1第11課綜合探究體會移風易俗_第2頁
高一歷史課件岳麓版選修1第11課綜合探究體會移風易俗_第3頁
高一歷史課件岳麓版選修1第11課綜合探究體會移風易俗_第4頁
高一歷史課件岳麓版選修1第11課綜合探究體會移風易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1課 綜合探究:體會移風易俗(1)含義(2)特征(3)統(tǒng)治者對風俗的態(tài)度1、什么是風俗?風俗:積久而成,在一定地域和群體中重復 出現(xiàn)的行為方式。 歷代統(tǒng)治者都十分重視對民間風俗的控制、引導,竭力向其滲透正統(tǒng)思想的影響。齊 人 與 魯 人 之 爭2、風俗差異之一: 一山之隔,何以成為兩個世界情景劇表演(一): 魯人:維護周朝的“禮”,主張“貴賤有序”; 齊人:進行經(jīng)濟、政治、軍事改革, “通工商之業(yè),便魚鹽之利”。VS總結(jié)歸納 齊魯風俗差異及其原因是什么?魯人風俗矯揉造作,民風古樸守成。 試從生存環(huán)境、經(jīng)濟基礎、政治格局、文化傳統(tǒng)、施政方針等方面分析齊魯風俗差異的原因。差異:齊魯風俗的差異及

2、原因?齊人婦女沒有婦禮的約束,風俗開放原因:齊魯風俗差異的原因齊 國魯 國生存環(huán)境經(jīng)濟基礎政治格局文化傳統(tǒng)地處泰山北面地處泰山南面多鹽堿地,著重發(fā)展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地屬古黃土層,適合農(nóng)耕地處偏遠地處軍事戰(zhàn)略要地禮法控制相對松馳風俗多有變革創(chuàng)新幾乎成為周文化的保留地春秋列國中較早改革、率先稱霸施政方針控制嚴密,反對變革小組討論 移 風 易 俗與改革的關系如何?3、移風易俗與改革情景劇表演(二): 彼得大帝向胡須長袍開戰(zhàn)情境案例:彼得大帝為什么要剃須易服? (史料見課本P7475) 由于彼得一世進行歐化改革,為適應歐化改革的需要,利于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西化,彼得大帝強制推行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以適

3、應其把俄國建設成西方強國的愿望。情景劇(三)英使謁見乾隆皇帝請思考:彼得大帝與乾隆帝在對待禮俗禮儀及改革圖強方面的態(tài)度有何差異?這種差異對兩國后來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彼得大帝乾隆皇帝VS彼得大帝:他在游歷歐洲時,看到了其他國家的進步,在禮俗、禮儀方面善于向西方國家學習,因此他回國后實行改革,要求俄國人剃須易服。 乾隆皇帝:故步自封,妄自尊大,認為清朝是天朝上國,清朝的禮俗是最優(yōu)越的,他視周邊一切國家為蠻夷,因此所有國家都應該以清朝的禮俗為標準,為此馬嘎爾尼使華時,要求以跪拜禮面見皇上;無視西方技術等先進的東西。影響:使俄國迅速崛起,取得了對歐洲事務的發(fā)言權,躋身于歐洲強國的行列;清朝逐漸衰退

4、,最后處于落后挨打的境地。回顧中國近現(xiàn)代史,談談近代以來社會風俗的變遷綜合探究暢所欲言 談談近代以來社會風俗的變遷變化中的男女服飾1、近代服飾的變化 男子:長袍馬褂西裝、中山裝 女子:旗袍的改良2、新中國的服飾的變化 50年代70年代:男子以中山裝為主 50年代60年代: 女子以列寧裝為時尚 改革開放后,新式新款層出不窮穿清朝皇帝的龍袍清代一品文官的標識:仙鶴清代三品文官的標識:孔雀清代四品文官的標識:云雁清代二品文官的標識:錦雞 清代男子服裝主要有袍服、褂、襖、衫、褲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禮服。圖為清末的一張人物合影,照片中的服飾幾乎包攬了當時男服的所有款式。 男子穿長袍馬褂清朝長袍馬褂“窄袖革

5、履”的西式服裝西裝20世紀初穿西裝戴領結(jié)的青年穿西式軍裝的清末新軍官兵 雖說西裝依然是男人們時髦的服飾,但中山裝很快就開始與西裝平分天下。 中山裝禮義廉恥以文治國五權分立三民主義 晚清時期 民國時期民國時候穿旗袍的姑娘旗袍 “做套列寧裝,留著結(jié)婚穿”是20世紀50年代初年輕人中流行的一句順口溜 。上裝:軍便服、茄克衫、西裝、大衣、針織衫、編織衫、內(nèi)衣、泳衣、吊帶衫等褲子:中式褲、西式褲、喇叭褲、牛仔褲、緊身褲、背帶褲燈籠褲、棉褲、鴨絨褲等。現(xiàn)代人的穿著習俗風尚的變化舊習新俗VS舊式婚禮新式婚禮婚禮水葬,是一種將死者遺體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天葬,將死者的尸體喂鷲鷹,是藏族人民的喪葬習俗, 受到國

6、家法律的保護 土葬,是各個民族都實行過的葬法,漢族歷行 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數(shù)民族和我國北方地區(qū)和 落后的農(nóng)村地區(qū)仍然實行火葬,以火把尸體燒成骨灰,然后安置在骨灰甕中, 埋于土中,撒于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喪葬形式嗎?喪葬 中國人對死亡禮儀的重視和鋪張,決不亞于婚禮和其他禮儀的規(guī)模與繁瑣,相沿成習,變化最為遲緩。19世紀中期以后,中國的喪葬禮儀有何變化呢? “1905年,李書同為母親辦喪事,在大公報上發(fā)布哀啟,聲明概不收受呢緞、軸幛、銀錢、洋圓等物,可以送挽聯(lián)、紀念詩文、花圈等;參加追悼會的人,不行舊禮,愿意者改行鞠躬禮。李書同特意為母親寫了哀歌,整個儀式簡樸感人?!?

7、文明、衛(wèi)生、簡潔的西式葬禮開始引起國人注目。喪禮的變革變化晚清留短發(fā)的留學生民國政府剪辮通令斷發(fā) 纏足現(xiàn)象始于五代時期。南唐后主李煜的宮嬪用布帛纏腳,使其呈“新月”狀,穿著素襪,在黃金做成的蓮花上跳舞,李煜看后十分喜歡,稱其有凌云之態(tài)。這種風氣先興起于宮帷之中,后進入民間,到北宋神宗熙寧年間就廣為流傳了,并把纏腳當成了婦女的美德 。纏足一雙繡花鞋竟不及一個巴掌大,而最寬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過一寸。 這一時期,腳的形狀大小成了評判女子美與丑的重要標準,作為一個女人,是否纏足,纏得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她個人的終身大事。當時社會都以女子大腳為恥,小腳為榮 。中國的女子在長期男尊女卑及苛刻的禮教下,已不認為自己具有獨立的人格,為了取悅于男人,她們心甘情愿地爭相纏足,并以小腳為榮、為尊。 女子無才便是德圖一:“三寸金蓮”繡花鞋圖二:時髦的高跟鞋比一比 由繡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響。反映了婦女地位的提高。兩個有卓越貢獻的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禮儀革新舊式新式 婚姻包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