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瓶印花機的設計機械原理課程設計_第1頁
玻璃瓶印花機的設計機械原理課程設計_第2頁
玻璃瓶印花機的設計機械原理課程設計_第3頁
玻璃瓶印花機的設計機械原理課程設計_第4頁
玻璃瓶印花機的設計機械原理課程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專心-專注-專業(yè)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玻璃瓶印花機的設計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原理課程設計設計計算說明書 設計題目: 玻璃瓶印花機的設計 目 錄一 設計題目 1.1 設計目的41.2 設計題目4二 執(zhí)行機構運動方案設計2.1功能分解與工藝動作分解52.2 方案選擇與分析62.3執(zhí)行機構設計24三 傳動系統(tǒng)方案設計3.1 傳動方案設計353.2 電機的選擇373.3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和各級傳動比分配383.4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計算39四 設計小結40五 參考文獻42機械原理課程設計任務書玻璃瓶印花機構及傳

2、動裝置原始數(shù)據(jù):方 案 號12345678910分配軸轉速n(r/min)60606050505045454545分配軸輸入功率P(kw)1.41.31.21.21.11.01.11.00.90.8玻璃瓶單程移距(mm)120115110印花圖章上下移距(mm)555250定位壓塊左右移距(mm)302520說明:(1)工作條件:2班制,工作環(huán)境良好,有輕微振動;(2)使用期限十年,大修期三年;(3)生產批量:小批量生產(20臺);(4)帶傳動比i=2.53.5;(5)采用Y型電動機驅動。 (6) 分配軸 :與減速器輸出軸相連接(各執(zhí)行機構的輸入軸)。參考圖:一 設計題目1.1設計目的機械原理

3、課程設計是我們第一次接觸到機械設計鍛煉的好機會,也是第一次把理論與實際真正的相結合,更是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在于,鍛煉我們的實戰(zhàn)能力,讓我們真正的能把理論與工程上的實際操作進行融合,為以后打好堅實的基礎;進一步鞏固并靈活運用所學相關知識;培養(yǎng)應用所學過的知識,獨立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對機械系統(tǒng)運動方案設計(機構運動簡圖設計)有一個完整的概念,并培養(yǎng)具有初步的機構選型、組合和確定運動方案的能力,提高我們進行創(chuàng)造性設計、運算、繪圖、表達、運用計算機和技術資料諸方面的能力,以及利用現(xiàn)代設計方法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以得到一次較完整的設計方法的基本訓練。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是根據(jù)使用要

4、求對機械的工作原理、結構、運動方式、力和能量的傳遞方式、各個構件的尺寸等進行構思、分析和計算,是機械產品設計的第一步,是決定機械產品性能的最主要環(huán)節(jié),整個過程蘊涵著創(chuàng)新和發(fā)明。為了綜合運用機械原理課程的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與本課程有關的實際問題,使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因此此次的機械原理課程設計對于我們有著重大的意義。1.2設計題目:玻璃瓶印花機構及傳動裝置工作原理:玻璃瓶印花機需要完成三個執(zhí)行動作:置瓶座(玻璃瓶用人工依順序裝放于座中)作單向間歇(向左)直線移動;定位壓塊作水平方向的往復移動,以便壓緊瓶頸端面或松開;下端裝有上墨系統(tǒng)的印花弧形圖章上下往復移動。通過三個執(zhí)行動作的配合完成玻

5、璃瓶印花工作。 印花過程的工作要求是:當置瓶座中的玻璃瓶由輸送鏈(或帶)移進工作位置后,停止前進,壓瓶定位壓塊開始左移,并壓緊瓶頸,使得玻璃瓶固定。此時,上方的印花弧形圖章已向下移動,并壓在瓶子柱面上,停止片刻后,印花完畢。然后,圖章上移,定位壓塊右移松開,輸送鏈帶著瓶移開工作位置,后一個瓶又進入工作位置,開始第二次的印花循環(huán)過程。印花后的瓶經(jīng)烘干后,自動裝入專用包裝箱內。方 案 號10分配軸轉速n(r/min)45分配軸輸入功率P(kw)0.8玻璃瓶單程移距(mm)110印花圖章上下移(mm)50定位壓塊左右移(mm)20表一:說明:(1)工作條件:2班制,工作環(huán)境良好,有輕微振動;(2)使

6、用期限十年,大修期三年;(3)生產批量:小批量生產(20臺);(4)帶傳動比i=2.53.5;(5)采用Y型電動機驅動。 (6) 分配軸 :與減速器輸出軸相連接(各執(zhí)行機構的輸入軸)。二、執(zhí)行機構運動方案設計 2.1功能分解與工藝動作分解1)功能分解 為了實現(xiàn)玻璃瓶印花的總功能,將功能分解為:玻璃瓶輸送功能、玻璃瓶定位功能、印花功能。 2)工藝動作過程 要實現(xiàn)上述分功能,有下列工藝動作過程: (1)利用間歇機構帶動傳送鏈(帶)將玻璃瓶輸送到指定位置,玻璃瓶到位后,間歇機構停歇等待下一循環(huán)。 (2)玻璃瓶定位機構向左移動,壓緊瓶頸,使得玻璃瓶固定。 (3)印花機構向下移動,壓在瓶子柱面上,停止片

7、刻后,印花機構上移。 (4)玻璃瓶定位機構向右移動,松開瓶頸。(5)間歇機構帶動傳送鏈(帶)將玻璃瓶移開工作位置,開始第二次印花循環(huán)過程。2.2 方案選擇與分析1. 概念設計根據(jù)以上功能分析,應用概念設計的方法,經(jīng)過機構系統(tǒng)搜索,可得“形態(tài)學矩陣”的組合分類表,如表1所示。表2.1 組合分類表玻瓶輸送功能間歇機構組合機構玻璃瓶定位功能凸輪機構組合機構曲柄滑塊機構印花功能組合機構凸輪機構曲柄滑塊機構可滿足機構總功能的機械系統(tǒng)運動方案有N個,即N233個18。運用確定機械系統(tǒng)運動方案的原則與方法,來進行方案分析與討論。2. 方案選擇:1.弧形圖章的運動機構設計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方案五方案六

8、方案七表2.2 印花機構部分運動方案定性分析:方 案 號 主 要 性 能 特 征 功 能 功 能 質 量 經(jīng) 濟 適 用 性 運動變換 印花 時間工作平穩(wěn)性 磨損與變形 效率 復雜性 加工裝配難度 成本 運動尺寸 滿足 長 平穩(wěn) 強 較高 較簡單較難較高較大 滿足 無有沖擊 一般高 復雜易低較小 滿足 較短 一般 一般 高 復雜易低較小 滿足 較短 一般一般 高 復雜易低較小 滿足 長平穩(wěn) 一般 高 復雜 難較高 較小 滿足 短 較差 一般 低 較簡單易低較小 滿足 長 平穩(wěn) 較強 高 復雜最難較高較大 綜上分析:考慮到印花過程要求工作平穩(wěn),避免機構與玻璃瓶之間的剛性沖擊。且印花時間太短會導致

9、印花不充分,方案2、3、4、6的各方面綜合性能明顯較差;故方案1、5和7較符合,但5和7的缺點是機構復雜,磨損大,成本高,加工裝配難度大。2、定位壓塊機構的設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方案五表2.3 定位壓塊機構性能分析:方 案 號 主 要 性 能 特 征 功 能 功 能 質 量 經(jīng) 濟 適 用 性 運動變換 水平往復 固定時間 工作平穩(wěn)性 磨損與變形 效率 復雜性 加工裝配難度 成本 運動尺寸 滿足 有 長 平穩(wěn) 大較高 復雜較難較高較小 滿足 有短平穩(wěn)一般 較高 簡單 一般一般 小 滿足 有 長 平穩(wěn) 較大高 復雜 較難 較高 較大 滿足 有 較長 一般一般較高 簡單 易 低較小 滿足

10、有長平穩(wěn)較大高 最復雜難 較高大綜上所述:以上方案都能實現(xiàn)水平方向往復運動,但是印花過程中要求停止一段時間以便保證印花質量。方案五性能最好,但成本和加工難度都高;方案三磨損嚴重,方案一、二、四工作性能差不多;方案三雖然工作性能較好,但加工難度比較大,成本較高。3、置瓶座的運動機構設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表2.4 置瓶座的運動機構性能分析方案號功 能經(jīng) 濟 適 用 性運動變換單向間歇工作平穩(wěn)性磨損與變形效率復雜性加工裝配難度成本運動尺寸1滿足有較平穩(wěn)有較低復雜難高小2滿足有較平穩(wěn)有高較復雜較難高小3滿足有平穩(wěn)有一般較簡單較難高小4滿足有平穩(wěn)有一般簡單復雜高小綜上所述:四種機構都能實現(xiàn)單向的間

11、歇運動,槽輪不完全齒輪機構間歇運動機構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運轉可靠、轉位精確,無需專門的定位裝置,易實現(xiàn)工作對動程和動停比的要求。通過適當選擇從動件的運動規(guī)律和合理設計凸輪的輪廓曲線,可減少動載荷和避免沖擊,以適應高速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在設計復雜性和加工難度上比較,方案四比較簡單。4、 執(zhí)行機構運動方案的形成機器中各工作機構都可按前述方法構思出來,并進行評價,從中選出最佳的方案。將這些機構有機地組合起來,形成一個運動和動作協(xié)調配合的機構系統(tǒng)。為使各執(zhí)行構件的運動、動作在時間上相互協(xié)調配合,各機構的原動件通常由同一構件(分配軸)統(tǒng)一控制。 1) 凸輪印花機構,槽輪輸送機構,

12、移動凸輪定位機構如圖1所示,印花機構是由槽凸輪機構組成的。輸送機構由槽輪機構完成。定位機構由搖桿機構和彈簧滑塊機構組成。通過控制不完全齒輪可以控制定位的時間和滑塊的移動距離。方案一(1)方案一(2)、2) 凸輪印花機構,不完全齒輪輸送機構,移動凸輪定位機構如圖下圖示,印花機構是由凸輪機構構成的,輸送機構由不完全齒輪機構完成。定位機構由移動凸輪滑塊機構組成。方案二3) 凸輪印花機構,槽輪輸送機構,不完全齒輪定位機構如圖3所示,印花機構是由槽凸輪機構組成的。輸送機構由槽輪機構完成。定位機構由槽凸輪機構組成。 方案三(1)方案三(2)4) 凸輪印花機構,不完全齒輪輸送機構,搖桿定位機構方案四(1)

13、方案四(2)4、機構組合方案的確定由于完成印花機構三個基本動作中都需要短暫的間歇或長時間的間歇運動考慮以上功能的運動要求在我制定的四個方案中都滿足功能要求但由于方案二中不完全齒輪輸送機構,考慮到加工困難,制作成本高等因素因此不選方案二;方案三中在印花機構中不完全齒輪在同一個周期只能存在兩次間歇因此效率低,因此不選用;方案四加工及定位較難,因此不選用;方案一中采用凸輪印花機構,滿足功能要求,采用槽輪機構運送可以實現(xiàn)間歇運動,采用凸輪機構來壓緊均滿足要求。方案一的各機構運動循環(huán)過程;首先槽輪帶動傳送帶運動,傳送帶帶動置平座運動。其次壓緊裝置開始壓緊瓶子起到定位作用。此后印花機構開始印花。在一個循環(huán)

14、中完成三個動作。2.3執(zhí)行機構設計1.執(zhí)行機構設計執(zhí)行機構分別為:凸輪印花機構槽輪輸送機構 = 3 * GB3 移動凸輪定位機構印花機構的設計:凸輪機構的設計;輸送機構的設計:槽輪機構的設計;定位機構的設計:凸輪機構的設計;1)印花機構的設計凸輪機構設計作圖法:凸輪推程運動角取110左右,遠休止角s取120左右,回程運動角取與推程運動角相等,近休止角s取20左右。升程h取50mm。為了防止出現(xiàn)剛性沖擊,故采用等加速等減速運動規(guī)律。經(jīng)計算:a=32.653a=38,故滿足要求! 2、 傳輸機構槽輪機構設計:將槽輪機構的轉角設計為90度槽輪機構轉速為45r/min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確定齒輪半徑 :間距l(xiāng)

15、10 110=(2r)/4 r=70.028mm 取r=70mm運動循環(huán)圖:3)定位機構的設計:凸輪機構設計作圖法:凸輪推程運動角取100左右,遠休止角s取140左右,回程運動角取與推程運動角相等,近休止角s取20左右。升程h取20mm。為了防止出現(xiàn)剛性沖擊,故采用等加速等減速運動規(guī)律。經(jīng)計算:a=37.699a=38,故滿足要求! 2、 各個機構先后運動循環(huán)圖:主動件開始旋轉,印章開始向下移動,定位機構開始朝玻璃瓶指定印花位置移動,傳送帶帶動玻璃瓶向指定印花位置移動。主動件旋轉90,傳送帶帶動玻璃瓶移動到預期位置并停留,帶停止運動,玻璃瓶等待印花。主動件旋轉100,傳送帶帶來玻璃瓶固定在預期

16、印花位置并停留等待印花。主動件旋轉110,印章達到印花位置并開始印花。主動件旋轉230,印章機構印花完成開始離開玻璃瓶向上移動。主動件旋轉240,定位機構開始離開玻璃瓶往回移動。主動件旋轉340,印章和定位機構回到起始位置并停留。主動件旋轉360,一個玻璃瓶印花完成,準備開始下一個循環(huán)!三、傳動系統(tǒng)方案設計:3.1傳動方案設計傳動系統(tǒng)位于原動機和執(zhí)行系統(tǒng)之間,將原動機的運動和動力傳遞給執(zhí)行系統(tǒng)。除進行功率傳遞,使執(zhí)行機構能克服阻力作功外,它還起著如下重要作用:實現(xiàn)增速、減速或變速傳動;變換運動形式;進行運動的合成和分解;實現(xiàn)分路傳動和較遠距離傳動。傳動系統(tǒng)方案設計是機械系統(tǒng)方案設計的重要組成部

17、分。當完成了執(zhí)行系統(tǒng)的方案設計和原動機的預選型后,即可根據(jù)執(zhí)行機構所需要的運動和動力條件及原動機的類型和性能參數(shù),進行傳動系統(tǒng)的方案設計。在保證實現(xiàn)機器的預期功能的條件下,傳動環(huán)節(jié)應盡量簡短,這樣可使機構和零件數(shù)目少,滿足結構簡單,尺寸緊湊,降低制造和裝配費用,提高機器的效率和傳動精度。根據(jù)設計任務書中所規(guī)定的功能要求,執(zhí)行系統(tǒng)對動力、傳動比或速度變化的要求以及原動機的工作特性,選擇合適的傳動裝置類型。根據(jù)空間位置、運動和動力傳遞路線及所選傳動裝置的傳動特點和適用條件,合理擬定傳動路線,安排各傳動機構的先后順序,完成從原動機到各執(zhí)行機構之間的傳動系統(tǒng)的總體布置方案。機械系統(tǒng)的組成為:原動機 傳

18、動系統(tǒng)(裝置) 工作機(執(zhí)行機構)原動機:Y系列三相異步電動機;傳動系統(tǒng)(機構):常用的減速機構有齒輪傳動、行星齒輪傳動、蝸桿傳動、皮帶傳動、鏈輪傳動等,根據(jù)運動簡圖的整體布置和各類減速裝置的傳動特點,選用二級減速。第一級采用皮帶減速,皮帶傳動為柔性傳動,具有過載保護、噪音低、且適用于中心距較大的場合;第二級采用齒輪減速,因斜齒輪較之直齒輪具有傳動平穩(wěn),承載能力高等優(yōu)點,故在減速器中采用斜齒輪傳動。根據(jù)運動簡圖的整體布置確定皮帶和齒輪傳動的中心距,再根據(jù)中心距及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的有關知識確定皮帶輪的直徑和齒輪的齒數(shù)。故傳動系統(tǒng)由“V帶傳動+二級圓柱斜齒輪減速器”組成。原始數(shù)據(jù):方 案 號10

19、分配軸轉速n(r/min)45分配軸輸入功率P(kw)0.8玻璃瓶單程移距(mm)110印花圖章上下移(mm)50定位壓塊左右移(mm)20說明:(1)工作條件:2班制,工作環(huán)境良好,有輕微振動;(2)使用期限十年,大修期三年;(3)生產批量:小批量生產(20臺);(4)帶傳動比i=2.53.5;(5)采用Y型電動機驅動。 (6) 分配軸 :與減速器輸出軸相連接(各執(zhí)行機構的輸入軸)。3.2、電動機的選擇:選擇電動機類型按已知工作要求和條件選用Y系列一般用途的全封閉自扇冷式籠型三相異步電動。所需電動機的功率:Pd= PW /aa-由電動機至工作軸的傳動總效率a =帶軸承3齒輪2聯(lián) 查表可得:對

20、于V帶傳動: 帶 =0.96 對于8級精度的一般齒輪傳動:齒輪=0.97對于一對滾動軸承:軸承 =0.99對于彈性聯(lián)軸器:聯(lián)軸器=0.99則 a =帶軸承3齒輪2聯(lián)=0.960.9930.9720.99= 0.868Pd= PW /a=0.8/0.868=0.922KW查各種傳動的合理傳動比范圍值得:V帶傳動常用傳動比范圍為 i帶=2.53.5,單級圓柱齒輪傳動比范圍為i齒=35,則電動機轉速可選范圍為nd=i帶 i齒2nw=(2.53.5)( 35)2 nw =(22.5 87.5 )nw=(22.587.5)45=1012.53937.5 r/min符合這一轉速范圍的同步轉速有1000 r

21、/min、1500r/min和3000 r/min,根據(jù)容量和轉速,由有關手冊查出兩種適用的電動機型號。對于電動機來說,在額定功率相同的情況下,額定轉速越高的電動機尺寸越小,重量和價格也低,即高速電動機反而經(jīng)濟。若原動機的轉速選得過高,勢必增加傳動系統(tǒng)的傳動比,從而導致傳動系統(tǒng)的結構復雜。綜合考慮電動機和傳動裝置的尺寸、結構和帶傳動及減速器的傳動比,選擇中等轉速,選擇方案如下: 方案電動機型號額定功率ped/kw電動機轉速/ r/min同步滿載1Y802-21.1300028252Y90S-41.115001400綜合考慮,認為方案2的傳動比較合適,所以選定電動機的型號為Y90S-4.Y90S

22、-4電動機數(shù)據(jù)如下: 額定功率:1.1 Kw滿載轉速:n滿=1400 r/min同步轉速:1500 r/min3.3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和各級傳動比分配:1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i總= n滿/ nw =1400/45= 31.112 分配各級傳動比根據(jù)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表2.2選取,對于三角v帶傳動,為避免大帶輪直徑過大,取i12=2.5;則減速器的總傳動比為 i減=i總/2.5=31.11/2.5=12.444對于兩級圓柱斜齒輪減速器,按兩個大齒輪具有相近的浸油深度分配傳動比,取 ig=1.3idi減= igid = 1.3i2d =12.444i2d =12.444/1.3=9.5723id =3

23、.0939ig=1.3id=1.33.0939=4.0221 注:ig -高速級齒輪傳動比;id 低速級齒輪傳動比;3.4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計算:計算各軸的轉速:電機軸:n電= 1400 r/min軸 n= n電/i帶=1400/2.5=560 r/min軸 n= n/ ig=560/4.0221=139.23 r/min軸 n=n/ id =139.23/3.0939=45 r/min計算各軸的輸入和輸出功率:軸: 輸入功率 P= Pd帶=0.9220.96=0.88512 kw 輸出功率 P= 0.88512軸承=0.885120.99=0.8763 kw軸: 輸入功率 P=0.87

24、63齒輪=0.87630.97=0.85 kw 輸出功率 P= 0.85軸承=0.850.99=0.8415 kw軸 輸入功率 P=0.8415齒輪=0.84150.97=0.8163 kw 輸出功率 P= 0.8163軸承=0.81630.99=0.8081 kw計算各軸的輸入和輸出轉矩:電動機的輸出轉矩 Td=9.55106Pd /n電=9.551060.922/1400=6.29103 Nmm軸: 輸入轉矩 T=9.55106P / n=9.551060.88512/560=1.51104 Nmm 輸出轉矩 T=9.55106P / n=9.551060.8763/560=1.49104

25、 Nmm軸: 輸入轉矩 T=9.55106P / n=9.551060.85/139.23=5.83104 Nmm輸出轉矩 T=9.55106P / n=9.551060.8415/139.23=5.77104 Nmm軸 輸入轉矩 T=9.55106P / n=9.551060.8163/45=1.73105 Nmm輸出轉矩 T=9.55106P / n=9.551060.8081/45=1.71105 Nmm將運動和動力參數(shù)計算結果進行整理并列于下表:軸名功率p/kw轉矩T ( Nmm)轉速n/rmin-1傳動比i效率輸入輸出輸入輸出電機軸0.9226.2910314000.96軸0.885

26、120.87631.511041.491045604.0220.97軸0.850.84155.831045.77104139.233.0940.97軸0.81630.80811.731051.7110545四、設計小結:這次課程設計,我拿到的題目是玻璃瓶印花機構及傳動裝置。最初我是一點頭緒也沒有,但是在老師的講解下,我逐漸有了思路;其實它就是運用機械原理課上所學過的連桿機構、凸輪、帶傳動、間歇運動、齒輪傳動、鏈條傳動原理等組合起來的。通過對有關書籍的參考,和老師耐心的教導,我對這次課程設計找到了點感覺,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于是我去圖書館和網(wǎng)上查閱了相關的資料,看到了許多的機器和設備,這讓我

27、大開眼界,也學習到了很多設計方法和思想。在設計的過程中,讓我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鍛煉,比如說CAD軟件的應用,PRO-E的渲染方法,傳動機構的計算等,雖然運用并不是很會,但是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這些問題都一一得到了破解。這不僅讓我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為大四的畢業(yè)設計會有很大幫助。在機械原理課上所學的知識是比較理論化的,通過這些理論我了解了一些機構的運動方案與運動軌跡,至于這些構件、這些機構真正要派些什么用場,在我腦中的概念還是挺模糊的,但是在這次為完成課程設計的任務當中,我開始對傳授機械原理這門課的真正意義所在有了初步了解。換句話說,因這次課程設計我把理論與實踐運用結

28、合了起來,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通過這次玻璃瓶印花機構及傳動裝置的設計,我知道其實要做一項課程設計并不簡單,要把它做好就更不易了,從中我也感到自己的知識面其實是很狹隘的。在理論知識的貫穿上和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也有待提高。這次課程設計使我鍛煉了實際操作能力,也更好地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做到學以致用把理論運用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完成了設計的最初階段,同時復習了先前學習的知識以及與其相關的一些實用知識,為以后專業(yè)的深入學習奠定了基礎。幾周機械原理設計的學習及鍛煉,我明白了許多在課堂上不懂的知識,也讓我深刻體會到實踐學習的重要性。正是這種實踐練習,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學會了很多解決問題

29、的方法。此次課程設計使我有了很大的收獲,鍛煉了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我學會了勇于創(chuàng)新,擴展思路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加強了和同學之間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而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克服,這些困難都是不值得一提的,與此同時,也促進的我們之間的友誼??偠灾@次課程設計所獲得不僅僅是知識,而且還得到了寶貴的鍛煉機會,為以后的設計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對于未來的學習也起到了積極地作用,因此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要更加努力地去學習并且廣泛的去學習相關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同時這次設計在同時也對我以后的學習產生了好的影響,讓我對學習產生興趣,因為我親眼看到自己學

30、習到的理論通過自己的雙手真正的實踐出對自己生活有用的產品了,看到學習的收益,也看到了未來的生活方向。因此我要好好學習專業(yè)知識,為以后的出路打下很好的基礎.五、參考文獻【1】申永勝.機械原理教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2】丘宣懷.機械設計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張春林 取繼方.張美麟.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1【4】盧子馨.平面四桿機構運動綜合.山東:石油大學出版社.1991【5】黃茂林.機械原理.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2【6】趙明生.機械工程手冊.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6【7】李秀珍 曲玉峰.機械設計基礎.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0

31、【8】王之棟 王大康.機械設計綜合課程設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9】黃榮.多桿直線導向機構的設計方法與軌跡圖譜.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4 【10】洛克.機械原理.德國: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11】劉政昆.間歇運動機構.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1【12】劉會英 楊志強.機械原理.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13】 羅洪量主編,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指導書(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方案總圖仿真圖執(zhí)行機構 凸輪機構凸輪機構彈簧滑塊機構畢業(yè)設計(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和使用授權說明原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鄭重承諾:所呈交的畢業(yè)設計(論文),是我個人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盡我所知,除文中特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組織已經(jīng)發(fā)表或公布過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為獲得 及其它教育機構的學位或學歷而使用過的材料。對本研究提供過幫助和做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