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學體育游戲教案四篇小學體育游戲教案篇 1教材分析1:本節(jié)課是通過游戲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跑。跳。繞等全面的身體素質, 使學生在游戲中不僅得到身體的鍛煉, 同時也在精神上得到愉悅,2: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我們去搶險) 學情分析1:由于學校操場條件有限,本節(jié)課我盡量使用簡單的體育器材。2:設計游戲內容簡單易懂,培養(yǎng)學生在游戲中的愛國情操3:通過游戲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教學目標1:本節(jié)課主要以提高學生跑。跳。繞。負重等身體素質的各項能力2:通過游戲(抗震搶險)培養(yǎng)學生愛國注意熱情,提高課的興趣點。3:改變以往枯燥反復的身體素質練習,以游戲為切入點讓學生從被動練習改變?yōu)橹鲃泳毩暋?/p>
2、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通過游戲提高學生快速跑,縱跳,負重,身體柔韌等能力,并以競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拼搏的精神。教學難點:游戲組織要有序,教師講解要明白,各環(huán)節(jié)要緊密。教學過程(一) 課堂常規(guī): 集合整隊, 報告人數, 師生問好, 宣布本節(jié)課的內容及任務,安排見習生(二)準備部分:給學生講解本節(jié)課的內容要求,講解各游戲環(huán)節(jié)的要求及注意事項。本節(jié)課我要帶領學生去玉樹抗震搶險,我們要以急行軍 (快速跑) 的方式去, 路途中要經過草地 (爬墊子),小河(縱跳),樹林(繞桿),將救援物資(負重)送到災區(qū)的學校里, 為了要盡快的把救援物資送到, 同學們要以競賽的方式進行。(三)基本部分:將學生帶到游戲場
3、地,分為四組進行,聽到老師的哨音后,同學們要先扛住救援物資(左右手各一個籃 球),到達草地時放下物資(爬行十米的墊子),拿上物資跳過小河( 20 次的跳繩),穿過樹林(快速繞過10 個竹竿)將物資(籃球)放下,連續(xù)拍 10 次,再將物資拿上快速跑回起點遞給下一個同學,以此往復進行。(四)結束部分: 1 放松練習:播放音樂(少先隊隊歌), 教師拿起代表勝利的紅旗帶領同學們跳勝利的舞蹈,(簡單隨意) 并大聲唱隊歌, 2 課后小結小學體育游戲教案篇 2學習階段: 水平一學習目標: 在游戲比賽中學會不同的換物方法;發(fā)展奔跑能力。學習內容: 游戲換物接力學習步驟:一、積極游戲,活躍情緒教師活動:1、組織
4、學生按場地集隊、互相問好;2、組織學生柔韌練習;3、組織讓學生一起做游戲(結合以前所學游戲進行):如剪子、石頭、布等,教師檢查指導。學生活動:1、按要求進行快速地集隊;2、做準備活動,要求充分、動作到位;3、分小組進行已學游戲的練習(如剪刀、石頭、布的游戲等)。組 織: 如圖站隊學生游戲時,要求充分利用圓圈來做游戲。二、快樂游戲,用不同的器材來創(chuàng)造游戲 教師活動:1、認識體育器材:圓木柱、接力棒、壘球、乒乓球拍等, 并介紹器材的功能與作用, 讓學生說出與這些器材有聯系的體育運動;2、要求每小組學生利用手中的物品并結合已有的場地創(chuàng)設一個或幾個游戲;3、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怎樣來做所創(chuàng)設的游戲,說出
5、規(guī)則與方法;4、組織學生進行游戲,讓每個學生用自己想用的方法去嘗試游戲,教育學生要注意安全;5、為學生點出嘗試游戲中出現的不足,組織學生進行游戲比賽;6、組織學生小結,并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學生活動:1、學生分成六組,在認識了幾種體育器材后,根據自己所知道的知識,說一說與這些器材有聯系的運動;2、面對已有的場地,利用手中的器材,發(fā)揮學生自主能動性,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3、按照學生的想法,并由該學生當組長,組織本組學生進行游;。4、進一步了解要求后,積極熱情地參加比賽;5、配合老師對自己小組的游戲作出評價。組 織: 分組練習(隊形與場地同上) 三、換物游戲,發(fā)展學生奔跑能力教師活動:1、教師
6、利用接力棒、乒乓球拍、壘球設計一個換物接力游戲,說出游戲的名稱、方法與規(guī)則;2、分組站位(如下圖),組織學生游戲;3、指導游戲,及時總結游戲情況。學生活動:1、要求按照游戲的規(guī)則與方法,主動積極的參與游戲,注意安全;2、游戲中,學生要講究方法與技巧;3、讓兩個小朋友來當小老師, 督促與檢查各小組游戲情況; 四、小結整理,放松練習,收拾器材(略)場地器材: 操場、圓木柱、乒乓球拍、壘球小學體育游戲教案篇 3教學目標:通過體育游戲與球類運動相結合, 提高運傳搶球等籃球基本技術,發(fā)展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和集體主義。課的內容: 一、隊長球(一)游戲目標:提高學生移動傳、接球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傳球
7、的配合意識。(二)準備工作:1、籃球(或排球)若干個。2、在場地上并排畫幾直徑為50 厘米的圓圈, 彼此間隔 2 米,距圓圈 4 至 6 米處畫一條橫線。(三)游戲的進行: 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若干個隊, 每隊推選一名隊長站在圓圈內, 其余的隊員成縱隊, 面向隊長站在橫線后,排頭手持一球。游戲開始,各隊排頭按規(guī)定的傳球方 法,將球傳給隊長后,迅速站到自己隊的隊尾。第2 人立即上前去接隊長的回傳球,以此按順序進行傳、接球,最后以先傳完的 隊為勝。(四)游戲規(guī)則:1、傳球時,不得出圈或過線。2、傳接球時誤時,應由本人將球拾起,跑回線后方能再傳球。(五)教法建議:1、此游戲可改變傳球的方法或規(guī)
8、定傳球的次數進行比賽。2、可輪流擔任隊長,即傳球后迅速跑到圈內,接替隊長去接下一人傳來的球,被替換下來的隊長,應迅速跑到隊尾,連續(xù)進行替換、接球。二、傳球追觸(一)游戲目標:提高學生行進間的傳、接球技術,增強其協(xié)同配合傳球的意識。(二) 準備工作: 籃球場地一塊, 籃球一個, 紅布帶若干條。(三)游戲的進行:全體學生分散站在籃球場內,教師指定 3 名學生為“追觸者”(系上紅帶標志以示區(qū)別),其中一人手持籃球做好準備。游戲開始,3 名追觸者相互進行移動中的傳、接球,并在傳、接球過程中,用球觸及其他同學,被觸及者系上 紅帶標志,參加到追觸者行列進行游戲,追觸者不斷增加,直到 剩下最后一名學生為止(
9、四)游戲規(guī)則:1、“追觸者”只準相互傳球,不允許運球或走步違例(同籃球比蹇規(guī)則要求)。2、追觸人時,只能手持球觸人,不允許用球擲擊人。3、被追觸者如被逼出界時,按被觸及論。(五)教法建議:1、如參加游戲的人數過多時,可再分為若干組,分別在兩個場地進行游戲。2、此游戲可改兩隊進行比賽,一隊追觸,另一隊躲避,被 觸及者站到場外停止游戲,直至全隊被觸及后, 兩隊交換進行游戲。三、小手球(一)游戲目標:提高傳接球和運球技術水平,培養(yǎng)攻守配合意識;發(fā)展靈巧性及速度、力量等體能。(二)準備工作:1、排球或足球一個。2、籃球場地一塊,以投籃3 米區(qū)(即以端線的中心點為圓心,以 6、25 米半徑畫弧,連接兩側
10、端線)為球門區(qū),在籃球場端線中心點兩側放置兩根立柱(立柱間距3 米)作為球門。(三)游戲的進行: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各隊推選一名隊長,一名守門員。兩隊隊長猜拳挑邊,決定攻守。游戲開始,各隊隊員別站在中線本半場的一側,進攻隊持球,防守隊做好準備。 當裁判員鳴笛后, 進攻隊利用互相傳遞球、 運球, 通過簡單的戰(zhàn)術配合,尋找機會射門。防守隊則盡力組織防守,設法阻止對方攻門,并積極搶斷球,從而控制球,轉守為攻。最后以得分多的隊為勝。(四)游戲規(guī)則:1、攻守雙方均不得進入球門區(qū)進攻或防守,否則判由對方擲邊線任意球(守門員除外)。2、將球射入球門算得 1 分,然后由對方在中線發(fā)球繼續(xù)比賽。3、
11、射門時,球必須在守門員頭部以下部位射入球門,否則射中無效。4、守門員觸球出邊界,由對方發(fā)球;如觸球后出端線,則由守門員發(fā)球門球。5、不準推人、拉人,如影響直接射門得分,則由對方在球門區(qū)外正中點處罰球;一般情況,由對方發(fā)邊線球。6、比賽分上下兩半場,每半場10 至 15 分鐘,中間休息 2分鐘。下半場,兩隊交換場地和發(fā)球。(五)教法建議:1、每隊參加游戲的人數 79 人為宜。各隊按守門員、 后衛(wèi)、前鋒等位置進行分工。2、比賽時間可視具體情況增減。3、比賽規(guī)則可參照正式手球比賽規(guī)則,也可有所調整。小學體育游戲教案篇 4教材分析:籃球運動是小學生非常喜愛又易于開展的運動項目, 經常從事籃球運動,可以
12、使人體在靈敏、力量、柔韌、協(xié)調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fā)展。通過教學,不僅促進了兒童身體動作準確性、靈活性、協(xié)調性,以及動作能力的發(fā)展;而且使學生從游戲中感受到了無限的快樂,從而對小籃球活動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分析:五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 他們具有模仿能力強、好奇心強, 且自我約束能力差、 精神不易集中的年齡特征, 但對于相對直觀、易模仿的體育課興趣較高。 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通過小籃球游戲活動,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 初步掌握原地運球及行進間運球的基本技術,學會在游戲中運用技術。2、技能目標:學生主動參與運球游戲練習,在反復的練習中形成能力;發(fā)展反應速度、靈敏協(xié)調能力。3、
1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在自主練習中學會合作、學會評價;體驗籃球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愉悅。4、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不怕挫折、頑強拼搏、迎難而上的精神;能在課堂內自覺、自律、自強,并不乏個性的張揚。教 法: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本節(jié)課我將采用語言誘導法、講解示范法、嘗試探究法、分組練習法和游戲比賽法來組 織教學。學 法:本節(jié)課教師引導學生認真的聽一聽,仔細的看一看, 動腦的想一想,大膽地試一試、練一練,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使學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教學程序:一、開始、準備部分 10(一)首先體育委員以“快、靜、齊”的標準集合成四列橫隊后,師生問好,宣布本課內容,提出練習要求(設計意
14、圖: 為了更好的使學生集中注意力, 端正學習態(tài)度, 明確學習目標。)(二)準備活動1、教師帶領學生沿籃球場跑1 圈。2、球操。師生同做自編籃球韻律操4 個 8 拍共 6 節(jié):上肢運動,腹背,體轉運動,正、側壓腿,腕踝關節(jié)運動。(設計意圖: 使學生的身體由相對靜止狀態(tài)過渡到相對運動狀態(tài),讓身體各個器官及機能起到預熱作用,防止運動損傷。)二、基本部分 25 教師語言引導:籃球明星姚明、NBA籃球明星大家非常熟悉, 但是他們精湛的技藝和好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他們平時扎實的基本功訓練和同伴的. 相互配合。 引出主教材。(設計意圖: 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籃球活動興趣, 發(fā)展學生個性。)(一)耍球游戲:1、教師示范
15、幾種耍球方法:雙手拋接球,環(huán)繞交接球,原地兩手交換推滾球。2、學生進行耍球練習。(設計意圖: 教師和學生一起練習, 激發(fā)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二)原地運球游戲:1、原地高、低運球:先讓學生在原地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原地運球練習。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運球技術情況。教師再講解示范高、低運球按拍球方法。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然后學生展示,比一比 誰的運球技術水平高, 看一看誰的運球技術動作優(yōu)美。 組織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2、運球看數報數:學生原地做左、右手、高低交替結合的運球練習,看老師手勢,報出數字。 要求:抬頭運球,用手的感覺控制球和兩手都能運球。(設計意圖:通過原地高、低運球,讓學生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三)行進間運球練習:(設計意圖:初步掌握行進間運球的基本技術,發(fā)展反應速度、靈敏協(xié)調能力。)(四)行進間直線運球接力比賽:學生在籃球場的端線上成四路縱隊, 由每隊排頭運球繞過標志桿回來傳至下一名同學,后面的學生依次進行,以用時短,失 誤少的小組為優(yōu)勝組。(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做游戲,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學練興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綠化維修及養(yǎng)護協(xié)議
- 2025年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八校中考物理一模試卷(含解析)
- 低碳材料采購合同示范
- 香港借款合同范本
- 菜籽油購銷合同范本
- 個人短期借款合同協(xié)議
- 江蘇省永豐初級中學2025年高三生物試題期末練習試卷含解析
- 云南省臨滄市鳳慶縣重點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4月考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山東理工職業(yè)學院《畫法幾何與CAD制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臨床室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
- 企業(yè)合規(guī)管理體系建設與運行機制研究
- 寫字樓項目招商方案
- 期中檢測卷(試題)-2023-2024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六年級下冊
- 擋墻橋墩沖刷計算表
- 胸痛基層診療指南
- 有限空間作業(yè)安全技術交底表
- 《如何有效組織幼兒開展體能大循環(huán)活動》課件
- 2024焊接工藝規(guī)程
- 市政夜景亮化施工方案
-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2 1.1“信息技術與信息系統(tǒng)”教學設計(PDF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