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pp1ppt課件(全)_第1頁
(本科)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pp1ppt課件(全)_第2頁
(本科)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pp1ppt課件(全)_第3頁
(本科)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pp1ppt課件(全)_第4頁
(本科)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pp1ppt課件(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pp1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第一節(jié) 國際貿易的產生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國際貿易的概念與分類 第三節(jié) 國際貿易的地位與作用 第一章 導論掌握有關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掌握國際貿易的分類;了解國際貿易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國際貿易的產生和發(fā)展;學習目標第一章 導論據(jù)海關統(tǒng)計,2009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為22 072.7億美元,比2008年(下同)下降13.9%,略高于2007年的貿易總值。其中,出口12 016.7億美元,下降16%;進口10 056億美元,下降11.2%。全年貿易順差1 960.7億美元,減少34.2%。在與主要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中,2009年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2、,中歐雙邊貿易總值為3 640.9億美元,下降14.5%。同期,美國成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2 982.6億美元,下降10.6%。日本占據(jù)第三大貿易伙伴的位置,2009年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2 288.5億美元,同比下降14.2%。引 例第一章 導論 在進出口商品中,出口商品總值、出口量均下降,紡織品出口599.7億美元,下降84%;服裝出口1 070.5億美元,下降11%;鞋類出口280.2億美元,下降5.7%;家具及零件出口253.3億美元,下降6%。進口商品總值下降,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其中鐵礦砂進口6.3億噸,增長41.6%,進口均價為每噸79.9美元,

3、下跌41.7%;原油進口2億噸,增長13.9%,進口均價為每噸438美元,下跌39.4%;大豆進口4 255萬噸,增長13.7%,進口均價為每噸441.5美元,下跌24.3%。全年進口機電產品4 914.7億美元,下降8.7%,其中進口汽車41.9萬輛,增長2.8%。引 例思考題:根據(jù)上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2009年中國對外貿易處于何種發(fā)展狀況。第一節(jié) 國際貿易的產生與發(fā)展 國際貿易的產生 1國際貿易的發(fā)展2二戰(zhàn)后國際貿易的發(fā)展3 國際貿易是一個歷史的范疇,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在原始社會的野蠻時代中級階段,第一次社會大分工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產品開始有了少量剩余。于是,在氏族公

4、社之間、部落之間出現(xiàn)了剩余產品的交換。這種交換是極其原始的、偶然的物物交換。 進入原始社會的野蠻時代高級階段,手工業(yè)的出現(xiàn)促使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產生。商品交換逐漸變成了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流通。隨著商品貨幣關系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專門從事貿易的商人,于是產生了第三次社會大分工。 生產力的發(fā)展、交換關系的擴大,加速了私有制的產生,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整個社會分裂為奴隸主和奴隸兩大對立階級,作為階級統(tǒng)治工具的國家制度代替了氏族制度。國家出現(xiàn)后,商品交換超出了國家界限,由此產生了國際貿易。一、國際貿易的產生 二、國際貿易的發(fā)展 2 封建社會的國際貿易1奴隸社會的國際貿易3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準備時期

5、的國際貿易4自由競爭時期的國際貿易(一)奴隸社會的國際貿易奴隸社會是以奴隸主占有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并占有直接生產者奴隸為基礎的社會。在奴隸社會,自然經濟占統(tǒng)治地位,商品生產處于從屬地位。因而,這種情況決定了當時的國際貿易具有以下特征。1從商品結構看,十分單一有限2從地理范圍看,具有明顯的地域性3從貿易民族看,在奴隸社會,地中海一帶的貿易主要被腓尼基人、迦太基人以及希臘的某些城邦所控制。(二)封建社會的國際貿易封建社會是以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剝削農民(農牧)剩余勞動為基礎的社會。封建社會的經濟仍然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商品經濟處于從屬地位,因而當時國際貿易的規(guī)模有限,但與奴隸社會相比,仍有相當大的

6、發(fā)展。在封建社會的不同發(fā)展階段,國際貿易狀況是有所不同的。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由于自然經濟占統(tǒng)治地位和受交通條件的限制,國際貿易在當時的社會經濟中不占主要地位,貿易的品種、數(shù)量和地區(qū)范圍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國際貿易才獲得廣泛的發(fā)展,才真正具有世界性。(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準備時期的國際貿易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準備時期,即16世紀至18世紀中葉,是資本原始積累和工場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時期。在這一時期,工場手工業(yè)的廣泛發(fā)展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商品生產和交換的進一步擴大,國際貿易也隨之發(fā)展起來。這個時期的國際貿易同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相比,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但是由于資本主義及其大工業(yè)尚未建立

7、,交通工具還不完善,國際貿易的規(guī)模、范圍和商品品種均受到一定的限制。(四)自由競爭時期的國際貿易18世紀后半期至19世紀70年代,是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這一時期,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國際貿易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具有以下特點。(1) 國際貿易額空前增加。(2) 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不斷變化。(3) 貿易方式有了進步。(4) 經營國際貿易的組織機構日益專業(yè)化。(5) 國家質檢的貿易條約、貿易協(xié)定廣泛發(fā)展。(6) 英國在國際貿易中處于壟斷地位,極力鼓吹和推行自由貿易政策。(五)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國際貿易19世紀70年代以后,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逐漸向壟斷階段過渡。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國際貿易分兩個階段:第一

8、次世界大戰(zhàn)前和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在這兩個不同的階段,國際貿易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1.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18701914年) 在此期間,歐洲和美國發(fā)生了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在此推動下,世界工業(yè)生產飛速發(fā)展。這一階段,國際貿易的地理格局發(fā)生了突出的變化。2. 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19141938年) 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資本主義世界爆發(fā)了三次經濟危機,戰(zhàn)爭的破壞和空前的經濟危機使世界工業(yè)生產的發(fā)展變得極為緩慢。同時,國際貿易的地理格局發(fā)生了變化。3. 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 在19131939年間,初級產品和制成品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比較穩(wěn)定。(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準備時期的國際貿易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準備時期,

9、即16世紀至18世紀中葉,是資本原始積累和工場手工業(yè)的發(fā)展時期。在這一時期,工場手工業(yè)的廣泛發(fā)展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商品生產和交換的進一步擴大,國際貿易也隨之發(fā)展起來。這個時期的國際貿易同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相比,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但是由于資本主義及其大工業(yè)尚未建立,交通工具還不完善,國際貿易的規(guī)模、范圍和商品品種均受到一定的限制。兩次世界大戰(zhàn)間中國的對外貿易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帝國主義忙于廝殺,其國內生產大受損失,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減少了對中國的商品輸出。1918年戰(zhàn)爭結束后,帝國主義卷土重來,加緊了對中國的掠奪,加之世界經濟有所回升和發(fā)展,使中國對外貿易有了較大的增長。191819

10、29年成為中國對外貿易史上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這一時期,中國的出口量年均增長率達32%,進口量年均增長率達7%。但從1929年以后,因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加之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中國的對外貿易又趨于衰落。從整個時期來看,中國的對外貿易并未取得顯著的進展。這一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資料卡兩次世界大戰(zhàn)間中國的對外貿易 20世紀初,中國的鴉片進口已大為減少,棉織品進口占到首位,其次是棉紗。在20世紀20年代,由于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和帝國主義在中國投資設廠,棉織品和棉紗在中國進口商品中所占比重大為下降,而紙張、液體燃料、化工產品、鋼鐵及金屬制品、機械等進口所占

11、比重則有了顯著增加。出口方面,在戰(zhàn)爭期間和戰(zhàn)后,絲及絲織品和茶葉的重要性不斷下降,而大豆和豆餅在出口中的重要性則不斷增加。這一時期,其他重要的出口商品有蛋及蛋制品、生皮、皮革、皮貨、礦砂和金屬。同期,中國對外貿易的地理分布也發(fā)生了變化:英國的比重逐漸下降,而日本和美國的比重卻有了很大的增長。但無論在中國的進口還是出口中,英國仍占首位,其次是美國、日本、德國和法國,出現(xiàn)了多國控制中國對外貿易的局面。資料卡三、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貿易的發(fā)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在世界范圍內發(fā)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這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發(fā)明與利用為主要標志??萍几锩股a工具和生產手段發(fā)生了重大

12、變革,特別是電子計算機的產生和廣泛使用,使人類發(fā)明了機器控制機器的生產自動化裝置。自動化機器大生產體系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人的體力勞動,部分地代替了人的腦力勞動,從而形成了嶄新的生產格局?,F(xiàn)代科學技術創(chuàng)造了自然界不能提供的新型材料,使勞動對象發(fā)生了重要變化。同時,科技革命推動了運輸、通信的發(fā)展??萍几锩陌l(fā)展使國際貿易的發(fā)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國際貿易無論在貿易規(guī)模,還是增長速度上都大大超過了戰(zhàn)前的水平。第二節(jié) 國際貿易的概念與分類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國際貿易的分類一、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1. 對外貿易與國際貿易 對外貿易(foreign trade)特指國際貿易活動中的一國(或地區(qū))同其他國

13、家(或地區(qū))所進行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等的交換活動。對外貿易有時也被稱為國外貿易(external trade),或稱進出口貿易。 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泛指世界各國(或地區(qū))之間所進行的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活動。它既包含有形商品(實物商品)的交換,也包含無形商品(如勞務、技術、咨詢等)的交換。國際貿易也稱世界貿易(world trade)。2. 對外貿易額與國際貿易額 對外貿易額(value of foreign trade)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國(地區(qū))以金額表示的對外貿易規(guī)模的指標,又稱對外貿易值。它等于進口總額與出口總額之和,也稱進出口貿易總額或進出口總額。對外

14、貿易額是反映一國對外貿易規(guī)模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用本幣表示。一、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 國際貿易額(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總額,是把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qū)的出口額(或進口額)相加,即按同一種貨幣單位換算后,把各國和地區(qū)的出口額(或進口額)相加的總額。但是,由于大多數(shù)國家和地區(qū)統(tǒng)計出口額是以FOB計價的,而統(tǒng)計進口額是以CIF計價的,CIF價格比FOB價格多運費和保險費,所以,世界出口貨物總額總是小于世界進口貨物總額。3.對外貿易量 對外貿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是以一定時期的不變價格所表示的各個時期的對外貿易值。

15、它排除了價格變動對對外貿易額的影響,因此,可以確切地反映一國對外貿易的實際規(guī)模。4. 貿易條件 貿易條件(condition of trade)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出口商品價格與進口商品價格之間的對比關系。它反映一國的對外貿易狀況,一般以貿易條件系數(shù)表示,即: 當年貿易條件系數(shù)=出口價格指數(shù)進口價格指數(shù)100一、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 如果該系數(shù)大于100,說明該國該年度的貿易條件得到改善;如果該系數(shù)小于100,則說明該國該年度貿易條件惡化。5. 對外貿易依存度 對外貿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是衡量一國國民經濟對進出口貿易的依賴程度的

16、指標。它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進出口貿易值與該國同時期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對比關系。由于各國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對外貿易政策有差異、國內市場的大小不同,其對外貿易依存度也有較大的差異。6. 對外貿易商品結構與國際貿易商品結構 對外貿易商品結構(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一國各類進出口商品的構成狀況。一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主要由該國經濟發(fā)展水平、自然資源狀況、對外貿易政策等因素決定,反映一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及其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國際貿易商品結構(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反映國際商品貿易發(fā)展水平的主要指標。它是指各類

17、商品在國際貿易中所處的地位,通常以各類商品在國際貿易總額中的比重來表示。一、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7. 對外貿易地理分布與國際貿易地理分布 對外貿易地理分布(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一定時期內世界上一些國家或地區(qū)的商品某個國家對外貿易中所占的地位,一般是以這些國家或地區(qū)的商品占該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來表示,表明該國同世界各國和地區(qū)的經濟貿易聯(lián)系程度。 國際貿易地理分布(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各個國家(地區(qū))在國際貿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以它們的出口額(進口額)占

18、世界出口額(進口額)的比重來表示,是反映國際貿易地區(qū)分布和商品流向的指標。一國對外貿易值如果只是集中在個別國家和地區(qū),表示該國經濟對個別國家和地區(qū)的依賴度比較大;如果一國的對外貿易值比較均勻地分散在各個國家或地區(qū),則表明該國對外貿易的市場風險相對較小。二、 國際貿易的分類國際貿易活動種類繁多,性質復雜。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科學的分類,是認識和研究國際貿易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有形貿易是指在進出口貿易中進行的實物商品的交易,因為這些實物商品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故稱為有形貿易,也叫商品貿易1.按商品的形式與內容劃分無形貿易是指國際貿易活動中所進行的沒有物質形態(tài)的商品交易,主要是指勞務、技術、旅游、運輸、

19、金融、保險等二、 國際貿易的分類2.按商品的形式與內容劃分是指一國將外國生產和加工的商品輸往本國市場進行銷售的貿易活動是指將一國生產和加工的商品輸往國外市場進行銷售的商品交換活動是指在他國(或地區(qū))的出口商品途經本國(或地區(qū))再運往另一國(或地區(qū))的貿易活動出口貿易進口貿易過境貿易出口貿易的兩面性 國際貿易的每筆交易都具有兩面性:對賣方(通常為生產國)而言是出口貿易,對買方(通常為消費國)而言則是進口貿易。 從國外輸入的商品,沒有在本國消費,未經加工就再出口,稱為復出口,或再出口;反之,本國商品出口后在國外未經加工又原狀輸入本國,則稱為復進口或再進口。再出口和再進口商品都不列入國際貿易進出口商

20、品,而是另外單獨統(tǒng)計。 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一國往往在同一類商品上既有出口也有進口,將該種商品的進出口數(shù)量加以比較,如出口量大于進口量,則稱為凈出口;如出口量小于進口量,則稱為凈進口。凈出口和凈進口都是以數(shù)量表示的,它們決定一國在某種商品的貿易上是處于出口國還是進口國的地位。資料卡二、 國際貿易的分類總貿易是指以國境為標準劃分進口與出口,也稱總貿易體系。3.按國境與關境劃分專門貿易是指以關境為標準劃分進出口貿易二、 國際貿易的分類4. 按是否有第三國參與劃分是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通過第三國所進行的商品買賣行為是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不通過第三國而直接買賣商品的經營行為是指商品生產國與

21、商品消費國不直接買賣商品,而是由第三國分別同生產國和消費國發(fā)生交易直接貿易間接貿易轉口貿易二、 國際貿易的分類現(xiàn)匯貿易是指以現(xiàn)匯結算方式進行交易的貿易5. 按結算方式的不同劃分易貨貿易是指商品交易的雙方依據(jù)相互間簽訂的易貨協(xié)定或易貨合同,以貨物經過計價為結算依據(jù),互相交換貨物的一種交易行為二、 國際貿易的分類6.按交易方式的性質劃分商品貿易:是指以商品買賣為目的、以純商業(yè)方式進行的貿易活動加工貿易:是指利用本國的人力、物力或技術優(yōu)勢,從國外輸入原材料、半成品、樣品或圖紙,在本國內加工制造或裝配成成品后再向國外輸出的,以生產加工性質為主的一種貿易方式。補償貿易:是指一方從國外的另一方買進機器、設

22、備、技術、原材料或勞務,約定在一定期限內,用其生產的產品、其他商品或勞務,分期清償貸款的一種貿易方式。租賃貿易:是由租賃公司以租賃方式將商品出租給國外的用戶使用,國外租戶不用交付商品貨款而是交付商品租金的一種交易方式第三節(jié)國際貿易的地位與作用 國際貿易作為聯(lián)結世界各國社會生產和社會消費的橋梁和紐帶,在一國的經濟活動中發(fā)揮著重大的作用并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聯(lián)結國內生產與國外消費、國外生產與國內消費方面處于特殊的中介地位。 當今世界,一國的生產和流通超出了國家范圍的限制時,就必然要利用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分工。這時該國的生產與流通就構成了世界各國社會再生產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開展國家間的

23、相互貿易對一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發(fā)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第三節(jié)國際貿易的地位與作用 因此,開展國家間的相互貿易對一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發(fā)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1. 調節(jié)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2. 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3. 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途徑4. 增加財政收入和勞動就業(yè)的重要渠道5. 加強各國經濟聯(lián)系,促進經濟發(fā)展1.調節(jié)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調節(jié)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互通有無,始終是國際貿易的重要功能2009年我國高技術產品進出口概況 從外貿規(guī)模和貿易平衡等指標來看,中國無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對外貿易發(fā)展最成功的發(fā)展中國家。然而,在改革開放之前,

24、中國的對外貿易服從于整體計劃經濟的需要,出口就是為了換取外匯,進口就是為了獲取本國不具備的先進技術或本國難以生產的稀缺產品。對外貿易由12家國有外貿公司壟斷,這些公司在國內以計劃價格收購用于出口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以國際價格買賣商品。在國內以計劃價格銷售進口物資,由政府將國內外的商品價格隔離起來。資料卡 1978年,中國出口、進口、進出口總額分別只有97.5億美元、108.9億美元、206.4億美元,在世界貿易格局中無足輕重;2009年,這三項指標分別達到12 016.7億美元、10 056億美元、22 072.7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二貿易大國(世界第一大出口貿易國、第二大進口貿易國、第一大貿易

25、順差國)。19782009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增長107倍,年均增長16.27%,遠遠超過同期的GDP年均增幅。19782008年,中國貿易順差累計2 954.59億美元,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yōu)化。 資料卡2. 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 隨著服務貿易的發(fā)展,勞動力富裕的國家會大量輸出勞務到國外,一些石油富裕的國家會充分利用本國的礦藏資源換取食品。 這些國家通過國際貿易,用國內富裕的生產要素與其他國家交換國內短缺的生產要素,或用本國富裕生產要素生產的產品交換需要用國內短缺生產要素生產的產品。3. 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途徑20世紀下半葉以來,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世界上許多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都在依靠

26、科學技術的進步發(fā)展其生產力,促進國民經濟的發(fā)展,而且依靠技術進步所實現(xiàn)的增長占全部經濟增長的比重也越來越大。然而,由于現(xiàn)代科學技術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多,規(guī)模越來越大,研究設計工作越來越復雜,導致任何國家無論其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水平多高都不可能在一切科學技術和生產工藝的領域內保持全面的領先地位。如果不吸收別國的先進技術,只埋頭從事自己的科學研究,勢必造成重復研究,從而影響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速度。此外,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條件下,各國研究和設計的費用不斷上升,科學技術越向尖端發(fā)展,研究開發(fā)費用也就越高,這些都促使各國之間積極進行國際技術交流和技術貿易。各國通過這個重要途徑改造現(xiàn)有企業(yè),進行全行業(yè)的技術改造,以提高本國產品的技術質量和整體科學技術水平,從而縮短同國外科學技術水平的差距,促使國民經濟更快地發(fā)展。2009年我國高技術產品進出口概況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我國高技術產品進出口額均出現(xiàn)明顯下降,這是20年來出口額、進口額和進出口總額首次同時出現(xiàn)下降。高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共計6 867.8億美元,較上年下降9.3%。其中出口額為3 769.3億美元,較上年下降9.3%;進口額為 3 098.5 億美元,較上年下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