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動給水泵大修演示20206_第1頁
汽動給水泵大修演示20206_第2頁
汽動給水泵大修演示20206_第3頁
汽動給水泵大修演示20206_第4頁
汽動給水泵大修演示20206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汽動給水泵大修演示 赤峰東元電力有限責任公司1汽動給水泵技術(shù)規(guī)范及結(jié)構(gòu)特點 型號 80CHTA/4 正常運行點 最大運行點 (效率最佳點) (效率保證點)泵入口壓力/溫度 Mpa/ 1.799/168 1.765/171.4泵入口流量 m3/h 1056 1259泵出口流量 m3/h 1006 1245泵揚程 m 2097 2322效率 82.5 82轉(zhuǎn)速 r/min 5480 5900泵出口總壓力 Mpa 20.264 22.163泵抽頭壓力 Mpa 11.437 11.572泵抽頭流量 m3/h 50 501.1 設(shè)備技術(shù)規(guī)范: CHTA型泵是筒式多級離心泵。其主要部件為泵筒體(103)、

2、泵蓋(161)和具有徑向分段的泵芯組成。泵腳安裝在軸中心線的等高的平面上整個泵芯裝在泵筒體內(nèi)并用在泵吐出端用泵蓋密封。泵芯包括吸入段(131)、中段(108)。葉輪和相應的導葉和泵軸,所有殼體內(nèi)部的零件都是采用金屬對金屬的密封面密封。在末級導葉(171.3)和泵蓋之間有一個補償器(551.1/2,411.2)。以便在各種可能運行情況下,在泵芯和泵蓋之間有一個可靠的密封。葉輪(230.14)是按順序熱裝在軸210上。所有的葉輪都用卡環(huán)(501.1)軸向固定在軸上朝向吸入端。兩端用機械密封來密封從冷卻室伸出的軸。為防止產(chǎn)生汽化現(xiàn)象,就必須把磨損所產(chǎn)生的熱量帶走以及沖洗雜質(zhì),為此圍繞密封室設(shè)計了一個

3、冷卻箱。除此之外,在密封室內(nèi)部的循環(huán)冷卻液體還通過封閉式的冷卻管路進行循環(huán)。為了冷卻閉式管路的循環(huán)液,每個機械密封都配有一個冷卻器,還配有兩個磁性過濾器來凈化水。1.2 結(jié)構(gòu)特點概述 : 從水泵二級有抽頭供鍋爐再熱器減溫水,水泵出口供鍋爐過熱器減溫水。主泵及前置泵入口均設(shè)有濾網(wǎng)。其中前置泵入口濾網(wǎng)為粗濾網(wǎng)。主泵入口濾網(wǎng)為精濾網(wǎng)。(圖1.2)給水泵與小汽機共用一套潤滑油系統(tǒng)。內(nèi)泵轉(zhuǎn)子兩端由滑動軸承來支撐。采用MGF徑向多油楔滑動軸承,可以任意方向轉(zhuǎn)動,并且可在泵的吸入端和吐出端互換使用。徑向軸承由壓力油進行強制潤滑。潤滑油是通過軸承體的側(cè)面孔、環(huán)形腔和軸瓦孔送進軸承油楔的。水泵采用推力軸承以及平

4、衡盤及平衡鼓聯(lián)合裝置來平衡水泵再運行中產(chǎn)生的軸向力。推力軸承的設(shè)計考慮了足夠的安全余量,保證軸承承受非正常運行情況下產(chǎn)生的附加軸向力。1.2 結(jié)構(gòu)特點概述(接上頁) : 汽動給水泵 圖1.22汽動給水泵檢修 熟悉80CHTA/4型給水泵結(jié)構(gòu)特點及各種安全保護條件、裝置等。清點備齊拆裝給水泵的專用工具。備齊其它工具及起重機械等。備齊所有備件及材料。合理安排檢修場地及檢修人員。了解并掌握給水泵檢修技術(shù)措施及工藝質(zhì)量標準。給水泵在檢修之前,對所有與主給水泵聯(lián)結(jié)的管道閥門都必須采取嚴格的隔絕措施,確保安全。零件分解前,對所有零件的標記,原始位置及角度必須作好記錄,防止在重新組裝中弄錯位置。所有橡膠墊都

5、需要更換備品。泵內(nèi)無水時特別是溫度不均勻時,不要頻繁轉(zhuǎn)動。 準備工作及注意事項 按有關(guān)規(guī)定停車。關(guān)死吸入管和吐出管路上的隔離閥。排凈液體,并使泵冷卻。切斷并拆開必要的輸送管路。將油排干。拆掉聯(lián)軸器外罩,拆開聯(lián)軸器中間套。根據(jù)需要拆除必要的油路和冷卻液管路。在聯(lián)軸器上檢查泵的對中并在坐標紙上記下測量結(jié)果。分別切斷和拆開在殼體蓋上和軸承體上的所有潤滑油、循環(huán)水、平衡水。滲漏水管路和壓力表管路。注意在拆卸和重新組裝過程中,應保護好所有的精密加工表面以防碰壞,如可能對軸加以覆蓋。 分解工藝 推力軸承的拆卸(見下圖)拆下轉(zhuǎn)子位置指示器,轉(zhuǎn)速傳感器?;閷ΨQ地松開前軸承蓋上的固定螺栓,并把軸承蓋連同軸封環(huán)

6、(420),轉(zhuǎn)子位置指示器的連接體(1452)和軸承扇形塊一起拿掉。松開并拿掉軸承螺母(923)。移開推力軸承盤(384)拿下鍵子并拿下?lián)醐h(huán)。松開電纜接頭(813)上的定位螺釘(904.1)并往外擰出一部分。把測力環(huán)(500)的插座(812)從電纜接頭(813)上拉出一部分然后拆下它,然后讓插座、電纜接頭裝入軸承體內(nèi)。卸下軸承體(350.1/2)的上半部和迷宮環(huán)(423),然后把支撐環(huán)(392)連同軸承扇形塊(387)和密封環(huán)(402)一起拉出,卸掉測力環(huán)(500)和擋環(huán)(370)。 分解工藝 推力軸承拆卸兩端徑向軸承的拆卸松開蓋拿下連接件(145.1)上的裝配螺釘。卸下連接件或拉出到可以卸掉

7、軸承體(350.1)的程度上。拆掉軸承體(350.1)的上半部及迷宮環(huán)(423)驅(qū)動及非驅(qū)動端。卸下上部軸瓦(370)。拆下軸承下半部的迷宮環(huán)(423).按照抬量標準檢查轉(zhuǎn)子抬量。卸下底部軸瓦。用恰當?shù)墓ぞ邚妮S上抽出聯(lián)軸器輪轂和平衡盤(550.7)。拆下軸承箱(350.1、2)的下部 分解工藝 兩端拆卸機械密封。(見下圖)拆卸平衡裝置(圖1.4) 在吐出端確定軸向間隙SA,把轉(zhuǎn)子滑向吸入端,知道平衡盤靠近平衡板為止。在軸頭的端面上,軸向地裝上千分表,并把表調(diào)到零位。然后在把轉(zhuǎn)子滑到吐出端一方,直到靠緊為止。爾后讀出千分表上的數(shù)值。并做好記錄。松開并拿掉軸上的定位環(huán)(505)。松開卡環(huán)上(501

8、.2)和平衡盤。既用鉛錘輕輕敲打。去掉卡環(huán)。用提取器把平衡盤和卡環(huán)一起卸掉。松開固定環(huán)(606.2)并把它從泵蓋上拿掉。如需要,用提取器把平衡盤從泵蓋中拿掉。測量總的軸向間隙SA2+SA3。為做到這點,應使轉(zhuǎn)子由一端推向另一端直到雙邊都靠緊為止。檢查平衡裝置有無磨損和損壞跡象。注意:如果不打算拆卸泵體,就應測量近似徑向總間隙。裝在固定支架(法蘭或吐出口)上的千分表應放在靠近平衡裝置。在提升過程中不要造成軸的任何彎曲(錯誤誤差),用這種方法測得的徑向間隙不的超過1.0mm。否則泵的大修。但只有在泵全部拆卸以后才能準確地測的轉(zhuǎn)子間隙。 分解工藝 機械密封拆卸圖1.4拆卸泵蓋。從泵筒體拆出泵芯(見圖

9、1.5、1.6)為對稱地松開六角螺栓(920.2)并把它們拿掉。放好提取螺絲和配套軸。把卡環(huán)放在驅(qū)動端的軸上,并借助軸套(523)和軸螺母(921.1)使之固緊。把泵蓋(161)放到吊車勾上,然后擰緊提取螺釘。均勻地把泵蓋從筒體的止口拉出。取出由多個纏繞墊(41.5)和間隔墊圈(551.1)組成的補償器并記下它們的數(shù)量和規(guī)格。把泵蓋(161)放在方木上。 驅(qū)動端從驅(qū)動端上拆下軸套(523)和軸螺母(921.1),把軸防護管按順序逐個滑到軸上,并用六角螺栓使之固定。把導向塊(897.1)連同滾子,雙頭螺栓上的調(diào)整螺釘滑到泵體上然后用螺母固緊,在聯(lián)軸器和軸端之間,由于滑動泵芯而留有足夠的間隙擰上軸

10、套。 分解工藝 前端把導軌(593.1)套在位于泵中心線上的兩個雙頭螺栓上(902.4)在靠緊筒體(103)前把卡環(huán)(501.3)嵌入導軌(593.1)里。把導軌架滑向筒體直到它們靠緊并用調(diào)整螺栓固緊為止,把支腳(182)裝在導軌(593.1)上并把它們水平提起。把鋼棒(593.4)滑到雙頭螺栓上并用螺母使之固定。裝上包括兩個滾子(5930),四個防磨軸承(523)兩個雙頭螺栓(902.3)的導向塊。把裝好的導向塊滑到軸上,用軸套和軸螺母。安裝軌使之固緊。用支腳(182)和調(diào)整螺釘(909.2)調(diào)整導軌(593.1)直到碰到滾子(59-30)為止。均勻地旋轉(zhuǎn)螺母小心地把泵芯從筒體中抽出。借助導

11、軌(593.1)或?qū)驂K(897.1)上的調(diào)整螺釘(909.1/2),抬起泵芯使之在不碰殼體的情況下抽出泵芯。小心地把泵芯從泵筒體中抽出到導軌邊上,然后把環(huán)首螺釘擰到中段上(108)。把泵芯掛到吊車的鉤上。 分解工藝 內(nèi)泵芯抽出圖1.5圖1.6拆卸泵芯(見圖1.7)拆掉驅(qū)動端上的延伸管(710)和軸防護套(714.1/2)把軸滑向吐出端。拉出軸上的導向塊(897.2)。把末級葉輪(171.3)掛到吊車上。注意:所有的葉輪都要熱裝在軸上,因此轉(zhuǎn)子的拆卸和重新組裝應從軸的排出端開始。葉輪輪孔的內(nèi)徑從第一級開始減少0.2mm。也就是說,從第二級開始減少0.2mm。 要點: 當?shù)谝淮尾鹦侗脮r。葉輪和鍵

12、應該明顯地注明屬于哪一級以便安裝時嚴格地遵守順序。(見圖1.8)從外緣開始。為使外緣溫度大約到達150時。把葉輪蓋板加熱到200。保持葉輪蓋板熱度,迅速地把葉輪輪轂加熱到250300,千萬不要過熱。 分解工藝 葉輪拆卸圖1.7圖1.8松開螺母后,如圖所示加熱末級葉輪。當達到上述溫度時,把葉輪和導葉一起推向軸端直到葉輪離開軸的原始位置為止。然后把葉輪拉到原先的位置。借助于安裝支架(見圖1.9、1.10)卸掉軸上的葉輪和導葉,注意不要碰軸。卸下鍵,固定環(huán)和卡環(huán)。如圖所示。連續(xù)加熱下級葉輪,并在松開吸入段的螺母后,用輪箍撬桿把葉輪從原來位置上拉開,并從軸上拿下。卸開導葉和中段,并用吊車把它們從軸上拿

13、下來。把吸入段沿著軸的驅(qū)動端方向卸掉。把第一級葉輪加熱后卸掉,在軸套部位下面支承軸。 分解工藝 圖1.9圖1.7平衡裝置(見圖1.11)檢查平衡盤(601)和平衡鼓(602)有無軸向磨損和擦傷痕跡同時,還要檢查平衡盤(601)的外緣及平衡板(602)和平衡板固定環(huán)的孔徑有無軸向磨損和損壞痕跡。如果在平衡盤和平衡板上出現(xiàn)了軸向磨損跡象,應在車床上對兩個接觸面進行輕微修整。但出現(xiàn)的深溝可以留下不做修整,單個部件都應放在車床心軸上修整。這樣可以保證平衡盤摩擦面對孔徑的精確對中。摩擦面的允許跳動值為0.01mm,這樣的修整工作會使轉(zhuǎn)子位置回到零位。如果平衡盤(601)。平衡板(602)和固定環(huán)(506

14、.2)上出現(xiàn)了徑向磨損,就應在車床上對損壞表面進行修整。但深溝也可以留下不做修整。平衡裝置的直徑間隙和允差可以從安裝說明書和轉(zhuǎn)子間隙表上查到。注意:如果安裝了備用的平衡裝置,直徑上的新間隙差值必須按如下考慮。既在運行位置上測得的轉(zhuǎn)子間隙。 在直徑上的轉(zhuǎn)子間隙 減少在直徑上新間隙差值 達到0.55mm 無 0.550.7mm 大約0.05mm 超過0.7mm 大約0.10mm 直徑上間隙如下: 間隙:2S1=dbkdk 間隙:2S2=dbkda 泵組件檢查 軸(210) 在車床的頂針上檢查軸的不同軸度情況。軸的最大允許跳動值不的超過0.03mm。如果不同軸度超過了允許值,是不允許用冷卻或加熱的方

15、法恢復的,而應更換新軸。如果需要新的轉(zhuǎn)子部件,應該泵轉(zhuǎn)子動平衡一節(jié)給予考慮。注意必須把軸精確地放在車床中心對中否則將會產(chǎn)生誤差。 泵組件檢查 圖1.11中段(108.23)、葉輪(230.14)、口環(huán)(502)、導葉(171.13)、導葉襯套(541)檢查所有密封面有無裂縫情況。所有密封面的平行度要用千分尺按順時針方向檢查四點,偏差不的超過0.02mm。最好在車床上對損壞的密封面進行修整,表面粗糙度不的超過RA0.8微米超精加工。如果不能在車床上修整密封面,可用研磨工具修整。檢查直徑上的間隙,并把它們同轉(zhuǎn)子允許間隙值相比較。如果測的的間隙超過最大允許間隙,則必須更換新的耐磨件。更換用新的口環(huán)(

16、502)應從中段上卸掉固定螺絲和末級導葉(171.3)、拆出口環(huán)。然后分離導葉上的附件壓出導葉襯套(541)。新的耐磨部件內(nèi)徑要留有3mm余量。在安裝新環(huán)前,要把新環(huán)進行冷卻處理以方便安裝。把耐磨件裝好后。用園頭螺釘把口環(huán)固定在中段上。然后用沖子把螺釘固死,在把導葉襯套放入導葉,在四個位置上把襯套固定住。分別測量每個葉輪的輪轂和口環(huán),并檢查有無磨損現(xiàn)象。然后對第二級到末級葉輪的輪轂和密封環(huán)進行修理。(為使它們直徑相同)應依葉輪直徑最深痕跡為基礎(chǔ)。個別的溝槽可以留下不管。然后計算葉輪密封環(huán)和輪轂座的平均直徑,在加上有關(guān)的新間隙就可以測的泵體口環(huán)和襯套的新直徑。爾后在車床上對導葉和中段進行對中、調(diào)

17、整。泵體口環(huán)和導葉襯套的內(nèi)徑必須在同一車床用同一裝卡具進行精加工。 泵組件檢查 徑向軸承(370)檢查孔徑的摩擦痕跡,如需要,用刮刀刮去任何輕微壓痕。注:MGF徑向滑動軸承(多面耐磨軸承)在軸承的內(nèi)徑圓周上有四個對稱的油箱。因為內(nèi)徑是機械加工的,原則上講是不允許用手修刮的。并裝上新瓦。推力軸承檢查在兩個扇形塊支座(392)上扇形塊(387)磨損痕跡。如需要,可使用刮刀刮去任何輕微痕跡。檢查推力軸承盤(384)兩側(cè)面的磨損情況,較深的痕跡應用機器加工掉。推力軸承盤的允許跳動值為0.005mm(圖1.12)。表面光潔度為RA0.4微米。如果換用新的軸承扇形塊或者對合金磨損面進行較大的修整,就應對對

18、組裝好的推力軸承進行紅丹檢驗含有推力盤(384)。軸封應用新件更換損壞了的軸套(523)和密封部件。如在摩擦面上出現(xiàn)輕微擦痕溝槽,可把動環(huán)和靜環(huán)送回到密封制造廠進行修整。注意:絕不允許乙烯型環(huán)接觸油脂。安裝前要對“O”環(huán)(412)清洗,可用硅油浸滑,不允許干式安裝。當安裝新的軸封時,如必要則檢查一下由加工而產(chǎn)生的新尺寸關(guān)系(見軸封組裝一節(jié))。 泵組件檢查 泵組件檢查 圖1.11轉(zhuǎn)子動平衡 如果對轉(zhuǎn)子的部分部件進行了修整或更換,則必須做轉(zhuǎn)子的動平衡??赡艿脑?,應以最大的工作轉(zhuǎn)速。最低不的低于4000轉(zhuǎn)、分做動平衡。注意:所有的部件不帶“O”型環(huán)安裝。 為做動平衡,從驅(qū)動端開始安裝轉(zhuǎn)子。在鍵槽里放

19、入動環(huán)座(476)的鍵。在裝上不帶動環(huán)和“O”型環(huán)的動環(huán)座。把軸套(523)套到軸上,用軸螺母(921.1)推緊。把(550.7)和聯(lián)軸器輪轂的鍵放在鍵槽里,借助推壓裝置裝上平衡盤和聯(lián)軸器的輪轂。從前端進一步組裝裝上有支撐環(huán)(506.1)的第一級卡環(huán)(501.1)把第一級葉輪的鍵放在鍵槽里。加熱首級葉輪(230.1),并把它套在軸上。直到靠近支撐環(huán)(506.1)為止。 泵芯的組裝 注意:葉輪內(nèi)孔徑每級減少0.2mm,既從第二級開始,軸上與葉輪相配依次減少0.2mm,要記準級數(shù)。首先開始對外圈加熱當外圈溫度達到150時,把葉輪蓋板加熱到200250保持葉輪蓋板溫度在200250之間,迅速地把葉輪

20、輪轂加熱到2503000。千萬不要過熱。當裝上最后一級葉輪時,把平衡盤的鍵放在鍵槽內(nèi),裝上不帶“O”形環(huán)的平衡盤。裝上間隔環(huán)(504.1)并把卡環(huán)(501.2)裝在軸槽內(nèi)。把定位環(huán)(5.05)套在中開環(huán)上(501.2)使之靠近平衡盤(601),把動環(huán)座(476)的鍵放在軸的鍵槽里,裝上不帶“O”形環(huán)的動環(huán)座。套上軸套(523)擰緊螺母(921.2)并把緊。把間隔環(huán)(504.3)套到軸上,放上鍵再放上推力軸承盤(884),用螺母(923)壓緊。轉(zhuǎn)子動平衡前,首先要對葉輪頸部的口環(huán)(耐磨環(huán)、導葉襯套進行不同軸度檢查,所測的的跳動不應超過0.03mm。最后組裝前,轉(zhuǎn)子應按上述組裝的相反順序重新拆卸一

21、次。 泵芯的組裝 重新組裝重新組裝前,應確定每個中段(108.23)軸向密封面到密封面的長度和末級導葉(171.3)的長度E1。蓋長度應和兩個相鄰的支撐環(huán)(506.1)軸向距離E2相吻合。整修中段和末級導葉時而造成的密封面長度偏差必須用一個特制的支撐環(huán)(506.1)來補償。這方面的情況要同廠家聯(lián)系。(圖1.13) 進行組裝時,要保證中段(108.23)、末級導葉(171.3)、葉輪(230.14)、支撐環(huán)(506.1)和卡環(huán)(501.1)的精加工面在組裝前或組裝過程中不要碰壞。所有的部件,特別是精加工的接觸面必須徹底清洗,如使用了新的葉輪或?qū)υ瓉淼娜~輪進行了修整,轉(zhuǎn)子必須做動平衡。當組裝泵部件

22、時,在需要的部位應涂二硫化鉬。 泵芯的組裝 泵芯的組裝圖1.13徹底清掃筒體內(nèi)部(103),除去任何異物。按照下圖和下列公式計算出膨脹器的安裝長度。隨后記下檢查尺寸。LK的尺寸應包括纏繞墊(411.5)和間隔墊(551.1/2)的厚度。如果計算出來的尺寸于測量的結(jié)果不符。應使用增加或更換間隔墊的方法來的到“LK02.mm”的尺寸。要點:在各種場合下,纏繞墊必須由間隔墊圈分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使用舊的纏繞墊。每次泵組裝時都應換用新墊,不要紐結(jié)或損壞纏繞墊。檢查L4和L5尺寸,L4L53.2mmL6的尺寸符合組裝檢查的要求L696.5mm應使用間隔墊和纏繞墊的方法的到LK的尺寸檢查L6和L7的

23、尺寸,L6-L73+0.1mm LKL1-L2-L3+70.25 為補償器的安裝長度在吸入段和筒體中間放入新的纏繞墊。把輔助的安裝設(shè)施放在筒體(103)的前端和驅(qū)動端,使裝置的接觸面直接接觸筒體端面。由于這個原因,可以不管端蓋(161)的位置。 泵芯的裝入(見圖1.14)把鋼絲繩串在環(huán)首螺釘上,然后提起泵芯放在輔助安裝支架上。為把泵芯放入筒體,用調(diào)整校整螺釘?shù)姆椒ò驯眯痉湃胪搀w,使之不碰到筒體。 注意:把泵芯輕輕地放進筒體,使吸入段導向槽嵌入泵筒體上的導向塊,防止軸被碰壞。從泵的前端上看,應順時針扭轉(zhuǎn)泵芯,直到泵芯接觸到筒體的導向塊為止。檢查泵芯在筒體里的為止是否正確(查看膨脹補償器的安裝長度

24、L6)。從前端和驅(qū)動端卸掉軸的安裝裝置,清除異物。 泵芯的裝入(見圖1.14) 泵芯的裝入(見圖1.14)圖1.14按照11.2.5節(jié)的計算,按照一個纏繞墊(411.5)。一個間隔墊(551.1),再一個纏繞墊的順序,再泵蓋上安裝補償器。把雙頭螺栓(902.4)擰入筒體(103)直到擰緊為止(按雙頭螺栓正確號碼順序)。拆掉六角螺栓(901.4)并徹底清洗測量孔和測量桿以防止產(chǎn)品錯誤測量結(jié)果。把測量裝置放在任意一個雙頭螺栓上(見圖1.15)使千分表的指針為5mm。為減少誤差的出現(xiàn),必須用同一儀表,在此過程中不能改變千分表在測量桿上的為止,也不能改變千分表的定位。每個螺栓的所有測量結(jié)果清晰記錄。把

25、泵蓋包括膨脹補償器及纏繞墊嵌入筒體。把墊圈(550.1)和螺母套在雙頭螺栓上(902.4)。對稱地固定泵蓋上四個螺母,使泵蓋均勻地接觸到筒體的圓周。然后上緊所有螺母并對雙頭螺栓施加予緊力。然后再把測量裝置按順序放入測量孔內(nèi),再次測量所有雙頭螺栓。 筒體端蓋的裝配(圖1.15、1.16、表1.1) 筒體端蓋的裝配(圖1.15) 圖1.15 筒體端蓋的裝配(圖1.16) 圖1.16在表中第二行記下每個雙頭螺栓的測量結(jié)果。在第三行中記下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差值,這個數(shù)值應和每個雙頭螺栓(9.2.4)冷延伸長度相同。每個雙頭螺栓冷延伸的值不可能接近0.12mm值。螺帽的外端標有15度的分割。在前端面上應標

26、明任選的七點。角度分割已確定好。這樣,加熱雙頭螺栓后便可把螺母把緊。把緊時要達到所需要的予定值。所獲的的冷延伸量為mm(表中第三行)要加熱雙頭螺栓并分兩步把緊螺栓,首先要加熱棒放進偶數(shù)(既2、4、6)雙頭螺栓孔內(nèi),然后按第四行的到的角度分割數(shù)用活扳手上緊螺栓到所需長度。注意:把緊時不要過力。其它雙頭螺栓也是如此。雙頭螺栓完全冷卻到起點溫度后,就應對雙頭螺栓進行最后測量。測量結(jié)果記在第五行內(nèi)。第五行及第一行之間的差值既是每個雙頭螺栓的總延伸值。要把該值記在表內(nèi)第六行內(nèi)。把緊螺栓所需的角度在圖表和新間隙中標有注明。如有必要,要進行修改。在安裝端蓋和測量雙頭螺栓完畢后,要用套上墊法(550.3)擰上

27、六角螺栓(901.4)的辦法保護測量孔和接觸面以防偶然損壞 筒體端蓋的裝配(圖1.15、1.16、表1.1) 筒體端蓋的裝配(表1.1) 使用記錄班組: 泵型號: 填寫: 日期:螺栓號千分表讀數(shù)(不受力時)(冷螺栓)加預緊力冷伸mm第二欄第一欄為緊固受熱的螺栓所需要的數(shù)字螺栓冷卻后千分表讀數(shù)總延伸第五欄第一欄第1欄第2欄第3欄第4欄第5欄第6欄1234567注意:在整個過程中不要改變千分表的位置或零位。如果需要修整平衡裝置(601、602)或需要更換新零件。需進行紅丹(著色)檢查。為此。應徹底清洗平衡板(602)的軸向摩擦面,并且在不裝“O”型環(huán)的情況下把平衡板裝好。裝上并擰緊平衡板支撐環(huán)(5

28、06.2)調(diào)整轉(zhuǎn)子位置放好鍵子,在平衡盤的軸向摩擦面上涂上薄薄一層“印油”。把平衡盤套在”0“形環(huán)的軸上。把間隔環(huán)(504.1)、卡環(huán)(501.2)和定位環(huán)裝在軸上。在泵的吸入端和吐出端,裝上冷卻室體(116.1/2)提起轉(zhuǎn)子。為進行紅丹(著色)檢驗。慢慢地轉(zhuǎn)動轉(zhuǎn)子,先把它推向吸入端然后再把它推向吐出端,并卸掉平衡板后邊的所有轉(zhuǎn)子。 安裝平衡裝置 至少3、4的平衡板外緣軸向摩擦面應均勻地涂上印油。如不是這種情況,則必須在車床上對平衡板進行修整,然后再用已有進行重檢。紅丹檢驗順利完成后,清洗干凈摩擦面,把“O“形環(huán)放進平衡板(602),再把平衡板放入泵蓋里。裝上平衡板支撐環(huán)并固緊。把裝有“O“形

29、環(huán)的平衡盤套到軸上的鍵位上,插入間隔環(huán)(504.1),把卡環(huán)放到軸槽里,把定位環(huán)(505)套到軸上卡環(huán)部位,并把它推到靠緊平衡盤(602)。最后依照2.5.8章節(jié)第4點所述,用平衡盤靠近平衡板方法檢查轉(zhuǎn)子位置。 安裝平衡裝置 安裝軸承體,并把它固定在冷卻體(116.1/2).按“提起轉(zhuǎn)子“章節(jié)規(guī)定提起轉(zhuǎn)子。在驅(qū)動端上安裝上部軸瓦(370),迷宮環(huán)(423),和軸承體的上半部(350.1)。用錐形銷固定軸承體,如需要,可用鉸刀修整錐銷孔。把上半部軸瓦(370)安裝在泵前端。 安裝軸封 安裝徑向軸承(見圖1.17) 安裝推力軸承 (見圖1.17) 把間隔環(huán)(504.3)放在軸承體里,插上帶五級插座

30、(81-2)的測力環(huán)(500.2),圓柱銷必須與軸承體的凹口相嚙合。 安裝徑向軸承 (見圖1.17) 安裝推力軸承 (見圖1.17) 圖1.17 安裝推力軸承 (見圖1.17) 把帶有扇形塊(387)的支座(382),包括軸封環(huán)(420)、擋圈(932.3)和“O“形環(huán)(412.12)套到軸上。圓柱銷必須與軸承體上半部所帶的槽溝相咬合。套上間隔環(huán)(504.3)裝上推力軸承的鍵,把推力軸承盤套好并用軸承螺母(923)牢牢地上好。檢查軸承間隙SLG0.5。裝上帶有迷宮環(huán)(423)的軸承體上半部,從電纜壓蓋(813)中引出測力環(huán)(500.2)的測量電纜。固緊軸承體的上半部,讓插座(812)穿過連歌圓

31、柱銷把它定位,一定要確保圓柱銷的正確位置。把軸封環(huán)(420)中定位環(huán)(932.3)嵌入到前端軸承蓋內(nèi),要確保圓柱銷的定位。裝上前端軸承蓋合軸承扇形塊(387),用固緊螺栓把它們對稱地牢牢固定。與“拆卸推力軸承“章節(jié)所說的相反順序裝上插座(812)。擰上標記螺釘(624)裝上轉(zhuǎn)子位置指示器。起點把泵蓋裝在筒體上,并牢牢地上緊,在裝上平衡板(602)總的軸向間隙應按下法求的:把轉(zhuǎn)子推向吸入端,放上千分表使之測針緊貼在聯(lián)軸器的軸端面上,并使表指零。把轉(zhuǎn)子滑向吐出端直到靠緊為止,在千分表上讀出新的數(shù)值。既總的軸向間隙,SA2+SA3,然后記錄下來。為確保測量不產(chǎn)生錯誤,應按第一點合第二點方法在復測一次

32、。然后再把轉(zhuǎn)子從吐出端點再滑向吸入端,總數(shù)等于(SA2+SA3)1/2+0.8mm。再平衡盤連續(xù)的測量中不應改變轉(zhuǎn)子的位置。把鍵放在軸的鍵槽里,不把“O“形環(huán)的平衡盤套到軸上直到平衡板帖合為止。注意:絕不允許改變第4點規(guī)定已定好的轉(zhuǎn)子位置。 轉(zhuǎn)子的調(diào)整 測量從卡環(huán)槽軸臺到平衡盤(601)凹形接觸面的距離尺寸“X”。把間隔環(huán)(504.1)切成“X”尺寸,并保證平面平行度為10微米。套上間隔環(huán)(504.1),把卡環(huán)放進軸槽里,把定位環(huán)推向平衡盤靠緊并用螺釘固緊,按第4條方法,在平衡盤靠緊平衡板的情況下,檢查轉(zhuǎn)子的位置。再次拆卸平衡盤(601)。 轉(zhuǎn)子的調(diào)整 起點:泵體安裝在筒體里,平衡裝置裝在泵蓋里,軸封和不帶迷宮環(huán)的軸承體底部在驅(qū)動端和前端。推力盤和驅(qū)動端的聯(lián)軸器部分裝在軸上(原則上講,提起轉(zhuǎn)子時,泵必須為冷態(tài))。在軸的吸入端和吐出端安上千分表,使轉(zhuǎn)子處于零位(零位:既當拆掉兩個徑向軸承以后,轉(zhuǎn)子提起的位置)然后在吸入端和吐出端上下部軸瓦,在千分表上讀出轉(zhuǎn)子的位置的垂直提起。在卸掉換用新的下半部軸瓦(370)后,在檢查測量結(jié)果。該值應和原始數(shù)值相同。這個抬量應打在軸承體的上半部上(出口處下部)。如果用一根木棒能把軸撬起的話,就可以不費力氣的放進軸瓦的下半部,然后記下升起的數(shù)值。轉(zhuǎn)子垂直提起的任何改變都要靠調(diào)整軸承體法蘭上的調(diào)整螺釘來實現(xiàn)。軸承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