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第三節(jié)茶葉食療保健理論 - 茶葉保健與衛(wèi)生課件_第1頁
(重點)第三節(jié)茶葉食療保健理論 - 茶葉保健與衛(wèi)生課件_第2頁
(重點)第三節(jié)茶葉食療保健理論 - 茶葉保健與衛(wèi)生課件_第3頁
(重點)第三節(jié)茶葉食療保健理論 - 茶葉保健與衛(wèi)生課件_第4頁
(重點)第三節(jié)茶葉食療保健理論 - 茶葉保健與衛(wèi)生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各位同學,大家好!現(xiàn)在開始上課!第三節(jié) 茶葉食療保健理論一、茶葉食療保健依據的主要機理1.食物的四氣食物的寒、涼、溫、熱共性:寒與涼、熱與溫,程度:不同,溫次于熱,涼次于寒。平性:如蔬果,其偏勝之氣不很顯著,性質平和,故稱平性。(有偏溫、偏涼之不同。 )(一)食物的食性1.食物的四氣食物的寒、涼、溫、熱寒性食物:涼性食物:溫性食物:熱性食物:辛味功能:多有發(fā)散和行氣血的作用,用于表證以及氣血阻滯等病癥,辛味的蔬果:生姜、白蘿卜、辣椒、大蒜、木瓜應用: 用生姜、白蘿卜制成鮮姜汁、鮮蘿卜汁來治療風寒感冒、感冒咽痛、胃寒嘔吐等病癥,均取其辛味發(fā)散之功用。應用2:用生姜、辣椒、大蒜、木瓜等治療腹中疼痛

2、、血瘀經痛、風濕骨痛等病癥,均取其辛味行氣活血之功用。辛味的蔬果:甘味的果蔬酸味功效: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凡患有尿頻、遺精、滑精、泄瀉不止以及氣虛、陽虛不攝而致的多汗癥等,均應注意配合酸味的蔬果作為輔助治療。應用1:烏梅能澀腸止瀉、可治久痢脫肛等。應用2:櫻桃:有補中益氣、收斂止瀉之功效,可治遺精、氣弱體虛、氣短心悸等;苦味的果蔬咸味功效: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多用于治療瘰疬、熱結、二便不利等癥。應用:海帶、紫菜有軟堅散結、清熱利水、祛脂降壓等功用,可治療腫瘤、高血壓、水腫、便秘、甲狀腺病等。食物食性與氣味的復雜性 食物食性、氣味的結合:溫性蔬果:有辛溫、甘溫、咸溫、酸溫、苦溫;甘味蔬果:則有甘溫

3、、甘寒、甘涼、甘熱、甘辛。食物氣味的多重性:如:馬齒莧,味甘酸,蓬蒿味甘辛,因此其作用范圍也相應地擴大了。(二)食性與中醫(yī)保健作用1.祛邪瀉實2.調和陰陽3.補益臟腑1.祛邪瀉實外部致病因素侵襲機體,或機體內部功能的紊亂和亢進,皆可使人發(fā)生疾病。如病邪較盛,中醫(yī)學稱為“邪氣實”,其證候則稱為“實證”。實證,主要是邪氣亢盛。邪氣盛正氣未衰,邪正相搏,是屬于實的病理,所以說:“邪氣盛則實?!膘钚盀a實例子實則瀉之:實證只要給邪以去路,如通過發(fā)汗、攻下等,疾病即可好轉。例:受寒感冒,服一些姜糖熱茶發(fā)一身汗,即可治愈感冒;身長熱瘡,用綠豆、冬瓜、馬齒莧一類清熱解毒的蔬果,即可瀉實治愈疾患。可用蔬果“祛邪

4、、瀉實、安臟”,便可收到食療的保健效果。2.調和陰陽人體的陰陽調和是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中醫(yī)學把物質與機體分為“陰陽”兩個方面,陰陽調,生命活動正常。如陰質與陽氣在消長過程中不能保持相對的動態(tài)平衡,就會產生陰陽的偏盛偏衰,從生理狀態(tài)向病理狀態(tài)轉化。利用食物的性味對人體的陰陽進行調節(jié):食物食用得當就可以產生維持陰陽調和的作用。對陰陽失調而導致的疾病,也可利用食物的性味進行調節(jié)。 物質與機體的陰與陽:天為陽,地為陰:山為陽,水為陰:男為陽,女為陰:健康為陽,患病為陰:二、茶葉中醫(yī)保健的理論基礎(一)各類茶葉保健療效分析1、綠茶綠茶 :不發(fā)酵茶,工藝特點:殺青生化變化:茶多酚含量只減少15左右,保留

5、量高。是茶多酚含量最高的一種茶類。 (多酚一般含量25%)品質: 滋味比較濃厚,香氣清香高長,湯色碧綠。 保健功效:清火消暑綠茶對人體的特色功效抗癌防癌:茶多酚含量高營養(yǎng)價值高:維生素c的含量高。消炎:茶多酚含量高防輻射最好:茶多酚含量高用途最多:防腐,防蟲、除臭提醒:綠茶滋味最濃,興奮作用較強屬于全發(fā)酵茶,工藝特點:萎凋(萎 蔫)、發(fā)酵生化變化:茶多酚氧化,形成紅茶色素,含量減少了45左右,保留量高55左右。(多酚一般含量20%)品質:香氣甜醇濃郁,滋味醇厚,紅湯紅葉 。保健功效:暖胃“和胃” 、散寒除濕,養(yǎng)肝護肝。適合人群女性、肝睥虛弱者2、紅茶(1)茶性暖,有健胃之功效,紅茶還可驅寒暖身

6、。(2)溫中暖胃,散寒除濕。茶性溫,胃弱者飲之無礙。(3)紅茶因含茶多酚較少,而含糖較多,回味甜,被認 為是熱性的食品。(4)對于脾胃虛弱、有胃病的人來講,較為平緩溫和, 所以有紅茶“和胃”之說(5)患有冷癥病者,喝紅茶或烏龍茶 總比喝綠茶好得多。紅茶茶性溫和(5) 紅茶化食消積,和胃止痛,和胃散寒,下氣通順之力偏勝。(6) 紅毛茶能治時氣腹仲或郁悶不舒。(7) 患有肝炎、腎炎的病人,可飲用紅茶糖水。紅茶糖水,養(yǎng)肝護肝。(8) 冬天飲用紅茶,尤其是加糖加牛奶,會暖身增熱。 紅茶茶性溫和屬半發(fā)酵茶。屬青茶類。工藝特點:曬青、做青、炒青、焙干。生化變化:茶多酚類發(fā)生輕度氧化,葉緣部分發(fā)紅,具“綠葉

7、紅鑲邊”的特點。品質:具有特殊的花香、果香,滋味較醇和,葉底綠葉紅鑲邊,保健功效:降脂減肥,去油膩,醒脾解酒3、烏龍茶(1)降脂減肥效果優(yōu)于紅、綠茶,是一種最好的健美茶。 (2)可去油膩,對喜食肉者是最好的消瘦茶,并有較強的解酒作用。(3)武夷茶最消食下氣,醒脾解酒,性溫,不傷胃。(4)烏龍棗茶可療治胃病、神經衰弱及各種慢性病。(5)中國人,萬事求和,強調中庸之道,不喜歡走極端,烏龍茶是一種最理想飲料。烏龍茶茶性居中屬后發(fā)酵茶:如普洱茶、六堡茶生化變化:茶多酚因為濕熱條件、微生物的作用,轉化成為黑茶色素,茶多酚保留量30%。 (多酚一般含量10%)品質:湯色紅濃,香味陳醇 保健功效:消脂減肥,

8、養(yǎng)胃清腸,解酒去膩。適合人群肥胖、多應酬者提醒:興奮作用較小,4、黑茶六堡茶的金花普洱茶圖片(1)味苦而稍澀,氣香而溫,能解酒去油膩,為清胃生 津、消食化痰之食品, 醒酒第一。(2)能消食理氣,去積滯,散風寒,最為有益之物,以綠色者效果最佳。 (3)具有較強的殺菌力而且最解渴,兼消食止痢之效。(4)想成為美好的人,認為它可以清除腸胃內的廢物,是一種健美茶。(5)特別是發(fā)重音的人認為這是一種使聲音音調柔和的茶。普洱茶消脂減肥5、茉莉花茶屬于再加工茶類,工藝:是用綠茶與茉莉鮮花拼和窨制,讓茶葉吸收花香,既有茶香又有花香?;ㄏ銉?yōu)雅持久。品質:茶香花香相得益彰,滋味濃厚,茉莉花香香氣濃郁鮮靈持久。功效

9、:理氣解郁、和中辟穢、鎮(zhèn)定調理神經茉莉花天下第一香一花能熏一屋香茉莉花茶茶藝具有詩一樣美的意境(1)常飲此茶,香味最高,去臭的作用也較大。(2)此外,還可刺激神經,使腸胃的機能充分發(fā)揮而有助消化。(3)茉莉花芳香入胃,善于理氣解郁和中辟穢,是治療胃脘脹痛的常用品。(4)不少香花的芳香油具有鎮(zhèn)定、調理神經系統(tǒng)的功效,婦女飲用花茶有利調節(jié)生理代謝。茉莉花茶理氣解郁玫瑰紅茶薄荷綠茶 喝茶能增進健康,但如果合理、科學地喝茶,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真正康樂長壽的效果:.蘇東坡每次用飯后一定要用濃茶漱口,一方面可 消除口中油膩,另一方面可以使飽餐的肚子感到痛快。.少壯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

10、青年人體魄健壯,紅、綠、花茶皆宜飲用。三、如何科學飲茶茶,溫飲則火氣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升散。不要空肚子喝茶,特別是患胃病或胃潰瘍患者更應注意這一點。茶能驅邪氣,助正氣。茶葉,旨在清心神,化痰濁,并能去脂下氣散結,清熱利濕,利肝膽??茖W飲茶科學飲茶喝茶時段:上午喝綠茶提神,下午喝紅茶暖胃,晚上喝黑茶去脂養(yǎng)胃。喝茶季節(jié):春天喝紅茶護肝養(yǎng)肝,夏天喝綠茶消暑降火,秋天喝烏龍茶清肺潤喉,冬天喝黑茶清腸洗血。科學飲茶飲茶溫度:茶,溫飲則火氣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升散。溫飲:茶的寒涼氣則茶湯的熱氣因而下降,熱飲:茶的寒涼氣則借茶湯的熱氣而升散。冷飲:茶的寒涼氣則茶湯的冷氣因而加強,不要空肚子喝茶,特別是患胃病或胃潰瘍患者。茶能驅邪氣,助正氣。抵消喝茶后的興奮作用:喝淡茶,堅持喝淡茶,逐漸適應。淡茶養(yǎng)身,濃茶傷身。午后喝茶,晚飯后、睡前少喝茶,不喝濃茶。茶中加糖,茶中加糖,尤其冰糖,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