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岳陽樓記范仲淹岳陽樓記范仲淹 1.學習、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 2.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寫作背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理解本文寫景抒情、對比出旨的特點。4.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政治抱負及其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多方面的意義,激發(fā)學生走出自我,樹立胸懷天下、以利民為己任的遠大志向。學習目標 1.學習、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作者介紹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出身貧寒,幼年喪父,經(jīng)發(fā)奮苦讀,26歲中進士。因敢于直言強諫,久不被重用。慶歷元年(1041)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卓立功勛,
2、使西夏多年不敢入侵。當時邊境上流傳歌謠:“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蔽飨能娭幸擦鱾鳎骸靶》独献?,胸中自有十萬雄兵?!睉c歷三年(1043)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因力主改革遭保守派反對,于慶歷五年(1045)貶官鄧州。后來還做過杭州、青州太守。死后謚號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作者介紹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學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張,觸動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罷奪參知政事(副宰相)的職務,貶放鄧州(現(xiàn)在河南省鄧縣)。第二年六月,謫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行將落成,函請范仲淹作記,并附上洞庭晚秋圖。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就是在這年九月十
3、五日寫成的。背景資料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張岳陽樓歷史 北宋慶歷四年,滕子京被貶至岳州,兩年后大規(guī)模重修此樓。完工后,他將樓的建筑結構、四周風光及唐代詩人的作品寫下,連同一幅洞庭晚秋圖寄給了遠在河南鄧州的好友范仲淹。慶歷六年,范仲淹寫下千古流傳的岳陽樓記,抒發(fā)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潔懷抱。自此岳陽樓記名傳千古,岳陽樓也名滿四方。知識鏈接岳陽樓歷史知識鏈接1.掌握重點字音字形。謫守(zh)屬予(zh)皓月(ho) 潛形(qin)岸芷汀蘭(tn) 寵辱偕忘(xi ) 心曠神怡(y) 薄暮冥冥(mn mn)浩浩湯湯(shn shn)檢查預習1.掌握重
4、點字音字形。檢查預習2.通假字。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通“囑”,囑托百廢具興“具”通“俱”,全、皆 2.通假字。3.古今異義。(1)氣象萬千 古義:景色和事物 今義:天氣變 化;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2)微斯人 古義:(如果)沒有 今義:微小(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古義:景象 今義:看3.古今異義。(4)予觀夫巴陵勝狀古義:指示代詞,表遠指,相當于“那”今義:丈夫,夫人(5)前人之述備矣古義:詳盡 今義:準備(6)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古義:國都今義:國家(7)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古義:離開今義:前往(4)予觀夫巴陵勝狀4.詞類活用。(1)百廢具興 動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業(yè)(2)先天下之
5、憂而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3)后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后(4)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動詞作形容詞,被貶謫的4.詞類活用。(5)憂讒畏譏名詞作動詞,別人說壞話(6)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7)而或長煙一空形容詞作動詞,消散(8)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名詞活用作狀語,向北;向南(5)憂讒畏譏課文朗讀點擊以下圖標即可播放課文朗讀點擊以下圖標即可播放 朗讀時要注意讀出駢句的節(jié)奏美、散句的變化美。朗讀時應注意節(jié)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jié)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 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其余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
6、的停頓。如: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朗讀指導 朗讀時要注意讀出駢句的節(jié)奏美、散句的變化美。朗讀時應 閱讀全文,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整體感知 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 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 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貶官,做太守到了第二年順利 和樂 同“俱”,都 于是 擴展 規(guī)模 同“囑”,囑咐、囑托 寫文章 閱讀全文,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整體感知 岳陽樓記 譯文: 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務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了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展它原有的規(guī)模,把唐代名人家
7、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譯文: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 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 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那 美好景色連接 吞吐 水流浩大的樣子 廣闊邊際日光天色昏暗就是雄偉景象記述詳細雖然那么通向盡降職遠調(diào)的人詩人聚集在觀賞不同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那 譯文: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流水,浩浩蕩蕩,寬闊無邊,清晨湖面上撒滿陽光、傍晚又是一片陰暗,景物的變化無窮無盡。這就是岳陽樓雄偉壯麗
8、的景象。前人對這些景象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雖然這樣,那么這里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江,被降職遠調(diào)的人員和吟詩作賦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觀賞這里的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譯文: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像那 連綿不斷的雨雨或雪繁密的樣子放晴呼嘯沖向隱藏光輝潛藏,隱沒形體桅桿船槳折斷迫近昏暗的樣子這就離開國都懷念擔心說壞話懼怕批評,指責蕭條冷落的樣子極點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像那譯文: 像那連綿細雨紛紛而下,整
9、月不放晴的時候,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日月星辰隱藏起光輝,山岳也隱沒了形跡;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時分天色昏暗,只聽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chǎn)生被貶官離開京城,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譏諷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冷落的景象,一定會感慨萬千而十分悲傷了。譯文: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至于日光動,起極言其廣鳥停歇在樹上美麗的魚香草的一種形容草木茂
10、盛有時全消散圓形的玉哪有窮盡光榮屈辱一起持,執(zhí)面對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至于日光動譯文: 至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波平浪靜,天色與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白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翠。有時湖面上的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有時湖面上微波蕩漾,浮動的月光閃著金色;有時湖面波瀾不起,靜靜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響起了,一唱一和,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飲,那心情真是快樂高興極了。譯文: 嗟夫!予
11、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感嘆詞,唉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思想感情或許心理活動為什么呢因為身處朝廷進朝為官退居江湖雖然如此,那么那在之前在之后沒有歸依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感嘆詞,譯文: 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這是什么緣故呢?是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
12、為國君憂慮。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雖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后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路呢? 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譯文:重點句子翻譯。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在高高的朝堂上就為百姓憂慮,在遙遠的江湖上就替君主擔憂。3.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重點句子翻譯。 1.請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全文共5段,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
13、和作記緣由。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描寫岳陽樓周圍的景色,引出“遷客騷人”登樓“覽物”而產(chǎn)生的兩種不同感受。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借對“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發(fā)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內(nèi)容探究 1.請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全文共5段,分為 第二部分分兩層: 第一層(第2自然段):寫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遷客騷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問題。 第二層(第34自然段):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因景而異。 第二部分分兩層: 2.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關鍵性詞句)振起全篇,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
14、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2.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關鍵性詞句)振起全篇,第1 3.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 “心曠神恰,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 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3.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4.“古仁人”的憂樂觀是怎樣的? 先講“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15、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講“樂”,“后天下之樂而樂”。4.“古仁人”的憂樂觀是怎樣的? 先講“憂”:“居廟 5.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边@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民本思想。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fā)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任途進退的原則,表現(xiàn)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教育的意義。 5.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
16、句話? 6.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樣推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個警句的?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后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表明“古仁人之心”的內(nèi)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問后而警句出現(xiàn),給人印象極深。 6.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樣推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 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么?品味賞析 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用“銜”“吞”則使人產(chǎn)生有生命之
17、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系寫得活靈活現(xiàn),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第1自然段第2、3、4自然段第3、4自然段第3、4、5自然段寫法探究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記敘描寫抒 試評價本文的內(nèi)容和藝術價值。 鑒賞評價 文章通過寫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
18、民情懷。 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 試評價本文的內(nèi)容和藝術價值。鑒賞評價 文章 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jié)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chuàng)新。 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你知道岳陽樓上有哪些“唐賢今人詩賦”嗎?水天一色;風月無邊。(李白)荊楚無雙地;湖湘第一樓。(何紹基)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來第一樓。 (徐侍清)杜詩范記高千古;山色湖光共一樓。 (童道讓) 杜甫作的登岳陽樓范仲淹的岳陽
19、樓記拓展延伸你知道岳陽樓上有哪些“唐賢今人詩賦”嗎?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四面河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周立中) 后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 昔聞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詩 。 (周元鼎)一樓銘古今興廢;兩字系天下安危。 (繆英)范仲淹杜甫四面河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范仲淹杜甫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fā)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guī)箴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表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式上
20、駢散交錯,節(jié)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diào)鏗鏘,使人產(chǎn)生審美的愉悅。總 結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 背景:謫守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寫作緣由 緣由:屬予作文以記之 巴陵勝狀 岳陽樓大觀:橫無際涯,氣象萬千 覽物之情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陰悲 晴喜 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憂后樂(主旨) 結構圖示岳陽樓記議論抒情 背景:謫守政通人和百醉翁亭記歐陽修醉翁亭記歐陽修1.掌握“壑、輒”等文言字詞的音形義。朗讀和背誦全文。2.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線索;理解全文內(nèi)容,理解主題思想。3.學習本文精煉優(yōu)美、流暢自然的語言,理解寫景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4.認識歐陽修“與民同樂”思想
21、的進步性和局限性。體會作者的曠達胸襟,學會正確看待挫折。學習目標1.掌握“壑、輒”等文言字詞的音形義。朗讀和背誦全文。學習目作者介紹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宋代文學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所作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作者介紹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慶歷5年(1045),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為其辯解而被貶為滁州太守。被貶后,他心情郁悶,經(jīng)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瑯琊山游玩,并與
22、山中人智仙結為莫逆之交。慶歷六年,智仙建亭于瑯琊山釀泉旁,以為游息之所。歐陽修登亭“飲少輒醉”,故給它取名為“醉翁亭”,并寫下了醉翁亭記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歐陽修寫此文時不過39歲,文中所說“年又最高”“蒼顏白發(fā)”,都是夸張的寫法。背景資料慶歷5年(1045),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為其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瑯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慶歷七年(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知識鏈接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瑯琊山旁,名列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檢查預習1.重點字音字形滁(ch) 林壑(h) 瑯琊(ln y) 潺潺(chn) 僧(sn
23、) 輒(zh)晦明(hu) 霏(fi) 瞑(mn)傴僂(y l) 攜(xi) 洌(li) 檢查預習1.重點字音字形滁(ch) 林壑(h) 瑯琊(l肴(yo) 蔌(s) 觥籌(n chu) 陰翳(y) 弈(y) 釀泉(nin) 翼然(y) 巖穴(xu) 朝暮(zho m) 酣(hn) 頹然(tu)肴(yo) 蔌(s) 觥籌(n chu) 陰翳(2.古今異義(1)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義:意趣,情趣。今義:意思或愿望。(2)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古義:離開。今義:到、往。(3)射者中 古義:指投壺,宴飲時的一種游戲。把箭投向壺中,中多者為勝,負者照規(guī)定的杯數(shù)喝酒。 今義:用推力或彈力送出(箭等)。2.古今
24、異義(1)醉翁之意不在酒 3.一詞多義樂不知太守之樂其樂(意動用法,以為樂) 不知太守之樂其樂(樂趣)名名之者誰(命名)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秀蔚然而深秀者(秀麗)佳木秀而繁陰(植物開花結實,此指繁榮滋長)3.一詞多義樂不知太守之樂其樂(意動用法,以為樂) 不知意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每有會意(意旨)此中有真意(心思)高而年又最高(大)風霜高潔(高爽)宴太守宴也(宴請)宴酣之樂(宴會)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每有會意(意旨)此中有真意(心思)而年出水落而石出者(顯露)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出來)歸太守歸而賓客從也(回去)云歸而巖穴暝(歸聚)乎在乎山水之間也(于)頹然乎其間者(在)水落
25、而石出者(顯露)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出來)而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表承接)而年又最高(表遞進)溪深而魚肥(表并列) 雜然而前陳者(表修飾)而不知人之樂(表轉折)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表承接)而年又最高(表遞進)(1)名之者誰 (名詞作動詞,取名、命名)(2)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意動用法,“以為快樂”)(3)山行六七里 (名詞作狀語,沿著山路)(4)雜然而前陳者 (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前面)(5)翼然臨于泉上 (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6)自號曰醉翁也 (名詞作動詞,稱呼)4.詞類活用(1)名之者誰 (名詞作動詞,取名、命名)(2)而不知太守環(huán)滁皆山也:
26、林壑尤美:峰回路轉: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雜然而前陳者:5.詞語釋義環(huán)繞著滁州城。環(huán),環(huán)繞。山谷。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拐彎?;兀?,回環(huán)。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云歸,煙云聚攏;巖穴,山谷;暝,昏暗。陰暗。開放。茂盛,繁茂。這里指草木茂盛。雜然,交錯的樣子。陳,陳列,擺開。環(huán)滁皆山也:林壑尤美:峰回路轉:5.詞語釋義環(huán)繞著滁州課文朗讀點擊以下圖標即可播放課文朗讀點擊以下圖標即可播放整體感知 閱讀全文,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醉翁亭記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
27、然環(huán)繞都代詞,指滁州城山谷格外,特別草木繁盛的樣子幽深秀麗表判斷在山上走流水聲回環(huán),曲折環(huán)繞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漸漸聽見整體感知 閱讀全文,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醉翁亭記環(huán)繞都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建造命名自稱就,總是年紀又是最大的取別名叫情趣相當于“于”領會寄托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在建造命名自稱就譯文: 環(huán)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樹林和山谷格外秀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
28、琊山。沿著山上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個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這個亭子的人是誰?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給它命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的。太守和賓客來這里飲酒,喝了一點就醉了,而且年齡又是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賞山水之間的美景。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譯文: 第1自然段主要內(nèi)容:總寫醉翁亭的自然環(huán)境和它的得名。寫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勢,以及命名的經(jīng)過,解釋“醉翁”的含義,表現(xiàn)作者寄情山水尋找樂趣的心情。 第1自然段主
29、要內(nèi)容:總寫醉翁亭的自然環(huán)境和它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無實意,多用于句首霧氣消散、散開聚攏昏暗天氣陰晴昏暗花開放繁榮滋長一片濃密的樹蔭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無實意,多譯文: 又如太陽出來而樹林的霧氣消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陰暗明亮交替變化的,是山間早晨和傍晚。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樹木繁茂滋長,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天高氣爽,霜色潔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頭,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
30、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譯文: 第2自然段主要內(nèi)容:分別描寫山間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寫亭外山間景物的美麗可愛,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千變?nèi)f化,美妙無比,使人感到樂趣無窮。 第2自然段主要內(nèi)容:分別描寫山間朝暮四季的不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表示兩段的過渡,提起另事背著東西的人“于樹休”,在樹下休息老年人小孩子來到捕魚清澈用從山野捕獲的鳥獸做成
31、的菜雜亂的樣子擺開,陳列盡情地喝酒 弦樂器的代稱 投壺下圍棋酒杯行酒令的籌碼容顏蒼老醉醺醺的樣子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表示兩段譯文: 至于背負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歡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應答;老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在出游。來到溪邊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泉水來釀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錯雜地擺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請賓客。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彈琴奏樂;投壺的人中了,下棋的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人們時坐時起,大聲喧嘩,是賓客在盡情歡樂。容顏蒼老,頭發(fā)花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是太守喝醉了。譯文
32、: 第3自然段主要內(nèi)容:描寫太守與滁人游山宴飲之樂。寫滁州人的游樂和作者同賓客游宴的歡樂情景,表現(xiàn)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間與民同樂的歡快心情。 第3自然段主要內(nèi)容:描寫太守與滁人游山宴飲之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隨后,不久返回,回家形容枝葉茂密成陰高處和低處的樹林但是隨以為樂樂事歡樂記述為,是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隨后,譯文: 不久,夕陽落到山頂,(于是)人的影子散亂一地,這是賓客們跟隨著太
33、守歸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陰,鳥兒到處啼鳴,游人離開,鳥兒快樂。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樂趣,卻不知道人們的樂趣。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譯文: 第4自然段主要內(nèi)容:寫酒宴散,眾人歸的情景。寫作者游醉回歸和愉快心情,進一步表現(xiàn)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同時交代歸來后寫了這篇醉翁亭記。 第4自然段主要內(nèi)容:寫酒宴散,眾人歸的情景。(1)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轉彎,有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2)醉
34、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重點句子翻譯(1)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重點句子翻譯 (3)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像那太陽出來之時,樹林里的霧氣散開,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黑暗與光明交替變化,就是山間的早晨和晚上。 (4)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老老少少的行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的人們在出游啊。 (3)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5)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臉色蒼老,頭發(fā)花
35、白,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6)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友人的快樂為快樂。(5)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1.結合全文內(nèi)容回答,太守是為什么而醉?為景而醉。第1段作者利用空間的變幻的手法,移步換景,由遠及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山水特寫。可歸納為:群山環(huán)繞圖瑯琊秀色圖釀泉流水圖溪亭展翅圖。第2段寫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都蘊涵著作者深深的情懷,因而作者感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边@句話把景與情直接聯(lián)系了起來。內(nèi)容探究1.結合全文內(nèi)容回答,太守是為什么而醉?為景而醉。第1段作
36、為人而醉。滁人游,前呼后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太守宴,溪深魚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應有盡有;眾賓歡,投壺下棋,觥籌交錯,說說笑笑,無拘無束;太守醉,作為太守,見此其樂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為人而醉。滁人游,前呼后應,扶老攜幼,自由自在,熱鬧非凡; 為情而醉。“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一句中分析了不同層次的樂,鳥樂是本能享受山水之樂。賓客的樂是隨從太守而樂,境界不高。只有樂其樂與民同樂才是最高層次的樂。進而點明太守不僅樂于山水。更重要的是在于與民同樂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負,“卒章顯志”這是古人
37、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 為情而醉?!叭欢蔌B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 2.精讀最后一段,說說哪句話體現(xiàn)了全文主旨?如何理解“太守之樂其樂”? 主旨句:醉能同其樂?!疤刂畼菲錁贰笔屈c睛之筆。作者在這里含蓄地抒發(fā)了自己復雜的感情,既包含娛情山水排遣郁悶的歡樂,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績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2.精讀最后一段,說說哪句話體現(xiàn)了全文主旨?如何理解“ 3.作者自號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縱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與“樂”是統(tǒng)一的:“醉”是表象, “樂”是實質,寫“醉”是為了寫“樂”。這“樂”也不是純粹的樂,而是
38、樂中含悲。為何?因為作者當時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內(nèi)心世界很復雜,只好借酒澆愁。所以,他樂中也含悲。 3.作者自號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如何看 4.歐陽修的“醉”與“樂”之間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更在于“樂民之樂也”(與民同樂)。宋仁宗慶歷五年,范仲淹等推行“慶歷新政”失敗,相繼被貶職。歐陽修因上書為他們辯護,也被貶職為滁州知州?!皯c歷新政”的失敗,使北宋喪失了一次變法圖強的機會。歐陽修以寬和仁愛之心“與民同樂”,體現(xiàn)了儒家的傳統(tǒng)思想。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更在乎“與民同樂”。 4.歐陽修的“醉”與“樂”之間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 1.精
39、讀第1自然段并回答:這段如何劃分層次?寫法是什么?品味賞析第一層寫環(huán)境并點題:環(huán)滁皆山西南諸峰瑯琊(鳥瞰)釀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點題)。 這一層的寫景方式:自遠而近,從大環(huán)境寫起,層層烘染,步步推進,一步步把讀者帶入佳景,并交代了下文的游樂路線與環(huán)境。 1.精讀第1自然段并回答:這段如何劃分層次?寫法是什么 第二層寫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樂(題眼,主線)。這段總寫醉翁亭秀麗的自然環(huán)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歐陽修在描寫滁州四周的山時起初用了40個字,把東南西北四方都寫了,但最后改成“環(huán)滁皆山也”5個字。這5個字高度凝練,高度簡潔,是錘煉字句的典范,鳥瞰全景,概述了滁
40、州的地理特征。 第二層寫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樂(題眼,主線2.精讀第2自然段,說說它的內(nèi)容、層次和寫法。這段分別描寫山間朝暮及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樂”的具體化。分三層。作者在寫朝暮圖及四時景時抓住各自特點來寫。寫朝暮圖就是一天時間的縱面展開,寫四季景則是橫向鋪排。2.精讀第2自然段,說說它的內(nèi)容、層次和寫法。這段分別描寫山寫四時景抓住了山間獨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寫出了迥然有異的四幅圖景。寫早晚景色變化,抓住“明“晦”的特點,用“日出”“云歸”寫出“林開”“巖暝”的變化景象,成為對比鮮明的兩畫面。寫四時景抓住了山間獨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寫出了迥然有 3.第3自然段寫什
41、么?可分為哪幾層?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寫滁人、賓客、太守游瑯琊山的情形??煞譃樗男?。分別是“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個場面。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襯,寫“醉”也是寫“樂”。用“至于”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nèi)容跟前一層是平列。 3.第3自然段寫什么?可分為哪幾層?段首的“至于”有什寫法探究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本文語言有很大的特色。駢散相間,多為散句,但也間有駢句,特別是使用21個“也”字作句尾,韻味濃郁;巧妙地用了25個“而”字使文章流暢優(yōu)美,從容婉轉。本文還有一些千古傳誦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等等。這些名句要熟記、牢記,并理解其蘊涵。
42、 寫法探究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本文語言有 本文是記敘、寫景、抒情相結合。以抒情貫穿于記敘寫景之中。第段寫亭之概況,第2段寫朝暮圖、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為主線貫穿起來。景中處處有情,可謂情景交融。 本文是記敘、寫景、抒情相結合。以抒情貫穿于記拓展延伸觥籌交錯:峰回路轉: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記中有一些短語已經(jīng)變成了成語流傳下來,請你找出來,說說它們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含義。酒器和酒籌交互錯雜。形容宴飲盡歡。亦作山回路轉。謂山勢曲折,道路隨之迂回。今常以喻事情經(jīng)歷曲折后,出現(xiàn)新的轉機。現(xiàn)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也比喻別有用心。拓展延伸觥籌交錯: 醉翁亭記中有一些短語已
43、經(jīng)變成了成水落石出:山肴野蔌:風霜高潔:本義為水位下降后石頭顯露出來。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顯露。野味和菜蔬。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落石出:本義為水位下降后石頭顯露出來。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 本文通過對醉翁亭秀麗風光的描寫和對游人之樂、太守之樂的敘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精練而流暢自然的語言敘情結合,體現(xiàn)了歐陽修在被貶之后寄情山水以遣愁緒的曠達胸襟,同時抒發(fā)了作者對于自然風光的熱愛和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結 本文通過對醉翁亭秀麗風光的描寫和對游人之樂、太守之樂遠 近:瑯琊山 釀泉 醉翁亭早 晚: 日出而林霏開 云歸而巖穴暝 (春)野芳發(fā)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陰春 冬: (秋)風霜高潔 (冬)
44、水落而石出外 內(nèi):滁人游 太守宴 眾賓歡 太守醉夕照全景:太守歸,賓客從 游人去,禽鳥樂結構圖示醉翁亭記遠 近:瑯琊山 釀泉 湖心亭看雪張岱湖心亭看雪張岱 1.掌握“更定、毳衣”等文言字詞的音形義。朗讀并背誦全文。 2.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3.理解文章運用白描來寫景的手法,解讀全文主題思想和作者的精神世界。學習目標 1.掌握“更定、毳衣”等文言字詞的音形義。朗讀并背誦全作者介紹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
45、以終。作者介紹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 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于他明亡入山以后,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于他明亡入山以后,書中緬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據(jù)說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
46、山,成為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在湖心亭極目遠眺,湖光盡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有“湖心平眺”之稱。清乾隆帝在亭上題有匾額“靜觀萬類”和楹聯(lián)“波涌湖光遠,山催水色深”。知識鏈接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據(jù)說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更(n)定毳(cu)衣霧?。╯n) 沆(hn)碭(dn)一芥(ji) 喃(nn)喃檢查預習1.重點字音字形更(n)定毳(cu)衣檢查預習1(1)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古義:古人斟酒時用的酒杯,這里代指酒。今義:白色(2)是日更定矣 古義: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今義:
47、更加;變更2.古今異義(1)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2.古今異義3.一詞多義是是日更定(這)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斷動詞,是)更是日更定(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音n)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還,音n)白上下一白(白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古時罰酒用的,泛指酒杯。)3.一詞多義是日更定(這)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斷動詞,是大見余大喜(非常)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大,與“小”相對)余余住西湖(我,指作者)江干上下十余里間(多)見余大喜(非常)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大,與“小”相對)余住西(1)大雪三日(名詞活用作動詞,下大雪)(2)是金陵人,客此(名詞活用作動詞,客居)(3)擁毳衣爐火(名詞活用作動詞,帶著爐火)
48、(4)與余舟一芥(小草,這里名詞用作狀語,像小草一樣的微?。?4.詞類活用(1)大雪三日(名詞活用作動詞,下大雪) 4.詞類活用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擁毳衣爐火:霧凇沆碭:惟長堤一痕:5.詞語釋義消失。指初更以后。晚上八點左右。定,完了,結束。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毳衣,細毛皮衣。毳,鳥獸的細毛。冰花周圍彌漫著白汽。霧凇,云霧或水汽凝成的冰花;沆碭,白汽彌漫的樣子。惟,只有。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湖中人鳥聲俱絕:5.詞語釋義消失。指初更以后。晚上八點左右。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等到。舟子,船夫。喃喃,低聲嘟噥。更,還。癡似,癡于,癡過
49、。癡,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本文為癡迷的意思。原意是對宰相的尊稱,后轉為對年輕人的敬稱及對士人的尊稱。及下船:等到。舟子,船夫。喃喃,低聲嘟噥。更,還。癡似,癡于課文朗讀點擊以下圖標即可播放課文朗讀點擊以下圖標即可播放整體感知 閱讀全文,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公元1632年都消失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整體感知 閱讀全文,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湖心亭看雪公元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 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
50、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代詞,這我初更以后通“橈”,撐船細毛皮衣白氣彌漫的樣子上上下下全白只有痕跡一棵小草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 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代詞,這我初譯文: 這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譯文: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還邀請盡情喝
51、大酒杯在此地客居毛毯哪能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還邀請盡情喝大譯文: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燙。(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譯文: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钡鹊桨V迷過、于譯文: 等到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等到癡迷過、于1.請用自己的花概括課文中心內(nèi)容。作者
52、到湖心亭看雪。2.敘事是本文的線索,請在文中找出記敘的要素。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地點:西湖的湖心亭。人物:作者張岱,兩“客此”的金陵人(舟子、小童)。事件:看雪;奇遇。整體感知1.請用自己的花概括課文中心內(nèi)容。作者到湖心亭看雪。2.敘事 1.作者在寫景時用白描手法,文字極其簡練,為何開頭交代時間及看雪背景卻極費筆墨?內(nèi)容探究開頭作者用明代年號紀年,說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終是沒有滅亡的。他以明代遺民的視角來看世界,自然會有一種孤標傲世,遺世獨立的情懷和風致?!按笱┤铡币痪?,以聽覺表現(xiàn)出西湖在大雪后一片靜寂的情景,而作者偏要選這最靜寂的凌晨時分去看雪景,以示自己的孤懷雅興
53、。 1.作者在寫景時用白描手法,文字極其簡練,為何開頭交代 2.從“獨往湖心亭”中的“獨”字可見是一人前往,為何又寫“舟中人兩三?!?,結尾又寫舟子?是否矛盾?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為之。在作者看來,茫茫眾生不可為伍,比如舟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這反映了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也是作者強烈的自我意識、自我情懷的一種寫照。 2.從“獨往湖心亭”中的“獨”字可見是一人前往,為何 請賞析“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句中白描手法的運用。品味賞析在天地“一白”雄渾闊大的背景之下,作者將視線收近,從天、云、山、水,到長堤,到湖心亭,到舟,到人,在天地混沌的
54、雪白世界中關注到幾個有活力的“湖上影子”。 請賞析“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此為由大到小,以小襯大,也是用白描手法。這一句僅用了四組數(shù)量詞,就將湖上景物生動逼真地勾畫出來。視點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一痕”到“一點”到“一芥”再到“兩三?!?,筆墨精到,情致畢現(xiàn)。此為由大到小,以小襯大,也是用白描手法。這一句僅用了四組數(shù)量在蒼茫天地之間,那長長的橫跨西湖中間的蘇堤,也只是一道淡淡的凸痕罷了。那湖心亭在作者眼里僅成了一個點。而比起湖心亭來,作者的小船更小了,不能稱“一葉”了,只能稱“一芥”。看來“一芥”比“一點”更小了。而小船中的人當然比小船更小,又拿什么來比呢?唯有用“?!眮?/p>
55、形容其小了。讀到此處,我們自然不難想見作者獨行于茫茫雪夜中所感到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栗”的人生徹悟。在蒼茫天地之間,那長長的橫跨西湖中間的蘇堤,也只是一道淡淡的 2.作為一篇游記,作者是怎樣處理寫景、敘事、抒情的關系的?敘事是行文的線索。作者開頭用儉省的筆墨交代了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中間交代了游蹤“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記敘子湖心亭巧遇一事。 2.作為一篇游記,作者是怎樣處理寫景、敘事、抒情的關系但是敘事中處處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西湖經(jīng)歷三天大雪后,人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xiàn)出一股肅殺、冷寂,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tài)及與眾不同的情趣。
56、再如“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看似矛盾,實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有獨自賞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驚喜,有分別的傷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悅。但是敘事中處處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西湖經(jīng)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點,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觀雪的雅趣,顯得悠遠脫俗,卓然獨立。此正謂: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寫景、敘事、抒情融于一爐,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寫法探究 請賞析“霧凇沆碭,
57、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一句中白描手法的運用。此句用白描手法,以生動傳神的15個字,描繪出了大雪三日后奇特的夜間雪景。這也是作者在湖中劃船時看到的總體的視覺形象,是一個十分闊大而又混沌難辨的白色世界。三個“與”字將天、云、山、水連成一片雄渾蒼茫的雪白世界。作者的視點由上而下,四種景物渾然一體的特點,僅用“一白”輕輕一點,便境界全出矣!寫法探究 請賞析“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是一種描寫
58、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xiàn)出悠遠脫俗的情味。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江 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拓展延伸 1.賞析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寫作手法上的不同。在描寫手法上,前者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
59、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后者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為人設。江 雪拓展延伸 1.賞析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寫作手法上 2.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在表達感情上有什么不同?在表達的感情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悠遠脫俗的閑情雅致和淡淡的愁緒;而江雪則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2.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在表達感情上有什么不同?在本文文字淺近,淡雅,形象直觀、鮮明,像一首秀美雋永的山水詩,又像一幅淡墨描繪的山水畫,使人身臨其境,目睹其形而拍案叫絕。總 結通過寫湖心亭賞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緒,突出了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達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悅與分別時的惋惜,體現(xiàn)出作者的故國之思,同時也
60、反映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嘆。本文文字淺近,淡雅,形象直觀、鮮明,像一首秀美雋永的山水詩,結構圖示湖心亭看雪奇景上下一白白描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雅趣獨與眾不同喜知己之樂癡醉情自然結構圖示湖心亭看雪奇景上下一白白描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雅詩詞三首詩詞三首1.掌握“金樽”“歧路”等文言字詞的音形義;掌握有關文學常識。2.誦讀并默寫課文,理解詩詞內(nèi)容,理解主題思想。3.學會鑒賞,學習和了解比興及用典的手法;感受詩詞內(nèi)涵,體會作者情懷,感悟人生之道。學習目標1.掌握“金樽”“歧路”等文言字詞的音形義;掌握有關文學常識行路難(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二單元課題2 氧氣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上冊
- 2025至2030年中國摩托車雙圓雙燈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山東專用備戰(zhàn)2022年高考全真模擬卷-卷09地理試題(解析版)
- 二零二五年度手房交易定金擔保及追償服務合同
- 互換性第7章 學習教材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小鎮(zhèn)購房定金合同
- 2025年度防水工地施工綠色施工方案編制合同
- 第13課 現(xiàn)代戰(zhàn)爭與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
- 14《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易制毒化學品經(jīng)營管理制度
- 2024年中國成人心肌炎臨床診斷與治療指南解讀課件
- 全國川教版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節(jié)《制作創(chuàng)意掛件》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 2024山東能源集團中級人才庫選拔【重點基礎提升】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GB/T 22919.8-2024水產(chǎn)配合飼料第8部分:巴沙魚配合飼料
- 網(wǎng)絡營銷推廣與策劃教學大綱
-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材分析解讀課件完整版
- 孩子你是在為自己讀書
- 施工現(xiàn)場場容場貌
- 檔案盒(文件盒)標簽模板(正面、側面)
- 初中化學實驗報告單(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