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極限范圍_第1頁
爆炸極限范圍_第2頁
爆炸極限范圍_第3頁
爆炸極限范圍_第4頁
爆炸極限范圍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爆炸極限的意義可燃物質(HYPERLINK /view/1128294.htm可燃氣體、蒸氣和HYPERLINK /view/56344.htm粉塵)與空氣(或HYPERLINK /view/48978.htm氧氣)必須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均勻混合,形成預混氣,遇著火源才會發(fā)生爆炸,這個濃度范圍稱為爆炸極限,或HYPERLINK /view/104508.htm爆炸濃度極限。例如HYPERLINK /view/4705.htm一氧化碳與空氣混合的爆炸極限為12.5%80%??扇夹曰旌衔锬軌虬l(fā)生爆炸的最低濃度和最高濃度,分別稱為HYPERLINK /view/153101.htm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2、,這兩者有時亦稱為著火下限和著火上限。在低于爆炸下限時不爆炸也不著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樣不燃不爆。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濃度不夠,過量空氣的冷卻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則是空氣不足,導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緣故。當可燃物的濃度大致相當于反應當量濃度時,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據(jù)完全燃燒反應方程式計算的濃度比例)。影響爆炸極限的因素混合系的組分不同,爆炸極限也不同。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溫度、系統(tǒng)壓力、惰性介質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間及器壁材質以及點火能量的大小等的都能使爆炸極限發(fā)生變化。一般規(guī)律是:混合系原始溫度升高,則爆炸極限范圍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因為系統(tǒng)溫度升高,HYPERLINK /v

3、iew/1817412.htm分子內能增加,使原來不燃的混合物成為可燃、可爆系統(tǒng)。系統(tǒng)壓力增大,爆炸極限范圍也擴大,這是由于系統(tǒng)壓力增高,使分子間距離更為接近,碰撞幾率增高,使燃燒反應更易進行。壓力降低,則爆炸極限范圍縮小;當壓力降至一定值時,其上限與下限重合,此時對應的壓力稱為混合系的HYPERLINK /view/333190.htm臨界壓力。壓力降至臨界壓力以下,系統(tǒng)便不成為爆炸系統(tǒng)(個別氣體有反?,F(xiàn)象)?;旌舷抵兴栊詺怏w量增加,爆炸極限范圍縮小,惰性氣體濃度提高到某一數(shù)值,混合系就不能爆炸。容器、管子直徑越小,則爆炸范圍就越小。當管徑(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時,單位體積火焰所對應的

4、固體冷卻表面散出的HYPERLINK /view/62743.htm熱量就會大于產生的熱量,火焰便會中斷熄滅?;鹧娌荒軅鞑サ淖畲蠊軓椒Q為該混合系的臨界直徑。點火能的強度高、熱表面的面積大、點火源與混合物的接觸時間不等都會使爆炸極限擴大。除上述因素外,混合系接觸的封閉外殼的材質、機械雜質、光照、表面活性物質等都可能影響到爆炸極限范圍。與可燃物的危害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極限范圍越寬、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時,其爆炸危險性越大。這是因為爆炸極限越寬則出現(xiàn)爆炸條件的機會就多;爆炸下限越低則可燃物稍有泄漏就會形成爆炸條件;爆炸上限越高則有少量空氣滲入容器,就能與容器內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條件。應當指出

5、,可燃性混合物的濃度高于爆炸上限時,雖然不會著火和爆炸,但當它從容器或管道里逸出,重新接觸空氣時卻能燃燒,仍有發(fā)生著火的危險。表示爆炸極限的表示方法氣體或蒸汽爆炸極限是以可燃性物質在混合物中所占體積的百分比(%)來表示的,如氫與空氣混合物的爆炸極限為4%75%??扇挤蹓m的爆炸極限是以可燃性物質在混合物中所占體積的質量比g/m3來表示的,例如鋁粉的爆炸極限為40g/m3??扇夹哉魵獾谋O限值可燃性蒸氣的爆炸極限值是由HYPERLINK /view/1661774.htm可燃液體表面產生的蒸氣濃度決定的。對于可燃液體而言,爆炸下限濃度對應的HYPERLINK /view/139661.htm閃點

6、溫度又可以稱為爆炸下限溫度;爆炸上限濃度對應的液體溫度又可以稱為爆炸上限溫度??扇細怏w或蒸氣 分子式 爆炸極限(%)可燃氣體或蒸氣 分子式 爆炸極限(%) 可燃氣體 下限 上限 氫氣 H2 4.0 74.2氨 NH3 5.5 27一氧化碳 CO 12.5 74.2 甲烷 CH4 5.3 14 乙烷 C2H6 3.0 12.5 乙烯 C2H4 3.1 32 HYPERLINK /view/64945.htm乙炔 C2H2 2.2 81 苯 C6H6 1.4 7.1 HYPERLINK /view/106454.htm甲苯 C7H8 1.4 6.70HYPERLINK /view/77663.htm環(huán)氧乙烷 C2H4O 3.0 80.0 HYPERLINK /view/15924.htm乙醚 (C2H5)O 1.9 48.0 HYPERLINK /view/83273.htm乙醛 CH3CHO 4.1 55.0 HYPERLINK /view/52518.htm丙酮 (CH3)2CO 3.0 11.0 HYPERLINK /view/3010.htm乙醇 C2H5OH 4.3 19.0 HYPERLINK /view/83708.htm甲醇 CH3OH 5.5 36醋酸乙酯 C4H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