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套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本科《國際公法》期末試題及答案(試卷號:1018)_第1頁
三套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本科《國際公法》期末試題及答案(試卷號:1018)_第2頁
三套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本科《國際公法》期末試題及答案(試卷號:1018)_第3頁
三套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本科《國際公法》期末試題及答案(試卷號:1018)_第4頁
三套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本科《國際公法》期末試題及答案(試卷號:1018)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本科《國際公法》2025-2026期末試題及答案(試卷號:1018)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每題只有一項答案正確,請將正確的答案序號填在答題紙上)1.首先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國家是()。A.中國與前蘇聯(lián)B.中國和印尼C.中國與法國D.中國與印度和緬甸2.學者對國家承認的效果的研究從理論上提出了兩種主張,其中之一是()。A.宣告說B.平行說C.自然法學說D.實在法學說3.確定國際法主體資格的條件之一是()。A.具有固定的居民B.有確定領土C.有自己承受國際法上權利和義務的能力D.有普遍管轄權4.使館館舍可用于()。A.保護政治犯B.關押本國人C.關押犯罪的僑民D.開展使館職務工作5.領事館是()。A.全權外交代表機關B.使館的組成部分C.臨時使團D.執(zhí)行領事職務的機關6.人類第一次飛離地面的工具是()。A.飛機B.熱氣球C.人造衛(wèi)星D.航天飛機7.中華人民共和國毗連區(qū)的寬度是()。A.24海里B.30海里C.從領?;€至其外部界線距離24海里D.6海里8.對于寬大陸架國家,確定大陸架的寬度最多劃到()或連接2500公尺深度各點的2500公尺等深線100海里。A.從領海基線量起500海里B.從領?;€量起350海里C.從領?;€量起400海里D.從領?;€量起200海里9.國際海底區(qū)域的資源屬于()。A.自由占領B.自由開發(fā)C.人類共同繼承財產D.國家專屬區(qū)10.確定現行南極法律制度的主要條約是()。A.華盛頓條約B.東京條約C.南極條約D.海牙條約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每題至少有一項答案正確,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11.和平共處原則的含義是()。A.僅指社會制度相同國家和平共處B.僅指社會制度不同國家和平共處C.指多種不同制度國家和平共處D.包括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處12.國際法的主體包括()。A.國家B.政府間國際組織C.民族解放組織D.法人13.領海屬于國家領土,沿海國對領海的主權及于()。A.領海的水域B.領海的上空C.領海的底土D.海灣14.明確規(guī)定國家對其領土上空享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權的國際公約是()。A.《巴黎航空公約》B.《海牙公約》C.《芝加哥國際民用航空公約》D.《華沙公約》15.戰(zhàn)爭結束的法律后果包括()A.恢復外交關系B.恢復條約關系C.恢復國家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往來D.恢復人民的往來16.下列關于懲治危害國際民航安全的非法行為的公約有()。A.《國際民用航空公約》B.《東京公約》C.《巴黎公約》D.《蒙特利爾公約》17.傳統(tǒng)的國際法理論研究中,對于國際法效力根據提出了三種學說,形成三大學派,即()A.格老秀斯派B.自然法學派C.社會連帶學派D.實在法學派18.國家可以采用()的方式使國際條約在國內得到執(zhí)行。A.采納B.批準條約C.轉化D.保留19.1958年,日內瓦第一次海洋法會議通過的公約包括()。A.《領海法律地位公約》B.《大陸架公約》C.《公海公約》D.《海上人命安全公約》20.國際條約的締結者可以是()。A.國家B.聯(lián)合國C.公司D.個人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21.按照《國際法院規(guī)約》的規(guī)定,國際法院的管轄權包括訴訟管轄權和咨詢管轄權。22.國際法意義上的國家須具有的四個構成要素,即領土、居民、政府和主權。23.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后,一貫積極遵守和倡導聯(lián)合國的宗旨和原則,并在聯(lián)合國宗旨和原則的基礎上提出和倡導處理國家關系應遵循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及和平共處。24.當代國際人權法確認的人權的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兩大類:個人權利和人民自決權。25.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包括中國、美國、英國、俄羅斯和法國。四、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20分)26.恢復原狀是指不法行為的責任國采取措施將其侵害的事物恢復到實施不法行為以前所存在的狀態(tài)?;謴驮瓲钍秦熑螄洳环ㄐ袨樗斐傻囊磺泻蠊虼耸琴r償方式中的首選,除非在不可能恢復原狀的情況下,采用其他方式替代。27.大陸架是指沿海國的陸地領土在該國領海之外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展到大陸邊緣的海底區(qū)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陸架的寬度從測算領海寬度的基線量起不足200海里的可延長到200海里,但不得超過350海里或不超過2500公尺等深線100海里。28.引渡是指一國應外國請求,將位于本國境內而被請求國追訴或判刑的人移交請求國審判或執(zhí)行刑罰的行為,現代引渡制度是國際刑事司法協(xié)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有關國家有效行使管轄權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29.最惠國待遇是指一國(施惠國)給予某外國(受惠國)的國民的待遇不低于他現在或將來給予任何第三國的國民的待遇。其目的是使受惠國國民與第三國國民享有平等的、不受歧視的待遇。30.戰(zhàn)時中立是指國家在交戰(zhàn)國之間保持一種不偏不倚的法律地位。戰(zhàn)時中立國不僅不參加交戰(zhàn)國的作戰(zhàn)和敵對行為,而且也不支持或援助交戰(zhàn)國任何一方。五、簡答題(每題8分,共24分)31.簡述國際習慣形成的兩個要素。答:國際習慣是指被接受為法律的一般實踐或通例或慣例。(2分)國際習慣形成須具備兩個要素:(1)一般的實踐或通例。一般的實踐或通例是指各國普遍一致的,并且是恒久的為。它首先要求有國家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的存在,例如各國從事國際關系職責的國家機關的行為或表示,國內的涉及國際法的立法和司法判決,以及對某一國際行為的沉默、棄權或容忍等。此外,還要求國家的行為在國際上得到廣泛的、一致的和恒久實行,從而形成一般的實踐或通例。(4分)(2)法律確信。法律確信是指一般的實踐或通例被各國所接受為法律,也可以理解為國家毫一般承認一種實踐或通例為法律,對其具有法律拘束力。(2分)32.簡述條約的締結程序。答:(1)約文的議定。條約約文的議定通常是通過締約方派代表進行談判。對國家來說,它可以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進行議定約文的談判,但通常都是由國家的主管當局委派全權代表參加談判。(2分)(2)約文的認證。締約各方代表議定條約約文之后就進入第二個程序,即認證約文的階段。談判國可以在條約中規(guī)定認證的程序,或由參加起草約文的國家約定程序。若沒有規(guī)定或約定程序,可采用以下方式:簽署、待核準的簽署和草簽。(2分)(3)表示同意接受條約拘束。條約約文經過認證后,進入一個國家最終接受條約拘束的階段。只有國家作出同意接受條約拘束的表示,它才是條約的締約國并能成為當事國,從而受條約拘束。國家表示接受條約拘束的方式有多種,包括簽署、交換構成條約之文書、批準、接受、贊同或加入,或任何其他表示同意之方式。(2分)(4)交換或交存批準書。國家以批準、接受、贊同或加入的方式表示接受條約拘束,須履行交換或交存其批準書、接受書、贊同書或加入書的程序。因為這樣的文書是締約國最終表示接受條約拘束的證明。(2分)33.簡述安理會的表決程序。答:安理會的每個理事國均有一個投票權。程序問題,由15個理事國中9個理事國的可決票決定。非程序的實質問題以9個理事國的可決票包括全體常任理事國的同意票決定。即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的反對票都可否決提案,但是常任理事國不參加投票或者棄權,不構成否決。(2分)程序問題有:通過或修改安理會的議事規(guī)則;確定推選安理會主席的方法;組織安理會本身使其能持續(xù)行使職能;選定安理會會議的時間和地點;設立執(zhí)行其職能所必需的機構;邀請在安理會中沒有代表的會員國在對該國利益有特別關系時參加安理會的討論;邀請在安理會正在審議的爭端中為當事國的任何國家參加關于該爭端的討論。(2分)實質問題有:解決爭端,調整足以引起爭端的情勢,斷定對和平的威脅,消除對和平的威脅,制止對和平的破壞。關于和平解決爭端的決議,作為爭端當事國的理事國不得投票,但是關于采取執(zhí)行行動的決議,可以投票和常任理事國可行使否決權。此外,安理會在關于建議大會按納新會員國、中止會員國的權利、開除會員國和向大拿推薦秘書長人選等問題,也需要包括5個常任理事國在內的9個理事國的可決票來決定。(2分)如果對某一事項是程序性的還是實質性的發(fā)生爭執(zhí),須先決定該事項是否屬于程序性時,常任理事國可行使否決權,否決其為程序問題。在對作為實質問題的該事項表決時,常任理事國還可行使否決權,此即所謂“雙重否決權”。但是從20世紀50年代起,常由安理會主席裁定有疑問的事項是程序性事項,非經9個以上理事國推翻,主席的裁定有效。(2分)六、論述題(16分)34.試述聯(lián)合國的宗旨。答:《聯(lián)合國憲章》在序言和第1條中規(guī)定了聯(lián)合國的宗旨,主要包括4項:(2分)(1)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這是聯(lián)合國的首要目的。《聯(lián)合國憲章》規(guī)定“采取有效集體辦法,以防止且消除對于和平之威脅,制止侵略行為或其他和平之破壞”;“以和平方法且依正義及國際法之原則,調整或解決足以破壞和平之國際爭端或情勢”。(4分)(2)發(fā)展各國間的友好關系?!堵?lián)合國憲章》規(guī)定“發(fā)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為根據之友好關系,并采取其他適當辦法,以增強普遍和平”。(4分)(3)促成國際合作。《聯(lián)合國憲章》規(guī)定“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于經濟、社會文化以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且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增進并激勵對于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4分)(4)構成一協(xié)調各國行動的中心,以達成上述共同目的。(2分)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本科《國際公法》2021-2022期末試題及答案(試卷號:1018)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每題只有一項答案正確,請將正確的答案序號填在答題紙上)1.依國際條約規(guī)定,向所有國家商船開放的河流稱()。A.國際運河B.界河C.多國河流D.國際河流2.聯(lián)合國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首要的機關是()。A.聯(lián)合國大會B.國際法院C.托管理事會D.安理會3.根據《外層空間條約’》和《月球協(xié)定》等文件的規(guī)定,下列選項中,屬于各國所享受的權利的是()。A.將月球據為已有B.在月球進行戰(zhàn)爭C.自由探索和利用外空和天體D.先占天體4.重于空氣的飛機載人飛行成功是在()。A.1903年B.1783年C.1918年D.1957年5.各國軍艦在公海上可命令從事海盜行為的嫌疑船停船而對其實行()。A.登臨檢查B.武力攻擊C.緊迫D.訴訟6.國際上規(guī)定廢棄將戰(zhàn)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的第一個公約是()。A.1907年《海牙和平公約》B.1928年《巴黎非戰(zhàn)公約》C.1971年《蒙特利爾公約》D.1968年《日內瓦公約》7.聯(lián)合國大會1948年通過的全面保護個人基本權利的文件是()。A.《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B.《世界人權宣言》C.《禁止和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D.《禁止和懲治種族隔離罪公約》8.第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國際法院法官是()。A.梅汝墩B.倪征噢C.史久鏞D.王鐵崖9.確定現代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基本文件是()。A.《聯(lián)合國憲章》B.萬隆會議最后文件C.1970年《國際法原則宣言》D.《給予殖民地人民獨立宣言》10.各國在其大陸架上有()。A.建造人工島嶼的自由B.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自由C.開發(fā)資源的自由D.建立法律的自由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每題至少有一項答案正確,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11.下列哪些國家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A.美國B.英國C.德國D.中國12.國際法的直接淵源有()。A.國際條約B.國際慣例C.司法判例D.一般法律原則13.國際法律責任的主體有()。A.國家B.政府間國際組織C.民族解放組織D.法人14.領海屬于國家領土,沿海國對領海的主權及于()。A.領海的水域B.領海的上空C.領海的底土D.海灣15.明確規(guī)定國家對其領土上空享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權的國際公約是()。A.《巴黎航空公約》B.《海牙公約》C.《芝加哥國際民用航空公約》D.《華沙公約》16.各國在專屬經濟區(qū)內享有()。A.航行自由B.飛越自由C.建造人工島嶼的自由D.捕魚自由17.外交保護的條件包括()。A.本國國民的合法權益因所在國的國際不當行為而受到侵害B.受害人自受害之日到抗議或求償結束之日須持續(xù)具有本國國籍,而且一般不能具有所在國的國籍C.受害人所在國須與加害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D.受害人須已用盡當地救濟且未能獲得合理補償18.確立國際人權法的主要條約有()。A.《世界人權宣言》B.《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C.《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D.《懲治滅種罪公約》19.國際法上引渡的程序一般包括()。A.提出引渡請求B.被請求國的審查C.引渡的執(zhí)行D.引渡對象的移交20.條約無效的原因包括()。A.強迫締結B.違反國際法強行規(guī)則C.違約D.情勢變遷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21.國際法基本原則具有強行法的性質,它構成國際法規(guī)范-的基礎。2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后,一貫積極遵守和倡導聯(lián)合國的宗旨和原則,并在聯(lián)合國宗旨和原則的基礎上提出和倡導處理國家關系應遵循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及和平共處。23.當代國際人權法確認的人權的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兩大類:個人權利和人民自決權。24.根據《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使館館長分為三個等級:大使或教廷大使級館長、使節(jié)、公使或教廷公使級館長以及代辦級館長。25.國際法院的管轄權分為訴訟管轄權和咨詢管轄權兩種。四、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20分)26.登臨權是指軍艦在公海上對于有合理依據認為外國船舶(享有完全外交豁免權的除外)有從事海盜行為、奴隸販運、從事未經許可的廣播、沒有國籍或雖然懸掛外國旗幟或拒不展示其旗幟、而事實上卻與該軍艦屬同一國籍的嫌疑時,可命令該船舶停船并派人登臨和檢查的權利。27.政府承認是指一國通過某種方式表示認可另一國產生的新政府有代表其國家的地位或資格。政府的承認發(fā)生在一個國家的內部出現社會革命或叛亂,導致該國發(fā)生非憲法程序的政權更迭,建立了新政府。這個新政府全然改變舊政府的對內統(tǒng)治秩序,甚至改變了國家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改變了舊政府對外關系的方針、政策和國際關系。因而發(fā)生既存國家承認這個新政府的問題。28.引渡是指一國應外國請求,將位于本國境內而被請求國追訴或判刑的人移交請求國審判或執(zhí)行刑罰的行為,現代引渡制度是國際刑事司法協(xié)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有關國家有效行使管轄權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29.斡旋是指由第三方為爭端當事國提供有利于他們接觸和談判的便利條件,提出自己的建議或轉達各方的意見,從而促使當事國開始談判或者重開始業(yè)已停止的談判。30.發(fā)射國是指發(fā)射或促使發(fā)射空間物體的國家和從其領土或設施發(fā)射空間物體的國家。國家不僅要對其本身發(fā)射的空間物體造成損害承擔責任,而且對其控制下的非政府實體,如私人企業(yè)、團體發(fā)射的空間物體造成的損害也要承擔責任。五、簡答題《每題8分,共24分)31.簡述南極的法律地位。答:《南極條約》對南極地區(qū)的法律地位作了規(guī)定,主要內容有:(1)和平利用南極。為了全人類利益,各國在南極地區(qū)禁止采取一切具有軍事性質的措施。(2分)(2)南極科學考察自由和國際合作。任何國家都有在南極進行科學考察的自由并為此目的開展國際合作。(2分)(3)凍結各國對南極的領土和權利要求。(2分)(4)維持南極地區(qū)的公海制度。條約的規(guī)定不應損害或影響任何國家在南極地區(qū)根據國際法享有的對公海的權利或行使這些權利。(2分)32.簡述條約的締結程序。答:(1)約文的議定。條約約文的議定通常是通過締約方派代表進行談判。對國家來說,它可以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進行議定約文的談判,但通常都是由國家的主管當局委派全權代表參加談判。(2分)(2)約文的認證。締約各方代表議定條約約文之后就進入第二個程序,即認證約文的階段。談判國可以在條約中規(guī)定認證的程序,或由參加起草約文的國家約定程序。若沒有規(guī)定或約定程序,可采用以下方式:簽署、待核準的簽署和草簽。(2分)(3)表示同意接受條約拘束。條約約文經過認證后,進入一個國家最終接受條約拘束的階段。只有國家作出同意接受條約拘束的表示,它才是條約的締約國并能成為當事國,從而受條約拘束。國家表示接受條約拘束的方式有多種,包括簽署、交換構成條約之文書、批準、接受、贊同或加入,或任何其他表示同意之方式。(2分)(4)交換或交存批準書。國家以批準、接受、贊同或加入的方式表示接受條約拘束,須履行交換或交存其批準書、接受書、贊同書或加入書的程序。因為這樣的文書是締約國最終表示接受條約拘束的證明。(2分)33.戰(zhàn)爭法規(guī)定了哪些禁止使用的作戰(zhàn)手段和方法?答:現行國際條約規(guī)定的禁止使用的作戰(zhàn)手段和方法有:(1)禁止使用極度殘酷的和過分傷害的武器;(2分)(2)禁止使用不分皂白的作戰(zhàn)手段和方法;(2分)(3)禁止使用改變環(huán)境的作戰(zhàn)手段和方法;(2分)(4)禁止使用背信棄義的作戰(zhàn)手段和方法。(2分)六、論述題(16分)34.試論述公海上的管轄權。答:國家對公海雖不具有管轄權,但是為維護公海上的良好秩序,保證各國更好地利用公海,行使公海上的自由權利,國際法承認國家在公海上對特定的人、物和事具有管轄權。(2分)(1)船旗國的管轄。在公海上航行的船舶受其船旗國的專屬管轄。(1分)①遇有船舶在公海上碰撞或任何其他航行事故涉及船長或任何其他船舶服務人員的刑事或紀律責任時,對此種人員的任何刑事訴訟或紀律程序,僅可向船旗國或此種人員所屬國的司法或行政當局提出。(1分)②在紀律事項上,只有發(fā)給船長證書或駕駛資格證書或執(zhí)照的國家,才有權在經過適當的法律程序后宣告撤銷該證書,即使證書持有人不是發(fā)給證書的國家的國民也不例外。(1分)③船旗國當局以外的任何當局,即使作為一種調查措施,也不應命令逮捕或扣留船舶。(1分)(2)各國的管轄。各國對于公海上發(fā)生的并違反人類利益的國際罪行以及違反國際法的行為應予管轄,加強合作采取措施。這樣的行為主要有海盜行為、販運奴隸、販運毒品和從事未經許可的廣播等。(2分)①海盜行為。海盜行為是國際罪行,海盜是人類的公敵。為維持公海上的安全,所有國家應盡最大可能進行合作,以制止在公海上或在任何國家管轄范圍以外的任何其他地方的海盜行為。海盜和他的船舶由于海盜行為的事實而喪失船旗國的專屬管轄和他們的國家屬性。各國均可將海盜拿捕,交付本國法院審判和處罰。對海盜船或飛機及其上的財物可扣押并可由扣押國的法院決定應采取的行動,但受善意第三者的權利的限制。(2分)(3)販運奴隸。販運奴隸是奴隸販賣的行為之一,也是一種國際犯罪行為,是國際法所禁止的。奴隸販賣包括一切涉及俘獲、置有或處理一切人,使其貶為奴隸之行為;一切涉及以出售或交換為目的而置有奴隸的行為,總之包括販賣或運輸奴隸之每一種行為。以任何運輸方式將奴隸從一國運至他國之行為或企圖,或為此等行為從犯之行為,應由當事國法律規(guī)定為刑事罪,罪犯應受極嚴厲之刑罰。(2分)(4)未經許可的廣播。未經許可的廣播是指船舶或設施違反國際規(guī)章在公海上播送旨在使公眾收聽或收看的無線電傳音或電視廣播,但遇難呼號的播送除外。所有國家應進行合作,以制止在公海上從事這種未經許可的廣播。對從事未經許可的廣播的任何人,其船旗國、設施登記國、所屬國、可以收到這種廣播的任何國家或得到許可的無線電通信受到干擾的任何國家都有管轄權。這些國家可逮捕從事未經許可的廣播的任何人或船舶,并扣押廣播器材。(2分)(5)販運毒品。販運毒品指違反國際公約規(guī)定,在公海上從事販運麻醉藥品和精神調理物質。非法種植、制造、販賣、購買和運輸麻醉品即構成犯罪。任何國家如有合理根據認為一艘懸掛其旗幟的船舶從事非法販運麻醉藥品或精神調理物質,可要求其他國家合作,制止這種販運。所有國家都應進行合作,以制止這種販運。(2分)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本科《國際公法》2023-2024期末試題及答案(試卷號:1018)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10分,每題只有一項答案正確,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答題紙上)1.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屬于()范疇。A.國際刑法B.民法C.任意法D.國際強行法2.“歸化”是指()取得國籍。A.因出生B.因婚姻C.因申請D.因收養(yǎng)3.最先把國際法著作系統(tǒng)的譯成中文的人是()。A.林則徐B.嚴復C.丁韙良D.張之洞4.使館館舍可用于()。A.保護政治犯B.關押本國人C.關押犯罪的僑民D.開展使館職務工作5.領事館是()。A.全權外交代表機關B.使館的組成部分C.臨時使團D.執(zhí)行領事職務的機關6.人類第一次飛離地面的工具是()。A.飛機B.熱氣球C.人造衛(wèi)星D.航天飛機7.中華人民共和國毗連區(qū)的寬度是()。A.24海里B.30海里C.從領?;€至其外部界線距離24海里D.6海里8.聯(lián)合國的創(chuàng)始會員國有()。A.189個B.180個C.51個D.60個9.聯(lián)邦國家屬于()。A.單一制國家B.復合制國家C.被保護國D.附庸國10.確定現行南極法律制度的主要條約是()。A.《日內瓦條約》B.《東京條約》C.《南極條約》D.《海牙條約》二、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每題至少有兩項答案正確,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11.甲國和乙國合并成為丙國,則下列選項中屬于丙國政府應該繼承的債務的有()A.甲國政府向丁國政府所貸款項B.甲國政府關于甲國南方省水利項目向丁國政府所貸款項C.乙國北方省政府向丁國政府所貸款項D.乙國東方公司向丁國政府所貸款項12.作戰(zhàn)的基本原則有()。A.區(qū)分原則B.相稱原則C.紐倫堡原則D.條約無規(guī)定不得免除國際法義務原則13.按1971年《蒙特利爾條約》規(guī)定,以下行為中,屬于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為的有()。A.故意傳送虛假情報危及飛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B.對飛行中的航空器內的人采取暴力行為足以危及該航空器的航行安全C.破壞停放在機場未交付使用的航空器D.破壞使用中的航空器,使其不能飛行14.國際法的直接淵源有()。A.國際條約B.國際慣例C.司法判例D.一般法律原則15.確立國際人權法的主要條約有()。A.《世界人權宣言》B.《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C.《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D.《懲治滅種罪公約》16.確立外國人待遇的原則有()。A.國民待遇B.超國民待遇C.互惠待遇D.最惠國待遇17.下列公約中,規(guī)定了“或起訴或引渡”原則的有()。A.《東京公約》B.《芝加哥公約》C.《蒙特利爾公約》D.《海牙公約》18.根據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各國軍艦在公海上如果發(fā)現外國船舶有從事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的某些國際性犯罪行為時有權登臨檢查。下列選項中,可以成為登臨對象的有()。A.外國船舶B.外國軍艦C.外國商船D.未懸掛任何船旗的船舶19.聯(lián)合國召開緊急特別會議,須由()。A.秘書長提出請求B.安理會同意并經會員國多數請求C.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請求D.一個會員國提出并為多數國家同意20.下列選項中,屬于國際爭端的政治解決方法的有()。A.談判B.斡旋與調停C.和解D.仲裁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21.在近代國際法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的除威斯特伐里亞會議的召開和《威斯特伐里亞和約》的簽訂外,還有荷蘭法學家格老秀斯的著作《戰(zhàn)爭與和平法》的發(fā)表。22.十九世紀以來,西方學者在對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研究中提出了三種不同的主張,即國內法優(yōu)先說,國際法優(yōu)先說,國際法與國內法平行說。23.中國清政府正式設立主管外交的機關始于1861年(或咸豐11年),其名稱是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24.傳統(tǒng)國際法上領土主權的取得的方式有:先占、添附、時效、割讓和征服。25.條約的締結程序包括:約文的議定、約文的認證、表示同意接受條約拘束和交換或交存批準書。四、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20分)26.戰(zhàn)俘是指戰(zhàn)爭中或非戰(zhàn)爭的武裝沖突中落于敵方權力支配下的合法交戰(zhàn)者。如武裝部隊成員、民兵、支援部隊成員落人敵方權力后,即為戰(zhàn)俘。27.調停由第三方代表在爭端當事國間做些有利談判的斡旋工作,并提出解決爭端的建議,并且可以參加談判。28.邊界國家邊界是確定國家領土范圍的界限,是劃分一國領土與他國領土,一國領土與公?;驅俳洕鷧^(qū)以及一國領空與外層空間的界線。29.引渡是指一國應外國請求,將位于本國境內而被請求國追訴或判刑的人移交請求國審判或執(zhí)行刑罰的行為。30.緊迫權緊迫權是指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