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對外關系》教學設計評說_第1頁
《明朝的對外關系》教學設計評說_第2頁
《明朝的對外關系》教學設計評說_第3頁
《明朝的對外關系》教學設計評說_第4頁
《明朝的對外關系》教學設計評說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5《明朝的對外關系》教學設計評說一、精準教學主題,關注學科素養(yǎng)培育(一)課程標準的指導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和質(zhì)量要求。它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jù),也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罢n程標準”理所應當成為教學設計的起點?!墩n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內(nèi)容上對本課作了如下規(guī)定:“了解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知道戚繼光的抗倭斗爭。”。本課是較為典型的以“點”帶“線”的呈現(xiàn)方式,選取了明朝的對外關系中三個典型的事件:“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完整展現(xiàn)明朝對外交往中的友好交往與戰(zhàn)爭沖突。這一呈現(xiàn)方式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重視“點”如“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的基本事實敘述,從而激活歷史教學。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為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及意義、戚繼光的抗倭斗爭。在深入研究、分析課表的基礎上,我還關注學情。本課的學習主體是初一年級學生。際《兒童權利公約》界定的兒童系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初中生嚴格的來講還屬于兒童,他們對歷史的學習與認識,與成年人有所不同,更與專業(yè)歷史學家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區(qū)別。初一學生求知欲、好奇心強烈,思維活躍、好表現(xiàn),對與本課中的“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在小學階段已有耳聞,但在認知上仍以形象思維為主,理性認知問題的能力還不高,本課再借助文字史料、圖片,創(chuàng)設豐富的歷史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歷史想象力和參與學習的興趣等能使學生更深入、深刻感知中國歷史上的這兩個重大事件。加上經(jīng)過將近兩學期的初中歷史學習,學生對事物的理解、概括、分析等能力都有所提高,為理解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等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二)滲透歷史學科素養(yǎng)培育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大核心素養(yǎng)。本課通過對《明史.鄭和傳》《國史概要》片段的解讀幫助學生明白鄭和下西洋的原因,通過賞析《倭寇圖卷》理解抗倭的正義性,使學生能夠知道特定的史事是與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相聯(lián)系的,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本課呈現(xiàn)給學生豐富史料:《明史.鄭和傳》、鄭和下西洋路線圖、《倭寇圖卷》、《抗倭圖卷》、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三寶廟、江蘇南京浡泥國王墓等,包含史書記載、歷史地圖、歷史繪畫、歷史建筑、詩歌等多種類型,作為重構(gòu)歷史的可靠證據(jù),幫助學生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從而獲得歷史認識,體會實證精神。通過對《鄭和下西洋路線圖》的解析,客觀論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xiàn)象,有理有據(jù)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歷史教育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培育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幫助學生學會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和思考社會與人生,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課通過了解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感受明朝勇于開放、樂于開放的對外態(tài)度,體會中國“強不凌弱、眾不暴寡”的和平友好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學習戚繼光不為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的強烈愛國精神。二、精心教學設計,利用開發(fā)課程資源(一)精心設計,利用教材資源新統(tǒng)編本教材圖文并茂,尤其是各種插圖,于學生而言,可以很好激發(fā)閱讀興趣;于教師而言,則需在課堂上將圖片解讀與學生,充分利用好這些已有的教材資源。例如,本課第一幅呈現(xiàn)的《鄭和像》,在《史記.鄭和傳》中則有這樣的記載:鄭和“身長九尺,腰大十圍,四岳俊而鼻小”“齒若編貝”“聲音洪亮”,而且“博辨機敏、謙恭謹密、知兵習戰(zhàn)”。通過解讀,儀表堂堂的鄭和形象在學生心中立刻鮮明起來。再如,對于鄭和寶船的解讀:寶船大約全長150米,排水量2萬噸以上。長度是哥倫布船隊中最大的船的6倍,排水量的100倍,還應用了防水隔艙、平衡舵等技術,還配備有完整的導航系統(tǒng),比歐洲早了200年,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油然而生。通過解讀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三寶廟保持了伊斯蘭教的特點,又有類似佛教寺廟的建筑特點,但在祈禱活動中卻有道教崇奉的玉皇大帝,寺內(nèi)還有一間孔子廟,便是鄭和遠航將中國技術、中華文化帶到所到之處,造福一方的有力證據(jù)。明代《倭寇圖卷》反映了民眾遭受倭患的慘狀,學生自然能理解抗倭的正義性;現(xiàn)藏于國家博物館的《抗倭圖卷》則生動形象反映了1555年發(fā)生于浙江王江涇的一場大捷。畫面描繪了明水軍與倭寇交戰(zhàn)的情景。左側(cè)的明軍裝備頭巾,夏天防曬、吸汗、防暑,冬天保暖,另外還有一定的敵我辨識作用。從圖中可以看出交戰(zhàn)中有倭寇嘴和腦袋中箭,有的已經(jīng)落水,儼然呈潰敗之勢。通過解讀,增加了課堂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更重要的是,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學習歷史知識,形成歷史認識,滲透情感價值態(tài)度的培育。本課還依托教材資源,精心設計了學生活動,突破重點,教育學生。例如根據(jù)《鄭和下西洋路線圖》,繪制鄭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線簡圖,再暢所欲言,說說為什么覺得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通過繪圖與交流,學生理解到鄭和下西洋規(guī)模大、時間長、到達國家地區(qū)多、意義重大,自然能理解“壯舉”。學生誦讀戚繼光不同人生階段所寫的詩歌,感受他淡泊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的強烈愛國精神。(二)廣泛閱讀,開發(fā)課外資源課程資源是課程實施的支撐環(huán)境,也是課程內(nèi)容的重要史學科的獨特性質(zhì)賦予其擁有豐富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的存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絕不僅是教材,也不僅局限在學校內(nèi)部。反思本課教學,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開發(fā)鄉(xiāng)土史課程資源。例如,嘉靖三十三年(1554)四月初二,倭船百艘,自狼山江面乘潮而來,寇3000余登岸,燒殺擄掠,屠戮老幼數(shù)千人,通州遭空前慘禍。曹頂率水兵五百于城外江面,與倭寇戰(zhàn)斗二十多天,退至狼山。在援兵到來后,合兵擊賊,倭寇乘舟敗走,通州城圍始解。曹頂雖殺倭百余,戰(zhàn)功卓著,卻毅然辭賞,解甲還鄉(xiāng),操業(yè)刀切面。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倭寇自掘港登陸,再犯通州。曹頂再次偕官軍激戰(zhàn)寇于通州城北50里,冒雨追寇于單家店(平潮),馬蹶壕塹。鼎壯烈殉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