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賈尼火山徒步紀實_第1頁
林賈尼火山徒步紀實_第2頁
林賈尼火山徒步紀實_第3頁
林賈尼火山徒步紀實_第4頁
林賈尼火山徒步紀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林賈尼火山徒步紀實周運

記得上次看火山,還是幾年前在阿拉斯加。當時我冒著酷寒,專程騎行兩小時到海邊,見到漂流于海平面上的奧古斯丁火山島,宛如一座巨大的海市蜃樓,那覆蓋著白雪的山體浮現(xiàn)出完美的幾何外形,還時不時噴出一縷煙霧……此后,我對這種地貌深深著迷。

而林賈尼火山同樣是一座海島上的活火山,它位于爪哇東部的龍目島上,海拔3726米,是印尼境內其次高火山,并且有一條高度成熟的徒步路線。于是聯(lián)系了當?shù)氐牡巧焦竞?,我飛往印尼,開始了這次期待已久的火山攀登之旅。

此次行程,從Sembalun村開始。村莊位于林賈尼山腳的西北側,是攀登該火山的大本營,幾乎所有人都會從這里出發(fā)。早餐后,登山公司的老板親自過來接我,在信息登記中心的辦公室,我和尚未謀面的隊友們碰頭:荷蘭長腿妹子艾麗絲,高個子法國人弗拉維,一頭金色長發(fā)的加拿大帥哥薩利,還有一位澳洲姑娘雪伊。

相互認識之后,我們這個成員來自五國的小團隊,以及向導巴姆和三名年輕的挑夫,開啟了為期三天的火山徒步之旅。

穿過一條簡陋的小巷,在水泥路的終點將登記憑證交給檢查人員后,我們正式踏上了徒步的步道。先是在一片茂密的草叢中穿行,這些被火山灰滋養(yǎng)的草本植物瘋狂生長著,個頭比人還高出一大截,其中還有白色、嫩黃色、紅色的野花盛開。一路上有好多挑夫,一根竹竿扛起兩個大籮筐,里面裝著露營的裝備和物資,徒步者幾天里所有的食物都由他們扛上山。挑夫們裹著頭巾,背部肌肉線條明顯,雖然腳下趿著人字拖,卻依舊健步如飛。

早晨的空氣通透,鐵紅色的火山錐頂在藍天下一覽無余。穿過灌木叢,我們進入一段沒有遮掩的草甸區(qū),海拔從這里開始漸漸抬升。

登上一座小土坡后,進入一片松樹林。尋常狀況下,向導會根據(jù)隊員的身體狀況來操縱前進的節(jié)奏,很顯然的是,我們這支隊伍是一支年輕力強的“急行軍〞。大家邊走邊聊,了解到薩利和雪伊是一對新婚夫妻,薩利之前在澳大利亞一邊旅行一邊在農場打工,途中結識了雪伊,剛結婚就滿世界跑,花完積蓄就回加拿大攢錢,為下一次出行做準備。而這次的火山攀登,是他們蜜月計劃的一部分。好玩兒的是,弗拉維和艾麗絲也是一對跨國情侶,從巴厘島一路玩過來。一開始聽艾麗絲說自己沒什么徒步經歷,看她略顯嬌氣地握著雙杖,以為她是一個嬌弱的姑娘。但終究有荷蘭身高和大長腿加持,后來我竟再也沒有追上過她。而弗拉維則是在漁場打工,剛在路上丟了手機,很郁悶,一路話不多。

至于我們的向導巴姆,是一位皮膚黝黑長相憨實的當?shù)厝耍⑽南喈敽?。他背著大包,開始還走在最前面,逐漸就被甩在了隊尾。而我雖然把三腳架和一部分不必要的行李寄放在了山腳,但背包和一大瓶礦泉水仍舊笨重,加上一路走走拍拍,因此逐漸落在幾位輕裝上陣的隊友后面。

穿過幾條枯竭的溪谷,視線變得開闊,周邊漫山遍野都是黃嫩嫩的草皮。到達第一個休息站“POS1〞,走在前面的艾麗絲和弗拉維卻未做停留,而是繼續(xù)向前走。我卸下背包,灌下一大口水,稍微舒緩了被烈日炙烤得冒煙的喉嚨,繼續(xù)出發(fā)。

沒過多久,就看見其次個休息站“POS2〞。它建在一道河谷之上,還有一個供給冰凍飲料的小賣部,是沿途最大的休息站,也是摩托車能到達的最終點,再向上,所有物資就全靠肩挑人扛了。

在這里,幾乎所有的團隊都會停下來享用午餐,各個涼亭里都坐滿了人。我們脫了鞋坐在墊子上閑聊,巴姆則和挑夫們在一邊生火做飯。午餐是配了雞翅和蔬菜的米飯,吃得差不多的時候,巴姆又端來三大盤水果,雖然大家都表示吃不下了,但為了減輕挑夫的負擔,只能盡量多吃一些。

午后,云霧逐漸涌過來,火山從視野里消失,陽光也溫和了好多。吃飽喝足后繼續(xù)爬升,離開POS2,道別平坦的草甸,就是漫漫山路了。

幾個小山頭后面是一條被熔巖切開的河道,袒露著黑色的河床。幾座涼亭搭建在背陰處,這就是第三個休息點“POS3〞,有人在這里搭帳篷。由于沒看到隊友的蹤影,于是我也沒停留,加快腳步向上走。

山路越來越陡,徒步者們一個接一個走入前方的云霧中,這一幕顯得有些神秘。隨著海拔的上升,我不得不屢屢停下來休息,緩一口氣再繼續(xù)出發(fā)。終究,陡坡的終點出現(xiàn)了“POS4〞的牌子,薩利和雪伊正坐在地上休息。我走過去,雪伊說我方才走的是一條陡峭的近道,另一側其實有一條稍長但平緩的支路,怪不得走得這么吃力。

我卸下背包,把完全濕透的“速干衣〞脫下,換上枯燥的衣服。薩利他們先走一步,我稍事休息也準備出發(fā),這時看到巴姆氣喘吁吁地上來,問大伙在哪。當?shù)弥蠹叶家呀浬先ズ?,他一個勁兒道歉,說自己太慢了。其實并不是他慢,而是我們太快了,一路幾乎超了所有看到的人。我讓他多休息一會兒,逐漸來,然后就啟程追逐前面的隊友去了。

“POS4〞所在的地方海拔有1800米,一直到海拔2640米的火山口前,都沒有休息站,這中間800多米的垂直爬升,是第一天行程中最有挑戰(zhàn)的一段。我不緊不慢地走著,隨著海拔越來越高,沿途的霧氣也越來越濃,氣溫不斷下降。雖沒有太陽的暴曬,但潮濕的空氣減緩了汗液蒸發(fā),沒多久后背又全濕透。

地表植被也變得稀疏起來,不時出現(xiàn)莖稈粗大的針葉樹攔住道路。蛛網(wǎng)般鋪張開的樹根為徒步者們搭建了自然的階梯,好讓人們在松軟的火山灰上平穩(wěn)行走。然而,體能的消耗讓我開始大口喘氣,休息越來越頻繁。我暗道不妙,原以為第一天的路程能夠輕松應付,沒想到還沒到火山口就累成這樣,明天的登頂豈不堪憂?為了適應明天的節(jié)奏,我決定減少休息頻次,以便盡快適應徒步的節(jié)奏。

在一次休息時,我遇到了被我半路趕超的一位女士,略做交談后得知,她來自新加坡,還專門請了個單獨的向導兼攝影師。令我詫異的是,她已經55歲了。最終一段路,我和她在你追我趕的節(jié)奏中同時爬到了火山口,看到幾個隊友已經遠遠地向我揮手。我一看時間15:40,距出發(fā)已經過了6小時40分鐘,比預估快了一個多小時。營地的人并不多,只搭起了六七頂帳篷。此時,四周大霧迷漫,為了便于向導找到我們,我們就站在路口等他。而這時,來自新加坡的女士已經坐在帳篷外,在餐桌上享用晚餐了,我們的向導卻還不知身在何處……終究,將近1個小時后,巴姆和后勤部隊姍姍來遲。他道歉地說這么晚才到,大約由于齋月剛剛終止,身體還沒適應徒步的強度,又稱贊我們的速度快,明天早起登頂確定沒問題。

正說話間,前方云開霧散,我們在一片驚呼聲中回頭,看見山頂露出真容??瓷先ッ魈斓穆烦堂菜坪苁瞧教?,巴姆表示,這段路可不像看起來那樣輕松,有1100米的海拔上升,山脊上全是松散的火山石,根本走不快,只能像“僵尸〞一樣緩慢前進,最終大約只有30%的人能在日出前成功沖頂。

搭好帳篷后,夜色逐漸來臨。我坐在帳篷里,看著太陽從火山的另一側落了下去,云海消退,露出一輪娥眉新月。沒過多久,巴姆和挑夫們把晚餐挨個送進帳篷,是香噴噴的咖喱雞湯和米飯。累了一天,此刻面對著美景,吃著熱騰騰的雞肉簡直是莫大的幸福,借著頭燈的光亮,我風卷殘云般將食物解決掉。平日愛潔凈的我,竟還忘了刷牙擦臉,蓬頭垢面地躺在睡袋里,滿腦子都期待著明天凌晨的沖頂。

本以為自己會好好休息,但帳篷周邊全是人們此起彼伏的交談聲,還有不休止的頭燈光亮,加上不夠保暖的睡袋,以及滿腦子的胡思亂想,導致始終沒能入睡。凌晨1點多,就有人不斷從營地出發(fā),到了2點,巴姆準時在帳篷外喊我們,“消滅〞了一杯熱騰騰的玉米湯和兩片果醬面包后,我們迅速整理好,在帳篷外整裝待發(fā)。

第一個階段是在狹窄的巖石縫隙中攀爬,那些被雨水沖刷出來的溝壑里,填滿流沙,十分滑,好多地方都要用手支撐。由于通過較慢,這段路上人是最多的,經?!岸萝嚚暋?jù)巴姆說,每天來林賈尼徒步的大約有300~400人,其中八成的人會嘗試沖頂,因此這一段路的人數(shù)可想而知。為了不至于落后,我緊跟在向導身后,一路快速超越。前方的人揚起的塵埃特別大,一開始我還用魔術頭巾遮著鼻子,但這樣阻礙了呼吸,總感覺氧氣不夠用,還很影響體力,后來干脆就摘了。

走出流沙區(qū),接下來的路面堅實了不少,坡度也變得平緩,沿著火山口橫向移動。艾麗絲和弗拉維不知不覺就走出了視線,只剩下巴姆和我一前一后穩(wěn)步向上。他在前面開路,我則緊緊跟隨。此時的我精力充足,比昨天的狀態(tài)好多了,幾乎用不著休息。偶爾巴姆休息,我也陪他停下來,順便拍照。

在夜色中向前方看去,只見一串頭燈組成的隊伍沿著火山口走向高處,就像一群舉著火把的勇士在巨龍的脊椎上爬行,直到隱沒在天涯一顆亮星閃爍的位置。就這樣走了一個多小時,隊伍越來越稀疏,徒步者之間的距離也漸漸拉大。路邊開始出現(xiàn)落后者,其中不少人已經放棄,躺在巖石的背風處一動不動。

我和巴姆最終一次休息,是在橫向移動快到終點的地方。我們坐在巖石的凹坑里,他拿出餅干給我吃,我則分給他巧克力和水。他喝了水,喘著粗氣,明顯比我疲憊,點上一支煙,抽了起來。我摘下手套拿出手機看時間,剛拿出來手就凍僵了。一看時間5:05,巴姆說離日出的6:20時間還足夠,從這里上去,只要1個小時。我問他,最艱苦的部分是不是已經過去了?他說,接下來才是最艱苦的部分。我嘆氣道,還以為開始的流沙部分就是最難的呢。他吐了口煙,露出狡黠的笑容,說你試試前面的路就知道了。

由于擔憂休息太久,身體熱度流失狀態(tài)更不好,于是我決定先走。一邊走一邊無奈地想,別人家的向導都是幫助客人、勉勵客人走,怎么我的這個向導卻反了過來?

接下來面對的,是沿著火山壁的急劇爬升,斜坡目測超過45度,布滿了松散的火山礫石,幾乎沒有任何堅實的下腳處。這些礫石中間還布滿孔洞,質地十分松軟,無法提供給有的支撐。我一步邁出,徒步鞋便深陷在滾珠一般的石頭碎屑里,只能靠鞋面與石塊摩擦勉強維持身體的平衡,走三步滑兩步,有時跨上一步反而后退更長的距離,欲哭無淚。

這段路沒有巖石遮掩,完全把人暴露在強風中。我的左手邊是陡峭的錐坡,右邊則是黑洞一般的火山口,吞噬著頭燈微弱的光線。抬頭可以看見銀河已經升得很高,整條跨過頭頂,像一道絢爛的拱門。月亮早已落下,星光爛漫,整個天空都是一盤打翻的碎鉆。但此時所有人都無心欣賞,以極慢的速度行進,彼此之間維持著一定的距離,走一段路程就停下來休息,就如巴姆描述的一樣,像動作緩慢的“僵尸〞。這種陌生人之間無聲的默契挺有意思,就像在深夜的荒野馬路上開車一樣,誰也不想超過前方的車,直面孤獨。

我開啟手機錄了一段視頻,但頭燈的光僅夠照亮兩步之內的路,耳邊只有呼呼的風聲。沖鋒衣的帽子雖可以防風,卻不保暖。我意識到身上的衣服全濕了,從領口摸進去,抓絨衣上沾滿汗珠,想著到山頂脫掉濕透的T恤穿上羽絨服就溫和了,只能咬牙強忍,更不敢在寒風中停下來脫掉衣服。

逐漸超過一些人后,抬頭向上看,才驀地發(fā)現(xiàn),從前以為的天上的星星,竟然是頂峰的燈光!真的有一種“登天〞的感覺!在這海拔3500米之上,我喘著粗氣,每爬20米就要停下來恢復一點體力,在陡的地方干脆放棄登山杖,手腳并用,雖然狼狽,卻信心滿滿。眼看著前面的人越來越少,距頂峰越來越近,而天空還是漆黑一片,說明離日出還有一段時間。

就這樣手腳并用,終究看到了前方黑乎乎的巖石,那是登頂前的最終一道障礙,我勉勵自己一口氣沖上去,一屁股坐在石頭上。一名向導招呼我到另一側的巖石凹槽里休息,不至于暴露在風中。我挪過去,天空逐漸泛起藍光,已經可以看見山頂了,它是如此之近,就像一座觸手可及的金杯。不知哪來的力氣,我騰地站起來,跳過巨大的亂石,迅速爬了上去。

凌晨5:55,大約有30人已經到達,包括在我前面的艾麗絲和弗拉維。我在他們邊上坐下,裹上羽絨服,喝完最終一點水,沉浸在登頂?shù)南矏傊小?726米的林賈尼火山,印尼其次高火山,我終究有幸站在它的最高點上。

幾分鐘后,薩利他們到了,接著巴姆也成功和我們會集。大家都趕在日出前到達,坐在一起,面朝東方,等待新一輪紅日。西側,被稱作“海之子〞的火山湖也揭開面紗,完整出現(xiàn)在視野中,如夢似幻。該湖深達200米,奇妙的是,在湖泊中間還有一座小火山——這種“火山套火山〞的地貌堪稱奇觀。在我看來,眼前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