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編號:09009110228南陽師范學院2013屆畢業(yè)生畢業(yè)論文(設計)題目: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民進城落戶意愿影響因素——以泌陽縣為例完成人:班級:2009-02______________學制:4年專業(yè):地理科學指導教師:完成日期:2013-03-3目錄摘要 (1)引言 (1)1理論解析 (2)1.1農民進城落戶的城鄉(xiāng)“推-拉”作用(2)1.2農民進城落戶的農村黏滯力作用(3)1.2.1農村家庭產生的黏滯力(3)1.2.2農村低廉的生活教育費用產生的黏滯力(3)1.2.3農村住宅產生的黏滯力(3)1.2.4農村土地產生的黏滯力 (3)2調查方法與樣本結構 (3)2.1調查方法 (3)2.2樣本結構(4)3調查結果與分析(4)3.1進城落戶意愿(4)3.2進城落戶意愿影響因素(4)3.2.1個人因素對農民進城落戶意愿的影響(4)3.2.2家庭因素對農民進城落戶意愿的影響(5)3.2.3社會因素對農民進城落戶意愿的影響 (5)4結論及建議 (6)4.1主要結論 (6)4.2建議 (7)4.2.1破除障礙,解決農民進城后顧之憂 (7)4.2.2加強務工農民技能培訓,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素質 (7)4.2.3為農民進城提供良好的服務 (8)參考文獻 (8)Abstract (8)9-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民進城落戶意愿影響因素——以泌陽縣為例摘要:本文通過對泌陽縣217名農民落戶意愿及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基于“推-拉”理論、新經濟學勞動力流動理論,得到86.3%的農民喜歡城鎮(zhèn)生活,有74.8%的農民愿意落戶城鎮(zhèn),且兩者年齡結構差異較大。農民進城落戶意愿受到城鎮(zhèn)優(yōu)質生活、良好教育、就業(yè)醫(yī)療保障等因素的拉力,又受到城鎮(zhèn)就業(yè)壓力、收入支出、環(huán)境適應力等因素的推力。另一方面,農村自身固有的黏滯力,如土地、住房、低廉教育、家庭傳統(tǒng)觀念等又將勞動力牢牢吸附于這塊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上。因此,破除舊的制度和政策,提高農民的素質,強化政府服務意識,落實扶持措施,增強城鎮(zhèn)接納能力,將成為促進農民進城落戶的科學手段和態(tài)度。關鍵詞:落戶意愿;“推-拉”理論;黏滯力;政策引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fā)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推動著整個社會結構的變化,特別是城鄉(xiāng)結構的變化。改革開放20年以來,由鄉(xiāng)村流向城市的農民沒有間斷過[4]。對于中國進城農民數量規(guī)模,近年來說法比較多的是有8000萬,其中跨區(qū)流動的有5000萬。進入21世紀以來,進城的打工的農民增加到9400萬人,2012年更是達到2.5億成為一個龐大的特殊社會群體。在這里我們把這個特殊的群體稱作農民工。從職業(yè)上看,農民工是在城市從事第二,三產業(yè);但從身份上看,他們仍然是農民,因為他們的戶口仍然在農村,他們的家仍然在農村,他們仍有土地在農村,由此可見農民工是一個職業(yè)與身份不一致的群體。農民進城,現階段實質上就是農民工進城。但是農村大量勞動力的減少并沒有帶來農村戶籍人口的相應減少,農民工成為城鄉(xiāng)兩棲人口。農民作為這一過程的參與主體,其進城落戶意愿的強弱直接關系城鎮(zhèn)化進程及戶籍制度管理。隨著國家日益重視農民問題,特別要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廣大國內學者對農民城鄉(xiāng)遷移及其影響因素做出了研究與探討。新經濟學勞動力理論強調遷移主體的主觀因素。勞動力流動是相關的眾人決策,家庭是決策的主體,個人、家庭因素和其它不確定因素都會影響勞動力流動的決策過程。本文基于人口遷移“推-拉”理論的研究范式、農村人口黏滯力分析,對泌陽縣農民進城落戶障礙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1理論解析1.1農民進城落戶的城鄉(xiāng)“推-拉”作用“推拉理論”認為人們的遷移意愿建立在對遷出地與遷入地之間多種因素綜合考量的結果。從這兩個層面入手,有助于篩選出客觀而全面的影響因素,進而深入分析研究[1]。本文將“推-拉”力分為經濟、社會和心理3方面。其中經濟方面包括就業(yè)、收入、消費、交通條件等;社會方面包括教育、醫(yī)療、住房、社會保障和治安狀況等;而心理作用方面則有職業(yè)穩(wěn)定性、生活適應性、城市歸屬感等三個作用力。分析農民進城落戶的城鄉(xiāng)“推-拉”力作用,如圖1。沒有穩(wěn)定的工作沒有穩(wěn)定的工作沒有穩(wěn)定的住房生活成本太高·····熱愛農村生活較低的生活成本熱愛農村生活較低的生活成本生活條件好轉國家補貼政策······鄉(xiāng)村拉力城鎮(zhèn)推力鄉(xiāng)村拉力城鎮(zhèn)推力農戶農戶城鎮(zhèn)鄉(xiāng)村城鎮(zhèn)鄉(xiāng)村城鎮(zhèn)拉力城鎮(zhèn)拉力鄉(xiāng)村推力便利的交通條件良好的教育條件便利的交通條件良好的教育條件好的基礎設施較多的就業(yè)機會······交通不便教育條件差醫(yī)療條件差生活基礎設施差社會保障不足······圖1農民進城落戶城鄉(xiāng)“推—拉”力模型主要表現在生活質量、教育環(huán)境、就業(yè)和收入、消費支出、養(yǎng)老、醫(yī)療等社會福利保障幾個方面。1.2農民進城落戶的農村黏滯力作用農村黏滯力是農民城市化進程中產生阻礙作用、束縛勞動力轉移的固有力量。通過對農村黏滯力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影響農民進城落戶的內部原因和根源所在。本文以為,農村黏滯力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2.1農村家庭產生的黏滯力農戶未成年子女進城,增加了生活成本。家中有待贍養(yǎng)、需人照顧的老人,增加了農民的心理成本。家庭條件對進城入戶產生阻力。1.2.2農村低廉的生活教育費用產生的黏滯力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學費的減免對比城鎮(zhèn)高昂的教育生活費用,家長更傾向于子女選擇農村。農民出于子女教育與現實生存壓力的考量,一般不輕易選擇進城。1.2.3農村住宅產生的黏滯力農村無償分配宅基地制度對比城市昂貴的商品房,農民更愿意選擇把賺來的錢用于回鄉(xiāng)建房,這對于廣大農民來說,是最符合現實利益的選擇[3]。并且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會進一步束縛勞動力的流動。1.2.4農村土地產生的黏滯力依法轉讓土地缺乏合適的途徑、土地流轉的經濟效益欠佳和農民傳統(tǒng)的戀土觀念,使得農民只有維持現狀,城鄉(xiāng)“兩棲”。對土地的依賴削弱了農民離開農村進入城市的源動力。2調查方法與樣本結構2.1調查方法本研究基于問卷調查數據,進行外來務工人員群體特征、進城落戶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的綜合。分析參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區(qū)域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研究中心關于外來務工人員進城落戶意愿調查表的相關內容,結合泌陽縣外來務工人員的實際情況重新設計了本研究的問卷調查表,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外來務工人員家庭情況、在城市的工作生活情況、以及進城落戶意愿等方面。本次調查以人為單位,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利用中午休息時間針對外來務工人員較集中的經濟開發(fā)區(qū)和私人企業(yè)的外來職工發(fā)放調查問卷,并有針對性地開展結構式訪談。根據各企業(yè)外來務工人員的男女性別比例來確定其填寫問卷的男女人數;針對各企業(yè)內各年齡段的外來務工人員數確定企業(yè)各年齡段發(fā)放問卷的份數,并采用數理統(tǒng)計分析方法對問卷進行分析[4]。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30份,回收有效問卷217份,占發(fā)放問卷總量的94.3%。2.2樣本結構被調查的217名農民人員結構為:性別以男性為主的占71.2%;婚姻狀況已婚為主,占69.5%;年齡段主要集中在25~35歲和35~45歲兩個階段,分別占52.0%與31.6%;受教育水平以初中為主,占73.7%;職業(yè)狀況主要以務工為主,占85.7%;家庭成員主要是4人的規(guī)模,占42.8%。人均年收入主要集中在2~3萬,占76.0%,常年打工的占83.8%。3調查結果與分析3.1進城落戶意愿調查結果分析表明,多數人喜歡城市,其中愿意進城落戶者占較大比重。當問及農村戶口與城鎮(zhèn)戶口的差別時,51.82%的外出務工者認為農村戶口與城鎮(zhèn)戶口的差別不大,46.54%的人認為差別較大,其余人表示不清楚。對他們來說城鎮(zhèn)戶口吸引他們的是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完善的教育體系能使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優(yōu)越的醫(yī)療設施和社會福利保障、以及便利的生活。其中大多數人更傾向于城市的就業(yè)機會和完善的教育體系,分別占樣本總數的30%和52.73%。問卷中有138人選擇意愿1(如果今后城市放寬落戶要求,將盡量爭取把戶口遷到現在工作的城市)成為城市居民,占樣本總數的63.6%;48人選擇意愿2(回老家),占樣本總數的22.1%;21人選擇意愿3(無所謂農村戶口還是城市戶口);10人選擇意愿4(其他),占樣本總數的4.6%[4]。3.2進城落戶意愿影響因素3.2.1個人因素對農民進城落戶意愿的影響年齡對農民進城落戶為負向影響,35歲以下的農戶更傾向于進城落戶,占到35歲以下調查人數的87%,36歲以上農戶隨年齡越大進城意愿越弱,僅占36歲以上人數的23%。文化程度的高低影響外出務工人員進城落戶的意愿,文化程度越高越傾向于進城落戶。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外出務工人員只有57人,進城落戶的意愿明顯大于僅受過高中初中教育的外來務工人員,其中51人打算在目前工作的城市落戶,6人表示無所謂。受過高等教育的受訪者中愿意進城落戶的占到75%,遠高于43.75%的平均值。受過高中教育的外來務工人員有84人,其中選擇落戶城市、保持原有農村戶口的人數分別占樣本總數的69.05%,11.25%。接受過初中及以下教育的人數有76人,其中32人選擇落戶城市,所占比例為42.1%[3]。表1文化程度對農民進城意愿影響對比文化程度人數(個)進城落戶意愿占所在樣本比(%)占總樣本比(%)大專及以上高中初中及以下57847651533289.4763.1042.1026.2624.4214.74由表1易知,擁有較高文化程度對農民進城影響較大,并且越有利于農民向市民的轉化。文化程度與進程意愿成一定程度的正相關??梢姡谀挲g相近的條件下,受教育水平越來越成為影響農民進城的個人因素中的主要因素。這無疑對提升農村地區(qū)教育水平和農民文化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3.2.2家庭因素對農民進城落戶意愿的影響農民進城的主要目標就是獲取較高的經濟報酬,而收入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響到家庭生活水平,從而制約是否愿意落戶城市。調查中46%的人認為家庭收入較低,城鎮(zhèn)生活成本高是削弱進城意愿的主要因素[1]。其中家庭收入在農村表現為“推力”,在城鎮(zhèn)先表現為“拉力”,隨后由于生活成本的壓力,又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推力”。另外,親朋好友沒有進城落戶的農戶中76.33%愿意進城落戶,而有親朋好友進城落戶的農戶中94.14%的農戶愿意進城落戶,這說明有親朋好友進城落戶的農戶,其進城落戶意愿更強。因此,關系網對農民非農就業(yè)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和示范效果。3.2.3社會因素對農民進城落戶意愿的影響目前,農民工進城生活不僅沒有制度保障,而且還存在一系列制度障礙。調查中89.6%的農民不同程度地認為在現存戶籍制度,就業(yè)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制度層面存在種種限制,對農民進城的促進作用不大,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削弱[1]。這也是造成一部分人不愿意進城落戶的主要外部因素。下面就是基于不愿意進城的影響因素調查統(tǒng)計表。表2農民不愿意落戶城鎮(zhèn)的影響因素排序表排序影響因素人數(人)占調查人數的百分比(%)12345678910111213土地制度不健全工作不穩(wěn)定城鎮(zhèn)房價高城鎮(zhèn)生活成本子女上學困難社會保障缺失城鄉(xiāng)觀念差異惠農政策人際關系復雜就業(yè)歧視技能培訓生活習慣農轉非手續(xù)繁雜766360575643403723191912935.029.027.626.225.819.818.417.05.54.1由上表可見,建設用地調整難也是制約小城鎮(zhèn)的發(fā)展和規(guī)模擴張的重要因素。另外,在城鎮(zhèn)購房成本是農村建房成本的5~10倍,普通打工者和農民工很難買得起商品房。農村社保與城鎮(zhèn)社保相比,無論是保障層面,還是保障標準,差距都很大,即使在農民進城落戶后,在入學、醫(yī)療、養(yǎng)老、就業(yè)、報酬等各方面還不能和城鎮(zhèn)居民享有同等權益。如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政策農民進城后仍享受不到,在城市就近入學困難。4結論及建議4.1主要結論以農民進城過程中“推-拉”力理論,黏滯力作用為依據,通過分析個人、家庭、社會層面諸因素對農民進城落戶的影響,結合內外部因素,得出以下結論:(1)大多數農民愿意進城落戶,但受年齡、文化程度、生活滿意程度、農村宅基地、收入水平、政策體制和社會保障等因素的影響,只有少部分外出不愿落戶城市。(2)農民進城住房保障需求與現實存在有較大距離。進城農民最關心最關注的就是住房問題,按照目前政策,雖然可以申請保障性住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但從實際來看,城區(qū)房源太少,僅靠農戶自己經濟實力無法購買,進城后居者有其屋理想與現實之間差距太大。(3)現行政策對農民進城雙退出吸引力不強。農民視宅基地和承包地為生存的基本的保障,進城居住易,退出土地難。就業(yè)和收入不穩(wěn)定對進城有過多擔憂。(4)農民進城體制機制不健全。農民進城不僅僅是戶籍轉變,進城最有吸引力的是城市完善的教育、文化、衛(wèi)生等公共服務資源和健全的社會保障,但目前各項保障機制仍不健全,農民進城后顧之憂較多。(5)部分農民鄉(xiāng)土情結較重。部分農民工“落葉歸根”的傳統(tǒng)思想比較重,認為自己生在農村、根在農村,進城只是為掙錢養(yǎng)家,最終也會回到農村的。4.2建議經過了上面的簡單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些設想來解決農民工進入城市的問題。通過這些措施能更有效地,真正地,更好地進入城市。4.2.1破除障礙,解決農民進城后顧之憂。不破除阻礙農民進城的舊的制度和政策,就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城鄉(xiāng)分割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實現農民向市民的轉變;進一步加大戶籍制度改革的力度,完全放開城市的戶口遷移限制,鼓勵農民舉家進城定居。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穩(wěn)定的職業(yè)或生活來源的進城農民,均可辦理城鎮(zhèn)戶口,并在就業(yè)、子女入學、參軍、社會保障等方面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大力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建立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把大批勞動力從土地里解放出來[2]。要明確土地使用權的商品屬性,允許農民在承包期內、在自愿的基礎上對土地經營權依法進行有償轉包、轉讓、轉租;妥善解決進城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有步驟地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建立城鄉(xiāng)統(tǒng)籌的社會保障體制,變兩棲農民為真正的城市居民。4.2.2加強務工農民技能培訓,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素質。推動農民進城,重要的在于教育農民。通過強化教育和培訓,克服“小富即安”的舊觀念,樹立闖蕩意識,掌握科學技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yè)競爭力[5]。另外,要在普及農村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農村教育結構。要重點辦好縣(區(qū))職業(yè)教育,并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設置專業(yè),注重技能培訓。4.2.3為農民進城提供良好的服務。從調查中看,農民進城的困難很多。各級政府一定要強化服務意識,為農民進城排憂解難。當前,要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提供勞務信息;簡化手續(xù),取消各種名目的收費;進城農民憑本人身份證就可以在城鎮(zhèn)務工、經商和居??;提供法律援助;為農民進城經商、居住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農民進城問題是一個當務之急的社會問題,也是“三農問題”的癥結,也是城市化歷程中的重要問題。農民更好地走進城市是中國實現現代化,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一步。農民進城入鎮(zhèn)居住是推動城鄉(xiāng)一體化科學發(fā)展的現實舉措,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既要從細處著手,又要從宏觀把握。參考文獻[1]朱琳;劉彥隨.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民進城落戶意愿影響因——以河南省鄲城縣為例[J].地理科學進展,2012,(04):461-467[2]史紀鎖;鄭金先;陳小敏.關于促進農民進城落戶問題的調查與思考[J].現代農業(yè),2010,(10):67-69[3]鄭毅敏.農村人口城市化進程中的黏滯力分析[J].《農業(yè)經濟》,2006,(11):23-25[4]廖柳文;劉沛林.外來務工人員進城落戶意愿調查分析——以湖南省長沙縣為例[J].《經濟地理》,2011,(12):2007-2012[5]徐培華,包文兵.當前農民工進城謀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鄉(xiāng)村發(fā)現》,2011,(01):135-138InfluencingFactorsBehindFarmers’DesireforUrbanHouseholdRegistrationintheProcessofUrbanization-TakingBiyangCountyLiYangAbstract::Throughth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the217farmers’influencingfactorsandthedesireforurbanhouseholdregistrationonBiyangCounty,basedonthe"push"and"pull"theory,theneweconomicsoflaborflowtheory,itisconcludedthat86.3%farmerslikeurbanlife,74.8%ofthefarmersarewillingtosettleintowns,andithasthegreatdifferencesinagestructure.Ontheoneh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市政綠化施工合同三方協(xié)議(生態(tài)宜居版)2篇
- 2025版晚會攝像保密協(xié)議(全新版)3篇
- 科技與教育結合利用科技手段輔助孩子閱讀經典
- 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在特殊兒童教育中的實踐
- 科技賦能家庭運動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 浙江省強基聯(lián)盟2022-2023學年高三上學期12月聯(lián)考(一模)政治試題 含解析
- 個人借款合同延期合同范本(2024年版)版B版
- 高效能朗讀練習對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促進作用
- 2025版小動物領養(yǎng)及養(yǎng)護責任協(xié)議3篇
- 玉溪云南玉溪市公安局紅塔分局招聘警務輔助人員41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初中數學要背誦記憶知識點(概念+公式)
- 駕照體檢表完整版本
- 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及風險評估
- 農村高中思想政治課時政教育研究的中期報告
- 20100927-宣化上人《愣嚴咒句偈疏解》(簡體全)
- 4-熔化焊與熱切割作業(yè)基礎知識(一)
- 單元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
- 個人安全與社會責任的基本知識概述
- 醫(yī)院標識牌方案設計2
- 移動商務內容運營(吳洪貴)任務二 有效傳播模式的設計
- 簡易勞務合同電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