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病理學題庫及答案_第1頁
家畜病理學題庫及答案_第2頁
家畜病理學題庫及答案_第3頁
家畜病理學題庫及答案_第4頁
家畜病理學題庫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緒論1、疾病:是指機體在一定條件下,由病因和動物機體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個損傷與抗損傷的斗爭過程.這個過程在不同程度程度上妨礙了機體正常的生命活動,自穩(wěn)調節(jié)發(fā)生紊亂.動物出現(xiàn)一系列機能代謝和形態(tài)結構的變化,表現(xiàn)出不同的癥狀和體征,患病動物經(jīng)濟價值和使役能力降低.2、基本病理過程:指各種疾病中,不同的器官、系統(tǒng)出現(xiàn)的共同病理變化,如水腫脫水等。3、病因學:研究疾病發(fā)生的原因和條件(社會條件、自然條件)的科學。4、發(fā)病學:研究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基本規(guī)律的學科。二、填空1、家畜病理學是連接基礎獸醫(yī)學科和臨床獸醫(yī)學科之間的一門橋梁性學科。2、疾病的轉歸主要分為完全康復不完全康復和死亡三類。3、中作最早的畜牧獸醫(yī)法規(guī)是廄苑律4、中國最早的獸醫(yī)學教科書是唐代李石著的《司馬安驥集》5、1665年,英國人羅伯特虎克發(fā)明了復合式顯微鏡,為組織病理學的創(chuàng)建做出巨大貢獻。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一、名詞1、充血:由于小動脈擴張而流入組織或器官的血量增多的現(xiàn)象稱為動脈性充血,也稱為主動性充血(簡稱充血2、淤血:由于靜脈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組織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現(xiàn)象稱為靜脈性充血,又稱為被動性充血(簡稱淤血)3、出血:血液流出心臟或血管外的現(xiàn)象稱為出血。4、貧血:由于動脈管腔狹窄或完全閉塞,導致局部組織或器官血液供應不足或完全斷絕稱缺血,又稱局部貧血5、血栓形成:在活體的心臟或血管內血液發(fā)生凝固,或某些有形成分析出而形成固體物質的過程稱為血栓形成6、梗死:因動脈血流斷絕而引起局部組織或器官缺血而發(fā)生的壞死稱為梗死7、發(fā)紺:淤血組織器官體積增大呈暗紅色或藍紫色這種顏色變化再動物的可視黏膜及無毛皮膚上特別明顯二、單項選擇1、血液流出心臟或血管之外,稱為(B)A.外出血B.出血C.內出血D.貧血2、局部組織血管中血液含量增多是(A)A.充血B.出血C.內出血D.血栓形成3、靜脈血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靜脈及毛細血管內淤積,使局部組織器官內靜脈血含量增多的病理現(xiàn)象是(B)A.充血B.淤血C.血腫D.血栓形成4、由于動脈血輸入減少,造成局部組織器官含血量減少是(A)A.貧血B.淤血C.出血D.梗死5、在活體的心臟或血管內,血液發(fā)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體質塊的過程是(C)A.血栓B.梗死形成C.血栓形成D.梗死6、當組織器官因動脈血斷流,組織缺血而發(fā)生的壞死過程是(D)A.血栓B.梗死形成C.血栓形成D.梗死三、填空題1、充血是指一擴張,使流入局部組織或器官的血量增多的現(xiàn)象。2、淤血是指靜脈血4回流受阻,引起局部組織或器官中血量增多的現(xiàn)象。3、缺血是指—動脈官腔狹窄一或完全閉塞,導致局部組織或器官血液供應不足或完全斷絕的病理現(xiàn)象。4、血栓形成的必要條件分別是—(1)心血管內膜的損傷;(2)血流狀態(tài)的改變主要指血流爰慢和血流不規(guī)則。(3)血液凝固性增高5、梗死是指動脈血流斷絕,局部組織或器官缺血發(fā)生壞死的病理過程。6、梗死根據(jù)顏色變化,可分為一貧血性梗死(白色梗死)、和一出血性梗死(紅色梗死。7、栓塞是指血環(huán)血液中出現(xiàn)—不溶性的異常物質,隨血流運行并阻塞血管腔的過程。8、出血是指血液流出。9、出血可分為一動脈件充血和靜脈性充血。四、判斷題TTTFT1、血栓形成是指機體內的心血管系統(tǒng)內,血液成分發(fā)生凝聚或凝固的過程。2、淤血是由于靜脈血回流受阻,淤積在小靜脈與毛細血管內,使局部器官與組織靜脈內血量增多的現(xiàn)象。3、梗死是指血流供應中斷所致的局部組織壞死。()4、貧血是指靜脈血斷流,使組織器官含血量減少。()5、滲透性出血是指毛細血管、微靜脈、微動脈通透性升高,紅細胞滲透到血管外的現(xiàn)象。()五、簡答題1、簡述出血的病變特點。⑴出血的種類:①動脈破裂性出血:血液呈鮮紅色流速快,成噴射狀。②靜脈破裂性出血血液呈暗紅色,流速較慢,呈線狀或滴狀流出。③毛細血管破裂性出血和滲出性出血:血量少,在血組織或器官形成血點或血斑。⑵出血的部位:①皮下出血,出現(xiàn)血腫。②泌尿器官出血時,出現(xiàn)尿血。③腸胃出血:出現(xiàn)便血。④呼吸器官出血:出現(xiàn)咳血。⑤體腔出血出現(xiàn)腔出血。⑥有全身性出血傾向,出現(xiàn)出血性素質2、簡述肺淤血的病變特點:⑴淤血的原因:①靜脈受壓;②靜脈阻塞;③心力衰竭。⑵病變:1)肉眼①淤血組織、器官體積增大;②呈暗紅色;③皮膚淤血時發(fā)紺,溫度下降;2)鏡下①毛細血管、小靜脈擴張,充血;②有時伴水腫;③實質細胞變性。⑶結局:①淤血時間短可以恢復正常;②淤血時間長則組織或器官缺氧、代謝產物堆積致淤血性水腫、體積增大、淤血性硬化。3、簡述肝淤血的病變特點。眼觀:1.體積稍腫大,表面呈暗紅色,質地較實2.切面流出大量暗紅色液體3.慢性淤血伴隨脂肪變性時,切面呈現(xiàn)紅黃相間的網(wǎng)絡花紋,稱“檳榔肝”。鏡下:4.肝細胞萎縮,肝小葉中央靜脈及肝血竇擴張,充滿血液5.長期淤血時形成淤血性肝硬變4、簡述血栓形成的必要條件心血管內膜的損傷,血流狀態(tài)的改變,血液凝固性增加1、心、血管內膜損傷內皮細胞壞死脫落損傷T釋放組織凝血因子T外源凝血系統(tǒng)被激活X內皮下膠原裸露T易于血小板粘集}T凝血活性TX激活內源性凝血系統(tǒng)XII因子T內源性凝血系統(tǒng)被啟動2、血流狀態(tài)的改變:主要是血流緩慢,旋渦形成。1)血流正常時:“軸流”-有形成分在中間,血漿在周圍。2)血液緩慢產生旋渦時:“軸流”一“邊流”,血小板靠近管壁一附壁;被激活的凝血因子不易被稀釋,沖走一局部凝血因子濃度f;缺氧內皮細胞損傷。3、血流性質的改變主要是血液的凝固性升高。見于嚴重創(chuàng)傷,產后以及大手術后,血栓形成較多見。5、簡述血栓形成的過程。主要包括些小板的黏附凝集和血液凝固兩個過程,1)首先血小板由軸流分離,黏附在受傷的血管壁一小丘狀物,后析出和粘附過程不斷,并混有白細胞和纖維蛋白。小丘增大并緊緊粘著在管壁上一白色血栓。(頭部)2)白色血栓形成后一該處血流減慢,產生旋渦運動一血小板進一步大量析出,凝集一血小板小梁(珊瑚樣),表面附著白細胞,小梁間的血流個更慢,局部凝血影子濃度升高一激活凝血系統(tǒng)一纖維蛋白形成,在小梁之間形成網(wǎng)狀結構,網(wǎng)絡大量紅細胞和少量白細胞(凝固過程)一形成紅百白相間的混合血栓。(體部)3)混合血栓進一步增大,順血流方向延伸一堵塞血管一其后部血液凝固一血栓。(尾部)6、簡述出血的病理變化。破裂性出血外出血:動脈出血時呈噴射狀,顏色鮮紅;靜脈出血呈溢出狀,顏色暗紅。(嘔血、咯血、便血、尿血)2,內出血血腫:組織內的動脈破裂,呈包塊樣隆起。積血:血液積于體腔內。(胸、腹腔,心包腔等)溢血:組織或器官內不規(guī)則的彌漫性出血。“血肉模糊”。滲出性出血點狀出血:針尖到針頭大小或更大。常見于皮膚粘膜>淤點:直徑不大于1mm的出血點。淤斑:直徑數(shù)毫米至10mm的出血病灶。出血性浸潤:出血呈彌漫性,浸潤于組織內,呈片塊狀,暗紅色。線狀(環(huán)狀)出血:沿毛細血管發(fā)生的條紋狀出血,如腸粘膜、氣管粘膜出血。出血性素質:全身各組織均有滲出性出血傾向時,稱出血性素質。出血的顏色與出血的時間長短有關。7、簡述貧血性梗死的病變。貧血性梗死又稱白血性梗死。眼觀:1.梗死灶為灰白色,較干燥,堅實,初期突出,后期凹陷2.周圍有充血,出血帶3.切面形狀與血管分布一致。鏡下:1.壞死組織核溶解或破裂2.胞漿為紅色凝固物3.組織結構輪廓保存,后期崩解為無結構的顆粒狀物8、簡述出血性梗死的病變。出血性梗死(紅色梗死)特點:常見于肺、腸等組織結構疏松,血管吻合枝較豐富的器官,且存在淤血的情況。眼觀:梗死灶呈紅色,切面黑紅色,濕潤,與健康組織分界明顯。鏡檢:除組織壞死外,還見有大量散在分布的紅細胞。第二章彌漫性血管內凝血一、定義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它是指在多種原因作用下,以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激活、凝血酶生成增多為共同發(fā)病通路,以凝血功能紊亂為特征的病理過程。二、填空題1、DIC在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第三章休克一、名詞解釋休克:是指機體在受到各種有害因子作用時所發(fā)生的,伊有效循環(huán)血量急劇減少、組織器官微循環(huán)血液灌流量嚴重不足為特征,并由此而導致的各種重要器官代謝障礙和結構損害的全身性病理過程二、填空題1、休克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血壓下降、心跳加速、脈搏細弱、可視粘膜蒼白、尿量減少、反應遲鈍、甚至昏迷第四章細胞和組織的損傷一、名詞1、變性:是指細胞和組織損傷所引起的一類形態(tài)學變化。2、細胞腫脹:細胞內水分增多、胞體增大,胞漿內出現(xiàn)細微顆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3、壞死:活體內局部組織或細胞的死亡稱為壞死。4、細胞凋亡:是指細胞在基因調控下自主而有序的死亡過程。5、檳榔肝:肝臟由于慢性淤血發(fā)生脂肪變性時,淤血明顯處呈暗紅色,而變性部位呈灰黃色,其表面和切面形成紅黃相間的紋理,形似檳花條紋,故稱檳榔肝。6、虎斑心:心臟發(fā)生脂肪變性時,在心內外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見灰黃色斑點,與正常暗紅色的心肌相間,呈虎皮斑紋。7、西米脾:淀粉樣物質沉積于白髓,切面上皮小體如高粱米大小,灰白色,半透明,與煮過的西米相似。8、氣球樣變:由于肝細胞受損后水分增多引起肝細胞脹大、胞漿疏松化,進一步發(fā)展肝細胞脹大如球形,胞漿幾乎透明,稱為氣球樣變。9、凋亡小體:細胞凋亡時,細胞膜內陷將細胞自行分割成多個外有膜包裹、內容物不外泄的小體二、單項選擇1、細胞內出現(xiàn)大量的蛋白質顆粒的變性是(A)A.顆粒變性B.淀粉樣變C.脂肪變性D.細胞腫脹2、變性物質出現(xiàn)在細胞外的變性是(B)A.顆粒變性B.淀粉樣變C.脂肪變性D.細胞腫脹3、在活體內,局部組織細胞的病理性死亡(D)A.死亡B.腐敗C.細胞凋亡D.壞死4、蠟樣壞死為一種(A)A.凝同性壞死B.液化性壞死C.干性壞死D.濕性壞死5、脂肪變性常發(fā)生的細胞是(B)A.纖維細胞B.肝細胞C.漿細胞D.血細胞6、干酪樣壞死為一種(A)A.凝固性壞死B.液化性壞死C.干性壞死D.濕性壞死7、細胞內水分增多,胞體增大,胞漿內出現(xiàn)微細顆?;虼笮〔坏鹊乃莘Q為(B)A.脂肪變性B.細胞腫脹C.透明變性D.淀粉樣變8、常發(fā)生于肝、腎、脾、淋巴結等器官的變性是(D)A.顆粒變性B.脂肪變性C.水泡變性D.淀粉樣變三、判斷題TFFTTFTFFFF1、細胞凋亡是指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條件下,為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由基因控制的細胞自主程序性死亡。()2、細胞腫脹是指細胞內因顆粒增多而腫大的細胞病變。()3、壞死是指機體內組織細胞的病理性死亡。()4、虎斑心是指發(fā)生間質性心肌炎時,在紅色的心肌背景上可見心肌內的灰黃色條紋病變區(qū)圍繞心腔呈條紋狀分布,外觀如虎皮狀。()5、脾臟腫大,堅實,脾小體呈白色半透明的高粱米大小,與煮熟的西米相似,西米脾。()6、淀粉樣變是指在器官的網(wǎng)狀纖維、血管、和組織間隙沉積大量的淀粉。()7、變性是指間質細胞與組織損傷的一類形態(tài)學病理變化。()8、檳榔肝是指肝細胞顆粒變性與淤血相間的一種病理變化。()9、蠟樣壞死是結締組織的凝固性壞死。()10、壞疽組織眼觀常呈暗紅色。()11、細胞凋亡是一種病理條件下發(fā)生的細胞死亡。()四、填空題TOC\o"1-5"\h\z1、只在細胞內部出現(xiàn)的變性是指、水泡變姓、脂肪變姓。2、在細胞內或間質均可出現(xiàn)的變性是—透明變姓—。3、僅在細胞外出現(xiàn)的變性是_。4、壞死是指活體內局部組織或細胞的—。5、壞死細胞核的病變主要是一、核破碎一、核溶解。6、壞死可分為—凝固性壞死—、液化姓壞死、脂肪壞死、壞疽四種類型。7、細胞凋亡是指細胞在—的調控下的自主而有序的死亡過程。8、細胞凋亡的重要形態(tài)學特征是形成凋亡小體。9、顆粒變性多發(fā)生于、心肌細胞、腎小管上皮一細胞。10、脂肪變性多發(fā)生于肝細胞、心肌細胞、腎臟一細胞。五、簡答題1、簡述肝臟顆粒變性的病變特點病變輕微時眼觀病變不明顯。嚴重時,器官腫大,色澤變淡且無光澤,呈灰黃色或土黃色,質脆易碎,切面隆起,組織比重比正常降低。鏡檢,見變性的的細胞腫大,胞漿內出現(xiàn)細小顆粒,HE染色呈淡紅色。病變嚴重時,胞核也腫大,染色質淡染或溶解,核膜破裂而核消失。電鏡檢查,變性細胞的線粒體腫脹,嵴變短減??;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復合體擴張,粗面內質網(wǎng)脫顆粒;糖原減少,自噬體增多。腫脹的線粒體,擴張的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復合體等即是光鏡下所見的細小顆粒。2、簡述水皰變性的病變特點。鏡檢,見變性細胞腫脹,胞漿顏色變淡,并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水泡,有時同時存在細小顆粒。嚴重的水泡變性,細胞腫脹明顯,小水泡相互融合形成大水泡,胞漿疏松呈空網(wǎng)狀或幾乎呈透明狀。胞核腫大、淡染,出現(xiàn)空泡,或懸浮于中央,或偏于一側,此時變性的細胞像充滿氣體的氣球,故稱為氣球樣變。高度腫脹的細胞破裂崩解后,形成細胞碎片,同時水分進入間質。電鏡觀察,見細胞明顯腫大,基質疏松變淡,線粒體高度腫脹,嵴變短甚至消失,嚴重時線粒體破裂,內質網(wǎng)極度擴張并破裂或呈囊泡狀,擴張的粗面內質網(wǎng)伴有核糖體脫粒現(xiàn)象,高爾基復合體的扁平囊也發(fā)生擴張。3、簡述肝臟脂肪變性的病變特點。眼觀腫大、表面光滑、黃紅色或灰白色,質地脆軟,觸之有油膩感。肝臟重度脂肪變性易繼發(fā)肝破裂。肝臟由于慢性淤血發(fā)生脂肪變性時,淤血明顯處呈暗紅色,變性部位呈灰黃色,其表面和切面形成紅黃相間的紋理,形似檳榔花紋,稱為“檳榔肝”。4、簡述脾臟淀粉樣變的病變特點。脾臟的淀粉樣變性可分為局灶性彌漫性。局灶性的淀粉樣變,淀粉樣物質沉著于白髓部位的中央動脈壁,與淋巴濾泡的網(wǎng)狀纖維上,時此脾臟的切面出現(xiàn)半透明灰白色顆粒狀病灶,外觀如煮熟的西米,俗稱“西米脾”。鏡檢,淀粉樣物呈均質粉紅色條索或團塊,局部固有細胞減少甚至消失,進而整個白髓完全被淀粉樣物質取代。彌散型淀粉樣變,淀粉樣物大量彌散地沉著于脾髓細胞之間和網(wǎng)狀纖維上,呈不規(guī)則團塊或條索,淀粉樣物沉著部位的淋巴組織萎縮消失,眼觀脾臟切面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灰白色區(qū)。與殘留的固有暗紅色脾髓互相交織呈火腿樣花紋,故稱為火腿脾5、簡述壞死的判斷標準及類型?;铙w內局部組織或細胞的死亡稱為壞死,表現(xiàn)為壞死組織、細胞的物質代謝停止,功能喪失,并表現(xiàn)一系列形態(tài)學改變。根據(jù)壞死組織的形態(tài)變化特征,將壞死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凝固性壞死、液化性壞死、脂肪壞死、壞疽。6、簡述淀粉樣變的病變。淀粉樣變病是指一種呈特殊反應、均勻無結構的淀粉樣蛋白沉積于組織或器官,并導致所沉積的組織及器官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礙的疾患。淀粉樣蛋白是一種結合黏多糖的蛋白質,電鏡下是纖維原纖維相互交織成的網(wǎng)狀結構,因其與淀粉遇碘時的反應相似,故名淀粉樣物質。淀粉樣蛋白廣泛沉積于內臟、肌肉、粘膜和皮膚時稱泛發(fā)性或系統(tǒng)性淀粉樣變病,進一步分為原發(fā)性、繼發(fā)性、遺傳性和老年性等類型。若沉積局限于某一器官,則稱局限性淀粉樣變病。只累及皮膚者稱皮膚淀粉樣變病,亦有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之分,后者發(fā)生于多種皮膚病的損害內。7、簡述壞死的定義及類型?;铙w內局部組織或細胞的死亡稱為壞死,表現(xiàn)為壞死組織、細胞的物質代謝停止,功能喪失,并表現(xiàn)一系列形態(tài)學改變。根據(jù)壞死組織的形態(tài)變化特征,將壞死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凝固性壞死、液化性壞死、脂肪壞死、壞疽。8、簡述細胞凋亡的定義及病變過程。是指為維持穩(wěn)定,由控制的細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細胞凋亡與不同,細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動的過程,而是主動過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達以及調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條件下,自體損傷的一種現(xiàn)象,而是為更好地適應生存環(huán)境而主動爭取的一種死亡過程。9、簡述壞死與凋亡的區(qū)別。特征細胞凋亡細胞壞死性質生理或病理性,特異性病理性,非特異性范圍單個散在細胞大片組織或成群細胞細胞膜完整、鼓泡通透性增加、破裂細胞核皺縮、分段化分解細胞器完整受損細胞體積變小變大細胞內容物不外溢、形成凋亡小體外溢、形成細胞碎片生化特性DNA電泳呈梯狀分布DNA呈碎片狀,無序誘導因素較弱刺激,非隨機發(fā)生強烈刺激,隨機發(fā)生基因調控有無組織反應無炎癥有炎癥第五章適應與修復1、萎縮:發(fā)育正常的組織、器官,由于實質細胞體積減小或數(shù)量減少而使其體積縮小功能減退的過程2、鈣化:鈣鹽的沉著過程稱為鈣化。3、代償: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家畜體內某組織、器官的代謝、功能發(fā)生障礙或結構遭到破壞時,機體通過相應組織、器官的代謝改變、功能加強或形態(tài)結構的變化來進行替代、補償?shù)倪^程。4、肥大:組織或器官的體積增大并伴有功能的增強,稱為肥大。5、修復:是指組織損傷后的重建過程,包括機體對死亡的細胞、組織進行的的修補以及對病理產物加以改造的過程。6、再生:機體體內死亡或損傷的細胞、組織,由鄰近健康的細胞分裂增殖來完成修復的過程稱為再生。7、機化:是指機體內的壞死組織、炎性滲出物、血栓及血凝塊等病理性產物,由肉芽組織長入并取代的過程。8、化生:巳分化成熟的組織為了適應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或理化刺激,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完全轉變成為另一種組織的過程,稱為化生。9、適應:是指細胞、組織、器官和機體對于內外環(huán)境持續(xù)性的有害刺激所做出的應答反應。10、肉芽組織:是由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分裂增殖形成的幼稚的結締組織。二、單項選擇1—5DDBBB6—8DDA1、發(fā)育成熟的器官、組織或細胞發(fā)生體積縮小的過程是()A.代償B.壞死C.機化D.萎縮2、細胞組織或器官的體積增大并伴有功能增強稱為()A.變性B.壞死C.化生D.肥大3、當機體的組織、器官完整性被破壞時,周圍健康組織通過再生來加以修補的過程是指()A.代償B.再生C.修復D.肥大4、機體內死亡的細胞和組織可由鄰近健康的細胞分裂新生而修復,這種細胞的分裂新生稱為()A.代償B.再生C.修復D.肥大5、再生能力弱的組織是()A.上皮組織B.骨組織C.神經(jīng)組織D.結締組織6、機體對外傷或其它病變組織所引起的組織創(chuàng)傷,通過再生進行修補的過程()A.代償B.再生C.修復D.創(chuàng)傷愈合7、壞死組織、炎性滲出物、血凝快、血栓等病理性產物被新生肉芽組織所取代的過程是()A.化生B.再生C.修復D.機化8、巳分化成熟的組織在環(huán)境條件和機能要求改變的情況下,完全改變某機能和形態(tài)特性,轉為另一種成熟組織的過程是()A.化生B.再生C.修復D.機化三、判斷題1—5TFTFT6—9TFTT1、修復是指當機體的組織、器官完整性被破壞時,周圍組織通過再生來加以修補的過程。()2、機化是指病理性產物(如組織壞死灶、滲出的纖維素凝塊、血栓等)或異物被新生的肉芽組織包裹的病理過程。()3、創(chuàng)傷愈合是指機體對外傷或其它病變引起的組織創(chuàng)傷,通過補償進行修補的過程。()4、萎縮是指機體器官、組織體積變小,細胞數(shù)量減少的現(xiàn)象。()5、適應是指細胞與組織改變其功能、形態(tài)結構以適應改變了的環(huán)境條件及新功能要求的過程。()6、化生是指巳分化成熟的組織在環(huán)境條件與機能要求改變的情況下,改變某機能和形態(tài)特性,轉為另一種成熟的組織的過程。()7、肥大是指組織器官的體積變大。()8、再生是指機體內組織細胞死亡后,由臨近健康細胞分裂增殖來修復的過程。()9、壞死組織、炎性滲出物、血凝快、血栓、異物(鐵釘、子彈)等病理性產物被新生肉芽組織所取代的過程是機化。()四、填空題1、適應是一、和對于內外環(huán)境持續(xù)性的有害刺激所作出的應答反應。2、肥大是指或體積增大并伴有功能增強的現(xiàn)象。3、巳經(jīng)分化成熟的組織為了適應環(huán)境的條件的改變或理化刺激,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完全轉變?yōu)榱硗庖环N組織的過程,稱為。4、代償主要包括和。5、修復是指組織損傷后的重建過程,包括.以及的過程。6、再生是指機體體內死亡或損傷的細胞、組織,由來完成修復的過程。7、骨折愈合主要包括....5個階段。8、機化是指機體內、、、等病理性產物被肉芽組織長入并被取代的過程。(1.細胞、組織、器官、機體2.組織、器官3.化生4.代謝性代償、功能性代償、結構性代償5.機體對死亡的細胞、組織進行的修補、對病理產物加以改造6鄰近健康的組織分裂增殖7.血腫形成、骨折斷端壞死骨的吸收、纖維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再塑8.壞死組織、炎性滲出物、血栓、血凝塊)五、簡答題1、簡述8種組織細胞再生能力特點。2、簡述毛細血管再生過程。3、簡述肉芽組織的形成過程。4、簡述一期與二期創(chuàng)傷愈合的區(qū)別。5、簡述骨折愈合的過程。第六章炎癥一、名詞1.炎癥:動物機體對致炎因素的局部損傷所產生的具有防御意義的應答性反應。炎性介質:指在炎癥過程中由細胞釋放或由體液產生參與引起炎癥反應的化學物質。細胞因子:在非特異性免疫或特異性免疫的效應階段,動物體內各種組織細胞在其生命周期中釋放的,能影響其他細胞或自身細胞功能、介導免疫反應和炎癥反應,并參加復雜的細胞-細胞間調節(jié)網(wǎng)絡的多肽,被統(tǒng)稱為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具有趨化作用的外源性和內源性的化學刺激物稱為趨化因子吞噬作用:白細胞滲出并在趨化因子作用下到達炎區(qū),吞入和消化病原體、抗原抗體復合物、各種異物及組織壞死崩解產物等的過程稱為吞噬作用菌血癥:細菌進入血液的現(xiàn)象稱菌血癥毒血癥:指細菌的毒素或炎癥灶中各種有毒產物被吸收入血而引起機體中毒的現(xiàn)象。敗血癥: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并持續(xù)存在大量繁殖,產生毒素,引起機體嚴重物質代謝障礙和生理機能紊亂,呈現(xiàn)全身中毒癥狀并發(fā)生相應的形態(tài)學變化膿毒敗血癥:化膿菌引起的敗血癥稱為膿毒敗血癥絨毛心:在心包的纖維素性炎時,漿膜心包滲出的纖維蛋白原在心臟表面形成無數(shù)絨毛狀纖維蛋白,因心臟不停搏動而摩擦牽引,形成很多絨毛狀結構,故稱“絨毛心”。二、單項選擇題1—5DCDAC6—10BBDBC11—12BC1、出現(xiàn)于慢性炎癥、病毒性炎癥和遲發(fā)性變態(tài)反應過程中的細胞為()A.中性粒細胞B.堿性粒細胞C.酸性粒細胞D.淋巴細胞2、炎灶內以細胞變性、壞死為特征的炎癥稱為()A.增生性炎B.滲出性炎C.變質性炎D.壞死性炎3、皮下及肌間結締組織發(fā)生彌漫性化膿時叫做()A?膿性卡他B?組織積膿C.膿腫形成D.蜂窩織炎4、出現(xiàn)于慢性炎癥具有合成免疫球蛋白功能的細胞為()A.漿細胞B.嗜堿性粒細胞C.單核細胞D.嗜酸性粒細胞5、炎灶內以漿液滲出和白細胞游出為特征的炎叫做()A.變質性炎B.出血性炎C.滲出性炎D.增生性炎6、炎灶中以細胞增生為主要特征的炎癥稱為()A.肉芽組織B.增生性炎C.組織再生D.變質性炎7、出現(xiàn)于急性炎癥初期和化膿性炎癥的細胞為()A.淋巴細胞B.中性粒細細胞C.單核細胞D.漿細胞在由超敏反應與寄生蟲所引起的炎癥過程中常見的炎性細胞為()A.中性粒細胞B.嗜堿性粒細胞C.單核細胞D.嗜酸性粒細胞組織壞死變化較輕微的纖維素性炎稱為()A.漿液性炎B?浮膜性炎C.固膜性炎D.化膿性炎出現(xiàn)于急性炎癥后期或慢性炎癥的細胞是()A.中性粒細胞B.嗜堿性粒細胞C.單核細胞D.嗜酸性粒細胞在I型超敏反應過程中常見的炎性細胞為()A.中性粒細胞B.嗜堿性粒細胞C.單核細胞D.淋巴細胞伴有比較嚴重組織壞死的纖維素性炎稱為()A.浮膜性炎B.變質性炎C.固膜性炎D.滲出性炎三、判斷題1—5TFTFT6—10TFFTF11—12FF1、炎癥介質是指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由局部組織或血漿產生和釋放的一類誘導或調控炎癥反應的化學物質。()2、出現(xiàn)于慢性炎癥、病毒性炎癥和遲發(fā)性變態(tài)反應過程中的細胞是巨噬細胞。()3、炎灶內以細胞變性、壞死為特征的炎癥是變質性炎。()4、皮下及肌間結締組織發(fā)生彌漫性化膿的病理過程是膿性卡他。()5、出現(xiàn)于慢性炎癥具有合成免疫球蛋白功能的細胞為漿細胞。()6、炎灶內以漿液滲出和白細胞游出為特征的炎叫做滲出性炎。()7、出現(xiàn)于急性炎癥初期和化膿性炎癥的細胞為巨噬細胞。()8、在由超敏反應與寄生蟲所引起的炎癥過程中常見的炎性細胞為嗜堿性粒細胞。()9、炎癥是指動物機體對致病因素的損傷所產生的的具有防御意義的應答性反應。()10、出現(xiàn)于急性炎癥后期或慢性炎癥的細胞是淋巴細胞。()11、在I型超敏反應過程中常見的炎性細胞為嗜酸性粒細胞。()12、伴有比較嚴重組織壞死的纖維素性炎稱為浮膜性炎。()四、填空題1.防御意義2紅,腫,熱,痛,機能障礙3.JuliusCohnheinLewis5.致炎因素,機體因素6.細胞釋放,體液7.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造血生長因子,干擾素,淋巴因子8.組織損傷,血管反應,細胞增生9.邊移,貼壁,游出10.中性粒細胞11.嗜酸性粒細胞12.嗜堿性粒細胞13.單核細胞,巨噬細胞14.淋巴細胞15.漿細胞16.巨噬細胞17、2-5葉18.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19.黏附,攝入,消化20.浮膜性炎,固膜性炎1、炎癥是指動物機體對致炎因素的局部損傷所產生的的具有的應答反應。TOC\o"1-5"\h\z2、炎癥的局部癥候分為、、、、。3、確定血管反應是炎癥發(fā)生的重要基礎的科學家是。4、闡明血管反應機理的的科學家是。5、影響炎癥過程的因素分別是和。6、炎癥介質是指在炎癥過程中由或產生或引起炎癥反應的化學物質。7、細胞因子根據(jù)生物學效應的不同,可分為、、、-8、炎癥局部的基本病理變化包括..9、白細胞游出的過程為、、。10、常見于急性炎癥初期或化膿性炎癥的炎性細胞是。11、主要見于寄生蟲感染的炎性細胞是。12、主要參與I型超敏反應的炎性細胞是。13、急性炎癥后期或慢性炎癥時的吞噬能力較強的炎性細胞是虹14、主要見于病毒性炎癥及遲發(fā)性超敏反應的炎性細胞是。15、能產生抗體的炎性細胞是。16、結核桿菌、布氏桿菌感染后出現(xiàn)的標志性炎性細胞是17、成熟的中性粒細胞核常為、、葉核。18、炎癥過程中具有吞噬作用的炎性細胞分別是...。19、吞噬過程大體可分為、、3個階段。20、纖維素性炎包括和兩種。簡答題1、簡述細胞炎性介質有哪些。P68-73細胞原性炎癥介質:血管活性胺、花生四烯酸的代謝產物、溶酶體成分、細胞因子、其他(過敏反應噬酸性細胞趨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一氧化氮,神經(jīng)肽等)血漿源性炎性介質:纖維蛋白肽,纖維蛋白原降解成分,激肽,補體裂解產物2、簡述具有強致炎活性的細胞因子有哪些。P70а.白細胞介素Ib.白細胞介素6c.腫瘤壞死因子d.白細胞介素8e.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f.淋巴因子簡述炎癥血管反應的主要過程(1)血液動力學改變(2)血管通透性升高(3)白細胞滲出(4)趨化作用(5)吞噬作用簡述纖維素性炎的病理變化簡述滲出性炎的類型有哪些(1)漿液性炎(2)纖維素性炎(3)化膿性炎(4)非化膿性炎(5)出血性炎б、簡述結核結節(jié)(特異性肉芽腫)的病理變化特點上皮樣細胞體積較巨噬細胞大些,呈梭形或多角形,胞漿豐富,但境界不清,核呈圓形或卵圓形,染色質較少,著色較淡,有1—2個核仁。上皮樣細胞的溶酶體數(shù)量和體積有明顯增加,線粒體的數(shù)目也增加,細胞內的酶的含量也有增加,這些變化表明細胞活性增加,吞噬和殺滅分支桿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上皮樣細胞可互相融合或者其細胞核分裂胞體不分裂而形成了多核巨細胞。它的體積巨大,內含許多個核,排列成馬蹄形,花環(huán)型或散布在胞漿中具有強大的吞噬能力。問答題試述炎性滲出物的生物學意義炎性滲出液對機體有重要的防御功能,他可以稀釋局部毒素和炎癥病理產物,減輕對局部組織的損傷作用,又可以帶來抗體、補體、葡萄糖、氧等物質,有利于局部侵染的炎性細胞消滅病原體。滲出液中的纖維蛋白原在凝血酶或組織損傷釋放的酶的作用下形成纖維素,他交織成網(wǎng)可限制源微生物的擴散,同時也有利于吞噬細胞發(fā)揮吞噬作用。在炎癥后期,在纖維素網(wǎng)架還可成為修復的支架,并有利于成纖維細胞產生膠原。但滲出液對機體也能產生不利的影響,纖維素滲出過多有時不能被完全吸收,發(fā)生機化時可導致發(fā)炎組織與鄰近組織的粘連而影響其發(fā)生生理功能。試述8種常見炎性細胞的形態(tài)、功能及臨床意義P78到P80不是一般的長……217整理第七章水與電解質代謝障礙一、1、體液:動物體內各種電解質、一些小分子的有機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水溶液2、脫水:細胞外液容量減少稱為脫水,可伴有或不伴有血鈉濃度的變化3、水腫:是指過多的液體在組織間隙或體腔中積聚的現(xiàn)象4、鉀代謝障礙:主要是指細胞外液中K+濃度的異常變化,尤其是血清K+濃度的變化,包括低血鉀癥和高血鉀癥二、單項選擇ADC1、細胞間液在組織間隙蓄積過多是()A.水腫B.水中毒C.積水D.浮腫2、細胞內液增多的病理過程,是()A.水腫B.水中毒C.積水D.細胞水腫3、組織間液在體腔內蓄積過多,是()A.水腫B.水中毒C.積水D.浮腫三、判斷題XXXI、水腫是指細胞間液在組織間隙蓄積過多,常伴有細胞內液增多。()2、水中毒是指組織間液在體腔內蓄積過多。()3、水腫是指低滲性液體在細胞間隙積聚過多,導致稀釋性低鈉血癥,出現(xiàn)腦水腫,并由此產生一系列癥狀的病理過程。()第九張缺氧一1、缺氧:是指當組織細胞供氧不足或其利用氧的過程發(fā)生障礙時,機體的代謝、功能以及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異常變化的病理過程。二、簡答題1、簡述缺氧的類型及皮膚、黏膜的病理變化。P124-126答:一般將缺氧分為低張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環(huán)性缺氧、組織性缺氧等四種類型。低張性缺氧時黏膜和淺色家畜的皮膚呈青紫色,即發(fā)紺。血液性缺氧:單純嚴重貧血時,血中Hb量顯著減少,皮膚、黏膜蒼白;CO中毒時,血中HbCO增多,皮膚、黏膜呈櫻桃紅色;高鐵Hb血癥時,皮膚、黏膜呈咖啡色或類似發(fā)紺的顏色。循環(huán)性缺氧:缺血性缺氧時,皮膚、黏膜及器官蒼白。淤血性缺血時,組織從血液中攝取的氧量增多,毛細血管中脫氧Hb含量增加,易出現(xiàn)發(fā)紺。組織性缺氧時,由于組織細胞利用氧減少,毛細血管中氧合Hb的量高于正常,故患畜皮膚、黏膜呈鮮紅色或玫瑰紅色。第十章發(fā)熱一、發(fā)熱:由于內生性致熱源的作用使體溫調節(jié)中樞的調定點上移,這樣引起的調節(jié)性體溫升高稱為發(fā)熱。2、內生性致熱原:產內生性致熱源細胞在發(fā)熱激活物的激活下產生和釋放能引起恒溫動物體溫升高的物質。二、簡答題1、簡述內生性致熱原的種類與生物學特性。P131答:白細胞介素-1:在發(fā)熱激活物作用下主要由單核-巨噬細胞合成和分泌。不耐熱和蛋白酶的作用。純度較高時致熱性很強,微量可引起單相熱。腫瘤壞死因子:小劑量可引起單相熱,大劑量可引起雙相熱。干擾素:可引起腦內或組織中PGR含量升高。其引起的發(fā)熱反應也存在劑量依賴性,可被PG合成抑制劑阻斷。白細胞介素-6:靜脈注射可引起明顯發(fā)熱,且中樞性IL-6在發(fā)熱中起重要作用。巨噬細胞炎癥蛋白-1:靜脈注射能引起劑量依賴性單相發(fā)熱反應。第十二章腫瘤一、1、腫瘤:在體內外致瘤因素的作用下,機體的細胞異常分裂、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這種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腫塊,稱為腫瘤2、異型性:腫瘤無論在細胞形態(tài)或組織結構上都與發(fā)源的正常組織有不同程度的差異。3、轉移:惡性腫瘤細胞從原發(fā)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體腔,被帶到他處而繼續(xù)生長,形成與原發(fā)癌同樣類型腫瘤的過程。4、癌:由上皮組織發(fā)生的惡性腫瘤5、肉瘤:由間葉組織(結締組織,脂肪,肌肉,脈管,骨,軟骨,淋巴造血組織等)發(fā)生的惡性腫瘤6、母細胞瘤:來自未成熟的胚胎組織或神經(jīng)組織的一些惡性腫瘤7、癌基因:能導致細胞惡性軟化的核酸片段8、原癌基因:在正常細胞中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的細胞癌基因。二、單項選擇CCADBCCDAD1、在體內外致瘤因素作用下,細胞異常分裂、增殖形成的新生物,稱之為()A.水腫B.膿腫C.腫瘤D.浮腫2、腫瘤組織細胞形態(tài)或組織結構與來源組織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稱之為()A.化生B.再生C.異型性D.適應3、腫瘤呈結節(jié)狀向四周組織擠壓性生長,稱之為()A.膨脹性生長B.外生性生長C.內生性生長D.浸潤性生長4、腫瘤細胞侵染周圍組織間隙、淋巴管、血管內并破壞周圍組織的生長為()A.膨脹性生長B.外生性生長C.內生性生長D.浸潤性生長5、來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A.纖維瘤B.癌C.肉瘤)D.母細胞瘤6、來源于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A.纖維瘤B.癌C.肉瘤)D.母細胞瘤7、來源于未成熟的胚胎組織或神經(jīng)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A.纖維瘤B.癌C.肉瘤D.母細胞瘤8、導致細胞惡性轉化的核算片段,稱之為()A.癌基因B.病毒癌基因C.細胞癌基因D.原癌基因9、以非活性的形式存在于正常細胞中細胞癌基因,稱之為()A.癌基因B.病毒癌基因C.細胞癌基因D.原癌基因三、判斷題FTFTTFTFFF1、癌是指來源于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2、癌是指來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3、肉瘤是指來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4、肉瘤是指來源于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5、母細胞瘤是指來源于未成熟的胚胎組織或神經(jīng)組織的惡性腫瘤()6、母細胞瘤是指來源于幼稚的胚胎組織或神經(jīng)纖維的惡性腫瘤()7、纖維瘤是良性腫瘤。()8、纖維肉瘤是良性腫瘤。()9、癌基因是指能導致細胞惡性轉化的RNA片段。()10、原癌基因是指存在于正常細胞內未激活的RNA序列。()四、填空題1、腫瘤是指在體內外致瘤因素作用下,機體的細胞異常分裂、增殖而形成的。2、腫瘤細胞、組織結構與來源組織的差異性,稱之為。3、腫瘤的生長方式主要分為..3種方式。4、腫瘤轉移的途徑主要分為、、3種途徑。5、脂肪瘤是指來源于的良性腫瘤。6、纖維瘤是指來源于的良性腫瘤。7、癌是指來源于的惡性腫瘤。8、肉瘤是指來源于的惡性腫瘤。9、母細胞瘤是指來源于的惡性腫瘤。10、癌基因是指能導致細胞惡性轉移的。(1、局部腫塊2、異型性3、膨脹性生長、外生性生長、浸潤性生長4、淋巴道轉移、血道轉移、種植性轉移5、脂肪組織6、結締組織7、上皮組織8、間葉組織9、未成熟的胚胎組織和神經(jīng)組織10、核酸片段)五、簡答題1、簡述動物腫瘤概念及研究意義。答:在體內外致瘤因素的作用下,機體的細胞異常分裂、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這種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腫塊,稱為腫瘤研究意義:2、簡述惡性腫瘤異型性的特點。答:(一)腫瘤細胞的異型性:(1).瘤細胞形態(tài)和大小不一致:一般比正常細胞大,有時出現(xiàn)瘤巨細胞。少數(shù)分化差的腫瘤,其細胞較正常小。(2).細胞核大小、形狀及染色不一致:胞核體積較增大,與胞漿的比例增大;核大小形狀不一,深染。(3)核分裂象多見:瘤細胞常出現(xiàn)不對稱性、多極性等病理性核分裂象.(4)胞漿的改變:胞漿內核糖體增多,胞漿多呈堿性。(5)超微結構的改變:胞漿內細胞器異常;胞漿內主見核糖體;溶酶體異常;胞體長出微絨毛等。(二)腫瘤組織結構的異型性常見瘤細胞排列紊亂,失去正常的排列層次或結構。3、簡述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區(qū)別。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生長速度緩慢迅速核分裂象少或無較多核染色質較少,呈顆粒狀較多,呈塊粒狀細胞分化程度較好分化不良生長方式膨脹性生長浸潤性生長包膜形成常有包膜無轉移無常發(fā)生對機體的影響常不顯著顯著術后復發(fā)不復發(fā)常常復發(fā)4、簡述腫瘤是如何命名的?155六、問答題1、試述乳頭狀瘤的病變特點。剖檢病變:瘤組織向皮膚或粘膜表面形成乳頭狀或花椰菜狀突起,有時也成乳毛狀、樹枝狀或結節(jié)狀。其大小不定,由豌豆至拳頭大。乳頭狀瘤的基部粗細不一,有的狹小如蒂狀。切面見上皮層肥厚呈手指狀突出,其下層的結締組織也隨同上皮生長,并深入上皮層的中央,構成其間質,上皮成分包被于間質的表面。有的由于上皮角化,所含間質較豐富,因此質地堅硬,稱為硬性乳頭頭狀瘤;有的結構疏松,含血管較多,質地軟而易出血,稱為軟性乳頭狀瘤。鏡檢病變:瘤組織是以間質增生形成的分支為基礎,在表面背覆著上皮細胞,上皮的層次可能較正常增多,細胞變大,有時也可以化生成異型狀態(tài)。但瘤組織很少向深部呈浸潤性生長。由于乳頭狀瘤發(fā)生部位的不同,其腫瘤上皮組織也不同,可分為鱗狀上皮乳頭狀瘤、移形上皮乳頭狀瘤和柱狀上皮乳頭狀瘤。皮膚乳頭狀瘤表面部,常缺乏毛發(fā)、腺體和色素。2、試述鱗狀上皮癌的病變特點。剖檢病變:鱗癌發(fā)生的初期,患部輕度肥厚,或呈結節(jié)狀疣狀花椰菜狀。其后側多形成邊緣高突,基底堅硬的潰瘍,并常因潰瘍面感染化膿而有不同程度的惡臭,切面呈灰白色,粗顆粒狀,有出血及壞死。癌組織可向周圍組織或深層組織浸染,其附近的淋巴結常發(fā)生腫大。鏡檢病變:通常有兩種不同的形態(tài)表現(xiàn):(1)角化鱗狀上皮癌:由分化程度較高的鱗狀上皮組成癌巢,呈條索狀或團塊狀,浸潤于皮下或粘膜下組織。癌巢和癌巢之間有多量的結締組織及炎性細胞。癌巢外層為梭形或低立方形的基底細胞;內層為大而呈多角形的棘細胞,細胞界限清楚,和分裂象較少見;中心為扁平的鱗狀上皮呈向心性排列,而且越向中心細胞越扁平。有的癌巢中心有角化現(xiàn)象(核消失而呈均質紅染的透明物質),角化的上皮環(huán)繞形成輪層狀小體,稱為癌珠,有時還可見鈣化現(xiàn)象。(2)無角化鱗狀上皮癌:由分化程度低的鱗狀上皮細胞組成。癌巢由形態(tài)不一致的長形或梭形細胞構成,無角化現(xiàn)象,細胞核染色深,失去極性。細胞界限不明顯,核分裂象多見。204整理第十三章名詞解釋1、虎斑心:在實質性心肌炎病變中,當沿心冠橫切心臟時,可見灰黃色條紋圍繞心腔呈環(huán)層分布,形似虎皮的斑紋,故稱“虎斑心”。(心臟發(fā)生脂肪變性時,在正常心肌之間有灰黃色的條紋或斑點分布,外觀上呈黃紅相間的虎皮狀斑紋,稱為虎斑心。)2、絨毛心:在傳染性心包炎中,如果病程加長,纖維素不斷沉積,厚度不斷增加,在大動物其厚度可達2~3cm;因心臟搏動而摩擦牽引,使沉積于心外膜的纖維素呈絨毛狀,故稱“絨毛心”。3、盔甲心:結核性心包炎時,先發(fā)生滲出性心包炎,繼而出現(xiàn)干酪化。經(jīng)時教久,可見特異性肉芽組織增生,有時可見大小不一的干酪樣壞死灶,從而在心臟表面背負較厚的增生物,形似盔甲,故稱“盔甲心”。4、心功能不全:在各種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導致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輸出量減少不能滿足機體代謝需要的一種病理過程,稱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功能不全稱為心力衰竭或泵衰單項選擇ABCAB1、以心肌變質性變化為主的炎癥是()A.實質性心肌炎B.間質性心肌炎C.化膿性心肌炎D.變質性心肌炎2、以心肌間質水腫和炎性細胞浸潤等變化為主的炎癥是()A.實質性心肌炎B.間質性心肌炎C.化膿性心肌炎D.變質性心肌炎3、以心肌化膿性損傷和中性細胞浸潤等變化為主的炎癥是()A.實質性心肌炎B.間質性心肌炎C.化膿性心肌炎D.變質性心肌炎4、滲出物常以漿液性-纖維素性或纖維素為特征的心包炎是()A.傳染性心包炎B.創(chuàng)傷性心包炎C.寄生蟲性心外膜炎D.變質性心肌炎5、滲出物常以漿液性-纖維素性-化膿性為特征的心包炎是()A.傳染性心包炎B.創(chuàng)傷性心包炎C.寄生蟲性心外膜炎D.變質性心肌炎三、判斷題FTFTTTF1、以炎癥過程緩慢及潰瘍性贅生物生成為特征的病變是疣狀心內膜炎。()2、炎癥發(fā)展迅速、瓣膜明顯壞死的心內膜炎炎是潰瘍性心內膜炎。()3、實質性心肌炎是以滲出性變化為特征的炎癥。()4、間質性心肌炎是以心肌纖維水腫及炎性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癥。()5、傳染性心包炎是以漿液性-纖維素性滲出為特征的炎癥。()6、創(chuàng)傷性心包炎是以漿液性-纖維素性-化膿性心包炎為特征的炎癥。()7、心功不全是指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輸出量滿足不了機體旺盛代謝需求的一種病理過()四、填空題1、心內膜炎可分為、。2、心肌炎分為..。3、實質性心肌炎是以為特征。4、間質性心肌炎是以和為特征的炎癥。5、傳染性心包炎是以或滲出物為特征的炎癥。6、創(chuàng)傷性心包炎是以滲出為特征的炎癥。1、疣狀心內膜炎、潰瘍性心內膜炎2、實質性心肌炎、間質性心肌炎、化膿性心肌炎3、心肌變質性變化4、心肌的間質水腫、炎性細胞浸潤5、漿液-纖維素性、纖維素性6、漿液-纖維素-化膿性簡答題1、簡述實質性心肌炎的病變特點。眼觀:心臟擴張,心肌變淡,質地變軟,無光澤,心臟表面散發(fā)黃白色或灰白色斑塊或條紋狀的病灶(虎斑心)。鏡檢:病程較短,炎癥較輕時,心肌纖維僅呈現(xiàn)顆粒變形,脂肪輕度變性,在病程較長,炎癥重時,心肌纖維可出現(xiàn)水泡變性和蠟樣壞死局部心肌纖維發(fā)生斷裂、崩解甚至鈣化,病變局部間質毛細血管充血、出血、漿液性水腫、炎癥細胞浸潤與增生。2、簡述創(chuàng)傷性心包炎的病變特點。剖檢變化:心包無光澤,因有纖維素沉淀而增厚,心包腔擴張而緊張,切開心包常有多量的污穢的纖維素化膿性滲出物流處,常含氣泡,氣味惡臭。心外膜覆蓋厚層污黃或污綠色的纖維素■化膿性滲出物,剝離后心外膜混濁而粗糙,并常見充血和出血點。問答題1.試述左心功能不全引起肺淤血的病理過程。由于左心功能不全,肺靜脈回流受阻所致。急性肺淤時,肺臟呈紫色,體積膨大,質地稍變韌,重量增加,被膜緊張而光滑,從切面上流出大量混有泡沫的血樣液體。鏡檢見肺內小靜脈及肺泡壁毛細血管擴大,充滿大量紅細胞;肺泡腔內出現(xiàn)淡紅色的漿液和數(shù)量不等的紅細胞。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細血管擴張,充滿紅細胞。肺泡腔中有粉紅色的水腫液。肺淤時,常在肺泡腔內,見到吞噬有紅細胞或含鐵血黃素的巨噬細胞,因為慢性淤血多見于心力衰竭,故又有“心力衰竭細胞”之稱。長期肺淤血可引起肺間質結締組織增生,同時伴有大量含鐵血黃素在肺泡腔和肺間質內沉積,使肺臟發(fā)生褐色硬化。2、試從心血管病理角度推導動物體表嚴重瘀血的機理。P178-p179體循環(huán)障礙第十四章貧血:指單位容積血液中的紅細胞數(shù)或/和血紅蛋白量低于正常值,并伴隨紅細胞形態(tài)改變和運氧障礙的病理過程。單選ABDABBCDABCDABCBCCDD1、炭疽、急性豬丹毒、急性副傷寒、急性馬傳貧等傳染病易發(fā)()A.急性脾炎B.壞死性脾炎C.化膿性脾炎D.慢性脾炎2、巴氏桿菌病、弓形蟲、豬瘟、雞新城疫、法氏囊病等傳染病易發(fā)()

A.急性脾炎B.壞死性脾炎C.化膿性脾炎D.慢性脾炎3、結核桿菌病、布氏桿菌病、牛傳染性胸膜肺炎、慢性馬傳貧等傳染病易發(fā)()A.急性脾炎B.壞死性脾炎C.化膿性脾炎D.慢性脾炎4、有敗血脾之稱的脾炎是()A.急性脾炎B.壞死性脾炎C.化膿性脾炎D.慢性脾炎5、表切面常有粟粒大小灰白色壞死灶的脾炎是()A.急性脾炎B.壞死性脾炎C.化膿性脾炎D.慢性脾炎6、脾臟白髓體積縮小甚至消失的脾炎是()A.急性脾炎B.壞死性脾炎C.化膿性脾炎D.慢性脾炎7、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為特征的脾炎是()A.急性脾炎B.壞死性脾炎C.化膿性脾炎D.慢性脾炎8、有多核巨細胞生成為特征的脾炎是()A.急性脾炎B.壞死性脾炎C.化膿性脾炎D.慢性脾炎9、常見于某些傳染病的初期,臨床上最常見到的淋巴結炎是()A.漿液性淋巴結炎B.出血性淋巴結炎10、以嚴重出血為特征的淋巴結炎是()A.漿液性淋巴結炎B.出血性淋巴結炎11、以實質壞死為特征的淋巴結炎是()A.漿液性淋巴結炎B.出血性淋巴結炎C.壞死性淋巴結炎C.壞死性淋巴結炎C.壞死性淋巴結炎12、表切面有大小不一化膿灶的淋巴結炎是(A.漿液性淋巴結炎B.出血性淋巴結炎)C.壞死性淋巴結炎13、淋巴竇內含有漿液的淋巴結炎是()A.漿液性淋巴結炎B.出血性淋巴結炎C.壞死性淋巴結炎D.化膿性淋巴結炎D.化膿性淋巴結炎D.化膿性淋巴結炎D.化膿性淋巴結炎D.化膿性淋巴結炎14、淋巴結體積顯著腫大,表切面暗紅色、黑紅色的淋巴結炎是()A.漿液性淋巴結炎B.出血性淋巴結炎C.壞死性淋巴結炎D.化膿性淋巴結炎15、淋巴結切面具有大小不等的灰黃色壞死灶或磚紅色壞死區(qū)的淋巴結炎是()A.漿液性淋巴結炎B.出血性淋巴結炎C.壞死性淋巴結炎D.化膿性淋巴結炎16、炭疽、巴氏桿菌病、豬瘟、急性鏈球菌病常發(fā)生的淋巴結炎是()A.漿液性淋巴結炎B.出血性淋巴結炎C.壞死性淋巴結炎D.化膿性淋巴結炎17、壞死桿菌病、牛泰勒蟲病、豬弓形蟲病等常發(fā)生的淋巴結炎是()A.漿液性淋巴結炎B.出血性淋巴結炎C.壞死性淋巴結炎D.化膿性淋巴結炎18、在巨噬細胞內可見到原蟲淋巴結炎是()A.漿液性淋巴結炎B.出血性淋巴結炎C.壞死性淋巴結炎D.化膿性淋巴結炎19、中性粒細胞浸潤為特征的淋巴結炎是()A.漿液性淋巴結炎B.出血性淋巴結炎C.壞死性淋巴結炎D.化膿性淋巴結炎20、布氏桿菌病、副結核桿菌病常發(fā)生的淋巴結炎是()A.漿液性淋巴結炎B.急性淋巴結炎C.壞死性淋巴結炎D.慢性淋巴結炎判斷TFFFFFFFFTF1、溶血性貧血可由豬附紅細胞體引起。()2、急性脾炎常見于結核桿菌、布氏桿菌感染。()3、脾臟白髓縮小甚至完全消失的脾炎是壞死性脾炎。()4、體積顯著增多的脾炎是慢性脾炎。()5、雞新城疫的脾臟病變是急性脾炎。()6、豬瘟的脾臟病變是化膿性脾炎。()7、慢性脾炎體積不腫大。()8、漿液性淋巴結炎體積不腫大。()9、急性豬鏈球菌病的淋巴結病變是壞死性淋巴結炎。()10、豬弓形蟲病淋巴結病變是壞死性淋巴結炎。()11、壞死性淋巴結炎體積不腫大,表切面灰紅色或暗紅色。()四、填空題1、A.漿液性淋巴結炎B.出血性淋巴結炎10、以嚴重出血為特征的淋巴結炎是()A.漿液性淋巴結炎B.出血性淋巴結炎11、以實質壞死為特征的淋巴結炎是()A.漿液性淋巴結炎B.出血性淋巴結炎C.壞死性淋巴結炎C.壞死性淋巴結炎C.壞死性淋巴結炎12、表切面有大小不一化膿灶的淋巴結炎是(A.漿液性淋巴結炎B.出血性淋巴結炎)C.壞死性淋巴結炎13、淋巴竇內含有漿液的淋巴結炎是()A.漿液性淋巴結炎B.出血性淋巴結炎C.壞死性淋巴結炎D.化膿性淋巴結炎D.化膿性淋巴結炎D.化膿性淋巴結炎D.化膿性淋巴結炎D.化膿性淋巴結炎2、貧血主要包括...4種類型。3、溶血性貧血是指因而引起的貧血。4、豬附紅細胞體可引起豬的貧血。5、體積顯著增大,最大至正常的5-10的脾炎是。6、脾臟表面或切面常見到針尖或粟粒大小的灰白色壞死結節(jié)的脾炎是。7、脾臟組織內有多核巨細胞存在的脾炎是。8、表面色澤鮮紅,內有漿液滲出的淋巴結炎是。9、外部呈黑紅色或黑色,體積腫大的淋巴結炎是。10、淋巴結腫大,切面有大小不等的灰黃色壞死灶的淋巴結炎是。簡答題簡述急性脾炎的病變特點。剖檢變化:脾臟增大,可比正常大2~3倍,甚至5~10倍,被膜緊張,邊緣鈍圓。切開時流出血樣液體,切面隆起并富有血液。明顯腫大是猶如血腫樣,呈暗紅色或黑紅色,白髓和脾小梁不清,脾髓質軟。鏡檢變化:脾髓內充滿大量血液,脾實質細胞因彌漫性壞死、崩解而明顯減少;白髓體積縮小,甚至完全消失,僅中央動脈周圍殘留少來那個淋巴細胞,紅髓固有成分大為減少,有時小梁或被膜附近可見零散淋巴細胞。簡述壞死性脾炎的病變特點。P187簡述出血性淋巴結炎的病變特點。P189簡述壞死性淋巴結炎的病變特點。P189203整理十五章一、1、肺炎:是指支氣管、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癥2、肺變:肺體積顯著增大,重量增加,肺葉轉為紅色、硬實,不含空氣,質地堅硬如肝臟樣3、肺氣腫:局部組織內空氣含量過多,導致肺臟體積膨大4、肺肉變:存活動物肺泡內滲出物被肉芽組織取代個,廣泛機化使肺組織變得致密堅實5、肺萎縮:肺臟膨脹不全活曾充氣過的肺組織的塌陷,使肺組織出現(xiàn)相對無空氣的區(qū)域6、呼吸功能不全:由于外呼吸功能發(fā)生障礙,使機體動脈血氧分壓低于正常范圍,伴有或者不伴有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升高的一種病理過程二、選擇BADABCB1、小葉性肺炎又稱()A.纖維素性肺炎B.支氣管肺炎C.間質性肺炎D.慢性肺炎2、大葉性肺炎又稱()A.纖維素性肺炎B.支氣管肺炎C.間質性肺炎D.慢性肺炎3、容易引起間質性肺炎的病原是()A.多殺性巴氏桿菌B.胸膜肺炎放線菌C.嗜血桿菌D?犬瘟熱病毒4、大量纖維素滲出為特征的肺炎是()A.大葉性肺炎B.小葉性肺炎C.間質性肺炎D.慢性肺炎5、以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為特征的肺炎是()A.大葉性肺炎B.小葉性肺炎C.間質性肺炎D.慢性肺炎6、下列屬于大葉性肺炎病變的是()A.肺氣腫期B.肺肉變期C.肺肝變期D.肺萎陷期7、肺泡內氣體異常增多,導致肺泡腔擴張的病變是()A.肺水腫B.肺泡性肺氣腫C.間質性肺氣腫D.實質性肺氣腫三、判斷xx/x//1、肺炎是指發(fā)生在氣管、肺泡、肺間質的炎癥。()2、支氣管肺炎又稱為大葉性肺炎。()3、纖維素性肺炎又稱為大葉性肺炎。()4、大葉性肺炎包括充血肺氣腫期、紅色肝變期、灰色肝變期、溶解消散期。()5、間質性肺炎是指肺泡壁的彌漫性或局灶性炎癥。()6、肺氣腫分為肺泡性肺氣腫和間質性肺氣腫兩種類型。()四、1、肺炎是指、、的炎癥。2、支氣管肺炎是指發(fā)生在及的急性漿液性炎。3、大葉性肺炎是指在整個肺葉或大部分肺葉發(fā)生的以為特征的炎癥。4、大葉性肺炎肺炎可認為分為、、、4個發(fā)展階段。5、間質性肺炎是指的彌漫性或局灶性炎癥。6、肺氣腫包括和兩種類型。7、肺萎陷是指或,使肺實質出現(xiàn)相對無空氣的區(qū)域。8、肺通氣障礙包括和兩種類型。9、肺換氣障礙包括和兩種類型。10、呼吸衰竭可引起與。1、細支氣管、肺泡、肺間質2、肺小葉范圍內的細支氣管及其肺泡3、纖維素滲出4、充血水腫期、紅色肝變期、灰色肝變期、溶解消散期5、肺泡壁6、肺泡性肺氣腫和間質性肺氣腫7、肺膨脹不全或曾充過氣的肺組織塌陷8、限制性通氣不足、阻塞性通氣不足9、氣體彌散障礙和肺通氣和血流比例失調10、右心肥大與衰竭五、1、試述支氣管肺炎的病理變化。2、試述大葉性肺炎肺炎的病理變化。3、試述間質性肺炎的病理變化。4、試述呼吸功能不全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1、P1952、P1963、P1984、P202第十六章一、1、肝硬變:也稱肝硬化,是肝組織嚴重損傷后,大量結締組織增生和肝細胞結節(jié)狀再生而導致的肝臟變硬變形。2、假小葉:肝臟正常結構破壞,小葉間和匯管區(qū)增生的結締組織,將肝臟分割成含有數(shù)量不等的肝細胞區(qū)域。3、肝功能不全:某些致病因素嚴重損傷肝細胞和枯否氏細胞,導致肝臟形態(tài)結構好和功能出現(xiàn)異常,進而引起水腫、黃疸、出血】繼發(fā)性感染、肝性腦病等一系列癥狀,這一病理過程稱為肝功能不全。4、黃疸:由于膽色素代謝障礙或膽汁分泌與排泄障礙,導致血清膽紅素濃度增高,而引起鞏膜、黏膜、皮膚以及骨膜、漿膜和實質器官黃染的病理過程。二、AABCDDAABC1、急性卡他性腸炎主要見于()A.雞球蟲病B.雞新城疫C.牛副結核腸炎D.炭疽2、下列屬于傳染性肝炎的是()A.病毒性肝炎B.寄生蟲性肝炎C.壞死性肝炎D.中毒性肝炎3、肝硬變的種類不包括()A.門脈性肝硬變B.淤血后肝硬變C.壞死后肝硬變D.寄生蟲性肝硬變4、下列酶在肝細胞損傷后血清濃度下降的是()A.谷丙轉氨酶B?乳酸脫氫酶C.膽堿酯酶。.山梨醇脫氫酶5、膽色素不包括()A.膽綠素B.膽紅素C.膽素原D.膽黃素6、下列不屬于黃疸分類的是()A.溶血性黃疸B.實質性黃疸C.阻塞性黃疸D.間質性黃疸7、在腸黏膜表面形成纖維素性假膜為特征的腸炎是()A.急性卡他性炎B.浮膜性腸炎C.固膜性腸炎D.慢性增生性腸炎8、以腸腺中杯狀細胞增多為特征的腸炎是()A.急性卡他性腸炎B.出血性腸炎C.纖維素性腸炎D.慢性增生性腸炎9、以內容物為黑色或鮮紅色的腸炎是()A.急性卡他性腸炎B.出血性腸炎C.纖維素性腸炎D.慢性增生性腸炎10、以腸壁變厚為特征的腸炎是()A.雞球蟲病B.雞新城疫C.牛副結核腸炎D.炭疽三、1-5"XX""6-9XX(溶血性疾?。V1、以肝組織的損傷、大量結締組織增生、肝細胞結節(jié)狀再生為特征的病理變化是肝硬變(九2、肝硬變組織中廣泛增生的結締組織中出現(xiàn)新生的小血管、假膽管,并被結締組織分割成不同的區(qū)域,稱為假小葉。()3、以大量嗜堿性粒細胞浸潤為主要病變的是壞死后肝硬變()。4、肝功能不全是指某些致病因素嚴重損傷肝細胞和枯否氏細胞,導致肝臟形態(tài)和功能異常,進而引起水腫、TOC\o"1-5"\h\z黃疸、出血、繼發(fā)性感染以及肝性腦病的病理過程(九5、肝細胞內的某些酶可以用來作為判斷肝細胞損傷程度的標志子(九6、肝臟是體內進行生物轉化的唯一器官(九7、黃疸是貧血性疾病、肝臟和膽道疾病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形式(九8、黃疸主要對生殖系統(tǒng)具有毒性作用(九9、右心功能不全能引發(fā)淤血性肝硬變(九10、具有乳斑肝外觀的肝硬變是寄生蟲性肝硬變()。四、填空題1、纖維素性腸炎包括和兩類。2、慢性腸炎是以和大量細胞成分增生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慢性腸炎。3、肝炎的主要病理變化包括、和。4、肝硬變的主要病理變化包括和。5、肝硬變在家畜病理學主要分為和三類。6、血清酶的升高能判斷肝細胞損傷的酶主要包括和三種。7、膽色素包括、、。8、黃疸可分為..三類。9、嗜酸性粒細胞大量浸潤為特征的肝硬變是。10、俗稱乳斑肝的肝硬變是1、浮膜性腸炎、固膜性腸炎2、腸粘膜固有層和粘膜下層腸壁變厚3、傳染性肝炎、寄生蟲性肝炎、壞死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4、門靜脈肝硬變壞死后肝硬變寄生蟲性肝硬變5門靜脈肝硬變壞死后肝硬變寄生蟲性肝硬變6、谷丙轉氨酶、乳酸脫氫酶和山梨醇脫氫酶7、膽紅素前體膽紅素膽紅素產物8、溶血性黃疸實質性黃疸阻塞性黃疸9、寄生蟲性肝硬變10、寄生蟲性肝硬變五、1、簡述出血性腸炎的病變特點。P205答:(1)剖檢病變:病變呈局限性或彌漫性,腸壁水腫增厚,粘膜層暗紅色,有許多黑紅色出血點或出血斑,粘膜下層水腫呈膠凍狀。腸內容物被血液污染,呈棕黑色或鮮紅色。(2)鏡檢病變:腸粘膜上皮、腺上皮大量變性、壞死、脫落,粘膜層和粘膜下層有明顯的充血、水腫和炎性細胞浸潤。2、簡述門脈性肝硬變與壞死后肝硬變的病變異同。P209不同點:①前者常見于傳染性肝炎、體外毒物和體內的代謝毒物中毒等。后者常見于病原微生物感染、黃曲霉毒素中毒等。②前者肝細胞嚴重變性、壞死,匯管區(qū)和小葉間結締組織廣泛增生,形成假小葉導致肝臟變硬。后者在生物性因素或其他病毒引起壞死性肝炎之后,肝壞死去、區(qū)內結締組織廣泛增生和肝細胞結節(jié)狀再生而形成。③前者肝硬變的初期,肝臟體積無明顯變化,后期體積縮??;后者,體積縮小。④由于門靜脈肝硬變時常有肝細胞脂肪變性,故肝臟顯現(xiàn)土黃色或黃褐色。發(fā)生膽汁淤滯時,肝臟呈黃綠色。壞死后肝硬變色彩變淺呈灰黃色或灰白色。⑤前者肝臟表面和實質可見許多大小勻稱的顆粒狀結節(jié)。后者,表面和實質可見大小不一的圓形或類圓形結節(jié),結節(jié)周圍包圍灰白色結締組織。相同點:①肝臟體積均縮小,質地變硬表面凹凸不平。②均有結締組織的增生;③增生的結締組織將原來的肝細胞分割包圍成大小不等、形態(tài)各異的假小葉。④均有核大、濃染的新生肝細胞。⑤均有淋巴細胞的浸潤和假膽管的生成。(個人整理僅供參考?。┑谑哒旅谀蛳到y(tǒng)病理202整理一、1、新月體:在腎小囊壁層的尿極,壁層上皮細胞增生形成新月形增厚,稱為“新月體”。2、腎功能不全:各種原因引起腎臟泌尿及重吸收功能發(fā)生障礙,腎臟不能排除機體的代謝產物和毒性物質,不能重吸收水分和電解質以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穩(wěn)定,這一病理過程稱為腎功能不全。二、單項選擇ABCBA1、俗稱大紅腎的腎炎是()A.急性腎小球腎炎B.亞急性腎小球腎炎C.慢性腎小球腎炎D.化膿性腎炎2、俗稱大白腎的腎炎是()A.急性腎小球腎炎B.亞急性腎小球腎炎C.慢性腎小球腎炎D.化膿性腎炎3、俗稱固縮腎的腎炎是()A.急性腎小球腎炎B.亞急性腎小球腎炎C.慢性腎小球腎炎D.化膿性腎炎4、以新月體形成為特征的腎炎是()A.急性腎小球腎炎B.亞急性腎小球腎炎C.慢性腎小球腎炎D.化膿性腎炎5、俗稱雀斑腎的腎炎是()A.急性腎小球腎炎B.亞急性腎小球腎炎C.慢性腎小球腎炎D.化膿性腎炎三、判斷題FTFFFTT1、腎小球腎炎是由免疫復合物引起的疾病。()2、亞急性腎小球腎炎是以新月體形成為特征。()3、慢性腎小球腎炎是以腎臟表面凸凹不平為主要特征。()4、間質性腎炎是指發(fā)生在腎小球與腎小管中的炎癥。()5、化膿性腎炎是指發(fā)生在腎間質與腎乳頭的炎癥。()6、腎功能不全是指各種病因引起重吸收障礙,導致內環(huán)境紊亂的病理過程。()7、腎小球腎炎常以多尿、蛋白尿為臨床表現(xiàn)。()四1、腎小球腎炎主要包括、、個時期。2、急性腎小球腎炎眼觀病變俗稱為..。3、具有大白腎之稱的腎炎主要以的形成為特征。4、腎功能不全主要是因、引起的。5、急性腎功能不全一般主要經(jīng)過、、三個時期1、急性、亞急性、慢性2大紅腎、蚤咬腎、雀斑腎3新月體4、腎臟泌尿、重吸收功能發(fā)生障礙5、少尿期、多尿期、恢復期五、簡答題1、簡述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病理變化。P218病變主要在腎小球,包括變質、滲出和增生等炎癥的基本過程,并通常以增生為主。剖檢病變:腎臟輕度腫大、充血,質地柔軟,被膜緊張,容易剝離。表面與切面光滑潮紅,皮質部略顯增厚,紋理不清,俗稱“大紅腎”。腎切面上腎小球明顯,呈細小紅色圓球狀;若為出血性腎小球腎炎,則可在腎表面和切面皮質部見到分布均勻、大小一致的針尖大小紅點,稱為“蚤咬腎”或“雀斑腎”。鏡檢病變: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系膜細胞腫脹、增生,毛細血管管腔狹窄甚至阻塞,腎小球缺血,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從毛細血管內滲出,結果使發(fā)炎的腎小球體積增大、細胞顯著增多。腎小囊的囊腔中有時見滲出的白細胞、紅細胞及漿液。在毛細血管內偶有纖維素性血栓形成并引起局部壞死和出血。當腎小球的滲出變化明顯時,則在囊腔內見多量的白細胞、紅細胞、漿液和纖維素,擠壓血管球,使其體積縮小和貧血。腎小管上皮細胞發(fā)生顆粒變性和脂肪變性,管腔內可出現(xiàn)由細胞和蛋白成分所形成的各種管型。腎臟間質也可同時出現(xiàn)充血、水腫和少量白細胞浸潤。2、簡述亞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病理變化。剖檢病變:腎臟腫大,質軟,色蒼白,有“大白腎“之稱。表面光滑,可分散有多量出血點。切面膨隆,皮質區(qū)增寬,蒼白渾濁,與髓質分界明顯。鏡檢病變:特征性變化是腎小囊的上皮細胞增生。在腎小囊壁層的尿極,壁層上皮細胞增生形成新月形增厚,稱為“新月體“。增生的細胞呈立方形或紡錘形,類似于纖維細胞。”新月體“的上皮細胞間可見纖維蛋白、中性粒細胞及紅細胞。時間較久的病例,”新月體“的上皮細胞間出現(xiàn)成纖維細胞,隨著纖維組織逐漸增多,演變成纖維性”新月體“。病變腎小球的毛細血管叢發(fā)生灶性壞死,萎縮塌陷,并常與”新月體“粘連,最后整個腎小球發(fā)生纖維化,繼之出現(xiàn)玻璃樣變。3、簡述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病理變化。發(fā)病緩慢,病程長.根據(jù)病理形態(tài)特點,可分為膜性腎小球腎炎、膜性增生腎小球腎炎、慢性硬化性腎小球腎炎。剖檢病變:鏡檢病變:第十九章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理一、1、衛(wèi)星現(xiàn)象:增生的小膠質細胞圍繞在變性的神經(jīng)細胞周圍,一般由3~5個細胞組成,稱為“衛(wèi)星現(xiàn)象”。2、噬神經(jīng)元現(xiàn)象:神經(jīng)細胞壞死之后,小膠質細胞也可以進入細胞內,吞噬神經(jīng)元殘體,稱為噬神經(jīng)元現(xiàn)象。3、血管周圍套:在腦組織受到損傷時,血管周圍間隙中出現(xiàn)圍管性細胞浸潤(炎性反應細胞),環(huán)繞血管如套袖狀,稱為血管周圍管套形成。二、單項選擇1-5CCCCA6-10CAADD1、下列不屬于神經(jīng)元細胞的是()A.普傾野細胞B.錐體細胞C.小膠質細胞D.多極神經(jīng)元2、格子細胞屬于()A.星形膠質細胞B.少突狀膠質細胞C.小膠質細胞D.巨噬細胞3、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A.星形膠質細胞B.少突狀膠質細胞C.小膠質細胞D.錐體細胞4、下列能導致錐體細胞內包涵體生成的是()A.大腸桿菌B.沙門氏菌C.狂犬病病毒D.新城疫病毒5、狂犬病病毒感染時,血管套聚集的炎性細胞主要是()A.淋巴細胞B.少突狀膠質細胞C.小膠質細胞D.巨噬細胞6、下列不屬于神經(jīng)元的變化的是()A.急性腫脹B.神經(jīng)細胞固縮C.淀粉樣變D.空泡變性7、下列不屬于神經(jīng)纖維的變化的是()A.細胞凝固B?細胞反應C.軸突變化D.髓鞘崩解8、炎癥過程中,不屬于小膠質細胞的變化的是()A.轉形B.增生C.肥大D.巨噬9、炎癥過程中,不屬于星形膠質細胞的變化的是()A.轉形B.增生C.肥大D.巨噬10、炎癥過程中,不屬于少突狀膠質細胞的變化的是()A.急性腫脹B.增生C.類黏液變性D.肥大三、判斷題FTFTT1、小膠質細胞圍繞在星形膠質細胞周圍,稱為衛(wèi)星現(xiàn)象。()2、小膠質細胞圍繞在變性的椎體細胞周圍的病理現(xiàn)象,稱為衛(wèi)星現(xiàn)象。()3、少突狀膠質細胞具有吞噬能力。()4、大腸桿菌能引起化膿性腦炎的病變。()5、小腦普傾野細胞胞漿內包涵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