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文化匯集一_第1頁
糖文化匯集一_第2頁
糖文化匯集一_第3頁
糖文化匯集一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4糖文化匯集一一、糖知識

(一)、基礎概念

糖是人體所必需的一種營養(yǎng)素,人體吸收之后馬上轉化為碳水化合物,以供人體能量。主要分為單糖和雙糖。單糖——葡萄糖,分子式為C6單分子鏈,人體可以直接吸收再轉化為人體之所需。雙糖——食用糖,如白糖、紅糖及食物中轉化的糖。分子式為C12,人體不能直接吸收,須經胰蛋白酶轉化為單糖再被人體吸收利用。

平常所說的糖主要包括:甘蔗糖、甜菜糖等。多糖——由10個以上單糖通過糖苷鍵連接而成的線性或分支的聚合物

(二)中國糖歷史

史前時期人類就已知道從鮮果、蜂蜜、植物中攝取甜味食物。后發(fā)展為從谷物中制取飴糖,繼而發(fā)展為從甘蔗甜菜中制糖等。制糖歷史大致經歷了早期制糖、手工業(yè)制糖和機械化制糖3個階段。

(1)早期制糖階段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國家之一。早期制得的糖主要有飴糖、蔗糖,而飴糖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制飴將谷物用來釀酒造糖是人類的一大進步。中國西周的《詩經·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的詩句,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連堇菜和苦苣也象飴糖一樣甜。說明遠在西周時就已有飴糖。飴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來的糖。飴糖屬淀粉糖,故也可以說,淀粉糖的歷史最為悠久。

飴糖是一種以米(淀粉)和以麥芽經過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狀,俗稱麥芽糖。自西周創(chuàng)制以來,民間流傳普遍,廣泛食用。西周至漢代的史書中都有飴糖食用、制作的記載。其中,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第89篇“餳?”)記述最為詳盡。書中對飴糖制作的方法、步驟、要點等都作了敘述,為后人長期沿用。時至今日,這類淀粉糖的甜味劑仍有生產,也有較好的市場,在制糖業(yè)中仍有一定地位。但通常所說的制糖是指以甘蔗、甜菜為原料制糖。

甘蔗制糖最早見于記載的是公元前300年的印度的《吠陀經》和中國的《楚辭》。這兩個國家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蔗國,也是兩大甘蔗制糖發(fā)源地。在世界早期制糖史上,中國和印度占有重要地位。

周代至漢代

在中國,最早記載甘蔗種植的是東周時代。公元前4世紀的戰(zhàn)國時期,已有對甘蔗初步加工的記載。屈原的《楚辭·招魂》中有這樣的詩句:“胹鱉炮羔,有柘漿些”。這里的“柘”即是蔗,“柘漿”是從甘蔗中取得的汁。說明戰(zhàn)國時代,楚國已能對甘蔗進行原始加工。西晉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吳書·孫亮傳》中,有"亮使黃門以銀椀并蓋,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獻甘蔗餳……"的記述。交州在現今的廣東、廣西一帶,與上述的楚國同是中國的南方,是甘蔗制糖最早的地區(qū)。甘蔗餳是一種液體糖,呈粘稠狀,是將甘蔗汁濃縮加工至較高濃度(粘稠),便于儲存食用。這里的加工技術已經提高了一大步。

東漢張衡著的《七辨》中,有“沙飴石蜜”之句。這里“沙飴”二字,是指制得的糖有微小的晶體,可看作是砂糖的雛形。

6世紀時陶弘景著的《名醫(yī)別錄》中寫到:“蔗出江東為勝,盧陵也有好者,廣州一種數年生,皆大如竹,長丈余,取汁為沙糖,甚益人?!边@里描述的種蔗區(qū)域更加廣闊了,種蔗的技術也已提高,且已經制出砂糖。這種砂糖是將蔗汁濃縮至自然起晶,成為帶蜜的糖。比先前的甘蔗餳的加工技術又提高一步。

唐宋年間

手工業(yè)制糖階段自戰(zhàn)國時代開始從甘蔗中取得蔗漿以后,種植甘蔗日益興盛,甘蔗制糖技術逐步提高,經近千年的發(fā)展,至唐宋年間,已形成了頗具規(guī)模的作坊式制糖業(yè)。

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學習熬糖法。歐陽修、宋祁撰的《新唐書》中有這樣的記載:

“……貞觀二十一年,始遣使自通天子,獻波羅樹,樹類白楊。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詔揚州諸蔗,柞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闭f明在中、印頻繁的文化、科技交流中,其中也有制糖技術的經驗交流。

從唐宋開始形成的手工業(yè)制糖以來,制糖技術逐步得到發(fā)展,一些新的技術、新的工藝相繼出現,土法制取的白糖、冰糖等新品種也相繼出現,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制糖的理論著作。公元674年,中國發(fā)明用滴漏法制取土白糖。該法用一套漏斗形的陶器,配以瓦缸和其他小設施,將蔗汁熬至相當濃度后倒入瓦溜(漏斗形陶器)中,從上淋入黃泥漿,借助黃泥漿的吸附脫色制取土白糖。白糖的出現,標志著制糖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種土法制糖在中國沿用了千余年。

唐大歷年間(766~779),四川遂寧一帶出現用甘蔗制取冰糖。冰糖的制作,為制糖業(yè)增添了獨特的產品。

唐宋制糖手工業(yè)昌盛,所產之糖的品種和質量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糖產品不僅銷售國內各地,還遠銷波斯、羅馬等地,促進了國際間的貿易往來。廣泛興起的制糖手工業(yè),擴展至全國的很多區(qū)域,如現今的廣東、廣西、福建、四川等地。宋、元期間,大量的閩、粵移民至臺灣,同時也帶去了種蔗制糖技術。由于臺灣氣候適宜于種植甘蔗,制糖業(yè)很快得到發(fā)展,并成為中國主要制糖基地之一。

8世紀中葉,中國制糖技術傳到日本。13世紀左右,傳入爪哇,成為該島糖業(yè)的起源。15~16世紀,中國的僑民也在菲律賓、夏威夷等地傳播制糖法。在長期的制糖實踐中,很多制糖方法逐步被總結出來。北宋王灼于1130年間撰寫出中國第一部制糖專著──《糖霜譜》。全書共分7篇,內容豐富,分別記述了中國制糖發(fā)展的歷史、甘蔗的種植方法、制糖的設備(包括壓榨及煮煉設備)、工藝過程、糖霜性味、用途、糖業(yè)經濟等。1637年初刊的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卷六(《甘嗜》)中,記述了種蔗、制糖的各種方法,比《糖霜譜》一書更系統(tǒng)、更詳盡。這些方法,在中國民間一直沿用到20世紀。書中記述的采用牛拉石轆(或木轆)多次壓榨取汁的方法(壓榨法),與現代的甘蔗多重壓榨原理相似。在蔗汁澄清方面,書中首次總結了石灰法澄清工藝,其原理在現代的制糖業(yè)中仍有沿用。“甘嗜”中總結的具有系統(tǒng)性的壓榨取汁、石灰法澄清、濃縮煮糖等手工業(yè)制糖工藝,成為現代機械化制糖的工藝基礎。

(三)糖的物理化學知識

將糖放入水中,能使整杯水變甜,說明了什么?用物理知識解釋是說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用化學知識來解釋是糖由糖分子構成,把糖融掉,只是糖分子之間的距離發(fā)生了改變,糖分子沒有發(fā)生改變,糖分子保持了糖原有的性質——有甜味,所以融掉后仍是甜的。

二、糖的趣味典故

(一)腦筋急轉彎

1、什么糖不能吃?答案:池塘(糖)。

2、什么糖不能吃,只能想?答案:荒唐(糖)。

3、世界上最貴的糖是什么糖?答案:太妃糖/喜糖

4、吃糖打一歌曲,答案:甜蜜蜜。

5、糖與醋有什么不同?答案:你可以請別人吃糖,但不可以請別人吃醋。

6、一顆糖去海邊玩會變成什么?答案:砂糖(海邊有很多的沙,因此會變成砂糖)。

7、盒子里有10顆糖,正好有10人。每人要分到1顆糖,同時盒子里還要剩下1顆糖。怎么分?答案:9個人每人拿一顆,最后一個人連盒子和糖都拿走。

8、一個糖在北極走著走著變成了什么?答案:冰糖。

9、你知道100粒喔喔奶糖中哪一粒最甜嗎?答案:第一顆。

10、紫霞仙子想吃糖果,至尊寶于是給她買來了糖果,放在桌子上面,至尊寶便逗她說:“糖果是公的還是母的?”紫霞仙子搖頭說不知道,那你猜猜看呢?答案:母的,因為糖果放在桌子上會“生”螞蟻。

(二)謎語

1、李淵立國憑三尺(打一字),答案:糖。

2、米老鼠和唐老鴨,老鼠溜走老鴨藏(打一字),答案:糖。

3、無米真荒唐(打一字),答案:糖。

4、糧資世民(打一字),答案:糖?;蛘呃钍烂竦能娂Z——唐米——糖

5、三藏化白飯(打一字),答案:糖。

6、唐朝糴米救災荒(打一字),答案:糖。

7、田外植樹怕風蕩(打一字),答案:糖。

8、小孩大人嘗一口,無不稱贊甜的慌(打一字),答案:糖。

9、像糖不是糖,有圓也有方,幫你改錯字,自己不怕臟。(猜一文具)答案:橡皮擦。

10、有位姑娘真漂亮,頭扎兩個小辮子,解開辮子光溜溜,放進嘴里甜滋滋,答案:糖。

(三)魔術

給小朋友變小糖果的魔術:你穿外套,然后褲子要有后袋,把小半杯飲料(注意別太滿免得灑出來)或者一支花或者別的東西放在褲子的后面袋子里,衣服蓋住,告訴小朋友你這件外套是魔法外套,只要脫下來就可以從衣服里拿出東西,然后你就把衣服脫下來,一邊手先脫,然后另一只手像平時脫衣服正常的動作一個垂到后面拿住口袋里的東西,這個動作做得自然是不會被懷疑的,而且你手拿東西的時候衣服正好垂下來,擋住了你的手,你最好是鏡子面前練習一下,要做到自然,像正常脫衣服一樣,最后一步手拿著東西慢慢從袖子里伸出來,這個動作要在他的面前完成,而且你做之前要讓他檢查你的雙手沒東西,而且魔術很重要的是氣氛,你要先做神秘。

(四)糖果小故事

好糖果:猴子博士研發(fā)了一種神奇的糖果,只要吃了糖果,就只能做好事,不能做壞事。它聽說狐貍總愛干壞事,于是送給它一盒,從那以后,狐貍再也不干壞事了;大家都說小老鼠愛偷東西,于是也送給它一盒,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