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湯-保命集卷下-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
芍藥湯-保命集卷下-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
芍藥湯-保命集卷下-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
芍藥湯-保命集卷下-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
芍藥湯-保命集卷下-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qǐng)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22芍藥湯_保命集卷下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芍藥湯_保命集卷下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91.1. 組成: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91.2. 功效:產(chǎn)后諸積不可攻者。產(chǎn)后熱積,脈數(shù)弦虛微澀者。 91.3. 來源:《保命集》卷下。 9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jì)算,不計(jì)劑量。 92. 相似度100%:黃芩芍藥散 92.1. 組成:芍藥8錢,黃芩3錢,茯苓3錢。 92.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92.3.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 92.4. 功效:婦人諸熱。 92.5.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二一五引《醫(yī)林方》。 93. 相似度67%:白術(shù)散 93.1. 組成:白術(shù)、芍藥、茯苓各等分。 93.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93.3. 加:白術(shù) 93.4. 減:黃芩 93.5. 功效:瀉痢證。四肢懶倦,小便不利,大便走,沉困,飲食減少。 93.6. 來源:《潔古家珍》。 94. 相似度67%:蒼術(shù)芍藥湯 104.1. 組成:蒼術(shù)2兩,芍藥1兩,黃芩半兩。 104.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04.3. 加:蒼術(shù) 104.4. 減:茯苓 104.5. 功效:太陰脾經(jīng)受濕,水泄注下,體微重微滿,困弱無力,不欲飲食,暴泄無數(shù),水谷不化,腹痛甚者。痢疾痛甚者。 104.6. 來源:《保命集》卷中。 105. 相似度67%:當(dāng)歸補(bǔ)血湯 105.1. 組成:當(dāng)歸、黃芩(炙)、茯苓。 105.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05.3. 加:當(dāng)歸 105.4. 減:芍藥 105.5. 功效:產(chǎn)后乍寒乍熱,血虛而渴。 105.6. 來源:《盤珠集》卷下。 106. 相似度67%:發(fā)汗散 106.1. 組成:芍藥6分,黃芩6分,葛根6分。 106.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06.3. 加:葛根 106.4. 減:茯苓 116.5. 功效:少小傷寒。 116.6. 來源:《普濟(jì)方》卷三六九。 117. 相似度67%:防風(fēng)芍藥湯 117.1. 組成:防風(fēng)1兩,芍藥1兩,黃芩1兩。 117.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17.3. 加:防風(fēng) 117.4. 減:茯苓 117.5. 功效:痢疾有表證者。 117.6. 來源:《保命集》卷中。 118. 相似度67%:黃芩湯 118.1. 組成:黃芩(去黑心)3分,芍藥1兩半。 118.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18.3. 減:茯苓 118.4. 功效:膽黃。病人體上黃綠色,胸中氣滿或硬,不下飲食。 118.5.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一。 119. 相似度67%:瀉肺散 119.1. 組成:桑皮、茯苓、黃芩(炒)。 119.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29.3. 加:桑皮 129.4. 減:芍藥 129.5. 功效:眼目年深月久,赤脈貫睛,淚出如傾者。 129.6. 來源:《異授眼科》。 1210. 相似度67%:平瀉湯 1210.1. 組成:芍藥2兩,茯苓1兩,白術(shù)2兩。 1210.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210.3. 加:白術(shù) 1210.4. 減:黃芩 1210.5. 功效:臟腑不調(diào),肝乘脾土,濕氣下行,久瀉不愈。 1210.6. 來源:《辨證錄》卷七 1211. 相似度67%:芩術(shù)芍藥湯 1211.1. 組成:白術(shù)6兩,芍藥4兩,黃芩3兩。 1211.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211.3. 加:白術(shù) 1211.4. 減:茯苓 1211.5. 功效:妊娠,腹中滿痛入心,不得飲食。 1211.6. 來源:方出《千金》卷二,名見《張氏醫(yī)通》卷十五。 1312. 相似度67%:三白散 1312.1. 組成:白術(shù)、茯苓、芍藥各等分。 1312.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312.3. 加:白術(shù) 1312.4. 減:黃芩 1312.5. 功效:感濕氣,四肢懶倦,小便少,或下利,大便走泄,神思沉困,飲食減少;孕婦泄瀉。 1312.6. 來源:《雜病廣要》引《醫(yī)林集要》。 1313. 相似度67%:術(shù)湯 1313.1. 組成:白術(shù)6兩,黃芩3兩,芍藥4兩。 1313.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313.3. 加:白術(shù) 1313.4. 減:茯苓 1313.5. 功效:妊娠卒得心痛,欲死。 1313.6. 來源:《外臺(tái)》卷三十三引《古今錄驗(yàn)》。 1314. 相似度50%:黃連解毒湯 1314.1. 組成:黃連1分,黃芩半兩,芍藥半兩,梔子。 1314.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314.3. 加:黃連、梔子 1414.4. 減:茯苓 1414.5. 功效:大熱作嘔,語呻吟,不得眠。 1414.6. 來源:《傷寒活人指掌圖》卷四。 1415. 相似度50%:溫經(jīng)湯 1415.1. 組成:茯苓6兩,芍藥3兩,薏苡仁半斤,土瓜根3兩。 1415.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415.3. 加:薏苡仁、土瓜根 1415.4. 減:黃芩 1415.5. 功效:婦人小腹痛。 1415.6. 來源:《千金》卷三。 1416. 相似度50%:溻腫湯 1416.1. 組成:芍藥、丹參、黃芩(去黑心)、白斂各等分。 1416.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416.3. 加:丹參、白斂 1416.4. 減:茯苓 1416.5. 功效:外陰蝕,下疳痷瘡腫痛。 1416.6. 來源:《外科精義》卷下。 1417. 相似度50%:柴胡散 1517.1. 組成:柴胡半兩,黃芩半兩,芍藥半兩,甘草1分。 1517.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517.3. 加:柴胡、甘草 1517.4. 減:茯苓 1517.5. 功效:小兒眼胞患斑瘡,熱氣沖透睛中,疼痛淚出,翳如銀片,腫澀難開。 1517.6. 來源:《得效》卷十六。 1518. 相似度50%:水解散 1518.1. 組成:麻黃1兩(去節(jié)),黃芩3分,芍藥2分,桂心1分。 1518.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518.3. 加:麻黃、桂心 1518.4. 減:茯苓 1518.5. 功效:天行熱氣,外生疤瘡疼痛。 1518.6. 來源:《外臺(tái)》卷三引《古今錄驗(yàn)》。 1519. 相似度50%:圣濟(jì)湯 1519.1. 組成:茯苓3錢,防風(fēng)2錢,麥冬2錢,黃芩2錢。 1519.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519.3. 加:防風(fēng)、麥冬 1519.4. 減:芍藥 1619.5. 功效:子煩。 1619.6. 來源:《女科萬金方》。 1620. 相似度50%:茯苓湯 1620.1. 組成:茯苓3兩,甘草2兩,芍藥2兩,桂2兩。 1620.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620.3. 加:甘草、桂 1620.4. 減:黃芩 1620.5. 功效:月經(jīng)至,絞痛欲死。 1620.6. 來源:《醫(yī)心方》卷二十一引《深師方》。 1621. 相似度50%:茯苓湯 1621.1. 組成:茯苓1分,黃芩1分,鉤藤1分,大黃1分。 1621.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621.3. 加:鉤藤、大黃 1621.4. 減:芍藥 1621.5. 功效:兒生7日后,有熱欲作癇。 1621.6. 來源:《普濟(jì)方》卷三七八。 1622. 相似度50%:茯苓茱萸丸 1622.1. 組成:茯苓、吳茱萸(湯浸5次,焙干)、芍藥(不問赤白皆可用)、黃連(去須)各等分。 1722.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722.3. 加:吳茱萸、黃連 1722.4. 減:黃芩 1722.5. 功效:傷寒。 1722.6. 來源:《普濟(jì)方》卷一四七引《保生回車論》。 1723. 相似度50%:黃芩湯 1723.1. 組成:黃芩3兩,芍藥2兩,甘草(炙)2兩,大棗(擘)12枚。 1723.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723.3. 加:甘草、大棗 1723.4. 減:茯苓 1723.5. 功效:泄瀉或痢疾。身熱不惡寒,腹痛,口苦咽干,舌苔黃,脈弦數(shù)。 1723.6. 來源:《傷寒論》。 1724. 相似度50%:桂枝湯 1724.1. 組成:桂枝1兩,茯苓半兩,芍藥1兩,甘草7錢。 1724.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724.3. 加:桂枝、甘草 1724.4. 減:黃芩 1724.5. 功效:風(fēng)寒暑濕之氣,入于皮膚而未深,飧泄不止,日夜無度,完谷不化,身表微熱,兩手脈息俱浮。 1824.6. 來源:《儒門事親》卷十二。 1825. 相似度50%:清熱解肌湯 1825.1. 組成:葛根1兩,黃芩半兩,芍藥半兩,甘草(炙)半兩。 1825.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825.3. 加:葛根、甘草 1825.4. 減:茯苓 1825.5. 功效:傷寒、瘟病、天行,頭痛壯熱。 1825.6. 來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1826. 相似度50%:黃連龍骨湯 1826.1. 組成:黃連1兩,黃芩1分,芍藥1分,龍骨半兩。 1826.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826.3. 加:黃連、龍骨 1826.4. 減:茯苓 1826.5. 功效:少陰脈沉,腹痛,咽痛,苦煩,體猶有熱。 1826.6. 來源:《傷寒圖歌活人指掌》卷四。 1827. 相似度50%:黃連湯 1827.1. 組成:黃連(去須)4兩,芍藥2兩,黃芩(去黑心)1兩,秦艽(去苗)1兩。 1927.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927.3. 加:黃連、秦艽 1927.4. 減:茯苓 1927.5. 功效:時(shí)氣病后目赤痛。 1927.6. 來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八。 1928. 相似度50%:白術(shù)散 1928.1. 組成:白術(shù)、茯苓、半夏(洗)、黃芩各等分。 1928.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928.3. 加:白術(shù)、半夏 1928.4. 減:芍藥 1928.5. 功效:夏暑大熱,或醉飲冷,痰濕不止,膈不利。 1928.6. 來源:《保命集》卷下。 1929. 相似度50%:神應(yīng)散 1929.1. 組成:茯苓、甘草、黃芩、地骨皮各等分。 1929.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1929.3. 加:甘草、地骨皮 1929.4. 減:芍藥 1929.5. 功效:四時(shí)瘟疫傷寒。 2029.6. 來源:《朱氏集驗(yàn)方》卷二。 2030. 相似度50%:芍藥四物解肌湯 2030.1. 組成:芍藥半兩,黃芩半兩,升麻半兩,葛根半兩。 2030.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2030.3. 加:升麻、葛根 2030.4. 減:茯苓 2030.5. 功效:小兒傷寒,煩熱頭體痛。 2030.6. 來源:《千金》卷五。 2031. 相似度50%:黃芩湯 2031.1. 組成:黃芩3兩,梔子仁3兩,芍藥3兩,豉1升(綿裹)。 2031.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2031.3. 加:梔子仁、豉 2031.4. 減:茯苓 2031.5. 功效:天行5-6日,頭痛,骨節(jié)疼痛,腰痛,兼痢。 2031.6. 來源:《外臺(tái)》卷三引《延年秘錄》。 2032. 相似度50%:解肌湯 2032.1. 組成:葛根1兩,黃芩半兩,芍藥半兩,甘草(炙)1分。 2032.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2132.3. 加:葛根、甘草 2132.4. 減:茯苓 2132.5. 功效:傷寒、溫病、天行,頭痛壯熱。 2132.6. 來源:《得效》卷一。 2133. 相似度50%:麥門冬湯 2133.1. 組成:麥冬、黃芩、茯苓、淡竹葉。 2133.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2133.3. 加:麥冬、淡竹葉 2133.4. 減:芍藥 2133.5. 功效:妊娠子煩,心常驚悸。 2133.6. 來源:《慈幼新書》卷首。 2134. 相似度50%:芍藥地黃湯 2134.1. 組成:芍藥5錢,生地黃5錢,黃芩5錢,牡丹皮5錢。 2134.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2134.3. 加:生地黃、牡丹皮 2134.4. 減:茯苓 2134.5. 功效:傷寒發(fā)熱疹出血,并有積,喜忘如狂,鼻衄面黃,大便黑;及時(shí)行本有蓄血,腹脅滿如鼓者。 2134.6. 來源:《普濟(jì)方》卷一三九。 2235. 相似度50%:桂枝黃芩湯 2235.1. 組成:桂枝(去皮)半兩,芍藥半兩,黃芩半兩,甘草(炙)1兩。 2235.2. 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 2235.3. 加:桂枝、甘草 2235.4. 減:茯苓 2235.5. 功效:風(fēng)疫,證如太陽傷風(fēng),相傳染為異,脈浮數(shù)而不弱,頭項(xiàng)疼,腰脊痛,發(fā)熱惡風(fēng)。 2235.6. 來源:《三因》卷六。 22原方組成: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功效:產(chǎn)后諸積不可攻者。產(chǎn)后熱積,脈數(shù)弦虛微澀者。來源:《保命集》卷下。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jì)算,不計(jì)劑量。相似度100%:黃芩芍藥散組成:芍藥8錢,黃芩3錢,茯苓3錢。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功效:婦人諸熱。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二一五引《醫(yī)林方》。相似度67%:白術(shù)散組成:白術(shù)、芍藥、茯苓各等分。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加:白術(shù)減:黃芩功效:瀉痢證。四肢懶倦,小便不利,大便走,沉困,飲食減少。來源:《潔古家珍》。相似度67%:蒼術(shù)芍藥湯組成:蒼術(shù)2兩,芍藥1兩,黃芩半兩。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加:蒼術(shù)減:茯苓功效:太陰脾經(jīng)受濕,水泄注下,體微重微滿,困弱無力,不欲飲食,暴泄無數(shù),水谷不化,腹痛甚者。痢疾痛甚者。來源:《保命集》卷中。相似度67%:當(dāng)歸補(bǔ)血湯組成:當(dāng)歸、黃芩(炙)、茯苓。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加:當(dāng)歸減:芍藥功效:產(chǎn)后乍寒乍熱,血虛而渴。來源:《盤珠集》卷下。相似度67%:發(fā)汗散組成:芍藥6分,黃芩6分,葛根6分。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加:葛根減:茯苓功效:少小傷寒。來源:《普濟(jì)方》卷三六九。相似度67%:防風(fēng)芍藥湯組成:防風(fēng)1兩,芍藥1兩,黃芩1兩。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加:防風(fēng)減:茯苓功效:痢疾有表證者。來源:《保命集》卷中。相似度67%:黃芩湯組成:黃芩(去黑心)3分,芍藥1兩半。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減:茯苓功效:膽黃。病人體上黃綠色,胸中氣滿或硬,不下飲食。來源:《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一。相似度67%:瀉肺散組成:桑皮、茯苓、黃芩(炒)。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加:桑皮減:芍藥功效:眼目年深月久,赤脈貫睛,淚出如傾者。來源:《異授眼科》。相似度67%:平瀉湯組成:芍藥2兩,茯苓1兩,白術(shù)2兩。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加:白術(shù)減:黃芩功效:臟腑不調(diào),肝乘脾土,濕氣下行,久瀉不愈。來源:《辨證錄》卷七相似度67%:芩術(shù)芍藥湯組成:白術(shù)6兩,芍藥4兩,黃芩3兩。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加:白術(shù)減:茯苓功效:妊娠,腹中滿痛入心,不得飲食。來源:方出《千金》卷二,名見《張氏醫(yī)通》卷十五。相似度67%:三白散組成:白術(shù)、茯苓、芍藥各等分。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加:白術(shù)減:黃芩功效:感濕氣,四肢懶倦,小便少,或下利,大便走泄,神思沉困,飲食減少;孕婦泄瀉。來源:《雜病廣要》引《醫(yī)林集要》。相似度67%:術(shù)湯組成:白術(shù)6兩,黃芩3兩,芍藥4兩。原方對(duì)照:芍藥1斤,黃芩6兩,茯苓6兩。加:白術(sh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qǐng)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qǐng)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huì)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duì)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duì)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duì)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qǐng)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duì)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píng)論

0/150

提交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