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99升陽散火湯_傷寒六書卷三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升陽散火湯_傷寒六書卷三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411.1. 組成: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11.2. 功效:傷寒汗熱乘于肺金,元氣虛不能自主持所致的撮空證。癥見叉手冒胸,尋衣摸床,譫語昏沉,不醒人事。 411.3. 來源:《傷寒六書》卷三。 41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412. 相似度73%:加味補中益氣湯 412.1. 組成:黃芩1錢,黃耆1錢,柴胡1錢,半夏8分,芍藥8分,人參8分,白術(shù)8分,當歸8分,甘草5分,升麻3分,陳皮6分。 412.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12.3. 加:黃耆、半夏、升麻 412.4. 減:麥冬、茯神 412.5. 功效:平素不足,兼以勞役內(nèi)傷,挾感寒暑,致患瘧疾,寒熱交作,肢體倦軟,乏力少氣。 412.6. 來源:《萬氏家抄方》卷二。 413. 相似度70%:人參清補湯 413.1. 組成:人參、黃耆、當歸、白術(shù)、茯神、棗仁、麥冬、陳皮、甘草。 413.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23.3. 加:黃耆、棗仁 423.4. 減:芍藥、黃芩、柴胡 423.5. 功效:痘痂不落,虛弱之甚,昏沉不省人事。 423.6. 來源:《種痘新書》卷九。 424. 相似度70%:柴芍參苓散 424.1. 組成:柴胡5分,芍藥5分,人參5分,白術(shù)5分,茯苓5分,陳皮5分,當歸5分,甘草3分,丹皮3分,山梔(炒)3分。 424.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24.3. 加:茯苓、丹皮、山梔 424.4. 減:黃芩、麥冬、茯神 424.5. 功效:脾胃不和,飲食少進,或嘔吐泄瀉。小兒肝火血熱,遍身搔癢,或起赤暈,或筋攣結(jié)核;肝膽經(jīng)分患天泡等瘡,或熱毒瘰疬。 424.6. 來源:《明醫(yī)雜著》卷八。 425. 相似度70%:調(diào)中益氣湯 425.1. 組成:黃耆1錢,人參(去蘆)半錢,甘草(炙)半錢,陳皮2分,五味子7粒,芍藥3分,白術(shù)5分,當歸5分,升麻2分,柴胡2分。 425.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35.3. 加:黃耆、五味子、升麻 435.4. 減:黃芩、麥冬、茯神 435.5. 功效:因饑飽勞役,損傷脾胃,元氣不足。其脈弦或洪緩而沉,按之無力,中之下,時得一澀。其證身體沉重,四肢倦懶,百節(jié)煩疼,胸滿短氣,膈咽不通,心煩不安,耳鳴耳聾,目有瘀肉,熱壅如火,視物昏花,口中沃沫,飲食失味,怠墮嗜臥,忽肥忽瘦,溺色變,或清利而數(shù),或上飲下便,或夏月飧泄,腹中虛痛,不思飲食。 435.6. 來源:《東垣試效方》卷一。 436. 相似度67%:加味補中益氣湯 436.1. 組成:人參1錢,黃耆7分,甘草4分,白術(shù)1錢,當歸(酒洗)1錢2分,陳皮(去白)1錢,柴胡(去蘆)5分,升麻3分,麥冬7分(制,去心),天花粉5分,黃柏7分(酒鹽炒),黃芩5分(酒浸)。 436.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36.3. 加:黃耆、升麻、天花粉、黃柏 436.4. 減:芍藥、茯神 436.5. 功效:動作勞倦。 436.6. 來源:《直指附遺》卷九。 437. 相似度64%:加減沖和湯 437.1. 組成:柴胡5分,升麻3分,黃耆5分,半夏2分,黃芩2分半,陳皮2分半,人參2分半,芍藥2分半,甘草2分半,當歸3分,黃柏(酒浸)3分。 447.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47.3. 加:升麻、黃耆、半夏、黃柏 447.4. 減:麥冬、白術(shù)、茯神 447.5. 功效:風邪中府之病。 447.6. 來源:《醫(yī)學啟源》卷中。 448. 相似度64%:順氣逍遙散 448.1. 組成:柴胡、白芍、陳皮、當歸、瓜蔞、半夏、白術(shù)、茯神、人參、甘草、川芎。 448.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48.3. 加:白芍、瓜蔞、半夏、川芎 448.4. 減:芍藥、黃芩、麥冬 448.5. 功效:乳痞。 448.6. 來源:《外科集腋》卷四。 449. 相似度64%:舒怒益陰湯 449.1. 組成:熟地1兩,當歸5錢,茯苓2錢,甘草5分,白芍1兩,陳皮5分,麥冬3錢,丹皮3錢,柴胡1錢,白術(shù)2錢,人參1錢。 449.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59.3. 加:熟地、茯苓、白芍、丹皮 459.4. 減:芍藥、黃芩、茯神 459.5. 功效:郁怒未解,肝氣未舒,怒后吐痰,胸滿作痛,服四物、二陳加芩、連、枳殼之類,杳無一應(yīng),更加祛風之味,反致半身不遂,筋漸攣縮,四肢痿軟,日晡益甚,內(nèi)熱口干,形體倦怠者。 459.6. 來源:《辨證錄》卷二。 4510. 相似度64%:加減補中益氣湯 4510.1. 組成:黃耆、人參、甘草、陳皮、當歸、白術(shù)、升麻、柴胡、黃連、枳實、芍藥。 4510.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510.3. 加:黃耆、升麻、黃連、枳實 4510.4. 減:黃芩、麥冬、茯神 4510.5. 功效:內(nèi)傷勞疫,濁氣上泛,清氣下陷,虛痞者。 4510.6. 來源:《濟陽綱目》卷三十七。 4511. 相似度64%:加味逍遙散 4511.1. 組成:柴胡2錢,白芍5錢,當歸3錢,陳皮5錢,甘草1錢,白術(shù)3錢,茯神3錢,人參1錢,川芎1錢,瓜蔞3錢,半夏3錢。 4511.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611.3. 加:白芍、川芎、瓜蔞、半夏 4611.4. 減:芍藥、黃芩、麥冬 4611.5. 功效:乳懸。肝氣不舒,痰氣郁結(jié),乳內(nèi)忽大如桃,不覺痛癢,色亦不赤,身體發(fā)熱,形漸瘦損。 4611.6. 來源:《外科證治全書》卷三。 4612. 相似度64%:補正散 4612.1. 組成:人參3錢,黃耆3錢,柴胡2錢,半夏1錢,甘草1錢,當歸3錢,陳皮1錢,白術(shù)3錢,六曲5分,黃芩5分,山楂5粒。 4612.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612.3. 加:黃耆、半夏、六曲、山楂 4612.4. 減:芍藥、麥冬、茯神 4612.5. 功效:人素虛寒,中風寒邪氣者。 4612.6. 來源:《石室秘錄》卷一。 4613. 相似度64%:逍遙散 4613.1. 組成: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人參、半夏(制)、柴胡、黃芩、陳皮、麥門冬、甘草各等分。 4613.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713.3. 加:川芎、熟地黃、半夏、麥門冬 4713.4. 減:麥冬、白術(shù)、茯神 4713.5. 功效:脾胃虛弱,經(jīng)脈不通,或寒或熱,不喜飲食,飽脹嘔吐,煩躁。 4713.6. 來源:《醫(yī)統(tǒng)》卷八十四。 4714. 相似度60%:加減補中益氣湯 4714.1. 組成:人參、黃耆、白術(shù)、當歸、升麻、陳皮、青皮、烏梅、柴胡、甘草。 4714.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714.3. 加:黃耆、升麻、青皮、烏梅 4714.4. 減:芍藥、黃芩、麥冬、茯神 4714.5. 功效:久瘧,間1-3日一發(fā),人虛不可用截法者。 4714.6. 來源:《方癥會要》卷二。 4715. 相似度60%:靜心湯 4715.1. 組成:人參3錢,白術(shù)5錢,茯神5錢,炒棗仁、山藥1兩,芡實1兩,甘草5分,當歸3錢,北五味10粒,麥冬5錢。 4715.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715.3. 加:炒棗仁、山藥、芡實、北五味 4815.4. 減:芍藥、黃芩、柴胡、陳皮 4815.5. 功效:男子用心過度,心虛,心動不寧,心火上炎,水火相隔,腎關(guān)大開,以致夢遺。其癥口渴舌干,面紅顴赤,眼閉即遺,一夜有遺數(shù)次者,疲倦困頓。 4815.6. 來源:《辨證錄》卷八。 4816. 相似度60%:四物湯 4816.1. 組成:人參3錢,白術(shù)3錢,黃耆3錢,干姜2錢(炮),附子2錢(炮),甘草2錢(炙),陳皮2錢,當歸2錢,柴胡5分,升麻5分。 4816.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816.3. 加:黃耆、干姜、附子、升麻 4816.4. 減:芍藥、黃芩、麥冬、茯神 4816.5. 功效:脾腎虛寒,瘡屬純陰,或藥損元氣,不腫痛,不腐潰,或腹痛,泄瀉,嘔吐,厥逆,及陽氣脫陷。 4816.6. 來源:《景岳全書》卷六十四。 4817. 相似度60%:柴胡六君子湯 4817.1. 組成:柴胡2錢,黃芩1錢5分,半夏1錢,茯苓1錢,甘草3分,人參8分,白術(shù)1錢,陳皮1錢半,枳殼(炒)1錢。 4817.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817.3. 加:半夏、茯苓、枳殼 4917.4. 減:當歸、芍藥、麥冬、茯神 4917.5. 功效:傷寒熱解,平復后,或勞碌過食,復作大熱。 4917.6. 來源:《扶壽精方》。 4918. 相似度60%:經(jīng)效方 4918.1. 組成:茯神2兩,當歸2兩,芍藥2兩,人參2兩,麥門冬(去心)2兩,酸棗仁(炒)2兩,黃芩2兩,甘草2兩,白鮮皮2兩,大棗7枚。 4918.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918.3. 加:麥門冬、酸棗仁、白鮮皮、大棗 4918.4. 減:麥冬、白術(shù)、柴胡、陳皮 4918.5. 功效:產(chǎn)后心虛忪悸,志意不定,煩躁恍惚。 4918.6. 來源:《濟陰綱目》卷十二。 4919. 相似度60%:柴胡梅連散 4919.1. 組成:柴胡半兩,人參半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胡黃連半兩,當歸半兩,芍藥半兩。 4919.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4919.3. 加:胡黃連 4919.4. 減:麥冬、白術(shù)、陳皮、茯神 4919.5. 功效:骨蒸勞熱,久而不愈。肝經(jīng)怒火逆上,侮肺作咳。 5019.6. 來源:《金匱翼》卷三。 5020. 相似度60%:金銀補益湯 5020.1. 組成:金銀花1兩,生黃耆3錢,甘草1錢,人參3錢,白術(shù)2錢,陳皮1錢,升麻5分,柴胡1錢,當歸3錢。 5020.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020.3. 加:金銀花、生黃耆、升麻 5020.4. 減:芍藥、黃芩、麥冬、茯神 5020.5. 功效:瘡瘍,元氣虛倦,口干發(fā)熱。 5020.6. 來源:《洞天奧旨》卷十四。 5021. 相似度60%:茯神散 5021.1. 組成:茯神3兩,當歸3兩,黃芩3兩,麥門冬3兩,甘草3兩,人參3兩,芍藥3兩,酸棗仁3兩,白鮮皮3兩,大棗7個。 5021.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021.3. 加:麥門冬、酸棗仁、白鮮皮、大棗 5021.4. 減:麥冬、白術(shù)、柴胡、陳皮 5021.5. 功效:產(chǎn)后心虛,驚悸,志意不定,煩躁恍惚。 5021.6. 來源:《普濟方》卷三五三。 5022. 相似度60%:退熱湯 5122.1. 組成:人參2兩,甘草(炙)2兩,黃芩(去黑心)2兩,當歸(切,焙)1兩,芍藥1兩,梔子仁1兩,防風(去叉)1兩,柴胡(去苗)1兩。 5122.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122.3. 加:梔子仁、防風 5122.4. 減:麥冬、白術(shù)、陳皮、茯神 5122.5. 功效:妊娠虛煩懊熱。 5122.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五六。 5123. 相似度60%:荊芥散 5123.1. 組成:荊芥穗1兩,人參1兩,白術(shù)1兩,當歸(切細,焙)1兩,黃耆1兩,芍藥1兩,桂(去皮)1兩,柴胡(去苗)2兩,甘草(炙)半兩。 5123.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123.3. 加:荊芥穗、黃耆、桂 5123.4. 減:黃芩、麥冬、陳皮、茯神 5123.5. 功效:榮衛(wèi)虛弱,外為風邪相乘,翕翕發(fā)熱,淅淅惡寒,無有時度,肢節(jié)如解,手足酸痛,頭目昏暈,久不治成勞氣者。 5123.6. 來源:《全生指迷方》卷二。 5124. 相似度60%:截瘧煎 5124.1. 組成:常山1錢,檳榔3錢,柴胡7分,白術(shù)1錢,當歸7分,陳皮5分,甘草3分,茯苓7分,黃耆1錢,人參5分。 5224.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224.3. 加:常山、檳榔、茯苓、黃耆 5224.4. 減:芍藥、黃芩、麥冬、茯神 5224.5. 功效:瘧疾。 5224.6. 來源:《醫(yī)林繩墨大全》卷一。 5225. 相似度60%:托里散 5225.1. 組成:人參2錢,黃耆(炒)2錢,當歸(酒洗)1錢5分,白術(shù)1錢5分,陳皮1錢5分,熟地黃1錢5分,茯苓1錢5分,芍藥(炒)1錢5分,甘草(炙)5分。 5225.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225.3. 加:黃耆、熟地黃、茯苓 5225.4. 減:黃芩、麥冬、柴胡、茯神 5225.5. 功效:痘毒元氣虛弱,或行g(shù)伐不能潰散;癰毒內(nèi)虛不能起發(fā)。 5225.6. 來源:《陳氏小兒痘疹方論》。 5226. 相似度60%:托里益青湯 5226.1. 組成:人參1錢,白術(shù)1錢,茯苓1錢,半夏1錢,芍藥5分,柴胡5分,陳皮1錢,甘草5分。 5226.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326.3. 加:茯苓、半夏 5326.4. 減:當歸、黃芩、麥冬、茯神 5326.5. 功效:瘡瘍脾土虛弱,肝木所侮,以致飲食少思,或胸膈不利。 5326.6. 來源:《外科樞要》卷四。 5327. 相似度60%:參苓滑石湯 5327.1. 組成:白術(shù)1兩,滑石1兩,黃芩5錢,人參5錢,芍藥5錢,木通3錢,陳皮3錢,干姜1錢,甘草(炙)1錢。 5327.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327.3. 加:滑石、木通、干姜 5327.4. 減:當歸、麥冬、柴胡、茯神 5327.5. 功效:泄瀉。泄而困倦,小便不利,脈數(shù),有虛熱。 5327.6. 來源:《赤水玄珠》卷八。 5328. 相似度60%:香連和胃湯 5328.1. 組成:黃芩、芍藥、木香、黃連、甘草、陳皮、白術(shù)、縮砂、當歸。 5328.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328.3. 加:木香、黃連、縮砂 5328.4. 減:人參、麥冬、柴胡、茯神 5428.5. 功效:痢疾攻后病勢大減者。 5428.6. 來源:《金鑒》卷四十二。 5429. 相似度60%:加減補中益氣湯 5429.1. 組成:人參5錢,黃耆3錢(生用),柴胡1錢,甘草1分,當歸3錢(酒洗),白術(shù)5錢(土炒),茯苓1兩,升麻3分,陳皮3分。 5429.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429.3. 加:黃耆、茯苓、升麻 5429.4. 減:芍藥、黃芩、麥冬、茯神 5429.5. 功效:妊娠5月,脾肺氣虛,肢體倦怠,飲食無味,先兩足腫,漸至頭面遍身俱腫。 5429.6. 來源:《傅青主女科》卷下。 5430. 相似度60%:補中益氣湯 5430.1. 組成:人參1錢,白術(shù)1錢,當歸1錢,陳皮1錢,甘草5分,黃耆1錢5分,升麻5分,柴胡5分。 5430.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430.3. 加:黃耆、升麻 5430.4. 減:芍藥、黃芩、麥冬、茯神 5430.5. 功效:大人腸風,及痔瘡出血不止者。 5530.6. 來源:《幼科金針》卷下。 5531. 相似度60%:補中益氣湯 5531.1. 組成:黃耆4錢,甘草(炙)5分,白術(shù)1錢,人參3錢,升麻2分,柴胡5分,陳皮8分,黃柏6分,當歸1錢,生姜3片。 5531.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531.3. 加:黃耆、升麻、黃柏、生姜 5531.4. 減:芍藥、黃芩、麥冬、茯神 5531.5. 功效:傷寒、時疫愈后,勞役復熱,自汗倦怠。 5531.6. 來源:《杏苑》卷三。 5532. 相似度60%:逍遙散 5532.1. 組成:柴胡1錢,芍藥1錢,陳皮1錢,牡丹皮1錢,茯神1錢,當歸1錢,白術(shù)1錢,貝母1錢,薄荷7分,黃連5分(每1兩用吳萊奧2錢,水拌炒焦色,合用)。 5532.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532.3. 加:牡丹皮、貝母、薄荷、黃連 5532.4. 減:人參、黃芩、麥冬、甘草 5532.5. 功效:郁瘧。 5532.6. 來源:《醫(yī)貫》卷六。 5633. 相似度60%:補中益氣湯 5633.1. 組成:黃耆1錢5分,甘草(炙)1錢,人參1錢,當歸1錢,白術(shù)1錢,升麻3分,柴胡3分,陳皮3分,麥門冬6分,五味子(炒)5分。 5633.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633.3. 加:黃耆、升麻、麥門冬、五味子 5633.4. 減:芍藥、黃芩、麥冬、茯神 5633.5. 功效:瘡瘍元氣不足,四肢倦怠,口干發(fā)熱,飲食無味,或飲食失節(jié),或勞倦身熱,脈洪大而無力,或頭痛而惡寒,或聲高而喘,身熱而煩。 5633.6. 來源:《外科正宗》卷一。 5634. 相似度60%:加味益氣湯 5634.1. 組成:人參(無參者,以淮山藥3錢代之,或以時下生條參3錢代之)1錢,當歸1錢,甘草(炙)1錢,白術(shù)1錢半,陳皮8分,川芎6分,黃耆(蜜炙)2錢,升麻(蜜炒)3分,柴胡(酒炒)3分,石菖蒲6分。 5634.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634.3. 加:川芎、黃耆、升麻、石菖蒲 5634.4. 減:芍藥、黃芩、麥冬、茯神 5634.5. 功效:勞苦太過,氣虛耳聾,或耳鳴眩運,倦怠。 5634.6. 來源:《會約》卷六。 5735. 相似度60%:三元湯 5735.1. 組成:柴胡8錢,黃芩3錢,人參3錢,半夏(洗)3錢,甘草(炙)3錢,川芎2錢半,芍藥2錢半,熟地黃2錢半,當歸2錢半。 5735.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735.3. 加:半夏、川芎、熟地黃 5735.4. 減:麥冬、白術(shù)、陳皮、茯神 5735.5. 功效:產(chǎn)后日久虛勞,脈浮疾。 5735.6. 來源:《保命集》卷下。 5736. 相似度60%:清平湯 5736.1. 組成:人參、半夏、麥門冬、芍藥、白術(shù)、甘草、當歸、茯苓、柴胡各等分。 5736.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736.3. 加:半夏、麥門冬、茯苓 5736.4. 減:黃芩、麥冬、陳皮、茯神 5736.5. 功效:婦人血虛口燥,咽干喜飲。 5736.6. 來源:《女科百問》卷上。 5737. 相似度60%:防風當歸飲子 5737.1. 組成:防風1兩,當歸1兩,大黃1兩,柴胡1兩,人參1兩,黃芩1兩,甘草1兩(炙),芍藥1兩,滑石6兩。 5837.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837.3. 加:防風、大黃、滑石 5837.4. 減:麥冬、白術(shù)、陳皮、茯神 5837.5. 功效:脾腎真陰損虛,肝心風熱郁甚,陽勝陰衰,邪氣上逆,上實下虛,怯弱不耐;或表熱而身熱惡寒;或里熱而燥熱煩渴;或邪熱半在表,半在里,進退出入不已,而為寒熱往來;或表多則惡寒,里多則發(fā)熱;或表之陽分正氣與邪相助,并甚于里,蓄熱極深而外無陽氣,里熱極甚,陽極似陰而寒戰(zhàn),腹?jié)M,煩渴者;或里之陰分正氣反助邪氣并甚于表,則燥熱煩渴而汗出也;或邪熱壅塞者;或煩熱痛者;或熱結(jié)極甚,陽氣不通而反覺冷痛;或中外熱郁煩躁甚,喜涼畏熱者;或熱極閉寒不得宣通,陽極似陰,中外喜熱而反畏寒者;或燥熱煩渴者;或濕熱極甚而腹?jié)M不渴者;或一切風熱壅滯,頭目昏眩,暗風眼黑,偏正頭痛,口干鼻塞,耳鳴耳聾,咽嗌不利;或目赤腫痛,口瘡舌痹;或上氣痰嗽,心脅郁痞,腸胃燥澀,便溺淋秘;或是皮膚瘙癢,手足麻痹;又或筋脈拘急,肢體倦??;或渾身肌肉跳動,心忪驚悸;或口眼?斜,語言謇澀;或狂妄昏惑,健忘失志;及或腸胃燥熱,怫郁而饑,不欲食,或濕熱內(nèi)余而消谷善饑,然能食而反瘦弱;或誤服燥熱毒藥,及妄食熱物過多而耗損脾腎,則風熱郁甚而多有如此,不必全見也。 5837.6. 來源:《宣明論》卷十二。 5838. 相似度60%:二母補中湯 5838.1. 組成:知母、貝母、人參、白術(shù)、黃耆、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 5838.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938.3. 加:知母、貝母、黃耆、升麻 5938.4. 減:芍藥、黃芩、麥冬、茯神 5938.5. 功效:瘧疾發(fā)作之后,脈細無力者。 5938.6. 來源:《醫(yī)學傳燈》卷下。 5939. 相似度60%:全痘湯 5939.1. 組成:人參2錢,白術(shù)2錢,牛蒡子1錢,茯神3錢,陳皮3分,當歸3錢,通草1錢,甘草5分,荊芥1錢,金銀花3錢。 5939.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939.3. 加:牛蒡子、通草、荊芥、金銀花 5939.4. 減:芍藥、黃芩、麥冬、柴胡 5939.5. 功效:痘瘡至9-10日之后,漿稀痂薄,氣血之虧者。 5939.6. 來源:《辨證錄》卷十四。 5940. 相似度60%:二陳升提飲 5940.1. 組成:當歸2錢,白術(shù)1錢5分,生地1錢5分,川芎8分,人參1錢,甘草4分,陳皮4分,半夏(油炒)6分,柴胡4分,升麻4分。 5940.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5940.3. 加:生地、川芎、半夏、升麻 6040.4. 減:芍藥、黃芩、麥冬、茯神 6040.5. 功效:妊娠轉(zhuǎn)胞。氣虛胎壓尿胞,淋閉不痛,或微痛。 6040.6. 來源:《嵩崖尊生》卷十四。 6041. 相似度60%:調(diào)中益氣湯 6041.1. 組成:人參1錢半,黃炙(蜜炙)3錢,白術(shù)(炒)1錢半,蒼術(shù)(炒)1錢,當歸2錢,白芷1錢,升麻5分,柴胡5分,陳皮1錢半,甘草5分。 6041.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6041.3. 加:黃炙、蒼術(shù)、白芷、升麻 6041.4. 減:芍藥、黃芩、麥冬、茯神 6041.5. 功效:中虛濕伏,抑遏清陽,惡寒終日不罷,脈緩弱者。 6041.6. 來源:《醫(yī)略六書》卷二十。 6042. 相似度60%:起死救兒丹 6042.1. 組成:人參3錢,玄參1兩,金銀花1兩,白術(shù)2錢,當歸3錢,麥冬3錢,甘草1錢,荊芥2錢,天花粉2錢,茯神3錢。 6042.2. 原方對照:人參8分,當歸8分,芍藥8分,黃芩1錢,麥冬1錢,白術(shù)1錢,柴胡1錢,陳皮8分,茯神8分,甘草3分。 6042.3. 加:玄參、金銀花、荊芥、天花粉 60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jié)自然環(huán)境教學設(shè)計
- Unit 1 A new start (Developing ideas 1) 教學設(shè)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2024)七年級英語上冊
- 競聘護理帶教
- 莊子的物化思想研究
- 糖尿病性視網(wǎng)膜病變患者的護理
- 包頭大發(fā)商業(yè)街舊址影視基地景觀設(shè)計研究
- 基于PROTAC技術(shù)的吲哚-2-酮類BRD4降解劑的設(shè)計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 專利視角下我國汽車企業(yè)技術(shù)競爭策略研究
- 中級對外漢語教材中框架構(gòu)式的編排處理研究
- 廣告?zhèn)髅骄娱g合同格式
- 人教鄂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知識點
- 2024-2034年中國注射用賴氨匹林行業(yè)市場競爭格局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供應(yīng)鏈可持續(xù)采購實踐
- 菌菇智慧方艙栽培及食用菌菌包中心生產(chǎn)基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生物工程畢業(yè)設(shè)計開題報告
- 園林垃圾處理政策解讀
- GT 42456-2023 工業(yè)自動化和控制系統(tǒng)信息安全 IACS組件的安全技術(shù)要求
- 《胎心監(jiān)護及判讀》
- 養(yǎng)老院管理-護理員-績效考核表
- 奧爾夫技能考核方案
- 指數(shù)函數(shù)及其圖像與性質(zhì)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