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_第1頁
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_第2頁
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_第3頁
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_第4頁
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10章棉花害蟲與其它害蟲10.1棉花害蟲我國有棉花害蟲250余種,為害損失達15%以上。我國棉區(qū):北方棉區(qū):黃河流域棉區(qū),遼河流域棉區(qū),西北內(nèi)陸棉區(qū);南方棉區(qū):長江流域棉區(qū),華南棉區(qū)。棉花害蟲主要分苗期害蟲和蕾鈴期害蟲。第10章棉花害蟲與其它害蟲10.1棉花害蟲1苗期害蟲:

危害種子和幼苗根:種蠅、金針蟲、蠐螬;

咬食嫩莖和葉片:地老虎、蝸牛、蛞蝓;

刺吸汁液:蚜蟲、薊馬、棉葉螨

蕾鈴期害蟲:

刺吸嫩頭、嫩葉和蕾鈴:棉盲蝽;

刺吸葉片:棉葉螨、棉葉蟬;

蛀食蕾鈴:棉鈴蟲、紅鈴蟲、金剛鉆、玉米螟

食葉:棉小造橋蟲、棉大卷葉螟、甜菜夜蛾、斜紋夜蛾、棉蝗、負蝗、燈蛾、蓑蛾。苗期害蟲:210.1.1棉蚜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同翅目,蚜科。多食性害蟲。為害寄主植物達74科285種。其中越冬寄主有:花椒、鼠李、石榴、木槿;夏枯草、車前草;僑居寄主有:棉花、洋麻、西瓜、南瓜、豆科、菊科等植物。癥狀:棉蚜群集于棉花嫩頭、葉片背面,刺吸汁液。引起棉花葉片卷曲,芽萎縮,生長停滯,推遲開花、現(xiàn)蕾,減產(chǎn)。10.1.1棉蚜棉蚜AphisgossypiiGlo3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4形態(tài)特征1、干母:蚜蟲在一個年生活周期中,有多種形態(tài),以越冬卵孵化的蚜蟲叫“干母”,無翅。體長1.6mm,茶褐色,觸角5節(jié),為體長的一半。無翅胎生雌蚜:1.5-1.9mm,卵圓形,體黃綠、深綠、藍黑或棕色。腹部1-7節(jié)有緣瘤。觸角6節(jié),稍超過體長的一半。觸角第3節(jié)無感覺圈。腹部第5節(jié)兩側(cè)各有1黑色長圓筒形的長管。尾片乳頭狀,有毛5根。形態(tài)特征1、干母:蚜蟲在一個年生活周期中,有多種形態(tài),以5有翅胎生雌蚜:體長1.2-1.9mm,前胸背板黑色。觸角第3節(jié)有感覺圈6-7個。翅2對。腹背斑紋明顯,有3-4對黑斑。其余同無翅胎生雌蚜。無翅有性雌蚜:體長1.0-1.5mm.有草綠、灰褐、墨綠、暗紅、赤褐等體色。觸角5節(jié);后足脛節(jié)膨大,有排列不規(guī)則的小圓點幾十個;尾片有毛6根。有翅雄蚜:體長1.3-1.9mm,體綠、灰黃、赤褐。腹部背面各節(jié)均有1黑橫帶。觸角6節(jié),第3-5節(jié)各有23、25、14個感覺圈。有翅胎生雌蚜:體長1.2-1.9mm,前胸背板黑色。觸角第6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7發(fā)生規(guī)律遼河流域棉區(qū)年生10—20代,黃河流域、長江及華南棉區(qū)20—30代。北方棉區(qū)以卵在越冬寄主上越冬。翌年春季越冬寄主發(fā)芽后,越冬卵孵化為干母,孤雌生殖2—3代后,產(chǎn)生有翅胎生雌蚜,4—5月遷入棉田,為害剛出土的棉苗。隨之在棉田繁殖,5—6月進入為害高峰期,6月下旬后蚜量減少,但干旱年份為害期多延長。10月中下旬產(chǎn)生有翅的性母,遷回越冬寄主,產(chǎn)生無翅有性雌蚜和有翅雄蚜。雌雄蚜交配后,在越冬寄主枝條縫隙或芽腋處產(chǎn)卵越冬。發(fā)生規(guī)律遼河流域棉區(qū)年生10—20代,8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棉區(qū)也以卵在花椒、木模、鼠李、石榴、蜀葵、夏枯草、車前草、菊花、苦菜、瓜類等越冬寄主上越冬。翌年3月孵化,在越冬寄主上繁殖3—4代,到4月下旬,棉苗出土后,產(chǎn)生有翅蚜遷入棉田繁殖為害,5月下旬一6月上旬進入苗蚜為害高峰期;7月中旬一8月上旬形成伏蚜猖撅為害期。秋季棉株衰老時,遷回越冬寄主上,產(chǎn)生唯一的一代雄蚜,與雌蚜交配后在芽腋處產(chǎn)卵越冬。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棉區(qū)也以卵在花椒、木模、鼠李、石榴、蜀葵、9棉蚜在棉田按季節(jié)可分為苗蚜和伏蚜。苗蚜發(fā)生在出苗到6月底,5月中旬一6月中下旬至現(xiàn)蕾以前,進入為害盛期。適應(yīng)偏低的溫度,氣溫高于27℃繁殖受抑制,蟲口迅速降低。伏蚜發(fā)生在7月中下旬至8月,適應(yīng)偏高的溫度,27—28℃大量繁殖,當日均溫高于30℃時,蟲口數(shù)量才減退。。

棉蚜在棉田按季節(jié)可分為苗蚜和伏蚜。苗蚜發(fā)生在出苗到6月底,510大雨對棉蚜抑制作用明顯。多雨的年份或多雨季節(jié)不利其發(fā)生,但時晴時雨的天氣利于伏蚜迅速增殖。一般伏蚜(北方棉區(qū)7-8月份發(fā)生的小蚜)4—5天就增殖1代,苗蚜(北方5-6月份發(fā)生的蚜)需10多天繁殖1代,田間世代重疊。有翅蚜對黃色有趨性。冬季氣溫高,越冬卵量多孵化率高。棉蚜發(fā)生適溫17.6—24℃,相對濕度低于70%。大雨對棉蚜抑制作用明顯。多雨的年份或多雨季節(jié)不利其發(fā)生,但時11一熟棉田、播種早的棉蚜遷入早,為害重,棉花與麥、油菜、蠶豆等套種時,棉蚜發(fā)生遲且輕。天敵主要有寄生蜂、螨類、捕食性瓢蟲、草蛉、蜘蛛、食蟲虻類等。其中瓢蟲、草玲控制作用較大。生產(chǎn)上施用殺蟲劑不當,殺死天敵過多,會導(dǎo)致伏蚜猖獗為害。一熟棉田、播種早的棉蚜遷入早,為害重,棉花與麥、油菜、蠶豆等12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13防治方法

(1)農(nóng)業(yè)防治

冬春兩季鏟除田邊、地頭雜草,早春往越冬寄主上噴灑氧化樂果,消滅越冬寄主上的蚜蟲。實行棉麥套種,棉田中播種或地邊點種春玉米、高粱、油菜等,招引天敵控制棉田蚜蟲。一年兩熟棉區(qū),采用麥棉、油菜棉、蠶豆棉等間作套種,結(jié)合間苗、定苗、整枝打杈,把拔除的有蟲苗、剪掉的蟲枝帶至田外,集中燒毀。防治方法(1)農(nóng)業(yè)防治

冬春兩季鏟除田邊、地頭雜草,早14(2)藥劑拌種

旱作春棉區(qū),先把棉籽在55—60℃溫水中預(yù)浸30分鐘,撈出后晾至種毛發(fā)白,用40%甲拌磷400ml稀釋30倍,噴拌在50kg棉種上,悶12小時后播種,或用種子重量1.5%的70%滅蚜松粉劑拌種,也可用3%呋喃丹顆粒劑20kg拌100kg棉籽,再堆悶4—5小時后播種。(2)藥劑拌種

旱作春棉區(qū),先把棉籽在55—60℃溫水中15還可在播種時把上述顆粒劑施于播種溝內(nèi),然后覆土。也可用10%吡蟲啉有效成份50一60g拌棉種100kg,對棉蚜、棉卷葉螟防效較好,播種45—60天有蚜株率減少10一60%。百株蚜量的相對防效為72.6—85.7%和84.8—97.3%。生產(chǎn)上可減少防蚜次數(shù)。麥套棉播種晚,用吡蟲啉拌種后基本能控制其為害。

滴心

40%久效磷乳油或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樂果乳油150一200倍液,每667m2用兌好的藥液1—1.5kg,用噴霧器在棉苗頂心3—5cm高處滴心1秒鐘,使藥液似雪花蓋頂狀噴滴在棉苗頂心上即可。

還可在播種時把上述顆粒劑施于播種溝內(nèi),然后覆土。也可用10%16涂莖:

用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油20ml,田菁膠粉1g或聚乙烯醇2g,對水100ml攪勻,于成株期把藥液涂在棉莖的紅綠交界處,不必重涂,不要環(huán)涂。

涂莖:

用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油20ml,田菁膠17噴霧苗蚜:3片真葉前,卷葉株率5—10%,4片真葉后卷葉株率10一20%,伏蚜:卷葉株率5一10%或平均單株頂部、中部、下部3葉蚜量150一200頭,及時噴灑35%賽丹乳油1500倍液或20%滅多威乳油、44%丙溴磷乳油1500倍液、40%滅抗鈴乳油1200倍液、20%康福多濃可溶劑3000—4000倍液。50%的敵敵畏乳油、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900倍液。必要時上述殺蟲劑與增效劑混用,可提高防效,延緩抗藥性。

噴霧苗蚜:3片真葉前,卷葉株率5—10%,4片真葉后卷葉株率18棉紅鈴蟲紅鈴蟲Pectinophoragossypiella(Saunders)鱗翅目,麥蛾科。世界性棉花害蟲,亦是國內(nèi)外重要檢疫對象之一。我國除甘肅的黃河兩岸、河西走廊以及山西和陜西的北部、寧夏、遼寧、青海和新疆外,其它棉區(qū)均有分布。

棉紅鈴蟲紅鈴蟲Pectinophoragossypiel19幼蟲幼蟲20為害癥狀棉紅鈴蟲為害棉花的蕾、花、鈴和種子,引起蕾鈴脫落,導(dǎo)致僵瓣、黃花等。為害蕾時,從頂端蛀入造成蕾脫落;為害花時,吐絲牽住花瓣,使花瓣不能張開,形成“扭曲花”或“冠狀花”;在鈴長到10~15毫米時鉆入,侵入孔很快愈合成一小褐點,有時在鈴殼內(nèi)壁潛行成蟲道,呈水青色;為害種子時,吐絲將兩個棉籽連在一起。

為害癥狀棉紅鈴蟲為害棉花的蕾、花、鈴和種子,引起蕾鈴脫落,21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22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6.5mm,翅展12mm,體棕黑色。下唇須長,鐮刀狀,向上卷曲超過頭頂。觸角基節(jié)有櫛毛5-6根。前翅尖葉形,沿前緣有不明顯的暗色斑,翅面有暗色鱗片,組成4條不規(guī)則黑褐色橫帶。后翅菜刀形,銀白色,有長緣毛。卵:長0.4-0.6mm,橢圓形,表面有花生殼狀突起。幼蟲:4齡,第4齡體長11-13mm,頭棕褐色,前胸和腹部臀板黑色。其余各節(jié)毛片周圍紅色。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6.5mm,翅展12mm,體棕黑色。下唇23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24發(fā)生規(guī)律棉紅鈴蟲一般一年發(fā)生3代(2-7代),棉紅鈴蟲以老熟幼蟲越冬,主要在倉庫內(nèi)。第一代幼蟲主要取食蕾;第二代幼蟲為害花、蕾和青鈴;第三代幼蟲絕大部分集中在青鈴上為害。初孵幼蟲必須在24小時內(nèi)鉆入蕾或鈴中,否則會死亡。老熟幼蟲化蛹前,在鈴壁上咬一個羽化孔,有的直接出鈴在土縫等處化蛹。絕大部分成蟲在白天羽化。發(fā)生規(guī)律棉紅鈴蟲一般一年發(fā)生3代(2-7代),棉紅鈴蟲以老熟25成蟲產(chǎn)卵期長,能延續(xù)15天之久。成蟲產(chǎn)卵部位常因代別和棉株的生長發(fā)育階段不同而各異,第一代的卵往往集中產(chǎn)在棉株嫩頭及其附近的果枝、未展開的心葉、嫩葉、幼蕾的苞葉上等;第二代產(chǎn)卵于青鈴上,其中以產(chǎn)在青鈴的萼片和鈴殼間最多,其次在果枝上;第三代卵多產(chǎn)在棉株中、上部的青鈴上。成蟲飛翔力強,趨弱光,對3瓦的黑光燈有較強的趨性。成蟲產(chǎn)卵期長,能延續(xù)15天之久。成蟲產(chǎn)卵部位常因代別和棉株的26棉紅鈴蟲對溫濕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氣溫為25~30℃,相對濕度80%~100%時,對成蟲羽化最為有利,而溫度在20℃以下或35℃以上對棉紅鈴蟲均不利;氣候干旱,則對成蟲產(chǎn)卵和卵的孵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棉紅鈴蟲的繁殖與食料關(guān)系密切,幼蟲喜食青鈴,田間青鈴出現(xiàn)早,伏桃或秋桃多,有利于其繁殖。棉紅鈴蟲的越冬基數(shù)直接影響第一代的發(fā)生輕重,越冬死亡率高,基數(shù)小則第一代發(fā)生輕,反之,則重。

棉紅鈴蟲對溫濕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氣溫為25~30℃,相對濕度27防治方法越冬防治與田間藥劑防治相結(jié)合是基本途徑。

及時集中處理僵瓣,枯鈴,曬花時放雞啄食或人工掃除簾架下的幼蟲等。

推廣收花不進家和冷庫存花,在收花結(jié)束后徹底清掃倉庫,消滅潛伏倉內(nèi)的幼蟲。

防治方法越冬防治與田間藥劑防治相結(jié)合是基本途徑。28留種用的棉籽:用敵敵畏熏殺。田間藥劑防治:主要是在棉紅鈴蟲卵盛期噴灑殺蟲劑。殺蟲劑的種類及用量如下:

2.5%敵殺死,每畝30~40毫升;20%速滅殺丁,每畝150~250毫升~50%久效磷,每畝35~50毫升;50%辛硫磷,每畝35~50毫升;80%敵敵畏乳油,每畝50~75毫升,兌水1.5~2.5千克,噴在棉株的青鈴上,也可噴在15~25千克細土上拌勻,傍晚撒于田間,熏殺成蟲。

留種用的棉籽:用敵敵畏熏殺。2910.1.2棉花其它害蟲1棉鈴蟲Helicoverpaarmingera(Hubner)鱗翅目,夜蛾科。多以幼蟲為害棉花的繁殖器官,造成蕾、花、鈴的脫落和爛鈴。成蟲識別特征:中橫線由腎紋內(nèi)側(cè)斜至后緣,末端達環(huán)紋的正下方,外橫線很斜,末端達腎紋中部后方;亞端線鋸齒均勻。后翅灰白色。10.1.2棉花其它害蟲1棉鈴蟲Helico30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31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322棉小造橋蟲棉小造橋蟲AnomisflavaFabricius鱗翅目,夜蛾科。2棉小造橋蟲棉小造橋蟲AnomisflavaFab33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343棉大造橋蟲棉大造橋蟲:AscotisselenariadianeriaHubner鱗翅目,尺蛾科,也叫棉葉尺蛾。3棉大造橋蟲棉大造橋蟲:Ascotisselenar35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364棉卷葉野螟棉卷葉野螟SyleptaderogataFabricius.又稱棉大卷葉螟。屬于鱗翅目,螟蛾科。4棉卷葉野螟棉卷葉野螟Syleptaderogat37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385棉葉蟬棉葉蟬Empoascabiguttula(Ishida)屬于同翅目,葉蟬科。5棉葉蟬棉葉蟬Empoascabiguttula39棉葉蟬大青葉蟬棉葉蟬大青葉蟬406棉盲蝽棉盲蝽是半翅目盲蝽科一類害蟲。常見有綠盲蝽、三點苜蓿盲蝽、中黑盲蝽等。以成、幼蟲刺吸棉花的幼嫩組織和繁殖器官的汁液。6棉盲蝽棉盲蝽是半翅目盲蝽科一類害蟲。41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427朱砂葉螨過去統(tǒng)稱紅蜘蛛。包括朱砂葉螨,截形葉螨、二斑葉螨、敦煌葉螨等。屬于蛛形綱,蜱螨亞綱,真螨目,葉螨科。在葉片背面吸食棉株營養(yǎng)。7朱砂葉螨過去統(tǒng)稱紅蜘蛛。43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44第10章棉花害蟲與其它害蟲10.1棉花害蟲我國有棉花害蟲250余種,為害損失達15%以上。我國棉區(qū):北方棉區(qū):黃河流域棉區(qū),遼河流域棉區(qū),西北內(nèi)陸棉區(qū);南方棉區(qū):長江流域棉區(qū),華南棉區(qū)。棉花害蟲主要分苗期害蟲和蕾鈴期害蟲。第10章棉花害蟲與其它害蟲10.1棉花害蟲45苗期害蟲:

危害種子和幼苗根:種蠅、金針蟲、蠐螬;

咬食嫩莖和葉片:地老虎、蝸牛、蛞蝓;

刺吸汁液:蚜蟲、薊馬、棉葉螨

蕾鈴期害蟲:

刺吸嫩頭、嫩葉和蕾鈴:棉盲蝽;

刺吸葉片:棉葉螨、棉葉蟬;

蛀食蕾鈴:棉鈴蟲、紅鈴蟲、金剛鉆、玉米螟

食葉:棉小造橋蟲、棉大卷葉螟、甜菜夜蛾、斜紋夜蛾、棉蝗、負蝗、燈蛾、蓑蛾。苗期害蟲:4610.1.1棉蚜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同翅目,蚜科。多食性害蟲。為害寄主植物達74科285種。其中越冬寄主有:花椒、鼠李、石榴、木槿;夏枯草、車前草;僑居寄主有:棉花、洋麻、西瓜、南瓜、豆科、菊科等植物。癥狀:棉蚜群集于棉花嫩頭、葉片背面,刺吸汁液。引起棉花葉片卷曲,芽萎縮,生長停滯,推遲開花、現(xiàn)蕾,減產(chǎn)。10.1.1棉蚜棉蚜AphisgossypiiGlo47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48形態(tài)特征1、干母:蚜蟲在一個年生活周期中,有多種形態(tài),以越冬卵孵化的蚜蟲叫“干母”,無翅。體長1.6mm,茶褐色,觸角5節(jié),為體長的一半。無翅胎生雌蚜:1.5-1.9mm,卵圓形,體黃綠、深綠、藍黑或棕色。腹部1-7節(jié)有緣瘤。觸角6節(jié),稍超過體長的一半。觸角第3節(jié)無感覺圈。腹部第5節(jié)兩側(cè)各有1黑色長圓筒形的長管。尾片乳頭狀,有毛5根。形態(tài)特征1、干母:蚜蟲在一個年生活周期中,有多種形態(tài),以49有翅胎生雌蚜:體長1.2-1.9mm,前胸背板黑色。觸角第3節(jié)有感覺圈6-7個。翅2對。腹背斑紋明顯,有3-4對黑斑。其余同無翅胎生雌蚜。無翅有性雌蚜:體長1.0-1.5mm.有草綠、灰褐、墨綠、暗紅、赤褐等體色。觸角5節(jié);后足脛節(jié)膨大,有排列不規(guī)則的小圓點幾十個;尾片有毛6根。有翅雄蚜:體長1.3-1.9mm,體綠、灰黃、赤褐。腹部背面各節(jié)均有1黑橫帶。觸角6節(jié),第3-5節(jié)各有23、25、14個感覺圈。有翅胎生雌蚜:體長1.2-1.9mm,前胸背板黑色。觸角第50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51發(fā)生規(guī)律遼河流域棉區(qū)年生10—20代,黃河流域、長江及華南棉區(qū)20—30代。北方棉區(qū)以卵在越冬寄主上越冬。翌年春季越冬寄主發(fā)芽后,越冬卵孵化為干母,孤雌生殖2—3代后,產(chǎn)生有翅胎生雌蚜,4—5月遷入棉田,為害剛出土的棉苗。隨之在棉田繁殖,5—6月進入為害高峰期,6月下旬后蚜量減少,但干旱年份為害期多延長。10月中下旬產(chǎn)生有翅的性母,遷回越冬寄主,產(chǎn)生無翅有性雌蚜和有翅雄蚜。雌雄蚜交配后,在越冬寄主枝條縫隙或芽腋處產(chǎn)卵越冬。發(fā)生規(guī)律遼河流域棉區(qū)年生10—20代,52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棉區(qū)也以卵在花椒、木模、鼠李、石榴、蜀葵、夏枯草、車前草、菊花、苦菜、瓜類等越冬寄主上越冬。翌年3月孵化,在越冬寄主上繁殖3—4代,到4月下旬,棉苗出土后,產(chǎn)生有翅蚜遷入棉田繁殖為害,5月下旬一6月上旬進入苗蚜為害高峰期;7月中旬一8月上旬形成伏蚜猖撅為害期。秋季棉株衰老時,遷回越冬寄主上,產(chǎn)生唯一的一代雄蚜,與雌蚜交配后在芽腋處產(chǎn)卵越冬。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棉區(qū)也以卵在花椒、木模、鼠李、石榴、蜀葵、53棉蚜在棉田按季節(jié)可分為苗蚜和伏蚜。苗蚜發(fā)生在出苗到6月底,5月中旬一6月中下旬至現(xiàn)蕾以前,進入為害盛期。適應(yīng)偏低的溫度,氣溫高于27℃繁殖受抑制,蟲口迅速降低。伏蚜發(fā)生在7月中下旬至8月,適應(yīng)偏高的溫度,27—28℃大量繁殖,當日均溫高于30℃時,蟲口數(shù)量才減退。。

棉蚜在棉田按季節(jié)可分為苗蚜和伏蚜。苗蚜發(fā)生在出苗到6月底,554大雨對棉蚜抑制作用明顯。多雨的年份或多雨季節(jié)不利其發(fā)生,但時晴時雨的天氣利于伏蚜迅速增殖。一般伏蚜(北方棉區(qū)7-8月份發(fā)生的小蚜)4—5天就增殖1代,苗蚜(北方5-6月份發(fā)生的蚜)需10多天繁殖1代,田間世代重疊。有翅蚜對黃色有趨性。冬季氣溫高,越冬卵量多孵化率高。棉蚜發(fā)生適溫17.6—24℃,相對濕度低于70%。大雨對棉蚜抑制作用明顯。多雨的年份或多雨季節(jié)不利其發(fā)生,但時55一熟棉田、播種早的棉蚜遷入早,為害重,棉花與麥、油菜、蠶豆等套種時,棉蚜發(fā)生遲且輕。天敵主要有寄生蜂、螨類、捕食性瓢蟲、草蛉、蜘蛛、食蟲虻類等。其中瓢蟲、草玲控制作用較大。生產(chǎn)上施用殺蟲劑不當,殺死天敵過多,會導(dǎo)致伏蚜猖獗為害。一熟棉田、播種早的棉蚜遷入早,為害重,棉花與麥、油菜、蠶豆等56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57防治方法

(1)農(nóng)業(yè)防治

冬春兩季鏟除田邊、地頭雜草,早春往越冬寄主上噴灑氧化樂果,消滅越冬寄主上的蚜蟲。實行棉麥套種,棉田中播種或地邊點種春玉米、高粱、油菜等,招引天敵控制棉田蚜蟲。一年兩熟棉區(qū),采用麥棉、油菜棉、蠶豆棉等間作套種,結(jié)合間苗、定苗、整枝打杈,把拔除的有蟲苗、剪掉的蟲枝帶至田外,集中燒毀。防治方法(1)農(nóng)業(yè)防治

冬春兩季鏟除田邊、地頭雜草,早58(2)藥劑拌種

旱作春棉區(qū),先把棉籽在55—60℃溫水中預(yù)浸30分鐘,撈出后晾至種毛發(fā)白,用40%甲拌磷400ml稀釋30倍,噴拌在50kg棉種上,悶12小時后播種,或用種子重量1.5%的70%滅蚜松粉劑拌種,也可用3%呋喃丹顆粒劑20kg拌100kg棉籽,再堆悶4—5小時后播種。(2)藥劑拌種

旱作春棉區(qū),先把棉籽在55—60℃溫水中59還可在播種時把上述顆粒劑施于播種溝內(nèi),然后覆土。也可用10%吡蟲啉有效成份50一60g拌棉種100kg,對棉蚜、棉卷葉螟防效較好,播種45—60天有蚜株率減少10一60%。百株蚜量的相對防效為72.6—85.7%和84.8—97.3%。生產(chǎn)上可減少防蚜次數(shù)。麥套棉播種晚,用吡蟲啉拌種后基本能控制其為害。

滴心

40%久效磷乳油或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樂果乳油150一200倍液,每667m2用兌好的藥液1—1.5kg,用噴霧器在棉苗頂心3—5cm高處滴心1秒鐘,使藥液似雪花蓋頂狀噴滴在棉苗頂心上即可。

還可在播種時把上述顆粒劑施于播種溝內(nèi),然后覆土。也可用10%60涂莖:

用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油20ml,田菁膠粉1g或聚乙烯醇2g,對水100ml攪勻,于成株期把藥液涂在棉莖的紅綠交界處,不必重涂,不要環(huán)涂。

涂莖:

用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油20ml,田菁膠61噴霧苗蚜:3片真葉前,卷葉株率5—10%,4片真葉后卷葉株率10一20%,伏蚜:卷葉株率5一10%或平均單株頂部、中部、下部3葉蚜量150一200頭,及時噴灑35%賽丹乳油1500倍液或20%滅多威乳油、44%丙溴磷乳油1500倍液、40%滅抗鈴乳油1200倍液、20%康福多濃可溶劑3000—4000倍液。50%的敵敵畏乳油、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900倍液。必要時上述殺蟲劑與增效劑混用,可提高防效,延緩抗藥性。

噴霧苗蚜:3片真葉前,卷葉株率5—10%,4片真葉后卷葉株率62棉紅鈴蟲紅鈴蟲Pectinophoragossypiella(Saunders)鱗翅目,麥蛾科。世界性棉花害蟲,亦是國內(nèi)外重要檢疫對象之一。我國除甘肅的黃河兩岸、河西走廊以及山西和陜西的北部、寧夏、遼寧、青海和新疆外,其它棉區(qū)均有分布。

棉紅鈴蟲紅鈴蟲Pectinophoragossypiel63幼蟲幼蟲64為害癥狀棉紅鈴蟲為害棉花的蕾、花、鈴和種子,引起蕾鈴脫落,導(dǎo)致僵瓣、黃花等。為害蕾時,從頂端蛀入造成蕾脫落;為害花時,吐絲牽住花瓣,使花瓣不能張開,形成“扭曲花”或“冠狀花”;在鈴長到10~15毫米時鉆入,侵入孔很快愈合成一小褐點,有時在鈴殼內(nèi)壁潛行成蟲道,呈水青色;為害種子時,吐絲將兩個棉籽連在一起。

為害癥狀棉紅鈴蟲為害棉花的蕾、花、鈴和種子,引起蕾鈴脫落,65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66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6.5mm,翅展12mm,體棕黑色。下唇須長,鐮刀狀,向上卷曲超過頭頂。觸角基節(jié)有櫛毛5-6根。前翅尖葉形,沿前緣有不明顯的暗色斑,翅面有暗色鱗片,組成4條不規(guī)則黑褐色橫帶。后翅菜刀形,銀白色,有長緣毛。卵:長0.4-0.6mm,橢圓形,表面有花生殼狀突起。幼蟲:4齡,第4齡體長11-13mm,頭棕褐色,前胸和腹部臀板黑色。其余各節(jié)毛片周圍紅色。形態(tài)特征成蟲:體長6.5mm,翅展12mm,體棕黑色。下唇67棉花害蟲和其它害蟲課件68發(fā)生規(guī)律棉紅鈴蟲一般一年發(fā)生3代(2-7代),棉紅鈴蟲以老熟幼蟲越冬,主要在倉庫內(nèi)。第一代幼蟲主要取食蕾;第二代幼蟲為害花、蕾和青鈴;第三代幼蟲絕大部分集中在青鈴上為害。初孵幼蟲必須在24小時內(nèi)鉆入蕾或鈴中,否則會死亡。老熟幼蟲化蛹前,在鈴壁上咬一個羽化孔,有的直接出鈴在土縫等處化蛹。絕大部分成蟲在白天羽化。發(fā)生規(guī)律棉紅鈴蟲一般一年發(fā)生3代(2-7代),棉紅鈴蟲以老熟69成蟲產(chǎn)卵期長,能延續(xù)15天之久。成蟲產(chǎn)卵部位常因代別和棉株的生長發(fā)育階段不同而各異,第一代的卵往往集中產(chǎn)在棉株嫩頭及其附近的果枝、未展開的心葉、嫩葉、幼蕾的苞葉上等;第二代產(chǎn)卵于青鈴上,其中以產(chǎn)在青鈴的萼片和鈴殼間最多,其次在果枝上;第三代卵多產(chǎn)在棉株中、上部的青鈴上。成蟲飛翔力強,趨弱光,對3瓦的黑光燈有較強的趨性。成蟲產(chǎn)卵期長,能延續(xù)15天之久。成蟲產(chǎn)卵部位常因代別和棉株的70棉紅鈴蟲對溫濕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氣溫為25~30℃,相對濕度80%~100%時,對成蟲羽化最為有利,而溫度在20℃以下或35℃以上對棉紅鈴蟲均不利;氣候干旱,則對成蟲產(chǎn)卵和卵的孵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棉紅鈴蟲的繁殖與食料關(guān)系密切,幼蟲喜食青鈴,田間青鈴出現(xiàn)早,伏桃或秋桃多,有利于其繁殖。棉紅鈴蟲的越冬基數(shù)直接影響第一代的發(fā)生輕重,越冬死亡率高,基數(shù)小則第一代發(fā)生輕,反之,則重。

棉紅鈴蟲對溫濕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氣溫為25~30℃,相對濕度71防治方法越冬防治與田間藥劑防治相結(jié)合是基本途徑。

及時集中處理僵瓣,枯鈴,曬花時放雞啄食或人工掃除簾架下的幼蟲等。

推廣收花不進家和冷庫存花,在收花結(jié)束后徹底清掃倉庫,消滅潛伏倉內(nèi)的幼蟲。

防治方法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