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藝術教案_第1頁
幼兒園藝術教案_第2頁
幼兒園藝術教案_第3頁
幼兒園藝術教案_第4頁
幼兒園藝術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幼兒園藝術教案

幼兒園藝術教案1

設計意圖:

“有趣的彩沙”活動是藝術與語言綜合的活動。在藝術活動中幼兒大膽表現(xiàn)情感,語言則貫穿于活動的全過程,特別是在講述作品中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發(fā)展,使語言與藝術互相交融,達到促進幼兒發(fā)展的目的。同時,通過“玩彩沙”讓幼兒感受:生活中有許多平常的東西都能用來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工具,激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并對藝術活動產生興趣。

由于這種沙畫的作畫方式和以往有所不同,因此將探索沙畫的制作方法作為教學重點。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fā)他們對藝術探索的興趣。

幼兒的藝術活動是最富有創(chuàng)新的,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在創(chuàng)造性地玩彩沙的過程中幼兒大膽而不拘一格的進行個性化表現(xiàn),充分體現(xiàn)自己的認識,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從而獲得自我滿足,這是活動的難點。

教師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探索與創(chuàng)新,為幼兒解決問題提供合理的幫助(探索中的難點)。尊重幼兒的個性化表現(xiàn),以開放、寬容的思維方式引導幼兒大膽、超越常規(guī)的想象,同時對接觸過和未接觸過沙畫的幼兒進行分層指導,突破教學難點。

活動目標:

1、通過玩彩沙激發(fā)幼兒對創(chuàng)意藝術活動的興趣。

2、在探索沙畫的作畫方法中引導幼兒大膽嘗試、大膽創(chuàng)新。

經驗基礎:

進行“彩沙”系列活動

材料準備:

彩沙、黑色卡紙、固體膠、小勺、抹布

活動過程:

一、觀看活動錄象(玩沙、做沙球、制作彩沙瓶等)

“前些天我們玩了什么?”(自由講述玩沙、制作沙瓶的感受)

(自由交談是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的語言交流空間及輕松的氣氛,同時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

二、探索嘗試活動

1、幼兒嘗試將彩沙留在畫紙上

a我們也來試試怎樣讓沙留在畫紙上,變成一幅美麗的沙畫呢?(可請個別幼兒說說)

b你想做一幅怎樣的畫?

第一次嘗試將沙留在紙上對于已有一些經驗的幼兒來說比較容易,立即就想到先用膠水,再將沙鋪上,這些孩子成功了;一些沒有經驗的幼兒則直接將沙堆在紙上,把紙豎起來時沙卻掉下來,這些孩子失敗了,部分失敗的幼兒看到同伴的做法,立即學了,還有個別的幼兒沒有學會。教師沒有直接介入指導,而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幼兒的活動。這個嘗試的環(huán)節(jié),讓幼兒體驗成功與失敗,同伴間互相學習。

2、請幼兒說說嘗試的結果

你是怎樣將沙留在紙上的?

做的時候遇到了什么困難了嗎?

怎樣解決?

(幼兒討論第一次嘗試中遇到的成功與失敗。問:“遇到了什么困難”?幼兒說:沙掉下粘不住、很多顏色混在一起、膠水不粘、有些沙是一塊一塊的粘不平等。“怎樣解決”?把幼兒提出的問題教給他們自己解決,請成功的幼兒談談成功的經驗。這是環(huán)節(jié)為幼兒學習沙畫創(chuàng)作方法、克服難點設計的,不是教師教與方法,而是通過他們自我探索,提出疑問、自己解疑來達到目的,難點輕易地被幼兒自己解決了)

作畫難點:

a、固體膠涂抹均勻

b、用小勺將沙均勻撒在膠上并用小勺的背面抹平(用手或用小勺的背面),以便在膠水上固定彩沙。

c、將卡紙中多余的沙倒回沙盒中。

4、根據幼兒的探索情況小結難點。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多余的沙到回盒中”是由教師提醒的?;顒又?,教師的作用體現(xiàn)在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探索學習的條件,并以隱性方式給予指導)

三、幼兒制作沙畫

1、談話:請幼兒說說自己想做一幅怎樣的沙畫。(啟發(fā)幼兒用沙個性化的表現(xiàn)自己的畫

2、幼兒作畫

⑴引導幼兒注意配色。

⑵個別指導

a.提醒個別沒有接觸過沙畫的幼兒注意制作方法。

b.鼓勵接觸過沙畫的幼兒大膽創(chuàng)新,進行個性化的表現(xiàn)。

⑶為完成作品的幼兒噴膠固定。

(幼兒在作畫過程中大膽創(chuàng)意,發(fā)揮充分的想象和個性化表現(xiàn),有美麗的地球、五彩的氣球、小樹林、花園等。最有趣的還有的幼兒將各種顏色的沙混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了又一種五彩的顏色。)

四、作品展示即講述活動

請幼兒講述自己制作的作品的內容

(講述活動是在延伸活動中進行)幼兒園藝術教案2

活動由來

一天早晨,我班軒軒穿著一件藍色衣服走進班級,孩子們紛紛圍過來:“你衣服上的圖案好像云朵!”“像蝙蝠的圖案!”軒軒自豪地說:“這是我媽媽從云南買來的!”我一看,發(fā)現(xiàn)這是件用藍靛染工藝制成的衣服,初上大班的孩子欣賞美的事物時會產生相應的聯(lián)想和情緒反應,面對這古老的民族藝術魅力,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幫助幼兒了解這種古老而傳統(tǒng)的藝術美,帶給幼兒豐富的視覺沖擊,再現(xiàn)失傳已久的文化,感受中國人民的智慧與結晶,從而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提升美的經驗和感受。

活動目標

1.感受藍靛染的藝術美,了解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技藝。

2.嘗試扎染的表現(xiàn)技法,對扎染藝術感興趣。

3.愿意與同伴主動分享中國傳統(tǒng)工藝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扎染定格動畫、扎染工具、藍靛染工藝制作過程課件視頻。

2.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了解扎染工藝。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受藍草變藍布的奇妙。

引導語:小朋友,歡迎來到我們的藍染工藝時裝秀,我是藍老板。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家的服飾跟別家的服飾有什么不一樣?那你們知道這些服飾上深深淺淺的藍色是怎么來的嗎?秘密就藏在這團藍泥里。不要小看這團藍泥,它可是藍草經過加工制成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它的故事吧。

二、視頻講解藍靛染的由來,感受藍靛染的藝術美。

引導語:藍泥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它的故事吧。

小結:有了藍泥制成的染料水,我們就能染制出不同藍色的服飾了,這其實是我們中國民間傳統(tǒng)而獨特的藍靛染工藝。

三、介紹三種藍靛染傳統(tǒng)技法

(一)傳統(tǒng)技法介紹

引導語:小朋友們,你們猜猜這些特別的圖案是怎么制作出來的?是不是你們想的這樣,我們去看看吧。

1.扎染

小結:剛剛視頻中的扎染法,我們用到了哪些材料呢?你們都找到了嗎?有了這些材料和扎法就能制作出螺旋圖案、格子圖案和圓圈圖案。讓我們再看看型糊染的方法吧。

2.型糊染

小結:這就是我們的型糊染,白白的糊染粉就能保護圖案不被染色。

3.蠟染

小結:這就是蠟染,我們可以用蠟刀在布上繪制我們想要的圖案再進行染色。

小結:這就是我們中國三種傳統(tǒng)而古老的藍靛染工藝,扎染法、型糊染法、蠟染法。通過不同的染法,就能制作出獨一無二的花紋。

四、創(chuàng)設抽獎情境,嘗試用捆扎的方法進行初步扎染創(chuàng)作,感受制作扎染作品的快樂。

引導語:小朋友們,讓我們隨機抽取一個圖案,來制作一條屬于我們的扎染作品吧。

1.教師出示扎染的制作視頻,展示扎染制作全過程。

卷扎法(麻花線條):棉布、皮筋、染料

2.知道顏色深淺跟染色時長和次數有關。

小結:漂亮的花紋制作好啦,深深淺淺的藍色和我們的浸染的時間和次數有關,時間短、次數少,顏色就淺;時間長、次數多,顏色就深。

五、欣賞草木染工藝作品展,鼓勵幼兒主動分享中國傳統(tǒng)染色工藝。

1.播放作品視頻。

2.教師總結。(一邊放視頻一邊總結)

總結:其實咱們中國古老的染色工藝除了藍靛染還有其他顏色不盡相同的植物染。現(xiàn)如今,植物染工藝運用在不同的服飾設計中,為樸質的造型增添了很多時尚元素。今天我們一起領略了咱們中國奇妙而有趣的藍靛染工藝,下一期我們一起繼續(xù)感受敲拓染的神奇魅力吧!讓我們中國源遠流長的古老技藝文明復蘇、傳承、延續(xù)下去。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父母和孩子共同嘗試藍染的技法,為家發(fā)黃的白衣服進行大改造。與同伴一起創(chuàng)造出不同花紋、造型的裝飾物。幼兒園藝術教案3

設計意圖:

又一次我和幾個孩子在玩“藏小手”游戲,孩子們都特別興奮,并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于是我針對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找到了貼近生活的音樂游戲——《躲貓貓》,其歌曲《躲貓貓》旋律、節(jié)奏、歌詞、情節(jié)及游戲規(guī)則都非常簡單,而且有較多的重復,幼兒能夠比較容易的感受到歌曲所表達的情節(jié)內容,從而喜愛它。活動內容的設計具備有趣的情節(jié)和幼兒喜歡的動物形象。創(chuàng)設適合的游戲情景,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培養(yǎng)幼兒喜歡參與音樂游戲的'樂趣。

課時建議:兩課時

活動目標:

1.愿意跟隨音樂,用肢體和道具玩“躲貓貓”的游戲。

2.喜歡參與音樂游戲,體驗躲藏和尋找的快樂。

活動準備:

動物手偶:小熊、蜜蜂、大象、老鼠;兒搖。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小動物躲貓貓。

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劉老師請來了幾只小動物,看看他們是誰?

老師出示:小熊。

小熊和小朋友互相打招呼。

1.教師:注意哦,小熊要躲貓貓了,哦。

語詞:小熊藏在哪里小熊藏在哪里?大家快來找一找。

教師:哈哈!小熊在這里

2.出示小蜜蜂

教師:這是誰啊?小蜜蜂要躲貓貓了,請小朋友閉眼睛。1、2、3睜開眼。

語詞:蜜蜂藏在哪蜜蜂藏在哪?大家快來找一找。

教師:哈哈!蜜蜂找到了。

二、肢體躲貓貓

小蜜蜂和小熊都找到了你們高興么?現(xiàn)在他們說:“小朋友小動物要來休息一會,一會再和你們玩?,F(xiàn)在看看劉老師,我的小收藏起來了,眼睛閉起來,不能偷看哦,1、2、3。”

語詞:小手藏在哪小手藏在哪?快來找一找?

教師:哈哈!小手找到啦!

提問:小朋友剛才劉老師把小手藏起來了,你們想把什么藏起來?

幼兒:(小手、小腳、眼睛、耳朵)

三、集體拉圓圈玩躲貓貓的游戲

提問:你們還想和小動物玩游戲么?

1.你們叫他們出來:

教師“小動物小動物在哪里?”

幼兒“小動物小動物在這里?!?/p>

2.藏手偶的游戲

語詞:大象藏在哪里?大象藏在哪里?大家快來找一找。

小朋友:哈哈哈,蜜蜂找到了。

3.人手一個小動物手偶,老師閉上眼睛,請小朋友把他們藏在自己身上。老師來尋找。

四、小朋友躲貓貓。

教師:你們小朋友想不想把自己藏起來,讓劉老師來找?

提問:你們認識他們么?他們怎么叫?教室里有蘑菇房子大樹等。你們想把自己藏在哪里?一定要隱蔽哦。

方法:比如:小貓藏哪里?小貓藏哪里?大家快來找一找。

小貓就“喵喵的”教。我們就是來找你了。接著老師和小貓一起去找更多的小動物。

活動延伸

在家和家人玩躲貓貓的游戲。幼兒園藝術教案4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硬幣中有趣的各種紋理、圖案,感受拓印畫的美。

2.能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拓印。

3.感受動手制作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拓印好的作品。

2.不同大小的硬幣、蠟筆、紙張。

活動過程

1.欣賞拓印作品。

(1)師:你們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

(2)你們知道這些作品是怎么制作的?

2.教師講解,幼兒欣賞。

(1)教師拓印一枚硬幣,幼兒仔細觀察。

(2)師:看看這個圖案是不是跟硬幣的圖案一樣?你試過這種方法嗎?

小結:這種方法就叫拓印。

2.討論正確的拓印方法。

師:用什么方法才能拓印出好看的圖案?

小結:同一方向涂,不移動硬幣和紙張。

3.幼兒作畫。

(1)引導幼兒先構圖,再進行制作。

(2)師:一枚硬幣印出來的還不算漂亮,我們可以將硬幣組合成一幅畫,再拓印就更漂亮了。

(3)提醒幼兒運用正確的方法:少用力,不移動,同一方向涂,選擇不同的顏色進行搭配。

4.欣賞作品,幼兒相互評價。

活動拓展

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尋找不同的物品進行拓印畫延伸活動。幼兒園藝術教案5

活動目標

1、感受并初步辨認鼓、碰鈴、蛙鳴筒、三角鐵等樂器的音色。

2、學習聽辨樂器音色表演相應動作,增強音樂聽力與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鼓、碰鈴、蛙鳴筒、三角鐵各一個。

(2)老虎、小兔、青蛙、小猴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指導

1.出示四種動物的圖片,引導幼兒分辨動物的名稱,并模仿各種動物的基本動作。

2.引導幼兒傾聽并分辨樂器的音色,嘗試進行初步的匹配。

(1)逐一敲擊樂器,引導幼兒認真傾聽其音色,與圖片上的四種動物進行匹配。

(2)逐一演奏四種樂器,引導幼兒認真聽辨并做相應動物的動作。

3.演唱歌曲,引導幼兒齊聲歌唱。

教師唱到“什么聲音響?”后,在間奏處有節(jié)奏地敲擊樂器,引導幼兒辨別聲響并做相應動物的動作。

4.幼兒游戲。規(guī)則:幼兒必須在教師唱完“看誰辯得清”后才能做動作。

活動延伸幼兒初步熟悉玩法后,可根據幼兒實際情況適當將各樂器演奏的間隔縮短,以增加難度。幼兒園藝術教案6

【活動前評析】

京劇是中國藝術的瑰寶,是世界戲劇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精彩傳奇的京劇故事,豐富生動的角色形象,美倫美幻的臉譜造型,戲服道具,它是及音樂、舞蹈、文學、美術、表演為一身,具有深厚中國歷史文化底蘊的綜合表演藝術。如何讓中國兒童從小對本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有所了解,產生興趣,一脈相承,這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承傳責任。根據幼兒認知特點,我們在中大班三個學期里設計了《小戲迷》的系列單元主題,包括“孫悟空大聚會”、“好看的猴戲”、“有趣的臉譜”、“滑稽的丑角”、“漂亮的花旦”和“娃娃學武藝”六個課題。通過聽、看、畫、演等藝術活動,幫助幼兒獲得豐富的京劇藝術信息,從而引發(fā)孩子們對京劇的興趣。本活動出自課題三“有趣的臉譜”。京劇臉譜是京劇舞臺美的集中再現(xiàn)和人物造型的成功體現(xiàn)。它以其線條精美,圖案豐富,色彩斑斕,表現(xiàn)著角色鮮明的性格特點。課題通過家園、區(qū)域、主題墻布置、集體等教育教學形式,在搜集、欣賞、交流、繪畫、創(chuàng)作京劇臉譜藝術活動中,幼兒嘗試從顏色、圖案、線條及京劇的角色特點了解京劇臉,并能大膽運用對稱、色彩搭配等臉譜表現(xiàn)規(guī)律想象創(chuàng)造出自己喜歡的新臉譜。

【活動目標】

1、在欣賞與觀察不同材質,不同造型特點的京劇臉譜藝術作品中,了解臉譜紋樣、構圖、色彩等特點,從而產生對京劇角色的興趣。

2、初步感受奇特的京劇臉譜造型和京劇角色性格的聯(lián)系,豐富幼兒對京劇臉譜藝術的了解。

【活動準備】

1、身穿各色臉譜衣,臉上勾畫著紅、黃、白、藍、黑臉譜的教師裝扮的京劇花臉角色五名(將京劇臉譜面具直接戴在臉上也可),課前與教師交流好負責各向幼兒介紹哪些京劇臉譜知識。

2、京劇曲牌《水龍吟》、歌曲《說唱臉譜》錄音帶、化妝油彩。

3、師生互動將收集的有關京劇臉譜的藝術作品投放區(qū)域角或主體墻布置,豐富幼兒欣賞感知京劇臉譜的經驗。

【活動過程實錄】

一、利用欣賞歌表演《說唱臉譜》,展示京劇臉譜不同的角色造型,引發(fā)幼兒欣賞典型京劇臉譜藝術作品,嘗試模仿角色動態(tài)造型,聯(lián)想京劇故事,了解京劇行當,認識京劇角色。

活動開始時:伴隨著京劇曲牌《水龍吟》的鑼鼓音樂,身穿藍、紅、白、黃、黑臉譜衣,勾畫著臉譜(或帶臉譜面具)的五位教師裝扮的京劇花臉角色,雙臂呈單山傍,圓場步繞場一周,站在場地中間拉雙山傍亮相站好。幼兒聽著京劇音樂,目光都教師所扮演的京劇角色所吸引,激動驚喜地看來看去,幼兒有的面面相覷,有的目瞪口呆,還有的將自己的認識的花臉角色談論交流著,紛紛猜測著他們都是誰?

客:“我們是京劇花臉演員。請小朋友猜一猜我們扮演的都是誰?”

幼一:“這個紅臉的是關羽,和我?guī)淼拿婢咭粯??!?/p>

幼二:“這個藍臉的是竇爾頓,我聽過他盜御馬的故事?!?/p>

幼三:“這個黑臉的像大魔鬼?!?/p>

幼四:“不對,這個黑臉的是包公,我在電視劇《少年包青天》里看到過,他腦門上有一個月牙?!薄?/p>

幼五:“你們扮演的究竟是誰呀?”

客:“我們用一首戲歌《說唱臉譜》來回答你們,小朋友請注意聽?!?/p>

客人表演的歌曲《說唱臉譜》:

教師引導幼兒跟著演員一起學學演演(如:唱詞、亮相、眼神、臺步等),使孩子們通過京劇動作造型的互動模仿中,認識鞏固京劇角色,嘗試感受京劇音樂和舞蹈動作的特點。

(在以上的歌表演欣賞部分,教師通過視覺沖擊幼兒欣賞京劇臉譜展示,聽覺刺激幼兒感受京劇音樂伴奏,演員自我介紹引發(fā)幼兒回憶京劇角色故事,動態(tài)形象學習幼兒嘗試模仿京劇角色動作造型等活動,充分利用京劇的形象、聲音、色彩、動態(tài)吸引幼兒,豐富孩子們對京劇角色的了解,加強幼兒對花臉形象的感知。)

二、通過對比欣賞,幫助幼兒了解臉譜創(chuàng)作的方法與規(guī)律。

師:“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你們扮演的是誰了,你們可以向我們介紹一下為什么把臉畫成這樣嗎?”

客人出示向幼兒油彩:“這是一種化妝用的材料叫油彩,我們根據各自扮演的角色用油彩把花紋圖案畫在臉上,叫京劇臉譜,這是京劇表演的一種特殊化妝形式?!?/p>

師:“今天的客人都畫著臉譜,咱小朋友也帶來許多臉譜,請大家看一看這些臉譜有哪些地方一樣?”幼兒自由走動近距離參觀京劇臉譜。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們欣賞觀察運用不同藝術表現(xiàn)手段的京劇臉譜作品(如:剪紙、繪畫、泥塑、面具、拼圖等),幫助幼兒回憶角色故事,了解各種臉譜人物性格特點。

幼一:“這些臉譜都有眼睛、鼻子和嘴?!?/p>

幼二:“每個臉譜上都有花紋?!?/p>

幼三:“臉譜上的花紋對稱的?!?/p>

幼四指著夏侯惇的臉譜說:“這個臉譜的花紋不對稱?!?/p>

客:“京劇花紋大都是對稱的,也有極少數是不對稱的?!?/p>

請幼兒找一找臉譜中的對稱圖案。

師:“對稱是臉譜繪畫的常用方式,你們看一看想一想為什么要采用這種對稱方法畫臉譜呢?”

幼一:“我覺得這樣左邊畫一個右邊畫一個左邊畫一個右邊畫一個的裝飾方法很簡單?!?/p>

幼二:“因為人臉就是對稱的,一邊一個眉毛邊一個眼睛一邊一個耳朵:”幼三:“我覺得用對稱的方法畫看起來很舒服?!?/p>

師:“大家說得都對,對稱是我們中國裝飾畫和建筑中特別常用的一種手法,用對稱方法畫出來的作品看起來很協(xié)調?!?/p>

帶領幼兒觀察幾個對稱畫法明顯的臉譜,鞏固幼兒對對稱裝飾方法的認識,為幼兒下一活動的自我設計奠定基礎。

師:“誰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幼一:“我發(fā)現(xiàn)每個臉譜都有一種顏色涂得特別多?!?/p>

客:“這種涂得多的顏色是一個臉譜的基調色,就是主要色彩,臉譜中的基調色常用來表示角色的性格。紅臉多表示赤膽忠心,如:關羽;黑臉代表鐵面無私或粗魯剛猛,如:包公、張飛,大家都聽過《包公審石頭》的故事嗎?那個幫助賣油條小朋友找回被偷的銅錢,懲治壞人的,就是(演員邊說邊表演)俺,包公——黑臉——鐵面無私?!?/p>

幼五:“我發(fā)現(xiàn)每個臉譜上都紅、白、黑三種顏色。”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誰知道為什么每個臉譜都用了這三種顏色呢?”

幼三:“因為有了這三種顏色搭配,臉譜顯得很鮮艷?!?/p>

教師出示色彩對比配色板引導幼兒觀察顏色之間的搭配規(guī)律,并提示幼兒注意把這些配色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去。

師:“臉譜之間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幼一:“每一個臉譜的人名都不一樣?!?/p>

幼二:“臉譜上的花紋都不一樣?!?/p>

師:“對,你們認真找一找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人物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臉譜紋樣?!?/p>

幼一:“我發(fā)現(xiàn)包公的眉頭是皺著的,腦門還畫著一個月牙。”

客:“包公的皺眉是暗示他的苦苦思考和操心,腦門畫一個月牙代表白天晚上都能審問案子?!?/p>

幼二:“我看見孫悟空臉譜畫的是猴臉型這是不是說明他本是個猴子?”

幼三:“我覺得這個臉譜特別意思,上面畫了九個太陽?!?/p>

師:“這是后羿,你們知道他的故事嗎?”

幼四:“我知道我知道,咱們幼兒園中秋聯(lián)歡會的時候,老師給大家演過后羿射日的故事,很早很早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人們熱得受不了,后羿一連射下了九個,臉上畫九個太陽,一定是后羿,這個挺好記的?!?/p>

師:“京劇臉譜的花紋設計很獨特,光眉毛可以畫成許多形狀,你們找找看都有什么樣子的?”

幼兒通過進一步的欣賞觀察發(fā)現(xiàn),京劇臉譜的眉毛設計各異,“這個像柳葉?!薄斑@個像云彩?!薄斑@個是寶劍?!边€有飛蛾、臥蠶、蝙蝠、螳螂和火焰等孩子們搶著回答。不可思議的奇形怪狀,充滿了豐富的象征與暗喻,為幼兒的設計創(chuàng)作打開了想象的空間。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這些花紋都是怎么畫的?”

幼一:“這些花紋都是從臉譜的中間向外發(fā)散著畫的?!痹谶@里教師又把臉譜繪畫方法點擊給幼兒。

師:“臉譜之間還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幼一:“臉譜的主要顏色不一樣,我看到今天的五位客人臉上的主要顏色都不一樣?!?/p>

客:“對,我們花臉演員畫臉譜時,有一個原則,就是同時在場的角色,臉譜的主要色彩就是基調色不能重樣,這樣做為的是:用不同的顏色搭配以求美觀,同時要讓遠距離的觀眾不至于混淆人物角色?!?/p>

幼二:“我覺得他們用的兵器不一樣?!?/p>

幼三:“我想這些臉譜人物的故事肯定不一樣,他們的故事我都想聽?!?/p>

師:“對,每一個臉譜都有著他們精彩的故事,以后我們可以請爸爸媽媽和老師講給大家聽。”

(在以上的對比欣賞觀察環(huán)節(jié),通過教師帶領幼兒感知了解了臉譜的色彩搭配、花紋圖案、繪畫方法、表現(xiàn)手段和與角色性格的關系等創(chuàng)作特點的活動,促進了幼兒觀察能力的發(fā)展,為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方法和依據,豐富了幼兒的藝術設計想象空間。)

三、在京劇曲牌的伴奏下,客人根據幼兒意愿用油彩為其勾畫京劇臉譜,

讓孩子們感受畫臉譜的全過程,從中體驗京劇藝術帶來的快樂。(作者:北京市市轄區(qū)東城區(qū)北京市第一幼兒園大一班韓爽)幼兒園藝術教案7

設計意圖

泡泡糖是小朋友們非常喜歡的零食,既然他們那么感興趣,為此我選用此次活動《小與泡泡糖》,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學習活動方式,展現(xiàn)著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游戲對兒童學習的重要性。

活動目標

1.根據樂曲旋律合拍的做走路左右張望的動作。

2.較形象夸張的做出小吹泡泡糖的動作,探索泡泡糖粘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體驗韻律活動的快樂。

3.發(fā)揮想象力,學做其它小動物走路、踩到泡泡糖的樣子。

4.借助圖譜、動作、游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5.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jié)奏。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泡泡糖粘在身體各部位的動作。

難點:發(fā)揮想象力,學做其它動物走路、踩泡泡糖的樣子。

活動準備

1.課前玩過泡泡糖,對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認識。

2.音樂、圖譜。

活動過程

(一)、師幼兒念兒歌進場。

師:現(xiàn)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學一學小的樣子進入活動室,小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來了,嘰里咕嚕滾下來......

(二)、活動導入

1、出示小玩具和泡泡糖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剛才我們唱了一首什么兒歌?今天老師也帶了一只小來,除了小,還有一顆泡泡糖。

2、請小朋友帶問題聽音樂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聽音樂,動腦筋想一想小和泡泡糖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三)、出示圖譜

師:老師把這件事情用圖畫的方式記錄了下來,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么回事

(四)、分段傾聽樂曲,創(chuàng)編動作表現(xiàn)音樂內容。

1、觀看圖譜,聽A段音樂,學會合拍地做小走。

師:有一只調皮的小偷偷跑出來了,它在路上走走走走,看看,走走走走,看看看,走走走走,看看,走走走走,看看。

師:小它怎么走、怎么看?(輕跳走,左看右看)邀請請個別小朋友表演小怎樣走,請小朋友跟音樂學一學動作。

1觀看圖譜,聽B段音樂,做踩到泡泡糖,夸張的音樂。

師:小走著走著,突然踩到了泡泡糖,請小朋友猜一猜小會怎么辦?(用力拉、使勁拉)

3、引導幼兒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體部位的動作。

師:拽——彈回來了,想一想泡泡糖彈回來,還會粘在身體的什么地方呢?自由講述表演。.幼兒自由想象,大膽夸張地表現(xiàn)拽泡泡糖的動作。

師:讓我們把粘在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4、.教師總結幾個有代表性的動作按順序表演和幼兒聽音樂做拉泡泡糖的動作。

5、.師:小拽呀拽,可是怎么也甩不掉,你們猜小是怎樣掙脫泡泡糖,回家了呢?一起來看一看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

6、.看圖譜,聽C段音樂,學小回家的動作。

這時候,來了一只大花貓,小嚇得使勁一拉就跑回了家。

(五)完整感受樂曲并進行游戲。

1幼兒跟圖譜完整欣賞音樂一遍。

2、幼兒一起完整跟音樂表演故事一遍。

(六)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

1.師:我們除了可以用小來表演,還可以用什么動物來表演?幼兒說一說。

2、幼兒自由選擇動物跟音樂來表演。

(七)結束活動

師:泡泡糖亂扔的話粘到很多的地方,給我們生活帶來一些麻煩,我們得把泡泡糖包起來丟進垃圾筒,不污染環(huán)境。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幼兒都能夠學習小踩泡泡糖的樣子。活動中不但培養(yǎng)了孩子的反應能力及想象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幼兒園藝術教案8

教材分析:

洗衣機記家庭中常用的電器。洗衣機轉動的滾筒也是幼兒樂于探究的秘密。生活是學習的大舞臺,為滿足幼兒的求知欲,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本次活動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圍繞洗衣機洗衣服的過程進行藝術表現(xiàn),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編身體動作,隨音樂有節(jié)奏地進行表演,讓幼兒在玩中學,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洗衣機的工作程序,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洗衣機洗衣服的過程。

2.感知樂曲,能與同伴合作表現(xiàn)洗衣機的工作。

3.感受韻律活動的有趣和快樂。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提前在家中觀察洗衣機洗衣服的流程。

2.“幼兒學習材料”——《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幼兒素質發(fā)展課程?音樂》CD。

活動建議:

一、通過回憶和閱讀圖書幫助幼兒了解洗衣機的工作程序,引出活動內容。

1.提問:媽媽是用什么家用電器來洗衣服的?你看到洗衣機是怎么工作的?

2.請幼兒自主閱讀《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第7頁,進一步了解洗衣機工作的步驟和過程。

三、引導幼兒學習律動“洗衣機”,創(chuàng)編身體動作隨音樂有節(jié)奏地進行表演。

1.鼓勵幼兒自由探索,感受音樂旋律。

請幼兒隨音樂自由表現(xiàn)洗衣機工作的過程。

2.教師哼唱旋律,幼兒創(chuàng)編身體動作,表現(xiàn)洗衣機洗衣服的過程。

提問:放衣服的時候用什么動作?洗衣服的時候洗衣機是怎么轉的?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現(xiàn)?(慢慢地轉圈。)甩干的時候又是怎樣轉的呢?(快快地轉,跑起來。)

3.在教師語言提示下,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洗衣機洗衣服的過程。

三、師幼共同玩“洗衣機”游戲,感受合作游戲的樂趣。

1.引導幼兒討論:這么多人,可以怎么變成洗衣機呢?啟發(fā)幼兒手牽手圍圓圈變成洗衣機。

2.師幼共同游戲:幼兒手拉手圍圓圈扮演大洗衣機,教師扮演臟衣服站在圈中,表現(xiàn)洗衣機洗衣服的樣子,幫助幼兒拓展動作經驗。

提問:臟衣服在洗衣機里做了哪些動作?(引導幼兒學一學。)

3.請幾個幼兒扮演臟衣服,引導幼兒愉快地合作玩游戲。

4.教師扮演晾衣架,鼓勵幼兒創(chuàng)編晾衣服的動作幼兒園藝術教案9

活動目標

1、體驗勞動的樂趣,產生熱愛勞動的情感。

2、嘗試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3、初步用自然連貫的聲音歌唱歌曲。

活動準備

1、教師根據歌曲內容畫一張圖片《小花和小樹》、音樂CD或磁帶。

2、小朋友有過給小花、小樹澆水的經歷,紙、筆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1、教師放音樂《小花和小樹》,小朋友聽音樂自由表演入室坐好。

2、小朋友練聲:《小雞叫、小鴨叫、小貓叫》。

3、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小朋友觀察。教師提問:

(1)圖片上畫了一些什么?

(2)你們給小花、小樹澆過水嗎?

4、小朋友邊畫畫邊學唱歌曲《小花和小樹》。

(1)教師放音樂,小朋友跟著學唱歌曲。

(2)小朋友可以把歌詞內容畫成畫面。

5、小朋友邊唱邊表演動作,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托班藝術活動:小花和小樹-歌曲幼兒園藝術教案10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大膽創(chuàng)作的能力。

2、鍛煉幼兒小肌肉的活動能力。

活動準備:

海綿印章(有蘋果、小魚、烏龜等形狀)、水彩筆、水粉、棉簽、皺紋紙條、彩色粘貼紙(三角形、圓形、正方形)、膠水等各種操作材料;教師設計的服裝作品;舊衣服《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

活動流程:引起興趣--觀察討論--設計創(chuàng)作--作品展示--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一、引起孩子興趣

1、教師隨音樂進行服裝表演,幼兒欣賞。

首先,教師展示衣服的正面圖案:藍色的河水、紅色的小魚、黃色的小烏龜。然后請幼兒欣賞衣服背面圖案:一只小烏龜背著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的果子。衣服的下面是用彩條裝飾成的小草裙。

2、提問:老師的衣服和服裝店里的一樣嗎?

幼兒:不一樣。

教師:這是老師自己設計的衣服!

二、觀察討論

1、幼兒觀察

教師:你知道老師衣服上的圖案是怎么設計的嗎?

幼兒自由討論。

欣欣說:你衣服上的小魚、小烏龜是用印章印的。

松松說:你的小草裙是用皺紋紙做成的。

小雨說:三角形、圓形是貼上的。

教師拿一個及時貼做成的三角形說:那你們知道這叫什么嗎?

幼兒說:不知道。

教師說:它叫及時貼,這些三角形、圓形就是老師用及時貼剪成的。用拇指和食指用力搓開,粘貼在衣服上就行了。

教師:這些是老師制作的,你們還可以想一些新的制作方法來嘗試一下。

三、設計創(chuàng)作

1、請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設計衣服。

教師:你們想不想來設計衣服啊?

幼兒:想??!

教師:現(xiàn)在你想用哪一種材料制作你就坐在哪一組中。

2、教師為你們準備了印章組(有蘋果、小魚、小烏龜等印章;各種顏色的水粉),粘貼組(有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彩色粘貼紙),繪畫組(水彩筆),彩條組(皺紋紙條、膠水)。

3、幼兒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示范著說:用拇指和食指在紙邊用力搓,然后用兩只手把紙揭開粘在衣服上,再用手按一按,就完成了。

4、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制作比較快的幼兒可以到一個空地試穿衣服,并相互交流、相互欣賞。

四、作品展示

1、作品介紹:每位幼兒都穿上自己所設計的服裝來相互介紹。

2、(音樂起)進行服裝表演,大膽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師:小朋友,你們設計的衣服真漂亮!我們跟隨音樂進行服裝表演好嗎?

五、活動延伸

今天,每一個小朋友都設計了一件漂亮的衣服,我們把它掛在活動室的墻上,開一個《服裝展覽會》,請幼兒園的小朋友和爸爸媽媽都來參觀好不好?幼兒園藝術教案11

設計意圖

拍胸舞是我們當地幼兒比較熟悉的一種閩南民間舞蹈,在閩南泉州各種節(jié)日及大型活動中都能看到。本活動以拍胸舞為題材,引導幼兒欣賞拍胸舞的視頻,了解拍胸舞的主要特征,學跳生動有趣的拍胸舞,激發(fā)幼兒學習民間舞蹈的樂趣,并通過欣賞、模仿拍胸舞的圖片,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拍胸舞的動作及人物動態(tài)。在欣賞、感受、模仿的基礎上啟發(fā)幼兒用自己的視角以繪畫的形式去創(chuàng)作、表現(xiàn)這種生動有趣的閩南民間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本土意識,激發(fā)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活動目標

1、欣賞、感受富有閩南特色的民間舞蹈——拍胸舞,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文化的情感。

2、模仿生動有趣的閩南拍胸舞,能用繪畫的形式大膽表現(xiàn)拍胸舞的動作。

活動重、難點

重點:欣賞、感知《拍胸舞》的不同動態(tài),大膽模仿《拍胸舞》的動作。

難點:運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拍胸舞》的舞蹈動作。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拍胸舞》的課件、照片,圖畫紙、筆等。

2、知識準備:幼兒認識《拍胸舞》的服飾、道具、音樂等,并在民間節(jié)日中見過跳《拍胸舞》。

活動過程

1、欣賞與感受。

(1)教師播放《拍胸舞》的課件,引導幼兒欣賞。

提問幼兒:課件里跳的是什么舞?是怎么跳的?你在哪里見過?跟其他舞蹈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拍胸舞》是我們閩南特有的民間舞蹈,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拍七響,是用手掌拍擊身體的一種舞蹈。

(2)幼兒隨歡快的《拍胸舞》音樂自由舞蹈,感受舞蹈的樂趣。

(3)自由欣賞定格的舞蹈動作圖片,進一步感知拍胸舞的不同動態(tài),大膽模仿各種《拍胸舞》的動作。

(4)教師引導幼兒重點欣賞《拍胸舞》中頭的位置、手的方向、身體的方位等。

2、表現(xiàn)與創(chuàng)作。

幼兒創(chuàng)作繪畫。教師啟發(fā)幼兒大膽表現(xiàn)不同的舞蹈動作和表情。指導能力強的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拍胸舞動作畫出來,也可以與同伴相互比動作作畫,指導能力弱的小朋友能看著圖片把拍胸舞的動作畫出來,涂完顏色后剪下來,貼在大展板上合作表現(xiàn)熱鬧的踩街場面。

3、欣賞與分享。

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分享同伴的作品,自由討論,啟發(fā)幼兒說說:“你喜歡哪個小朋友畫的舞蹈動作?為什么?”對有進步的幼兒予以肯定。教師把幼兒合作表現(xiàn)熱鬧的踩街場面的畫作布置到活動室的墻面上,供幼兒繼續(xù)欣賞。

教學反思

1、讓幼兒充分感受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

活動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讓幼兒通過多媒體觀看生動有趣的拍胸舞,并通過圖片讓幼兒從各個角度去觀察、了解拍胸舞的主要特點,讓幼兒感受閩南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大膽表現(xiàn)提供支持。

2、活動過程層層遞進,突破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難點在于,怎樣把人物的動態(tài)大膽地畫出來,所以我通過跳拍胸舞引入主題,引導幼兒回憶舞蹈動作,并通過對圖片的模仿,讓幼兒親身去體驗、感受拍胸舞動作的夸張,突破重難點,為接下來的繪畫奠定基礎。

3、提升幼兒的繪畫技能。

在繪畫活動中,幼兒在畫人物時,動態(tài)一般比較單一,人物以站立、手的動作向外伸展為主。借此活動,能讓幼兒在愉悅的氛圍里,大膽地表現(xiàn)人物的不同動態(tài)。

4、作品展示獨特,凸顯畫面的整體效果。

泉州市是個歷史名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活動最后,讓幼兒將跳拍胸舞的人物剪下來,貼在事先準備好的“泉州一條街”場景上面,呈現(xiàn)出在古街上跳拍胸舞的熱鬧景象,在激發(fā)了幼兒愛家鄉(xiāng)情感的同時,幼兒的審美情感也得到升華。幼兒園藝術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通過吹點的樹木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美景。

2.培養(yǎng)幼兒了解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提高幼兒的藝術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1.課件(有關春天樹木的圖片)。

2.各種顏料、紙、調色盤。

3.配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

1.提問。老師:“看,誰來了?”“春姑娘來了。春姑娘帶來了什么禮物呀?”讓幼兒自由回答。

二、觀看課件。

1.播放flash——桃樹、杏樹

讓幼兒觀看樹干、樹枝、花的顏色。

2.播放flash——柳樹。

讓幼兒觀看樹干、樹枝、樹葉。

3.播放flash-——迎春花。

讓幼兒觀看樹干、樹枝、花。

4.播放flash——丁香花。

讓幼兒觀看樹干、樹枝、花。

三、進行繪畫

1.看范畫:有關柳樹、迎春花、桃樹的范畫。

2、教師示范:在紙上滴幾滴赭石色,用嘴吹成樹的樣子,等晾干后,再給樹穿上不同的衣裳。變成桃樹、柳樹、迎春花。

3、幼兒作畫:分三組讓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指導重點:樹的方向性、點花葉技巧。

4、將幼兒的作品貼出展覽。幼兒園藝術教案13

活動目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