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行業(yè)深度報告:消費電子、半導體、面板、PCB_第1頁
電子行業(yè)深度報告:消費電子、半導體、面板、PCB_第2頁
電子行業(yè)深度報告:消費電子、半導體、面板、PCB_第3頁
電子行業(yè)深度報告:消費電子、半導體、面板、PCB_第4頁
電子行業(yè)深度報告:消費電子、半導體、面板、PCB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子行業(yè)深度報告:消費電子、半導體、面板、PCB一、

行業(yè)估值處于歷史中位,高盈利增速持續(xù)消化估值(一)

電子行業(yè)今年漲幅居前,估值處于歷史中樞偏上電子行業(yè)年初以來上漲

29.71%。2020

年年初至今(截至

2020/12/22)(中信)電子行業(yè)上

29.71%,相對滬深

300

上漲

8.52%,漲幅在

30

個中信一級行業(yè)中排名第

8。自

2019

(+72.23%)來連續(xù)兩年實現(xiàn)增長。截至

2020/12/22PE(TTM)為

73

倍,處于

15

年初以來

41%

分位數(shù)。半導體行業(yè)年初以來上漲

46.73%,細分行業(yè)漲幅第一。從細分板塊來看,截至

2020/12/22,

半導體(中信)行業(yè)2020

年年初至今漲幅

46.73%,相對電子(中信)行業(yè)漲幅

17.02%。PE(TTM)為

119

倍,處于近一年

22%分位數(shù)。消費電子(中信)行業(yè)

2020

年年初至今漲幅

36.55%,相

對電子(中信)行業(yè)漲幅

6.84%。PE(TTM)為

68

倍,處于近一年

17%分位數(shù)。元器件(中信)

行業(yè)

2020

年年初至今漲幅

21.00%,相對電子(中信)行業(yè)漲幅-8.71%。PE(TTM)為

40

倍,

處于近一年

35%分位數(shù)。光學光電(中信)行業(yè)

2020

年年初至今漲幅

19.82%,相對電子(中

信)行業(yè)漲幅-9.89%。PE(TTM)為

63

倍,處于近一年

44%分位數(shù)。(二)

機構持倉占比持續(xù)上升機構持倉比例持續(xù)上升,處于歷史較高水平。2020H1

機構持倉比例

13.35%,處于歷

史較高水平,高于近

5

年歷史均值

8.88%。從

2018H2

開始,機構持倉比例持續(xù)上升,從

7.01%升至

2020H1

13.35%。2020H1

電子行業(yè)前五合計持倉比例達

53.21%。立訊精密持倉占電子行業(yè)比例最高,

26.77%。兆易創(chuàng)新持倉

9.13%。三安光電

7.09%。??低暢謧}

5.87%,圣邦股份

4.35%。(三)

電子行業(yè)盈利持續(xù)增長,光學光電板塊業(yè)績增速第一2020

Q3

單季電子(中信)行業(yè)合計實現(xiàn)營收

4988

億元,環(huán)比增長

18%,同比增

18%;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

382

億元,環(huán)比增長

40%,同比增長

53%。從細分行業(yè)上看,

2020

Q3

單季光學光電(中信)板塊合計實現(xiàn)營收

1948

億元,環(huán)比增長

16%,同比增

13%;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

122

元,環(huán)比增長

101%,同比增長

75%,業(yè)績環(huán)比增速為中信

電子行業(yè)細分板塊第一。2020

Q3

單季半導體(中信)板塊合計實現(xiàn)營收

628

億元,環(huán)

比增長

17%,同比增長

18%;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

75

億元,環(huán)比增長

28%,同比增長

84%。

2020

Q3

單季消費電子(中信)板塊合計實現(xiàn)營收

1819

億元,環(huán)比增長

24%,同比增長

27%;實現(xiàn)歸母凈利潤

125

億元,環(huán)比增長

29%,同比增長

53%。二、

消費電子:手機終端代工往內地轉移,5G換機潮帶

動銷量增長(一)

手機:大陸實現(xiàn)從零部件向終端代工升級(二)

手機:5G換機潮拉動手機銷量上升(三)

手機-射頻:5G時代射頻前端創(chuàng)新提升手機

ASP1.

4G到

5G的際代更迭,解鎖了新的頻段2G-4G主要使用

600MHz-3GHz頻段,5G拓展至

Sub-6GHz和毫米波段。5G解鎖的兩

個頻段中,F(xiàn)R1

頻段共

6GHz帶寬可用(注:600MHz-3GHz大部分已被

1G-4G占用),

FR2

段共

249GHz寬帶可用(注:毫米波段頻率范圍

3-300GHz,剔除兩個無法用于通訊領域的特殊

頻段,氧氣吸收段

57-64GHz、水蒸氣吸收段

164-200GHz)。而更廣闊的頻譜資源,意味著更

大帶寬,與

4G單載波最大

20MHz的帶寬相比(通過載波聚合(CA,CarrierAggregation)可

達到

40/60MHz),5G最大帶寬提升至

100MHz。2.

5G新增頻段,需要增加相應的射頻前端器件與之配套因需要向下兼容舊頻段,通信際代更迭意味著覆蓋頻段數(shù)提升。簡單來說,一臺

5G手機

如要保證在全球范圍內、各運營商網絡下皆可使用,需要通過多模多頻實現(xiàn)無線通訊頻段的全

面覆蓋,包括(1)縱向維度:向下兼容

2/3/4G頻段,(2)橫向維度:兼容全球各國運營商不

同頻段。我們以

iPhone為例,可以看到當通訊時代由

3G向

4G演進時,手機支持頻段數(shù)由

3G時代約

10

個頻段,大幅提升至

4G時代約

40

個頻段。初代

5G手機普遍支持

5

個以上

5G頻段,最多可支持

10

5G頻段。我們統(tǒng)計了目前主

流的初代

5G手機,發(fā)現(xiàn)除都支持

n41/n78/n79

三個頻段外,n1/n3/n77

也覆蓋較多,OPPO高

端機

FindX2

pro甚至支持

10

5G頻段。此外,根據(jù)移動相關建議,5G手機至少需要新增

n78/n79

兩個頻段,推薦增加

n1/n3/n41

三個頻段。而根據(jù)最新的

3GPPTS38.101

版本,在

5GNR標準下

FR1

頻段共計

45

個頻段,目前全球范圍內

n78/n79

使用最為廣泛。5G新增頻段,需要增加射頻前端器件與之配套,從而提升整機

BOM與

ASP。目前主流

4G射頻前端架構,多采用

TRX(接收通路+發(fā)射通路)+DRX(分集接收)實現(xiàn)

1T2R模

式,且

TRX和

DRX通路都由集成模塊實現(xiàn)。簡單說就是按照頻率高低,將各頻段集成入六

到八個模組中,即

GSM/LB/MB/HBPAMID模組和

GSM/LB/MB/HBDiversityFEM模組。而

5G時代,則至少需要新增

n78/n79

兩個頻段對應的通路,在

NSA標準下是

1T4R,在

SA標

準下是

2T4R。根據(jù)我們預測

2022

年射頻前端市場空間達

236

億美元,未來

3

CAGR達到

18%。上

一輪射頻前端市場起步起始于

4G時代,全網通需求使得覆蓋頻段數(shù)大幅增加,常用頻段數(shù)由

3G時代約

10

個頻段提升至

4G時代約

40

個頻段,大幅拉動射頻前端增長,市場價值

2012-

2019

CAGR高達

15%。2020

5G時代正式開啟,我們預計

2022

年射頻前端市場空間將

達到

236

億美元,

2019-2022

CAGR達

18%,其中增量主要來自

5G新增頻段對應的市場

空間(即

5G手機剔除

2/3/4

頻段),其為

86

億美元。(四)

手機-光學:多攝滲透+規(guī)格提升,價量齊升打開市場空間1.

多攝持續(xù)滲透,攝像頭行業(yè)市場廣闊多攝優(yōu)化拍攝效果,為確定性演進趨勢,預測

2023

年手機攝像頭模組總空間達

2119

億元。隨拍照要求的提升,單攝受制于手機體積和厚度等因素,已開發(fā)至極限。二攝、三攝、四

攝等多攝升級在不增加手機和攝像頭厚度情況下滿足了不同需求:雙攝加強畫質和深度測距,

三攝實現(xiàn)焦段的全覆蓋,四攝強調

3D視覺和創(chuàng)新。多攝滲透率不斷提高,為確認性趨勢。三

攝、四攝模組滲透率不斷提升,已成為智能手機標配,2020Q1,雙攝、三攝、四攝及以上的占

比分別為

29%、27%、23%。2020Q1

各大主流國產機雙攝占比已超過

80%,而華為

P40

Pro+

搭載超感知徠卡五攝,引領多攝趨勢。圖像傳感器和鏡頭為攝像模組主要價值構成。攝像頭模

組由數(shù)個鏡片、VCM音圈馬達、間隔環(huán)、圖像傳感器、FPC等組成。其中,圖像傳感器、鏡

頭、音圈馬達是高壁壘環(huán)節(jié)。在價值鏈構成看,圖像傳感器約占攝像頭模組的

52%,其次是模

組(20%)和光學鏡頭(19%)。根據(jù)蘋果個安卓手機的出貨量及多攝滲透率,我們測算,2020

年-2023

年蘋果手機攝像模組市場空間為

344/358/359/364

億元,安卓手機攝像模組市場空間為

1404/1663/1715/1755

億元。由于多攝提高了攝像頭模組行業(yè)的制造難度,市場份額向龍頭集

中,2015-2018

TOP5

模組廠份額占比從

28%提升到

41%。2.

創(chuàng)新升級,光學鏡頭持續(xù)高景氣像素升級,7P、8P鏡頭滲透率不斷提升。(1)像素持續(xù)升級,預計

2022

3200

萬像素

以上主攝像頭占比達

28%。據(jù)

IDC數(shù)據(jù),2019-2020

年手機主攝和前置攝像頭的像素升級加

速。40/48MP已成為主流,64MP和

108MP在

2021-2022

年將快速滲透。(2)7P、8P鏡頭相繼面世,高成像要求驅動攝像頭鏡片數(shù)增長。鏡片數(shù)量提升能夠增強鏡頭的對比度與解析度、

改善眩光(藍光玻璃),更好控制像差。6P鏡片數(shù)可實現(xiàn)

2400

萬/3200

萬像素,而

7P可將這

一數(shù)據(jù)提高到

3200

萬/4800

萬。塑料鏡頭遇到天花板,玻塑混合鏡頭打開性能瓶頸。智能手機內部空間越來越小,承載的

功能和零組件越來越多,塑料鏡片憑借成本低、易批量生產等優(yōu)勢成為智能手機光學鏡頭的主

流。但隨手機攝像頭超高像素、大光圈方向升級,塑料鏡頭在成像清晰度、失真率等光學性能

方面遇到瓶頸。玻璃塑料混合鏡頭結合了玻璃鏡頭和塑料鏡頭的優(yōu)點,能夠減少鏡頭厚度和失

真率、提高成像清晰度和光圈尺寸,有望在高端旗艦機型主攝中取得應用。潛望式鏡頭為高倍變焦必經之路,終端大廠率先應用。手機光學變焦要求升級,5X、10X將成為主流。潛望式鏡頭在大幅增加攝像頭焦距,更好實現(xiàn)光學變焦的同時,保證手機的薄型

外觀(OPPO首創(chuàng)的潛望式結構實現(xiàn)了十倍混合變焦,但與傳統(tǒng)方式比節(jié)省了

55%的空間)。

華為

P20/P30/P30

pro、OPPOReno系列手機均已搭載潛望式攝像頭,其中華為

P30

pro實現(xiàn)了

5

倍光學變焦、10

倍混合變焦及

50

倍最大數(shù)碼變焦。潛望式鏡頭與常規(guī)攝像模組零部件構成

總體一致,需增加鏡片數(shù)量、棱鏡,同時加入馬達以實現(xiàn)鏡頭內部透鏡的可移動。其中玻璃轉

向棱鏡帶來的連鎖反應、折射透光率和防抖設計為難點,需要更先進的制造工藝。頭部供應商

提前布局,隨潛望式攝像頭的加速滲透,將進一步受益。TOF鏡頭加速滲透,預計

2023

年在

3DSensing中滲透率達

70%,TOF手機出貨量達7

億部。3DSensing主流技術有兩種:結構光和

TOF,TOF在技術和成本上均有優(yōu)勢,為未來

發(fā)展方向。(1)技術上:TOF識別距離較遠,識別距離區(qū)間在短距離(不足

1m)至長距離

(10m)之間,與光源功率成正比,抗干擾性較好。結構光方案識別距離較近,與照明強度成

正比,易受光照影響。(2)成本上:TOF比結構光的成本低

5

美元左右。結構光基于

iPhoneX解決方案,由

3

個模塊組成(點投影儀、近紅外相機、泛光照明+近距離傳感器),TOF解決

方案將

3

個模塊集成為一個模塊,因此包裝、模塊組裝和其他組件的成本更低。隨著華為、三

星等大廠示范作用和在各廠商機型中的進一步下沉,TOF在

3DSensing中滲透率不斷提高。

由于

TOF目前仍為較少機型采用,其供應鏈有待成熟。手機鏡頭量價齊升,行業(yè)集中度高。隨攝像頭功能持續(xù)升級,單個鏡頭價值上升,并疊加

多攝滲透,手機鏡頭市場空間的進一步擴大。預測手機鏡頭總市場空間在

2020-2023

年分別達

107/150/159/163

億元,19-23

CAGR達

11%。手機鏡頭中,2015-2018

年行業(yè)前四大公司市

場份額均在

60%左右,大立光市場份額保持連年領先。2015-2018

年大立光和舜宇光學鏡頭市

場份額不斷提升,歷年份額均在

40%以上。(五)

TWS耳機:用戶習慣已被成功培養(yǎng),滲透率還有較大提升空

間蘋果的

AirPods系列成功培養(yǎng)用戶使用

TWS耳機習慣,安卓系跟進。TWS(TrueWirelessStereo)真正無線立體聲,這一技術真正地實現(xiàn)了藍牙左右聲道無線分離使用,兩只耳機皆可

獨立工作。2016

AirPods推出第一代,2019

3

月的

AirPods2

代以及

AirPodsPro兩款發(fā)

布,其中

AirPodsPro推出了通透與主動降噪功能,通過良好的用戶體驗成功培養(yǎng)起用戶使用

TWS的習慣,引爆市場。安卓系隨后跟進:Samsung自適應雙麥克風技術能夠讓使用者遠離

環(huán)境背景噪音,這一點和

AirPodsPro的特點很相似;小米

Air2

Pro的耳機和充電盒均支持快

速充電,這一點在使用體驗上十分方便;漫步者

FunBuds可以開啟環(huán)境偵聽模式,無需摘掉

耳機也能感知周圍環(huán)境音。目前蘋果滲透率約

20%、安卓系滲透率約

7%,距“一手機配一耳機”仍有較大空間。19

AirPods2&AirPodsPro引爆市場,19

年全市場蘋果+安卓合計出貨量約

1.3

億部,同比+%。

根據(jù)我們測算,目前

AirPods2016-2019

年累計出貨量約

1

億副,按照

2020

年出貨

1

億副、10

億蘋果手機用戶計算,滲透率約

20%;目前

2016-2019

年累計出貨量約

1

億副,按照

2020

出貨

1.3

億部、35

億安卓手機用戶計算,滲透率不到

7%;蘋果系、安卓系均距“一手機配一

耳機”仍有較大空間。(六)

智能手表:新一代健康信息輸入口智能手表,新一代健康信息的輸入口。以

2020

年最新發(fā)布的

AppleWatchSeries6

為例,

除搭載全天候視網膜屏外,最大的亮點來自于其新增的一系列與健康相關的新功能,包括血樣

檢測、睡眠追蹤、洗手檢測、電極式心率傳感器等。此外其他品牌的智能手表側重也不盡相同:

小米手表可以監(jiān)測心率以及壓力值,同時全新的“身體能量”模式能夠更直觀的展示此刻的健

康狀況;Fitbit能夠得出睡眠分數(shù);SamsungGalaxyWatchActive2

可以分析各種運動數(shù)據(jù)并且

教練功能會提供運動建議;HUAWEIWatchGT2

Pro則搭載了全天候血氧飽和度連續(xù)監(jiān)測,

能夠實時全面的提供各種健康數(shù)據(jù)。隨著硬軟件的提升,智能手表或可成為人手必備的一件醫(yī)

療器械產品,通過用戶與智能手表的長期接觸,為定期體檢等提供更為全面的、周期性更長的

數(shù)據(jù)。智能手表與手機/平板的交互功能、娛樂功能還有待挖掘。由于智能手表屏幕較小,交互

難度較大,預計隨著生態(tài)的成熟,智能手表、手機和平板之間的交互會更為方便。此外,因智

能手表能夠搭載豐富的傳感器,或許能夠幫助改善

AR游戲體驗。AppleWatch份額占一半以上,其他品牌包括三星、華為、佳明等。根據(jù)

StrategyAnalytics統(tǒng)計,2020Q1

智能手表出貨量合計

1.3

億部,其中蘋果

7.6

億部,其他主要玩家還包括華為、

三星、佳明、Fitbit等。(七)

AR/VR:技術突破在即,商業(yè)落地可期1.

AR/VR應用場景廣泛,市場空間巨大ToC端,AR/VR應用包括娛樂活動、輔助生活(如地圖)等。(1)ToC市場上最基礎的

應用方向是娛樂:在

VR游戲和視頻中,用戶進入虛擬世界,可以改變視角甚至調整觀察位置;

AR游戲中,虛擬角色或者景物被疊加在現(xiàn)實場景上。(2)生活的輔助領域,AR導航是目前

重要的應用方向。2019

年谷歌地圖推出

AR導航功能,

2020

4

月華為

AR地圖上線。目前

AR導航主要是基于手機

AR,但是隨著

AR眼鏡的技術進步和普及,AR輔助生活有望得

到更大的發(fā)展。ToB端,AR/VR有更廣闊應用。根據(jù)虛擬現(xiàn)實產業(yè)推進會發(fā)布的《2019

年工業(yè)虛擬現(xiàn)實

應用場景白皮書》,AR/VR技術在工業(yè)生產中應用范圍廣闊。預計

2023

AR/VR市場規(guī)模達

1610

億美元,2018-23

CAGR為

78%,ToB市場為

強力驅動。根據(jù)

Accenture和

IDC的預測,2023

AR/VR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

1610

億美元。其

2023

ToC市場規(guī)模為

400

億美元,2018-2023

CAGR為

69%,占比將從

2020

年的

37%

再下降至

2023

年的

25%;2023

ToB市場規(guī)模為

1210

億美元,2018-2023

CAGR為

134%。2.

VR眼鏡技術相對成熟,已有大量商業(yè)化產品落地VR眼鏡根據(jù)結構可以分為

VR手機盒子、頭戴顯示器和一體機。處理器、陀螺儀(捕捉

用戶的位置和角度信息)、顯示器和透鏡,是

VR眼鏡的基本結構?,F(xiàn)有的

VR眼鏡按結構復

雜程度分為三種:手機盒子只是簡單地將手機上的內容折射到人眼中,頭戴顯示器需要通過數(shù)

據(jù)線連接

PC/PS4

使用,一體機整合全部結構,可以獨立使用。索尼、Oculus、HTC三足鼎立,一體機和頭戴顯示器各占半壁江山,設備社交性增強。

玩家方面,2019

VR市場索尼、Oculus和

HTC三家合計市占率接近

80%;產品類型方面,

一體機和頭戴顯示器各占據(jù)半壁江山,普遍支持

insideout技術實現(xiàn)

6dof,即通過頭盔自帶的

攝像頭拍攝外部景物實現(xiàn)反向定位。除了基礎的運動追蹤、空間定位、手柄操控等功能之外,頭戴設備投影、多機協(xié)作等具備

社交屬性的功能被開發(fā)了出來。運動追蹤、空間追蹤和手柄操作是

VR眼鏡采集用戶信息的傳

統(tǒng)方法。(1)運動追蹤:陀螺儀是

VR眼鏡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用來采集用戶頭部的角度轉

動和運動信息。(2)空間定位:是指通過

VR眼鏡自帶或者分立的攝像頭確定用戶的空間位置

信息。(3)手柄操作:手柄也是

VR眼鏡常見的配件,不僅可以通過按鍵進行操作,還可以采

集用戶手部的運動信息。頭戴設備投影和多機協(xié)作等功能讓

VR眼鏡開始具備社交屬性。(1)

頭戴設備投影:將

VR設備中的畫面投影到幕布或者大屏幕上,讓用戶之外的其他人看到

VR設備上的畫面。(2)多機協(xié)作:多個用戶同時使用多臺

VR設備,共同游戲或線上會議。眼球追蹤、更高分辨率和輕薄化是未來

VR終端設備的發(fā)展方向。(1)眼球追蹤:除了簡

化操作、注視點渲染之外,還可以將眼球運動表現(xiàn)在虛擬形象上,增強虛擬協(xié)作性。目前,索

PicoNeo2

HTCVIVEPro都有支持眼球追蹤功能的機型,但是價格相對更高,HTCVIVEProEYE的價格高達

12577

元。(2)分辨率:雖然現(xiàn)有商品的分辨率已經達到

2K~4K,但是

PPD(每視場角像素數(shù))僅為

10~20,距離視網膜屏

60

PPD有很大的距離,因此分辨率的提

高仍然是未來發(fā)展的方向。(3)輕薄化:目前的

VR設備重量從

276g到

695g不等,仍會對頸

椎產生較大的負擔,5G、MicroLED的發(fā)展將會從處理器和屏幕兩個方面使

VR眼鏡輕薄化。3.

AR眼鏡技術突破在即,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應用近在眼前相比

VR眼鏡,AR眼鏡輕薄度要求高、光學結構和算法更復雜。AR的實現(xiàn)可以通過手

AR和

AR眼鏡兩種途徑,其中

AR手機對硬件要求低、主要靠軟件開發(fā),目前支持

AR功

能的應用不勝枚舉,如手機

AR游戲《寶可夢

GO》。AR眼鏡比

VR眼鏡技術難度大:(1)ToC端,VR眼鏡往往是在室內使用,而

AR眼鏡則有室外活動的需求,使用時間更長、活動范圍

廣,因此對于輕薄度的要求更高。(2)AR眼鏡光學結構更復雜,要求在不遮擋前方景物的同

時顯示影像,目前有離軸反射、Birdbath和光波導等實現(xiàn)方式。光波導結構中,屏幕的光直接

在鏡片中反射進入人眼,可以實現(xiàn)更輕薄的眼鏡,現(xiàn)已經比較成熟,成為主流的趨勢。(3)為

了實現(xiàn)更逼真的

AR,需要分析現(xiàn)實世界的照明,為虛擬對象繪制光影,并且要求真實景象變

化時虛擬對象的快速移動,需要更復雜的算法解決。AR也可分為一體機和頭戴顯示器兩種,量產產品在視場角方面和輕薄度方面有待提升。

AR眼鏡也分為一體機和頭戴顯示器:微軟公司的

HoloLens2

為頭戴一體機;MagicLeap1

將眼鏡和處理器分開,在大小上可以“裝進口袋”;RealX則是單純的頭戴顯示器需要連接手

機或

PC使用。技術方面,最突出的問題是,如何在實現(xiàn)高視場角

FOV的同時保持輕薄,已

量產的微軟、MagicLeap和

0glasses的三款眼鏡都將視場角設計為

50

度左右,距離人類視場

120

度有一定的距離。CES大量產品展出,有待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而在

2020

1

月份的

CES上,大量還未量產

AR產品推出,高視場角、輕薄、高畫質、技術創(chuàng)新的產品比比皆是,展示了

AR眼鏡的最

高技術水平。三、

汽車電子:新能源化、智能化帶來汽車電子確定性

增長(一)

新能源化、智能化為汽車發(fā)展的兩大方向新能源化:核心技術為“三電”,純電動車為主流,預計

2025

年新能源車銷量占比

30%。新能源汽車區(qū)別于傳統(tǒng)燃油車的核心技術“三電”是電池、電驅動和電控。三類新能源車中,純

電動車(BEV)為主流,2019

年銷量占比

74%,其余市場幾乎被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

占用,燃料電池汽車(FCEV)占比不足

1%。2015-2019

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由

55.3

萬增長

221.0

萬,CAGR達

41.4%。據(jù)

EVtank預測,2025

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將達

1200

萬輛。智能化:包括傳感、決策、執(zhí)行三層次,最終實現(xiàn)完全自動駕駛,預計

2020-2024

年智能

網聯(lián)車出貨量

CAGR達

14.5%。智能化和網聯(lián)化協(xié)同發(fā)展,智能網聯(lián)汽車(ICV)的傳感、決

策、執(zhí)行,分別對應人類的感知器官、大腦和手腳。(1)傳感系統(tǒng):基于車載傳感器、路側基

礎設施和云平臺來獲取車輛與環(huán)境信息,常用技術包括雷達、攝像頭、V2X通信和精確定位

等。(2)決策系統(tǒng):通過計算平臺實現(xiàn),包括板級硬件、系統(tǒng)軟件、功能軟件和應用軟件等,

軟件部分可通過空中下載技術(OTA)升級。(3)執(zhí)行系統(tǒng):對車的制動、轉向、燈光等進行

控制,由剎車油門、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電動助力轉向和自動變速器等組成。按照國際汽車工程協(xié)

會(SAE)分級,智能化程度從低到高為

L0-L5。L1

輔助駕駛在中高端車型燃油車上已經普遍

應用,而主流觀點認為較高級別智能駕駛需要以新能源車為載體。L2

為部分自動駕駛,特斯

拉、比亞迪、蔚來、凱迪拉克等均已實現(xiàn)

L2

級別智能網聯(lián)車量產上路。L3

為有條件自動駕

駛,部分車企技術上已實現(xiàn),但法律法規(guī)和路側設施不完善。L4、L5

為高度自動駕駛和完全

自動駕駛,目前未實現(xiàn)。根據(jù)

IDC預測,2020-2024

年全球智能網聯(lián)汽車出貨量分別為

44.4、

58.3、65.9、72.2、76.2

百萬輛,

CAGR達

14.5%。(二)

新能源化、智能化帶來車電子確定性增長汽車新能源化帶動

PCB增長,預計

2025

年全球車用

PCB規(guī)模達

97.57

億美元。汽車新

能源化的電控系統(tǒng)為車用

PCB提供增量:BEV替代燃油機械控制系統(tǒng)產生替換增量,PHEV增加一套電控系統(tǒng)產生疊加增量。由于電控系統(tǒng)對

PCB用量和精密復雜度更高,整體估算,

新能源整車

PCB用量在

5-8

平米之間,單車

PCB成本將增加

2000

元左右,遠高于傳統(tǒng)汽車。

據(jù)測算,2025

年中國車用

PCB市場總價值將達到

35.783

億美元,2019-2025

CAGR達

23.45%。2025

年全球市場的車用

PCB規(guī)模為

97.

57

億美元。目前,PCB行業(yè)呈現(xiàn)以亞洲,尤

其是中國大陸為制造中心的格局。電池精密結構件用于保證電池包結構完整與機械強度,隨新能源車動力鋰電池發(fā)展而爆

發(fā),預計

2025

年汽車動力電池精密結構件市場規(guī)模達

500

億元。鋰電池包裝方式分為軟包、

圓柱和方形三種,車用動力鋰電池采用方形和圓柱形方式,占比約

50%。動力鋰電池精密結構

件能保證電池包結構的完整與機械強度,也直接影響著電池的密封性及能量密度,其主要組成

部分為蓋板和外殼,約占動力鋰電池成本的

15%。新能源汽車帶動動力鋰電池高速增長,進一

步推動電池結構件的市場增長。據(jù)前瞻產業(yè)研究院預測,2025

年全球動力鋰電池出貨量達

660GWh,未來五年

CAGR15.8%。我們以結構件成本

0.15

元/Wh計,測算得

2025

年全球汽車動力電池精密結構件市場規(guī)模

501.75

億元。由于鋰電池精密結構件與下游鋰電池電芯行業(yè)企

業(yè)緊密相關,廠商合作穩(wěn)定,因此國內動力電池廠商占全球市場份額

61%的強勢地位也促進了

國內結構件供應商的發(fā)展。中控屏為新能源車標準配置,大屏化、多屏互動與面板升級推升市場,預計

2025

年全球

中控屏市場規(guī)模達

2058

億元。2019

年中控屏滲透率已達

83%,預計

2025

年達

98%。統(tǒng)計市

面新能源車型和傳統(tǒng)燃油車,新能源車的中控屏尺寸普遍大于傳統(tǒng)燃油車,大屏化為趨勢。多

屏互動滿足了不同可視化需求,如奧迪

E-tron純電版共載了六塊顯示屏,包括

1

塊液晶儀表

盤、2

塊中控液晶觸控屏、1

塊后排空調控制液晶觸控屏、前排車窗下方兩塊

OLED屏幕以顯

示后方實時畫面。面板方面,LCD技術與生產線成熟,市場競爭激烈,供應商利潤不斷壓低,

三星、LGD等多家公司對

LCD減產停產。而

OLED具有響應速度快、耗能更低、柔性顯示、

不易碎、視覺無死角等優(yōu)勢,適合車載顯示市場,面板升級為大勢所趨。根據(jù)我們預測,2025

年中國和全球中控屏市場銷售額分別為

671

億元、2058

億元。車載攝像頭需求來源于攝像頭多方位拓展,預計

2025

年全球車載攝像頭規(guī)模

330

億元。

區(qū)別于傳統(tǒng)車只需倒車后視攝像頭,智能網聯(lián)車攝像頭按安裝位置分為前視、側視(環(huán)視)、

后視和內置鏡頭。(1)前視鏡頭:分為單目和雙目兩種類型,主要用于行車輔助,比如識別

交通標志、車道、行人和車輛等,使系統(tǒng)得以進一步輔助糾正行駛路線或發(fā)出預警。(2)后

視鏡頭:主要用于泊車輔助。(3)側視(環(huán)視)鏡頭:除了輔助前視鏡頭識別交通標志、輔

助后視鏡頭進行全景泊車外,主要用于盲點監(jiān)測。(4)內置鏡頭:主要用于駕駛員疲勞檢測。

目前車載市場競爭格局中,舜宇光學得益于先發(fā)優(yōu)勢,處于行業(yè)領先地位。預計

2025

年全球

車載攝像頭出貨量達

5.86

億顆,市場規(guī)模達

330

億元。車用無線充電設備給手機進行無線充電,預計

2023

年全球市場空間達

97

億美元。車載

無線充電的原理是電磁感應定律,主要器件是電源芯片和線圈模組,線圈通電產生磁場,電源

芯片調節(jié)電壓電流的大小、頻率。車載無線充電產業(yè)鏈可以分為上游的方案設計、零部件廠商、

中游的模組制造、代工廠商和下游的品牌商。上游主要有四個環(huán)節(jié):方案設計、電源芯片、磁

性材料、線圈。方案優(yōu)劣直接影響充電效率,電源芯片決定充電方案和功率。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技術

壁壘高、利潤率高,以國外龍頭廠商為主。中游包括模組制造和代工,較為簡單,利潤不大,國內廠商為重要參與者。下游的品牌商包括汽車品牌(如特斯拉)、手機品牌(如華為)、第三

方品牌(如倍思)。汽車品牌內置無線充電區(qū)域,前裝價格千元左右。消費電子和第三方品牌

通過適配器取電,加裝無線充電支架,后裝價格

100-400

元左右。據(jù)

Valuates、Marketreportsworld、

Marketresearchfuture數(shù)據(jù),2018

年到

2023

年全球車載無線充電市場

CAGR為

40%,經測算得

2023

年全球車載無線充電市場空間為

97

億美元。四、

半導體:需求拉動高景氣,加速國產替代(一)

經濟復蘇&創(chuàng)新驅動,帶動半導體行業(yè)景氣上行1、宏觀經濟環(huán)境好轉,帶動半導體行業(yè)復蘇2、國際主流半導體廠商指引樂觀3、國內疫情防控情況良好,三季度國內廠商業(yè)績喜人4、產品、技術創(chuàng)新驅動半導體需求進一步提升(1)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發(fā)電驅動半導體市場成長汽車電動化大勢所趨,半導體增長迎來新機遇。溫室氣體限排政策以及新能源汽車補

貼政策極大刺激了新能源汽車的消費需求,而新能源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趨勢進一步推

動車用半導體市場規(guī)模提升。電動化方面,轉換高壓電池輸出的電壓、電流提升

IGBT、

MOSFET等功率半導體需求;智能化方面,自動駕駛、自動泊車、自動啟停等技術以及車

內娛樂系統(tǒng)提升

MCU、傳感器和處理芯片需求。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車用半

導體市場規(guī)模將進一步擴大。預計到

2025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市場規(guī)模將達

260

億元,2019

2025

年復合

增速為

26%?!缎履茉雌嚠a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21—2035

年)》提出新能源汽車發(fā)展愿景,

計劃到

2025

年,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達到

20%。據(jù)乘聯(lián)會預計,2025

年中國汽車銷

量將達

2400

萬輛,若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能夠達到規(guī)劃提出的

20%,則

2025

年新能源汽車

銷量預計將達到

480

萬輛。根據(jù)英飛凌最新統(tǒng)計,全電池電動車(BEV)和全插電混合電

動車(PHEV)中半導體平均價值約為

834

美元。假設車用半導體價值量不變,預計中國

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市場空間將在

2025

年達到

260

億元。(備注:按

1

美元等于

6.5

人民幣

計算)電動車充電樁帶動功率半導體需求增長。我國汽車充電設施的保有量隨著新能源汽

車市場的發(fā)展不斷提升。2019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

418.12

萬輛,充電樁保有量

122

萬座,車樁比約為

3.4:1。其中公共交流電充電樁

30

萬座,公共直流電充電樁

22

萬座,

私人充電樁

70

萬座。由于直流充電樁功率高,充電速度快,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

未來比例有望進一步提高。預計到

2025

年中國充電樁

IGBT市場規(guī)模將達

35

億元,2019

2025

年復合增速

22%。從目前看來,新能源汽車報廢周期在

8-10

年之間,按前述測算,2025

年新能源汽

車保有量將達到

1847

萬輛,隨著新基建的推進,假設到

2025

年車樁比提升至

3:1,可

推算出

2025

年充電樁保有量約為

615

萬個,由于新基建側重公共充電樁的建設,到

2025

年,公共車樁比例有望到達

50%。目前市場上公共直流電充電樁成本約為

4

萬元,公共交

流電充電樁成本約

0.5

萬元,私人交流電充電樁成本約

0.3

萬元,IGBT在充電樁中的成本

約為

20%。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我們預計充電樁用

IGBT市場空間將在

2025

年達到

35

元。新能源發(fā)電裝機量持續(xù)增長,帶動功率半導體需求提升。近年來新能源發(fā)電成本的不

斷下降以及低碳環(huán)保的需求促進光伏/風電裝機容量持續(xù)擴大。根據(jù)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

數(shù)據(jù),2020

年中國光伏發(fā)電裝機容量為

246GW,風力發(fā)電裝機容量為

242GW,按照國家

政策規(guī)劃,預計到

2025

年中國光伏發(fā)電裝機容量將達到

485GW,較

2020

年增長

97.15%,

風力發(fā)電裝機容量將達到

425GW,較

2020

年增長

75.62%。由于新能源發(fā)電系統(tǒng)無法輸

出可直接并網的交流電,所以需要通過光伏逆變器、風電整流器對電壓、電流進行調整,

這一過程中,功率半導體器件發(fā)揮著核心作用。隨著新能源發(fā)電裝機容量的增長,功率半

導體市場規(guī)模也逐步擴大。預計2025年光伏逆變器功率半導體市場空間約為4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9.55%。

以光伏發(fā)電為例,新增裝機和逆變器更換都將帶來功率半導體的需求增長,根據(jù)

TrendForce數(shù)據(jù),2019

年全球光伏逆變器總出貨量

51.91GW,預計

2025

年光伏逆變器出貨量將

327GW。光伏發(fā)電設備的逆變器可選擇組串式逆變器、集中式逆變器和集散式逆變器,

根據(jù)

CPIA測算,2019

年上述三類逆變器的加權平均成本大約為

0.2

元/W,2025

年有望

降至

0.15

元/W。假設光伏逆變器成本中,功率半導體占比在

9%左右,則預計全球光伏逆

變器功率半導體市場規(guī)模將從

2019

年的

9.34

億元增至

2025

年的

44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

29.55%。(2)5G應用帶動半導體需求上升5G手機銷量逆勢增長,手機半導體市場量價齊升。據(jù)信通院統(tǒng)計,中國大陸市場

5

G手機銷量從

2019

9

月的

21.9

萬部,占當月全部手機銷量的

0.71%,快速增長至

2020年

11

月的

2013.6

萬部,占

11

月全部手機銷量的

68.06%。根據(jù)中國聯(lián)通預測,

2021

我國手機終端銷量中,5G手機份額有望超過

90%。相比平均

100Mbps的

4G網速,5G網

絡速度約為

4G網速的

7-8

倍,更高的通信速率、更多的數(shù)據(jù)處理量,也對手機處理芯片,

射頻芯片等半導體元件提出更大的需求,單機價值也將進一步提升。預計到

2027

5G手機處理器市場規(guī)模將達

228.6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

47.3%。目前

已經發(fā)布的

5G處理器包括聯(lián)發(fā)科天璣

1000、華為麒麟

9905G、三星

Exynos980、高通驍龍

888,大部分都使用了

7nm制程、SiP封裝技術,以提高芯片性能。根據(jù)測算,5G手機集成處

理器價格是

4G手機的兩倍。其中

5G基帶芯片的價格約為

33.40

美元,而

CPU的價格預計為

55.60

美元。根據(jù)

Theinsightpartner數(shù)據(jù),2019

年全球

5G處理器芯片市場規(guī)模

10.3

億美元,

預計到

2027

年該市場規(guī)模將達

228.6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47.3%。5G基站建設加速推進,功率半導體量價齊升。為傳輸更大量的信息,5G傳輸信號所用電磁波比

4G有更高的頻率,這導致電磁波穿透能力降低,信號衰減速度加快。為保證通訊信號

暢通,5G基站的覆蓋密度必須高于

4G基站

1.5-2

倍,即一個

4G基站可覆蓋的信號范圍需要

1.5-2

5G基站進行覆蓋,因此大大增加所需的基站數(shù)量。據(jù)

iResearch預計,到

2024

年中國

將建成

622

萬個

5G基站。除了增加

5G基站數(shù)量以保證通訊信號暢通,5G通信需要使用

MassiveMIMO技術來實現(xiàn)大帶寬,低延時網絡傳輸。MIMO是指通過多個天線發(fā)送、接受信

號。在固定信號頻率和發(fā)射功率的條件下,天線數(shù)量越多,系統(tǒng)信道容量越高,信號覆蓋范圍

越廣。預計

2024

年中國

5G基站

MassiveMIMO功率半導體的市場規(guī)模將達

1.07

億美元,年復

合增長率

116%。據(jù)英飛凌統(tǒng)計,每個

4G基站中使用的

4T4RMIMO天線中,功率半導體價值

約為

25

美元,而每個

5G基站中使用的

MassiveMIMO天線中,功率半導體價值將提升至

100

美元。根據(jù)

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