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場交通梳理課件_第1頁
停車場交通梳理課件_第2頁
停車場交通梳理課件_第3頁
停車場交通梳理課件_第4頁
停車場交通梳理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停車場交通梳理停車場交通梳理1目錄1.基地和總平面(1)基本概念(2)選址(3)出入口(4)行車道參數(shù)(5)外部通達性4.垂直交通及人行(1)客梯總述(2)垂直電梯設計(3)自動扶梯設計(4)電梯服務范圍(5)人行動線設計3.平面布局(1)交通組織暢達性(2)收費系統(tǒng)(3)路寬和轉彎半徑(4)坡道指標(5)貨運通道2.停車位設計(1)小汽車位(2)卸貨車位(3)上落客區(qū)(4)自行車位(5)充電車位目錄1.基地和總平面4.垂直交通及人行3.平面布局22第1章基地和總平面第1章基地和總平面31基地和總平面1.1基本概念車庫:停放機動車、非機動車的建筑物。地下車庫:室內(nèi)地坪低于室外地坪高度超過該層凈高1/2的車庫。停車當量:用于協(xié)調(diào)各種不同車型,便于統(tǒng)計與計算停車數(shù)量、停車位大小等數(shù)據(jù)而設定的標注參考車型單元。車庫規(guī)模分類規(guī)范要求機動車停車庫(當量數(shù))特大型:>1000

大型:301--1000

中型:51--300

小型:≤50非機動車停車庫(當量數(shù))大型:>500

中型:251--500

小型:≤2501基地和總平面1.1基本概念車庫規(guī)模分類規(guī)范要求機動41基地和總平面1.2選址專用車庫基地宜設在單位專用的用地范圍內(nèi);公共車庫基地應選擇在停車需求大的位置,宜與主要服務對象位于城市道路同側。機動車庫的服務半徑不宜大于500m,非機動車庫的服務半徑不宜大于100m.特大型、大型、中型機動車庫的基地,宜臨近城市道路;不相鄰時,應設置通道連接。1基地和總平面1.2選址專用車庫基地宜設在單位專用的51基地和總平面1.3出入口基地出入口數(shù)量和位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現(xiàn)行的《民用建筑設計通則》4.1.6條款規(guī)定:1)與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離,自道路紅線交叉點量起不應小于70m;2)與人行橫道線、人行過街天橋、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橋)的最邊緣線不應小于5m;3)距地鐵出人口、公共交通站臺邊緣不應小于15m;4)距公園、學校、兒童及殘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應小于20m;5)當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時,應設緩沖段與城市道路連接;6)與立體交叉口的距離或其他特殊情況,應符合當?shù)爻鞘幸?guī)劃行政主管部門的規(guī)定。1基地和總平面1.3出入口基地出入口數(shù)量和位置應符61基地和總平面1.3出入口基地出入口不應直接與城市快速路相連接,不宜直接與城市主干路相連接;基地出入口寬度不應小于4m,保證出入口與內(nèi)部道路銜接順暢;基地出入口處的機動車道路轉彎半徑不宜小于6m,且滿足通行車輛最小轉彎半徑要求;相鄰機動車庫基地出入口之間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15m,且不應小于兩出入口道路轉彎半徑之和;機動車庫基地出入口應該設置減速安全設施。1基地和總平面1.3出入口基地出入口不應直接與城71基地和總平面1.4行車道參數(shù)單向行車的機動車道寬度不應小于4m,雙向行駛的小型車道不應小于6m;

雙向行駛的中型車以上車道不應小于7m;單向行駛的非機動車道寬度不應小于1.5m,雙向行駛不宜小于3.5m。

微型、小型車道路轉彎半徑不應小于3.5m,消防車道轉彎半徑應滿足其對應車型的最小轉彎半徑要求。1基地和總平面1.4行車道參數(shù)單向行車的機動車道81基地和總平面1.5外部可達性可達性:指的是由出發(fā)地點到達活動地點的便利程度(或容易程度、能力等)。線路交通工具在線路上的運行狀況交通工具地域特性時間特性空間特性1基地和總平面1.5外部可達性可達性:指的是由出發(fā)地91基地和總平面1.5外部可達性可達性:指的是由出發(fā)地點到達活動地點的便利程度(或容易程度、能力等)。到達:由各個方向到達項目的道路客觀條件;便捷:到達項目的便利快捷系數(shù)和程度;安全:在行車路徑、道路條件環(huán)境中,避免交通隱患,保證人、車的安全。1基地和總平面1.5外部可達性可達性:指的是由出發(fā)地10第2章停車位設計第2章停車位設計112停車位設計2.1小汽車位需求預測規(guī)范標準實際預測地鐵、共享車位的折減平面布局尺寸大小通車道的寬度和高度平行式停車位的通車道寬度不應小于3.8m;垂直式停車位的通車道寬度不應小于5.5m;小汽車通車道凈高不應小于2.2m;2停車位設計2.1小汽車位需求預測規(guī)范標準實際預測地122停車位設計2.2卸貨車位需求預測:規(guī)范標準。但需參考實際情況,如分時使用、共享使用。平面布局:7m輕型貨車通車道雙向寬度不小于8m;凈高不小于2.95m,9m以上中大型貨車通車道雙向寬度不小于9m;凈高不小于4.2m

2停車位設計2.2卸貨車位需求預測:規(guī)范標準。但132停車位設計2.3上落客位需求預測

參考規(guī)范標準的同時,考慮公共交通便捷性的影響,可相應進行需求數(shù)量的折減。

平面布局

設置在大堂門口、出入口前方、及附近待客區(qū)。

港灣式。2停車位設計2.3上落客位需求預測142停車位設計2.4自行車位需求預測:(1)規(guī)范標準;(2)實際預測

平面布局

不宜設在地下二層以下;

出入口凈寬不應小于1.8m;

出入口類型:踏步式出入口、坡道式出入口建筑類型建筑類型(小類)單位非機動車配建指標住宅商品住房車位/100m2地上建筑面積1廉租房同上4公租房經(jīng)濟適用房同上2行政辦公及文化設施車位/100m2地上建筑面積1商務辦公及商業(yè)設施(含賓館酒店)同上(含地下商業(yè)面積)2醫(yī)院同上1.5展覽館同上1.5其他辦公(科研、工業(yè))同上0.5體育場館一類車位/100座位20二類一般性城市公園車位/公頃游覽面積30學校小學車位/100m2地上建筑面積1中學同上6大中專院校同上1商業(yè)部分:按照商業(yè)運營高峰時段每百平米崗位吸引率6個計算,14%員工自行車出行比例;辦公部分:按照高峰工作時段每人20平米,85%使用率和20%的自行車出行比例;酒店部分:按照商業(yè)運營高峰時段每百平米崗位吸引率1.2個計算,5%員工自行車出行比例;住宅部分:建議按照每戶1:1非機動車位配比;隨著我國機動化過程的加速發(fā)展,近10年中自行車的分擔率急劇下降,建議爭取適當?shù)臏p少非機動車車位數(shù)量的設置,按折減比例計算設置。停車當量數(shù)出入口數(shù)量≤5001個每增加500增設1個2停車位設計2.4自行車位需求預測:(1)規(guī)范標152停車位設計2.5充電車位需求數(shù)量:北京、廣州:配建比例不低于總停車位數(shù)量的18%上海:10%位置:建議設置在配電用房附近、靠近墻體,便于布置管線、以及固定設備。2停車位設計2.5充電車位需求數(shù)量:16第3章平面布局第3章平面布局173平面布局3.1交通組織暢達性循環(huán)式的交通組織

車流的可達性、暢達性、便于尋車。與業(yè)態(tài)類型的關系

商業(yè)、辦公(訪客):單向小循環(huán);

住宅、辦公(固定):單向大循環(huán);3平面布局3.1交通組織暢達性循環(huán)式的交通組織183平面布局3.2收費系統(tǒng)

出口繳費模式安全島寬度設置在1.2-1.5m,需要有工作人員值崗收費。停車收費耗費時間(平均40S/車),效率較低。3平面布局3.2收費系統(tǒng)出口繳費模式193平面布局3.2收費系統(tǒng)

出口繳費模式——閘機位置3平面布局3.2收費系統(tǒng)出口繳費模式——閘機位置203平面布局3.2收費系統(tǒng)

預付費系統(tǒng)

中央收費處移動端繳費推薦3平面布局3.2收費系統(tǒng)預付費系統(tǒng)推薦213平面布局3.3路寬和轉彎半徑通道寬度

參考規(guī)范準則:車型單向通行寬度(m)雙向通行寬度(m)微型、小型車4.06.0非機動車1.53.5輕型車建議雙向通行寬度8.0m,中型、大型車建議雙向通行寬度9.0m。3平面布局3.3路寬和轉彎半徑通道寬度車型單向通223平面布局3.3路寬和轉彎半徑轉彎半徑車型最小轉彎半徑r1(m)微型車4.5小型車6.0輕型車6.0-7.2中型車7.2-9.0大型車9.0-10.53平面布局3.3路寬和轉彎半徑轉彎半徑車型最小轉233平面布局3.4坡道指標坡道寬度形式最小凈寬(m)微型車、小型車輕型、中型、大型車直線單行3.03.5直線雙行5.57.0曲線單行3.85.0曲線雙行7.010.03平面布局3.4坡道指標坡道寬度形式最小凈寬(m243平面布局3.4坡道指標坡道凈高車型最小凈高(m)微型車、小型車2.20輕型車2.95中型、大型客車3.70中型、大型貨車4.203平面布局3.4坡道指標坡道凈高車型最小凈高(m253平面布局3.4坡道指標坡度車型直線坡道曲線坡道百分比(%)比值(高:長)百分比(%)比值(高:長)微型車小型車15.01:6.67121:8.30輕型車13.31:7.50101:10.0中型車12.01:8.30大型客車大型貨車10.01:1081:12.53平面布局3.4坡道指標坡度車型直線坡道曲線坡道263平面布局3.5貨運通道貨運坡道——外部與卸貨區(qū)的聯(lián)系

后勤通道——卸貨區(qū)與貨梯的聯(lián)系3平面布局3.5貨運通道貨運坡道——外部與卸貨區(qū)27第4章內(nèi)部人行交通第4章內(nèi)部人行交通284內(nèi)部人行交通4.1客梯總述種類:垂直電梯、自動扶梯、樓梯設計考慮因素:引導方式、數(shù)量、位置、距離引導方式:順應人行流線的方向設置電梯,便捷的引導人流;數(shù)量:綜合考慮建筑業(yè)態(tài)、平面動線以及各垂直交通節(jié)點之間的距離;位置:考慮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實現(xiàn)在平面上垂直人流動線引導的均衡分布;距離:垂直客梯的服務半徑一般為50-80m,扶梯服務半徑一般為30-50m.4內(nèi)部人行交通4.1客梯總述種類:垂直電梯、自動294內(nèi)部人行交通4.2垂直電梯設計垂直電梯對于連接樓層及停車場是非常重要的運輸工具,可用于輸送客流和貨物,也可用于中庭景觀。位置特點建筑的角部升降電梯設置位置要求各層上下貫通,設置在建筑角部的電梯,緊鄰主動線或者中庭。主動線拐角(節(jié)點)處布置在主要人流的方向,把人流高效、快捷的向各個方向輸送,通過垂直方向引導,保持動線連續(xù)性。中庭與中庭設計結合,形成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動態(tài)景觀,作為觀光電梯,是中庭內(nèi)主要景觀之一。外墻通過跨越不斷移動的視野,獲得新奇的空間感受,與外墻的結合構成獨特景觀。垂直電梯數(shù)量是根據(jù)到達樓層、樓層使用面積、電梯速度、承載人數(shù)來確定。垂直電梯的輸送能力應滿足高峰期客流的乘梯要求,電梯運行間隔、5分鐘輸送能力、平均候梯時間。4內(nèi)部人行交通4.2垂直電梯設計垂直電梯對于連接樓層304內(nèi)部人行交通4.3自動扶梯設計4內(nèi)部人行交通4.3自動扶梯設計314內(nèi)部人行交通4.4電梯服務范圍垂直客梯的服務半徑一般為50m.扶梯的服務半徑一般為50m.4內(nèi)部人行交通4.4電梯服務范圍垂直客梯的服務半徑一324內(nèi)部人行交通4.5人行動線設計外部便捷:注重內(nèi)外溝通,脈絡清晰;主動線與各主出入口順暢連接;內(nèi)部流暢:注重立體人流的自然流暢,平均分配關系;避免死角和盲區(qū);4內(nèi)部人行交通4.5人行動線設計外部便捷:33THANKS!陽光海天停車產(chǎn)業(yè)集團2017.06THANKS!陽光海天停車產(chǎn)業(yè)集團2017.0634

停車場交通梳理停車場交通梳理35目錄1.基地和總平面(1)基本概念(2)選址(3)出入口(4)行車道參數(shù)(5)外部通達性4.垂直交通及人行(1)客梯總述(2)垂直電梯設計(3)自動扶梯設計(4)電梯服務范圍(5)人行動線設計3.平面布局(1)交通組織暢達性(2)收費系統(tǒng)(3)路寬和轉彎半徑(4)坡道指標(5)貨運通道2.停車位設計(1)小汽車位(2)卸貨車位(3)上落客區(qū)(4)自行車位(5)充電車位目錄1.基地和總平面4.垂直交通及人行3.平面布局236第1章基地和總平面第1章基地和總平面371基地和總平面1.1基本概念車庫:停放機動車、非機動車的建筑物。地下車庫:室內(nèi)地坪低于室外地坪高度超過該層凈高1/2的車庫。停車當量:用于協(xié)調(diào)各種不同車型,便于統(tǒng)計與計算停車數(shù)量、停車位大小等數(shù)據(jù)而設定的標注參考車型單元。車庫規(guī)模分類規(guī)范要求機動車停車庫(當量數(shù))特大型:>1000

大型:301--1000

中型:51--300

小型:≤50非機動車停車庫(當量數(shù))大型:>500

中型:251--500

小型:≤2501基地和總平面1.1基本概念車庫規(guī)模分類規(guī)范要求機動381基地和總平面1.2選址專用車庫基地宜設在單位專用的用地范圍內(nèi);公共車庫基地應選擇在停車需求大的位置,宜與主要服務對象位于城市道路同側。機動車庫的服務半徑不宜大于500m,非機動車庫的服務半徑不宜大于100m.特大型、大型、中型機動車庫的基地,宜臨近城市道路;不相鄰時,應設置通道連接。1基地和總平面1.2選址專用車庫基地宜設在單位專用的391基地和總平面1.3出入口基地出入口數(shù)量和位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現(xiàn)行的《民用建筑設計通則》4.1.6條款規(guī)定:1)與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離,自道路紅線交叉點量起不應小于70m;2)與人行橫道線、人行過街天橋、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橋)的最邊緣線不應小于5m;3)距地鐵出人口、公共交通站臺邊緣不應小于15m;4)距公園、學校、兒童及殘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應小于20m;5)當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時,應設緩沖段與城市道路連接;6)與立體交叉口的距離或其他特殊情況,應符合當?shù)爻鞘幸?guī)劃行政主管部門的規(guī)定。1基地和總平面1.3出入口基地出入口數(shù)量和位置應符401基地和總平面1.3出入口基地出入口不應直接與城市快速路相連接,不宜直接與城市主干路相連接;基地出入口寬度不應小于4m,保證出入口與內(nèi)部道路銜接順暢;基地出入口處的機動車道路轉彎半徑不宜小于6m,且滿足通行車輛最小轉彎半徑要求;相鄰機動車庫基地出入口之間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15m,且不應小于兩出入口道路轉彎半徑之和;機動車庫基地出入口應該設置減速安全設施。1基地和總平面1.3出入口基地出入口不應直接與城411基地和總平面1.4行車道參數(shù)單向行車的機動車道寬度不應小于4m,雙向行駛的小型車道不應小于6m;

雙向行駛的中型車以上車道不應小于7m;單向行駛的非機動車道寬度不應小于1.5m,雙向行駛不宜小于3.5m。

微型、小型車道路轉彎半徑不應小于3.5m,消防車道轉彎半徑應滿足其對應車型的最小轉彎半徑要求。1基地和總平面1.4行車道參數(shù)單向行車的機動車道421基地和總平面1.5外部可達性可達性:指的是由出發(fā)地點到達活動地點的便利程度(或容易程度、能力等)。線路交通工具在線路上的運行狀況交通工具地域特性時間特性空間特性1基地和總平面1.5外部可達性可達性:指的是由出發(fā)地431基地和總平面1.5外部可達性可達性:指的是由出發(fā)地點到達活動地點的便利程度(或容易程度、能力等)。到達:由各個方向到達項目的道路客觀條件;便捷:到達項目的便利快捷系數(shù)和程度;安全:在行車路徑、道路條件環(huán)境中,避免交通隱患,保證人、車的安全。1基地和總平面1.5外部可達性可達性:指的是由出發(fā)地44第2章停車位設計第2章停車位設計452停車位設計2.1小汽車位需求預測規(guī)范標準實際預測地鐵、共享車位的折減平面布局尺寸大小通車道的寬度和高度平行式停車位的通車道寬度不應小于3.8m;垂直式停車位的通車道寬度不應小于5.5m;小汽車通車道凈高不應小于2.2m;2停車位設計2.1小汽車位需求預測規(guī)范標準實際預測地462停車位設計2.2卸貨車位需求預測:規(guī)范標準。但需參考實際情況,如分時使用、共享使用。平面布局:7m輕型貨車通車道雙向寬度不小于8m;凈高不小于2.95m,9m以上中大型貨車通車道雙向寬度不小于9m;凈高不小于4.2m

2停車位設計2.2卸貨車位需求預測:規(guī)范標準。但472停車位設計2.3上落客位需求預測

參考規(guī)范標準的同時,考慮公共交通便捷性的影響,可相應進行需求數(shù)量的折減。

平面布局

設置在大堂門口、出入口前方、及附近待客區(qū)。

港灣式。2停車位設計2.3上落客位需求預測482停車位設計2.4自行車位需求預測:(1)規(guī)范標準;(2)實際預測

平面布局

不宜設在地下二層以下;

出入口凈寬不應小于1.8m;

出入口類型:踏步式出入口、坡道式出入口建筑類型建筑類型(小類)單位非機動車配建指標住宅商品住房車位/100m2地上建筑面積1廉租房同上4公租房經(jīng)濟適用房同上2行政辦公及文化設施車位/100m2地上建筑面積1商務辦公及商業(yè)設施(含賓館酒店)同上(含地下商業(yè)面積)2醫(yī)院同上1.5展覽館同上1.5其他辦公(科研、工業(yè))同上0.5體育場館一類車位/100座位20二類一般性城市公園車位/公頃游覽面積30學校小學車位/100m2地上建筑面積1中學同上6大中專院校同上1商業(yè)部分:按照商業(yè)運營高峰時段每百平米崗位吸引率6個計算,14%員工自行車出行比例;辦公部分:按照高峰工作時段每人20平米,85%使用率和20%的自行車出行比例;酒店部分:按照商業(yè)運營高峰時段每百平米崗位吸引率1.2個計算,5%員工自行車出行比例;住宅部分:建議按照每戶1:1非機動車位配比;隨著我國機動化過程的加速發(fā)展,近10年中自行車的分擔率急劇下降,建議爭取適當?shù)臏p少非機動車車位數(shù)量的設置,按折減比例計算設置。停車當量數(shù)出入口數(shù)量≤5001個每增加500增設1個2停車位設計2.4自行車位需求預測:(1)規(guī)范標492停車位設計2.5充電車位需求數(shù)量:北京、廣州:配建比例不低于總停車位數(shù)量的18%上海:10%位置:建議設置在配電用房附近、靠近墻體,便于布置管線、以及固定設備。2停車位設計2.5充電車位需求數(shù)量:50第3章平面布局第3章平面布局513平面布局3.1交通組織暢達性循環(huán)式的交通組織

車流的可達性、暢達性、便于尋車。與業(yè)態(tài)類型的關系

商業(yè)、辦公(訪客):單向小循環(huán);

住宅、辦公(固定):單向大循環(huán);3平面布局3.1交通組織暢達性循環(huán)式的交通組織523平面布局3.2收費系統(tǒng)

出口繳費模式安全島寬度設置在1.2-1.5m,需要有工作人員值崗收費。停車收費耗費時間(平均40S/車),效率較低。3平面布局3.2收費系統(tǒng)出口繳費模式533平面布局3.2收費系統(tǒng)

出口繳費模式——閘機位置3平面布局3.2收費系統(tǒng)出口繳費模式——閘機位置543平面布局3.2收費系統(tǒng)

預付費系統(tǒng)

中央收費處移動端繳費推薦3平面布局3.2收費系統(tǒng)預付費系統(tǒng)推薦553平面布局3.3路寬和轉彎半徑通道寬度

參考規(guī)范準則:車型單向通行寬度(m)雙向通行寬度(m)微型、小型車4.06.0非機動車1.53.5輕型車建議雙向通行寬度8.0m,中型、大型車建議雙向通行寬度9.0m。3平面布局3.3路寬和轉彎半徑通道寬度車型單向通563平面布局3.3路寬和轉彎半徑轉彎半徑車型最小轉彎半徑r1(m)微型車4.5小型車6.0輕型車6.0-7.2中型車7.2-9.0大型車9.0-10.53平面布局3.3路寬和轉彎半徑轉彎半徑車型最小轉573平面布局3.4坡道指標坡道寬度形式最小凈寬(m)微型車、小型車輕型、中型、大型車直線單行3.03.5直線雙行5.57.0曲線單行3.85.0曲線雙行7.010.03平面布局3.4坡道指標坡道寬度形式最小凈寬(m583平面布局3.4坡道指標坡道凈高車型最小凈高(m)微型車、小型車2.20輕型車2.95中型、大型客車3.70中型、大型貨車4.203平面布局3.4坡道指標坡道凈高車型最小凈高(m593平面布局3.4坡道指標坡度車型直線坡道曲線坡道百分比(%)比值(高:長)百分比(%)比值(高:長)微型車小型車15.01:6.67121:8.30輕型車13.31:7.501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