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和翻譯譯文_第1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和翻譯譯文_第2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和翻譯譯文_第3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和翻譯譯文_第4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和翻譯譯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和翻譯譯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和翻譯譯文》這是優(yōu)秀的文言文翻譯譯文文章,期望可以對您的學習工作中帶來掛念!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和翻譯譯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原文和翻譯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原文: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考,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譯文:

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音訊渺茫。不思念吧,但原來難忘。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沒有地方與她交談凄涼的景況。即使相逢也料想不會生疏,由于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發(fā)如霜。

晚上突然在模糊的夢境中回到了家鄉(xiāng),只見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妝。兩人相互望著,沒有言語,只有淚千行。料想年年斷腸的地方,晚上明月照射著長著小松樹的墳山。

2、《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其次十七》原文及翻譯譯文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其次十七》原文及翻譯史記

原文:

絳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織薄曲為生,常為人吹簫給喪事。高祖之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從攻胡陵。從入漢中,拜為將軍。還定三秦,賜食邑懷德。以將軍從高祖擊反者燕王臧荼,破之易下。賜爵列侯,食絳八千一百八十戶,號絳侯。

以將軍從高帝擊反韓王信于代,勃遷為太尉。勃為人木強敦厚,高帝以為可屬大事。勃不好文學,每召諸生說士,東鄉(xiāng)坐而責之:“趣為我語?!逼渥瞪傥娜绱?。勃既定燕而歸,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為太尉。十歲,高后崩。於是勃與平謀,卒誅諸呂而立孝文皇帝。文帝既立,以勃為右丞相,賜金五千斤,食邑萬戶。居月余,人或說勃曰:“君既誅諸呂,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賞,處尊位,以寵,久之即禍及身矣。”勃懼,亦自危,乃謝請歸相印。上許之。歲余,丞相平卒,上復(fù)以勃為丞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召列侯就國,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領(lǐng)先之?!蹦嗣庀嗑蛧?。

歲余,每河東守尉行縣至絳,絳侯勃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之。其后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長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辭。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與獄吏,獄吏乃書牘背示之,日“以公主為證”。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勝之尚之,故獄吏教引為證。勃之益封受賜,盡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為無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曰:“絳侯綰皇帝璽,將兵于北軍,不以此時反,今居一小縣,顧欲反邪!”文帝既見絳侯獄辭,乃謝日:“吏方驗而出之?!庇谑鞘故钩止?jié)赦勃,復(fù)爵邑。絳侯既出,曰:“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絳侯復(fù)就國,孝文帝十一年卒,謚日武侯。

(節(jié)選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其次十七》)

譯文:

絳侯周勃,是沛縣人。他的祖先是卷縣人,后來遷徙到沛縣。周勃靠編織蠶箔維持生活,還常在人家辦喪事時吹簫奏挽歌。高祖當時稱為沛公剛剛起兵的時候,周勃以侍從官的身份隨從高祖攻打胡陵。周勃跟隨(高祖)進入漢中,被任命為將軍?;貛熎蕉ㄈ?,漢王把懷德賜給周勃作食邑。周勃以將軍的身份跟從高祖攻打反叛的燕王臧荼,在易縣城下戰(zhàn)勝他。周勃被封賜列侯的爵位,賜絳縣八千一百八十戶作為食邑,號稱絳侯。

周勃以將軍的身份跟從高祖在代地攻打反叛的韓王信,升任太尉。周勃為人質(zhì)樸剛毅、狡猾敦厚,高祖認為可以委任他大事。周勃不喜好文辭學問,每次召見儒生和游說之士,他面對東坐著要求他們:“趕快對我說吧。”他質(zhì)樸少文才就像這個樣子。周勃平定了燕地后回朝,高祖已經(jīng)去世,他以列侯的身份侍奉惠帝。孝惠帝六年,設(shè)太尉一職,任命周勃為太尉。十年,高后(呂后)去世。于是周勃與陳平謀劃,最終誅滅了呂氏家族,擁立了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之后,任命周勃為右丞相,賜給黃金五千斤,食邑一萬戶。過了一個多月,有人勸告周勃:“您已誅滅了呂氏家族,擁立代王為天子,威震天下。您受到豐厚的賞賜,處在尊貴的地位,這樣受寵,時間長了,將會有災(zāi)禍降到您的身上?!敝懿膳铝耍约阂哺械轿<?,于是就辭職,懇求歸還相印?;实鄞饝?yīng)了他的懇求。過了一年多,丞相陳平去世,皇帝又讓周勃擔當丞相。過了十多個月,皇上說:“前些天我下詔讓列侯前往自己的封地,有些人還沒走,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期望您帶頭先去吧?!庇谑敲馊ヘ┫嗦毼换氐椒獾?。

(回到封地)一年多,每當河東郡守和郡尉巡察各縣到達絳縣的時候,繹侯周勃自己可怕被殺,經(jīng)常披著鎧甲,命令家人手持武器來會見(郡守郡尉)。后來有人上書告發(fā)周勃想要謀反,皇帝把此事交給(負責刑獄的長官)廷尉辦理,廷尉又把此事交給長安辦理,長安的刑獄官逮捕周勃進行審問。周勃恐驚,不知道怎么回答。獄吏漸漸欺凌污辱他。周勃拿千金送給獄吏,獄吏才寫在木簡背后提示他:“讓公主為你作證。”公主,就是孝文帝的女兒,周勃的長子周勝之娶她為妻,所以獄吏教周勃讓她出來作證。(從前)周勃把加封所受的賞賜,都送給了(薄太后的弟弟)薄昭。等案子到了緊要關(guān)頭,薄昭為周勃向薄太后說情,太后也認為不會有謀反的事。文帝朝見太后,太后順手抓起頭巾向文帝扔去,說:“以前繹侯身上帶著皇帝的印璽,在北軍領(lǐng)兵,他不在這時反叛,如今他住在一個小小的縣里,反倒要叛亂嗎?”文帝已經(jīng)看到繹侯的供詞,便向太后謝罪說:“獄吏剛好查證清楚,要放他出去了?!庇谑桥墒拐邘е?jié)赦免絳侯,恢復(fù)他的爵位和食邑。周勃出獄以后說:“我曾經(jīng)率領(lǐng)百萬大軍,然而哪里知道獄吏的尊貴呀!”周勃重新回到封地。在文帝十一年去世,謚號是武侯。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其次十七》

3、《北史五十二·柳慶傳》原文及翻譯譯文(二)

《北史五十二·柳慶傳》原文及翻譯(二)北史

北史列傳第五十二原文及翻譯

柳慶字更興。幼聰敏有氣量,博涉群書,不為章句,好飲酒,閑于占對。年十三,因暴書,父僧習試令于雜賦集中取賦一篇千余言,誦之,慶立讀三遍,便誦之,無所漏。

大統(tǒng)十年,除尚書都兵郎中,并領(lǐng)記室,尋以本官領(lǐng)雍州別駕。廣陵王欣,魏之懿親,其甥孟氏屢為兇橫?;蛴懈嫫浔I牛,慶捕得實,趣令就禁。孟氏殊無懼容,乃謂慶曰:“若加以桎梏,后獨何以脫之?”欣亦遣使辯其無罪。孟氏由此益驕。慶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權(quán)侵虐之狀。言畢,令笞殺之。此后貴戚斂手。

有賈人持金二十斤詣京師,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執(zhí)管鑰。無何,緘閉不異而并失之。謂仆人所竊。郡縣詢問,仆人自誣服。慶疑之。乃召賈人曰:“卿鑰恒置何處?”對曰:“恒自帶之?!睉c曰:“頗與人同宿乎?”曰:“無?!薄芭c同飲乎?”“日者曾與一沙門再度酣宴,醉而晝寢?!睉c曰:“沙門乃真盜耳。”即遣捕沙門,乃懷金逃匿。后捕得,盡獲所失金。

又有胡家被劫,郡縣按察,莫知賊所,鄰近被囚者甚多。慶以賊是烏合,可以詐求之。乃作匿多書,多榜官門,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侶混雜,終恐泄露。今欲首伏,懼不免誅。若聽先首免罪,便欲來告。”慶乃復(fù)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廣陵王欣家奴面縛自告牒下,因此盡獲黨羽。慶之守正明察,皆此類也。每嘆曰:“昔于公斷獄無私,辟高門以待封。倘斯言有驗,吾其庶其乎!”

(選自《北史?列傳第五十二》)

柳慶字更興,小時候就聰慧機敏有氣度,博覽群書,不咬文嚼字,寵愛飲酒,擅長應(yīng)對。在他十三歲時,趁著家里曬書,父親柳僧習試著讓他從雜賦集中找出一篇千字多的文章來背誦,柳慶馬上讀三遍,就能背出來,一字不漏。

大統(tǒng)十年,柳慶被任命為尚書都兵郎中,并代理記室,不久以本官身份兼任雍州別駕。

廣陵王元欣是魏帝的至親,他的外甥孟氏經(jīng)常橫行霸道。有人告他盜牛,柳慶查獲實情,即刻下令把他關(guān)押起來。孟氏一點也不行怕,竟對柳慶說:“假如把我?guī)乡備D,莫非不想想以后怎樣脫掉它嗎?”元欣也派人來申辯孟氏無罪。孟氏因此更加驕橫。柳慶就召集僚佐屬吏,充分地揭露孟氏依仗權(quán)勢欺壓殘害百姓的罪狀。話一說定,就下令將他打死。從今以后,權(quán)貴之家再也不敢胡作非為了。

有一個商人帶著二十斤金子京城,借居在別人家里。他每次要外出,常自已拿著鑰匙。

不久。鎖還是好好的,金子卻全部不見了。商人認為是房東偷竊??たh審訊拷問,房東被迫認了罪。柳慶對這個案子有懷疑,于是把商人叫來詢問:“你的鑰匙經(jīng)常放在哪里?”回答說:“經(jīng)常自己帶著?!绷鴳c問:“你曾與人同住嗎?”回答說:“沒有?!庇謫枺骸霸c人一起飲酒嗎?”回答說:“有一天曾經(jīng)與一個和尚兩次飲酒,喝醉后白天就睡了。”柳慶說:“那和尚才是真正的盜賊啊。”馬上派人捉拿和尚,那和尚竟帶著金子逃跑了。后來抓住和尚,追回了那些金子。

又有一家姓胡的被搶劫,郡縣官吏審問追查,沒有人知道強盜藏身的地方,鄰居被拘禁了很多人。柳慶認為盜賊是烏合之眾,可以通過誘騙來捕獲他們。于是他寫了一些匿名信,貼在好些官府門上,信上說:“我等合伙搶劫胡家,同伴各種人都有,生怕終究要泄露出來。現(xiàn)在想要自首伏罪,又怕難免一死。假如允許自首的免罪,就情愿來告發(fā)?!苯又鴳c又張了一道免罪的文牒,過了兩天,廣陵王元欣的一個家奴反縛雙手到文牒前自首,因此將盜賊一網(wǎng)打盡。柳慶主持公道明察秋毫的事跡,都是類似這樣。他常感嘆地說:“漢代的于公自稱辦案無私,開了一道高門等待子孫封高官、坐高車時用,如果他這話有應(yīng)驗,我或許也差不多吧!

4、《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其次十五》原文及翻譯譯文

《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其次十五》原文及翻譯晏子春秋

景公以晏子乘弊車駑馬,使梁染丘據(jù)遺之。三返不受

原文:

晏子朝,乘弊車,駕駑馬。景公見之曰:“嘻!夫了之祿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對曰:“賴君之賜,得以壽三族,及國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飽食,弊車駑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據(jù)遺之輅車乘馬,三返不受。公不說,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标套訉υ唬骸熬钩寂R百官之吏,臣節(jié)其衣服飲食之養(yǎng),以先國之民;然猶恐其侈靡而不顧其行也。今輅車乘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無義,侈其衣服飲食而不顧其行者,臣無以禁之。”遂讓不受。

——選自《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其次十五》

原文:

晏子入朝的時候,每每乘坐破舊的車子,用劣馬拉車。齊景公發(fā)覺了這種狀況,驚異又自責地說:“哎呀!先生的俸祿太少了嗎?為什么乘坐這么破舊不堪的車子呢?”晏子回答說:“倚仗國君的賞賜,我得以保全父、母及妻三族的衣食,還能周濟國內(nèi)的游士,使他們得以生存。國家給我的俸祿很多啊,我能夠穿暖吃飽、還有車馬可以自己用,我已經(jīng)很滿足了?!?/p>

晏子出宮后,景公派大夫梁丘據(jù)給晏子送去四匹馬拉的豪華大車,結(jié)果來回送了好多次,晏子都不愿接受。景公很不興奮,馬上召見晏子。晏子到后,景公說:“先生不接受我的饋贈,那我也不乘車了?!标套踊卮鹫f:“國君派我管理百官,我應(yīng)當節(jié)省衣食,樸實勤儉,給百官和百姓作個榜樣。我努力的廉潔節(jié)儉,還生怕他們鋪張鋪張而不顧自己的品德?,F(xiàn)在,國君在上乘豪華大車,我在下也乘豪華大車,這樣,我就沒有理由去禁止百姓不講禮義、追求奢華、鋪張鋪張的行為了?!弊罱K,晏子還是辭謝了景公的好意,沒有接受豪華的車馬。

5、《孟子·告子下·人善論》原文及翻譯譯文

《孟子·告子下·人善論》原文及翻譯孟子·告子下

人善論

【原文】

曹交①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

孟子曰:“然?!?/p>

“交聞文王十尺,湯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長,食粟而已,如何則可?”

曰:“奚有于是?亦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勝一匹雛②,則為無力人矣;今日舉百鈞,則為有力人矣。然則舉烏獲③之任,是亦為烏獲而已矣。夫人豈以不勝為患哉?弗為耳。徐行后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夫徐行者,豈人所不能哉?所不為也。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是堯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誦桀之言,行禁之行,是桀而已、矣?!?/p>

曰:“交得見于鄒君,可以假館④,愿留而受業(yè)于門。”

曰:“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人病不求耳。子歸而求之,有余師。”

【解釋】

①曹交:趙歧注認為是曹君的弟弟,名交。但孟子的時代曹國已亡,所以也不精確?????。②一匹雛:一只小雞。③烏獲:古代傳奇中的大力士。④假館:借客舍,意為找一個住處。

【譯文】

曹交問道:“人人都可以做堯舜,有這說法嗎?”

孟子說:“有?!?/p>

曹交說:“我聽說文王身高一丈,湯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卻只會吃飯罷了,要怎樣做才行呢?”孟子說:“這有什么關(guān)系呢?只要去做就行了。要是有人,自以為他連一只小雞都提不起來,那他便是一個沒有力氣的人。假如有人說自己能夠舉起三千斤,那他就是一個很有力氣的人。同樣的道理,舉得起烏獲所舉的重量的,也就是烏獲了。人莫非以不能勝任為憂患嗎?只是不去做罷了。比如說,慢一點走,讓在長者之后叫做悌;快一點走,搶在長者之前叫做不悌。那慢一點走莫非是人做不到的嗎?不那樣做而已。堯舜之道,不過就是孝和悌罷了。你穿堯的衣服,說堯的話,做堯的事,你便是堯了。你穿桀的衣服,說桀的話,做桀的事,你便是桀了?!?/p>

曹交說:“我預(yù)備去拜見鄒君,向他借個住處,情愿留在您的門下做同學。”

孟子說:“道就像大路一樣,莫非難于了解嗎?只怕人不去尋求罷了。你回去自己尋求吧,老師多得很呢?!?/p>

6、《孟子·告子下·仁義與和平》原文及翻譯譯文

《孟子·告子下·仁義與和平》原文及翻譯孟子·告子下

仁義與和平

【原文】

宋牼①將之楚,孟子遇于石丘②,曰:“先生將何之?”

曰:“吾聞秦楚構(gòu)兵③,我將見楚王說④而罷之。楚王不悅,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⑤焉。”

曰:“軻也請無問其詳,愿聞其指(6)。說之將何如?”

曰:“我將言其不利也?!?/p>

曰:“先生之志則大矣,先生之號(7)則不行。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于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利也。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于仁義,而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仁義也。為人臣者懷仁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何必曰利?”

【解釋】

①宋牼(keng):戰(zhàn)國時宋國有名學者,反對戰(zhàn)斗,主見和平。②石丘:地名,其址不詳。③構(gòu)兵:交戰(zhàn)。④說(shui):勸告。⑤遇:說而相合。(6)指:同“旨”,或許,大意。(7)號:提法。

【譯文】

宋牼預(yù)備到楚國去,孟子在石丘這個地方遇上了他。孟子問:“先生預(yù)備到哪里去?”

宋牼說:“我聽說秦楚兩國交戰(zhàn),我預(yù)備去見越王,勸告他罷兵。假如楚王不聽,我預(yù)備去見秦王,勸告他罷兵。在兩個國王中,我總會勸告通一個?!?/p>

孟子說:“我不想問得太具體,只想知道你的大意,你預(yù)備怎樣去勸告他們呢?”

宋牼說:“我將告知他們,交戰(zhàn)是很不利的?!?/p>

孟子說:“先生的動機是很好的,可是先生的提法卻不行。先生用利去勸告秦王楚王,秦王楚王由于有利而興奮,于是停止軍事行動;軍隊的官兵也由于有利而興奮,于是樂于罷兵。做臣下的心懷利害關(guān)系來侍奉君主,做兒子的心懷利害關(guān)系來侍奉父親,做弟弟的心懷利害關(guān)系來侍奉哥哥,這就會使君臣之問、父子之間、兄弟之間都完全去掉仁義,心懷利害關(guān)系來相互對待,這樣不使國家滅亡的,是沒有的。若是先生以仁義的道理去勸告秦王楚王,秦王楚王因仁義而興奮,于是停止軍事行動;軍隊的官兵也因仁義而興奮,于是樂于罷兵。做臣下的心懷仁義來侍奉君主,做兒子的心懷仁義來侍奉父親,做弟弟的心懷仁義來侍奉哥哥,這就會使君臣之間、父子之問,兄弟之間都完全去掉利害關(guān)系,心懷仁義來相互對待,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的,是沒有的。何必要去談聽‘利’呢?”

7、《孟子·告子下·治天下》原文及翻譯譯文

《孟子·告子下·治天下》原文及翻譯孟子·告子下

治天下

【原文】

魯欲使樂正子①為政。孟子曰:“吾聞之,喜而不寐。”

公孫丑曰:“樂正于強乎?”曰:“否。”

“有知慮乎?”曰:“否?!?/p>

“多聞識乎?”曰:“否?!?/p>

“然則奚為喜而不寐?”曰:“其為人也好善②?!?/p>

“好善足乎?”

曰:“好善優(yōu)于天下③,而況魯國平?夫茍好善,則四海之內(nèi)皆將輕④千里而來告之以善;夫茍不好善,則人將曰:也也(6),予既(5)已知之矣。’也也之聲音顏色距(7)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則讒諂面諛(8)之人至矣。與讒謅面諛之人居,國欲治,可得乎?”

【解釋】

①樂正子:復(fù)姓樂正,名克。②好善:這里特指寵愛聽取善言。③優(yōu)于天下:優(yōu)于治天下的意思。優(yōu),充分。④輕:易,簡潔,不以犯難。⑤也也(yi):自滿的樣子。(6)既;盡,都。(7)距:同“拒”。(8)讒:說陷害人的壞話。餡:巴結(jié),奉承。諛:討好逢迎。

【譯文】

魯國打算讓樂正子治理國政。孟子說:“我聽到這一消息,快活得睡不著覺?!?/p>

公孫丑問:“樂正子很有力量嗎?”

孟子說:“不?!?/p>

公孫丑問:“有才智有遠見嗎?”

孟子說:“不?!?/p>

公孫丑問:“見多識廣嗎?”

孟子說:“不?!?/p>

公孫丑問:“那您為什么興奮得睡不著覺呢?”

孟子回答說:“他為人寵愛聽取善言?!?/p>

公孫丑問:“寵愛聽取善言就夠了嗎?”

孟子說:“寵愛聽取善言足以治理天下,何況治理魯國呢?假如寵愛聽取善言,四周八方的人從千里之外都會趕來把善言告知他;假如不寵愛聽取善言,那別人就會摹仿他說:‘呵呵,我都已經(jīng)知道了!’呵呵的聲音和臉色就會把別人拒絕于千里之外。士人在千里之外停止不來,那些進讒言的阿談奉承之人就會來到。與那些進讒言的阿波奉承之人住在一起,要想治理好國家,辦得到嗎?”

8、《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和翻譯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和翻譯

原文: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譯文:

我雖年老卻興起少年打獵的熱狂,左手牽著犬黃,右手舉起鷹蒼。戴上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領(lǐng)隨從千騎席卷平展的山岡。為了報答全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意,看我親自射殺猛虎猶如從前的孫郎。

我雖沉醉但胸懷開闊膽略興張,鬢邊白發(fā)有如微霜,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派遣人拿著符節(jié)去邊地云中,像漢文帝派遣馮唐。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朝著西北瞄望,奮勇射殺敵人天狼。

9、人教版七班級上新《論語》十則·原文和翻譯譯文(二)

人教版七班級上新《論語》十則·原文和翻譯(二)

新《〈論語〉十則》原文和譯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翻譯:學習需要不斷復(fù)習才能把握。學了學問,按時復(fù)習,這是開心的事。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伴侶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謀劃是否盡心竭力呢?跟伴侶往來是否誠懇呢?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否復(fù)習過呢?”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翻譯:復(fù)習舊的學問,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覺。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閏;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翻譯:只讀書而不愿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愿讀書,就會有懷疑。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