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元檢測[復制]您的姓名:[填空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您的班級:[單選題]*○1○2○3○4○5○6○7○8○9○101.文明的意義只有在歷史的長時段中才能凸現。站在今天,回顧人類從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轉變過程,最具決定性意義的一步是()[單選題]*A.谷物種植(正確答案)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D.牲畜飼養(yǎng)答案解析:促使人類從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是原始農業(yè)的出現和發(fā)展,“谷物種植”是原始農業(yè)的主要表現,故選A項。“房屋建造”是人類定居生活的表現之一,但不是具有決定意義的,故B項錯誤。“陶器制作”是原始手工業(yè)的表現,故C項錯誤?!吧箫曫B(yǎng)”是原始畜牧業(yè)的表現,故D項錯誤。2.考古學家通過比較廣漢三星堆遺址和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的出土文物發(fā)現,兩者都有玉質禮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盉、敞口觚、高柄豆,尤其是鑲嵌綠松石的銅牌飾只見于三星堆和二里頭,據此可知,該時期()[單選題]*A.兩地手工業(yè)制作工藝精湛B.中華文化呈現大一統(tǒng)傾向C.跨區(qū)域之間文化交流顯現(正確答案)D.兩地農業(yè)文明較為發(fā)達答案解析:通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三星堆遺址和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文物有很多的相同特征,這實質上反映出中國古代兩個地域之間文明的交流,故C正確;材料敘述的主旨不是手工業(yè)制作工藝問題,排除A;材料只是體現兩個文明的共性,不代表整個中華文化大一統(tǒng),排除B;材料敘述并沒有涉及到農業(yè)經濟,排除D。3.“三代”姓氏分而為二?!靶铡痹从谀赶凳献?,多帶“女”旁?!笆稀敝饕从诟骷壻F族的分封。秦漢以來,原來的“氏”大多轉化為“姓”,姓氏合而為一。此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稱為“某氏”,男子反而不稱“氏”。這一變化反映()[單選題]*A.傳統(tǒng)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潰(正確答案)B.女權社會為男權社會所取代C.民族大融合促進姓氏的發(fā)展D.國家的統(tǒng)一使姓氏走向規(guī)范答案解析:“‘姓’源于母系氏族,多帶‘女’旁?!稀饕从诟骷壻F族的分封。秦漢以來,原來的‘氏’大多轉化為‘姓’,姓氏合而為一”表明傳統(tǒng)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潰,故A正確;B、C、D材料未體現,排除。4.《儒學意蘊新析》一文中指出,孔子創(chuàng)立儒學“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來化解社會、倫理、精神三方面的沖突。這說明,儒學化解現實沖突的方式是()[單選題]*A.依托傳統(tǒng),關注人性B.強化仁和禮C.立足倫理,注重規(guī)范(正確答案)D.提升民眾道德水平答案解析:根據材料“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可知體現的是倫理道德規(guī)范,C選項符合題意。A、B、D選項與材料無關。5.在春秋末期,中原社會已經變得比較寬容柔和,崇尚優(yōu)雅和尊嚴。但秦國長期與戎狄雜處,草原游牧文化中沒有“民貴君輕”的觀念,更沒有“為政以德”的仁德概念,以絕對服從為天職,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這段材料揭示出()[單選題]*A.中原文化已經喪失了進取意識B.秦文化傳統(tǒng)具有專制集權色彩(正確答案)C.中原文化傳統(tǒng)具有自身局限性D.中原文化與草原文明難以融合答案解析:中原文化比較寬容柔和,崇尚優(yōu)雅和尊嚴,并不是就缺乏進取意識,也不是局限性的表現,故A、C排除。從材料看出,由于地理原因,秦國傳統(tǒng)上缺乏中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影響,而“以絕對服從為天職,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而更適合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故B項正確。中原文化與草原文明歷史上一直在相互融合,故D排除。6.商周時期的“王”是各部落擁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國(諸侯)——天下的政治體系。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統(tǒng)治者們紛紛推行郡縣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來管理行政與地方事務。這反映了()[單選題]*A.等級制度更加森嚴B.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轉變C.部落聯(lián)盟向國家權威轉變D.血緣組織向領土國家轉變(正確答案)答案解析:從所學知識來看,分封制是按血緣關系為依據確立的貴族政治,而郡縣制則是按地域來劃分確立的官僚政治,故D項符合題意;A項等級更加森嚴在材料中并沒有體現,故排除;B項中是土地制度性質,不能體現題目中的政治制度,故排除;C項中反映的是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與題中反映的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不符,故排除。7.《春秋大事表》記載了大量“弒君”“出君”事件,到了戰(zhàn)國時期這種現象已較為罕見。材料反映出戰(zhàn)國時期()[單選題]*A.諸侯國推行了郡縣制度B.政治局面相對穩(wěn)定C.中央集權有了較大發(fā)展(正確答案)D.社會矛盾逐漸緩和答案解析:材料中春秋時期出現大量“弒君”“出君”事件,說明分封制崩潰,宗法制遭到破壞,體現君主和中央權力的乏力,戰(zhàn)國時期這種現象較為罕見,說明君主的權威和中央權力逐漸加強,郡縣制度的推行,是中央集權加強的表現,故A與C項相比,C項更準確和直接,故排除A,C項正確;B、D項與當時史實相反,排除。8.《劍橋中國史》載:“對帝國而言并不是新東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關重要,它斷然摒棄了必然引起間接統(tǒng)治的重立列國的思想?!辈牧显u說的制度應是()[單選題]*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縣制(正確答案)D.郡國并行制9.歷史學家夏曾佑在《中國古代史》一書中說:“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其中,“中國之政”主要指的是()[單選題]*A.皇帝制B.三公九卿制度C.郡縣制D.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正確答案)答案解析:根據所學可知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皇帝制度為專制主義的重要部分,故A項錯誤。三公九卿制度也是專制主義的組成部分,故B項錯誤。郡縣制為中央集權的主要內容,故C項錯誤。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涵蓋了以上三種制度,D項最為全面,故D項正確。10.西漢初年,實行郡國并行制度,然而“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這說明()[單選題]*A.分封制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B.分封制有利于加強王權C.郡國并行制有利于消除內亂D.郡縣制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正確答案)答案解析:據材料“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分封制不利于加強中央集權以及君主專制,從而不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故A、B錯誤。材料“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反映封國制容易導致分裂割據,故C錯誤?!扒刂浦靡嘁悦饕印闭f明從秦代開始實行的郡縣制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和社會穩(wěn)定,故D正確。11.如圖為西漢初年中央和諸侯王國所管轄的行政區(qū)和人口統(tǒng)計表。對比統(tǒng)計圖表中中央和王國所管轄的郡和人口數,可以得出的推論是()
[單選題]*A.西漢的大部分地區(qū)未實行郡縣制B.中央政府已經為王國勢力所控制C.多數人口不贊成實行中央集權制D.中央轄區(qū)經濟發(fā)展高于王國轄區(qū)(正確答案)答案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中央可以管轄郡,地方分封的王國也可以管轄郡,說明西漢已經普遍實行了郡縣制,排除A項。材料只能看出地方王國勢力比較大,看不出他們能控制中央政府,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管轄人口的差距,并不能體現出這些人的態(tài)度和觀點,排除C項。從材料可以看出,中央轄區(qū)的郡數量遠遠少于王國所管轄的郡,但是人口相差卻不是很多,說明中央管轄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高,能養(yǎng)活的人口比較多,故選D項。12.“它支配著中國計算人員一千多年的實踐……土地的丈量、谷倉容積測量、堤壩和河渠的修建?!蔽闹性u價的最可能是()[單選題]*A.《詩經》B.《史記》C.《九章算術》(正確答案)D.《神農本草經》答案解析:結合所學可知,《九章算術》成書于東漢時期,該書總結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數學成就,它在代數和幾何學上貢獻突出。由材料信息可知文中涉及農業(yè)中計算問題,故C最有可能。13.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設“通判州軍事”一至二員,簡稱通判,與知州同領本州,裁處兵民、錢谷、戶口、賦稅、獄訟審理等事,本州公文須經通判同意簽押方可施行。朝廷還直接選派各色參軍,輔助知州、通判處理行政、司法事務。這些舉措()[單選題]*A.擴大了知州的行政權力B.控制了地方的財政支出C.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D.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正確答案)答案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宋代通判、各色參軍的設置旨在監(jiān)督控制地方知州權力,牽制地方權力,加強中央集權,故D項正確。A項,通判、各色參軍的設置對知州權力形成較大制約,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中央對地方財政權的制約,但并非控制地方財政支出,排除。C項,材料反映地方權力受到中央制約,不利于地方自主性發(fā)揮,影響行政效率提高,排除。14.北宋設三司使,直接對皇帝負責,“舉四海之大,而一毫之用必會與三司”。這樣做的目的是()[單選題]*A.削弱相權加強皇權(正確答案)B.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C.提高政府財政收入D.解決行政效率低下弊端答案解析:根據“北宋設三司使,直接對皇帝負責”,結合所學知識,北宋設立三司使、樞密使和參知政事分割丞相的權力,以加強皇權,故A正確。北宋設立三司使、樞密使和參知政事分割丞相的權力,以加強皇權,與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無關,排除B。北宋設三司使掌管財政,與提高政府財政收入無關,排除C。北宋設三司使的主要目的是加強皇權,不是提高行政效率,排除D。15.司馬光評價王安石為“不達政體,專用私見,變亂舊章,誤先帝任使”,其變法“舍是取非,興害除利”。蔡京對王安石變法推崇備至,“取熙寧成法施行之”。梁啟超則認為王安石變法“實國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譽之社會革命”。對此,說法正確的是()[單選題]*A.無法對王安石變法準確地評價B.后人評價較當時更具有正確性C.歷史評價受到時代背景的影響(正確答案)D.變法是歷史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答案解析:材料中司馬光對王安石變法持否定態(tài)度;蔡京、梁啟超對王安石變法持肯定態(tài)度;三人所處的背景不盡相同,故C正確。A項說法片面,排除。B項“更具有”說法片面,排除。D項“核心內容”說法不符合史實,歷史學研究內容是十分廣泛的,排除D。16.臣構言:“今來劃疆,以淮水中流為界,西有唐、鄧州割屬上國?!让啥髟臁⒃S各藩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jié)。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稱賀不絕。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自壬年為首,每春季搬送到泗州交納?!?摘自《宋史紀事本末》)對此記述理解正確的是()[單選題]*A.南宋每年送給西夏錢物,稱為“歲貢”B.東起淮水西到大散關以北歸“臣構”統(tǒng)治C.使宋遼兩國保持了長達百年的和平局面D.確定了宋金之間政治上的不平等關系(正確答案)答案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1141年宋金議和,不是南宋與西夏、宋與遼的關系,排除A、C兩項;南宋把東起淮水,西到大散關以北的土地,劃歸金統(tǒng)治,排除B項;“世世子孫,謹守臣節(jié)”意指南宋對金稱臣,D項正確。17.下表數據反映了北宋政府的商稅情況,對該表所反映的史實理解正確的是()
年代
年商稅額
增長指數
995-998年
400萬貫
100
1004-1008年
450萬貫
113
1058年
700萬貫
175
1064-1068年
846萬貫
212
1077年
879萬貫
220[單選題]*A.北宋的稅收主要來自商業(yè)貿易B.北宋商品經濟有較大程度的發(fā)展(正確答案)C.商稅的提高減輕了農民的負擔D.北宋城市的商業(yè)功能在不斷增強答案解析:材料中可以看到商業(yè)稅不斷增加,但是沒有體現政府的稅收狀況,無法得出商業(yè)稅額與政府總稅收之間的關系,排除A項;題干未體現人民負擔的增減問題,排除C項;題干未體現城市的商業(yè)功能問題,排除D項。材料中北宋的商業(yè)稅逐年增加,從側面反映了北宋商品經濟的繁榮,B項正確。18.北宋時期因交子無法兌現引發(fā)訴訟,知州張泳對交子鋪戶進行整頓,專由十六戶富商經營,后來政府設益州交子務,主持交子發(fā)行,并“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使用范圍逐漸擴大到陜西和京西等地。由此可知()[單選題]*A.北宋在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B.商品經濟繁榮導致紙幣誕生C.紙幣的使用促進了商業(yè)發(fā)展D.政府有限介入利于市場穩(wěn)定(正確答案)答案解析:根據題干“因交子無法兌現引發(fā)訴訟,知州張泳對交子鋪戶進行整頓”“政府設益州交子務”“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使用范圍逐漸擴大到陜西和京西等地”可知,宋代交子在使用過程中曾引發(fā)民間糾紛,由于政府的整頓和管理,出現良性發(fā)展,說明政府有限介入利于市場穩(wěn)定,故D正確。A、B、C三項在題干中均沒有體現,故排除。19.如圖名為“兩宋時期的海外貿易收入額”,據此圖可以得出()
[單選題]*A.北宋海外貿易收入一直上升B.南宋海外貿易收入額整體更高(正確答案)C.宋朝放棄“重農抑商”政策D.海外貿易收入是兩宋的主要財源答案解析:從材料數據可以看出,北宋時期對外貿易收入并不是直線上升的,排除A項。從材料可以看出南宋以后對外貿易收入額比北宋時期要多,收入額整體比北宋時期提高了,B項正確。材料看不出宋朝是否放棄了“重農抑商”政策,排除C項。材料反映不出海外貿易收入是兩宋財政的主要來源,排除D項。20.西夏常以馬匹和鹽通過邊境互市換取北宋的谷物和茶,并鑄造有漢文“天授通寶”的錢幣;金后期出現我國貨幣史上第一次鑄造法定計數的銀幣。材料主要反映了()[單選題]*A.互通有無活躍商業(yè)市場B.經濟交流緩和民族關系C.漢文化在邊境廣泛傳播D.少數民族商業(yè)發(fā)展面貌(正確答案)答案解析:本題考查兩宋時期北方少數民族商業(yè)的發(fā)展。材料主要反映了西夏和北宋的貿易往來,以及西夏和金貨幣的發(fā)展狀況,所以可知材料的主旨是體現少數民族商業(yè)發(fā)展的面貌,故D項正確。21.元曲名家馬致遠的作品大多為“神仙道化”劇,其主要傾向是宣揚浮生若夢、富貴功名不足憑的思想,引導人們在山林隱逸和尋仙訪道中獲得解脫與自由。這反映了元代()[單選題]*A.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B.市民階層娛樂文化的價值觀C.文人內心的矛盾和苦悶(正確答案)D.元曲題材的廣泛性與通俗化答案解析:本題考查元代文人的思想。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與材料中“尋仙訪道”不符,故A項錯誤;娛樂文化與材料中“在山林隱逸和尋仙訪道中獲得解脫與自由”不符,故B項錯誤;C項與材料中宣揚浮生若夢“獲得解脫與自由”相符,故C項正確;題材廣泛與材料中“作品大多為‘神仙道化’劇”不符,故D項錯誤。22.與宋代話本相比,元代雜劇所反映的社會生活較為廣泛而深入,普遍把社會地位低下的普通民眾寫入作品,甚至將其塑造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這反映出元雜?。ǎ單選題]*A.超越了宋詞的地位B.世俗化傾向更明顯(正確答案)C.取材和用詞較通俗D.藝術水準大為下降答案解析:據題干不能得出元雜劇超越宋詞地位的結論,故排除A。根據題干“普遍把社會地位低下的普通民眾寫入作品”可知元雜劇是市民階層文化需求的表現,更加接地氣,更符合下層民眾的心理,世俗化傾向更明顯,故B符合題意。題干反映的是元雜劇描寫的對象,而非取材和用詞,故排除C。世俗化的文化藝術水準不一定就是下降的,高雅和通俗都是文學藝術的表現形式,故排除D。23.下表為不同文獻對某一事物的歷史敘述。據此能夠被認定的事實是()
“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北宋]朱彧《萍洲可談》
“風雨晦冥時,惟憑針盤(羅盤)而行……毫厘不敢差誤,蓋一舟人命所系也。”[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單選題]*A.指南針在航海中普及較快B.指南針最早出現于宋代C.宋代中國航海業(yè)高度發(fā)達D.宋代指南針應用于航海(正確答案)答案解析:材料“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則觀指南針”說明指南針已經使用,但不能說明“普及”,故A項錯誤;材料對指南針的記錄沒有說明其首次性,故B項錯誤;材料中說明船上已使用指南針,卻不能說明宋代的航海業(yè)發(fā)展情況,故C項錯誤;兩則材料均有船上使用指南針的記錄,說明宋代指南針在航海中有應用,故D項正確。24.宋朝是一個文化昌盛、科技發(fā)展的朝代,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對知識分子的政策。為防止驕兵悍將的出現,宋朝統(tǒng)治者始終堅持文治,這推動了宋朝科技的發(fā)展。這說明()[單選題]*A.科技的發(fā)展推動了文化的繁榮B.政府的治國策略影響科技發(fā)展(正確答案)C.知識分子決定了科學技術發(fā)展D.科技進步和文化發(fā)展相輔相成答案解析:依據材料“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對知識分子的政策。為防止驕兵悍將的出現,宋朝統(tǒng)治者始終堅持文治,這推動了宋朝科技的發(fā)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主旨在于強調政府的治國策略影響著科技的發(fā)展,故B符合題意。25.從三國后期到西晉初期,位于北方地區(qū)的政權戰(zhàn)勝其他割據政權,形成統(tǒng)一的主要原因是()[單選題]*A.北方地區(qū)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程度高于南方地區(qū)(正確答案)B.北方地區(qū)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C.北方政權成功地削弱了導致分裂的豪強地主勢力D.北方政權進一步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答案解析:西晉能夠從政治上把全國統(tǒng)一起來,必須有經濟實力高于南方這個基礎做保障。從當時全國總的經濟發(fā)展態(tài)勢看,經濟重心在北方,故選A項。26.憑下圖所示歷史遺跡,不可能得到的感觸是()
[單選題]*A.內部統(tǒng)治不穩(wěn)是前秦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B.地處江蘇的古戰(zhàn)場可謂“中原屏障,江南咽喉”(正確答案)C.這場戰(zhàn)爭是一次中國軍事史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D.此戰(zhàn)役為江南地區(qū)社會經濟恢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答案解析:前秦只是軍事上的統(tǒng)一,內部統(tǒng)治不穩(wěn),更沒有較雄厚的物質基礎,加之苻堅連年征戰(zhàn),致使人民厭戰(zhàn),軍隊的士氣不高,缺乏群眾基礎,A項符合史實,排除;淝水在今安徽壽縣東,B項中“地處江蘇”錯誤,故B項為正確答案;淝水之戰(zhàn)的結果是擁有絕對優(yōu)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tǒng)治,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C項符合實際,排除;淝水之戰(zhàn)的結果使東晉王朝的統(tǒng)治得到了穩(wěn)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侵擾,為江南地區(qū)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機,D項符合實際,排除。27.魏晉時期,有人指責佛教沙門剃發(fā),拋棄妻子,不講孝道。對此,佛教回應“孝之為貴,貴能立身行道,永光其親”,認為僧尼出家并不是拋棄妻子,不忠不孝,而是用更大的榮光和成就使家族和國家得到好處。這反映了當時()[單選題]*A.佛教傳入顛覆了傳統(tǒng)觀念B.儒學的發(fā)展遭遇社會危機C.佛教積極地融入本土文化(正確答案)D.思想界出現“三教合流”答案解析:從材料中可以看出,魏晉時期佛教受指責是因它的一些做法不符合傳統(tǒng)倫理道德,而佛教的回應,體現出依附儒家倫理,具有本土化的趨向,C正確;“顛覆”程度太過,排除A;佛教的回應恰恰說明儒家倫理受到社會重視,B錯誤;魏晉時期思想界尚未出現“三教合流”局面,且從題干信息無法得出,D錯誤。28.北魏孝文帝說:“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材料說明孝文帝()[單選題]*A.開創(chuàng)了民族融合的新時代B.意在為學習漢文化尋找歷史依據(正確答案)C.旨在進一步神化封建皇權D.力圖爭取鮮卑貴族的擁護與支持答案解析:材料中孝文帝認為黃帝以土德之瑞稱王,鮮卑族謂“土”為“拓”,謂“后”為“跋”,故以“拓跋”為姓,稱拓跋氏,意即黃帝的后代。土是黃色的,世界萬物的起始,所以也就改作姓“元”,這反映出孝文帝為改革姓氏尋找依據,進而學習漢族文化,故B項正確。A、C兩項不是材料表達的主旨,排除。材料不能體現D項,排除。29.據記載,貞觀年間,商旅野外停留,沒有盜賊之憂,監(jiān)獄常??罩?;馬牛遍布田野,連年獲得豐收,斗米三四錢;往來旅客從山東到滄海,不用自帶干糧,可以取給于路。該記載()[單選題]*A.說明貞觀年間百姓生活富足B.客觀反映了貞觀之治的面貌C.為政要類的記載提供了范例D.反映了唐初經濟的恢復發(fā)展(正確答案)答案解析:材料反映了貞觀年間治安良好、糧食豐收、商品經濟發(fā)展,反映了唐初經濟的恢復發(fā)展,故選D項。30.貞觀四年,唐太宗君臣進行了一番爭論,某大臣提出“……授以生業(yè),教之禮儀,數年以后悉為吾民,選其酋長,使入宿衛(wèi),畏威懷德,何后患之有?”唐太宗卒用其策。這一爭論最有可能是()[單選題]*A.討伐西突厥政權問題B.吐蕃王朝和親問題C.東突厥部眾歸附問題(正確答案)D.印度佛教東傳問題答案解析:材料“授以生業(yè),教之禮儀,數年以后悉為吾民,選其酋長,使入宿衛(wèi),畏威懷德,何后患之有”指的是唐太宗采取在東突厥舊地設都督府,并任用當地少數民族首領來擔任官職的政策,還告誡他們守法,這樣加強了對邊疆的管轄,又有利于少數民族的發(fā)展,由此可知,材料涉及的是東突厥部眾歸附問題,故C正確;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應排除。31.《資治通鑒》記載,貞觀二年(628年),唐太宗對大臣們說:“梁武帝君臣惟談苦空,侯景之生亂,百官不能乘馬。梁元帝為周師所圍,猶講《老子》,百官戎服以聽。此深足為戒。”唐太宗在此意在強調()[單選題]*A.治國理政的實干精神(正確答案)B.道家學說的局限性C.以民為本的治世思想D.實行仁政的必要性答案解析:由題干中梁武帝和梁元帝空談、不作為,唐太宗引以為戒,可得他主張要實干,故A符合題意。B、D所述內容題干沒有反映,故排除B、D兩項。C項所述內容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32.687年,武則天派人向劉祎之宣讀太后的詔書,劉祎之說:“沒有經過中書省起草,門下的文書能叫詔令嗎?”武則天大怒,認為他藐視自己的權威,于是將其賜死。對該信息解讀最準確的是()[單選題]*A.詔敕經門下省審核方合規(guī)制B.三省機制目的在于抑制皇權C.三省運行機制受到干擾破壞(正確答案)D.皇帝權威遭到挑戰(zhàn)并被破壞答案解析:材料中反映出詔敕經門下省審核前需要經過中書省起草才合規(guī)制,故A項錯誤;三省機制目的在于強化皇權,故B項錯誤;材料中武則天的做法不符合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規(guī)定,說明三省運行機制受到干擾破壞,故C項正確;武則天賜死該大臣,表明皇帝權威仍然穩(wěn)固,故D項錯誤。33.開元以后,他們的權力越來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財賦”,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八麄儭敝福ǎ單選題]*A.在邊防普遍增設的節(jié)度使(正確答案)B.唐末出現的幾支農民起義軍C.黃河流域出現的五個并存王朝D.在西域所設的最高軍事行政機關答案解析:唐代藩鎮(zhèn)節(jié)度使是以唐朝封疆大吏的資格自擅一方的,其財政基礎依賴于國家的賦稅收入,其武力憑借是法律上屬于國家的軍隊,故A項為正確答案;農民起義軍與題干所述權力無關,排除B項;繼唐朝之后興起的五代是先后經歷的五個王朝,并非“并存”,排除C項;早在唐太宗和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設立的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即是西域最高軍事行政機關,這與“開元”時期不符,排除D項。34.唐朝元和年間,中書省丞相皇甫镈奏請減少內外官俸錢,門下省官員崔祐認為此法不妥,封還詔書,皇帝采納了崔祐的意見,皇甫镈的建議作罷。由此可見()[單選題]*A.丞相權力大于皇權B.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權的作用(正確答案)C.門下省權限高于中書省D.中樞機構具備君主立憲制特征答案解析:材料“中書省丞相皇甫镈奏請減少內外官俸錢,門下省官員崔祐認為此法不妥,封還詔書”體現的是三省體制的制約與平衡,B選項符合題意。A選項說法明顯錯誤,排除。三省屬于平級單位,C選項排除。中國古代屬于君主專制體制,D選項排除。35.唐代前期,各地負責監(jiān)察的刺史其日常工作是與尚書省聯(lián)系,唐代中后期則不同,刺史主要是向當地節(jié)度觀察使請示匯報。這一變化反映了()[單選題]*A.皇權強化導致尚書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權力膨脹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地方官制的失當削弱了中央集權(正確答案)D.中央利用分權策略加強地方控制答案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尚書省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的體現,監(jiān)察各地的刺史與尚書省聯(lián)系;節(jié)度使制度是唐中后期藩鎮(zhèn)割據的體現。題干中代表中央政府權力的尚書省的職能已經逐漸被地方藩鎮(zhèn)節(jié)度使所取代,這反映出藩鎮(zhèn)勢力的發(fā)展削弱了唐王朝的中央集權,故C選項正確。36.唐代后期,以門閥政治和偏安王朝的政治形態(tài)為基礎的六朝駢文受到文人鄙視,而三代兩漢時期的古文受到尊崇。這種“古文運動”實質上體現了()[單選題]*A.科舉取士對文學的影響B(tài).文人階層志趣的改變C.文人渴望國家真正統(tǒng)一(正確答案)D.商品經濟發(fā)展的需求答案解析:古文運動是在儒學旗幟下發(fā)展起來的,主張文道合一,以道作為文的內容,強調學古文應從實際出發(fā)。結合唐朝后期藩鎮(zhèn)割據、社會動蕩,故魏晉南北朝文人重視詩文的音樂美和形式美的駢體文受到鄙視。根據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的體現的原則,它反映了唐代后期文人渴望國家真正統(tǒng)一的愿望,故C項正確。37.(2020·本溪市高級中學高一上學期期末)唐宋時期,六部長官無權向皇帝直接奏事和發(fā)布皇帝命令;明代六部長官獲得了直接上書皇帝并發(fā)布皇帝詔令的權力。這一變化表明明代()[單選題]*A.中樞決策發(fā)生異變B.君權與相權矛盾不可調和C.君主專制得到強化(正確答案)D.六部長官的權力迅速膨脹答案解析:明代廢除丞相職位,使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直接隸屬于皇帝,這體現了君主專制的強化,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中樞決策的變化;B選項錯誤,明代廢除丞相制度最終解決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這一變化不能體現君權與相權矛盾不可調和;D選項錯誤,雖然六部的地位和權力有所提高,但并非迅速膨脹。38.《全球通史》中說:“在15世紀早期這段異乎尋常的歷史中……航海業(yè)以其杰出的技術和驚人的范圍,明確證明了中國在世界航海業(yè)中的領先地位?!蹦茏C明以上觀點的是()[單選題]*A.鄭成功收復臺灣B.吳國船隊到夷洲C.鄭和下西洋(正確答案)D.清軍進入臺灣答案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時期,為了彰顯國威,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東非、紅海,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guī)模最大、船只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紀末歐洲的地理大發(fā)現的航行以前世界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遠洋航行,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39.(2020·泰安市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模擬)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罷太倉黃渡市舶司”;七年(1374年),下令撤銷自唐朝以來就存在的,負責海外貿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處市舶司。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下令“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這些做法()[單選題]*A.有力防范了官吏腐敗B.說明政府已放棄貿易壟斷C.有利于民間貿易發(fā)展D.易造成當時對外貿易萎縮(正確答案)答案解析:根據材料“罷太倉黃渡市舶司”“撤銷……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處市舶司”“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表明明政府對官方和民間對外貿易都有限制,這些做法易造成當時對外貿易萎縮,故D項正確。40.明代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說:“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辈牧象w現作者的思想內涵是()[單選題]*A.主張精神自由與個性解放(正確答案)B.否定傳統(tǒng)思想的主流地位C.批判“存天理,滅人欲”D.提倡經世致用思想答案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牡丹亭》中杜麗娘追求愛情的精神,體現了作者對精神自由和個性解放的追求,故A項正確。材料并未否定傳統(tǒng)思想的主流地位,故B項錯誤;材料中并未體現對理學的批判,故C項錯誤;經世致用指的是做學問要為現實服務,與材料無關,故D項錯誤。41.在明代文學作品“三言”中,《喻世明言》11篇、《警世通言》13篇、《醒世恒言》9篇涉及市民,“二拍”中《初刻拍案驚奇》16篇、《二刻拍案驚奇》18篇描寫市民。這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是極其罕見的。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單選題]*A.社會價值觀念的變遷B.政府的大力倡導支持C.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D.城市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正確答案)答案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隨著明代城市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市民階層進一步壯大,市民形象在文學作品中也越來越多,如材料中“三言”“二拍”較多的描寫市民的現象。由此可知,D是主要原因,故選D。42.明清時期,宰相制度的廢除、軍機處的設立、大興文字獄,這些舉措從本質上反映了()[單選題]*A.皇權統(tǒng)治的加強(正確答案)B.文化專制的加強C.思想控制的強化D.資本主義因素萌發(fā)答案解析:題干所述的舉措是明清時期為了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采取的措施,表明封建統(tǒng)治者用正常的手段已經統(tǒng)治不下去了,只能采用非正常的手段,政治上加強專制措施,文化上實行文化專制,表明皇權統(tǒng)治的加強,故A與題意相符。43.清朝時期,西藏用“靈童轉世”的辦法確定達賴和班禪的繼承人。為了避免紛爭,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簽”制度。中簽的“靈童”,經清政府批準,才能成為新一代的達賴或班禪。這表明“金瓶掣簽”制度()[單選題]*A.主要是為了明確駐藏大臣和達賴、班禪的平等地位B.規(guī)定駐藏大臣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C.加強了中央政府對達賴、班禪轉世的監(jiān)督和任授權力(正確答案)D.劃分了達賴、班禪的管理權限和管理區(qū)域答案解析:題干中“為了避免紛爭,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簽’制度。中簽的‘靈童’,經清政府批準,才能成為新一代的達賴或班禪”表明清朝實行的“金瓶掣簽”制度加強了中央政府對達賴、班禪的監(jiān)督和任授權力,故選C。44.在中華文明發(fā)展的歷程中,民族英雄不斷涌現,捍衛(wèi)了國家的主權和尊嚴,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下面表格內容反映了()
朝代人物
事件
結果
明朝戚繼光
戚繼光抗倭
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清朝鄭成功鄭成功收復臺灣
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重回祖國懷抱
清朝康熙帝
雅克薩之戰(zhàn)
打敗沙俄,簽訂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單選題]*A.明清時期加強專制統(tǒng)治的措施B.明清時期鎮(zhèn)壓邊疆地區(qū)叛亂的行動C.中華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正確答案)D.中華民族積極主動對外交流的表現答案解析:據題意信息“戚繼光、鄭成功、康熙帝”可知,戚繼光抗倭,解除了東南沿海的倭患;鄭成功抗擊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康熙帝抗擊沙俄,維護了中國領土主權。這三例都是對外國侵略者的抗擊,維護了國家的利益,故選C項。45.(2020·本溪市高級中學高一上學期期末)明清松江府“大半植棉”,百萬之賦“全賴此(棉織)一機一杼而已”,蘇杭、嘉湖之絲皆恃此女紅末業(yè)“以上供賦稅、下給俯仰,若求諸田畝之收,則必不可辦”。這說明()[單選題]*A.農業(yè)已退居次要地位B.農村家庭的收益結構變化(正確答案)C.資本主義已緩慢發(fā)展D.江南成為了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版授權】 IEC TS 62818-1:2024 EN Conductors for overhead lines -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core used as supporting member material - Part 1: Polymeric matrix composite cores
- 2025-2030年中國集線器市場運行動態(tài)與發(fā)展前景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鋁板帶箔材行業(yè)運營狀況及發(fā)展規(guī)劃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造影劑行業(yè)市場運行狀況及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 重慶師范大學《酒水與酒吧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大學新華學院《植物細胞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濟南大學《管理研究方法導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工業(yè)大學《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教育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體育職業(yè)學院《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現場總線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全文
- 《真希望你也喜歡自己》房琪-讀書分享
- 2024年山東省高考生物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2024-2025學年全國中學生天文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小學科學湘科版六年級下冊全冊同步練習含答案
- 思維第一:全面提升學習力
- “大水利”概念及其意義
- (完整word版)SAS-Base認證考試(70真題+答案詳解)
- 東華協(xié)同辦公系統(tǒng)簡介
- 三年級上冊數學應用題大全98715
- 最新版結婚函調報告表.doc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