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中興海外業(yè)務發(fā)展情況-調研_第1頁
華為、中興海外業(yè)務發(fā)展情況-調研_第2頁
華為、中興海外業(yè)務發(fā)展情況-調研_第3頁
華為、中興海外業(yè)務發(fā)展情況-調研_第4頁
華為、中興海外業(yè)務發(fā)展情況-調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華社XinhuaNewsAgencyPAGE第13頁內部資料,請勿外傳新華社專供貴州宏福實業(yè)開發(fā)有限總公司分析報告新華社經濟信息編輯部2007年華為、中興海外業(yè)務發(fā)展情況調研目錄一、華為、中興在海外發(fā)展總況 3二、華為海外業(yè)務發(fā)展情況 3(一)海外市場分布情況 41、歐洲市場 42、中東非洲市場 63、亞太市場 74、美洲市場 8(二)海外市場業(yè)績 9(三)產品全球市場地位 9三、中興海外業(yè)務發(fā)展情況 10(一)海外市場分布情況 10(二)海外市場業(yè)績 10四、華為、中興在海外電信市場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 11(一)海外競爭互相打壓,合作不足 11(二)低價競爭不具有可持續(xù)性 11(三)知識產權是雙方面臨的另一大難題 11(四)內部管理的國際化問題成為軟肋之一 11(五)植根海外面對本土化問題 11(六)國際網絡及通信設備供應商的聯合排擠值得警醒 12(七)其它問題 12五、華為、中興在海外電信市場惡性競爭的案例 12(一)印度:雙方互相打壓,缺乏合作意識,自裁跟頭 12(二)尼泊爾:雙方低價競爭,自己受損 13(三)俄羅斯:中興跟緊華為,各有所獲,但競爭日益激烈 13一、華為、中興在海外發(fā)展總況目前,華為、中興的技術實力在不斷成長,在海外市場已擁有了一定的市場競爭力。華為走出去早于中興,在國際市場的拓展上走在中興前面。但在業(yè)務層面上,尤其是中國3G業(yè)務上,雙方不相上下。中興與華為雙方最初的市場定位主要是發(fā)展中國家,在拉美、非洲、中亞地區(qū)業(yè)務開展良好。但其長遠目標是進入歐洲等發(fā)達國家市場,打造成真正的跨國企業(yè)。1、華為、中興同獲歐洲大單2006年5月11日,中興獲得保加利亞主要電信運營商Cabletel的一筆訂單,獨家承建全長500公里的保加利亞首個DWDM項目。同時,華為也收到“喜報”。作為唯一一家中國企業(yè),進入英國電信下一代網絡建設設備優(yōu)先供應商之列。歐洲和美洲一直是國際通信巨頭的天下,但現在,這種局面正在被打破。2、華為、中興分別獲得委內瑞拉合同2006年7月,華為贏得委內瑞拉電信運營商MovilnetCDMA

2000訂單,該合同的財務條款并未公開。至此,華為已在全球簽署了19個CDMA20001xEV-DO商用合同,其全球CDMA網絡服務用戶超過4000萬。中興通訊隨后也獲得委內瑞拉國營電力公司Cadafe總長9000千米的全國光纖網絡合同,總金額3.12億美元。中興將與Cadafe聯合組建合資公司承建該網絡。3、華為、中興同獲埃塞俄比亞合同2006年8月,埃塞俄比亞電訊公司(ETC)發(fā)言人Abdurrahman

Ahmed表示,該國已與華為、中興等三家中國企業(yè)簽訂了價值24億美元的一份合同,升級并擴大其電訊服務。4、中興、華為同獲尼日利亞合同2006年8月,中興通訊與尼日利亞移動運營商M-TEL開展WCDMA核心網項目建設。該項目完成后,將成為非洲規(guī)模最大的移動軟交換網絡。華為亦宣布獲得尼日利亞CDMA運營商Multi-Links超億美元合同的70%份額。5、華為、中興突破印度市場2006年11月,華為與中興分別獲得印度國有電信公司MTNL和BSNL的大宗訂單。這是上月中興受挫印度后,中國電信企業(yè)在該國的首次斬獲。華為獲得MTNL擴充德里地區(qū)50萬線寬帶設備的訂單,價值22億盧比(約合3.88億元人民幣);中興則贏取了BSNL總計600萬線寬帶項目的部分合同。二、華為海外業(yè)務發(fā)展情況海外市場在華為總體戰(zhàn)略中占據的地位日益重要,在總銷售額中所占比例日趨上升,CDMA產品線是華為開拓海外市場的先鋒。華為高層表示,華為在CDMA領域已擁有了雄厚的戰(zhàn)斗力和實戰(zhàn)經驗,華為是出口海外國家最多的中國CDMA設備供應商。經過10多年拓展,華為已初步成長為一個全球化公司。目前在海外設立了8個地區(qū)部,100多個分支機構;在美國、印度、瑞典、俄羅斯及中國等地設立了12個研究所;在海外設立了28個培訓中心。截至2006年9月,華為海外員工本地化比例超過60%。(一)海外市場分布情況華為實施全球化經營的戰(zhàn)略,海外戰(zhàn)線長,截止到目前,其產品與解決方案已經應用于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CDMA產品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得到了應用,服務全球超過10億用戶。國際市場已成為華為銷售的主要來源。2006年前三季度,華為68%的銷售額都來自海外市場。華為的海外戰(zhàn)線包括亞太地區(qū)(印尼、泰國)、中東北非地區(qū)、拉美、北美以及歐洲地區(qū)(如荷蘭、英國、西班牙、葡萄牙、沙特阿拉伯)等。表一:華為全球機構阿爾及利亞博茨瓦納科威特尼日利亞烏拉圭阿根廷德國肯尼亞葡萄牙烏茲別克斯坦阿聯酋俄羅斯拉脫維亞日本西班牙阿曼厄瓜多爾立陶宛瑞典希臘阿塞拜疆法國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新加坡埃及菲律賓馬達加斯加沙特阿拉伯匈牙利埃塞俄比亞哥倫比亞馬耳他斯里蘭卡也門愛爾蘭格魯吉亞馬來西亞斯洛文尼亞伊拉克安哥拉哈薩克斯坦毛里求斯塔吉克斯坦意大利奧地利韓國美國泰國印度澳大利亞荷蘭孟加拉國坦桑尼亞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秘魯突尼斯英國巴林幾內亞摩爾多瓦土耳其約旦巴西加納摩洛哥土庫曼斯坦越南白俄羅斯捷克莫桑比克委內瑞拉贊比亞保加利亞津巴布韋墨西哥文萊智利波蘭喀麥隆南非烏干達中國玻利維亞科特迪瓦尼泊爾烏克蘭中國香港1、歐洲市場華為2000年進入歐洲市場,總部設在英國的Basingstoke。最初主要客戶是一些中小型運營商,2004年開始打入主流運營商陣地。2005年與英國電信、西班牙電信等重要合作伙伴分別簽署合同,為華為在全球體系內拓展業(yè)務提供了重要機遇,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華為在歐洲持續(xù)發(fā)展,在26個國家設立分支機構,在瑞典建立了研發(fā)中心,在歐洲總部建立了技術培訓中心。目前,華為的產品在歐洲28個國家都有應用,主要客戶包括:BT,Telfort,Vodafone,telefonica,KPN,FiberNet,Evoxus,Viatel,COLT,Tiscali,Neuf電信,FT,IZB。(1)荷蘭2004年12月8日,荷蘭第三大移動運營商Telfort與華為簽署WCDMA3G項目,華為在歐洲開始突破“大運營商”的陣地。(2)英國2005年4月,英國電信(BT)宣布將歷時5年投入百億英鎊約合190億美元打造“21世紀網絡改造和建設”的優(yōu)先供應商名單,華為作為其中唯一的中國廠商入圍。同BT的合作使華為覆蓋了歐洲最重要的地域市場和未來5年的固網業(yè)務。2005年11月21日,華為宣布與沃達豐正式簽署全球采購框架協議,華為將參與沃達豐的移動網絡建設,這是中國通訊設備制造商第一次進入全球電信業(yè)最頂級“俱樂部”。突破沃達豐的最重要意義在于幫助華為在移動通訊領域進行了全球擴張。(3)荷蘭2005年6月24日,荷蘭皇家電信(KPN)和華為正式簽署荷蘭皇家電信CWDM/DWDM項目獨家供貨合同,項目覆蓋包括荷蘭全境的接入層CWDM和國家干線DWDM。該項目的成功,一舉奠定了華為在KPN光網絡市場的主流地位。(4)俄羅斯2006年6月,俄羅斯領先移動運營商VimpelCom授予華為塔吉克斯坦WCDMA/GSM商用合同,華為將為VimpelCom在塔的控股公司TaCom提供2G/3G合一的軟交換核心網和新一代基站以及相關業(yè)務平臺,建設覆蓋塔全國的WCDMA/GSM商用網絡。(5)西班牙2005年11月14日,華為西班牙電信(Telefónica)在馬德里首相府簽署協議,Telefónica選擇華為作為其在3G和寬帶領域進行業(yè)務創(chuàng)新的戰(zhàn)略性合作伙伴,雙方還將攜手拓展拉美地區(qū)市場。Telefónica是全球最大的國際性綜合電信運營商之一,其拓展地域多達40多個國家,主要集中在歐洲和拉美市場,這使華為海外拓展計劃中,不僅使歐洲得到更完善的覆蓋,更將觸角輻射至Telefónica的勢力范圍,尤其是關鍵的拉美市場。(6)葡萄牙2005年12月,華為與葡萄牙第二大電信集團Sonaecom簽署協議,雙方將共同攜手拓展葡萄牙電信市場。后者將選擇華為作為其在移動、固定、傳輸以及增值業(yè)務等領域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7)希臘2006年7月17日,華為宣布獨家中標希臘電信股份有限公司IP寬帶接入網及城域以太網項目,并與希臘電信結為戰(zhàn)略合作伙伴。這是迄今為止希臘電信規(guī)模最大的IP寬帶接入網及城域以太網合同。未來三年內,華為將成為希臘電信在寬帶IPDSLAM及其承載層METROETHERNET領域建設和擴容的主力。(8)匈牙利2006年7月,華為與匈牙利電信簽定IMS全網商用合同,華為將為匈牙利電信旗下的T-Com和T-Mobile提供基于IMS的網絡和部分業(yè)務,建設覆蓋匈牙利全國的IMS商用網絡。(9)意大利2006年12月20日,華為宣布承建意大利電信在意大利國內的城域波分項目。華為成為首個入選意大利電信項目的中國通訊設備供應商,并再次成功攜手歐洲主流電信運營商。2、中東非洲市場華為在中東北非地區(qū)的總部設在埃及開羅,下設20個代表處,本地員工比例超過50%。華為在埃及建立了技術支持中心。2003年12月,華為與阿聯酋電信合作開通了中東和阿拉伯國家第一個商用UMTS網絡;華為GSM/GPRS/EDGE廣泛應用在中東北非地區(qū)服務于8百萬用戶。華為已成為該地區(qū)第一個能夠提供CDMA全套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華為也是該地區(qū)三大固網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華為從1998年開始進行南部非洲市場的拓展,總部設在南非。南部非洲設立南非、西非、東非三個片區(qū)服務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目前50%雇員為當地員工。截至2005年年底,華為產品已成功應用于該區(qū)域30多個國家。(1)阿曼2004年5月24日,阿曼招標委員會召開會議,決定將阿曼邊遠地區(qū)無線環(huán)路通訊項目授予華為技術執(zhí)行,中標金額約874萬美元,工期為9個月,業(yè)主是阿曼電信。這是華為技術繼2003年中標阿曼電信全國骨干網項目后,中標的第二個固定網項目。(2)阿聯酋2005年6月,中東地區(qū)領先電信運營商Etisalat與華為在迪拜宣布,雙方建立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華為將為Etisalat提供更具競爭力的電信設備和服務,以支持其在全球市場的拓展。2006年10月31日,華為宣布阿聯酋電信(Etisalat)選擇華為作為獨家供應商承建阿聯酋全國WCDMA/HSPA網絡。(3)沙特阿拉伯繼2006年初華為移動軟交換成功保障沙特電信(SaudiTelecom)度過Hajj節(jié)的高話務量沖擊,2006年6月沙特電信又再次選擇華為為其部署覆蓋沙特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3G網絡。這張網絡將成為中東地區(qū)第一張全速率的HSDPA網絡。該合同的簽訂進一步鞏固了華為在WCDMA領域全球領先的供應商地位。(4)尼日利亞2004年11月,華為與尼日利亞通訊部簽署了《尼日利亞引進下一代通信技術協議》,此前,華為已與尼日利亞第二大移動運營商Vmobile簽訂8千萬美元的GSM基站供貨合同。2005年10月,尼日利亞通訊運營商SuburbanTelecomLimited與華為簽訂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供貨合同,華為將為前者的全國光纖骨干網提供解決方案、設備以及服務。2006年8月,華為宣布獲得尼日利亞CDMA運營商Multi-Links超億美元合同的70%份額。(5)埃及2006年8月,華為中標埃及電信DWDM國家骨干網。埃及電信DWDM是埃及最大的電信公司,該公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訂了為期3年的合同,華為將為其提供波長密集型復用技術。(6)摩洛哥2006年6月,華為宣布由其獨家承建的IPTV商用局正式投入使用。這是華為IPTV系統(tǒng)繼泰國、烏克蘭、塞黑、廣東等商用局之后的又一次成功商用,再次證明了華為在IPTV規(guī)模商用和端到端解決方案方面的卓越集成能力。(7)其他國家2004年11月,華為在津巴布韋和肯尼亞獲得了總額為3.62億美元的供貨合同。自1999年華為開始進入津巴布韋市場,并成為津巴布韋最主要的電信設備供應商;2006年9月,埃塞俄比亞電訊公司(ETC)與華為等三家中國企業(yè)簽訂了價值24億美元的一份合同,升級并擴大其電訊服務。3、亞太市場2001年華為進入亞太地區(qū)市場,亞太地區(qū)總部設在馬來西亞KualaLumpur。在亞太設立了13個代表處,目前本地員工達到70%。華為和PCCW,Sunday,Vodafone,KoreaTelecom,Optus,Econet等30多家運營商開展廣泛合作,項目涉及IP-DSLAM,3G,CDMA,下一代網絡,光網絡,終端設備等多個領域。華為在印度的班加羅爾建立研究所,2003年8月印度研究所通過了CMM5級;與巴基斯坦的Polytechnic成立聯合實驗室;在馬來西亞建立了培訓中心。華為與亞太16個國家的120個電信運營商均有合作。2005年華為贏得泰國CAT的CDMA項目,獲得菲律賓DIGITEL的GSM和孟加拉國PBTL的CDMA全國網絡項目。2005年6月,華為榮獲Frost&Sullivan頒布的“亞洲最佳的無線設備供應商”、“最佳的NGN設備供應商”和“最佳的光網絡設備供應商”三個獎項。(1)馬來西亞2005年12月,馬來西亞電信將與華為共同開發(fā)用于通信業(yè)內的軟件及應用產品。雙方還將合力打造基于新通信標準的全新產品。兩家公司可能還會在WiMax、4G系統(tǒng)、安全系統(tǒng)、三重服務解決方案以及智能產品等領域合作。2006年2月,馬來西亞移動運營商Celcom宣布選擇華為承建其二期3G網絡擴容項目。(2)日本2006年7月,華為成功打入日本市場,簽下3G新軍eMobile訂單,共建日本首個基于IP的HSDPA網絡。華為早在2002年就成立了日本辦事處。根據協議,華為與eMobile將在日本北部的仙臺及札幌等城市部署基于IP的HSDPA無線接入網絡。(3)巴基斯坦2006年10月,華為在巴基斯坦與當地移動運營商Ufone簽署了GSM商用合同,為其部署巴基斯坦全國性GSM網絡,整個合同金額超過5.5億美元。Ufone是巴基斯坦第二大的無線服務運營商。建成后的GSM網絡將覆蓋巴基斯坦超過1500個城鎮(zhèn)。(4)印度2006年11月,華為獲得印度國有電信公司MTNL(MahanagarTelephoneNigamLtd.)的大宗訂單。這是MTNL擴充德里地區(qū)50萬線寬帶設備的訂單,價值22億盧比(約合3.88億元人民幣)。4、美洲市場(1)拉美地區(qū)華為1997年進入拉美市場,地區(qū)總部設在巴西圣保羅。目前在拉美10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覆蓋所有拉美市場,擁有800名雇員,拉美本地員工比例為73%。在巴西建立多個業(yè)務體驗中心和呼叫中心,在巴西Campinas設有拉美培訓中心和工廠。華為無線產品廣泛地應用于拉美8個國家15個運營商。華為建成了拉美地區(qū)的第一個GSM軟交換MSC,第一個UMTS實驗網絡,第一個450MHzCDMA20001x&EVDO。在光網絡領域,華為服務于拉美9個國家的50多個運營商,目前市場份額排名第二。華為和Telemar合作建成拉美第一個ASON網絡。在拉美,華為的固定智能網市場份額排名第一,華為為超過35%的終端用戶提供語音服務。2006年9月,華為同烏拉圭最大的電信運營商-烏拉圭國家電信局正式簽訂了WCDMA商用合同。這標志著華為率先在拉美地區(qū)獲得了WCDMA承建項目合同。(2)北美地區(qū)FutureWei是華為在北美地區(qū)的子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主要負責美國和加拿大的業(yè)務,總部設在德克薩斯州Plano。FutureWei從事無線網絡、光傳輸網絡和寬帶網絡的研究與開發(fā)。FutureWei在北美建立了多個辦事處,利用OEM和ODM的銷售渠道來支持產品的銷售。2006年8月,美國移動運營商Leap無線與華為簽署CDMA3G網絡建設合同,該網絡將覆蓋加利福尼亞州、愛達荷州、內華達州等重要地區(qū),華為此次將為Leap提供領先的CDMA20001X及EV-DORevA解決方案。(二)海外市場業(yè)績華為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2001年出口額3.3億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56%。2003年海外銷售總額10.5億美元,同比增長90%,海外銷售額所占公司經營業(yè)績比例升到27%,逼近公司產品總銷售額的1/3。截止到2004年底,共實現全球銷售額462億元人民幣。其中國內銷售額為273億元人民幣,國際銷售額為22.8億美元,占總銷售額的41%。2005年上半年,華為新進入了19家運營商,包括成功入選英國電信(BT)“二十一世紀網絡”的名單。2005年銷售總收入453億元,同比增長40%;海外收入占到58%左右,首次超過國內市場,并且比2004年高出18%;該年營業(yè)收入的30%來自歐洲、中東及非洲市場。2005年的合同銷售額為82億美元。華為2006年上半年國際市場銷售增長36%,簽訂的銷售合同總額約34億美元。預計2006年營業(yè)收入78億美元,比2005年的59億美元增長32%;未執(zhí)行合同總值107億美元。預計2006年將銷售2000萬個移動終端,2007年將增長50%。受歐洲市場銷售增長推動,預計2007年華為海外合同銷售將增長30%-40%,達150億美元。海外收入將在華為總銷售收入中的比例升為65%。(三)產品全球市場地位華為在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上不斷改進,市場和行業(yè)地位不斷提升。移動:截至2006年12月,華為在全球共獲得66個3G商用合同。GSM規(guī)模應用于8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1.6億GSM用戶,連續(xù)三年出貨量增長超過95%。核心網:華為在全球率先商用基于3GPP/Tispan標準構架的融合IMS;全球軟交換出貨量排名第一;持續(xù)領跑NGN,保持市場份額第一。網絡:光網絡產品全球市場排名第二,其中長途波分全球市場排名第一;寬帶產品IPDSLAM全球市場排名第一,MSAN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一。數據通信:路由器運營商市場全球排名第三。電信增值業(yè)務:智能網用戶數全球第一;短消息業(yè)務量居世界第二(2004);彩鈴服務全球1.23億用戶,居世界之首(2006年9月)。與領先運營商合作華為的產品與解決方案服務于全球電信運營商50強中的28家,進入了歐洲、日本及美國等高端市場,應用于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荷蘭、美國和日本等發(fā)達國家。華為通過了BT、FT和Vodafone等主流運營商的嚴格認證,在產品實現、管理流程、質量管理、運作與交付等方面得到越來越多頂級運營商的認可及信賴。華為已與Vodafone、BT、Telefonica等眾多世界一流的電信運營商結成了戰(zhàn)略伙伴關系。華為成為Vodafone的全球采購供應商,為其建設在西班牙的UMTS項目,并為Vodafone定制生產V710手機等。華為還入選英國電信(BT)“21CN計劃”,同時為日本eMobile部署了日本第一個基于IP的HSDPA網絡等。三、中興海外業(yè)務發(fā)展情況(一)海外市場分布情況中興CDMA系列產品已在全球二十幾個國家得到規(guī)模應用,涉及印度、阿爾及利亞、科威特、越南、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與華為加入的CDMA海外戰(zhàn)場多點直接相遇。與“海外戰(zhàn)線最長”的華為相比,中興在實際銷售量上略勝一籌,自稱已成為銷售線數最多的中國CDMA設備廠家。中興從2003年開始實施“3+2”戰(zhàn)略,其基本內涵是,以無線、有線、手機三大類核心領域為突破點,實現國內和國外市場協調發(fā)展。中興在全球設立了14個研究開發(fā)機構:國內研發(fā)中心,中興通訊核心研發(fā)機構,重點在技術產品化工作;歐洲、美國研發(fā)中心:前沿、核心關鍵技術研發(fā);法國研發(fā)中心:促進高端市場突破;印度、巴基斯坦研發(fā)中心:客戶推進、客戶化定制。通過國際化戰(zhàn)略,中興全面建立了和全球主流運營商以及電信設備商的業(yè)務溝通和聯系。與法國電信、和黃、思科、愛立信、阿爾卡特、英特爾、微軟等全球著名企業(yè)建立了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在海外設立了14個業(yè)務平臺,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500多家運營商建立了業(yè)務關系。其中在全球排名前100名的運營商里,中興通訊進入了30家。(二)海外市場業(yè)績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03年度中興國際市場合同銷售額達到6.1億美元,同比增長一倍以上。該年度,公司實現合同總銷售額251.9億元,比2002年同比增長50.0%。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止,按照香港會計準則,中興于2005年全年營業(yè)額約人民幣215.75億元,較2004年增加1.68%。股東應占溢利與2004年比較錄得1.19%之增長,達約人民幣12.88億元。每股基本盈利為人民幣1.34元。中興2006年第三季度業(yè)績報告顯示,公司前三季度每股收益0.469元,每股凈資產10.75元,凈資產收益率4.36%。四、華為、中興在海外電信市場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由于中興與華為同處深圳,且均為國內電信設備領域的龍頭企業(yè),二者之間一直存在著激烈競爭,隨著這兩家企業(yè)“走出去”的不斷拓展深入,雙方的競爭戰(zhàn)場也從國內轉向國外,直接對沖的戰(zhàn)線已延伸至整個海外通信市場,在許多業(yè)務領域都有沖突,雙方在爭奪海外市場時的內耗(如價格戰(zhàn))一直不斷。(一)海外競爭互相打壓,合作不足雖然華為與中興分別在海外取得不俗業(yè)績,但雙方的惡性競爭也不斷發(fā)生。競爭是企業(yè)發(fā)展初期的產物,但成熟競爭必然終將引進合作。例如,韓國SK電訊盡管是運營商,但是其后是三星、LG,產業(yè)鏈銜接完整,是一個聯盟。怎樣將各企業(yè)的分力整合為合力,共同應對海外市場的風云,成為未來中國企業(yè)將要面對的現實問題。(二)低價競爭不具有可持續(xù)性目前,華為、中興的海外策略主要體現在價格優(yōu)勢與價格戰(zhàn)上,不僅相互之間采用價格戰(zhàn)術,而且在國際同行內部采用價格策略。利用價格優(yōu)勢,有利之處是擴大了市場份額,打開了知名度;弊端是企業(yè)放棄了利潤,例如華為2006年1-5月虧損2.8億元,面對低利潤不得不實行縮減開支計劃,而開支縮減也會影響到研發(fā)投入。未來幾年,隨著西方運營商對制造運營成本的調整,華為、中興的價格優(yōu)勢將減弱。因此,對這些中國終端設備供應商來說,最重要的是在客戶中培養(yǎng)可信賴、高質量的品牌聲譽,而不僅僅是廉價產品的供應商。(三)知識產權是雙方面臨的另一大難題盡管這些企業(yè)每年在專利組合方面的增長已超過諸如愛立信等西方同行,但是相比起西方企業(yè)而言還顯薄弱。在WCDMA等領域,知識產權較少的企業(yè)不得不向那些業(yè)內的技術霸主交相當于其銷售額5%-10%的費用。(四)內部管理的國際化問題成為軟肋之一中國企業(yè)目前受到內部管理的多方制肘,包括費用管理、產品開發(fā)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等環(huán)節(jié)。如華為總裁任正非早在1995年前后就對華為的內部管理提出了質疑,繼而聘請人民大學教授編纂了《華為基本法》;又引進了集成供應鏈(ISC)等相應軟件,建立起“以流程型和時效型為主導”的國際管理體系;2000年,以上千萬美元的代價,華為接受了由IBM提供的集成產品開發(fā)(IPD)咨詢項目,打造了以業(yè)務流程為核心的管理模式;但實際上,華為的內部管理仍存在缺陷。(五)植根海外面對本土化問題盡管中國企業(yè)在海外設立了分公司、辦事處、培訓中心,接到了訂單,但長期發(fā)展中企業(yè)必然面對更高程度的本土化,隨著海外戰(zhàn)線的拉長,這種本土化本身又是多元化的。如華為進軍印度市場的步伐曾遭重挫,印度政府以“安全問題”拒絕華為進入印度市場。雖然華為最終突破重圍,但中國企業(yè)如何在海外市場立足、生存,如何與當地政府、企業(yè)有效溝通,仍值得不斷思考。(六)國際網絡及通信設備供應商的聯合排擠值得警醒例如,2002年的“思科案”雖然和解,并且華為的國際知名度因此大幅提升,但已暴露出世界網絡及通信設備供應商對華為的極大“關注”。事實上,國際同行長期享有高利潤,在受到中國企業(yè)低價沖擊之后,壟斷地位受到震撼,必然有所行動。(七)其它問題如華為為擴大知名度,欲圖海外上市,但華為內部股權復雜,此外上市前需面對嚴格審核,因此海外上市計劃擱置至今;如何在員工利益和國際拓展之間進行平衡,也成為企業(yè)發(fā)展瓶頸。又如人民幣匯率等金融問題對企業(yè)應對國際市場波動提出挑戰(zhàn)。最后,中國企業(yè)從創(chuàng)業(yè)到成熟,離不開企業(yè)的領頭人,也就或多或少打上英雄主義烙印;但現代企業(yè)機制要求企業(yè)能在規(guī)范管理流程下自主有效運行,因此,企業(yè)的管理思路必然面對另一場改革。五、華為、中興在海外電信市場惡性競爭的案例(一)印度:雙方互相打壓,缺乏合作意識,自裁跟頭1、低價競標MTNL公司CDMA項目:2003年,中興、華為在印度競標MTNL公司(印度國有全業(yè)務電信運營商)60億盧比CDMA項目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嚴重爭執(zhí),相互指責對方通過不正當競爭手段介入商業(yè)活動。華為最后以出價最低競標者的身份勝出,出價為34.5億盧比。中興的出價僅次于華為,排在第二位。2、低價競標BSNL的CDMA項目:MTNL招標后不久,中興在印度最大的國有電信運營商BSNL(BharatSancharNigamLimited)的工程競標中,因出價低于華為而勝出。對此,華為指責中興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