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_第1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_第2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_第3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_第4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2

課題古詩兩首

學科語

文年級四年級學情分析借助古詩文這一教學平臺,通過“讀”“想”“議”“畫”“唱”“寫”等行之有效且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并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fā)情趣,從而突顯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

教學目標(含重、難點)教學目標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煙花三月”“盡”“唯”“浥”等詞語的豐富內(nèi)涵。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3.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文的意思,通過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以及適當補充背景材料,體會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感情。4.梳理、回憶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教學重點、難點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文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修訂與生成第一課時課時目標: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的豐富內(nèi)涵。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3.結合課文,通過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以及適當補充背景材料,理解《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體會朋友之間依依惜別的感情。4.回憶、梳理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媒體使用一、揭示、理解課題

1.談話導入:同學們是否遇到過與親人或同學分別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們當時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學生自由說)2.人生自古傷離別,同學們用各種方式表達對同學、朋友的一片深情。而古人送別朋友時卻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深情厚誼,因為當時交通不便,人們重定居而難得遠行,所以寫送別詩成了當時的一種習俗。(送別詩)3.我們今天學的課文就安排了這樣兩首送別詩。誰讀讀課題學生自由談體會

學生讀課題。

課件出示“送別詩”三個字。課件出示題目。4.從課題中能看出是送別詩嗎?5.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我們一起把詩的名字寫下來。(師生書空詩名,教師強調(diào)鶴、孟、浩、陵幾個字的寫法。)6.再讀題目,劃出節(jié)奏。7.這首詩的作者是誰?看看題目告訴我們哪些內(nèi)容(1)說出送別地點,了解黃鶴樓:誰說說對黃鶴樓的了解(黃鶴樓在湖北省武漢市,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百聞不如一見,出示黃鶴樓的圖片看一看。(2)說出要去的地方,了解廣陵:誰說說對廣陵的了解,即現(xiàn)在的揚州城,在江蘇省。出示揚州的介紹及圖片。(3)教師介紹并板畫出黃鶴樓與揚州的位置關系。8.你怎么知道孟浩然是去廣陵?(體會“之”的意思。)強調(diào)看注釋是個學古詩的好辦法。板書:借注釋學生發(fā)現(xiàn)題目中有“送“字。

學生跟老師書空。學生發(fā)現(xiàn)送別的地點,送別誰,去哪里。學生欣賞圖片學生談了解。

課件展現(xiàn)黃鶴樓雄姿。課件出示揚州的介紹及圖片。二、正確讀古詩,學習生字,初步感悟詩情1.據(jù)老師了解,在我們的誦讀活動中,不少同學已經(jīng)把這首詩背過了,讀得肯定更好,誰能來讀一讀?(指名讀,其他同學看著書。)集體讀。2.出示詩中的生字“辭、唯”讀一讀。讀的真不錯,生字你認識嗎?(指名讀,口頭擴詞)3.再指名讀古詩,說說你體會到什么?(板書:依依惜別)學生個人、集體讀古詩。

學生讀生字并組詞學生談體會。

三、細讀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感悟詩情

1.回憶原來學古詩的方法:下面我們深入學習古詩。原來我們學過不少古詩,是怎樣學會的?(借助注釋、想象畫面,說說古詩的意思)板書:想畫面2.除此之外,了解了寫作背景,對我們體會古詩的感情也很有幫助。板書:知背景你知道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嗎?課件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寫作背景,學生自讀。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特地去拜訪前輩詩人孟浩然。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贊,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久久地站在江邊,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依依惜別之情油然而生,便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3.了解了這些背景,你又該怎樣讀這首詩?指名讀學生回憶原來學古詩的方法(借助注釋,自讀自悟,想象畫面,了解詩的大意。)

學生自讀背景資料

學生體會讀

課件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寫作背景

4.同學們用以上方法去自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問同桌,一會兒也可以提出來,把你的收獲也說給同桌聽聽。學生自學,教師巡視。學生自學,也可以同位交流。

5.學生質(zhì)疑交流: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教師隨筆簡單記下,存疑,再開始交流。(1)假如質(zhì)疑下?lián)P州:為什么不說去揚州?(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自西向東流,孟浩然順流而下才能到揚州,因此說下?lián)P州(教師畫出長江,讓學生貼出揚州的位置。)你理解西辭的意思嗎?(黃鶴樓在西面)(2)假如說到“煙花三月”,就賞析“煙花三月”的含義。煙花三月即陽春三月,看看圖片,想象一下,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楊柳花開,白茫茫,如煙霧,古代有句話叫柳絮如煙,因此說煙花三月。)喚起學生生活體驗。(3)拓展理解:“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沿途都是春意濃濃的景象,李白也一直向往美麗的揚州,面對這樣的情景,詩人會是怎樣的心情?(這句詩表達了詩人愉悅的心境。)(4)可是畢竟老朋友要走了,望著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李白他會想些什么呢?觀看課文插圖,想象李白佇立江邊,面對漸漸消失的孤帆遠影,他會想起些什么?課件出示:李白久久地站在江邊,思緒萬千,不禁想起了他與孟浩然交往的情景:他們曾經(jīng)一起__________________;他們曾經(jīng)一起___________;他們曾經(jīng)一起__________……這是多么快樂的時光!教師小結:可如今,白帆遠去,江水東流,他們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__……他心里對孟浩然說些什么?(多么真摯的友情啊?。┰趺醋x?(5)假如說到“孤帆”,就體會想象:江面上真的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小船嗎?(不是)為什么說是“孤帆”呢?如答不出來:長江是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啊,又是陽春三月,每天來往的船只肯定是川流不息,可李白為什么說“孤帆”呢?久久遙望江面,李白卻只看到孟浩然乘坐的那只船,這真是“過盡千帆眼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懈星榈乩首x課文。(6)你知道李白在江邊站了多久嗎?(讀詩聯(lián)系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想一想。)盡:消失。唯:只。這兩個字將孤帆遠去、江流天際的景象以及詩人目駐神馳的情形巧妙地展現(xiàn)出來。(7)拓展(播放音樂《高山流水》)黃鶴樓的這一別,別出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別出了孟浩然與李白的厚誼。時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懷,又為這次送別寫下了一首五言詩。課件出示《江下行》李白去年下?lián)P州,江送黃鶴樓。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誰能來讀一讀?帆去遠,心相隨?。《嗝吹那樯钜忾L?。∥覀冊僖黄饋碜x一讀。(8)(停音樂)滾滾長江東逝水,不思量,自難忘。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兩個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你一定會再次深情吟誦——(齊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生質(zhì)疑

喚起學生生活體驗,談談對陽春三月的印象。

學生體會因為朋友走了,李白心里很孤獨,此時他只關心朋友,因此眼里只有朋友的船,因此說孤帆。

學生補白想象

學生讀后兩行

學生感情背誦

課件出示體現(xiàn)江南煙花三月的情境圖片。

播放音樂《高山流水》課件出示《江下行》一首詩四、小結學習方法

1.是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更有情,我們借助注釋,又想象著畫面,還了解了背景資料,再讀整首詩,深深地體會了朋友間深厚的友情。(板書:感情讀)2.下節(jié)課我們再用這種方法學習《送元二使安西》。

五、指導寫字

1.先自己看看方格中前五個要寫的字,再和同位交流應該注意什么,2.學生寫字,左邊的同學寫前三個,右邊的同學寫后四個,我寫你指導。教師巡視3.交流展評,再書寫較難的字。學生自主觀察字形,同位互相提醒易錯的地方。學生寫字。

六、布置作業(yè)這節(jié)課就要結束了,但學習沒有停止,我們課下能做什么?布置課外拓展:1.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如:別董大、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2.借助表格比較兩首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課件出示拓展要求板書設計20古詩兩首借注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想畫面(敘事)依依惜別補背景(寫景)感情讀

第二課時課時目標:1.復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2.用上節(jié)課學到的方法繼續(xù)學習《送元二使安西》。3.交流搜集到的送別詩。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媒體使用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1.檢查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2.上節(jié)課我們用怎樣的方法學會了這首詩?3.今天用這種方法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二首詩《送元二使安西》,大家也比較了兩首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的同學還用表格的形式記錄了下來,我們邊比較邊學習。學生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學習《送元二使安西》

二、學習第二首詩《送元二使安西》1.四人小組合作用以上方法學習《送元二使安西》2.小組匯報,教師引導(1)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情景?浥:悒(yì)濕潤??蜕幔嚎偷?、旅店。此處指餞別的處所。(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盡:“進”。 故人:老朋友,此處指元二。君:對人的尊稱,表示“你”的意思。從這句詩中,你又看到了怎樣的情景?感受到什么?(王維和元二喝了好幾杯酒卻還沒離開,看出他們依依不舍。)更盡:再飲完。從“更”字體會出什么?(“更”字表明酒已勸了多次、盡了多杯,這依依惜別之情雖只字未提,單都見于言外。)這是一首送人赴邊之字作,被送的元二是詩人的摯友,姓元,在兄弟中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歡以行第相稱,表示親切和敬重。(3)補充背景引導學生感受:渭城在如今陜西省渭河以北,陽關在如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再往西走,新疆庫車附近,古時候稱安西,這一路,整整3000多公里,幾乎穿越大半個中國,如果用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元二也也要走半年多的時間渭城距安西路途遙遠,自然環(huán)境惡劣,一路上交通不便,元二孤身前往安西,遠離朋友,舉目無親,作為朋友,王維心中一定充滿牽掛和擔憂。應該怎樣讀好這首詩?(4)課件出示后兩句此地一別不知何日再相見,因此,在這離別的時刻,王維舉起酒杯,脫口而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保?)啟發(fā)學生思考:這一杯杯的酒中包含著什么?師生引讀后兩句。師:離別之際的留戀與不舍,都賦予了臨別時的這一杯酒,讓我們舉起酒杯,送別元二,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睅煟呵奥氛渲氐年P切與牽掛,都凝聚為離別時的瞬間豪爽,讓我們再次舉起酒杯,送別元二,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睅煟航üαI(yè)的期盼與祝福,都匯成離別時的這杯酒,讓我們再次舉起酒杯,送別元二,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蓖蹙S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寫出了1200年前朋友之間的普通送別,卻飽含了朋友之間真摯的惜別之情,以情誼殷切、韻味深永而獨樹一幟,當時被譜曲傳唱,稱為《陽關三疊》,又名《渭城曲》、《陽關曲》。(6)播放《陽關三疊》伴奏,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四人小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