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物細菌_第1頁
植物病原物細菌_第2頁
植物病原物細菌_第3頁
植物病原物細菌_第4頁
植物病原物細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植物病原物細菌第一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節(jié)植物病原真核菌類;第二節(jié)植物病原細菌;第三節(jié)植物病毒;第四節(jié)植物病原線蟲;第五節(jié)寄生性植物。第二章植物病原學第二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動物界無細胞結構病毒界有細胞結構無核膜細菌界古菌界有核膜無細胞壁有細胞壁單細胞多細胞原生界胞壁主成分為幾丁質(zhì)真菌胞壁主成分為纖維素含葉綠素a和b植物界少數(shù)含葉綠素c色藻界第三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

第二節(ji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原核生物(procaryote):單細胞生物有細胞壁和細胞膜,或只有細胞膜,無固定細胞核,遺傳物質(zhì)(DNA)分散在細胞質(zhì)內(nèi)細胞質(zhì):含小分子核蛋白體(70S),無內(nèi)質(zhì)網(wǎng)、線粒體和葉綠體等細胞器。致病原核生物:細菌、菌原體等,引起茄科植物青枯病、十字花科植物軟腐病等。

第四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一、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性狀

(一)

形態(tài)和結構:形態(tài):球狀、桿狀和螺旋狀。

植物病原細菌大多為桿狀,因而稱為桿菌菌體大?。阂话銥?.5~0.8μm×l~3μm。真菌菌絲(hypha):單根絲狀體,直徑一般為2-30μm,最大可達100μm。第五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Bacteria(Erwinia)multiplyinsapatthemarginsofwounds第六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bacteriaonthesurfaceofaplant第七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八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二)菌體結構:1-細胞壁外結構:黏質(zhì)層(slimelayer)(成分:多糖為主)莢膜(capsule)

:較厚而固定的黏質(zhì)層

植物病原細菌:有黏質(zhì)層,很少有莢膜。2-細胞壁(成分:肽聚糖、脂類和蛋白質(zhì))問題-卵菌的細胞壁成分是什么?真菌的細胞壁成分是什么?第九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3-細胞壁內(nèi)結構:1-細胞質(zhì)膜2-鞭毛(flagellum):細胞質(zhì)膜下粒狀鞭毛基體上產(chǎn)生,穿過細胞壁和黏質(zhì)層延伸到體外,鞭毛基部有鞭毛鞘。

據(jù)著生位置分為:

極鞭:著生在菌體一端或兩端的鞭毛

周鞭:著生在菌體四周的鞭毛

鞭毛數(shù)目和著生位置在屬的分類上有重要意義。第十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一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

3-核區(qū):無固定細胞核,核物質(zhì)集中在細胞質(zhì)中央?yún)^(qū)域;4-質(zhì)粒(plasmid):獨立于核質(zhì)之外的環(huán)狀遺傳因子編碼細菌的抗藥性、育性或致病性等性狀;;5-細胞質(zhì)內(nèi)含物:核糖體、異粒體、中心體、氣泡和液泡;6-芽孢:芽孢桿菌體內(nèi)形成的內(nèi)生孢子,具強抗逆能力

植物病原細菌通常無芽孢。問題-你覺得芽孢有什么意義?第十二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十三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三)革蘭氏染色反應:丹麥醫(yī)生ChristianGram于1884年最早應用,以其名字命名此方法.步驟:結晶紫染色→碘液處理→用酒精或丙酮洗滌→不褪色的為陽性反應(G+),褪色的為陰性反應(G-)。植物病原細菌:大多是G-,少數(shù)是G+

第十四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periplasmicspace=LPSlayersG+

細菌:厚肽聚糖層使結晶紫和碘復合物不易被酒精洗掉G-

細菌:LPS(脂多糖)層和薄肽聚糖層使結晶紫和碘復合物易被酒精洗掉革蘭氏染色反應原理:細胞壁結構第十五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四)培養(yǎng)性狀1.植物病原細菌:多數(shù)為死體營養(yǎng)生物,可人工培養(yǎng),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形成白色、灰白色或黃色菌落;好氧;培養(yǎng)基pH:中性偏堿;T:26—30℃,33~40℃停止生長,50℃、lOmin時多數(shù)死亡。2.維管束難養(yǎng)細菌(fastidiousvascularbacteria):寄生植物維管束,在人工培養(yǎng)基上難以培養(yǎng)(如木質(zhì)菌屬Xylella)或不能培養(yǎng)(如韌皮桿菌屬Liberobacter)3.植原體:至今還不能人工培養(yǎng)4.螺原體:需在含有甾醇的培養(yǎng)基上才能生長,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形成煎蛋形菌落。第十六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真菌和細菌培養(yǎng)性狀的比較第十七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二、原核生物的繁殖、遺傳和變異第十八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1.繁殖:裂殖:菌體稍伸長→細胞質(zhì)膜自菌體中部內(nèi)伸→形成新細胞壁→母細胞從中間分裂為兩個細胞速度快,適宜條件下,每20min分裂一次。植原體:芽殖——菌體芽生長出分枝,斷裂而成子細胞。2.遺傳:遺傳物質(zhì)(基因組):核質(zhì)(核區(qū)內(nèi)DNA)+核區(qū)外的質(zhì)粒。細胞分裂過程中,基因組同步分裂,均勻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從而保證了親代的各種性狀能穩(wěn)定地遺傳給子代。第十九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3.變異:形態(tài)變異、生理變異和致病性變異等。A-突變:自然突變率很低,通常為十萬分之一。但是細菌繁殖快,繁殖量也大,增加了發(fā)生變異的可能性。B-遺傳物質(zhì)的交換:通過結合、轉化和轉導方式,一個細菌的遺傳物質(zhì)進入另一個細菌體內(nèi),使DNA發(fā)生部分改變,從而形成性狀不同的后代。第二十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類群第二十一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菌體短桿狀,鞭毛1-6根,周生或側生。好氣性,代謝為呼吸型。G-

,無芽孢。營養(yǎng)瓊脂上菌落為圓形、隆起、光滑,灰白色至白色,質(zhì)地粘稠,不產(chǎn)生色素。氧化酶反應陰性,過氧化氫酶反應陽性。1.土壤桿菌屬(Agrobacterium)=農(nóng)桿菌DNAG+C含量:57-63mol%。土壤習居菌均含大分子質(zhì)粒,控制細菌致病性和抗藥性等,如“致瘤質(zhì)粒”(Ti質(zhì)粒),“致發(fā)根質(zhì)粒”(即Ri質(zhì)粒)。代表病原菌:根癌土壤桿菌(A.tumefaciens),寄主范圍極廣,可侵害90多科300多種雙子葉植物,尤以薔薇科植物為主,引起桃、蘋果、葡萄、月季等根癌病。

第二十二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Crowngall(冠癭或根癌)ofMarkapplerootstockcausedbyAgrobacteriumtumefaciens第二十三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Bacterialattachmenttoplantcell第二十四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菌體短桿狀或略彎,單生,鞭毛1-4根或多根,極生。G-,嚴格好氣性,代謝為呼吸型。無芽孢。菌落:圓形、隆起、灰白色,有熒光反應的為白色或褐色,有些種產(chǎn)生褐色素擴散到培養(yǎng)基中。氧化酶多為陰性,少數(shù)為陽性,過氧化氫酶陽性DNAG+C含量:58-70mol%。典型種:丁香假單胞菌(P.syringae),寄主范圍很廣,引起葉斑或壞死癥狀以及莖稈潰瘍,如黃瓜細菌性角斑病。

2.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第二十五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瓜類細菌性角斑病(Pseudomonassyringaepv.lachrymans

)第二十六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煙草細菌性角斑病(Pseudomonassyringaepv.a(chǎn)ngulata)

第二十七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與假單胞相似,單鞭毛或無鞭毛。典型種:青枯菌(R.solanacearum),寄主范圍很廣,最感病的是茄科作物。

3.勞爾氏菌屬(Ralstonia)問題-青枯病該如何診斷?第二十八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茄科勞爾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第二十九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十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whitemilkystreamingofbacterialcellsfromcuttomatostem第三十一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菌體短桿狀,多單生,少雙生,鞭毛單根極生。G-

。嚴格好氣性,代謝為呼吸型。菌落:圓形、隆起、蜜黃色,產(chǎn)生非水溶性黃色素。氧化酶陰性,過氧化氫酶陽性DNA中G+C含量:63-70mol%。成員:均為植物病原菌,如甘藍黑腐病的野油菜黃單胞菌(X.campestrispv.campestris)、水稻白葉枯病的稻黃單胞菌水稻致病變種(X.oryzaepv.oryzae)和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稻黃單胞菌稻生致病變種(X.oryzaepv.oryzicola)。

4.黃單胞菌屬(Xanthomonas)第三十二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Xanthomonasaxonopodispv.citricolony第三十三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菌體短桿狀,G-

。鞭毛:多根周生(一個“種”無鞭毛)。兼性好氣性,代謝為呼吸型或發(fā)酵型,無芽孢,營養(yǎng)瓊脂上菌落圓形、隆起、灰白色。氧化酶陰性,過氧化氫酶陽性。DNAG+C含量:50-58mol%重要植物病原菌:

解淀粉歐文氏菌(E.amylovora),引起梨火疫病,外檢病害。胡蘿卜軟腐歐文氏菌(E.carotovora),寄主范圍廣,侵害20多科數(shù)百種果蔬和大田作物,引起肉汁或多汁組織的軟腐,如十字花科蔬菜軟腐病(E.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

5.歐文氏菌屬(Erwinia)第三十四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解淀粉歐文氏菌(E.amylovora)第三十五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PearfireblightcausedbyErwiniaamylovora第三十六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CollapsedanddecayingChinesecabbagecausedbyE.carotovora第三十七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6、韌皮部桿菌屬(Liberobacterasianticum)病菌菌體有多種形態(tài),多數(shù)圓形、橢圓形或香腸形,少數(shù)呈不規(guī)則形,無鞭毛,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限于韌皮部寄生,至今還未能在人工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故也稱為韌皮部難培養(yǎng)菌。病菌的寄主:主要是柑橘屬、金柑屬和枳屬。另外,草地菟絲子可從柑橘上將病菌傳到夾竹桃科草本植物長春花植株上,引起典型的黃龍病癥狀。

第三十八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柑橘黃龍病癥狀第三十九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菌體短桿狀,單生,細胞壁波紋狀,無鞭毛,G-,好氣性,氧化酶陰性,過氧化氫酶陽性。對營養(yǎng)要求十分苛刻,要求有生長因子。菌落有兩種類型:一是枕狀凸起,半透明,邊緣整齊;另一是臍狀,表面粗糙,邊緣波紋狀。DNA中G+C含量:%。已確認病原種:難養(yǎng)木質(zhì)菌(X.fastidiosa),引起葡萄皮爾氏病、苜蓿矮化病、桃偽果病等。該菌由葉蟬類昆蟲傳播,使病株表現(xiàn)葉緣焦枯、葉灼、早落、枯死,生長緩慢、生長勢弱、結果減少和變小、植株萎蔫等癥狀,最終導致全株死亡。7.木質(zhì)部小菌屬(Xylella)本屬書上沒有第四十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葡萄皮爾氏病癥狀(Xylellafastidiosa)第四十一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葡萄皮爾氏病菌Xylellafastidiosa

注意:細胞壁波紋狀,無鞭毛第四十二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菌體短桿狀至不規(guī)則桿狀,無鞭毛,無內(nèi)生孢子,G+。好氣性,呼吸型代謝菌落:圓形、光滑、凸起,不透明,多為灰白色,氧化酶陰性,過氧化氫酶陽性。DNA中G+C含量:67-78mol%。重要病原菌成員:密執(zhí)安棍形桿菌環(huán)腐致病亞種(C.michiganensissubsp.sepedonicus),導致馬鈴薯環(huán)腐病,引起環(huán)狀維管束組織壞死。8.棒形桿菌屬(Clavibacter)

第四十三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Coryneform(club-shaped棒型)cellsofClavibacter第四十四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馬鈴薯環(huán)腐病癥狀第四十五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菌落圓形、緊密,多灰白色菌體絲狀、纖細、無隔膜,輻射狀向外擴散,可形成基質(zhì)內(nèi)菌絲和氣生菌絲。在氣生菌絲即產(chǎn)孢絲頂端產(chǎn)生鏈球狀或螺旋狀的孢子。孢子的形態(tài)色澤因種而異,是分類依據(jù)之一。多為土壤習居性微生物,少數(shù)侵害植物,如引起馬鈴薯瘡痂病的瘡痂鏈霉菌(S.scabies)。

9.鏈霉菌屬(Streptomyces)第四十六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馬鈴薯瘡痂病第四十七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八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10.螺原體屬(Spiroplasma)

菌體的基本形態(tài)為螺旋形,繁殖時可產(chǎn)生分枝,分枝亦呈螺旋形。生長繁殖時需要提供甾醇,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的菌落很小,煎蛋狀,直徑lmm左右,常在主菌落周圍形成更小的衛(wèi)星菌落。無鞭毛,但可在培養(yǎng)液中作旋轉運動,屬兼性厭氧菌。DNA中G+C含量:24-31mol%。重要成員:柑橘螺原體(S.citri),引起柑橘等植物的僵化病。柑橘受害后表現(xiàn)為枝條直立,節(jié)間縮短,葉變小,叢枝或叢芽,樹皮增厚,植株矮化,且全年可開花,但結果小而少,多畸形,易脫落。

第四十九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五十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11.植原體屬(Phytoplasma)

即原來的類菌原體(Mycoplasma-likeorganism,MLO)。菌體的基本形態(tài)為圓球形或橢圓形,但在韌皮部篩管中或在穿過細胞壁上的胞間連絲時,可以成為變形體狀,如絲狀、桿狀或啞鈴狀等。目前還不能人工培養(yǎng)。早期的分類和鑒定主要依據(jù)生物學特征,如寄主、癥狀、介體?;缘取?993年,Kirkpatrick和Sears建議成立植原體屬。常見的植原體病害有桑萎縮病、泡桐叢枝病、棗瘋病等。

第五十一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第五十二頁,共五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1.癥狀特點A-細菌病害表現(xiàn)壞死、腐爛、萎蔫和瘤腫等癥狀,變色的較少;有的還有菌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