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德澤鄉(xiāng)中學2022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德澤鄉(xiāng)中學2022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德澤鄉(xiāng)中學2022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德澤鄉(xiāng)中學2022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德澤鄉(xiāng)中學2022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德澤鄉(xiāng)中學2022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增強民族的認同感和凝聚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俗文化是一種無處不在的深厚傳統(tǒng),而民俗文化學在中國則是隨著整個社會走向現(xiàn)代的歷史進程而出現(xiàn)的,其深厚根基則是在幾千年的本土文化之中。據(jù)史料記載,起源古老的節(jié)日風俗乃至一切民間習俗,它的成因一般說來總是與原始社會中一個部落、一個部族或后來的一個民族全體成員最根本的共同愿望密切相關,往往是從人們生產(chǎn)和生活的實際需要而產(chǎn)生的,最初總有一種功利目的。而當風俗一旦形成便有其相對的獨立性,有它自己的生命流程,隨著人類世代的綿延,風俗不斷被補充、被修正,并被代代相傳。由于生存環(huán)境的變遷,后代的人們往往不能理解遠古祖先創(chuàng)造這些習俗活動的真正動機,遂裉據(jù)各自的生存條件和狀況,對這些習俗作出新的合乎邏輯的解說,這樣就造成了或附會了許多有關習俗的解釋性民間傳說。可見,傳說的附會總是在習俗形成之后,實際上是為了延續(xù)或加強這一習俗才發(fā)生的。

端午節(jié)作為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無疑是中華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蘊的民俗文化之一。端午也稱端主、端陽。此外,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jié)(重五節(jié),五月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地臘、詩人節(jié)、龍日等等。起初,端午節(jié)是從南方吳越地區(qū)傳播開來的祭祀龍圖騰的民俗節(jié)日,因此可以稱為龍的節(jié)日,是對龍圖騰的祭祀,是先民希望證明和顯示自己的“龍子”身份,以此祈求龍保佑健康與安全,從而達到驅邪、療病或禱祝豐收等等的目的??梢?,端午這個節(jié)日,遠在屈原出世以前已經(jīng)存在,而它變?yōu)榍募o念日,又遠在屈原死去以后。為什么傳說端午起源于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其根源于民眾生活的某種實際需要,而用某個傳說來解釋它。正如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提到的除屈原外,介子推、曹娥、越王勾踐的遭遇也都曾和端午節(jié)發(fā)生過關系。其實,在中國的漫長歷史里,民間流傳的端午習俗傳說一定還要更多更復雜。經(jīng)過淘汰才留下了上述四人保存于古籍之中。又經(jīng)過多少年的流傳到今天,人們已不再把端午習俗與介子推、曹娥、勾踐并提,而只與屈原相聯(lián)系了。不但在漢族地區(qū)如此,在少數(shù)民族中也是如此;不但在大陸如此,在香港、澳門、臺灣,甚至在國外的華裔中也是如此。這就是說,屈原的傳說戰(zhàn)勝了其他所有的傳說,與端午節(jié)俗建立了最牢固的聯(lián)系。屈原的品質,顯然要比他們更高潔,更符合我們民族的理想。中華民族在節(jié)俗和傳說的長期流傳中,集體地選擇了屈原,是存在于一個民族集體意識的深處,存在于融匯了這個民族的心理素質、審美意識、倫理觀念乃至社會政治理想而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精髓之中。

端午節(jié)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演變過程中,伴隨著人類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發(fā)展而變化。從早期單一的辟邪驅瘟主題,逐步發(fā)展到兼顧辟邪驅瘟和紀念先賢,兩個主題并重。其中既包含著我國古代天文學、醫(yī)學知識,也體現(xiàn)著人民的忠孝觀念。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端午節(jié)民俗中具有迷信性質的辟邪色彩逐步淡化,游戲娛樂成分(特別是其中龍舟競渡游戲)逐步加強。可以說,同我國其它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一樣,端午節(jié)的演變過程記錄著中國人走過的歷史腳印。深沉的民族感情來源于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培育。當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大舉入侵,許多人沉醉于“圣誕節(jié)”、“愚人節(jié)”等洋節(jié),漸漸淡忘了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作為炎黃子孫,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保持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傳統(tǒng)民族節(jié)日在文化上的傳承。今天,我們只有用實際行動捍衛(wèi)和弘揚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文化,心懷敬畏、責無旁貸。1.下列對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A.古老的民俗文化伴隨著人類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發(fā)展而變化。B.端午節(jié)作為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是中華民族最具深厚文化底蘊的民俗文化之一。C.端午節(jié)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演變過程中,伴隨著人類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發(fā)展而變化。D.像端午節(jié)這樣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是增強民族感情的載體,需要我們傳承和弘揚.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后代的人們往往根據(jù)各自生存狀況,產(chǎn)生了許多有關習俗的民間傳說,這與人們生存環(huán)境的變遷不無關系。B.起源古老的節(jié)日風俗都是從人們生產(chǎn)和生活的實際需要而產(chǎn)生的,最初總有一種功利目的。C.屈原的傳說之所以與端午節(jié)俗建立了最牢固的聯(lián)系是因為屈原的品質更高潔,更符合我們民族的理想。D.從一開始的龍節(jié)到介子推等傳說再到屈原說最后到今天娛樂成分的加強,端午節(jié)的習俗演變體現(xiàn)了民俗文化的補充性、修正性。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某地方一年一度大搞競龍舟比賽說明端午節(jié)的游戲娛樂成分加強,體現(xiàn)了國人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淡漠。B.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chǎn)著作”,給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保護敲響了警鐘。C.“放花燈”向來被視為全臺灣元宵節(jié)的代表,表明歷史底蘊深厚的民俗文化是維系華人民族認同感的重要載體。D.陸游的詩作“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丹”反映出端午節(jié)紀念先賢和辟邪驅瘟兩個主題。參考答案:1.D

2.B

3.A

2.現(xiàn)代文(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共20分,共4小題)故鄉(xiāng)在遠方張抗抗(1)我總覺得自己是一個流浪者。(2)幾十年來,我漂泊不定、浪跡天涯。我走過田野,穿過城市,我到過許多許多地方。(3)我從哪里來?哪兒是我的故園我的家鄉(xiāng)?(4)我不知道。(5)19歲那年我離開了杭州城。水光瀲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離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鎮(zhèn)洛舍是我的外婆家。(6)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個過客,我的祖籍在廣東新會。我長到30歲時,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過廣東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靜的榕樹島,夕陽西下時,我看見大翅長脖的白鸛灰鸛急急盤旋回巢,巨大的榕樹林遮天蔽日、鳥聲嚶嚶。那就是聞名于世的小鳥天堂。新會縣世為葵鄉(xiāng),小河碧綠的水波上,一串串細長的小船滿載清香彌漫的葵葉,沉甸甸貼水而行,悠悠遠去……(7)但老家于我,卻已無故園的感覺。沒有一個人認識我,我也并不真正認識一個人。我甚至說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鄉(xiāng)方言。我和我早年離家的父親,猶如被放逐的棄兒,在陌生的鄉(xiāng)音里,茫然尋找辨別著這塊土地殘留給自己的根性。(8)夢中常常出現(xiàn)的是江南。暑假寒假,坐小火輪去洛舍鎮(zhèn)外婆家。鎮(zhèn)東頭有一座大石橋,夏天時許多光屁股的孩子從橋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連著煙波浩渺的洛舍洋。我曾經(jīng)在橋下淘米,竹編的淘籮濕淋淋從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撲撲蹦跳著一條小魚兒……(9)而外婆早已過世了。外婆走時就帶走了故鄉(xiāng)。其實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聽說外婆的祖上是江蘇丹陽人,不知何年移來德清洛舍。由此看來,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難以考證,我魂牽夢系的江南小鎮(zhèn),又何為我的故鄉(xiāng)?(10)所以對于我從小出生長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種隱隱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歡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歡植物園的綠草地和春天時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歡冬天時滿山的翠竹和蒼郁的香樟樹……但它們只是我搖籃上的飾帶和點綴,我欣賞它們贊美它們但它們不屬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雜喧鬧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種從遙遠的異地帶來的“生人味”,總使我覺得同這里的溫馨和濕潤格格不入……(11)我究竟來自何方?(12)更多的時候,我會凝神默想著那遙遠的冰雪之地,想起籠罩在霧靄中的幽藍色的小興安嶺群山。踏著沒膝深的雪地進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凍的山泉一路叮咚歡歌,偶有暖泉順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頭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窺見冰層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無風的日子,靜謐的柞樹林中輕輕慢慢地飄著小清雪,落在頭巾上,不化,一會兒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禮物。若閉上眼睛,能聽見雪花親吻著樹葉的聲音。那是我21歲的生命中,第一次發(fā)現(xiàn)原來落雪有聲,如桑蠶啜葉,嬰童吮乳,聲聲有情。(13)那時住帳篷,爐筒一夜夜燃著粗壯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車如林場的牽引拖拉機轟響。時時還夾著山腳下傳來的咔咔冰崩聲……山林里的早晨寧靜而嫵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紅,淡紫色的炊煙纏綿繚繞,門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來過的不知名的小動物一條條絲帶般的腳印兒,細細辨認,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個個問號,清晰又雜亂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處……(14)小小的腳印沉浮于無邊的雪野之上,恰如我們漂泊動蕩的青春年華。(15)我19歲便離開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遙遠而寒冷的北大荒。(16)那時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園在溫暖的南方。(17)但現(xiàn)在我知道,我已沒有了故鄉(xiāng)。我們總是在走,一邊走一邊播撒著全世界都能生長的種子。我們隨遇而安,落地生根;既來則定,四海為家。我們像一群新時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無歸宿的流浪移民。也許我走過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鄉(xiāng)。(18)然而在城市悶熱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時時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進了我們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獷而質樸。二十年的日月就把我這樣一個纖弱的江南女子,磨礪得柔韌而堅實起來。以后的日子,我也許還會繼續(xù)流浪,在這極大又極小的世界上,尋覓著、創(chuàng)造著自己精神的家園。16.下列對這篇散文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兩項都選對給4分,只選一項且正確給2分,有選錯的給0分)(4分)A. 文章開頭作者“覺得自己是一個流浪者”,“漂泊不定、浪跡天涯”,從而發(fā)出“我從哪里來?哪兒是我的故園我的家鄉(xiāng)?”的疑問,正是這些疑問,使作者走上了對故鄉(xiāng)探尋的心靈之旅。B. 文中一共描繪了作者經(jīng)歷的四個故鄉(xiāng):祖籍廣東新會、外婆家——江南小鎮(zhèn)洛舍、出生地——杭州和獻出青春歲月的北大荒。這些故鄉(xiāng)中惟有北大荒給作者留下過深刻的印象。C. 第(10)段作者主要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表達了對杭州的喜愛,但自十九歲離開后,作者漸漸感到這里不屬于她,回家探親有了“生人味”而顯得格格不入。D. 在文中作者將冰天雪地的寒冷的北大荒與溫馨、濕潤的杭州城進行鮮明的對比,主要目的是想表達自己年輕時曾對出生地杭州產(chǎn)生過強烈的思念之情。E. 本文與一般寫思念故鄉(xiāng)的抒情散文不同,作者借助于自己對幾個故鄉(xiāng)情感的體悟,更多的是在表達自己對于“故鄉(xiāng)”的一種理解,一種對“故鄉(xiāng)”的更深意義的探求。答:[

][

]17.在寫北大荒的生活前,作者寫了新會、洛舍、杭州這三個故鄉(xiāng),請說說作者眼中這三個故鄉(xiāng)的共同點。(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身在城市,作者為何時時想起那遙遠而寒冷的北大荒?(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作者筆下的“故鄉(xiāng)”究竟指什么?給你什么啟示?請結合原文及現(xiàn)實加以探究。(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6、BDB項,“惟有北大荒”不妥,第十六段寫到作者在北大荒時也曾日夜思念西湖;D項,主要是想表達北大荒對作者的磨礪,它使自己變得堅實起來,是自己的精神家園。17、①都在溫暖的南方,景色都很優(yōu)美,充滿詩情畫意(2分);②但作者對這三個故鄉(xiāng)的感受卻是陌生的,甚至有些隔膜(2分)。(言之有理,酌情給分)18、①因為那片北方的土地曾經(jīng)是作者的第二故鄉(xiāng)、作者的精神家園,(1分)②那里的土地粗獷、質樸,(1分)③融進了作者青春的血汗,(1分)④并將纖弱的作者磨礪得柔韌、堅實起來。(1分)(言之有理,酌情給分)19、①作者所說的故鄉(xiāng)不僅是祖輩生活過的地方,更多是指一個曾留下自己奮斗足跡、更是寄托和凈化自己靈魂的精神家園,(2分)②作者筆下的杭州、洛舍、北大荒正是這樣的地方。(2分)③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打工者的生活使“背井離鄉(xiāng)”成為一種常態(tài),要想在流浪中不沉淪、不迷失自己,就要像作者一樣不斷奮斗,不斷磨礪自己,讓自己找到一種精神歸屬和感情寄托,找到屬于自己的精神故鄉(xiāng)。(4分)(言之有理,酌情給分)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題。材料一:我很高興發(fā)現(xiàn)一群和我一樣喜歡自然的孩子,但聊著聊著就發(fā)現(xiàn)他們中有一半人最喜歡的是在自然里騎車。有個男孩說:“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騎車,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車們賽車。他說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為還是可以看到動物,而且和汽車比賽很有趣?!边€有個男孩說:“我們每年8月都去猶他州,我媽媽的朋友有3輛全地形車。我們騎著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類的動物。你要是把魚的內臟丟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頭黑熊。太好玩了!”第三個男孩說:“我們每周末都去沙漠,他們那兒有比賽。有個小山?jīng)]人去,因為上面都是石頭,所以我們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們在那兒看到蛇洞和蛇了。熱的時候我們就出去找蜥蜴?!边€有一個女孩天真地補充說:“我爸爸有輛四輪驅動的卡車,我們去沙漠,不去自然之類的地方?!保ㄕ幾岳聿榈隆ぢ宸蛑?,郝冰等譯《林間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癥兒童》)(注)其他,指機構一類的特殊群體,如政府機構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讓人們在自然中體驗、學習關于自然的知識,建立與自然的聯(lián)結,樹立生態(tài)的世界觀。材料三:去愛非人類的生物,其實并不太困難,只要多了解它們就不難辦到。這種能力,甚至是這種傾向,可能都是人類的本能之一。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親生命性”,是一種與生俱來、特別關注生命以及類似的生命形式的傾向,有時甚至會想與它們進行情感交流。人類能夠很敏銳地分辨出生命與無生命。我們認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樣的。未知的生物,不論生活在深海、原始林,還是遙遠的深山中,都會令我們覺得興奮。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總是吸引著我們。恐龍更是人們心目中生物多樣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國,參觀動物園的人數(shù)要超過職業(yè)運動比賽的觀眾數(shù)。而在華盛頓的國家動物園,最受歡迎的是昆蟲館,因為這兒展示的物種最新奇,樣式也最多。(摘編自愛德華·威爾遜著,楊玉齡譯《生命的未來》)材料四:與親生命性相對的是生物恐懼癥。和親生命性一樣,這些生物恐懼癥也是通過學習而獲得的??謶值膹姸葧騻€人的遺傳與經(jīng)歷差異而有所不同。最輕微的癥狀只是稍微厭惡,或感覺不安。但嚴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標準的臨床恐懼癥,激發(fā)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恐慌、惡心以及冒冷汗。這種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懼感,隨時準備為危險源所激發(fā),而危險源就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險,包括高度、密閉空間、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鮮血,卻不包括刀子、磨損的電線、汽車以及槍支,雖然它們比起古代的危險源,更具殺傷力,但在進化歷史上還是太過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遺傳的天性。(來源同材料三)7.下列對材料中“親生命性”和“生物恐懼癥”的相關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人類生來就可能有對生物的愛和恐懼,天生就能與自然界的生物進行感情交流。B.人類生來就有對生物的愛和恐懼,隨時都會因自然危險源而激發(fā)生物恐懼癥。C.人類對生物的恐懼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我們的遺傳基因里便具有對生物愛的反應能力。D.人類對生物的愛可能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我們對生物恐懼的反應是通過學習而獲得的。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喜歡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歡在自然里騎車,這種自然體驗符合兒童天性,有利于他們形成親近自然、熱愛生命的意識。B.從當前我國自然教育的受眾群體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較小,二者是自然教育行業(yè)很大的潛在市場。C.在美國,去動物園參觀的游客比去體育場館看職業(yè)運動比賽的觀眾多,這一事實是人類“親生命性”的證據(jù)之一。D.人對高度、密閉空間、湍急水流的恐懼,跟他具備的知識有關,也可能跟他的經(jīng)歷有關,還可能跟人類基因有關。9.根據(jù)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視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實和理論依據(jù)。(1)事實依據(j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理論依據(j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7.D

8.A

9.

(1).沒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會在自然活動中妨害生物;自然教育主要集中在兒童和親子方面,受眾群體單一。

(2).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親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懼感;自然教育能夠引導人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正確應對自然界的危險?!?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親生命性”這一概念在材料三中,“生物恐懼癥”這一概念則在材料四中。A項,歪曲文意,“天生就能與自然界的生物進行感情交流”錯誤,原文說的是“有時甚至會想與它們進行情感交流”。B項,表述絕對,原文說“這種能力,甚至是這種傾向,可能都是人類的本能之一”,選項去掉了“可能”二字。C項,無中生有,原文并沒有說“我們的遺傳基因里便具有對生物愛的反應能力”。點睛: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對文章的思想、觀點、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作者為表達對某個問題的認識臨時借用或新的詞語,帶有某種特定的意義。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是指根據(jù)具體語境準確領會文中重要概念的意義,并能作簡單的解釋。理解概念在文中的含義,要理解概念本身的內涵與外延,它們是揭示事物本質屬性的核心。常見的錯誤有曲解文意、無中生有、顛倒錯位(顛倒因果)、改變范圍、張冠李戴、以偏概全?!?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信息篩選和整合。解答此題,可根據(jù)對文意的理解,將選項分別跟原文進行比對分析。A項,改變范圍。文中說的是聊天中的孩子有一半人最喜歡的是在自然里騎車,而不是指喜歡自然的孩子中的一半人。點睛:“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我們可遵循感知文本、審清題意、去偽存真、整合答案四方面步驟來進行。感知文本,即要求我們先要認真通讀全文,并且初步區(qū)分清楚文本的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為準確篩選信息做一定的準備。審清題意,即要求我們能確定重要信息的區(qū)域。我們粗讀全文后,再對題讀文,分析題干,弄清題目的要求,目的是明確重要信息是在哪一段、哪幾段乃至全文,能跳過無關的信息,準確地捕捉到所需要的重要信息。讀文和審題時角度意識要強,便于扣住試題目標,找到題目與原文對應的區(qū)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到相關信息。去偽存真,即我們要認真比較,對信息的真?zhèn)渭右澡b別。因為我們在閱讀文本和查找信息的階段,對信息的理解、判斷和捕獲不一定透徹和全面,在答題時,我們就一定要反復認真地分析比較,去偽存真,對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通過“文題比對”排除錯誤選項,在科學類文章閱讀中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所謂“文題比對”,就是把原文和題目選項進行對照,以確定答案。對照時要特別注意表示范圍大小、程度高低、數(shù)量多少、可能性與現(xiàn)實性的詞語,如“更加”、“主要”、“所有”、“特別”、“可能”等等。歸納整合,即要求我們對信息進行重組。整合信息的原則和依據(jù)是題干要求和原文信息,要把原文中能夠表現(xiàn)題意的有關詞語或句子,尤其是重點詞句作為整合的主要對象,因為它們是答題的主要信息,在此前提下進行整合,才能提高準確度?!?題詳解】試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概括歸納能力。材料一二主要闡述自然教育的事實,根據(jù)材料一中孩子們的自述,可見他們偏愛自然界中的某一方面,沒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他們在自然界的行為比較自我隨性,可能會妨害生物。根據(jù)材料二中的表格,可見自然教育受眾群體集中在兒童和親子方面,受眾群體比較單一。材料三四主要闡述自然教育的理論,根據(jù)材料三可知,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親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懼感。根據(jù)材料四可知,人類對于自然界的危險反應過激,因此要引導人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正確應對自然界的危險。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張溫,吳郡吳人也。溫少修節(jié)操,客貌奇?zhèn)?。權聞之,以問公卿曰:“溫當今與誰為比?”大司農(nóng)劉基曰:“可與全琮為輩?!碧n櫽涸唬骸盎丛斊錇槿艘?。溫當今無輩?!闭鞯窖右?,文辭占對,觀者傾竦,權改容加禮。罷出,張昭執(zhí)其手曰:“老夫托意,君宜明之?!卑葑h郎、選曹尚書,徙太子太傅,甚見信重。時年三十二,以輔義中郎將使蜀。權謂溫曰:“卿不宜遠出,恐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與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構于蜀。行人之義,受命不受辭也?!睖貙υ唬骸俺既霟o腹心之規(guī),出無專對之用,懼無張老延譽之功,又無子產(chǎn)陳事之效。然諸葛亮達見計數(shù),必知神慮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無疑貳。”溫至蜀,詣闕拜章,蜀甚貴其才。

還,頃之,使入豫章部伍出兵,事業(yè)未究。權既陰銜溫稱美蜀政,又嫌其聲名大盛,眾庶炫惑,恐終不為己用,思有以中傷之。會暨艷事起,遂因此發(fā)舉。艷亦吳郡人也,溫引致之,以為選曹郎,至尚書。艷性狷厲,好為清議,見時郎署混濁淆雜,多非其人,欲臧否區(qū)別,賢愚異貫。而怨憤之聲積浸潤之譖行矣競言艷及選曹郎徐彪專用私情愛憎不由公理艷彪皆坐自殺溫宿與艷彪同意數(shù)交書疏聞問往還即罪溫權幽之有司,下令曰:“昔令召張溫,虛己待之,既至顯授,有過舊臣,何圖兇丑,專挾異心!嗚呼溫也,免罪為幸!”將軍駱統(tǒng)表理溫,乞恕之,權終不納。后六年,溫病卒。二弟祗、白,亦有才名,與溫俱廢。(節(jié)選自《三國志?張溫傳》)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而怨憤之聲/積浸潤之/譖行矣/競言艷及選曹郎徐彪/專用私情愛憎/不由公理/艷彪皆坐自殺/溫宿與艷彪同意/數(shù)交書疏/聞問往還/即罪溫/B.而怨憤之聲積/浸潤之譖行矣/競言艷及選曹郎徐彪/專用私情/愛憎不由公理/艷彪皆坐自殺/溫宿與艷彪同意/數(shù)交書疏/聞問往還/即罪溫/C.而怨憤之聲積/浸潤之譖行矣/競言艷及選曹郎徐彪/專用私情愛憎/不由公理/艷彪皆坐/自殺/溫宿與艷彪同意/數(shù)交書疏/聞問往還/即罪溫/D.而怨憤之聲/積浸潤之/譖行矣/競言艷及進曹郎徐彪/專用私情/愛憎不由公理/艷彪皆坐/自殺/溫宿與艷彪同/意數(shù)交/書疏聞問往還/即罪溫/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拜,古代官職任用語,指授予官職,“授”“除”“攝”“封”也表此意。B.行人,對使者的稱呼,奉命前往四方出使他國,也掌管接待諸侯使者之禮。C.部伍,既是軍隊的編制單位,也泛指軍隊,文中使用的是第二個意思。D.有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級官吏各有專司,故稱有司。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溫少修節(jié)操,聲名遠揚。朝中公卿給予他很高的評價,紛紛表示愿與他結交,孫權也對他禮遇有加,非常信任。B.張溫受命出使,嫻于辭令。他用既謙虛又透徹的分析勸慰消解孫權對蜀國的擔憂,出使時又贏得了蜀國對他的尊重。C.張溫才高名顯,招致嫌忌。張溫使蜀遭孫權猜忌,孫權借張溫與改革弊政卻遭禍的暨艷等人有往來的由頭,治了他的罪。D.張溫始興終廢,為才所累。他以才名被孫權發(fā)掘重用,又因才高被猜忌冶罪,側面折射了統(tǒng)治者對待賢才上的得失。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卿不宜遠出,恐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與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2)權既陰銜溫稱美蜀政,又嫌其聲名大盛,眾庶炫惑,恐終不為己用,思有以中傷之。參考答案:9.B

10.A

11.A

12.(1)您(本來)不適合出使遠地,(但是我)擔心諸葛亮不了解我和曹氏互通心意的原因,所以委屈您前去出使。(2)孫權既暗中懷恨張溫贊賞蜀國政治,又嫌忌他的聲名過于顯赫,百姓都被他的德行才能迷惑,擔心(他)最終不能為自己所用,就想著用什么方法來中傷他。9.試題分析:“怨憤之聲積”和“浸潤之譖行”句式相同,中間應斷開,排除A、D兩項;“愛憎不由公理”意為“愛憎不出自公理”,句意完整,中間不能斷開,排除C項。10.試題分析:“攝”不表授予官職,指暫代官職。點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這類題目一般錯誤都比較明顯,如此題攝”不表授予官職,指暫代官職。11.試題分析:“朝中公卿給予他很高的評價,紛紛表示愿與他結交”于文無據(jù),文中只寫到張昭對劉溫的親近之意。12.試題分析:注意重點詞語“宜”譯為“適合”,“所以”譯為“原因”,“通意”譯為“互通心意”,“以故”譯為“因此”,“屈”譯為“委屈”,“陰”譯為“暗中”,“銜”譯為“懷恨”,“炫惑”譯為:迷惑“,“為己用”譯為“為自己所用”,“有以”譯為“有用來”。參考譯文:張溫,是吳郡吳縣人。張溫從小就修養(yǎng)名節(jié)操守,容貌奇異偉岸。孫權聽聞他的聲名,就詢問朝中大臣說:“張溫能和當今何人比肩?”大司農(nóng)劉基說:“可與全琮同等?!碧n櫽赫f:“劉基不詳細了解張溫的為人。張溫當今無人可比?!保▽O權于是)征召(張溫)請與相見,(張溫)談吐文雅對答如流,旁觀者傾慕震驚,孫權為他改變態(tài)度重如禮儀。召對完畢出官,張昭握著張溫的手說:“老夫把心意托付給你,你應該明白。”(于是孫權)任命(張溫)為議郎、選曹尚書,又升為太子太傅,很受信任和器重。(張溫)三十二歲時,憑借輔義中郎將(的身份)出使蜀國。孫權對他說:“您(本來)不適合出使遠地,(但是我)擔心諸葛亮不了解我和曹氏互通心意的原因,所以委屈您前去出使。如果山越之患全部消除,(我們)便會對曹丕大舉進攻。使者的道義,是只接受上級布置的任務,不必受上級指令的約束?!睆垳鼗卮鹫f:“我在朝廷之內沒有過親信大臣的謀劃,出行外交沒有獨自應對的才能,恐怕沒有春秋晉大夫張孟播揚國家聲譽的本事,又沒有晉國子產(chǎn)闡述事理的能力。然而諸葛亮見識通達,精于謀劃,必定了解您的神明思慮和屈伸權宜之計,加上朝廷天降恩惠,推測諸葛亮的心,一定不會有什么猜疑?!睆垳氐绞駠?,前往宮廷呈上表章,蜀國頗為看重張溫的才干。回國不久,被派進豫章郡的部隊出征作戰(zhàn),但他對軍功沒有追求。孫權既暗中懷恨張溫贊賞蜀國政治,又嫌忌他的聲名過于顯赫,百姓都被他的德行才能迷惑,擔心(他)最終不能為自己所用,就想著用什么方法來中傷他。正碰上暨艷事件發(fā)生,于是借此機會揭發(fā)檢舉漲溫。暨艷也是吳郡人,由張溫把他引薦入朝,被任命為選曹郎,官至尚書。暨艷生性清高嚴厲,喜歡發(fā)表清正的言論,因見當時郎署風氣混濁雜亂,大多官員不稱職,想將良莠分開處置,賢能、愚劣區(qū)別使用。于是憤怨之聲積聚,誣毀讒言四起蔓延,競相控告暨艷和選曹郎徐彪,(說他們)擅自任用徇從私情,愛憎不出自公理,暨艷、徐彪都因此而被定罪賜死。張溫向來與暨艷、徐彪意見相合,常有書信來往,互相來往問候,于是又判張溫有罪。孫權將他軟禁在有關官吏處,下令說:“過去下令征召張溫,留下官位虛心等待他來,來后授予高官,超過(一般)舊臣,哪里料到(他)竟如此兇壞,專生圖謀不軌之心!哎呀張溫,免(你)死罪作為(你的)幸運!”將軍駱統(tǒng)上表為張溫申辯,請求寬恕他,孫權最終沒有采納(駱統(tǒng)的意見)。六年后,張溫因病去世。他的兩個弟弟張祗和張白,也很有才干名望,同張溫一起被廢黜。9.閱讀下面的《孟子》選段,回答問題。(6分)孟子曰:“欲貴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貴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对姟吩疲骸茸硪跃疲蕊栆缘??!燥柡跞柿x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繡也?!保ā睹献印じ孀由稀罚注]①趙孟:春秋時晉國王卿趙盾,字孟。②愿:羨慕。③膏粱:肥肉叫膏藥、;精細色白的小米叫粱。④文繡:古代有爵位的人才能穿有文繡的衣服。(1)下列對選段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孟子認為人們都有希望尊貴的心理,而且每個人自己都有可尊貴的東西,只不過平時沒有想到罷了。B.別人所給予的尊貴,并不是真正的尊貴。一個人要自尊自貴,關鍵是要知道自己有值得尊貴的東西。C.在孟子看來,厭惡膏粱文繡的生活,安貧樂道,修仁養(yǎng)義,能獲得社會廣泛的贊譽,才是真正可貴的。D.選段引用《詩經(jīng)》的話,意在說明擁有仁義道德和好名聲就不用羨慕別人的美味佳肴和華美衣裳。(2)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保ā墩撜Z·里仁》)體現(xiàn)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請結合上面選段談談你的理解。(3分)答:

參考答案: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芋老人傳周

容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傭出,獨與嫗居渡口。一日,有書生避雨檐下,衣濕袖單,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從郡城就童子試歸。老人略知書,與語久,命嫗煮芋以進。盡一器,再進,生為之飽,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庇曛?,別去。十余年,書生用甲第為相國,偶命廚者進芋,輟箸嘆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訪其夫婦,載以來。丞、尉聞之,謂老人與相國有舊,邀見,講鈞禮,子不傭矣。至京,相國慰勞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煩爾嫗一煮芋也?!币讯鴭炛笥筮M,相國亦輟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猶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調和之有異,時、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數(shù)十里,困于雨,不擇食矣;今日堂有煉珍,朝分尚食,張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猶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聞實多:村南有夫婦守貧者,織紡井臼,佐讀勤苦,幸獲名成,遂寵妾媵,棄其婦,致郁郁死,是芋視乃婦也。城東有甲乙同學者,一硯、一燈、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舉,登仕路,聞甲落魄,笑不顧,交以絕,是芋視乃友也。更聞誰氏子,讀書時,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為吏,以污賄不飭罷,是芋視乃學也。是猶可言也,老人鄰有西塾,聞其師為弟子說前代事,有將、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綰黃紆紫,或攬轡褰帷,一旦事變中起,釁孽外乘,輒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廟、社稷、身名、君寵,無不同于芋焉。然則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豈獨一箸間哉!”老人語未畢,相國遽驚謝曰:“老人知道者!”厚資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贊曰:“老人能于傾蓋不意,作緣相國,奇已!不知相國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賢夫并老人而視芋之者。特怪老人雖知書,又何長于言至是,豈果知道者歟?或傳聞之過實耶?嗟夫!天下有縉紳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注:周容,明清之際文學家,有民族氣節(jié),明亡后,一度為僧,康熙時拒應博學鴻詞科。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書生用甲第為相國

用:任用B.非調和之有異,時、位之移人也。

移:改變

C.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

廉干:廉潔而有才能D.老人語未畢,相國遽驚謝曰

謝:謝罪、道歉。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衣濕袖單,影乃益瘦。

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B.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C.及為吏,以污賄不飭罷。

遂自投汨羅以死。D.然就其不忘一芋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寫書生在饑餓時飽食芋老人之芋,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是入情入理的致謝語,也為第二段寫他為相國后再次食芋埋下了伏筆。B.書生成為相國后先后說“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和“何向者之香而甘也!”首句是相國認為廚者所進之芋,味道不及芋老人的;后一句,是相國感覺現(xiàn)在所食之芋不及過去的。表達的側重點不同。C.芋老人列舉了富而棄妻、貴而絕交、為吏而背學、為官而失節(jié)等四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作者著力鞭撻最后一種情況,充分表現(xiàn)出亡國遺民對賣國士大夫的憤怒和鄙夷。D.芋老人身處微賤,而出言發(fā)語驚世駭俗,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常有這樣的形象。作者常常用以表現(xiàn)下層人民的智慧、道德和精神力量,并與達官貴人形成對比。本文中芋老人就和忘本的相國形成鮮明的對照,作者對平步青云的相國的批判是尖銳的。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丞、尉聞之,謂老人與相國有舊,邀見,講鈞禮,子不傭矣。(3分)(2)特怪老人雖知書,又何長于言至是,豈果知道者歟?(3分)參考答案:8.A(“用”應該解釋為“因為”)9.B(B,為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A項為“就、于是/才、這才”。C項為“因為/相當于‘而’,表順承”。D項為“表轉折/表順承”)10.D(文中相國并未忘本,他發(fā)跡還沒有真正忘記芋老人,可見尚算重情;相國聽了芋老人的說話后馬上道歉,表示他還有良知。作者在論贊中認為他好過其他易于忘本的人。)11.(1)(3分)當?shù)乜たh的官員聽到這事情之后,都以為老人和宰相有舊交情,紛紛邀請芋老夫婦來見面,和他們行平等的禮節(jié);芋老人的兒子也不再到外面當傭工賺錢了。評分建議:“舊”“鈞禮”“傭”各1分,“舊”譯為老交情、舊交情,“鈞禮”譯為平等的禮節(jié),“傭”譯為做工、被人雇傭。(2)(3分)只是奇怪芋老人雖然讀過些書,又怎么擅長說話到這樣的地步呢?難道他真是懂得道理的人嗎?評分建議:“特”譯為“只是”“不過”“僅僅”1分,“知道”譯為“懂得道理”1分,語句通順1分。參考譯文:芋老人,他是慈水縣祝家渡人。兒子出外當傭工賺錢,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邊。有一天,有名書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單薄而且都濕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請他進屋里坐坐,(閑聊中)知道對方是剛到郡城參加童生考試完,要回家去的讀書人。芋老人略懂詩書,和書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頭拿來請書生吃,書生吃光了滿滿的一碗;芋老人又為他盛一碗,書生吃得肚子飽飽的。笑著說:“我以后一定不會忘記老人家您請芋頭的恩情啊!”雨停了后,書生就告別離開。十多年后,書生因為考取一甲進士而官至宰相。偶爾一次,他吩咐廚師煮芋頭給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嘆說:“為什么從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頭是那么香,那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邊的老夫婦,用車馬載他們來。當?shù)乜たh的官員聽到這事情之后,都以為老人和宰相有舊交情,紛紛邀請芋老夫婦來見面,和他們行平等的禮節(jié);芋老人的兒子也不再到外面當傭工賺錢了。到京城后,宰相慰勞他們說:“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請的那頓芋頭,今天還想再麻煩您妻子為我煮一次芋頭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頭端給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說:“為什么從前吃的芋頭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向前說:“都是同樣的芋頭啊!從前芋頭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調有什么兩樣,而是時勢地位改變人的口味?。那埃菚r候),相公您從郡城出來,走了幾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濕透了,(又餓又冷),吃東西是不會挑剔的?,F(xiàn)在您的廚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當賜的膳食,經(jīng)常擺設酒席,陳列食物,那里還吃得出芋頭的甘甜呢?(不過),我還是很高興相公您的改變僅僅止于芋頭而已呢!我的年紀老了,聽到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邊有對貧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織布紡紗,取水舂米,勤苦地幫助丈夫讀書;丈夫幸運地考中科舉,得到功名后,就寵愛其它的姬妾,拋棄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憂傷過度,郁郁而終。這種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頭一樣?。〕菛|邊有甲,乙兩名同學,共享一方硯臺,一盞燈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戶,一張床鋪,連早晨起來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來乙先考中及第,進入官場當了官,聽說甲落魄潦倒,還譏笑他,不管他。兩人的交情因此斷絕了。這種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頭一樣了。我更聽說過某某誰家的孩子在讀書的時候,立志說未來自己如果得志顯達的話,就要廉潔干練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墒钦娴淖隽斯俸?,卻因為貪污不檢點,操守不佳而被罷官。這種情形,就是把他所學的道理看成像芋頭一樣了。這些還說的過去。我老人家鄰居有家私塾,聽里頭的老師向學生講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將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縣令,他們有人腰佩紫綬金印,有人上下轎由仆從折簾撩幔。然而一旦國內發(fā)生事變,異族自外入侵,他們往往就下跪叩頭,爭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廟,社稷(整個國家),自己的名譽,君王的榮寵,統(tǒng)統(tǒng)等同于芋頭了。這么說來,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過去,哪里單單只是一雙筷子之間而已呢!”老人話沒說完,宰相趕緊向他道歉說:“老人家您真是個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優(yōu)厚地賞賜芋老人,派人護送他回去,于是芋老人的名聲大為顯揚。評論說:“芋老人能夠在無意中遇到宰相,一見如故,進而和他結緣,真是奇特的事情哪!不知道宰相如何能否不愧對老人家的話呢?不過,從他能夠不忘懷那頓芋頭看來,應該是好過那些連老人都看成像芋頭一樣的人吧!只是芋老人雖然讀過些書,又怎么擅長說話到這樣的地步了吧!難道他真是名明白道理的人嗎?或許是傳聞失實?唉!天下道理,有些是達官貴人與讀書人所說不出來的,然而鄉(xiāng)下老人,粗鄙百姓卻能夠說得出來,往往就是這個樣子。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①近日,天津大學將《關于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印發(fā)給全校教師,以實施教師分類管理、建立終身教職體系為核心內容的改革方案已躍然紙上。②總書記指出,要以零容忍態(tài)度懲治腐敗,決不能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在領導同志工作過的地方進行反腐工作不能投鼠忌器,不管誰觸犯法律都要問責。③政府與民眾不是施舍與被施舍的關系,而是互動的唇齒相依的關系,有困難得到政府的幫助,民眾無需感恩戴德。④事實上,哄搶這種違背道德的事屢有發(fā)生。哄搶者看到別人的貨物散落一地,不僅沒伸出援手,反而趁火打劫、雪上加霜,這種行為真讓人心寒。⑤考風考紀不僅關系到學校的學習風氣,也關系到學生的道德成長,所以考試時使用手機等作弊行為是必須令行禁止的。⑥馮友蘭教授回憶說,蔡元培校長給他留下的深刻記憶就是他灑脫豁達的胸襟,光風霽月的氣象。這種人格魅力最令人驚嘆。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參考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對成語的正確理解和運用能力。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正確辨析和使用成語的能力。這類題要綜合考慮分析成語的基本義、感情色彩,要聯(lián)系句子語境思考辨析選用。常見的成語錯誤使用類型有望文生義,對象誤用,斷詞取義,謙敬錯位,功能混亂,不合語境,色彩不明等。本題要求選出“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①躍然紙上:形容描寫或刻畫得十分逼真生動,用于此處對象不對。②投鼠忌器:要打老鼠又怕打壞了它旁邊的器物,比喻想打擊壞人而又有所顧忌。此處合乎語境。③唇齒相依:比喻雙方關系密切,相互依存。使用正確。④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災難,損害愈加嚴重。此處不能形容哄搶者的行為。⑤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嚴格執(zhí)行法令。此處不合語境。⑥光風霽月:光風,雨后初晴時的風;霽,雨雪停止。又作光霽。形容雨過天晴時萬物明凈的景象,也比喻開闊的胸襟和心地。符合語境。故選C?!军c睛】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此類題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結合具體語境及詞語的意思從三個方面綜合考慮分析即成語的基本義、感情色彩和語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斷詞取義,對象誤用,謙敬錯位,功能混亂,不合語境,望文生義等錯誤使用類型。正確運用成語,要弄清楚以下幾種類型的錯誤:(一)看成語含義與前后文的修飾限制成分是否協(xié)調;(二)看成語意思與所處的語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三)看成語的褒貶感情色彩是否適合所在的語境;(四)看成語適用的對象、范圍和場合是否造成張冠李戴;(五)看成語運用是否因望文生義而誤用;(六)看成語是否因畫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內容重復。8.名著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翻身回來,陸虞候卻才行得三四步,林沖喝聲道:“奸賊!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丟翻在雪地上,把槍搠在地里,用腳踏住胸脯,身邊取出那口刀來,便去陸謙臉上擱著,喝道:“潑賊!我自來又和你無甚么冤仇,你如何這等害我!正是‘殺人可恕,情理難容’!”陸虞候告道:“不千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來?!绷譀_罵道:“奸賊!我與你自幼相交,今日倒來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陸謙上身衣服扯開,把尖刀向心窩里只一剜,七竅進出血來,將心肝提在手里。以上文字節(jié)選自《____________________》(著作),敘寫的是林沖被“逼上梁山”的情節(jié),請聯(lián)系原著,寫出兩個能夠體現(xiàn)林沖性格特點的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

(1).水滸(或水滸傳、水滸全傳)

(2).示例:安分守己

(3).忍辱負重隨遇而安正直善良俠肝義膽剛猛激烈嫉惡如仇反抗黑暗崇尚正義細心縝密(任答兩個即可)【詳解】本題考查的是對文學常識的識記和名著人物形象分析的綜合能力。文學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學現(xiàn)象、文學流派,文體知識等。重點記憶課本涉及到的和經(jīng)典閱讀中列出的作品。平時注意積累,理出線索,形成體系??傊膶W文化常識類試題,考生要在平時的時候多識記多積累,典型的作家作品、文體知識、題裁特點都是考生要積累的方向。根據(jù)考生對《水滸傳》中林沖的人物事件的了解,林沖被發(fā)配被冤枉,開始的時候是體現(xiàn)出忍辱負重、隱忍為上的性格的,在被仇家逼迫的無路可走時候,林沖體現(xiàn)出的性格特點發(fā)生了變化,體現(xiàn)了其嫉惡如仇、俠肝義膽的英雄氣概。9.下面一則文稿在表達上有五處不妥當,請指出并改正。對于北京地區(qū)配送延遲的通告尊敬的聯(lián)通用戶:根據(jù)北京市安全生產(chǎn)委員會的通知,自11月20日開始至12月底,北京地區(qū)將集中40天時間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在此期間,發(fā)往北京的實物禮品發(fā)貨及配送時間將受到影響。給您帶來不便,我們非常不好意思。感謝您對中國聯(lián)通積分商城的支持與抬愛!2017年11月23日

中國聯(lián)通積分商城參考答案:①題目中把“對于”改成“關于”②“北京地區(qū)”句最后加上“專項行動”③“我們非常不好意思”改為“敬請諒解”④把“抬愛”改為“關愛”⑤文末的署名在前,日期在后。10.21.根據(jù)蘇軾的詞句“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寫一個場景。要求:想象合理,語言生動,不超過50個字。參考答案:21.(4分)示例:周瑜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自若,只見江面上火光沖天,曹營的戰(zhàn)船頃刻間化為烏有。(關鍵詞不遺漏,想象合理,尊重歷史)

六、寫作(60分,共1題)1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據(jù)近期一項中學生課外文化娛樂生活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關鍵詞”有:詩詞大會、網(wǎng)紅、手機、紙質書、新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