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公學高中部2022年度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廣東省深圳市公學高中部2022年度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廣東省深圳市公學高中部2022年度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廣東省深圳市公學高中部2022年度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廣東省深圳市公學高中部2022年度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深圳市公學高中部2022年度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敬畏之心與文化自覺王學泰古人對文化什么態(tài)度?用現(xiàn)代的話說是有點“文化至上論”的。劉勰在《文心雕龍》開篇就寫道“文之為德也大矣,與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說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與“天地”一起誕生的啊。而且他還洋洋灑灑地寫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們與“肇自太極”的人之文,鼎立為三,合而為一。它也就是“道”。劉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經天,天不變,道亦不變。這種文化觀念來自儒家,自從“獨尊儒術”之后,它就占了主導地位。自古以來,凡是與儒家經籍有關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禮樂詩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點神圣化,如說“倉頡造字”和“天雨粟,鬼夜哭”之類。

古人不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視作民族凝聚紐帶。世界大多數(shù)地方依靠種族或宗教的認同作為民族凝聚紐帶的,而我們則主要靠文化。所謂“《春秋》之法,中國而夷禮則夷之;夷而中國則中國之”。就是說按照《春秋》大義: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國(中原王朝)之禮”,就按國人對待;如果你是“中國”人,用了“夷禮”,則按照“夷人”對待。可見是否進入中國文化成為判別人群歸屬的決定因素。在儒家看來,“禮”是文化的核心。儒家的信徒以擔荷道統(tǒng)自命,他們無論從政,還是“立言”,其終極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說是以“道”化眾,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這樣我們就懂得了為什么司馬遷把自己堅持在屈辱下生存寫作《史記》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為什么說寫作文章是“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覺,他們把創(chuàng)造文化和傳播文化視作安身立命的基礎。他們相信自己的事業(yè)是上通于天的,“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思飄云物動,律中鬼神驚”這些名句就是這種意識生動的概括。然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以農業(yè)文明為背景的,可以說在地球上所有的農業(yè)文明中它是發(fā)展得最精致、最詳密、最完美的一個。然而,近百年來我們又處在社會轉型和革命振蕩之中。傳統(tǒng)文化因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環(huán),原有的敬畏心,自然會隨之衰減。上個世紀從60到70年代,極“左”思潮高漲,掃蕩文化運動一浪高過一浪。此時“文化”乃是一個負面詞匯了,傳統(tǒng)文化更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論敬畏!這時的傳統(tǒng)文化成為妖魔。改革開放以來,這種情況雖有根本改變,但并非“復舊”,而是被納入孔方兄的營壘。因此“讀經熱”、“古董熱”、“收藏熱”,乃至種種弘揚“國粹”熱都不免與“賺錢熱”有或明或暗的瓜葛,與文化關系不大??吹揭环之?,一款文玩,第一判斷都是“值多少錢”。過去被“政治的正確”打壓掃蕩,進而妖魔化;現(xiàn)在是被金錢任意驅使,日益庸俗化。兩者雖不同,對文化的蔑視則是一樣的。因此,現(xiàn)在人們干的許多事關文化的事,讓旁觀者看來最沒文化,大約都是金錢在當家作主的緣故。朱熹在《中庸注》中說“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是上面所說永恒不變、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這種兢兢業(yè)業(yè)的態(tài)度,肇自孔孟的“道統(tǒng)”延續(xù)至今?,F(xiàn)在我們努力建設法治社會,這也包含著文化重建。對“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們自然會與朱子有很大差別,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脫離本土資源也是不爭事實,特別是傳統(tǒng)的文人士大夫那種質樸的精神、敬畏的態(tài)度是我們重建文化,進而形成文化自覺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選自《人民日報》7.下列說法不屬于“文化至上”的一項是(

)A.現(xiàn)在,我們正在努力建設的法治社會,這也包含著文化重建。B.儒家的信徒無論從政,還是“立言”,其終極目的就是“行道”。C.凡是與儒家經籍有關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禮樂詩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D.司馬遷、曹丕等把創(chuàng)造文化和傳播文化視作安身立命的基礎。8.下列說法或行為,不屬于文化自覺行為的是(

)A.司馬遷把自己堅持在屈辱下生存寫作《史記》看得“重于泰山”。

B.朱熹認為對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態(tài)度。

C.杜甫寫文章追求的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D.曹丕說寫作文章是“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劉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為一,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

B.將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對文化的蔑視,談不上對文化的敬畏。C.“禮”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判別人群歸屬的唯一標準。

D.當下,我們應該學習傳統(tǒng)的文人士大夫的質樸精神和敬畏態(tài)度,進行文化重建。參考答案:7、A(對“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們自然會與朱子有很大差別,不是文化至上)8、B(是對文化的一種態(tài)度,不是自覺)9、C(“唯一標準”絕對化)2.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12—13題。(6分)馬爾克斯對20世紀后期中國文學的強烈刺激與深刻影響,已成為文學史上一個不爭的事實。談及“影響”,美國比較文學家約瑟夫·T·肖認為:“各種影響的種子都可能降落,然而只有那些落在條件具備的土地上的種子才能夠發(fā)芽,每一粒種子又將受到它扎根在那里的土壤和氣候的影響?!币源朔治鲴R爾克斯在現(xiàn)代中國傳播與接受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有降落著的“影響的種子”,即20世紀后期以來以馬爾克斯為代表的拉美魔幻現(xiàn)實主義在歐美乃至世界范圍內的“爆炸性”影響;另一方面,也許是更重要的方面,則是有“條件具備的土地”,即作為接受主體的中國文學與馬爾克斯的文學有著極為相似的歷史文化語境和現(xiàn)實文化境遇。兩者歷史文化語境的相似性,集中體現(xiàn)在中國、拉美這兩塊地域遼闊且有著悠久文化傳統(tǒng)的大陸共同擁有神奇、豐富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首先,為馬爾克斯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提供豐厚精神資源的拉丁美洲神奇的自然景觀、神秘的神話傳說和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同樣存在于中國大地。比如扎西達娃、馬原、阿來等筆下的西藏就是一個典型例證。其次,從《離騷》、魏晉志怪、唐傳奇到《西游記》、《紅樓夢》,中國傳統(tǒng)文學中從來就不乏“神秘性”的因子。這種神秘文學傳統(tǒng)使20世紀后期的許多中國作家在接觸馬爾克斯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時,似曾相識之感油然而生,并自信也能創(chuàng)造出中國式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這種地域上與文化上的契合,無疑是馬爾克斯能夠在中國產生強烈反響與認同的重要原因。不僅如此,同處于第三世界的中國作家與馬爾克斯的現(xiàn)實文化境遇與心態(tài)也極其相似:“一是與西方文化無緣的‘他者文化’命運與角色的認同;二是心懷‘復興’自己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三是對本土文化的光大闡揚的努力最終又寄希望于西方文化霸權的承認,因此他們都渴望找到一種通向西方文化權利認可的途徑?!瘪R爾克斯在世界范圍內的巨大成功,使當代中國作家確信,他們同樣可以借鑒西方文學技法、發(fā)掘傳統(tǒng)文化遺產而獲得輝煌,成為“世界文學的一部分”,所以,他們給予馬爾克斯以崇高的敬意和熱情的擁抱。由此可見,馬爾克斯被中國文學接納是中國作為接受主體主動選擇的結果。20世紀后期中國文學對《百年孤獨》魔幻現(xiàn)實主義表現(xiàn)手法的借鑒尤其是對民間神秘文化資源的開掘,突破了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機械反映現(xiàn)實的局限,使文學向著其審美本質靠近,呈現(xiàn)出浪漫與神秘相交織的獨特美學意蘊。從這一意義上說,魔幻小說為本時期文學完成了一次文化觀念與審美風格的變革。當然,中國文學這一變化成為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性變革,前后經歷了一個從形似到形神結合到“離形得似”的過程。從80年代的《岡底斯的誘惑》、《系在皮繩扣上的魂》到90年代的《白鹿原》、《塵埃落定》,再到新世紀之初的《受活》,我們能清晰地看到魔幻寫作“中國化”的軌跡。(選自譚桂林《現(xiàn)代中外文學比較教程》,有刪改)12.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根據約瑟夫·T·肖的觀點,魔幻現(xiàn)實主義這顆“種子”只有落在中國這塊“條件具備的土地上”才能夠發(fā)芽。B.扎西達娃等作家筆下的西藏,證明了中國文學與馬爾克斯文學有著極為相似的歷史文化語境和現(xiàn)實文化境遇。C.接納馬爾克斯是中國文學的主動選擇,前后經歷了一個從形似到形神結合到“離形得似”的“中國化”過程。D.借鑒西方文學技法、發(fā)掘傳統(tǒng)文化遺產是中國作家獲得輝煌,成為“世界文學的一部分”的必然選擇和途徑。13.下列有關馬爾克斯對20世紀后期中國文學深刻影響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A.促成中國文學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性變革。B.使中國文學突破了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局限。C.讓中國作家也成為了世界文學的一部分。D.實現(xiàn)了魔幻寫作手法的“中國化”轉變。參考答案:12.C(A.“條件具備的土地”并非中國所獨有;B.“證明”的是“歷史文化語境”的相似性;D.“必然選擇和途徑”過于絕對)13.A(B.概括不完整;C.是中國作家的主觀意愿;D.是中國作家努力的結果)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遠

山張世勤莽莽蒼蒼,四面青山。孤獨的牛車,遠遠望去像一個小黑點,在大山深處移動。父親剛逝,他的心情低沉而憂郁。今天天氣放晴,他該出山,但他只能一個人駕著牛車出山了。他和父親在這深山里已經二十多年,習慣了每天植樹、護林、砍柴、賣柴這一套步調,從未感覺到日子有絲毫的單調,現(xiàn)在,父親不在了,從今天開始他得習慣一個人出山。山路崎嶇,又是一個轉彎,轉過彎去就是一個長長的緩坡,然后再轉彎。這條山路他早巳爛熟于心,每到一處轉彎,他都要提醒父親:爹,轉彎了,可他再也聽不見父親的回答,父親的確是不在了!不知什幺時候,車竟然停下了,停在了一個轉彎處。這種情況從前還未有過,他說,咱們趕路吧,牛卻仍然來動,他撫著牛,竟看到牛眼里閃著迷惘。這頭牛,當年是父親接生的,難道它還記著父親對它的好?他也再次想起父親,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唉,爹,轉彎了。沒想到,這一說,牛邁開步子,熟練地轉過彎去。他終于明白,牛跟他一樣,都習慣了父親坐在車上,習慣了每到轉彎處的提醒,現(xiàn)在到了轉彎處,他不說話,牛就有些慌,不知該怎么辦。也許,他和牛都需要一個轉彎的過程。明白過來之后,接下來的路就順暢得多了。到轉彎處,他還是像往常一樣,給父親說一聲:爹,轉彎了。這幺喊,又像是喊牛。望著老成持重的牛,他突然覺得把它看作父輩,似乎也沒什幺錯。父親和牛的秉性是一樣的。過了些日子,他再次從山外回來的時候,牛車上不再那么空蕩蕩的了,而是坐著一個年輕的女人.年輕的女人穿著紅紅的上衣,充滿著對大山的新奇一過去,出山進山,遠遠看去都是一個小黑點,而現(xiàn)在卻是一抹鮮紅。這抹紅,在青山綠水之間,想掩映都掩映不住。年輕的女人是他在山外認識的,每次木柴裝車后,他都要帶上一種小山果,紅紅的,是他打柴時順手摘下的,不為賣錢,只供人品嘗一半品半嘗之間,木柴也就賣出去了。后來年輕的女人就來了,問他,賣的?他說,不是,隨便讓人吃的。真的?真的。第二天,他剛擺下攤,一小堆紅山果紅紅地映著。年輕女人又來了,她說,你怎么不賣呢?他說,山里有的是,不值錢。第三次來的時候,年輕的女人問,你叫什幺?他說,叫青樹。住在山里?是的。你不覺得枯燥嗎?不枯燥,山里有山雞、野兔,山樹上有櫻桃、山楂……什么都有。年輕的女人說,你怎幺不問我叫什幺?他便問,你叫什么?年輕的女人說,我叫紅苗。此后,每次紅苗都很準時地來到青樹的攤前,一邊與青樹拉呱,一邊吃著紅山果。青樹覺得賣柴原來挺有意思,怎么過去就沒覺得呢!紅苗決計要跟著青樹進山了。紅苗坐在牛車上向大山深處走去。新鮮的空氣襄挾著她,藍天白云籠罩著她,她覺得天地一下子寬廣了。她對青樹說,我想告訴我爹。青樹說,怎幺告訴,他聽不見。紅苗說,我喊。綿延的群山讓紅苗柔軟的心情無限地舒展。她兩手打個弧放在嘴邊:爹,我轉彎了。牛聽了紅苗的話,先是一愣,然后就要轉彎,青樹忙撫著牛頭,輕聲說:不是喊你,是喊她爹的。牛似乎明白了青樹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吧嗒了幾下眼皮。第二天,青樹要去打柴,紅苗說今天不打柴了。今后也不打柴了。青樹不解,紅苗說我們可以種茱、賣山果,山果是山樹自己結的,摘下來,是順手的事,怎么可以拿去賣呢?紅苗說樹不也是自己長的嗎?山果咱們也可以自己種啊。青樹第一次駕著空空的牛車出山了,一路上,他不斷地跟牛說轉彎了,也像是跟自己說。在這大山深處,青樹知道,轉一個彎,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樣的樹,開一壁不一樣的花。是不是過日子的路也要這樣走,要不斷地轉個彎才好呢?一年后,青樹栽培種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鎮(zhèn)上的搶手貨。紅苗像做窩的小鳥一樣勤快,開發(fā)出的品種有二三十個之多。青樹出山的牛車上,不再只是一些硬邦邦的木柴,而是瓜果梨棗,色彩繽紛。.打這,去一趟山外,青樹就會裝回一袋子錢,這天青樹從山外回來,豐盛的菜肴讓他想到了爹留下來的酒葫蘆。喝了酒的青樹抓著紅苗的手,對著群山,高聲大喊:爹。房前的老牛便“哞”一聲。青樹喊:爹,我轉彎了。房前的老牛便“哞”一聲。7.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小說開頭“孤獨的牛車”像“一個小黑點”,后文紅苗的上衣是“一抹鮮紅”,二者形成對比,暗示了青樹以前因循守舊及現(xiàn)在心境和生活的轉變。B.文章中“?!钡淖饔梅浅4?,它是青樹溝通交流的對象;牛拉的車成為青樹走出大山的工具;牛還具有象征意義,象征著青樹的父親或父輩。C.文中的紅苗很有生意頭腦,讓青樹栽培種植山果和蔬菜,用來做生意,并且大方,有主見,主動與青樹交往,看重青樹的樸實,決定嫁給他。D.文章以“遠山”為題很好,故事就是在遠山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展開的;并且山里生活的純凈自然,孕育了人的品性,文章題目含蓄而富有詩意。8.文中的青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結合文章進行簡要概括分析。9.文章多次提到“轉彎”,在文中“轉彎”有什么樣的內涵呢?請結合文本進行分析。參考答案:7.A

8.①憨厚樸實。打柴時摘一些小山果,供人品嘗,不要錢,他認為這是樹上長的,不值錢。②勤勞肯干。以前每天打柴、賣柴,后來栽培種植各色山果和蔬菜賣錢。③懂得變通。他在紅苗的指點下,從大山巾走出,發(fā)家致富。

9.①指山路上的轉彎。青樹趕著牛車在山路上行進時需要轉彎。②放棄舊觀念,追尋新生活。青樹從大山中走出來,放棄了舊觀念,追求美好的生活。③轉變生活的軌跡。紅苗由山外到了山里,生活的軌跡發(fā)生了變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7題詳解】此題考核對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綜合賞析能力。答題時要求明確具體的考核的要點,然后結合文章內容判斷正誤,題中A項,“暗示了青樹以前因循守舊”不當,此處只是說他當時很孤獨。故選A?!?題詳解】此題考核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答題時注意梳理文章的情節(jié),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的細節(jié)描寫進行分析,常用的一般模式:某某是一個……(思想性格特點)+……(身份地位)的人。此題要求分析文中的青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可根據文中的相關描寫分析,如根據“每次木柴裝車后,他都要帶上一種小山果,紅紅的,是他打柴時順手摘下的,不為賣錢,只供人品嘗”可得出其“憨厚樸實”;根據“一年后,青樹栽培種植的各色山果和蔬菜都成了小鎮(zhèn)上的搶手貨。紅苗像做窩的小鳥一樣勤快,開發(fā)出的品種有二三十個之多”可得出其“勤勞肯干”;根據“在這大山深處,青樹知道,轉一個彎,就能看到一片不一樣的樹,開一壁不一樣的花”可得出其“懂得變通”?!?題詳解】此題考核分析詞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必須透過詞語的表面義體味其深刻的內涵:理解詞語的比喻義就要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對象,即尋找它的本體;理解詞語的象征義,就要尋找詞語的象征對象;理解詞語的反語義,就要將褒貶互換;理解詞語的雙關義,就要注意它是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理解代詞的詞義,就要在上句或下旬尋找釋義。當然,理解詞語的含義還必須聯(lián)系詞語的具體語境,結合作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此題注意分析其表層的自面議和雙關意。表層含義“山路上的轉彎”,其雙關意是“放棄舊觀念,轉變生活軌跡”?!军c睛】欣賞文學作品的藝術形象的題目,考核的重點是性格特征,答題時根據文中對該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和他人的評價等概括,答題時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據,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項之間不要包含。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兩文言,完成8~11題。(14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8.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分)A.凡在故老故老:老朋友B.聽臣微志

聽:聽信C.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區(qū)區(qū):微薄D.有所希冀

希冀:非分的愿望

9.比較下列句中“以”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2分)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②但以劉日薄西山③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④謹拜表以聞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B.②與③相同,①與④不同C.①與③相同,②與④不同D.②與③相同,①與④相同10.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這兩段重在敘事中動之以深情,在陳情中曉之以大義。B.在陳情中既表達自己“愿乞終養(yǎng)”的決心,又表達了活著盡忠效力,死后亦當感恩圖報的感情。C.第一段融情于理,連用“凡在”、“況臣”、“且臣”、“今臣”、“但以”等詞,曲折而有條理。D.作者用兩個年齡數(shù)字作對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8.答案:D解析:A項,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舊臣;B項,聽:聽任,準許;C項,區(qū)區(qū):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9.答案:B解析:①介詞,用。②介詞,因為。③介詞,因為。“以”與“是”組合,可譯為“因此”。④連詞,表目的,來。10.答案:D解析:D項,作者用兩個年齡數(shù)字作對比,目的在表明“先盡孝后盡忠”。11.(1)答案:我們祖孫二人,相依為命,正是因為這種感情讓我實在不忍心廢止奉養(yǎng)祖母而遠離。(2)答案: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看到和了解,連天地神明實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3)答案:我活著應當為陛下獻出生命,死后也要結草銜環(huán)來報答陛下之恩。5.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5題。(15分)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中貴人將騎數(shù)十縱,見匈奴三人,與戰(zhàn)。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雕者也。”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shù)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shù)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shù)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睆V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庇谑呛T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余騎奔射殺胡白馬將,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亦以為漢有伏軍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12.下列各句中的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

中貴人將騎數(shù)十縱

將:帶領

B.

殺其二人,生得一人

生:活捉

C.

吾去大軍數(shù)十里

去:距離、離開D.

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從:跟從13.下列各句加點的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

①是必射雕者也

B.

①未到匈奴陳二里所

②是時會暮

②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C.

①殺其二人,生得一人

D.

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

②李廣乃歸其大軍

②大軍不知廣所之14.下列敘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

帶領幾十名騎兵,縱馬馳騁,遇到三個匈奴人,就與他們交戰(zhàn),三個匈奴人回身放箭,射傷了宦官,幾乎殺光了他的那些騎兵。B.

那三個人沒有馬,徒步前行。走了幾十里,李廣命令他的騎兵左右散開,兩路包抄。他親自去射殺那三個人,射死了兩個人。C.

李廣的百名騎兵也都大為驚恐,想回馬飛奔逃跑,被李廣止住。D.

漢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襲他們,因而匈奴就領兵撤離了。15.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

(2)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

參考答案:12.

D(接應)13.

A

14.

D

(據文中“夜半時,胡兵亦以為漢有伏軍于旁欲夜取之”不符合文意)

15.

(1)李廣的百名騎兵也都大為驚恐,想回馬飛奔逃跑。

(2)那些敵人原以為我們會逃跑,現(xiàn)在我們都解下馬鞍表示不逃,這樣就能使他們更堅定地相信我們是誘敵之兵。

略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題。(建武二十四年)秋,七月,武陵蠻寇臨沅;遣李嵩、中山太守馬成討之,不克。馬援請行,帝憫其老,未許。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馬?!钡哿钤囍?。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遂遣援率中郎將馬武、耿舒等將四萬余人征五溪。援謂友人杜愔曰:“吾受厚恩,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與從事,殊難得調,介介獨惡是耳!”馬援軍至臨鄉(xiāng),擊破蠻兵,斬獲二千余人。初,援嘗有疾,虎賁中郎將梁松來候之,獨拜床下,援不答。松去后,諸子問曰:“梁伯孫,帝婿,貴重朝廷,公卿以下莫不憚之,大人奈何獨不為禮?”援曰:“我乃松父友也,雖貴,何得失其序乎!”松由是恨援。及援討武陵蠻,軍次下雋,有兩道可入,從壺頭則路近而水險,從充則涂夷而運遠。耿舒欲從充道,援以為棄日費糧,不如進壺頭,檻其喉咽、充賊自破。以事上之,帝從援策。進營壺頭,賊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會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賊每升險鼓噪,援輒曳足以觀之,左右哀其壯意,莫不為之流涕。耿舒與兄好畸侯弇書曰:“前舒上書當先擊充,糧雖難運而兵馬得用,軍人數(shù)萬,爭欲先奮。今壺頭競不得進,大眾怫郁行死,誠可痛惜!前到臨鄉(xiāng),賊無故自致,若夜擊之,即可殄滅,伏波[注]類西域賈胡,到一處輒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睆m得書奏之,帝乃使梁松乘驛責問援,因代監(jiān)軍。會援卒,松因是構陷援。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綬。(選自《資治通鑒》,略有刪改)【注】伏波:馬援因功累官伏波將軍,故稱其為伏波。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遣李嵩、中山太守馬成討之,不克

克:戰(zhàn)勝B.臣尚能被甲上馬

被:通“披”,穿C.軍次下雋

次:到達D.大眾怫郁行死

行:將要3.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說明馬援“武陵平叛,盡心盡責”的一組是(3分)①馬援請行

②矍鑠哉是翁!

③雖貴,何得失其序乎!

④擊破蠻兵,斬獲二千余人⑤軍人數(shù)萬,爭欲先奮

⑥賊每升險鼓噪,援輒曳足以觀之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1)吾受厚恩,??植坏盟绹隆#?分)譯:

(2)以事上之,帝從援策。(3分)譯:

(3)會援卒,松因是構陷援。(3分)譯:

參考答案:2.選C,駐扎

3.D4.(1)我受皇上厚恩,常擔心不能為國事而死。(意思對、語句通順2分,“死”譯對給1分)(2)馬援把這件事報告給朝廷,皇帝采納了他的策略。(意思對、語句通順1分,

“以”、“上”譯對各給1分)(3)正遇上馬援去世,梁松就趁此羅織罪狀陷害馬援。(意思對、語句通順1分,“會”、“因”譯對各給1分)參考譯文:(建武二十四年)秋,七月,武陵蠻夷侵犯臨沅縣;(皇帝)派遣李嵩、中山郡太守馬成討伐他們,不能取勝。馬援請求出征,皇帝憐恤他年老,沒有答應。馬援說:“臣還能披甲上馬?!被实勖钏囋嚳础qR援騎上馬回頭示意,表示還可以被用,皇帝笑著說:“這個老翁精神健旺啊!”于是,派遣馬援率領中郎將馬武、耿舒等帶領四萬多人去征伐五溪。馬援對友人杜愔說:“我受皇上厚恩,常擔心不能為國事而死;如今獲取愿望,甘心閉目,只是害怕權貴子弟有的在身邊,有的參與做事,很難能夠調和,耿耿于懷,只是厭惡這些罷了!”馬援軍隊到臨鄉(xiāng)。擊破蠻兵,斬獲二千多人。當初,馬援常生病,虎賁中郎將梁松來探候他,在床下獨自跪拜,馬援不答禮。粱松離開后,眾予問說:“粱伯孫,是皇帝的女婿,在朝廷非常顯貴,受到尊重,從公卿到下面的官員,沒有一個不畏懼他。大人為什么唯獨不回禮呢?”馬援說:“我是粱松父親的朋友,他即使顯貴,我怎么能夠失卻彼此的輩份呢!”梁松因此怨恨馬援。到后來馬援討伐武陵蠻夷,軍隊駐扎在下雋。有兩條路可以進入武陵,沿著壺頭山進軍,路程近但水流湍急;從充縣進軍,道路平坦但運輸遙遠。耿舒打算從充縣這條路進軍,可是,馬援認為那樣花費時間,耗費糧食,不如從壺頭山進軍,控制住蠻人的咽喉的地帶,充縣的盜賊也就自破;馬援把這件事報告給朝廷,皇帝采納了他的策略。進軍扎營在壺頭山,盜賊憑借著高峻的山勢,守住險隘,河水湍急,船只不能上行;正好遇到天氣十分炎熱,士兵有很多得了傳染病而死。馬援也得了病。盜賊每次登上高險之地,擊鼓嘩噪,馬援總是拖著病體蹣跚緩行來觀察,部下都為他壯志未酬而哀嘆,沒有一個不為他而流淚的。耿舒給兄長好疇侯耿弇的信說:“前次我上書說應當先攻擊充縣,糧食運輸雖然困難,可是兵馬好用,軍人幾萬都想爭先奮戰(zhàn)。如今駐軍在壺頭山,競不能前進,大家都憂悶不樂,即將疫死。實在令人痛惜!前次到臨鄉(xiāng),盜賊無故自來,如果夜里攻擊他們,就可將他們消滅,而伏波將軍像個西域做買賣的胡人,到一個地方就停下來,因此失利。如今果真?zhèn)魅静∈⑿?,這都應驗了我的話?!惫m接到書信,進呈皇帝,皇帝就派梁松乘著驛車趕去責問馬援,趁機就代理督領軍隊。(梁松到達時)正遇上馬援去世,梁松就趁此羅織罪狀陷害馬援。光武帝大怒,將馬援新息侯的印章組綬追收回來。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下面是一則通知,其中有五處表達不合要求,請找出并作修改。通知各位業(yè)主:因供水管網老化,我公司將對小區(qū)供水系統(tǒng)進行升級改造,現(xiàn)將有關事項宣布如下:敝工程將在6月10日20時至11日8時施工,在此期間會影響小區(qū)用戶的正常用水。請各位住戶提前儲水。停水期間,請您外出時關閉好閥門,以免造成損失。對工程施工給貴用戶造成的不便,我們深表不安。請予理解和支持。如有疑問,歡迎提出。本公司客服電話:1324567。濟寧供水集團2018年6月7日

參考答案:“宣布”改為“通告”;“敝”改為“本”;“貴用戶”改為“您”;“不安”改為“歉意”;“提出”改為“垂詢”。試題分析:題干要求找出通知中“五處表達不合要求”的內容,并進行修改,這是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的得體性??忌鷳P注語言使用的場合、使用的對象以及對象之間的關系。第一處,“現(xiàn)將有關事項宣布如下”,“宣布”使用不當,“宣布”指公開正式告訴(大家),一般指命令,這是一則“通知”,應把“宣布”改為“通告”;第二處,“敝工程”的“敝”使用不當,“敝”是謙辭,用于跟自己有關的事物,一般是向別人說起自己時使用,而這一工程與該小區(qū)應是一個整體,故應改為“本工程”;第三處,“對工程施工給貴用戶”中“貴”使用不當,“貴”是敬辭,稱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前后的語境都稱用戶為“您”,此處使用“貴”與前后的語境不合,可改為“您”;第四處,“我們深表不安”中“不安”不當,應改為“歉意”;第五處,“如有疑問,歡迎提出”,“提出”改為“垂詢”,“垂詢”是敬辭,稱別人對自己的詢問。點睛:所謂“得體”,就是根據內部語境(上下文)和外部語境(語言交際的各種情境條件,如:時間、地點、場合、對象、目的、話題、使用語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選用恰當?shù)恼Z句來表情達意表達方式適合特定的語境,包括文體色彩、語體色彩(口語與書面語)、感情色彩(褒義與貶義)、交際目的、交際場合、交際對象、交際手段的差異,還要注意敬詞、謙詞的使用(用語要注意禮貌的要求)、轉述語言得體等等。語言表達得體:一要思索在某種特定的語境中能說什么,不能說什么;說什么好,說什么不好;怎樣說有分寸,怎樣說沒有分寸;怎樣說效果好,怎樣說效果不好。二要考慮說話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養(yǎng)、生活閱歷等方面的差異;更要考慮聽話人的諸多情況三要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準確得體、恰到好處。8.根據下列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