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tài)學基礎第二輪測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2年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tài)學基礎第二輪測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2年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tài)學基礎第二輪測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2年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tài)學基礎第二輪測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2年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tài)學基礎第二輪測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普通高校對口單招生態(tài)學基礎第二輪測試卷(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50題)1.生態(tài)系統組成成分包括生物組分和非生物環(huán)境組分,下列屬于非生物環(huán)境組分的是()。A.植物B.動物C.微生物D.太陽輻射

2.演替的方向性是指()。

A.大多數群落的演替都有著共同的趨向,而且是不可逆的,演替的趨向一般是從低等生物逐漸發(fā)展到高等生物

B.大多數群落的演替都有著共同的趨向,而且是可逆的,演替的趨向一般是從低等生物逐漸發(fā)展到高等生物

C.從小型生物發(fā)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從短到長

D.從小型生物發(fā)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從長到短

3.某些植物要經過一定的低溫階段才能正常開花結實的現象稱為()

A.春化現象B.溫周期現象C.晝夜節(jié)律D.物候節(jié)律

4.當今人類和野生動物之間的關系是()

A.共生B.競爭C.捕食D.種內斗爭

5.景觀生態(tài)學研究的對象是()

A.種群B.群落C.生態(tài)系統D.景觀

6.種群是指()

A.一定空間內同種個體的集合

B、不同空間內同種個體的集合

C、一定空間內所有種的集合

D、不同空間內所有種的集合

7.在競爭中的種群增長方程中,競爭系數α、β與K1、K2決定物種1和物種2的競爭結果。如果物種2取勝,物種1被排斥,α、β與K1、K2的關系是()。

8.確定植物群落中優(yōu)勢種的綜合指標是()。A.密度B.蓋度C.頻度D.重要值

9.板狀根現象常見于()。A.北方針葉林B.落葉闊葉林C.針闊混交林D.熱帶雨林

10.兩種生物之間有直接的營養(yǎng)物質交流,一個種對另一個種的生長有促進作用,這種相互有利的共居關系是()。

A.競爭關系B.共棲關系C.共生關系D.寄生關系

11.現代生態(tài)學的特點是

A.個體生態(tài)學B.種群生態(tài)學C.群落生態(tài)學D.系統生態(tài)學

12.目前地球上面積最大,對維持人類生存環(huán)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是()

A.熱帶雨林B.常綠闊葉林C.落葉闊葉林D.北方針葉林

13.下列環(huán)境中的生物群,可以稱為群落的是()。

A.一個池塘里的魚B.一座山上的菜粉蝶C.一個牧場里的奶牛D.一個蜂巢里的蜂

14.現代生態(tài)學的研究重點是()。A.種群B.群落C.生態(tài)系統D.個體

15.苔蘚、蘑菇、白蟻、蜘蛛等均以林中枯死的朽木為生,這些生物組成了()

A.種群B.群落C.生態(tài)系統D.食物鏈

16.下列能導致某一種群呈指數增長的條件之一是()

A.多個種群共存B.種群對環(huán)境適應性強C.環(huán)境資源不受限制D.環(huán)境資源是有限的

17.種群是指一個生態(tài)系統中()

A.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和B.所有生物個體的總和C.所有植物個體的總和D.所有動物個體的總和

18.有發(fā)達的根系,葉面積很小,葉片化成刺狀、針狀或鱗片狀,且氣孔下陷,這種植物是

A.少漿植物B.多漿植物C.濕生植物D.中生植物

19.熱力學第一定律強調了()。

A.能量的衰變趨勢

B.非平衡態(tài)的系統的開放性

C.生態(tài)系統固定更多日光能的重要意

D.生態(tài)系統的存在必須不斷輸入能量和物質

20.土壤細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體稱為()

A.菌根

B.根瘤

C.菌絲

D.子實體

21.首次提出“生態(tài)學”這一概念的科學家是()

A.坦斯利B.林德曼C.達爾文D.??藸?/p>

22.世界極干旱且高溫地區(qū),往往被()所占據。

A.高大植物B.抗旱植物C.抗?jié)裰参顳.喜熱植物

23.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屬于典型沉積型的是()。A.碳B.氮C.磷D.氧

24.自然界大多數種群的內分布型為()

A.均勻型B.集群型C.隨機型D.三者都不是

25.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居住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的()。

A.多種生物個體B.多種生物類型C.多種生物種群D.多種生物群落

26.判斷下列關于多樣性指數的說法,正確的是()。A.低豐富度高均勻度的群落一定比高豐富度低均勻度群落的多樣性指數低

B.低豐富度高均勻度的群落一定比高豐富度低均勻度群落的多樣性指數高

C.高豐富度低均勻度的群落與低豐富度高均勻度的群落,可能出現同樣的多樣性指數

D.高豐富度和高均勻度群落的多樣性指數不一定高

27.陰性植物的特點是()。A.光補償點較高,生長在全光照條件下

B.光補償點較高,生長在陰濕條件下

C.光補償點較低,生長在全光照條件下

D.光補償點較低,生長在陰濕條件下

28.群落演替到成熟階段()。A.總生產量遠小于總呼吸量B.總生產量和凈生產量達到最大C.總生產量遠大于總呼吸量D.總生產量與總呼吸量大體相等

29.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流動是指

A.太陽能被綠色植物固定的過程

B.系統內生物體能量代謝的過程

C.系統內伴隨著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轉移過程

D.能量自生物進入環(huán)境的過程()

30.下面關于層片的說法,正確的是()

A.每一層片均由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所組成

B.層片就是群落中的一個層

C.森林中所有喬木叫喬木層,是一個層片

D.針闊葉混交林中的喬木層屬于一個層片

31.生物群落與環(huán)境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表現在()。

A.由于溫度的影響,蝸牛不能在華北平原生長

B.土壤富含石灰質,云杉的數量會增多

C.由于森林能夠阻礙氣流,所以能改變風速但不能改變風向

D.由于光的作用,高山上只生長著矮小的植物

32.生態(tài)學是研究()A.水分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

B.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

C.環(huán)境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

D.氣候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

33.陰性植物葉片長期處于弱光照下所形成的生理適應表現為()。

A.質地較厚,葉面上常有很厚的角質層覆蓋

B.枝下莖高較長,樹皮通常較厚

C.莖的內部結構是細胞體積較小,細胞壁厚

D.葉綠素含量大

34.相同的群落類型()

A.可重復出現在相同生境中B.不會重復出現在相同生境中C.只能出現在同一地區(qū)D.只能出現在不同氣候區(qū)

35.動物生態(tài)學直到生態(tài)學的()才逐漸成熟。

A.萌芽階段B.建立階段C.鞏固發(fā)展階段D.成熟階段

36.在()土壤中,P的有效性最高。

A.酸性B.中性C.堿性D.以上三種土壤差不多

37.我國東部地區(qū)成為濕潤森林區(qū),主要受()。A.山風影響B(tài).季風影響C.谷風影響D.海洋風影響

38.分布在寒冷地區(qū)的內溫動物比生活在溫暖地區(qū)的同種個體大,這在生態(tài)學上稱為()。A.阿倫規(guī)律B.貝格曼規(guī)律C.謝爾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39.紫外光對微生物有致死作用,波長為()時就開始有了殺菌作用。

A.400nmB.360nmC.240~340nmD.200~300nm

40.從棄耕地開始發(fā)展到森林的群落演替過程屬于()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逆行演替D.周期性演替

41.實驗表明,有利于蛋白質合成的是()。A.藍光B.青光C.紫光D.紅光

42.在單向風的影響下,樹木對風適應的明顯形態(tài)特征是()

A.矮化

B.頂冠

C.根系發(fā)達

D.旗冠

43.下列光譜成分中,可被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主要是()。A.綠光B.紅光C.紫外光D.紅外光

44.大多數情況下,陸地生態(tài)系統的凈生產量大部分要進入食物鏈中的()。

A.捕食鏈B.腐屑鏈C.寄生鏈D.混合鏈

45.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生物群落組成成分的是()。A.動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46.種群的最大出生率是指()。A.在理想條件下,種群產生的新個體占總個體數的比率

B.在一定時期內,種群在特定條件下新個體占總個體數的比率

C.在一定條件下,種群出生的新個體與死亡個體的比率

D.種群產生的新個體占總個體數的比率

47.生態(tài)系統中,補充能源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總生產B.減少系統用于自我維持的消耗C.增加系統的初級生產力D.增加系統的次級生產力

48.用“生物學的多層蛋糕”來形象地確定生態(tài)學在傳統生命科學劃分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關系的人是()

A.林德曼B.奧德姆C.坦斯利D.蘇卡喬夫

49.比較理想的耕種土壤是()

A.砂土B.壤土C.黏土D.鹽堿土

50.人工栽種西瓜、果樹等,常呈()。A.隨機分布B.均勻分布C.集群分布D.三者都不是

二、填空題(20題)51.單位面積或空間內同種個體的數量稱為種群______。

52.華北的農諺“棗發(fā)芽,種棉花”,“杏花開,快種麥”中的棗和杏在此被指為_______生物。

53.按群落的代謝特征,演替可分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4.pH測定法的原理是: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變化,使溶在水中的______量發(fā)生變化,從而使pH發(fā)生變化。

55.當生物個體間競爭劇烈,對抗作用強,該生物的內分布型是__________。

56.負反饋的作用是使生態(tài)系統達到和保持______。

57.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剛好與呼吸作用的消耗______時的光照強度稱為光補償點。

58.兩個或多個群落之間的過渡區(qū)域稱為______。

59.水是一切生命活動的______。

60.將農業(yè)廢棄物秸稈通過糖化過程變?yōu)轱暳希缓笥蒙笈判刮锛敖斩挌堅囵B(yǎng)食用菌,生產食用菌的殘余廢料可以用來養(yǎng)蚯蚓,而后把最終殘余物返回農田,這是生態(tài)農業(yè)中物質、能量______利用系統類型。

61.生態(tài)學研究的內容包括個體、______、生物群落、生態(tài)系統等。

62.種群動態(tài)是種群生態(tài)學的核心問題,表明種群數量在時間上和______上的變化。

63.枝葉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樹皮較厚、生長較快。這是______植物的特點。

64.物種通過______擴散到新的定居地的過程稱為入侵。

65.可見光對動物的重要性可從動物的______器官的進化來說明,絕大多數生物都要借助一定強度的光來判別環(huán)境中的食物、天敵和其他靜止物體的位置。

66.溫室效應的最主要后果是________的融化和形成全球性熱帶氣候。

67.群落演替過程中,在物種選擇方向上,前期為______選擇,占優(yōu)勢的是一些體型小、比表面積大的物種。

68.我國農業(yè)上長期以來推行的間種套作實際上也是利用群落的______結構來充分利用資源、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的。

69.生態(tài)系統中各營養(yǎng)環(huán)節(jié)間、環(huán)節(jié)內能量轉換效率總稱為__________。

70.某種群在一個有限環(huán)境中所能穩(wěn)定達到的最大數量或最大密度,即為該環(huán)境對該種群的____________。

三、判斷題(10題)71.根據競爭排斥原理,在進行間作時,應選擇需光性都很強的植物種類。()

A.正確B.錯誤

72.生物的地理分布與其生態(tài)幅無關。()

73.次生演替的結果是群落復生。()

74.影響植被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水分和土壤。()

75.全球變暖與碳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無關。()

A.正確B.錯誤

76.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生態(tài)系統中,物種達到最大量和最適量,但不排斥其他種生物的入侵,()

A.正確B.錯誤

77.r對策生物種群的基本增長型通常是S型。[]

A.正確B.錯誤

78.在最適宜的條件下,種群所表現出來的最大增長率稱為內稟增長率。()

79.物種組成是區(qū)別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80.生物固氮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的一個重要過程。()

四、簡答題(5題)81.簡述有效積溫法則及其在農業(yè)生產上的意義。

82.簡述影響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83.什么是植物的密度效應?簡述最后產量恒值法則。

84.簡述物質循環(huán)的調節(jié)。

85.按照環(huán)境的性質可將環(huán)境分成幾類?

五、論述題(2題)86.試述南北坡的生境特點及對生物分布的影響。

87.試述土壤質地對生物的影響。

六、單選題(0題)88.難降解的有毒物質沿食物鏈傳遞,其濃度將()。A.維持恒定B.產生波動C.逐級降低D.逐級升高

參考答案

1.D

2.A

3.A

4.A

5.D

6.A

7.B

8.D

9.D

10.C

11.D

12.A

13.A

14.C

15.B

16.C

17.A

18.A

19.C解析:熱力學第一定律強調能量守恒,因此生態(tài)系統中維持能量守恒的重點就在于固定更多的日光能。故選C。

20.B

21.D

22.B

23.C地球上大多數礦質元素如磷、鈣、鉀、鎂、錳、鐵、銅等屬于沉積型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

24.B

25.C

26.C

27.D

28.D

29.C

30.A

31.D

32.B

33.D

34.A

35.B

36.B

37.B

38.B

39.B

40.B

41.A藍光有利于蛋白質的合成,紅光有利于糖類的合成,藍紫光與青光對植物伸長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42.D

43.B

44.B解析:生物體的大部分生產量最終以死亡殘體進入腐屑鏈被腐蝕,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生產量最大,故選B。

45.D群落指在一定時間內生活在某個地區(qū)或物理空間內的許多生物種群所組成的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有機整體。以及區(qū)域內生活著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46.A

47.B解析:生態(tài)系統是一個能量流動、物質循環(huán)的過程,有消耗就得有補充,這樣才能維持系統循環(huán)。故選B。

48.B

49.B

50.B

51.密度

52.指示

53.自養(yǎng)性演替;異養(yǎng)性演替

54.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55.均勻型

56.平衡或穩(wěn)態(tài)

57.相等

58.群落交錯區(qū)(或生態(tài)交錯區(qū)、生態(tài)過渡帶)群落交錯區(qū)(或生態(tài)交錯區(qū)、生態(tài)過渡帶)

59.基礎基礎

60.多層次分級多層次分級

61.植被植被

62.空間空間

63.陽性

64.繁殖體繁殖體

65.視覺視覺

66.極地冰川

67.

68.垂直分層垂直分層

69.生態(tài)效率

70.環(huán)境容量

71.B

72.N

73.N

74.N

75.B

76.B

77.B

78.Y

79.Y

80.Y

81.有效積溫法則的含義是生物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需從環(huán)境中攝取一定的熱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階段的發(fā)育,而且生物各個發(fā)育階段所需要的總熱量是一個常數。有效積溫法則在農業(yè)生產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全年的農作物茬口必須根據當地的平均溫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總有效積溫進行安排,否則,農業(yè)生產將是十分盲目的。在植物保護、防治病蟲害中,也要根據當地的平均溫度以及某害蟲的有效總積溫進行預測預報。

82.(1)植物繁殖體的遷移、散布和動物的活動性;(2)群落內部環(huán)境的變化;(3)種內和種間關系的改變;(4)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5)人類的活動。(1)植物繁殖體的遷移、散布和動物的活動性;(2)群落內部環(huán)境的變化;(3)種內和種間關系的改變;(4)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5)人類的活動。

83.(1)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當種群的個體數目增加時就必定會出現鄰接個體之間的相互影響這稱為密度效應或鄰接效應。(2)最后產量恒值法則:在一定范圍內條件相同時不管初始密度如何植物的最后產量幾乎恒定。(1)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當種群的個體數目增加時,就必定會出現鄰接個體之間的相互影響,這稱為密度效應或鄰接效應。(2)最后產量恒值法則:在一定范圍內,條件相同時,不管初始密度如何,植物的最后產量幾乎恒定。

84.生態(tài)系統中的物質循環(huán),在自然條件下,處于穩(wěn)定的平衡狀態(tài)。就是說對某一種物質在各主要庫中的輸入和輸出量基本相等。大多數氣體型循環(huán)物質如碳、氧和氮的循環(huán),由于有很大的大氣蓄庫,它們對于短暫的變化能夠進行迅速的自我調節(jié)。

85.按環(huán)境的性質可將環(huán)境分成:自然環(huán)境、半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按環(huán)境的性質可將環(huán)境分成:自然環(huán)境、半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

86.在北半球,北坡日照時間短,輻射強度也較小。在一定坡度范圍內,南坡所接受的光照比平地多,而平地所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