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寧夏固原高三下學期聯(lián)合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3年寧夏固原高三下學期聯(lián)合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3年寧夏固原高三下學期聯(lián)合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3年寧夏固原高三下學期聯(lián)合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3年寧夏固原高三下學期聯(lián)合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高考語文模擬試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1977年在慈溪上林湖窯址出土了一件罐形青瓷墓志,器身筒形有圈足,罐內有“光啟三年歲在丁未二月五日,殯于當保貢窯之北山”等銘文,說明至遲在晚唐上林湖地區(qū)已有貢窯。貢窯生產進貢的青瓷,都是精品,沒有別的特殊地方。唐朝廷內庫藏有“紋如亂絲,其薄如紙”的青瓷酒杯。1987年陜西扶風法門寺出土的越窯青瓷,更證明了越窯向唐朝廷進貢優(yōu)質青瓷的事實。可見,唐秘色瓷的“秘色”乃精品之義。關于五代吳越國時期的秘色瓷,北宋趙令時說“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之用,故云秘色”。上林潮后司岙五代窯址曾發(fā)現(xiàn)官樣刻花碗瓷片,圖案繁縟,飾以龍紋、褐彩等,這在其他普通窯址中極難見到。這一時期的秘色瓷專指此類釉色“似一泓清漪”的上層貴族專用瓷。宋以后,越窯衰落,李日華云“南宋時,余姚(今慈溪)有秘色瓷,粗樸而耐久”,陸游記曰“耀州出青瓷器,謂之越器,以其似余姚縣秘色也”。自此,秘色瓷成了類越青瓷的泛稱。(摘編自虞浩旭《試論“秘色瓷”含義的演變》)材料二:最早寫詩贊美秘色瓷的是唐代詩人陸龜蒙(?—881),他在《秘色越器》中寫道:“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蹦敲疵厣墒紵诤螘r呢?秘色瓷能得到當時詩人的贊譽,應是在它出現(xiàn)一段時間以后。在法門寺塔唐代地宮出土的14件秘色瓷器中,除2件漆平脫瓷碗色青黃外,其余均呈青綠或湖綠色,釉色純正潤澤,造型精雅莊重,顯示出燒制技術的成熟。因此,在其之前還應有一個發(fā)展過程。但據(jù)現(xiàn)有實物資料看,九世紀以前越窯瓷器出土量少,說明生產規(guī)模極其有限。從九世紀初開始,越窯紀年瓷器大量出現(xiàn),制作技術大有進步,原料加工精細,使用匣缽裝燒,瓷器質量顯著提高,具備了燒制秘色瓷的基本條件。另外,中唐以后越窯瓷器已作為貢品貢奉唐王朝,尤其是慈溪上林湖出土的唐光啟三年(887年)銘罐形墓志中有“貢窯”二字,更印證了史料有關的記載。越州貢奉朝廷的瓷器,是越窯青瓷的精品,即秘色瓷。據(jù)此估算,越窯秘色瓷約在九世紀中葉出現(xiàn)了。(摘編自孫新民《越窯秘色瓷的燒造歷史與分期》)材料三:秘色瓷多用青綠色釉,細膩的胎質晶瑩潤澤,如靜謐湖面一般。法門寺塔出土的八棱凈水秘色瓷瓶就是這樣的代表。這只瓷瓶造型端莊規(guī)整,線條優(yōu)美,通體明亮泛綠,瓷化程度極高。同一批出土的越窯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和秘色瓷盤,通體施有青綠色的釉,釉色均勻光潔,瑩潤飽滿,器形規(guī)整。在燈光下,碗和盤內明澈透亮,玲瓏剔透,“無中生有”,恰似一汪清水留于碗內或盤內。這樣的現(xiàn)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原來在燒制前,工匠巧妙地將器物底部設計成微微向內部凸起的造型,這樣便使碗或盤的底部形成了一個微小弧面,再配以青綠透明的光滑釉面,就使得碗或盤的底部成為一個類似凸面鏡的構造,從而讓光產生了散射,形成了神奇的視覺觀感。這便是秘色瓷能產生“無中生有,似盛有水”效果的原因。秘色瓷的釉色含蓄質樸,蘊含著堅韌容忍的文化意味,與中庸之道不謀而合。秘色之青可融人為于自然,亦可融自然于人為,完美地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摘編自付少飛《揭秘千年珍寶——秘色瓷》)1.下列對材料中“秘色瓷”的相關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秘色瓷是青瓷中的一種類型,“秘色”的含義在歷史上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有時就瓷器品質而言,有時就使用群體而言,有時就釉色品相而言。B.秘色瓷的始燒時間可以追溯到九世紀中葉,此時人們開始使用匣缽裝燒,這使瓷器質量顯著提高,精美絕倫的瓷品,獲得了詩人陸龜蒙的贊譽。C.秘色瓷胎質細膩,多用青綠色釉,光潔瑩潤,能產生“無中生有,似盛有水”的神奇視覺效果,表現(xiàn)了中國古人工巧勝自然的藝術和文化追求。D.秘色瓷的出現(xiàn)是越窯青瓷燒制技術成熟的標志之一,晚唐上林湖地區(qū)貢窯生產進貢的秘色瓷是青瓷中的精品,代表了史上青瓷燒制的最高水平。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上林湖后司岙五代窯址所發(fā)現(xiàn)的官樣刻花碗瓷片,之所以很難在其他普通窯址中見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吳越國規(guī)定秘色瓷“不得臣庶之用”。B.法門寺塔唐代地宮出土的秘色瓷釉色純正潤澤,造型精雅莊重,這充分說明越窯秘色瓷從燒制開始就達到了成熟的水平,自然成為朝廷貢品。C.工匠們將碗或盤的底部設計成類似凸面鏡的造型,利用光的散射,讓秘色瓷碗或盤產生“無中生有”的觀感,巧妙地將人為與自然融為一體。D.上述三則材料分別從含義演變、始燒年代、藝術特色和文化意蘊等方面介紹了神奇的秘色瓷,使人們對秘色瓷有了一個宏觀概要式的了解。3.簡要概括秘色瓷含義的演變軌跡與演變趨勢。(1)演變軌跡:(2)演變趨勢:2、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智慧的古人從葳蕤草木中選擇了茶葉,自此開啟世人種茶、制茶、品茶的歷史。在千百年的漫長歲月中,茶葉承載著泱泱中華文明,跨越無盡的山海,推動各個民族以茶會友、因茶結緣。按照唐代“茶仙”陸羽的說法,中國人吃茶的習俗,可上溯到傳說中的神農氏。唐代以前,我國產茶地區(qū)和飲茶風俗主要是在南方,絕大多數(shù)人對茶是陌生的。到了唐玄宗開元年間,得益于漕運改革,產自南方的茶葉沿運河大批北上,北方飲茶風俗隨著佛教禪宗的興起而盛行起來,極大促進了南方茶葉生產和南北茶葉貿易的迅速發(fā)展。唐代茶葉經濟的繁榮,是陸羽能夠寫出《茶經》的社會基礎。隨著茶的廣泛普及,唐人制茶、吃茶的方式發(fā)生變化。在唐代以前,人們除了喝茶汁,也將茶當作蔬菜,加鹽制成羹狀的“茗粥”。到了唐代,“茶仙”陸羽推崇茶之真味,將茗粥斥為“溝間廢水”,但仍保留了在茶湯里加鹽的做法。在今日的緬甸、泰國,人們也還在食用加鹽、辣椒等發(fā)酵制成的腌茶。以茶為鏡,既能照見各時各地茶文化的多樣性,也能洞察人類文明的互通性與和睦性。以陸羽《茶經》問世為里程碑,不但大江南北掀起了烹茶、品茶、談茶的熱潮,就連西域、中亞一帶的回鶻人也深受影響,尚茶成風。他們對于茶的興趣,則是由特殊的飲食結構決定的,“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為維持身體健康,他們不惜以良馬換茶,自此開啟了中外“茶馬互市”的歷史。若所換之茶有結余,回鶻人會將它轉售到絲路西段的波斯、阿拉伯地區(qū)。茶葉傳入后,阿拉伯人多在濃茶中加入糖和薄荷的獨特飲法,一天至少三飲,一飲數(shù)杯,他們對茶的沉迷,與唐人相比也毫不遜色。茶文化于宋代再攀高峰,宮廷、民間盛行一種對茶進行鉆研與品鑒的“比茶大會”,世稱“斗茶”或“茗戰(zhàn)”。這種游戲連同茶的栽培和飲用方法,隨后均由在中國學法的禪師帶回日本,日本斗茶戲后來逐漸演變成一種通過品嘗茶湯來判斷茶葉產地與品種的新型斗茶戲,名為“茶香服”或“茶歌舞伎”。在今天,“茶香服”也仍是日本人用以慶賀新春及新茶上市的一項重要禮儀。我國航海技術及海上貿易的規(guī)模在宋代獲得極大的發(fā)展,茶葉在這一時期也經由海上絲綢之路進入南洋諸國。到了明清時期,中國茶經由川滇茶馬古道、海上絲綢之路、中俄萬里茶路等途徑,進入了歐洲人的視野,飲茶開始成為歐洲人一項時髦的社交禮儀。英國有一句諺語說:“世上沒有什么難題是一杯熱騰騰的茶所不能解決的。”日本人也常說:“早飲茶,添福運。”東西方不約而同地將茶視為幸福之源,不僅切合了中國茶文化的“和諧”精髓,也許還說明茶文化在解決人類共同難題方面,的確具有長期、公認的啟示意義。(取材于李穎的相關文章)材料二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大規(guī)模種植茶葉也是最早形成飲茶文化的國家?!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普遍的飲茶風俗,使得中國茶文化在當今“一帶一路””建設中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早在漢代時期,茶葉就已成為古絲綢之路上的主要商品之一。公元七世紀左右,阿拉伯人來到中國購買大量的絲綢和瓷器,同時也帶回了茶葉,并傳至北歐、西歐甚至非洲。唐代中后期,南方多地開始頻繁與西歐通商,茶葉和瓷器等源源不斷地輸入歐洲,茶文化也開始在西歐各國傳播開來。自宋代開始,茶葉依靠陸上絲綢之路銷往西亞和西非等地,依靠海上絲綢之路遠銷南洋和日本等地。到了明代,政府更加積極地推進東西貿易的發(fā)展,并先后七次派鄭和下西洋,推動了茶葉出口和茶文化輸出?!氨庇薪z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茶馬古道的概念來源于茶葉與馬匹的互市,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深處及周邊國家的各個民族,在茶馬古道上進行各種物質交換和文化交流。茶馬古道不僅是茶葉補給的重要途徑,茶文化的傳播與交融的重要通道,也是沿線各族人民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茶文化隨著道路的延伸和傳播,流傳到了南亞、東南亞等地區(qū),走進這些不同民族的生活,融入風姿各異的文明。十九世紀,中國茶傳播已遍及世界各地并風靡全球。從茶葉隨著絲綢之路傳播世界的歷史進程中,唯有茶葉長期居于中國商品的支配地位,并在世界創(chuàng)造了重要價值。同時,中國茶與茶文化還與當?shù)厣鐣幕嘟Y合,發(fā)展出新的茶文化形態(tài),如韓國的茶禮、日本的茶道、英國的下午茶等民族的、地域的茶文化,豐富了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人們物質與精神文化生活。茶本是自然之物,采茶、制茶、煮茶、泡茶、飲茶等一系列茶事活動,呈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共生的氛圍。茶文化也是一種休閑文化,有利于放松人們的心靈,凈化社會風氣,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茶貿易在世界發(fā)展過程中,使得茶文化更加豐富,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類的性格修養(yǎng),促進人類文化的積淀。中國茶文化融合了儒釋道文化的哲學思想,凝聚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以和為貴”的“和”文化精髓,與“一帶一路”具有高度契合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都體現(xiàn)了“和”的思想。中國與世界各國開展以“和”為核心思想的中國茶和茶文化等多方面交流和合作,將絲綢之路上友好交往、和平共處的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集中體現(xiàn),而文化軟實力也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和引導下,將中國茶文化傳播融入全球網絡化發(fā)展中,使得茶文化傳播更加快速,影響范圍更廣,可以增強沿線各國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從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動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取材于董曉波袁夢瑤的文章)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A.唐代以前,受客觀條件限制,北方人沒有飲茶的習俗。B.漕運改革促進南方茶葉生產和南北茶葉貿易迅速發(fā)展。C.陸羽《茶經》的問世,推動了中國和世界茶文化發(fā)展。D.回鶻人飲茶蔚然成風,是由他們特殊飲食結構決定的。2.根據(jù)材料一,下列對世界各地飲茶習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現(xiàn)今緬甸、泰國腌茶的做法可以追溯到唐以前的茗粥。B.茶葉傳入阿拉伯后,又被他們改制成喜愛的獨特飲品。C.“比茶大會”傳入日本,是他們用以慶賀的重要禮儀。D.茶葉進入歐洲后,飲茶成為歐洲人一項時髦的社交禮儀。3.根據(jù)材料二,下列對中國茶文化傳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隨著茶葉逐漸輸入歐洲,茶文化也開始在西歐各國傳播開來。B.為了出口茶葉和輸出茶文化,明代的鄭和曾前后七次下西洋。C.茶馬古道在中國茶文化的傳播與交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韓國的茶禮、日本的茶道、英國的下午茶等都源自中國茶文化。4.根據(jù)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茶兼具物質與文化雙重屬性,便于各國互相的交流與理解。B.茶文化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凈化心靈、修身養(yǎng)性的思想理念。C.中國茶文化所包含的哲學思想和當今的絲路精神高度契合。D.在傳播世界的進程中,茶葉一直居于中國商品的支配地位。5.請結合以上兩則材料,簡要分析中國茶文化在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中的意義。3、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谥袊?,傳統(tǒng)村落是宗法制基層組織,也是民間信仰、原始崇拜的宗教組織。家族祠堂是祖先崇拜之地。①凡有人居住的地方,都供奉土地神。②這里香火氤氳,更有土地廟,祈求農業(yè)豐收。③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④土地廟,地方神祇,奉土地神的廟宇。⑤“舊時茅店社林邊”,社,土地神廟。⑥社樹,古代封土為社,各隨其地所宜種植樹木,稱社樹。A.④②①③⑥⑤ B.②④③⑥①⑤ C.②④①⑤③⑥ D.④②③⑥①⑤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中醫(yī)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傳統(tǒng)醫(yī)學為主的醫(yī)學。2018年10月1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首次將中醫(yī)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yī)學綱要。(),這個“氣”是個多義詞,常特指“藥性”,我們的先祖用寒、熱、溫、涼來診釋藥的特性,是為“四氣”。中醫(yī)還有“補臟氣”之說,這個“補”是調理、增強的意思,“氣”則指生理功能,“補臟氣”即指用藥物來調理增強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神農本草經》中把藥分為上、中、下三品,并說:“上藥養(yǎng)命,中藥養(yǎng)性,下藥治病。”所謂“養(yǎng)命”、“養(yǎng)性”,都是突出了中藥調養(yǎng)人體的功效,這就是許多人中藥的原因之一。中藥的這種特性,被一一體現(xiàn)在每一味藥中,因為它對于療疾治病十分重要。對于寒病就要用熱性藥,對于熱病就要用寒性藥,這里藥性與病性是相逆的,所謂,這就是藥文化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如果“以熱益熱,以寒增寒”,就會導致“精氣內傷,不見于外”,這是治療上的嚴重失誤。由此可見,運用藥的“四氣”來治病,是多么重要。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納入信奉相輔相成若非如此B.納入篤信相反相成反之C.寫入信奉相反相成反之D.寫入篤信相輔相成若非如此2.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用中藥治病是中醫(yī)的特點,中藥有“氣”的概念B.中醫(yī)治病常用中藥,中藥的概念講究“氣”C.中醫(yī)治病常用中藥,中藥有“氣”的概念D.用中藥治病是中醫(yī)的特點,中藥的概念講究“氣”3.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中藥的這種特性,一一體現(xiàn)在每一味藥中,認識這種特性對于療疾治病十分重要。B.中藥的這種特性,一一體現(xiàn)在每一味藥中,因為這種特性對于療疾治病十分重要。C.中藥“四氣”的特性,被一一體現(xiàn)在每一味藥中,認識它對于療疾治病十分重要。D.中藥“四氣”的特性,被一一體現(xiàn)在每一味藥中,因為它對于療疾治病十分重要。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燕歌行(節(jié)選)高適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大漠窮秋塞草腓①,孤城落日斗兵稀。[注]①腓:枯萎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中描寫戰(zhàn)前敵我雙方部署軍事行動的情景,動詞“飛、照”說明軍情危急。B.敵人騎兵深入中原,來勢洶洶,像狂風暴雨發(fā)動猛攻,襯托了戰(zhàn)士們的形象。C.孤城、落日、衰草等意象突出邊塞的蕭條凄涼,烘托了殘兵敗卒心境的凄涼。D.八句詩雖是節(jié)選,卻逐步推進,完整再現(xiàn)了戰(zhàn)斗前、戰(zhàn)斗中和戰(zhàn)斗后的場景。2.清代學者吳汝綸評價“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時說“二句最為沈至”,“沈至”即感情沉厚深切。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這兩句是怎樣做到“沈至”的。6、補寫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1)轆轆遠聽,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宮賦》)(2)______________________,終歲不聞絲竹聲。(白居易《琵琶行》)(3)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扶膺坐長嘆。(李白《蜀道難》)(4)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護在燕然。(王維《使至塞上》)(5)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將圖南。(《莊子·逍遙游》)(6)從今若許閑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陸游《游山西村》)(7)別裁為體親風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戲為六絕句》)(8)仁者必有勇,______________________。(《論語·憲問》)7、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①郭衍,字彥文,自云太原介休人也。衍少驍武,善騎射。周陳王純引為左右,累遷大都督。時齊氏未平,衍奉詔于天水募人,以鎮(zhèn)東境,得樂徙千余家。每有寇至,輒率所領御之,一歲數(shù)告捷,頗為齊人所憚,王益親任之。②征為開漕渠大監(jiān),部率水工,鑿渠引渭水,經大興城北,東至于潼關,漕運四百馀里。關內賴之,名之曰富民渠。五年,授瀛州刺史。遇秋霖大水,其屬縣多漂沒,民皆上高樹,依大冢。衍親備船栰,并赍糧拯救之,民多獲濟。衍先開倉賑恤,后始聞奏。上大善之。③十年,從晉王廣出鎮(zhèn)揚州。遇江表構逆,命衍為總管,領精銳萬人先屯京口。于貴洲南與賊戰(zhàn)敗之大獲舟楫糧儲以充軍實。④晉王有奪宗之謀,托衍心腹,遣宇文述以情告之,因召衍,陰共計議。又恐人疑無故來往,托以衍妻患癭,王妃蕭氏有術能療之。以狀奏高祖,高祖聽衍共妻向江都,往來無度。衍又詐稱桂州俚反,王乃奏衍行兵討之。由是大修甲仗,陰養(yǎng)士卒。衍能揣上意,阿諛順旨。帝每謂人曰“唯有郭衍,心與朕同?!庇謬L勸帝取樂,五日一視事,無得效高祖空自劬勞。帝從之,益稱其孝順。⑤史臣曰:“郭衍無所是非,不能輕重,默默茍容,偷安高位,甘素餐之責,受彼己之譏。此固君子所不為,亦丘明之深恥也?!保ü?jié)選自《隋書·列傳第二十六》)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1)得樂徙千余家(______)(2)以狀奏高祖(______)2.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1)周陳王純引為左右()A.薦舉B.引導C.征辟D.吸引(2)高祖聽衍共妻向江都()A.聽信B.聽聞C.任憑D.覺察3.把第①段畫線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每有寇至,輒率所領御之,一歲數(shù)告捷,頗為齊人所憚,王益親任之。4.用“/”為第③段畫線部分斷句。于貴洲南與賊戰(zhàn)敗之大獲舟楫糧儲以充軍實。5.第②④段分別提到“上大善之”“益稱其孝順”,但其原因的性質有所不同,請分析其不同之處。6.你是否認同第⑤段對郭衍的評價?請結合全文加以分析。8、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落葉水井荷風①美國的樹葉最經不住秋天了。九月的午后炎熱難耐,人們還在談論夏天是否過去,夜間一場重霜,槲、榆、菩提樹,尤其是楓樹那像梧桐般碩大的葉子,仍像夏天一樣顏色沒有改變,也沒有刮風,但卻一片片沉重而懶散地紛紛飄落下來了。當我看到周圍一派秋色,看到在朝夕砭人肌膚的風里,雨一般飄飛的落葉,我是如何深深陷入悲哀之中?。、谙δ豪铮要氉砸蝗俗诠珗@水池邊的長椅上。只聽到高高樹梢傳來松鼠覓食的叫聲,灰色的陰霾的天空,夢一般漸漸沉浸在濃重的暮色里,半夜也許會下雨吧?周圍高大的榆樹梢頭,不斷地飄落下來成團的細小的樹葉。仔細一聽,仿佛能聽到樹葉和樹葉相互摩擦的響聲。這是樹葉們共同走向滅亡前的竊竊私語吧?有的落在我的帽子、肩頭和膝蓋上。有的沒有風的引誘,卻遠遠飛落到水面上,遠遠地,遠遠地流走了。③我把手搭在長椅背上,陷入了深思。忽然想起詩人魏爾倫將人比作落葉的《秋之歌》:“被輕薄的風兒載著,我是彷徨不定的落葉?!甭?lián)想眼下,人在旅途,我曾經多少次看到被異鄉(xiāng)的土地埋葬的落葉?。、軄砻绹悄暾登锾欤敃r我在太平洋沿岸。第二年在密蘇里平原,在密執(zhí)安湖畔,在華盛頓街頭……在紐約已經是第二次看到落葉了。去年剛剛看到這座城市的落葉的時候,我是多么驕傲、得意和幸福?。∥颐つ康叵嘈抛约?,每個星期日都到這個池畔眺望散步者的雜沓的身影。不久,樹葉落光了,寒風吹折了枝條,雪遮蔽了草地。——演藝界交往的時節(jié)到來了。從莎士比亞、拉辛,到易卜生,我看過各種舞臺,貪婪地吞食著世界古今各種藝術作品。我不僅為能全部體味瓦格納的理想而自鳴得意,而且想早日成為日本未來社會新歌劇的奠基人。帶著這種心情,我聽管弦樂,還時常進入美術館大門,評論羅丹的雕塑和莫奈的繪畫。很快,冬季就過去了。光禿禿的樹梢又長出嫩芽,開滿了花朵。穿著沉重外套的人又換上輕快的春裝。我也和世人一樣買了新衣新鞋新帽。⑤我歪戴著帽子,一手拄著拐杖,腋下夾著一本詩集,對著鏡子打量一番,這才出了大門,向著春天午后游人如織的公園走去。我照例在池畔轉了一圈兒,然后來到排列著莎士比亞、司各特和彭斯銅像的廣闊的林蔭大道,坐在長椅上。這時,和暖的春陽照在身上,仿佛進入恍惚的夢境,感到自己也加入了不朽的詩圣們的行列。悄然遙望四周,道路兩旁一排排大樹長出了美麗的嫩葉。樹梢上面的藍天一碧如洗,道路左右海洋般廣闊的草地一派濃綠,令人神清氣爽。⑥不斷有輕裝的青年女子或駕馬車或騎在馬上從我眼前通過。我只覺得她們都是朝我這邊眺望著微笑著走過去的。當我看到年輕中更加年輕、美麗中更加美麗的女人的笑臉,就無端幻想著幸福的戀情……我用完滿的英語寫了一部作品,讀了我的書的女子慕名來訪。我們一起談人生,談詩,終于說出了各自的秘密。然后我們結了婚,在長島或新澤西州海邊的鄉(xiāng)村建立了家庭,從紐約往來只需一兩小時。這是一個小小的村莊,周圍有櫻花和蘋果園。穿過后面的森林就是廣闊的牧場,從這里可以遙望大海。我在春或夏的午后,秋日的傍晚,冬天的白晝,橫躺在窗前的長椅上讀書。倦了,就昏昏沉沉地睡去。這時,從鄰室緩緩傳來優(yōu)美的李斯特的奏鳴曲。我從妻子彈奏的鋼琴曲里驀然醒來……回到現(xiàn)實之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依然坐在黃昏冷風撲面的長椅上。⑦在這樣的白日夢里,我度過了春天,也走過了夏天,如今又是秋季??吹郊婏w的落葉,我好似失落了一場昔日的戀情。⑧樹葉不久就要落光了。戲劇節(jié)和音樂節(jié)將伴隨寒冷的北風一起到來。街頭十字路口和停車場的墻壁將到處貼滿劇場的廣告和音樂家的肖像。然而,我還能和去年一樣,作為一名肆無忌憚的幸福的藝壇觀察者而存在嗎?明年春天我還能再次陶醉于如煙的夢境之中嗎?⑨沉醉,是人類的生命。我們在不斷地追逐愛情、追逐成功的美夢。但是我們并不是真的指望所有美夢都能成真,只是不斷地追求著空洞的幻影,并在想象和希望中自我沉醉罷了。波德萊爾說過:“醉,這是唯一的問題。為了不去感到時間那可怕的重負,讓它不至于使您屈膝于地,您就應該不停地陶醉。美酒、詩歌、道德,什么都行。當你在宮殿的石階上,在山谷間的草地上,或者在寂靜的房間里,突然醒來,那么請你去問問:風、波浪、星星,鳥群,或者向鐘表以及一切可以飛動、旋轉、歌唱、說話的東西發(fā)問: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風、波浪、星星、鳥群、鐘表會這樣回答:現(xiàn)在是應該沉醉的時候,如果你不愿做‘時間’的痛苦的奴隸,你就應該無休止地沉醉下去。”⑩四周早已是黑夜。樹林暗了,天空暗了,池水暗了。我仍然沒有離開長椅,一直眺望著林子里在電燈照耀下頻頻飛散的樹葉。1906年10月(注)永井荷風(1879——1959),日本作家。本文是作者游歷歐美歸國后所做的《美利堅物語》中的一篇。陳德文譯,有刪改。1.第①段中作者為什么說“美國的樹葉最經不住秋天”?2.下面的景物描寫與第②段有相通之處,請從形象和情感兩個角度賞析這兩段文字。寂寞地停留在河邊的賣宵夜的紙燈,雨夜啼月的杜鵬,陣雨中散落的秋天木葉,落花飄風的鐘聲,途中日暮的山路的雪,凡是無常無告無望的,使人無端嗟嘆此世只是一夢的,這樣的一切東西,于我都是可親,于我都是可懷。(選自永井荷風《我愛浮世繪》)3.第③段畫線的詩句有兩種譯文,你更喜歡哪一種?請從語言形式的角度賞析。我,宛如轉蓬聽憑惡風送我漂泊海北天南像一片枯葉(向軒)被輕薄的風兒載著我是彷往不定的落葉(陳德文)4.對第②段的“沉醉”評說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沉醉”是追逐愛情和成功而無法實現(xiàn)時的一種美麗幻覺。B.“沉醉”于美好的景致和事物,可以讓人忘記時間的重負。C.作者希望以“沉醉”來脫俗,可又處在無法離俗的矛盾中。D.作者借波德萊爾的話感嘆“沉醉”,其實不過是一種逃避。5.聯(lián)系全文,分析作者以“落葉”作為本文標題的理由。6.第⑥段畫線句是作者提出的問題,請在理解本文的基礎上,對作者的問題進行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所謂“元典精神”,是指一個民族的“文化元典”所集中體現(xiàn)的原創(chuàng)性精神。這種典籍因其首創(chuàng)性及覆蓋面的廣闊性、思考的深邃性,而在該民族的歷史進程中成為生活的指針。印度的《華陀經》、波斯的《古圣經》,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先哲的論著,猶太及基督教的《圣經》、伊斯蘭教的《可蘭經》,都被相關民族視為“圣典”或“元典”。在中華文化系統(tǒng)中,堪稱元典的是“六經”,與之相關的《論語》《孟子》《老子》等典籍也具有“元典”性質。文化元典是特定時代、特定地域的產物,當以歷史文獻視之,“六經皆史”即此之謂也。同時,元典的某些基本精神又能觀照久遠的歲月,反復被后人重新刻勒,對該民族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審美情趣、思維定式造成深遠而又長期的影響。元典的這種超越性并非某種神秘因子所造成,乃是由其基本特質所致:它們的思考指向宇宙、社會和人生的普遍性問題,而這些問題是各個時代的人類所始終關心的,也就是說,元典討論的是不朽的主題,同時,元典在回答這些始終困擾著人類的普遍性問題時,提供的是一種哲理式的框架,而并非實證性的結論;是一種開放式的原型,而并非封閉式的教條,這使元典不致因內容和形式的時代局限淪為明日黃花,而以一種靈感的清泉,贏得不朽性,一再發(fā)揮巨大的啟迪功能。從文化史角度審視,近代文明既是對中世紀文明的繼承和發(fā)展,同時也是對中世紀某些束縛社會進步的制度和精神的否定。近代文明實現(xiàn)這種對中世紀的否定,往往借助于對古代文明某些因素的“復歸”。當然,這種復歸并非復古,而是一種螺旋式上升的進程。這種向“哲學原旨”“文化原本”汲取靈感、獲得前進基點的文化現(xiàn)象,不僅在西方出現(xiàn)過,在東方也多次出現(xiàn)。中國哲人對此早有領悟??贾灾袊枷胛幕?“返其初”的現(xiàn)象可謂俯拾即是。即以龔自珍為例,便有相當精辟的識見。稍后的經史學家皮錫瑞在論及清學演變時曾概括道:學愈進而愈古,義愈推而愈高;屢遷而返其初,一變而至于道。19世紀中后葉活躍在中國思想界的先進文化人,從徐繼畬、魏源到郭嵩燾、薛福成進而到康有為、梁啟超繼之到孫中山、章太炎,其具體見解雖各有差異,但菲薄“近古”崇尚“遠古”并以此求新、求變,卻是他們共同遵循的一條思維路向。20世紀以降,工業(yè)文明在全球范圍取得長足進展,特別是現(xiàn)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在工業(yè)化的軌道上突飛猛進,文明的器用層面、制度層面和觀念層面都發(fā)生著愈益深刻的現(xiàn)代化轉型。然而,“現(xiàn)代化”給人類帶來的并非單一式的進步,而是善惡并進、苦樂同行的矛盾過程,正所謂“省憂喜之共門兮,察吉兇之同城”。不論與自然交互關系這一面,單就人與人的關系這一面而論,工業(yè)文明取得了社會契約化、法治化、民主化的重要進程,卻又帶來社會的失衡和人的異化,物欲主義的泛濫、道德的沉淪、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分離等令人困擾的問題,顯示了個人失調以至社會失衡的危險趨向。面對當今形勢,人類正在尋找解決途徑。在這一努力過程中,元典精神可以給予我們以啟示。中華元典所貫穿的一天人、合知行、同真善、兼內外的融通精神,行健不息、生生不已的好勤樂生主義、人道親親的人文傳統(tǒng),以及德業(yè)日新意識、社會改革意識、文化包容意識、守中和諧意識等等,經過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無疑會成為現(xiàn)代人克服“現(xiàn)代病”的良藥。這便是在“退卻與重回”中獲得民族文化原創(chuàng)性動力的“返本開新”之路,用新見變化元典的革故鼎新之路。這種雙向性的辯證發(fā)展進程,正是中華文化現(xiàn)代化的正途。(摘編自馮天瑜《中華元典精神的近現(xiàn)代意義》)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元典精神體現(xiàn)在世界各民族遺留下來的文化典籍中,這些典籍具有“元典”性質。B.文化元典提供永恒的精神因子,能產生不朽而深遠的影響,以解決困擾人的問題。C.近代文明在其發(fā)展的進程中選擇以“尚古”作為前進的基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D.工業(yè)文明利弊參半,只有走上用新見變化元典的道路才是中華文化現(xiàn)代化的正途。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從歷史到現(xiàn)實展開論證,既有對歷史發(fā)展的深刻剖析,也有對當下現(xiàn)實的冷峻思考。B.文章圍繞論題,采用層層推進的方式進行論證,從多個角度充分說理,具有嚴密的邏輯性。C.文章論述從文化史角度審視近代文明時,將國外史料與中國文化人的理論材料作了對比。D.文章末段從解決問題的立場出發(fā),指出面對當今形勢,人類特別是中國正在尋找解決途徑。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個民族的“文化元典”必有其原創(chuàng)性的元典精神,這種精神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在該民族的社會與生活之中。B.元典永遠不會被時代淘汰,因為元典超越現(xiàn)實關照久遠,摒棄實證親近哲理,具有開放的氣度和終極關懷的胸襟。C.東西方文化共同遵循一條借助“復歸”來謀求現(xiàn)實變革的思路,以至“返其初”的現(xiàn)象深刻影響了近代文明的進程。D.中華元典凝聚了中華文明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今要發(fā)展現(xiàn)代中國,還需要開辟來自中華文化原創(chuàng)性動力的“返本開新”之路。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徐溫,字敦美,海州朐山人也。(楊)行密起合淝,隸帳下。行密所與起事劉威、陶雅之徒,號三十六英雄,獨溫未嘗有戰(zhàn)功。及行密欲殺朱延壽等,溫用其客嚴可求謀,教行密陽為目疾,事成,始預謀議。與張顥有隙,使鐘章殺之。溫疑章不果,夜半使人探其意,陽謂曰:“溫有老母,懼事不成,不如且止。章曰“言已出口,寧可已乎?”溫乃安。隆演立,遷升州刺史,治舟師于金陵。天祐十年,遣招討使李濤攻越,戰(zhàn)于臨安,裨將曹筠奔于越,濤敗被執(zhí)。溫間遣人語筠曰:“吾用汝為將,汝軍有求吾不能給,是吾過也?!鄙怏奁拮硬徽D,厚遇之。秋,越人攻毗陵,溫戰(zhàn)于無錫,筠感溫前言,臨戰(zhàn)奔歸,遂敗越兵。十二年,封溫齊國公。溫城升州,建大都督府。劉信圍虔州,久不克,使人說譚全播出降,遣使報溫,溫怒曰:“信以十倍之眾,攻一城不下,而反用說客降之,何以威敵國”答其使者而遣之,曰:“吾以信也。”因命濟師,遂破全播。人有誣信將反者,信聞之,因自獻捷至金陵見溫,溫與信博,信斂骰子厲聲祝曰劉信欲背吳愿為惡彩茍無二心當成渾花溫遽止之一擲六子皆赤溫慚自以卮酒飲信然終疑之溫客尤見信者,惟駱知祥、嚴可求,可求善籌畫,知祥長于財利,溫嘗以軍旅問可求,國用問知祥,吳人謂之“嚴、駱”。初隨行密破趙锽,諸將皆爭取金帛,溫獨據(jù)余囷,作粥以食餓者。十六年,溫請隆演即吳王位,遂建國改元。隆演卒,溫越次立其弟溥。順義七年,溫病卒,年六十六,追封齊王,謚曰武。李昪僭號,號溫為義祖。(節(jié)選自《新五代史·吳世家第一》)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信斂骰子厲聲祝曰/劉信欲背吳愿/為惡彩/茍無二心/當成渾花/溫止之/一擲/六子皆赤/溫慚/自以卮酒飲信/然終疑之/B.信斂骰子厲聲祝曰/劉信欲背吳/愿為惡彩/茍無二心/當成渾花/溫邃止之/一擲/六子皆赤/溫慚/自以卮酒飲/信然終疑之/C.信斂骰子厲聲祝曰/劉信欲背吳/愿為惡彩/茍無二心/當成渾花/溫遽止之/一擲/六子皆赤/溫慚/自以卮酒飲信/然終疑之/D.信斂骰子厲聲祝曰/劉信欲背吳愿/為惡彩/茍無二心/當成渾花/溫遽止之/一擲/六子皆赤/溫慚/自以卮酒飲/信然終疑之/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金陵即今南京,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曾相繼在此建都,后改稱為臨安。B.都督起于三國,最初是作為監(jiān)督軍隊之官,發(fā)展成為中央或地方軍事領導長官。C.改元是指歷史上皇帝即位時或在位期間改換年號,每個年號開始的一年稱元年。D.僭號是指冒用帝王的稱號或者超越自己本來地位的稱號,文中指李昪稱帝一事。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徐溫體諒他人,主動承擔責任。他派軍攻越,曹筠投降越軍,他認為自己也有過錯,赦免、厚待曹筠的妻兒,后曹筠很感動,率兵歸程共敗越軍。B.徐溫為人多疑,行事謹慎有加。他與張顥有矛盾,想派鐘章刺殺張顥,又擔心鐘章能力不足,不能成事,因此焦慮,半夜試探鐘章后,才放下心來。C.徐溫知人善用,虛心向人請教。在他的門客中,嚴可求擅長出謀劃策,駱知祥擅長理財謀利,他經常分別向二人請教行軍打仗和國家財用方面的事。D.徐溫關愛百姓,不以財物為重。起初徐溫跟隨楊行密擊敗趙時,其他的將領都爭搶金帛財物,唯獨徐溫占據(jù)剩下的糧倉,并煮粥給饑餓的人吃。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溫用其客嚴可求謀,教行密陽為目疾,事成,始預謀議。(2)信以十倍之眾,攻一城不下,而反用說客降之,何以威敵國?11、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荷塘詩集序姚鼐①古之善為詩者,不自命為詩人者也。其胸中所蓄,高矣,廣矣,遠矣;而偶發(fā)之于詩,則詩與之為高廣且遠焉,故曰善為詩也。曹子建、陶淵明、李太白、杜子美、韓退之、蘇子瞻、黃魯直之倫,忠義之氣,高亮之節(jié),道德之養(yǎng),經濟天下之才,舍而僅謂之一詩人耳,此數(shù)君子豈所甘哉?②志在于為詩人而已,為之雖工,其詩則卑且小矣。余執(zhí)此以衡古人之詩之高下,亦以論今天下之為詩者。使天下終無曹子建、陶淵明、李、杜、韓、蘇、黃之徒則已,茍有之,告以吾說,其必不吾非也。③適來江寧,識涇陽張君①。君以累世同居義門②之子,負剛勁之氣,兼治煩③之才,雖為一令,廿余年屢經躓起,而志不可抑,今世奇士也。而耽于詩,政事道途之閑,不輟于詠。出其詩示余,余以為君之詩,君之為人也。取君詩與比之子建、淵明、李、杜、韓、蘇、黃之美,則固有不迨者,而其清氣逸韻,見胸中之高亮,而無世俗脂韋之概,則與古人近,而于今人遠矣。④夫詩之至善者,文與質備,道與藝合;心手之運,貫徹萬物,而盡得乎人心之所欲出。若是者,千載中數(shù)人而已。其余不能無偏:或偏于文焉,或偏于質焉。就二者而擇之,愚誠短于識,以為所尚者蓋在此而不在彼:惟能知為人之重于為詩者,其詩重矣。張君殆其倫歟!(注)①張君:張五典,字敘百,號荷塘,《荷塘詩集》的作者。②義門:仁義之門。封建社會特指以孝義著稱,數(shù)代同堂而和睦相處的家庭。③治煩:指治理政事。1.從全文看,作者強調_____________對創(chuàng)作的重要作用。2.第①段畫線句運用反問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對“而其清氣逸韻,見胸中之高亮,而無世俗脂韋之概,則與古人近,而于今人遠矣?!币痪淅斫庹_的一項是()A.但詩清雅逸人,顯現(xiàn)出胸中高潔、光明的情操,而且沒有世人庸俗、高傲的情志,這一點和古人接近,而且比當今一般人要高出很多。B.但詩清雅逸人,顯現(xiàn)出胸中高潔、光明的情操,而且沒有世人庸俗、高傲的情志,這一點和古人接近,但和當今一般人相比離得很遠。C.但詩清雅逸人,展現(xiàn)了胸中高尚、堅貞的節(jié)操,沒有世人圓滑、阿諛的情態(tài),這一點和古人接近,而比當今一般人要高出很多。D.但詩清雅逸人,展現(xiàn)了胸中高尚、堅貞的節(jié)操,沒有世人圓滑、阿諛的情態(tài),這一點和古人接近,卻和當今一般人相比離得很遠。4.第②、③段都提到“子建、淵明、李、杜、韓、蘇、黃”,作用有何不同?5.作者認為“惟能知為人之重于為詩者,其詩重矣”。請聯(lián)系學過的課文(古代詩歌、現(xiàn)代詩歌均可),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②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辖饥蹏鴦葜畯娪捎谌?,人材之成出于學?!獜堉储芊彩乱岳硐霝橐?,實行為果?!斞涪輿]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魢姊拮孕湃松倌?,會當擊水三千里?!珴蓶|在這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新時代,你讀了上面六句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要求: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埋目自擬:不得抄襲,不得套作:不得透露個人信息。

參考答案1、13.A11.B12.(13)唐秘色瓷的“秘色”乃精品之義,唐朝貢窯生產進貢的青瓷,都是精品;五代吳越國時期的秘色瓷,專指此類釉色“似一泓清漪”的上層貴族專用瓷;宋以后,秘色瓷成了類越青瓷的泛稱。(11)興起→鼎盛→衰落、消亡。【解析】13.本題考查對文中詞語或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要做好這種題,首先要審清題干要求,看看選項有無答非所問或題干與選項信息不同類的情形,若是這類問題選項本身一般沒有錯誤,卻按照對照原文尋找表述錯誤或者曲解文意的方法等于緣木求魚,費力不討好;本題四個選項可謂開門見山緊緊扣住題干“秘色瓷”而言,可見并非上述問題,接下來就按照提取文本信息與選項對照的思路進行分析即可。A項,正確。信息源在材料一的后半部分“……可見,唐秘色瓷的‘秘色’乃精品之義。……‘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之用,故云秘色’?!@一時期的秘色瓷專指此類釉色‘似一泓清漪’的上層貴族專用瓷。宋以后,……自此,秘色瓷成了類越青瓷的泛稱”,選項表述符合文意。B項,“秘色瓷的始燒時間可以追溯到九世紀中葉,此時人們開始使用匣缽裝燒,這使瓷器質量顯著提高,精美絕倫的瓷品,獲得了詩人陸龜蒙的贊譽”,表述錯誤,原文信息有“據(jù)此估算,越窯秘色瓷約在九世紀中葉出現(xiàn)了”“從九世紀初開始,越窯紀年瓷器大量出現(xiàn),制作技術大有進步,原料加工精細,使用匣缽裝燒,瓷器質量顯著提高,具備了燒制秘色瓷的基本條件”,可見選項問題有二,其一混亂了兩個時間段,“此時”選項中指“九世紀中葉”,而文中指“九世紀初”;其二“這使瓷器質量顯著提高”,“這”在選項中僅指“人們開始使用匣缽裝燒”,而文中應該是三個條件“制作技術大有進步,原料加工精細,使用匣缽裝燒”,選項遺漏內容,信息不全。C項,“表現(xiàn)了中國古人工巧勝自然的藝術和文化追求”,表述不當;原文內容是“秘色之青可融人為于自然,亦可融自然于人為,完美地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可見文中只是說自然和人工巧妙融合,達到天衣無縫的境界,并非“巧勝”,“勝”,超過,無中生有、夸大其詞。D項,“代表了史上青瓷燒制的最高水平”,表述絕對,無中生有,過度拔高;原文中所有相關選項的信息只有以下兩處“13121313年在慈溪上林湖窯址出土了一件罐形青瓷墓志,器身筒形有圈足,罐內有‘光啟三年歲在丁未二月五日,殯于當保貢窯之北山’等銘文,說明至遲在晚唐上林湖地區(qū)已有貢窯。貢窯生產進貢的青瓷,都是精品,沒有別的特殊地方”“尤其是慈溪上林湖出土的唐光啟三年(111113年)銘罐形墓志中有‘貢窯’二字,更印證了史料有關的記載。越州貢奉朝廷的瓷器,是越窯青瓷的精品,即秘色瓷。據(jù)此估算,越窯秘色瓷約在九世紀中葉出現(xiàn)了”,可見,只說是“精品”并無“最高水平”的說法。故選A。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這種題,通常是先整體把握文意,獲取作者的觀點或態(tài)度;然后對照選項在文中提取相關信息,加以細致比對后判斷正誤即可。常見錯誤點和設題類型做到心中有數(shù),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錯的,一定要深入細致分析比較,靈活理解變通思考??傊o下心來耐心地仔細地推敲和琢磨。B項,“法門寺塔唐代地宮出土的秘色瓷釉色純正潤澤,造型精雅莊重,這充分說明越窯秘色瓷從燒制開始就達到了成熟的水平,自然成為朝廷貢品”,表述有誤;原文說“在法門寺塔唐代地宮出土的1313件秘色瓷器中,除11件漆平脫瓷碗色青黃外,其余均呈青綠或湖綠色,釉色純正潤澤,造型精雅莊重,顯示出燒制技術的成熟”,可見選項問題有二,其一,表述絕對,“在法門寺塔唐代地宮出土的1313件秘色瓷器中,除11件漆平脫瓷碗色青黃外,其余均……”,可見并非所有的都“釉色純正潤澤,造型精雅莊重”,選項直接表述成“法門寺塔唐代地宮出土的秘色瓷”擴大了范圍;另外文中“顯示出燒制技術的成熟”,到了選項中加入了“燒制開始”,范圍程度均有別于原文,過度解讀,無中生有,于文無據(jù)。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提取、篩選、整合、梳理探究作品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做這種題,首先要通讀全文,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篩選出相關的段落或文句,根據(jù)題干要求進行梳理和探究,接著做出精準地整合;最后用簡潔明了的文字進行歸納和概括。本題要求“概括秘色瓷含義的演變軌跡與演變趨勢”。第一問關于軌跡的概括應從材料一中的時間名詞作為階段劃分的標志。從材料一“13121113年陜西扶風法門寺出土的越窯青瓷,更證明了越窯向唐朝廷進貢優(yōu)質青瓷的事實??梢?,唐秘色瓷的‘秘色’乃精品之義”中提煉出最后一句作為答案點;從“關于五代吳越國時期的秘色瓷,北宋趙令時說‘世言錢氏有國,越州燒進為供奉之物,不得臣庶之用,故云秘色’”中提煉出答案“唐朝貢窯生產進貢的青瓷,都是精品”;從“上林潮后司岙五代窯址曾發(fā)現(xiàn)官樣刻花碗瓷片,圖案繁縟,飾以龍紋、褐彩等,這在其他普通窯址中極難見到。這一時期的秘色瓷專指此類釉色‘似一泓清漪’的上層貴族專用瓷”得出“五代吳越國時期的秘色瓷,專指此類釉色‘似一泓清漪’的上層貴族專用瓷;從材料一“宋以后,越窯衰落,李日華云‘南宋時,余姚(今慈溪)有秘色瓷,粗樸而耐久’,陸游記曰‘耀州出青瓷器,謂之越器,以其似余姚縣秘色也’。自此,秘色瓷成了類越青瓷的泛稱”中提取出“宋以后,秘色瓷成了類越青瓷的泛稱”。第二問演變趨勢,應該遵循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般符合先開端或興起,再到發(fā)展鼎盛,最后是衰落,甚至是消亡的發(fā)展過程。文中材料二說“那么秘色瓷始燒于何時呢?秘色瓷能得到當時詩人的贊譽,應是在它出現(xiàn)一段時間以后?!薄皳?jù)此估算,越窯秘色瓷約在九世紀中葉出現(xiàn)了”,這是開始興起的階段;材料二中“在法門寺塔唐代地宮出土的1313件秘色瓷器中,除11件漆平脫瓷碗色青黃外,其余均呈青綠或湖綠色,釉色純正潤澤,造型精雅莊重,顯示出燒制技術的成熟。因此,在其之前還應有一個發(fā)展過程。但據(jù)現(xiàn)有實物資料看,九世紀以前越窯瓷器出土量少,說明生產規(guī)模極其有限。從九世紀初開始,越窯紀年瓷器大量出現(xiàn),制作技術大有進步,原料加工精細,使用匣缽裝燒,瓷器質量顯著提高,具備了燒制秘色瓷的基本條件?!边@是發(fā)展和成熟或鼎盛時期;材料一說“宋以后,越窯衰落,李日華云‘南宋時,余姚(今慈溪)有秘色瓷,粗樸而耐久’,陸游記曰‘耀州出青瓷器,謂之越器,以其似余姚縣秘色也’。自此,秘色瓷成了類越青瓷的泛稱。”這是衰落或消亡階段?!军c睛】論述類文本閱讀常考考點梳理1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要句子一般是那些結構復雜的長句或內容深奧的句子或者對理解文章內容起關鍵作用的句子。解題方法:(13)一般情況下:考生通過分析句子結構,抓住關鍵詞語,即可準確解題。(11)若句子意思比較含蓄,則可采用“還句入文”法,將考查的語句放到具體的語境中去分析,并特別注意其與上下文的關系。11.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13)整體閱讀語言材料。把握語言材料的內容要點,即明確文中透露的信息點。(11)根據(jù)題干要求,對照語言材料進行搜索閱讀,查找與題干相對應的信息源,辯別真?zhèn)危Y選所需信息。(12)將題干、選項、信息源進行對照和比較,鑒別真?zhèn)涡畔ⅰi喿x題目設干擾項的方法有:13.故意將“未然”表述或推斷為“已然”。11.故意將“主要的”(主要矛盾、主要方面、主要原因)和“次要的”(次要矛盾、次要方面、次要原因)倒置。12.故意將“部分”(對部分事物情況的判斷)表述為“整體”(對某種同類屬性的所有事物情況的判斷)。13.故意將“前期”和“后期”順序顛倒。11.故意將“選擇”(具備其中一個原因或條件即可)表述為“兼?zhèn)洹保ū仨毻瑫r具備多個原因或條件)。12.故意將“肯定”和“否定”顛倒。13.故意將“原因”和“結果”顛倒,或強加因果。11.故意將“此”和“彼”顛倒。12.故意憑空捏造,將“無據(jù)”表述成“有據(jù)”。130.故意將客觀的內容進行夸大??浯笃涔δ芎托в谩R陨稀笆畟€注意”要在具體的閱讀訓練中多加留意。2、1.A2.C3.B4.D5.①傳播中國茶文化,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②促進世界各地茶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人類文化的積淀。③洞察人類文明的互通性與和睦性,增強各個國家和民族的友誼。④“一帶一路”將絲綢之路上友好交往、和平共處的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⑤增強各國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推動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窘馕觥?/p>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類題要求學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能快速找出題目各選項在文章中的對應句子并進行比對,得出正確結論。A項,“唐代以前,受客觀條件限制,北方人沒有飲茶的習俗”錯誤,材料一第一段“唐代以前,我國產茶地區(qū)和飲茶風俗主要是在南方,絕大多數(shù)人對茶是陌生的”,可知我國飲茶風俗主要是在南方,北方人有,但是少。故選A。2.此題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和篩選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時,閱讀一定要細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較。依據(jù)文意,力求明辨各選項表述的正誤。特別要注意其中的細枝末節(jié)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內容上的歸納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任意拔高等等。C項,“‘比茶大會’傳入日本,是他們用以慶賀的重要禮儀”錯誤,材料一第四段“這種游戲連同茶的栽培和飲用方法,隨后均由在中國學法的禪師帶回日本,日本斗茶戲后來逐漸演變成一種通過品嘗茶湯來判斷茶葉產地與品種的新型斗茶戲……在今天,‘茶香服’也仍是日本人用以慶賀新春及新茶上市的一項重要禮儀”,可知不是“比茶大會”是他們用以慶賀的重要禮儀,而是現(xiàn)在的“茶香服”也仍是日本人用以慶賀新春及新茶上市的一項重要禮儀。故選C。3.此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篩選信息的能力。通讀文章,注意細節(jié)。學生必須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迅速搜尋到每個選項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細比較選項的說法是否與原文一致。B項,“為了出口茶葉和輸出茶文化,明代的鄭和曾前后七次下西洋”錯誤,范圍縮小,材料二第二段“到了明代,政府更加積極地推進東西貿易的發(fā)展,并先后七次派鄭和下西洋,推動了茶葉出口和茶文化輸出”,可知鄭和前后下西洋,目的是“推進東西貿易的發(fā)展”,而不僅僅是“為了出口茶葉和輸出茶文化”。故選B。4.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必須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內容,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層層篩選,剝離出有效信息,獲得充足可靠的依據(jù),然后進行合理的推測。D項,“在傳播世界的進程中,茶葉一直居于中國商品的支配地位”錯誤,材料二第三段“從茶葉隨著絲綢之路傳播世界的歷史進程中,唯有茶葉長期居于中國商品的支配地位,并在世界創(chuàng)造了重要價值”,可知是“從茶葉隨著絲綢之路傳播世界的歷史進程中”,而不是“在傳播世界的進程中”。故選D。5.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先要對作品有整體的了解和準確的把握。要善于抓住關鍵語句,理解作品內容,把握作者觀點。解答本題,可將各選項表述同文本相關內容加以比照,確定答案?!霸诮袢盏木挼椤⑻﹪?,人們也還在食用加鹽、辣椒等發(fā)酵制成的腌茶。以茶為鏡,既能照見各時各地茶文化的多樣性,也能洞察人類文明的互通性與和睦性”,即傳播中國茶文化,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促進世界各地茶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人類文化的積淀;“茶馬古道不僅是茶葉補給的重要途徑,茶文化的傳播與交融的重要通道,也是沿線各族人民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茶文化隨著道路的延伸和傳播,流傳到了南亞、東南亞等地區(qū),走進這些不同民族的生活,融入風姿各異的文明”“中國茶與茶文化還與當?shù)厣鐣幕嘟Y合,發(fā)展出新的茶文化形態(tài),如韓國的茶禮、日本的茶道、英國的下午茶等民族的、地域的茶文化,豐富了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人們物質與精神文化生活”,即洞察人類文明的互通性與和睦性,增強各個國家和民族的友誼;“中國與世界各國開展以‘和’為核心思想的中國茶和茶文化等多方面交流和合作,將絲綢之路上友好交往、和平共處的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即“一帶一路”將絲綢之路上友好交往、和平共處的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和引導下,將中國茶文化傳播融入全球網絡化發(fā)展中,使得茶文化傳播更加快速,影響范圍更廣,可以增強沿線各國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從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動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即增強各國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推動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點睛】實用類閱讀技巧:論述類文本中,以果求因,以因推果,是常見思維模式,含有因果關系的語句比較密集。文本中有一些概念(這樣說是為了方便,其所指范圍有時較寬),它們自身內涵以及與其他概念之間的區(qū)別需要我們借助語言辨明。從語流關系來說,論述類文本中前后語句之間存在著擴展與被擴展的關系。被擴展句有時在前,有時在后。閱讀時,我們要抓住這樣的語流片段,搞清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為了讓語言簡明連貫,少不了使用代詞。而閱讀時,就要能隨機明晰代詞所指的具體內涵。有時,代詞指代的對象明確,容易判斷。3、C【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的連貫性。解答此題,首先瀏覽語段,把握中心話題,然后分析橫線前后的內容,借以確定首句和尾句,最后分析幾個句子,找出關聯(lián)詞、代詞、指示代詞,以此確定句子之間的關聯(lián)。橫線前面說“家族祠堂是祖先崇拜之地”,主語是“家族祠堂”,②句“這里”指代“祠堂”接前文,故放在首句,排除AD兩項。②“……更有土地廟,祈求農業(yè)豐收”中“土地廟”引出第④句,然后述說“土地廟”,引出①⑤,這兩句是對“土地廟”“土地神”的解說;最后為③⑥,解說“社林”“社樹”,排除B項。故選C。4、1.B2.B3.A【解析】1.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詞語的意思,再結合語境辨析正誤。第一空,“納入”,指放進歸入,多用于抽象事物;“寫入”,寫到;文中是說將中醫(yī)放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yī)學綱要中,應使用“納入”。第二空,“信奉”,信仰敬奉;“篤信”,深信不疑。語境是說人們對中藥的相信,應使用“篤信”。第三空,“相反相成”,意為兩個看起來是相反的事物,實際上是互相依賴,互相促進的,指相反的東西有同一性;“相輔相成”,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輔助,缺一不可。結合前面“對于寒病就要用熱性藥,對于熱病就要用寒性藥,這里藥性與病性是相逆的”可知,“寒”“熱”是相反,應使用“相反相成”。第四空,“若非如此”,如果不是這樣;“反之”,與此相反。語境中,上文說“對于寒病就要用熱性藥,對于熱病就要用寒性藥,這里藥性與病性是相逆的”,下文說的是“以熱益熱,以寒增寒”,前后相反,應使用“反之”。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的連貫性。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設題的形式,如本題是從文中抽出一句話讓考生進行選擇,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語境,明確主語的一致性,明確句式的對稱性,明確前后內容的照應。括號內所填語句處于第二段的開頭,是承上啟下的關鍵所在,由第一段的“中醫(yī)”話題轉換到第二段“中藥”及中藥“氣”的話題,BC承上啟下銜接連貫的作用較AD來得恰當,所以排除AD兩項。B和C的次句都有“中藥”和“氣”,符合文意,但B項以“氣”收尾,與下一句開頭“這個“氣”形成頂針的效果,故B項最恰當。故選B。3.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瀏覽選項,排除有明顯錯誤標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再分析修飾成分。原句主要錯誤有三:一是被動句錯用,“中藥的這種特性,被一一體現(xiàn)在每一味藥中”應改為“中藥的這種特性,一一體現(xiàn)在每一味藥中”;二是關聯(lián)詞語誤用,導致強加因果,刪除“因為”;三是句中“它”指代不明,可以指代“這種特性”,也可以指代“中藥的這種特性,被一一體現(xiàn)在每一味藥中”,此處當指“這種特性”。B項,沒有解決強加因果的問題。C項,未修改被動句使用錯誤和指代不明的問題。D項,未修改原句語病。故選A?!军c睛】語病主要分為六種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和贅余、結構混亂、語意不明、不合邏輯;而這六種類型又可歸納為兩大類,即結構性語病和語義性語病。對于結構性病句,考生應多從語法角度分析,先壓縮,再看搭配。要認真細致審讀每個選項,重點注意分析并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將并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他成分搭配,驗證其當否。對于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xié)調,再分別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驗證其當否。對于語序不當?shù)木渥?,先也要憑語感檢測,再將不協(xié)調的詞語或句子調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對因不明詞義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語句,應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方法是拆字組詞。5、1.B2.這兩句通過鮮明的對比表現(xiàn)沉厚深切的感情。戰(zhàn)士在拼死作戰(zhàn)、流血犧牲,而將軍卻縱情聲色,欣賞美人歌舞,尖銳地揭露了軍中苦樂不均的殘酷現(xiàn)實,批判了將軍們的荒淫失職,飽含了作者對戰(zhàn)士的同情。【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深入中原”的理解有誤。從原詩“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可知胡騎騷擾的是“邊土”,即邊地”,而不是“深入中原”。故選B。2.本題考查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題干中關鍵詞“沈至”中“沈”通“沉”,該詞意思是沉厚深切。答題時注意結合詩句、手法,具體分析情感。鑒賞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題,即看標題、看作者、看注釋;抓詩眼(或詞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組織答案時,要用能夠準確表現(xiàn)作者情感特點和情感基調的詞語來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時要積累一些常見的詩歌情感規(guī)范用語。例如本題就可根據(jù)標題、注釋、等關鍵詞句分析作答。上句“山川蕭條極邊土”,展現(xiàn)開闊而無險可憑的地帶,帶出一片肅殺的氛圍?!昂T”迅急剽悍,像狂風暴雨,卷地而來。漢軍奮力迎敵,殺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時此刻,那些將軍們卻遠離陣地尋歡作樂:“美人帳下猶歌舞”這樣嚴酷的事實對比,有力地揭露了漢軍中將軍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敗的原因。戰(zhàn)士在前線殺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將軍們依然逍遙自在的在營帳中觀賞美人的歌舞。士兵辛苦久戰(zhàn)、室家分離與漢將臨戰(zhàn)失職,縱情聲色,都是鮮明的對比,矛頭所指十分明顯,因而大大加強了諷刺的力量,也表達了詩人對下層士兵的深切同情。重點是對關鍵詞“沈至”的理解,然后是結合文本從情感角度進行剖析。6、杳不知其所之也潯陽地僻無音樂捫參歷井仰脅息蕭關逢候騎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拄杖無時夜叩門轉益多師為汝師勇者不必有仁【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本題,主要是根據(jù)詩詞的篇名和橫線前后句的提示來默寫。名句背誦默寫難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滿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來,二是寫了錯別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課內的句子當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內容記憶,這樣不會背錯填錯句子,同時關注其中易錯的字。這些字主要是形聲字,考生很容易寫成同音異形字,默寫時要注意一下易錯字詞:杳、潯、捫、蕭、夭閼。點睛: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課內所學篇目,只有少數(shù)來自課外,該如何識記這些課內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復雜,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經常在這些“淺水灘”“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寫,光記不辨,不知道聯(lián)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來區(qū)分。所以在平時對名句記憶時要立足于對詩句的理解,現(xiàn)在課標卷已經考核“理解性默寫”,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既準確還不容易寫錯字,然后要立足于“寫”,不要背下來但得不到分數(shù)。7、1.樂意愿意情狀2.CC3.每當有敵寇入侵,(郭衍)就率領統(tǒng)領的部隊抵抗他們,一年中多次取得勝利,讓齊氏非常畏懼,陳王更加親信他。4.于貴洲南與賊戰(zhàn)/敗之/大獲舟楫糧儲/以充軍實。5.“上大善之”是因為郭衍在救災過程中親力親為、當機立斷、救濟百姓有功勞?!耙娣Q其孝順”是因為郭衍勸諫皇帝享樂荒政的行為迎合了皇帝的怠惰心思。(或:一次是因為為政有功,一次是因為諂媚奉承,性質不同。)6.第⑤段指出了郭衍缺失是非標準、尸位素餐的問題,這與郭衍協(xié)助晉王謀反、對帝王阿諛奉承的行為相一致;但是與郭衍抵御外敵入侵、興修水利、救災親歷親為等行為相背。因此,我認為這一評價不夠辯證,對人的評價應辯證全面?!窘馕觥?/p>

1.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應審題,明確選擇的要求,如本題“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然后應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詞語的意思。(1)“得樂徙千余家”意思是“招來自愿遷徙的有一千多家”,“樂”意思是“樂意”“愿意”。(2)“以狀奏高祖”意思是“把這些情況上奏給高祖”,“狀”是名詞,情狀,情況。2.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應審題,明確選擇的要求,如本題“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然后應結合具體的語境理解詞語的意思。(1)“周陳王純引為左右”意思是“北周陳王宇文純征辟他在身邊”,“引”意思是“征召”“征辟”。故選C。(2)“高祖聽衍共妻向江都”意思是“高祖聽憑郭衍與妻前往江都”,“聽”意思是“任憑”“聽憑”。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jù)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爸痢?,到,入侵;“輒”前省略主語“郭衍”,“輒”,就;“所領”,所統(tǒng)領的部隊;“御”,抵御,抵抗;“歲”,年;“數(shù)”,多次;“告捷”,獲得勝利;“為……所”,被;“憚”,忌憚;“益”,更加。4.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shù)某煞謥頂??!坝谫F洲南”是表地點的狀語,也是“與賊戰(zhàn)”的地方,二者構成偏正結構,不能斷開;“敗之”是“戰(zhàn)”的結果,“之”是“敗”的賓語,動賓短語后斷開;“獲”是動詞,賓語是“舟楫糧儲”,動賓短語后斷開。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文意,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如本題“第②④段分別提到‘上大善之’‘益稱其孝順’,但其原因的性質有所不同,請分析其不同之處”,然后找到這兩段中的相關內容,分析“上大善之”“益稱其孝順”,找出二者的不同之處。先看第二段,“上大善之”在該段的最后,所以皇上稱贊的事情應該在前面,前面說“五遇秋霖大水,其屬縣多漂沒,民皆上高樹,依大冢。衍親備船栰,并赍糧拯救之,民多獲濟。衍先開倉賑恤,后始聞奏”,前一句是說所轄地區(qū)發(fā)生水災,后一句寫郭衍的表現(xiàn),“親備船栰,并赍糧拯救之,民多獲濟”,由此可知,皇上稱贊的原因是郭衍親力親為、當機立斷、救濟百姓有功勞。再看第四段,“益稱其孝順”在該段的結尾,所說內容應在前面,即“衍能揣上意,阿諛順旨。帝每謂人曰‘唯有郭衍,心與朕同?!謬L勸帝取樂,五日一視事,無得效高祖空自劬勞。帝從之,益稱其孝順”,由此可知,皇帝稱贊他,是因為他善于揣測上意。6.本題考查學生把握人物形象,結合文本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如本題“你是否認同第⑤段對郭衍的評價?請結合全文加以分析”,然后找到第五段的評價之語,理解其意思,再看與上文郭衍的表現(xiàn)是否相合,以此表明自己的觀點。第五段說“郭衍無所是非,不能輕重,默默茍容,偷安高位,甘素餐之責,受彼己之譏”,意思是郭衍沒有是非標準且居位食祿而不做事;再看上文郭衍的表現(xiàn),如第四段提到“晉王有奪宗之謀,托衍心腹”“衍能揣上意,阿諛順旨”,郭衍在這兩件事中的表現(xiàn)與第五段的評語是一致的;但第一段提到郭衍抵御外敵入侵,第二段提到郭衍興修水利和救災親歷親為,這些事情表明郭衍有政績,也有一定的作為,“偷安高位,甘素餐之責”一說不當,由此可知,第五段的評價不夠全面。【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義法:由于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jù)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刹扇〈朐姆?、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蓪⒃~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出詞性,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參考譯文:郭衍,字彥文,自稱是太原介休人。郭衍年少時就驍勇英武,善長騎馬射箭。北周陳王宇文純引用他在身邊,累積功勛升遷為大都督。當時,北齊沒有平定,郭衍奉詔到天水招募兵卒,用來鎮(zhèn)守東邊的邊境,招來自愿遷徙的有一千多家。每當有敵寇入侵,郭衍就率領所統(tǒng)率的部隊抵抗他們,一年內數(shù)次打敗北齊軍隊的進攻,很是讓北齊軍畏懼,陳王因此而更加重用他。郭衍被征召為開漕渠大監(jiān)。部署統(tǒng)率水工,鑿渠引渭河的水,經過大興城北面,向東到潼關,漕運四百多里。關內依賴著它,把它命名為“富民渠”。開皇五年,郭衍被任命為瀛州刺史。適逢秋雨成災,他的屬縣多被水淹沒,老百姓都爬上高樹,占據(jù)高大的墳墓躲避大水。郭衍親備船只木筏,同時帶上糧食賑救百姓,老百姓大多獲得救濟。郭衍先開倉發(fā)糧賑濟百姓,然后再稟奏皇上?;噬戏浅Y澰S他的這種做法。十年,跟隨晉王楊光出京鎮(zhèn)守揚州。恰逢江表謀反,任命郭衍任總管,統(tǒng)領一萬精銳不對先進駐京口。在貴洲南和叛賊作戰(zhàn),大敗叛賊,獲得舟楫糧草來充實軍需。晉王有奪太子位的陰謀,想以郭衍為心腹,派宇文述把這種想法告訴了郭衍,就召來郭衍,與他暗地共同策劃。又擔心別人對他們無緣無故的來往起疑心,假稱郭衍的妻子患有大脖子病,王妃蕭氏有辦法能夠給她治療。把這些情況上奏給高祖,高祖聽憑郭衍與妻前往江都,來來往往沒有限制。郭衍又假稱桂州俚謀反,晉王就上奏讓郭衍興兵討伐他。因此大規(guī)模地修造盔甲兵仗,私下里收養(yǎng)門客兵卒。郭衍能揣摩皇上旨意,阿諛順從皇上?;噬铣3θ苏f:“只有郭衍,與朕同心?!惫苡衷浌膭罨噬先?,五日才理一次朝政,不要效仿高祖白白地讓自己辛苦?;噬下爮牧怂脑?,更加稱贊他的忠順。史臣說:“郭衍沒有是非標準,不知孰輕孰重,默默屈從附和以取容于世,身處高位,貪圖眼前的安逸,甘受占據(jù)高位卻無所事事的指責和譏諷。這本就是君子所不齒的行為,也是左丘明所深以為恥的事情”。8、1.(1)秋天午后炎熱,樹葉顏色依如夏日,讓人產生樹葉堅牢的錯覺;(2)表面堅牢的樹葉經晚霜后迅速飄落,這行強烈的對照讓作者發(fā)出“最經不住”的感嘆。2.無論是選段中的河邊紙燈、雨夜杜鵑、秋天落葉、寺院鐘聲、山路積雪,還是本文中的松鼠叫聲、陰霾天空、隨水流逝的落葉,都帶有一種美麗而傷感的美作者描摹的這些意象,都傳達了寂寞之情一則表現(xiàn)了游子的鄉(xiāng)愁,另一則表現(xiàn)了對于自然界花開花落與人間無常的無可奈何的感喟。3.向軒譯文追求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形式美,句子短促、用詞典雅,如“轉蓬”一詞準確地傳達了原文的漂泊之意,錯落的詩行猶如飄零的落葉,有一種視覺英,陳德文譯文,詩行簡潔,“輕薄”一詞準確地傳達了落葉被無情撥弄的命運。4.B5.從篇章結構上看,“落葉”貫穿全文,是全文的敘事線索;作者由眼前的“落葉”想到初來美國時的躊躇滿志;時光飛逝,葉變老,在黃昏的公園里,作者從回憶和幻想中驚醒,面對“落葉”,陷入深沉的思考中。從詞義內涵上看,“落葉”與文章主旨有密切關聯(lián):“落葉”是作者活動的背景,落葉時節(jié)是美國演藝界活動最多的時候,作者可借此機會學藝;“落葉”暗喻作者本人,從春日嫩葉般的肆無忌憚到“落葉”般的沉靜思考;“落葉”也是作者可以靜心欣賞的唯美對象,作者認為可以陶醉于“落葉”的美麗而忘記一切。6.“落葉”時節(jié)是美國演藝界開展活動的好時機,去年此時“我”躊躇滿志,四處學藝;今年秋季,“我”對自己是否還有機緣參與活動計保持去午的激情等表示疑問。示例1【闡釋】:作者在第⑨段中說“我們在不斷地追逐愛情、追逐成功的美夢。但是我們并不是真的指望所有美夢都能成真”,追求的樂趣就在于能在想象和希望中自我沉醉;那么,隨著今年落葉季節(jié)而來的藝術活動,自然會引發(fā)作家追逐和沉醉其間的熱情。第⑩段,在結尾處,作者面對暗夜中寂寞的落葉,仍“一直跳望著”,沉醉其間,樂此不疲,體現(xiàn)了作家“沉醉此刻”這一獨特的審美追求。示例2【質疑】作者對自己是否能保持去年的激情表示疑問,意味著作者在反省當初不免幼稚、不免空想多于實際的一些舉動,如第④段夢想“早日成為日本未來社會新歌劇的奠基人”。第⑤段“腋下夾著一本詩集”在詩人銅像大道上走了一通就“感到自己也加入了不朽的詩圣們的行列”,第⑥段看到對面走來的美女就幻想自己以優(yōu)美的作品打動了她進而跟她結婚,等等,作者盡管說要在詩歌與美酒面前沉醉,但面對紛飛的落葉,也不免感嘆“好似失落了一場昔日的戀情”,從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的激情在逐漸冷卻,冷清中的自我追問,至少表示了作者目前處在糾結中,樸素的理性在艱難地蘇醒?!窘馕觥?.本題考查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這類題首先粗讀全文,然后重點閱讀相關段落,勾畫重點詞句,概括作答。答題注意:組織答案要層次分明、語言簡潔流暢。本題題干要求概括“為什么說‘美國的樹葉最經不住秋天’”,回歸文本可以發(fā)現(xiàn),一開始寫到“仍像夏天一樣顏色沒有改變”,這給了人一種錯覺“看似堅實”,“但卻一片片沉重而懶散地紛紛飄落下來了”,這與表面看到的形成鮮明的對比,可見“經不住”秋天是因為美國的樹木落葉早。2.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的形象、把握作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