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中國對外貿易發(fā)展概述
本章結構與主要內容第一節(jié)中國封建社會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對外貿易第二節(jié)新中國成立至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對外貿易第三節(ji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第四節(jié)中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跨越
本章思考題
第一節(jié)中國封建社會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與其他國家或地區(qū)之間的商品與服務的交換活動,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包括進口與出口兩個部分。當今世界全球化潮流中,貿易關系構成各國經濟間最基本的聯(lián)系紐帶。一、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對外貿易
(一)秦漢時期:絲綢之路;(二)唐宋時期:唐朝都城長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三)明清時期:1405~1433年期間,鄭和七下西洋,是中國古代對外貿易史上輝煌的一頁;鄭和航海要早于哥倫布航行(1492年)。后清政府頒布“禁海令”,實施閉關鎖國政策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的對外貿易
(一)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時期對外貿易概況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完全喪失了對外貿易的自主權,對外貿易呈現(xiàn)出典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性質。在1949年,中國對外貿易額僅為3.38億美元,甚至不及1919年的30.84億美元。
(二)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時期對外貿易特點
1.對外貿易被帝國主義與官僚買辦資產階級所控制和壟斷。2.進出口商品結構完全適應西方列強利益的需要。3.對外貿易長期巨額逆差和不平等交換。4.貿易對象主要集中于少數(shù)西方大國。
第二節(jié)新中國成立至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對外貿易一、社會主義對外貿易的建立廢除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一切特權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對外貿易企業(yè)改造私營進出口業(yè)
二、社會主義對外貿易的發(fā)展(一)國民經濟恢復時期(1950—1952)1、積極發(fā)展與前蘇聯(lián)、東歐國家的經貿關系2、進口大量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必需的物資與抗美援朝物資3、相應組織農副土特產品及原料產品的出口(二)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1953—1957)1、從前蘇聯(lián)、東歐國家分別進口156項和68項重點建設工程所需技術設備2、除了出口傳統(tǒng)的農副產品外,增加了輕紡產品的出口3、拓展了與東南亞國家和西方國家的貿易關系4、貿易規(guī)模不斷擴大,并從1956年起扭轉了長期的逆差局面(三)第二個五年計劃和國民經濟調整時期(1958—1965)1、對外貿易額從急劇增加到大幅度下降后轉為逐步回升(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2、進口中糧食等生活資料比重大幅度增加,生產資料比重下降3、貿易伙伴開始面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同日本和西歐的貿易取得突破性進展4、出口商品根據(jù)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的需求進行了調整,輕紡產品出口增加較快1、文化大革命使中國對外貿易陷入倒退和徘徊不前的境地;2、與日本、美國、聯(lián)邦德國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和經貿關系;3、對外簽約引進的項目價值過高,大大超過國家的財力范圍。(四)“十年動亂”與撥亂反正時期(1966~1978年)。第三節(jié)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一、對外貿易規(guī)模迅速擴大,增長率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和世界貿易增長率
對外貿易規(guī)模通常用一定時期一國的進出口貿易額、出口貿易額和進口貿易額來表示。對外貿易規(guī)模對比:1978年與2008年單位:億美元資料來源:商務部網站(http://)P11表1年份進出口總額出口額進口額1978206.497.5108.9200825616.314285.511330.9加入WTO后的2002~2007年,是我國對外貿易增長最快、增速最為穩(wěn)定的時期。中國對外貿易增速不僅高于同期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也大大高于世界貿易的平均增速。2007年,中國是全球第三大貿易國、第二大出口國和第三大進口國。出口貿易的迅猛增長,使中國外貿順差越來越多,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
對外貿易依存度
=(進口額+出口額)/GDP。我國目前的外貿依存度不僅高于其他發(fā)展中大國,也高于美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過高的外貿依存度既表明經濟開放度高,對外貿易對國民經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大,也表明中國經濟發(fā)展過度依賴國際市場,容易受到國際環(huán)境中不利因素的沖擊,已引起人們對于國家經濟安全的關注。
二、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不斷優(yōu)化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即進出口商品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國對外貿易中各類商品的組成,即某類商品的進出口貿易額與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值。國際通行的對進出口商品的分類,是按照《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進行的,將進出口商品整體上分為初級產品和工業(yè)制成品兩大類。
參考資料:中國海關統(tǒng)計(P13表2)(http://)初級產品(PrimaryProducts),指未經加工或只經初步加工的產品,按SITC可以劃分為五類:①食品及活動物②飲料及煙類③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④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⑤動植物油、脂及蠟工業(yè)制成品(ManufacturedProducts)是指對初級產品進行加工或再加工所得的產品,包括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按SITC具體又可劃分為五類:①化學品及有關產品②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③機械及運輸設備④雜項制品⑤未分類產品中國的進出口商品結構也在不斷改善,特別是出口商品結構得以明顯優(yōu)化。
1980年,初級產品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為53.4%,工業(yè)制成品的出口比重為46.6%。2007年,對外貿易出口額中的94.9%為工業(yè)制成品,初級產品出口僅占5.1%。但在我國的工業(yè)制成品出口中,相當比例的產品還屬于勞動密集型低技術、低附加值的產品。
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兩次大的跨越:1986年,紡織服裝取代石油成為我國第一大類出口商品1995年,機電產品成為我國最大類出口商品機電產品(MachineryandElectronics)是機械、電工電器、儀器儀表、運輸工具、電子等產品(包括成套設備、機組、單機、零部件等)的總稱。資源、勞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所占比重變化①機電產品出口迅速增長機電產品自1995年起已連續(xù)成為中國第一大出口商品,目前已占全部外貿出口的半壁江山,其中超過四成是高新技術產品。②輕紡產品出口比重呈下降趨勢輕紡產品雖然仍是中國主要出口產品,但隨著中國產業(yè)結構和出口商品結構的不斷優(yōu)化,其在外貿出口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趨勢。三、多元化的對外貿易市場結構正在形成
對外貿易市場結構,也稱為對外貿易地區(qū)分布或國別構成,是指一定時期內各個國家或國家集團在一國對外貿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以它們各自的進口額、出口額、進出口額分別占該國進口額、出口額、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來表示。對外貿易市場結構表明一國出口貨物的去向與進口貨物的來源,從而反映一國與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之間經貿聯(lián)系的程度。
2007年中國前10位貿易伙伴2010年中國主要順差及逆差來源地:前10位順差來源地依次為中國香港、美國、荷蘭、英國、印度、意大利、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越南、巴拿馬、西班牙。其中,對中國香港和美國的貿易順差較為明顯。前10位貿易逆差來源地依次為中國臺灣、韓國、日本、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安哥拉、瑞士、巴西、泰國。其中,對中國臺灣、韓國、日本的貿易逆差較為明顯。
P16表3和表4四、對外貿易企業(yè)結構趨向多元,外商投資企業(yè)成為出口主力
對外貿易企業(yè)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各類企業(yè)在一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可以用它們各自的進口額、出口額、進出口額分別占該國進口額、出口額、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來表示。我國的對外貿易企業(yè),可劃分為國有企業(yè)、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其他企業(yè)(主要包括集體企業(yè)與私營企業(yè))三類。
外商投資企業(yè)出口貿易增長迅速,目前已占據(jù)了中國出口貿易的半壁江山以上。2010年,外資企業(yè)出口占比為54.6%。私營企業(yè)迅速成為我國外貿領域一支重要的力量,在我國進出口貿易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07年,私營企業(yè)出口貿易額已超過國有企業(yè),占我國出口貿易總額的20.3%。
P17表5
五、沿海省市在對外貿易地區(qū)結構中的地位顯著(P20表8)對外貿易地區(qū)結構,即一定時期內一國內的各個地區(qū)在該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可以用這些地區(qū)各自的進口額、出口額、進出口額分別占該國進口額、出口額、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來表示。中國對外貿易長期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區(qū)。如何縮小中西部地區(qū)與沿海省市在外貿上的差距,是有待解決的課題之一。
六、貿易方式多樣化,加工貿易成為主要出口貿易方式
貿易方式是指國際貿易中買賣雙方所采用的各種交易的具體做法。根據(jù)貿易方式的不同特征,可把我國的貿易方式分為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方式三種。
一般貿易是指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企業(yè)(包括在華外商投資企業(yè))進行單邊進出口的貿易。加工貿易是指從國外進口原材料、零部件,利用本國的生產能力和技術,將其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從中獲得相應收益的貿易方式,具有“兩頭在外”、進口與出口相聯(lián)系的特征。
我國常見的加工貿易方式一般包括進料加工、來料加工、來件裝配和協(xié)作生產,即所謂“三來一協(xié)”。其他貿易方式是指除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以外的貿易方式,主要包括易貨貿易、邊境小額貿易以及保稅倉庫進出境貨物、保稅區(qū)倉儲轉口貨物進出口等方式。相比于加工貿易與一般貿易,其他貿易方式在整體上一直處于從屬地位。
近些年來,加工貿易出口占我國出口總額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據(jù)統(tǒng)計,我國80%以上的加工貿易是由在華外商投資企業(yè)完成的。加工貿易對于促進我國進出口貿易順差的增長,擴大勞動力就業(yè),以及帶動我國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都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第四節(jié)中國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跨越一、中國已是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貿易大國并不必然是貿易強國的代名詞。貿易大國地位主要從貿易數(shù)量方面體現(xiàn),而貿易強國的地位則主要是在貿易質量方面得以體現(xiàn)。與當今世界主要貿易強國相比,中國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資料來源:世界貿易組織(P23表10)()二、世界貿易強國的基本特征(一)經濟與貿易高度發(fā)達,對世界經濟貿易影響力強;(二)位于國際分工價值鏈的頂端;(三)擁有眾多一流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四)是國際經濟貿易規(guī)則的制定者。三、中國與世界貿易強國的現(xiàn)實差距(一)服務貿易發(fā)展相對滯后;(二)出口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比較優(yōu)勢集中體現(xiàn)在處于價值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上;(三)尚未形成一大批綜合實力強,能夠深度參與國際競爭的跨國企業(yè);(四)外貿效益增長依靠數(shù)量擴張,貿易條件惡化;(五)只是國際貿易規(guī)則的被動接受者。四、實現(xiàn)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跨越
(一)大力發(fā)展服務貿易,提升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二)實施品牌戰(zhàn)略,重構中國對外貿易的比較優(yōu)勢;(三)實施科技興貿戰(zhàn)略,提高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四)推進對外直接投資,培育中國的跨國公司;(五)全面穩(wěn)健地融入全球經濟,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拓展練習14、簡要評價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之處。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的成就:(1)對外貿易規(guī)模不斷擴大;(2)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改善;(3)國際貿易市場向多元化發(fā)展;(4)靈活多樣的貿易方式拓展了對外貿易領域;(5)外商投資企業(yè)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發(fā)展的重要增長點。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不足:(1)貿易增長方式相對粗放,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2)核心競爭力不強,缺乏自有品牌和營銷網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產品還比較少。(3)出口產品層次偏低,不少產品仍處于國際分工價值鏈的低端環(huán)節(jié),附加值不高,還有一些資源消耗高,環(huán)境污染重的產品,且占一定比重。(4)對外貿易方式仍呈初級化。(5)尚未形成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綜合實力強,能夠深度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企業(y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豐眼窩的臨床護理
- 熱帶痙攣性輕截癱的臨床護理
- 小兒腎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護理
- 2025年中級銀行從業(yè)資格之中級公司信貸真題練習試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初級銀行從業(yè)資格之初級風險管理每日一練試卷A卷含答案
- 手機上網綜合征的臨床護理
- 心肌梗死后心包炎的臨床護理
- 點燃新質生產力新引擎
- 新生兒竇性心律失常的臨床護理
- 什么是全期末考試卷及答案
- 水工維護初級工技能鑒定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江蘇省糧食集團招聘筆試題庫2024
- 運維項目進度計劃
- 商場中央空調租賃協(xié)議模板
- 十八項核心制度
-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期中模擬測試數(shù)學試卷(人教版)
- 國家開放大學《Python語言基礎》實驗4:條件分支結構基本應用參考答案
- OTA代運營協(xié)議文檔
- 內分泌科常見急危重癥搶救流程
- 污染源權重分析報告
- 后勤人員保密知識講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