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古代詩歌五首:登飛來峰》課件-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1頁
第21課《古代詩歌五首:登飛來峰》課件-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2頁
第21課《古代詩歌五首:登飛來峰》課件-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3頁
第21課《古代詩歌五首:登飛來峰》課件-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4頁
第21課《古代詩歌五首:登飛來峰》課件-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21.3登飛來峰王安石學(xué)習(xí)目標反復(fù)吟詠,加深理解,熟讀成誦。把握有關(guān)詩歌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從形象入手,體會詩歌的意境,領(lǐng)會詩歌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詩歌所蘊涵的文化內(nèi)涵。新課導(dǎo)入相傳有一天,靈隱寺的濟公和尚突然心血來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從遠處飛來,那時,靈隱寺前是個村莊,濟公怕飛來的山峰壓死人,就奔進村里勸大家趕快離開。村里人因平時看慣濟公瘋瘋顛顛,愛捉弄人,以為這次又是尋大家的開心,因此誰也沒有聽他的話。眼看山峰就要飛來,濟公急了,就沖進一戶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見和尚搶新娘,就都呼喊著追了出來。人們正追著,忽聽風聲呼呼,天昏地暗,“轟隆隆”一聲,一座山峰飛降靈隱寺前,壓沒了整個村莊。這時,人們才明白濟公搶新娘是為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這座山峰稱為“飛來峰”。千年前的一個夏天,有位年青人,登上此峰,觸發(fā)感想,作了一首詩,叫《登飛來峰》。作者簡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官至宰相,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號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其詩遒勁清新。有《臨川集》一百卷傳世。寫作背景《登飛來峰》為王安石30歲時所作?;实v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徑杭州,寫下此詩。這首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詩人年少氣盛,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抒發(fā)胸臆,寄托壯懷,可看做萬言書的先聲,實行新法的前奏。文意梳理朗讀指導(dǎo)登飛來峰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譯文:飛來山上的應(yīng)天塔高聳入云,聽說在雞叫時可以看見太陽升起。實寫虛寫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譯文:不怕浮云遮住了視線,只因為置身在塔的最高層。精讀課文1.詩人寫景的立足點在哪里?用詩中原句回答。飛來峰上千尋塔。沒有。聞?wù)f。2.詩人有沒有看到“雞一鳴時,見日始欲出”的奇妙景象?詩中哪個詞可以看出來?精讀課文3.前二句寫飛來山上的塔有何特點?又是如何寫的?寫塔極高;用夸張手法說塔高“千尋”。又用“聞?wù)f”襯托塔的高聳。天剛破曉,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紅日初升的景象。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4.作者處在飛來峰的高塔之上,有什么獨特的感受呢?用原句回答。精讀課文5.后二句用什么表達方式?你如何理解這句的意思?議論;表面寫不怕浮云遮住了遠望的眼睛,只是因為身在最高的山峰。實際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生活哲理。從而使人認識到:人不能只有眼前利益,應(yīng)該放眼大局和長遠。詩人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實行改革,積極推行新法,抑官僚制地主和豪商的特權(quán),以期富國強兵,但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對?!兜秋w來峰》即作于1050年,當時他30歲,由寧波縣令改任舒州通判。他向往美好前程,期待變革。詩中“浮云”,比喻當時的保守勢力。6.在這首詩中,“浮云”有什么隱含的深意呢?精讀課文7.把保守勢力說成是“浮云”,并且不畏,這體現(xiàn)了王安石怎樣的精神?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要想看得遠,視野更開闊,就必須登上最高的一層。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說說你從中懂得了什么?合作探究1.王安石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有怎樣的政治抱負呢?本詩表達了他對保守勢力的蔑視,以及要進入最高統(tǒng)治層,為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詩人借景抒情、語言生動,從自然情景中很自然地提煉出深刻哲理,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高瞻遠矚,不畏艱難,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負。文章主旨這是一首哲理詩,前兩句緊扣詩題,描寫景物,引出豐富的聯(lián)想。上句采用夸張手法,表現(xiàn)了飛來山上的塔之高。下句聯(lián)想到“聞?wù)f雞鳴見日升”,表現(xiàn)了詩人的蓬勃朝氣。后兩句把抽象事理寓于具體形象中,抒發(fā)了詩人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一展抱負的豪情壯志。寓情于景,寓理于景文本特色閱讀下面古詩,按要求作答。登飛來峰(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飛來山上千尋塔”指出了飛來峰上塔的高度。一尋是八尺,詩人用“千尋”這一詞語,極言飛來峰上的古塔之高,以此來說明自己的立足點之高。B.“聞?wù)f雞鳴見日升”巧妙地呈現(xiàn)了晨雞報曉時分,在飛來峰頂?shù)母咚纤吹降男袢諙|升的輝煌景象,這里的景色描繪屬于實景描寫。C.結(jié)尾兩句表達了多層含意。首先表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思考;其次表明了詩人年少氣盛,抱負不凡,具有遠大的政治理想。D.這是一首登高抒懷之作。起首即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