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文(16篇)知識點考點集錦_第1頁
中考古文(16篇)知識點考點集錦_第2頁
中考古文(16篇)知識點考點集錦_第3頁
中考古文(16篇)知識點考點集錦_第4頁
中考古文(16篇)知識點考點集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6年中考古文(16篇)知識點、考點集錦文言文復習要點及要求1、文學常識(準確熟練,不混淆,不錯字、注意與本文有關的文章及文學知識)2、字形、字音(認準、讀對,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3、默寫(大綱規(guī)定的20篇古文)(準確熟練,書寫規(guī)范、不寫錯字、白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寫草字、不寫簡化子、字體工整、字跡清晰。注意面具名句、主旨句、描寫句、運用修辭句)4、實詞翻譯(以書中注釋為主,準確,全面,特殊用法、注釋中有“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5、句子翻譯(關鍵字、名句,準確、流暢、完整,體現(xiàn)重點詞含義)6、文章內容要點(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態(tài)度、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質,段意、層意、句意、結構特點、寫法特點、自己的感受。補充事例及名言。)附:近幾年已考文章,不考閱讀知識,但要背誦文中的名句。中考必考古文點撥一、《論語十則》1、積累文中幾個成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煵粣u下問2、試歸納文中有關談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的例句學習態(tài)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默而識之溫故而知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3、理解背誦①《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從正面學習,也善于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也是與“取長補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孔子借題發(fā)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④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眮肀硎?;⑤闡述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⑥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tài)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⑦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⑨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⑾AAPP會議在重慶召開,山城百姓喜迎各國嘉賓,《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二、《魚我所欲也》《孟子》一、生字簞(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惡(wù)二、重點詞解釋1、本心:天性,天良”2、患:禍患,災難3、辟:通“避”,躲避4、簞:竹筐5、蹴:用腳踐踏6、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7、鄉(xiāng):通“向”,從前8、何加,好處。9、惡:厭惡。10、辯:通“辨”,辨別。11、義:正義或仁義。12、勿喪:不丟掉,不遺失。喪:遺失13、萬鐘:萬鐘的俸祿,形容位高祿厚。14、賢者:有道德的人。15、茍得:茍且取得,本文指:“茍且偷生,意思是只為求利益,不擇手段。三、重點句子翻譯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不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喪失罷了。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與我何加焉。對于優(yōu)厚的俸祿如果不問他合不合禮義,就接受它,那么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來說有什么益處呢?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了。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以前寧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卻為了我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們追求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么一切能夠用來逃避禍患的手段,有哪一種不能采用呢?四、思考題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還學過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附“四書”:《孟子》《論語》《大學》《中庸》)2、歸納段意:第一段:論述舍生取義是人的本性。第二段:論述見利忘義是喪失本性的行為。(第一層(1-2句)從正面舉例,說明義的存在。第二層從反面舉例,接受萬鐘這是喪失人的本性。)3、理解及背誦:(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開頭以"魚"和"熊掌"為喻,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請寫出原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3)《魚我所欲也》中出現(xiàn)的成語有:舍生取義、嗟來之食;由此我們可聯(lián)想到與本文觀點相關的孟子曾說過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魚我所欲也》中體現(xiàn)“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5)孟子認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6)孟子認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7)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8)不辯禮儀的接受萬鐘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9)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是指道義,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是指喪失道義。(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義(3)本文使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4)文章開端沒有直接進入議題,而是先從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事情寫起,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給所要論述的問題增加了通俗性,為下文論議正題作好了鋪墊。(5)文中多次使用對比這種手法,請舉例說明。魚和熊掌對舉生與死對舉向與今天比較等(6)寫“魚”和“熊掌”“不可得兼時?”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說明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需要選擇的事,在兩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人們會選取價值更高的東西,用此事情來比喻”舍生取義“的道理。5、聯(lián)系、本文觀點廣為后人所贊同,請找出本文觀點并寫出與之一致的兩句詩。觀點:舍生取義詩句:(1)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應用。(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義”來表現(xiàn)他的人生追求(選擇)文天祥《過零丁洋》中體現(xiàn)這種追求的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請寫出歷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確選擇的人。例如:岳飛精忠報國,文天祥選擇忠義守節(jié),布魯諾選擇堅定信念。(2)本文所強調的“義”與市場經濟下的“利”有無矛盾,由此會引發(fā)一點什么樣的啟示,請簡要談談。不矛盾,在市場經濟下也要講誠信、講道德,不做違法亂紀的事。(3)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舍生取義”的正氣歌,請概述一個這樣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為保一方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國。劉胡蘭,朱自清病危之際拒絕吃美國救濟糧等。(4)列舉奉行“舍生取義”這一行為準者的事例,并簡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組織力量堅決抵抗外侵,失敗被捕后,面對元朝威逼利誘,竟毫不動搖,視死如歸,最終被殺,這種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為正義而獻身的精神永遠值得后人學習。(5)本文主要闡述了“舍生取義”的道理。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你怎樣理解這個“義”字?(能見義勇為、為正義事業(yè)而獻身、做與國與民與人有益的事等。社會上的哥們義氣是與小團體個人私利相關的江湖義氣與本文的“義”不同。)(6)作者在文中贊揚的是怎樣的人:舍生取義的人(精神永存),批評的是怎樣的人:見利忘義的人(無生命價值)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一、選文出自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孟子二、重點詞解釋。1.天時: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2.地利(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不如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團結)3.七里之郭4.環(huán)(圍)而攻之而不勝5.是(這是)天時不如地6.域(限制)民不以封疆之界7.威:(震懾)8.得道(施行仁義)者多助9、親戚:骨肉兄弟。10.故(所以)君子(施行仁政的君主)有(要么)不戰(zhàn)11、兵革非不堅(堅硬)利(銳利)也:12、寡助之至:極點。13、委(放棄)而去(離開)之14、兵(兵器)革(甲衣)15、池:護城河固:鞏固。三、寫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它的意思1.親戚畔之:通“叛”背叛四.重點句翻譯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④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四、理解背誦。①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攻城一方不能取勝的原因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③日本某反華勢力,擅自篡改歷史教科書,結果招致了國內外有識之士的一致反對,弄得眾叛親離,正應了孟子的哪句話。(4)指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三要素及其關系的句子是。(5)日本某些反華勢力,擅自篡改歷史教科書,結果招致了國內外有識之士的一致反對,弄得眾叛親離,正應了孟子那句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分析家認為,美國對外武力干涉他國內政的戰(zhàn)略已呈“”之勢,而中國“和平崛起”的外交戰(zhàn)略正呈“”之勢。(用《孟子》三章)中兩句話填寫(7)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8)“戰(zhàn)必勝”的條件是;“得道者多助”。四、思考、文中所論述的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從中可反映出孟子民貴君輕的政治思想。(2)作者在文中指出管理百姓、鞏固國防、威懾天下三個方面不能只"以封疆之界"、"以山溪之險"和"以兵革之利"。然后提示爭取"人和"的實質在于"得道"。(3)從全文看得“人和”的實質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順之”((4.)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施行仁政五、運用。根據(jù)文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句話的內容,聯(lián)系歷史或現(xiàn)實,舉一個這樣的事例。四、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中心:闡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人才的培養(yǎng)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視;國家的治理中,如果沒有執(zhí)法嚴格,直言敢諫的臣子和鄰國的侵擾,國家就會在安逸享樂中滅亡。一、生字、重點詞和句子翻譯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重點詞:任:責任,擔子??啵瑒?,餓,空乏,均為使動用法,翻譯為“使……痛苦”“使……勞累”“使……受到貧困之苦”拂:違背,逆,不順。亂:干擾,錯亂。句義:所以,上天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個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的體膚餓瘦,使他身受貧困之苦,所行不順,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3、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重點詞:衡:同“橫”,梗塞,指不順。作,奮起,指有所作為。征:征驗。喻:明白,了解。句義:內心困擾,思慮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xiàn)在顏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fā)于聲音(看到他的顏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后人們才了解他。4、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重點詞:入:在里面,指國內。出:在外面,指國外。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士: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拂:通“弼”讀bi,輔佐。恒:常。句義:如果國內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來的憂患,國家時時都有滅亡的危險。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重點詞:生:生存發(fā)展。句義: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6、問題設計及解答(1)文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文中第一段所舉歷史人物的共同特點:都是在經歷了艱難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第一段運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道理。(3)第二段承上啟下的句子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與此相似的其他人。(4)第二段講客觀條件對造就人才的作用,闡述的道理是:成就大業(yè),必須先經受苦難磨練。其中闡述在思想上磨練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動上受磨練的句子是: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行為。:在生活上經受磨練的句子: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其結果才能動心忍性,(受磨練的益處)增益其所不能。(5)第三段講人的主觀因素對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發(fā)人的斗志寫人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寫人面部表情的變化。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6)第三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經受磨練的好處,從正面講磨練激發(fā)人斗志(個人)。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從反面提示國家滅亡的原因(國家)。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7)孟子對治理國家提出的論斷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孟子認為國家要長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敵國外患。三、思考、應用。(1)孟子在文中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強調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認為“順境也能成才”。對此,你如何看待,請舉例談談。(2)有人認為現(xiàn)在生活優(yōu)越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就失去了現(xiàn)實意義。請舉例談談你的看法。附論證本文觀點的名言及事例:勾踐,臥薪嘗膽。艱難困苦,玉汝玉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五、《曹劌論戰(zhàn)》背誦1、《曹劌論戰(zhàn)》中反映戰(zhàn)前政治準備,表現(xiàn)曹劌“取信于民”的戰(zhàn)略思想的一句話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曹劌沖破阻撓,堅持進見魯莊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3、曹劌在對戰(zhàn)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的句子是: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現(xiàn)的一個成語是:一鼓作氣。六、《鄒忌諷齊王納諫》一、多義詞:朝:朝拜;朝廷;早上孰:誰;仔細;什么誠:誠心;確實;如果方:方圓;地方;正修:高;修理;修建善:善事;好的;擅長;好間:時候;間或;參與;夾雜旦:早晨;第二天;天天二、古今異議:謗譏:指責——今:諷刺地方:土地方圓——今:處所明日:第二天——今:將要到來的下一天左右:身邊的人——今:表方位修:長、高——今:修理私:偏愛——今:自私諷:委婉規(guī)勸——今:誹謗三、詞類活用:朝服衣冠:朝,名詞作狀語,早上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名詞作狀語,當面暮寢而思:暮,名詞作狀語,晚上聞寡人之耳者:聞,使動用法,使…聽到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美朝服衣冠:服,名詞作動詞,穿戴四、特殊句式:王之蔽甚矣。被動句,動詞“蔽”直接表被動忌不自信。賓語前置,否定句中,用代詞作賓語,往往前置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定語后置五、設喻說理能變抽象為具體,變深奧為淺顯,變復雜為簡單,變逆耳為順耳,委婉而有較強的說服力。提意見成功的條件:既有善于進諫的嘴巴,又要有善于納諫的耳朵。六、奇異的“三”構本文的結構層次從頭到尾一直用三層排比的手法來寫。妻、妾、客是三層;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層;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百姓是三層;上、中、下賞賜是三層;令初下、數(shù)月之后、期年之后是三層;鄒忌早上、旦日、明日是三層;鄒忌的思想轉變也是三層:自以為不如、有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全部事態(tài)的發(fā)展也是三層:鄒忌諷諫、齊王納諫、諸侯入朝。七、文章的結構:請學生再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1、分部分,寫大意:第一部分(1):進諫的緣起、依據(jù)。第二部分(2):進諫的內容。第三部分(3、4):進諫的結果。2、本文說明了什么道理?一個人在受蒙蔽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客觀事物的。3、有什么意義?A、作為領導,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偏聽偏信。B、作為群眾,提建議要講究方法。C、作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別人的建議。六、出師表1作者:諸葛亮是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2、重點實詞。臣本布衣:平民。躬耕:親自。以驅馳:奔走效勞。傾覆:兵敗。光:發(fā)揚光大。恢弘:發(fā)揚擴大。失義:適當恰當。宮中:皇宮中。府中:朝廷中。陟(獎)罰(懲罰)臧(善)否(惡)。刑賞:罰。以遺:給予。夙夜:早晚。駑鈍: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鏟除。以彰:表明。之慢:怠慢、疏忽。以咨諏(詢問)善道,雅言(正言)之理:治。3、通假字:闕(通“缺”當“缺點、疏漏”講)漏。簡(通“檢”選拔)拔4、古今異義字: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質低劣、下流。由是感激:感動振奮。今意指激動感謝。痛恨:痛心遺憾。今指十分憎恨。開張:擴大。今指商店開始營業(yè)。1、一字多義: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給予)深追先帝遺(yí)詔(指死去的人留下的)恐托付不效。(成效)。不效(效果)則治臣之罪6、特殊用法:之秋:時?;趾耄哼@里指動詞,意思是發(fā)揚擴大。猥(這里指:降低身份)自。良實:這里指善良、誠實的人。駑(劣馬)鈍(刀鋒不鋒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諸葛亮自謙的話。7、成語及名句:妄自菲薄。三顧茅廬。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8、翻譯重點句子:(1)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翻譯:先帝開創(chuàng)大業(yè)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國,我們益州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真是處在形勢萬分危急、決定存亡的關頭。(2)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翻譯:宮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統(tǒng)領的官吏,本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因在宮中或府中而異。(3)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翻譯: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能夠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衰敗的原因。(4)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翻譯: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動,遂許先帝以驅馳。翻譯: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郡務農親耕,在亂世間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連三次到草廬來訪看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因此我深為感動,從而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力。(6)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翻譯:在戰(zhàn)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7)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翻譯:先帝知道我謹慎小心,所以先帝在臨死的時候,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8)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翻譯: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職責本分。(9)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靈。翻譯: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賊、興復漢室的任務托付給我,如果沒有成效就給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靈。(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不應該隨意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以致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理解性背誦:(1)諸葛亮勸劉禪對宮中、府中官員的賞罰要堅持同一標準的句子是:陟罰臧否,不宜異同;(2)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隨便看輕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唬?)諸葛亮向后主提出嚴明賞罰建議的語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4)《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一致。(5)《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6)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7)指出出師戰(zhàn)略目標的句子是: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條建議是:①開張圣聽;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③親賢臣,遠小人。(或: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9)諸葛亮給劉禪建議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親賢臣,遠小人(或:親賢遠佞)。(10)在中國男子足球隊沖擊世界杯屢遭失敗的情況下,米盧出任了國家隊主教練,這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11)《出師表》中說明蜀國當時所處的政治形勢的句子是: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12)表現(xiàn)作者無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13)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出自己在劉備“三顧茅廬”前躬耕南陽時心態(tài)的句子是: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14)陳述作者臨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15)通過對比寫出先后漢興隆及衰敗原因的句子是: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2002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題)(16)諸葛亮在劉備幾乎全軍覆沒的處境下,出任軍師,追隨劉備創(chuàng)業(yè)。他在《出師表》中寫到: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17)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師的歷史根源及思想基礎的語句是: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18)嚴明賞罰的句子是(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19)諸葛亮《出師表》中寫作者回憶先帝不惜降低身份拜訪自己的句子是。由本文敘述某件事概括而來的成語是,其原文是。本文中作者認為西漢所以興隆的原因是。文中高度概括郭攸之、費袆、董允等人的語句是。諸葛亮向后主劉禪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條建議是。另一種說法:1、寫盡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候。3、后漢傾頹的原因: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4、諸葛亮的三條建議: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妄。5、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竟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6、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其中不利的客觀條件是: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為急存亡之秋也。7、諸荀亮分析天下形勢,其中有利的主觀條件是: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8、表達了作者對劉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9、簡述“三顧茅廬”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10、第七段中“大事”具體指什么?用文中的話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七、桃花源記1、作者:陶淵明,朝代:晉宋詩人,散文家。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還學過他的文章有《歸園田居》(其三)《飲酒》《五柳先生傳》等2、文章知識:(1)線索:漁人(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發(fā)現(xiàn)——訪問——離開——再尋,貫穿起來。(2)順序:時間先后3、重點字詞、(1)通假字:要通“邀”,邀請。(2)古今異議:交通,交錯相通。無論:不要說,要不必說。妻子:妻子和兒女。絕境:與世隔絕之地。鮮美:鮮艷美麗(3)一字多義:志:處之志之;標記,尋向所志。(4)重點詞:欲窮其林窮:窮盡。具答之具:詳盡。悉如外人,全部、完全。咸來問訊咸,都。黃發(fā)(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樂,都。4、成語:(1)世外桃源:與世隔絕,沒有戰(zhàn)亂,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后用此成語指虛構的超脫現(xiàn)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2)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yōu)殚_闊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3)無人問津;津:渡口。沒有人來問渡口。后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遇。(4)落英繽紛;落英:落花。繽紛:繁多凌亂的樣子。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5、理解背誦;(1)本文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異景象)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3)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題)(4)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的安寧的句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5)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人民安居樂業(yè)、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6)本文最能體現(xiàn)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a.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B.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7)本文"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人為何嘆惋不已?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8)交代桃源人來歷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5、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哪兩個方面?(簡答):生活幸福;民風淳樸。(2)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3)從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內容是虛構的:從“桃源世界”,結果“不復得路”,而后“無人問津”可知。(4)虛構目的: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5)作品意義:盡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xiàn),但它體現(xiàn)了人們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xiàn)實的不滿與反抗。6、討論、回答下列問題1、為什么“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設下懸念,使故事更加離奇)2、“桃花源”是作者虛構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它呢?(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意愿?;颍簽榱思耐忻篮美硐?,追求自由生活)3、漁人離開桃源后,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后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①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這是一個虛構的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世界)八、《馬說》韓愈1、寫伯樂對千里馬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2、描寫千里馬終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3、千里馬的才能被埋沒的原因:①伯樂不常有。②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4、食馬者淺薄愚妄表現(xiàn)在: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盡其材。③鳴之而不能通其意。5、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根本原因是:伯樂不常有。6、在文中第三段作者認為對“千里馬”的摧殘、埋沒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盡其材。③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策馬者是怎樣的不認識千里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7、對食馬者進行強烈諷刺的一句: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8、《馬說》中提出人才培養(yǎng)需要外在條件的句子是: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9、描寫千里馬終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10、《馬說》的主旨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11、懷才不遇的人常慨嘆的兩句話是:千里馬常用,而伯樂不常有。12、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千里馬比喻有才之士;食馬者比喻不識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淺薄愚妄的統(tǒng)治者。九、《三峽》(酈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1、文學常識:作者:酈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度龒{》一文出自《水經注》這是記敘我國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書。2、實詞:自:從??展葌黜懀夯芈曄澹郝?。漱,這里是沖刷的意思。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駕。獻:山峰。良:實在、真。肅:寂靜。屬:連續(xù)。引:延長。絕:消失。素;白色旦;早晨。漱,這里是沖蕩的意思。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朝:早晨。清榮峻茂曦月:陽光,月亮。曦,早晨的陽光,這里指陽光。。3、特殊用法:奔:飛奔的馬。湍:急流的水。三聲:幾聲。三,這里不是確數(shù)4、區(qū)別:屬:屬引凄異(連續(xù))絕:久絕(消失)。自三峽……(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絕獻(山峰):極自非……(如果)屬予作文以記之(囑咐)。阻絕:斷5、通假字:闕;同“缺”,中斷。6、重點句翻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的倒影。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7、理解性背誦:1)寫山連綿不斷(長)的句子: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2)寫山高峻的句子: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從側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3)寫夏水的句子:(1)寫水勢兇險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絕。(2)寫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4)寫春冬三峽水的特點的句子:素湍綠潭,回清倒影。5)烘托三峽秋景凄涼的語句是;空谷傳響,哀轉久絕。6)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的句子是: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保ㄒ脻O歌作用: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季肅殺、凄涼氣氛)7、結構。結構:文章先總寫三峽地貌,(總寫)(第一段),再寫三峽四季壯麗景色,(分寫)(第二段)8、文章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9、運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見證了“三峽蓄水315”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象,酈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保?)由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边@一詩句,你想到《三峽》中與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10、探討:(1)文章為何先寫夏而后寫春冬、秋,春冬為何放在一起寫?(2)文章第一段寫山,第二段寫水,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寫山的特點,為寫水設置了條件或為下文作鋪墊,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11、欣賞:(1)你喜歡文中那一點?說出喜歡的原因。如;用詞精當,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漁歌起反襯作用。(2)本文語言精致、洗煉,用語俏麗貼切,選一點分析。(如:描寫三峽深秋清幽靜寂,說明人們感傷程度。如:描寫三峽春冬時,因急流險灘,雪浪飛濺,故以“素”字修飾“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寧靜,故以“綠”字修飾“潭”字。飛漱其間。的“飛”字。答:“飛”形象一寫出了瀑布從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氣勢。)十、《陋室銘》(劉禹錫唐)①《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③文中描寫"陋室"環(huán)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題)④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⑤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⑥《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⑦作者在文中結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xiàn)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⑧《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十一、小石潭記(唐柳宗元)《永州八記》之一,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文中所描寫的小石潭,人跡罕至,凄清幽靜。作者以簡練的文筆,按游覽觀察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生動細致地寫景狀物,文字充滿著詩情畫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他凄苦憂傷的感情。文章寫小石潭,由遠而近,循聲而入,先總寫潭的全貌,再寫潭中的游魚和潭的水源,然后又寫了潭的環(huán)境與游者的感受。全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小石潭的方位和概貌。可分兩層。

第一層(開頭到“水尤清洌”)寫小石潭的方位和循聲發(fā)現(xiàn)它的情況。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指明了小石潭的方位?!靶∏稹保辞耙黄斡洝垛掋s潭西小丘記》中說的小丘,是小石潭方位的參照物。“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水聲悅耳,引動了作者的好奇,當然要去看個究竟。“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是尋到小石潭的經過?!胺ブ袢〉馈?,與上文的“隔篁竹”呼應,又為后文的“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設下伏筆?!八惹邃!保暥鴣?,直寫潭水,極其自然?!坝取弊郑悄盟c前篇的鈷鉺潭相比。

第二層(“全石以為底”到本段結尾)寫小石潭的概貌?!叭詾榈住?,著意突出了一個“石”字,又暗含了一個“小”字?!敖叮硎滓猿觥毙纬邵?、嶼、堪、巖,真是造化奇特,令人感到神妙無比,再抬頭環(huán)顧潭的四周“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在輕風中“參差披拂”的景象,不僅使人感到小石潭的神奇,而且深感它的秀美。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小石潭中的游魚和潭的水源。也分兩層。

第一層(第2段)寫潭中游魚的情趣?!疤吨恤~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睂μ吨杏昔~數(shù)目竟一目了然,不只表明了水的“清?!?,又暗示了石潭之小?!翱沼螣o所依”也貼切地描繪了魚兒的動態(tài)?!澳抗庀聫兀安际?,怡然不動”寫靜態(tài),“傲爾遠逝,往來翕忽”寫動態(tài)。從這動靜交錯的描寫中作者刻意抒寫了魚兒的“歡樂”,“似與游者相樂”。人跡罕至,幽深寂靜的環(huán)境,竟透出如此盎然生意,不能不令人怦然心動。短短的幾十個字,把物態(tài)、物情、感受全寫出來了。

第二層(第3段)寫潭的水源?!疤段髂隙睂懰捶较?。抬頭遠望,這一層又是由近及遠地寫了。“斗折蛇行”,北斗橫陳,靜態(tài),蛇行蜿蜒,動態(tài)?!懊鳒缈梢姟保瑢戇h望那溪流時隱時現(xiàn)的景觀?!捌浒秳萑啦罨ァ?,用幾個字擴展一筆,寫出了溪流的“岸勢”。而溪水來路迷離撲朔“不可知其源”,更使人感到又有一層神秘。文句雖短,但韻味雋永。

以上兩幅圖畫,一幅是潭的近景,一幅是潭的遠景,寫得都極為真切。

第三部分(第4段)寫小石潭的氣氛和作者的感受?!八拿嬷駱洵h(huán)合,寂寥無人”照應了開頭的“隔篁竹”,又進一步描繪了環(huán)境的清幽。“凄神寒骨,悄愴幽邃”這八個字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它既概括了小石潭環(huán)境清幽的特點,又深深浸透了作者凄苦、悲涼的感情,反映了當時很壓抑的心境?!耙云渚尺^清,不可久居”寫了他離開小石潭的原由。這一句是“曲筆”;并非是作者的游興已盡,實在是觸景生情,憂傷之至,不能不趕快離開這兒了。從這層意思上,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脫而又最終無法解脫的深沉的痛苦。

寫作特點

一、本文寫景,按游覽觀察的順序,非常自然:循聲而人發(fā)現(xiàn)小石潭,環(huán)顧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圍環(huán)境,觀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魚,遠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寫離開小石潭的情景。

二、抓住景物特征,精細生動地描繪

寫小石潭,處處從“石”字落筆,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

從聽覺、視覺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繪?!奥勊?,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此文開筆就有聲有感。未見其潭,先聞其聲,游興被激發(fā)了?!八惹邃!薄扒鄻浯渎薄叭展庀聫?,影布石上”“明滅可見”,景物的色彩、光線的明暗變化真切而清麗。

寫景物,動靜交錯。聲,是動態(tài)的,石,是靜態(tài)的,“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又是動態(tài)的,魚兒

忽靜忽動,溪水若靜實動,這畫面給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寫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讀者領受著這畫卷的美又對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與同情。這就是藝術的感染力。

三、文筆簡練,前后照應,結構緊湊

寫潭,處處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寫環(huán)境氣氛又處處透出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應渾然一體。全文不滿200字卻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所以說這篇記是柳宗元山水游記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山水游記中的精品。十二、岳陽樓記一、生字謫(zhé)守朝暉(huī)夕陰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霪(yín)雨心曠神怡(yí)皓(hào)月寵辱偕(xié)忘潛行(qián)浩浩湯湯(shāng)瀟(xiāo)湘屬(zhǔ同“囑”)二、重點解詞增其舊制:擴大它舊有的規(guī)模。制,規(guī)模。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涯,邊。朝暉夕陰: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變化。暉,日光。大觀:雄偉景象。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備,詳盡。山岳潛形:山岳隱沒了形體。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岸芷汀蘭: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長煙一空:大片煙霧完全消散。一,全。何極:哪有窮盡。檣傾楫摧:桅倒下,槳斷折。郁郁:形容香氣很濃。把酒臨風:端酒當著風,即在輕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把,持、執(zhí)。微斯人:沒有這種人。微,無、沒有。吾誰與歸:我同誰一道呢?歸,歸依。三、重點語句翻譯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譯: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順利,百姓安居樂業(yè),各種荒廢了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具,同“俱”)。2、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譯:觀賞景物時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3、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譯:在那春雨連綿不斷,整月不晴的時候(開,放晴)4、至若青和景明,波瀾不驚譯:待到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湖面平靜(景,日光。驚,有“起”、“動”的意思)5、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譯: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去,離開)6、心曠神怡,寵辱偕忘。譯:胸懷開闊,精神愉快,一切榮辱得失都置之度外。(寵,榮耀;偕,一起)7、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譯:我曾經探究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跟上面說的那兩種表現(xiàn)不同。(求,探求。為,指兩種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譯: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為)。9、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譯:在朝庭里作高官就為平民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就為君主擔憂。1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譯:擔憂在天下人之前,享樂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11、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煙霧完全消散了,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12、刻唐賢今人詩賦與其上:把唐代名人和當代作家的詩賦雕刻在上面。四、文章知識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2、歸納段意第一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記敘)第二段:(寫景)描寫岳陽樓周圍雄偉景色,引出遷客騷人各不相同的“覽物之情”。引出下文。第三段:(寫景、抒情)寫“遷客騷人”“以己悲”的心情”。第四段:寫“遷客騷人”“以物喜”的心情。第五段(抒情、議論)抒發(fā)作者闊大胸懷和政治抱負。揭示全文中心。3、首段交待了什么內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寫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績,交待作記緣由,為后文的闊達胸襟做鋪墊。4、騰子京“謫守巴陵郡”,卻仍然“重修岳陽樓”這說明了什么?答:說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奮發(fā)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曠達胸襟。5、第二段中,“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句在全文結構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啟下(引出下文的抒情)五、理解背誦、(1)寫遷客騷人“悲”、“喜”的句子分別是什么?答:悲“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喜“心曠神怡,寵辱偕忘。”(2)描寫微波時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躍金。(3)描寫無風時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答:靜影沉璧。(4)表現(xiàn)作者關心國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現(xiàn)進亦憂,退亦憂的句子是什么?)答: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5)“進”“退”分別照應什么?答: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6)突出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7)突出表達作者偉大的政治抱負的句子(與現(xiàn)在“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8)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屬予作文以記之。(9)請從文中找出總寫岳陽樓“大觀”的語句。其中最有氣勢的兩個詞是什么?答: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銜、吞)(10)贊美滕子京政績的句子是什么?答:政通人和、百廢具興(11)第二段中說“前人之述備矣”,照應上文哪句話?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是怎樣“述”的?答: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12)從空間角度描寫岳陽樓雄偉景象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13)從時間角度描寫岳陽樓景象的句子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14)由"四面湖光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lián),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tài)。(用《岳陽樓記》中原句答)六、思考(1)第三四段作者用虛筆設想了一明一暗兩個場景,為什么會產生一悲一喜的結果?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氣的陰晦晴朗會影響人的情緒,天氣惡劣才會“感極而悲”,天氣美好才會“心曠神怡”。(2)第三、四段與文章主旨有什么關系?(寫這兩段的目的是什么?)答:推導出“古仁人之心”與“二者之異”,表現(xiàn)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3)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4)第五段中“或異二者之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對“二者之為”持什么態(tài)度?答: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內涵。否定。(5)作者贊美古仁人的實際目的是什么?答:否定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勉勵友人。(6)“遷客騷人”“古仁人”的區(qū)別在哪里?答:悲喜觀不同;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保?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題)(7)第五段的議論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涵;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勉勵友人。點明中心。七、詞語欣賞。陰風怒號,濁浪排空。答:“怒”以擬人的手法寫出了風勢之大,聲音之響。(1分)十三、醉翁亭記1、文學常識。本文出自《歐陽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2、生字環(huán)滁(chù)林壑(hè)瑯琊(lángyá)飲少輒醉(zhé)巖穴瞑(míng)傴僂(yǚ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觥籌(gōng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勝(yì)頹然(tuí)陰翳(yì)3、重點解詞環(huán)滁:環(huán)繞著滁洲城。環(huán),環(huán)繞。林霏開:樹林里的霧氣散了。霏,霧氣。負者:背著東西的人。負,背。臨于泉上者:靠近。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兒清。冽,清。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雜然而前陳者:雜七雜八擺放在面前的。雜然,錯落的樣子。陳,陳列、擺開。觥籌光錯:觥,酒杯?;I,酒籌。陰翳:形容枝葉茂密成陰。翳,遮蓋。佳木秀而繁陰:發(fā)榮滋長的意思。醉翁之意:情趣。深秀者:秀麗。宴酣之樂,非絲非竹:酣,盡興地喝酒。絲,弦樂器。竹,管樂器野芳發(fā)而幽香: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發(fā),開放。傴僂提攜:老年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攙著走。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傴僂,駝背,這里指老人。云歸而巖穴暝:煙云聚攏來,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4、重點語句翻譯(1)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譯: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座山峰中間飛淌下來,這就是釀泉。(2)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譯: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轉彎,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象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釀泉上面,這就是醉翁亭。(臨,靠近)。(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譯: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間啊。(4)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譯: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于心并寄托于酒。(5)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譯: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6)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譯: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7)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譯:蒼老的容顏,雪白的頭發(fā),醉醺醺地坐在人們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8)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譯:樹林茂密陰蔽,上下一片叫聲,是游人走后鳥兒在歡唱呀?。?)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譯:游人們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呀。(10)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譯:醉了能和他們一塊快樂,醉醒后能寫文章表達這種快樂的,是太守。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呀?。?1)翻譯描寫四時之景的句子:5、復習文章知識。(1)歸納段意第一段:寫醉翁亭自然環(huán)境和命名緣由。第二段:寫山間朝暮和四季景色。第三段:滁人、賓客、太守游瑯山的情形。第四段:寫日暮醉歸,點明全篇主旨。(2)本文第一段寫景的順序是什么?答:由遠到近。(3)“太守自謂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懸念,引出下文。(4)請寫出貫穿全文主線的句子。答: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繪了幾幅圖畫?分別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6、理解背誦。(1)“醉翁”的由來是什么?請用文中原話回答。答: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2)本文以色彩鮮明的語言,描繪了四時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答: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3)第二段中哪個句子把山水之樂具體化了?答: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4)請寫出夕照全景的句子。答: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5)請寫出歸后情景的句子。答:樹林陰翳,鳴聲上下。(6)概括本文的主旨。與民同樂(文中原句“醉能同其樂”)(醉樂統(tǒng)一的句子)(7)領起全文的句子是:環(huán)滁皆山也。(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9)體現(xiàn)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10)為后人傳誦最多的一句話(七個字的成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11)文中作者描繪瑯琊山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12)表達作者復雜感情的句子是: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13)文中貫穿全文主線的句子是: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4)文中與"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相照應的文字是: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7、請舉出本課的兩個成語,并說說現(xiàn)在人們常用它表達什么意思?!白砦讨獠辉诰啤爆F(xiàn)在通常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水落石出”現(xiàn)在通常用來表示:事情真相大白8、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十四、《愛蓮說》(宋代哲學家周敦頤)一、釋文中加點的詞語。(3分)1、益:副詞,更。2、植:樹立。3、鮮:少。4、濯:洗滌。5、褻:親近而不莊重。6、妖:妖媚。7、蕃:多8、宜:應當9、獨:只,僅二、翻譯: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出于污泥卻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凈后卻不妖冶。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jié)節(jié),芬芳遠播。(就)更顯清香,高高地潔凈地直立在那里。3、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它。4、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過。三、“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結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對追求逐利(追求富貴、貪慕富貴)、趨炎附勢的世風的鄙棄。四.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征什么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1)牡丹---“花之富貴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貴的人。(2)菊---“花之隱逸者”象征:不趨炎附勢的隱士。(3)蓮---“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思想感情)答: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五、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蓮“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不可褻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貴品質。答:蓮花代表的可品質是:質樸、高潔,胸懷豁達,品行無邪;不拘繁文茍禮,美德廣布四方,獨立自主,威嚴不可褻瀆。六、本文概括蓮花高潔品質的句子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七、本文所用的修辭有:排比、設問、比喻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表現(xiàn)手法有:象征、襯托補充說明:上文之字的標號①③④⑤的意思都是結構助詞,的。②⑥⑦⑧的意思都是結構助詞,無義。本文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用菊正襯蓮,用牡丹反襯蓮。文章的最后一段運用了多種句式:分別有感嘆句(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設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陳述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理解背誦:①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②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③表現(xiàn)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④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⑤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xiàn)蓮高潔品質,現(xiàn)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2003年河北省中考理解題)⑥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句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⑦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十五、《記承天寺夜游》一、作者:蘇軾,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學過他的文章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二、解釋句中加點的詞:念:考慮,想到寢:睡但:只是相與:共同,一起閑人:清閑的人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戶:窗戶水(月光)中藻、荇(水草,這里指竹子和柏樹的影子)交橫。三、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張懷民也沒睡,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散步。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和荇(水草)。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哪一夜沒有月亮呢?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很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四、填空1、全文以“月光”為線索,依據(jù)作者的行蹤,以詩的筆觸描繪了夏夜月光圖,創(chuàng)設了一種清冷皎浩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曠達心境。2、文中描寫月光美景的語句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3、表達作者微妙復雜的感情語句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主旨句)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的復雜感情。(曠達胸懷)(1)貶謫悲涼。(2)人生感慨。(3)賞月喜悅;(4)漫步悠閑。五、結構:本文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請按不同的表達方式劃分層次,并寫出各層次大意。記敘描寫議論。第一層:(1-3句)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達方式是敘述,交代清楚了時間、地點、同游者、游歷的緣由)第二層:(4句)觀月賞景。(寫景、描繪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層:(最后3句)月夜問天,自喻閑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議論,點出作者曠達樂觀的襟懷)六、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閑人”的含義?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微妙復雜的感情盡在其中。(或表現(xiàn)作者雖遭貶謫仍強作輕松愉快的復雜心情。既有由賞月詠月而發(fā)的自豪自慰,又有為"閑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悵和苦悶。)2、文章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曠達(豁達)樂觀的胸懷。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戶,無與為樂。五、欣賞、“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一段寫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點?點染出一個怎么樣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十六、《送東陽馬生序》(明朝:宋濂)1、文學常識、作者明朝著名文學家宋濂2、重點字詞解釋。余幼時即嗜學:喜歡,愛好。致書:得到書。這里是買書的意思。致,取得、得到。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寫?!爸笔恰暗 钡馁e語,指“筆錄”這件事。走送之:跑既加冠:已經加了冠,到了成年。(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患,擔心,憂慮。碩師,才學淵博的老師。碩,大。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嘗,曾經。趨:奔向。先達:學術界的前輩。執(zhí)經叩問:求教。叩,問。德隆望尊:道德高,聲望重。門人弟子填其室: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門人,弟子、學生。填,塞。這里的是擁擠的意思。稍降辭色: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援疑質理:提出疑難,詢問道理。援,引,提出。質,詢問。俯身傾耳以請: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表示專心而尊敬的)請教?;蛴銎溥尺停夯?,有時。叱咄:訓斥,呵責。(禮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復:這里指辯解。俟(其欣悅):等待,等。負篋曳屣: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表示鞋破)。窮冬:嚴冬。皸裂:皮膚因寒冷干燥而破裂。(至)舍:學舍,書舍。僵勁:僵硬。(持)湯沃灌:熱水。沃灌,澆洗。以衾(擁覆):以,用。衾,被子。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兩頓飯。再,兩次。食,提供伙食。(同舍生皆)被(綺繡):同“披”。(戴)朱纓(寶飾之帽):朱纓,紅色的帽帶。腰(白玉之環(huán)):腰,掛在腰間。(右備)容臭:容臭,香袋。燁然(若神人):燁然,光彩耀眼的樣子??A袍敝衣:破舊的衣服。緼,舊絮。敝,破。略無慕艷意:毫無羨慕之心。慕、艷,羨慕。縣官日(天天)有稟稍之供:縣官,朝廷。稟稍,官家給的糧食。(無凍)餒之(患矣):餒,饑餓。之,的。與之論辨:辯論。辨,通辯假諸人(而后見也):假之于人,向人借書。諸,之于。非天質之卑:天資,人的智力。卑,低下。流輩:同輩的人。謁,拜見。撰長書以為贄:寫一封長信作為表示敬意的禮物。贄,初次見面時為表敬意送的禮物。。言和而色夷:夷,平和。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情(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父母歲有)裘葛之遺:裘葛,冬夏的衣服。裘,皮衣。葛,夏布,指夏天穿的衣服。遺,贈送。3、理解背誦。(1)為什么作者在眾多富有的同學中能“略無羨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2)表明第2段觀點的句子是: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4、思考、(1)從幾方面概括作者求學時的客觀條件?路途:遙遠艱難。衣著:破舊不能御寒。飲食:每日兩頓,毫無滋味。(2)太學生的優(yōu)越條件,表現(xiàn)在那些方面?有書可讀,有師可問,無奔走之勞,無凍餒之患。(3)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寫作手法是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對比,增強說服力,突出中心。(4)應怎樣看待學習條件與學習好壞之間的關系?答:學習條件不好,仍然能學習好,像宋濂那樣;學習條件好,卻不一定序、學得好,像某些“太學生”那樣。學習條件好壞對學習能夠有所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學習成功關鍵是長期堅持“勤且堅”專心致志,這是宋濂起身體會,也是古今學有所成的人的共同體會。(5)本文揭示了怎樣的道理?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6)本文是寫給馬生的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寫自己求學的事?作者現(xiàn)身說法(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習),增強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7)作者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刻苦學習精神對你有什么啟發(fā)?結合自己實際談一下。5、課外積累。古人刻苦求學的事跡。東周時代,蘇秦讀書欲睡錐刺骨。西漢,孫敬晝夜苦讀,以繩系頭懸屋梁。西漢,匡衡勤學無燭鑿壁偷光讀書。晉朝,車胤(yìn)囊螢讀書。晉,孫康家貧,映雪讀書。(古人苦學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們刻苦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要從他們的事跡中獲取勤奮學習,立志上進的動力。)3、重點段翻譯?,F(xiàn)在太學生們在太學里學習,朝廷每天供給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來,沒有挨餓受凍的憂慮;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誦讀詩書,沒有奔走的勞苦;有司業(yè)、博士做他們的老師,沒有去詢問而不告訴、去請教而得不到指導的情況了;凡是應該有的書都集中在這里,不必像我那樣親手抄寫,向別人借來才能看到。如果他們的學業(yè)還有不精通,品德還有沒養(yǎng)成的,那么不是天資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樣專一罷了,哪里是別人的過失呢?十七、《五柳先生傳》(晉宋時期詩人、散文家,陶淵明

理解背誦:

(1)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讀書,性嗜酒,著文章。

(3)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贊揚五柳先生的高潔人格并且與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4)文中描寫“五柳先生”不追名逐利,恬淡自足的詩句是: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5)反映他安貧樂道精神的句子是: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十八、《與朱元思書》(吳均、南朝梁文學家)江水都是青白色,水深千丈清澈見底。水中游魚,水底細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急湍的水流,比箭跑得還快;兇猛的浪頭,好像狂奔的馬群。兩岸的高山上生滿讓人看了感到寒意的樹木。山峰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仿佛都在爭先向高處和遠處伸展;它們爭先恐后筆直地向上,形成無數(shù)的山峰。泉水沖激巖石,泠泠地發(fā)出聲響;美麗的鳥兒相向和鳴,和諧動聽;鳴蟬長久不斷地叫著,群猿哀鳴經久不絕。那些為名為利極力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就會平息他那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治理社會事物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在江面上邊遮蔽著,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又可見到明亮的陽光。1、作者:吳均,南朝梁文學家。解題:“與”:給予。“書”:信。題目的意思是寫給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說旅行所見,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陽到桐廬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使人讀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異水之間,是六朝駢體文中描寫山水景物的妙品。2、解釋重點字。①風煙:指煙霧。②共色:同樣的顏色。③俱:都。④許:附于數(shù)詞之后,表約數(shù),相當于“光景”“左右”。⑤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⑥從流飄蕩: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了主語。(7)急湍:急流的水(8)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9)負勢競上: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10)軒邈:軒,高;邈,遠。這兩個字在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11)泠泠:形容水聲的清越。(12)相鳴:互相和鳴(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15)經倫:籌劃、治理。(16)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17)⑩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上,在上,(18)猶:好像,如同。(19)交映:互相掩映。(20)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顯露。(21)縹碧:青白色。3、中心:.《與朱元思書》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陽至桐廬沿途所見,歷歷如畫,令人有同行親見之感。同時,也表現(xiàn)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4、結構:第一段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寫了自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第二段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方面描寫了富春江的異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異”的特點:。第三段描寫了富春江夾岸的奇山,并抒發(fā)了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總寫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異水”來寫;第二自然段寫異水,運用比喻和夸張將富春江“異水”(水清、急的特點)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第三自然段寫“奇山”(緊扣山高、樹多、景美的特征):作者從視覺、聽覺感受的角度來寫,給景物蒙上了一層清淡幽雅的色彩。5.結合文中語句說說作者有怎樣的志趣和情懷。(4分)(1)從“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句中表現(xiàn)作者對自由的渴望;(2)從“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句中表現(xiàn)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歌頌;(3)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本渲斜憩F(xiàn)對山水風光的熱愛,對功名利祿的鄙視,對官場的厭惡。(重點)6、理解背誦。按要求寫出句子。寫登舟縱目總體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寫江上放舟自由情態(tài)的:_________________。(從流漂蕩,任意東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