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學 佳大08級重點_第1頁
中醫(yī)學 佳大08級重點_第2頁
中醫(yī)學 佳大08級重點_第3頁
中醫(yī)學 佳大08級重點_第4頁
中醫(yī)學 佳大08級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8臨床期七班張家瑋整理08臨床期七班張家瑋整理(2008)PAGEPAGE8第一章導論四大醫(yī)學典籍可以作為中醫(yī)學理論體系初步形成的標志。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中醫(yī)學的認知與思維方法1、司外揣內2、注重整體研究3、援物比類第二章中醫(yī)學的哲學基礎陰陽:是對自然界相關事物或現(xiàn)象對立雙方屬性的總概括,古人認識到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都存在和相互對立又相互統(tǒng)一的陰陽兩種屬性。1、普遍性2、相關性3、相對性4、可分性用陰陽說明病理變化1、陰陽偏生2、陰陽偏衰3、陰陽互損4、陰陽轉化五行相生相克相生:相互資生,助長,促進。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相互制約和克制。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根據(jù)五行相生規(guī)律制定具體治療方法虛則補其母: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益火補土法實則瀉其子:肝旺瀉心法第三章藏象學說五臟,即心、肺、脾、肝、腎;六臟,即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腦、髓、骨、脈、膽、女子胞。

五臟,多為實質性臟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貯藏精氣;六腑多為中空管腔性臟器,其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傳化水谷糟粕。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脈2,心主神志系統(tǒng)連屬12,心在體合脈,其華在面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氣、司呼吸2,主宣發(fā)和肅降3,通調水道4系統(tǒng)連屬1,肺在志為悲憂2,肺在液為涕3,肺在體合皮,其華在毛4,肺在竅為鼻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脾主運化:運化水谷運化水液2,脾氣主升:升清升舉內臟3,脾主統(tǒng)血系統(tǒng)連屬1,在體合肌肉,主四肢4,在竅為口,其華在唇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助脾胃運化及膽汁分泌排泄調達情志調節(jié)生殖功能2,肝藏血系統(tǒng)連屬3,肝在體合筋,其華在爪4,肝開竅于目腎的主要生理功能?1,腎藏精2,腎主水3,腎主納氣系統(tǒng)連屬12,腎在液為唾3,腎主骨生髓,其華在發(fā)4,腎開竅于耳和二陰氣的功能?1,推動作用激發(fā)和促進2,溫煦作用產生熱量溫暖3,防御作用護衛(wèi)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4,固攝作用血、津液等液態(tài)物質5,氣化作用通過其的運動產生各種生理功能效應氣的分布與分類(一)元氣1、生成∶主要來源于先天父母之精氣,又賴于后天水谷精氣的培育。2、分布∶藏于腎,通過三焦,流布全身。3bc溫煦人體臟腑組織。(二)宗氣1、生成∶由肺吸入的大自然之清氣和由脾胃運化飲食物所得的水谷精氣在胸中結合而成。2、分布∶宗氣積聚于胸中,貫注于心脈。3、功能特點∶a溫煦營養(yǎng)肺和呼吸道,走息道以行呼吸。所以,凡呼吸、聲音、言語的強弱,均與宗氣有關。B溫煦營養(yǎng)心脈,貫心脈以行氣血。主要體現(xiàn)在助心行血。(三)營氣1、生成∶由脾胃運化的水谷之氣中最富有營養(yǎng)的精華部分即精氣所化生。2、分布∶循行于脈內,運行周身,環(huán)周不休。但偏于內臟。3、功能特點∶a營養(yǎng)全身以內臟為主,b化生血液(四)衛(wèi)氣1、生成∶由脾胃運化的水谷之氣中性猛而活力強悍的慓悍部分即悍氣所化生。布散全身。但偏于肌表。3bc開合汗孔,調節(jié)體溫。

血的功能1、營養(yǎng)滋潤全身2、神智活動的物質基礎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內在體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在內,如胃液、腸液、關節(jié)腔液,以及涕、淚、唾等。津液,同氣血一樣,亦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第四章病因病機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風、寒、暑、濕、燥、火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在正常情況下,稱為“六氣”。風邪的性質及其致病特點?1,風為陽邪,其性開泄,易襲陽位2,風性善行而數(shù)變3,風為百病之長4,風性主動寒邪的性質及其致病特點?1,寒為陰邪,易傷陽氣暑邪的性質及其致病特點?(夏至之后立秋之前)1,暑為陽邪,其性炎熱2,暑性升散,擾神耗氣傷津3,暑多挾濕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1,直接傷及內(與六淫區(qū)別:外感喜傷心怒傷肝悲傷肺思傷脾恐傷腎怒則氣上悲(憂)思則氣結3,影響病情轉歸痰飲:痰飲是機體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痰飲的致病特點1、阻滯氣機、阻礙氣血運行234、易擾亂神明5、多見滑膩舌苔瘀血瘀血:血液停滯,包括離經之血積存體內,或或血運不暢阻滯于經脈及臟腑內的血液瘀血的形成:一是由于氣虛、氣滯、血寒、血熱等原因,使血行不暢而瘀滯;二是由于內外傷,或氣虛失攝,或血熱妄行等原因,引起血離經脈,積存于體內而形成瘀血。第五章四診望診:望神、望色等全身,望舌象等局部。神,廣義是指高度概括的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狹義是指人的神智、意識、思維活動。吸、動作體態(tài)等,其中望神情、眼神最為重要。1,得神,又稱“有神”,提示正氣充盛,肺臟功能為衰,或病情較輕,預后良好。2,少神,“神氣不足”,提示正氣已傷。3,失神,又稱“無神”,提示正氣大傷,肺臟功能虛衰,病情嚴重,預后較差。4轉”的假象,提示病情惡化,肺臟精氣將絕,預后不良。

5常色有主色和客色之分,主色指由稟賦所致、終生不變的色澤;客色指受季節(jié)氣候、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情緒及運動等不同因素影響所致氣色的短暫性改變,非疾病所致。病色,包括五色善惡與變化:1青色屬木,為氣血運行不暢所致。2、赤色:主熱赤色屬火,多為火熱內盛,鼓動氣血,充盈脈絡所致。3、黃色:主濕、虛、黃疸黃色屬土,多為脾失健運,水濕不化,或氣血乏源,肌膚失養(yǎng)而致。4、白色:主虛、寒、失血白色屬金,乃陽氣虛衰,血行無力,脈絡空虛,氣血不榮所致。5、黑色:主腎虛、水飲、淤血黑色屬水,為陽虛陰盛,水飲內泛,氣血凝滯,經脈肌膚失養(yǎng)而致。望舌主要是觀察舌質與舌苔的變化。應注意1,光線充足2,干濕適中望舌色:弱;淡白而瘦薄多為氣血兩虛。2,紅舌:主熱證3,絳舌:主熱盛,主淤4血。苔質邪淺;苔厚者多邪入臟腑,病較深重。2脾虛濕盛;燥苔,津液耗傷。3,腐膩:反應中焦?jié)駶?。苔?,白苔:主表證,寒證,濕證。2,黃苔:主里證,熱證。3,灰黑苔:主里熱、里寒之重證。苔形舌苔布滿全舌者為全苔(痰濕阻滯(肝膽病癥(小兒蟲積。脈診的臨床意義大致為:左手,寸候心、關候肝膽;右手,寸候肺、關候脾胃、兩手尺候腎。診脈時用指力輕切在皮膚上稱為舉,即浮取或輕?。挥昧Σ惠p不重稱為尋,即中?。挥弥亓η邪唇罟情g稱為按,即沉取或重取。如此脈分三部,每部有輕、中、重取三法,共稱三部九候。平脈或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約每分鐘次有”。有胃即從容、和緩、流利為主要特點,反映脾胃運化功能的強盛和營養(yǎng)狀況的良好;有神以應指有力柔和、節(jié)律整齊為主要特點,反映病情輕淺或病雖重而預后良好;生機不息。常見脈象:1,浮脈主?。褐鞅碜C,虛證。2,沉脈脈象:輕取不應,重按始得。主病:主里證。3,遲脈(60次主?。褐骱C。4,數(shù)脈脈象:脈來急促,一息脈來五至以上(每分鐘90以上。主?。褐鳠嶙C。5,虛脈主?。褐魈撟C。多見于氣血兩虛。6,實脈脈象:脈來堅實,三部有力,來去俱盛。主病:主實證。

7,弦脈脈象:形直體長,如按琴弦。主?。褐鞲文懖?、諸痛、痰飲、瘧疾。春令平脈亦見弦象。8,滑脈脈象:往來流利,如珠走盤,應指圓滑。主?。褐魈碉?、食積、實熱??梢娪谇鄩涯旰腿焉飲D女。9,洪脈脈象:脈形寬大,狀如波濤,來盛去衰。主?。褐鳉夥譄崾ⅰ賹嵶C。14,結脈脈象:脈來緩而時一止,止無定數(shù)。主?。褐麝幨饨Y、寒痰淤血、氣血虛衰。15,代脈脈象:脈來緩而時一止,止有定數(shù),良久方來。打損傷。脈象:往來急促,數(shù)而時止,止無定數(shù)。主?。褐麝枱峥菏?,氣血痰食郁滯,臟氣衰敗。第六章辨證體證候表現(xiàn)之總和概括出來的規(guī)律。表證:是病位淺在肌膚的一類證候。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淺(或惡風頭身痛、鼻塞、咳嗽等癥狀。寒熱,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個綱領。面色四肢寒熱口渴大便小便舌象脈象寒蒼清怕不渴稀清舌淡遲證白涼冷或熱飲不多溏長苔白潤熱紅燥發(fā)口渴干短舌紅數(shù)證赤熱熱喜冷飲結赤苔黃干寒熱真假:1,真熱假寒 又稱陽盛格陰就會出現(xiàn)格陰于外的一些假寒的現(xiàn)象。如四肢厥冷、脈沉等,似屬寒證,但其身寒而不喜加衣被,脈沉而有力,并且又可見口渴喜冷飲、咽干口臭、譫語、小便短赤、大便燥結等熱象。這些說明內熱熾盛是真,外呈之寒象是假。2,真寒假熱又稱陰盛格陽由于陰寒內盛,陽氣虛弱已極,陽不制陰,虛陽浮越于外,使陰陽不相順接而致。臨床表現(xiàn)身熱、面紅、口渴、脈大等,似為熱證;但見其身熱而欲加衣被,面紅而四肢寒冷,口渴而又喜熱飲,印而不多,脈大但無力,并且又見小便清長、大便稀、舌淡、苔白等寒象。此是陰寒內盛是真,外呈之熱是假。虛實辨證:概括或辨別正氣強弱和邪氣盛衰的兩個綱領。虛證實證的鑒別陰陽:概括病癥類別的一對綱領。它可以概括其他三對綱領,即表、熱、實屬陽;里、寒、虛屬陰。屬虛。屬實。亡陰證、亡陽證疾病過程中出現(xiàn)的危重證候。亡陰證:是指體內陰液大量消耗或丟失,而出現(xiàn)的陰液衰竭的病變和證候,主要見證有:汗出而黏,呼吸

紅,舌紅而干,脈細數(shù)無力??氏矡犸嫞嗟?,脈微欲絕。八綱之間的關系:相兼、轉化、夾雜、真假臟腑辨證:是根據(jù)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現(xiàn),結合八綱、病因、氣血等理論,通過四診收集病情資料,對疾病的證候進行分析和歸納,借以推究其病機,判斷病位、病性以及正邪盛衰狀況的一種辨證方法。心病辨證共有幾種證候?1、心氣虛、心陽虛證候:心悸,氣短,活動時加重,自汗,脈細弱或結代。為心陽虛,2、心血虛、心陰虛。3、心火熾盛甚或狂躁、譫語等。4、心血瘀阻重者暴痛欲絕,口唇青紫,肢厥神昏,脈微欲絕。5、痰迷心竅證候:面色晦滯,脘悶作惡,意識模糊,語言不清,嘔吐痰涎或喉中痰鳴,甚則昏迷不省人事,苔白膩,脈滑;或有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癡呆,喃喃自語,舉止失常。6、痰火擾心證候:發(fā)熱,面赤氣粗,口苦,痰黃,喉間痰鳴,狂躁譫語,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或失眠心煩,或神志錯亂,苦笑無常,狂躁妄動,甚則打人罵人,7、小腸實熱證候:心中煩熱,口渴喜歡涼飲,口舌生瘡,小便赤澀,尿道灼痛,尿血,舌質紅苔黃,脈數(shù)。肺氣虛證候:咳喘無力,動則氣短,面色*白無華,體倦乏力,聲音低微,痰清稀,或有自汗畏風,易于感冒,舌淡,脈虛弱。肺陰虛風寒束肺證候:咳嗽氣喘,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或惡寒發(fā)熱,無汗,頭身疼痛,舌苔薄白,脈浮緊。風熱犯肺證候:咳嗽,咳吐黃稠痰而不爽,惡風發(fā)熱,口渴咽干痛,目赤頭痛,鼻流黃涕,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燥邪犯肺大腸濕熱證候:腹痛,泄瀉穢濁,或有下痢膿腫,里急后重,肛門灼熱,口渴,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脾氣虛證候:食少納呆,口淡無味,脘腹脹滿,便溏,面色萎黃,少氣懶言,四肢倦怠消瘦,舌淡邊有齒痕,苔白,脈緩弱。脾陽虛

脾不統(tǒng)血證候:便血,尿血,肌,鼻,齒或婦人月經過多,崩漏,伴有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白無華,舌淡,脈細弱。脾胃濕熱重,便溏尿黃,或身目發(fā)黃,或皮膚發(fā)癢,或身熱起伏,汗出熱不解,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胃火積盛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胃陰虛干嘔呃逆,形瘦便干,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胃陽虛證候:胃脘隱痛,吐清水,喜溫喜按,得食痛減,面色肝氣郁結肝血虛證候:眩暈耳鳴,目糊干澀,視力下降或夜盲,面色淡白無華或萎黃,手足麻木震顫,筋脈拘急,肌肉拆動,爪甲不榮,月經量少,色談或經閉,唇舌淡,苔薄,脈細。肝陽上亢證候:急躁易怒,頭脹痛,眩暈目脹,或面部烘熱,口苦咽干,小便黃,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風內動(鑒別)出的風動證候。[證候]眩暈欲仆,頭痛而搖,項強肢麻,肢體震顫,鳴,則為中風證。熱極生風熱極生風證是指熱邪亢盛引起抽搐等動風的證候。[證候]高熱,煩渴,躁擾不安,抽搐,兩目上翻,甚見角弓反張,神志昏迷,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血虛生風血虛生風證是指血虛、筋脈失養(yǎng)厥所表現(xiàn)出的證候。[證候]手足震顫,肌肉睏動,關節(jié)拘急不利,肢體麻木,眩暈耳鳴,面色無華,爪甲不榮,舌質淡,苔向,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