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湖南省岳陽市汨羅高坊中學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岳陽市汨羅高坊中學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岳陽市汨羅高坊中學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岳陽市汨羅高坊中學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岳陽市汨羅高坊中學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湖南省岳陽市汨羅高坊中學高一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掛幅日本?夏目漱石

李明非譯大刀老人決心在亡妻三周年忌辰之前,一定給她立一塊墓碑。但是靠著兒子那點本事,只能勉強糊口度日,此外再也無力積蓄一文錢。春天又來到了,老人苦窘著臉對兒子道:“那忌辰也是三月初八呢?!眱鹤又换卮鹫f“啊,是呀”,就不再做聲了。大刀老人終于決定賣掉祖?zhèn)鞯囊环滟F的畫來籌措費用,便和兒子商量道:“行嗎?”兒子以冷淡到可恨的態(tài)度贊成道:“那行吧。”兒子在內務省社寺局工作,拿四十元的月薪,有妻子和兩個孩子,而且還要奉養(yǎng)大刀老人,所以很吃力。老人若不在,這珍貴的掛幅早就變成通融的東西了。這掛幅是一方尺左右的畫絹,因為年深月久,顏色變得和熏過一般,如果掛在暗的房間里,就模糊到分辨不出畫的是什么東西。老人說這是王若水①畫的葵花,并且每月從壁櫥里拿出兩三次,拂去桐盒上的灰塵,恭恭敬敬地取出里面的東西,立即掛在三尺的墻壁上,凝望著。的確不錯,定睛一看,那熏污的濁暗之中,確有淤血似的很大的花樣。有的地方,還略微殘留著疑是青綠色脫落的斑跡。老人面對這模糊的古畫,就忘卻了這個由于他活得過久簡直住舊了的人世。有時候,一面注視著掛幅,一面吸煙或喝茶;不然就光是凝神看著?!盃敔?,這是什么?”孩子走過來,說著就想用指頭觸。像剛想起時日似的,老人一面說“不要碰”,一面輕輕地站起,去卷掛幅。于是孩子便問:“爺爺,糖球呢?”“嗯,買糖球,可不要淘氣了。”老人說著,慢慢地卷上掛幅,放進桐盒,送到壁櫥里,然后上外面去散步?;貋淼臅r候,順便到街上的糖店里買兩袋薄荷糖球,遞給孩子道:“喂,糖球!”兒子晚婚,小孩子是六歲和四歲。和兒子商量的第二天,老人拿包袱皮包上桐盒,一清早就出去了。到四點鐘,又拿著桐盒回來了。孩子跑到房門口問道:“爺爺,糖球呢?”老人什么也不說,走進屋,從盒子里拿出掛幅,掛在墻上,失神地望起來,聽說轉了四五家古董店,有說無落款的,有說畫剝落的,竟沒有人像老人預期的那樣對這掛幅表示敬重。兒子說:“古董店別去了?!崩先艘舱f:“古董店是不成?!边^了兩個星期,老人又抱著桐盒出去了。這回是得到介紹,送請兒子的科長和朋友看一看。這回也沒買糖球來。兒子剛一到家,他便像兒子有失檢點似的嗔怪說:“那種沒眼力的家伙,怎么能賣給他!他那里的都是些贗本!”兒子苦笑著。二月上旬,偶然來了個高明的經(jīng)紀人,老人把畫賣給了好買家。老人立刻到谷中去,給亡妻定做了像樣的墓碑,余下的錢存進了郵局。過了五六天,老人又照例出去散步,但比平時晚兩個小時才回來,兩手抱著兩大袋糖球。說是由于不放心賣掉的掛幅,又去看了一回,見到靜靜地掛在四疊半的品茗室里,前面插著透明似的臘梅。老人說他在那里被招待了茗茶?!罢f不定比收藏在我手里還放心呢?!崩先藢鹤诱f。兒子答道:“也許是這樣吧。”一連三日,孩子們吃著糖球。注:①王若水是中國元代畫家王淵的字,號澹軒,尤精花鳥竹石。17.請分點簡介老人賣畫的前后過程。(4分)

18.分析劃線句在文中的作用。(5分)

19.你覺得小說中的老人有什么個性特點?請結合小說分點作簡要評述。(6分)

參考答案:17.答:①賣畫起因:老人準備賣掉畫給亡妻立碑。②賣畫受挫一:古董店商嫌畫有問題,賣畫不成功。③賣畫受挫二:老人嫌兒子領導品行有問題,不賣畫給他。④賣畫結果:老人成功賣給好買家,并且很安慰。(每點一分,共四分)18.答:①這些是對掛幅的具體描述,還運用了比喻手法,說明掛幅的年代久遠和破舊。(2分)②也表明老人對掛幅觀察之細致,表明了他對掛幅的珍愛。(2分)③為下文古董店老板不愿收購埋下伏筆。(1分)19.答:①癡迷藝術:每月從壁櫥把古畫拿出來兩三次,拂去桐盒上的灰塵,恭恭敬敬地取出里面的東西,立即掛在三尺的墻壁上,凝望著。②內心充滿著愛:深愛著妻子,深愛著藝術,深愛著生活——每天都會去散步,照顧孫子,給孫子們買糖吃。③但內心又充滿矛盾:對祖?zhèn)鞴女嫷恼鋹酆蛯ν銎薜膼壑g有著巨大的矛盾。④對生活也很容易滿足:雖然掛幅最后賣出去了,但是他對于還能見到掛幅一事表示滿足。(共6分,寫三點即可滿分,能分析其他方面,也可酌情給分)2.散文閱讀。(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碧云寺的秋色①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個大寺院,又是一個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樹木或花草。那些樹木,種類繁多,其中不少還是活上了幾百歲的參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土和山嶺上,樹木也相當繁密。②我是中秋節(jié)那天搬到寺里來的,在那些繁茂的樹叢中,還很少看到黃色的或紅色的葉子。③半個月過去了。寺里有些樹木漸漸開始在變換著顏色。石塔前的柿子樹,院子里那些攀著石橋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葉子慢慢地黃的黃、赤的赤了??墒?,綠色的統(tǒng)治基本上還沒有動搖。近日,情景突變。黃的、紅的、赤的顏色觸目都是。它來得是那么神速,將我那模糊的季節(jié)感驚醒了。高考資源網(wǎng)④不論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換上新裝。它們大都由綠變黃、變紅、變丹、變赤………我們要找出整片的綠葉已經(jīng)不很容易的了。羅漢堂前院子里靠北墻有株纏繞著大槐樹的爬山虎,平日,我們沒有注意到它跟槐樹葉子的差別。幾天來,可大不同了?;睒溆幸恍┤~子漸漸變黃,可全樹還是綠沉沉的。而爬山虎的無數(shù)葉子,卻由綠變黃、變赤,在樹干上、樹枝上鮮明地顯出自己的艷麗。特別是在陽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紅的、淺紅的、金黃的、柑黃的葉子都閃著亮光,把大槐樹反襯得美麗可愛了。⑤釋迦牟尼佛殿前的兩株梧桐,彌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聳的白果樹,泉水院石橋邊的那株黑棗樹……它們全都披上黃袍了。中山紀念堂一株娑羅樹的大部分葉子鑲了黃邊,堂階下那株沿著老柏上升到高處的凌霄花樹的葉子也大都變成咖啡色的了。⑥自然,那些高聳的老柏和松樹還是比較保守的,盡管有很少的葉子已經(jīng)變成了刀銹色,可是,它們身上那件墨綠袍子是不肯輕易褪下的?;睒涞娜~子,也改變得不踴躍。但是,不管怎樣,現(xiàn)在,碧云寺的景色卻成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別的情調和風格。夏日花園的美不代替它,也不概括它。⑦古代的詩人,多喜歡把秋天看作悲傷的季節(jié)。過去許多“悲秋”的詩篇或詩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黃落”的景象的。其實,引起人們的傷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從許多方面看,它倒是一個叫人感到愉快的時辰。所謂“春秋佳日”,決不是沒有根據(jù)的一句贊語。⑧在夏天,草木的葉子綠油油的,這固然象征著生長、繁榮。但是,它到底不免單調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許多樹木的葉子變色了,柿紅的、朱紅的、金黃的、古銅色的、赭色的,還有那半黃半綠或半黃半赤的……五顏十色,把山野打扮得像個盛裝的姑娘。加以這時節(jié)天色是澄明的,氣候是清爽的。你想想,這豐富的秋色將喚起人們怎樣一種歡快的感情啊。⑨我們曉得古代詩人所以對秋風感喟,見黃葉傷情,是有一定的社會生活的原因的。詩人或因為同情人民的苦難,或因為傷悼個人遭逢的不幸……那種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現(xiàn)象的感觸而發(fā)泄出來。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詩人面對那些變了色的葉子都唉聲嘆氣?!巴\囎鴲蹢髁滞?,霜葉紅于二月花”,明白地頌揚紅葉的生機與美麗;“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詩人對于江南秋色分明艷羨不已。此外,如像“紅樹青山好放船”、“半江紅樹鱸魚”……這此美麗的詩句也都遠離“滿山紅葉,盡是離人眼中血”那種飽含著哀傷的情調。大家知道,“現(xiàn)在”跟“過去”是對立的;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們又有著一脈相聯(lián)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舊進代里的詩人,對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們沒有權力判定,過去一切詩人對于紅葉和黃葉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取材于鐘敬文的同名散文)(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6分)(

)A.本文對秋葉的描寫采取了有詳有略的技巧,著重描繪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而對其它樹種的葉子則點到即止。B.作者對急速換上新裝的爬山虎傾注了熱烈的贊美之情,意在對老柏和松樹和“保守”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批評。C.作者在行文過程中用對比的手法具體描述了夏日花園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別的情調與風格。D.古代詩人寫下了許多“悲秋”之作,從“滿山紅葉”中見出“離人眼中血”,這與詩人的生活背景有一定關聯(lián)。E.在結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寫秋色的詩句,是為了證明中國古代詩人見秋葉而傷情是完全不足取的。高考資源網(wǎng)(2)請仔細體會第三段結尾畫線的一句話:“它來得是那么神速,將我那模糊的季節(jié)感驚醒了?!被卮鹣旅鎲栴}。(8分)①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作者使用了“驚醒”一詞,好在哪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結屬說:“‘現(xiàn)在’跟‘過去’是對立的: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們又有著一脈相聯(lián)的源流?!苯Y合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6分)A、D(選對一個給3分,兩個6分)(2)(8分)①直接觸發(fā)了作者對秋色的集中描寫,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4分)②彰顯了秋色的突如其來,表達了作者對秋色之美的驚嘆。(4分)(3)(6分)作者通過對古代詩人贊美秋色的詩句的引用,說明了古人與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處的。因此,“過去”與“現(xiàn)在”并不是割裂的,兩者之間是一種辨證統(tǒng)一的關系。

略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過去一年中,我國成年國民數(shù)字化閱讀率增長顯著。其中,在數(shù)字化閱讀方面,手機閱讀增速最快,己經(jīng)連續(xù)8年增長,成年國民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長為74.4分鐘,同比増長19.6%。不過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目前手機閱讀質量還不高。這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觀察:從閱讀的供給來說,很多手機文章的質量還不高。以微信文章為例,讀者的微信閱讀時間占去了三成半,但不少微信文章存在拼湊、虛假等問題,不僅浪費讀者的時間,也是在誤導讀者。不久前,《新京報》調查披露,自媒體平臺上的一些文章通過抄襲、拼湊事實、巧立標題甚至夸大造謠以獲取高閱讀量,比如一篇正文不足300字、配有5張網(wǎng)絡圖片的文章獲得了近6000條網(wǎng)友評論。這樣的低質文章雖然提高了閱讀率,但是實際閱讀質量卻不能恭維。從閱讀的需求側來看,雖然讀者花在手機閱讀上的時間似乎不少,不過多數(shù)是“忙里偷閑式讀”“走馬觀花式讀”“碎片化閱讀”,這種“淺閱讀”比不閱讀顯然要好,但是閱讀質量卻不容樂觀。(摘編自中國江蘇網(wǎng)2017-04-24《手機閱讀需要重視“閱讀質量”》作者:馮海寧)材料二根據(jù)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國國民讀調查結果,2016年圖書閱讀率為58.8%。我國成年人均每天讀書時間最長,為20.20分鐘,比2015年的19.69分鐘増加了0.51分鐘;年人均圖書閱讀量為7.86本,其中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電子書閱讀量為3.21本,比2015年的7.84本増加了0.02本綜合我國國民閱讀形式的研究發(fā)現(xiàn),半數(shù)以上的成年人更傾向于“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而9.8%的國民更傾向于“網(wǎng)絡在線閱讀”,33.8%的國民傾向于“手機閱讀”,有3.8%的人傾向于“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1%的國民“習慣從網(wǎng)上下載并打印下來閱讀”。2016年,未成年人圖書閱讀率為85%,較2015年提升了3.9個百分點,未成年人的年人均圖書閱讀量為8.34本,較2015年増加了1.15本。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徐升國說:“很顯然,相對碎片化、隨時隨地的手機閱讀而言,圖書閱讀更深入、更系統(tǒng)、更結構化,對某個問題有完整的知識體系,對問題有深入認知系統(tǒng)。(摘編自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材料三:經(jīng)典讀的意義,本不是一個需要反復論證的問題。但是現(xiàn)在成人讀盜墓、穿越,孩子讀圖文、漫畫卻越來越多,加以資訊的泛濫和網(wǎng)絡的擠占,遂使其重要性不再像早先那樣為人認知。尤其近幾年,以圖代書,做在線閱讀,甚或以上臉譜(Facebook)、刷微博代替閱讀的不在少數(shù)。這種“淺閱讀”風氣的存在,凸顯了整個社會浮躁膚淺的荒敗景觀。經(jīng)典閱讀,能使人在人書互動中形成緊張的思維對待,助成理性對感知的超越,人性對歷史的體貼。至于網(wǎng)絡,因常提供即刻性與碎片化的資訊,在讀網(wǎng)絡上時尚化的“輕讀”特性同時,也會程度不同地損害閱讀的品質,造成人智力的降級與思想的衰退。對此,前年出版的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Carr)的《淺?。夯ヂ?lián)網(wǎng)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指出,因網(wǎng)絡對人“神經(jīng)線路”與“記憶程序”的重新編布,使人的閱讀常流于字表滑行,而無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會覺得《戰(zhàn)爭與和平》太長,《追憶似水年華》又太晦澀,并將愛讀經(jīng)典視為前人缺少環(huán)境刺激、無處可去養(yǎng)成的老嗜好,而將其毫無顧惜地拋棄。卻在一味的讀圖和讀網(wǎng)的便捷中容忍偷懶。在這種偷懶中,那種對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對人類整體性精神出路的關切漸漸消退和淡忘,甚至被笑和放逐。而這些,恰恰經(jīng)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經(jīng)典最顯著的徽標。4.下列對材料的相關內容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2016年,我國成人數(shù)字化閱讀率增長顯著,手機閱讀增速最快,我國人均紙質書的閱讀量并沒有受到影響。B.2016年,我國成人更多采用數(shù)字化閱讀,微信閱讀占了不少時間,但我國人均電子書的閱讀量并沒有增加C.經(jīng)典閱讀的重要性不再像早先那樣為人所知,作者認為,再一次論述經(jīng)典閱讀的意義,還是非常有必要的D.對深邃思想的卓越追求,對人類整體性精神出路的關切,這些是經(jīng)典里最多的,卻是電子書里所沒有的。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A.材料一從手機閱讀的供給側和需求側兩個角度,著重分析了當前中國人手機閱讀方式具有的優(yōu)勢和存在的不足。B.材料三論述了當前在以圖代書、在線瀏覽、上臉譜、刷微博等“淺閱讀”風氣存在背景下,經(jīng)典閱讀的重要意義。C.由于手機閱讀多數(shù)是“忙里偷閑式閱讀”“走馬觀花式閱讀”“碎片化閱讀”作者認為手機閱讀并不值得提倡。D.在一味讀圖和讀網(wǎng)的便捷中容忍偷懶,一些人拋棄了篇幅很長的《戰(zhàn)爭與和平》和晦澀的《追憶似水年華》的閱讀。E.放棄對經(jīng)典的閱讀,常進行“輕閱讀”“淺閱讀”,會不同程度地損害閱讀的品質,造成人智力的降級與思想的衰退6.根據(jù)上述材料,概括當前中國人閱讀的特點。7.請你對提高我國國民閱讀質量提出兩條合理建議,并結合材料簡要闡述。參考答案:4.D

5.BE

6.(1)手機閱讀增長很快,手機閱讀質量不高。(2)人均閱讀量不斷增長,但增長比較緩慢。(3)經(jīng)典閱讀重視不夠,淺閱讀大量存在。

7.(1)提升國民綜合文化素質,進一步養(yǎng)成和深化國民的閱讀習慣。(2)加強網(wǎng)絡監(jiān)管,提升網(wǎng)絡文章素質。(3)制定《閱讀法》,從立法角度保障國民閱讀經(jīng)典的時間和權利?!?題詳解】此題考核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主要對文章的內容和結構的綜合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求明確具體的考核的要點,找準文章的對應位置,然后結合文章內容逐個判斷正誤,題中D項,“這些是經(jīng)典里最多的,卻是電子書里所沒有的”錯誤,根據(jù)材料二可知,紙質閱讀和電子書閱讀只是閱讀方式的不同,閱讀電子書也可能是閱讀經(jīng)典,故選D?!?題詳解】此題考核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主要對文章的內容和結構的綜合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求明確具體的考核的要點,找準文章的對應位置,然后結合文章內容逐個判斷正誤,題中A項,“著重分析了當前中國人手機閱讀方式具有的優(yōu)勢和存在的不足”錯誤,沒有著重分析“中國人手機閱讀這一方式具有的優(yōu)勢”;C項,“手機閱讀并不值得提倡”錯誤,作者認為手機閱讀比不閱讀好;D項,“篇幅很長的《戰(zhàn)爭與和平》和晦澀的《追憶似水年華》”錯誤,“他會覺得《戰(zhàn)爭與和平》太長”不等于“篇幅很長”“他覺得晦澀”不等于“晦澀”。故選BE。【6題詳解】此題考核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答題時根據(jù)題干的要求先篩選主要的信息,然后對篩選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進行整合,此題要求概括當前中國人閱讀的特點,主語注意根據(jù)文中的重點句子“手機閱讀增速最快”“不過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目前手機閱讀質量還不高”“2016年圖書閱讀率為58.8%……比2015年的7.84本増加了0.02本”“經(jīng)典讀的意義……這種‘淺閱讀’風氣的存在”概括答題要點。【7題詳解】此題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答題時要結合文中的內容概括要點,然后整合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議,重點注意專家、學者的觀點。此題注意根據(jù)文中的句子“至于網(wǎng)絡,因常提供即刻性與碎片化的資訊,在讀網(wǎng)絡上時尚化的‘輕讀’特性同時,也會程度不同地損害閱讀的品質,造成人智力的降級與思想的衰退”“這種‘淺閱讀’風氣的存在,凸顯了整個社會浮躁膚淺的荒敗景觀”“從閱讀的供給來說,很多手機文章的質量還不高。以微信文章為例,讀者的微信閱讀時間占去了三成半,但不少微信文章存在拼湊、虛假等問題,不僅浪費讀者的時間,也是在誤導讀者”提出自己的觀點即可。【點睛】新聞調查提建議、談看法的題目一般是對文章的內容的概括,不是針對此現(xiàn)象信馬由韁,海闊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內容不相關或相悖的觀點,而是對文中相關的專家的觀點的概括和總結。同時注意介紹的一些成功的案例會存在的問題,成功的地方堅持,存在的問題要避免。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張春,字泰宇,同州人。萬歷二十八年舉于鄉(xiāng),歷刑部主事。勵操行,善談兵。天啟二年,遼東西盡失,廷議急邊才,擢山東僉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備道。時大軍屯山海關,永平為孔道,士馬絡繹,關外難民云集。春運籌有方,事就理而民不病。累轉副吏、參政,仍故官。崇禎元年改關內道。兵部尚書王在晉惑浮言,劾春嗜殺,一日梟斬十二人。春具揭辯,關內民亦為訟冤。在晉復劾其通奄克餉,遂削籍,下法司治。督師袁崇煥言春廉惠,不聽。御史李炳言:“春疾惡過甚,為人中傷,夫殺之濫否,一勘即明,乞免提問?!辈粡?。明年,法司言春被劾無實,乃釋之。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備參議。因言兵事不可預泄,乞賜陛見,面陳方略,帝許之。既入對,帝數(shù)稱善,進春參政。已而偕諸將收復永平諸城,論功加太仆少卿,仍涖兵備事,候巡撫缺推用。永平當兵燹之余,閭閻困敝,春盡心撫恤,人益懷之。四年八月,大清兵圍大凌河新城,命春監(jiān)總兵吳襄、宋偉軍馳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長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萬騎來逆戰(zhàn)。兩軍交鋒,火器競發(fā),聲震天地。春營被沖,諸軍遂敗,襄先敗,春復收潰眾立營。時風起黑云見,春命縱火,風順火甚熾。天忽雨反風,士卒焚死甚眾。少頃雨霽,兩軍復鏖戰(zhàn),偉力不支亦走。春及參將張洪謨、楊華征,游擊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執(zhí),部卒死者無算。諸人見清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禮,春獨植立不跪。至晚,遣使賜以珍饌。春曰:“忠臣不事二君,禮也,我若貪生,亦安用我?”遂不食。越三日,復以酒饌賜之,春仍不食,守者懇勸,感太宗文皇帝恩,始一食。令薙發(fā),不從。居古廟,服故衣冠,迄不失臣節(jié)而死。當春未死時清有議和意春為言之于朝朝中嘩然詆春誠意伯劉孔昭遂劾春降敵不忠乞削其所授憲職。朝議雖不從,而有司系其二子死于獄。(選自《明史》,有刪節(jié))10.對文中加框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當春未死/時清有議和意/春為言之于朝/朝中嘩然詆春/誠意伯劉孔昭遂劾/春降敵不忠/乞削其所授憲職B.當春未死時/清有議和/意春為言之于朝/朝中嘩然詆春/誠意伯劉孔昭遂劾/春降敵不忠/乞削其所/授憲職C.當春未死/時清有議和意/春為言之于朝/朝中嘩然詆春/誠意伯劉孔昭遂劾春降敵不忠/乞削其所/授憲職D.當春未死時/清有議和意/春為言之于朝/朝中嘩然詆春/誠意伯劉孔昭遂劾春降敵不忠/乞削其所授憲職11.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鄉(xiāng),即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由各縣知縣主持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考后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B.廷議,即廷臣會議,所議之事均為"事關大利害"的政事,多為按部門以商討問題的形式進行,結果上奏皇帝,當意見不一致時,由皇帝作最終裁決。C.關內,文中指山海關以西或嘉峪關以東一帶地區(qū);亦用來泛指關口以內的地方,如函谷關以內。D.閭閻,原指古代里巷內外的門,后用來指房屋建筑,鄉(xiāng)村村落,亦泛指平民百姓,人家,民間。12.以下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春善于兵事,臨危受命。遼東遼西盡失,形勢危急之下,他被起用為兵備參議,面君陳述方略被認可;永平失守,他帶領諸將收復失地,憑借能力升為巡撫。B.張春體恤百姓,深受愛戴。關外難民云集,他從不擾民,后遭彈劾,百姓為他訴冤;永平街巷毀于兵火,他盡心安撫百姓,百姓越發(fā)懷念他。C.張春守節(jié)不屈,盡忠朝廷。大凌河之戰(zhàn)中,兵敗被俘,諸將皆跪拜清朝皇帝,唯張春直立不;被要求剃發(fā)效忠,他也不肯,最終守節(jié)而死。D.張春屢遭彈劾,令人同情。受謠言蠱惑,王在晉不察實情,兩次彈劾他,使張春下獄受審;兵敗被執(zhí)盡忠至死,劉孔昭彈劾他,致他兩個兒子死于獄中。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為人中傷,夫殺之濫否,一勘即明,乞免提問。(2)忠臣不事二君,禮也,我若貪生,亦安用我?參考答案:10.D

11.A

12.A

13.⑴(張春)被人中傷,是不是有濫殺行為,一調查便會明白,希望免于提審。⑵忠臣不侍奉兩個君主,這是禮道,我如果貪生怕死,朝廷怎么會任用我呢?10.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當春未死時”表示時間,兩個“朝”之間需要停頓,“朝中嘩然詆春/誠意伯劉孔昭遂劾春降敵不忠/乞削其所授憲職”這三件事各自獨立應該斷開,再結合句意斷句。句意:當張春未死之時,清有議和之意,張春將此事轉告朝廷,朝中廷臣們七嘴八舌地攻擊張春。誠意伯劉孔昭彈劾他降敵不忠,要求削奪他的官職。原句:當春未死時,清有議和意,春為言之于朝,朝中嘩然詆春。誠意伯劉孔昭遂劾春降敵不忠,乞削其所授憲職。點睛:“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fā)語詞和表敬副詞,經(jīng)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后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lián)詞,如“茍”“縱”“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獨立的事件應該斷開。11.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古代文學常識的識記。鄉(xiāng)試,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派遣。12.試題分析:此題考查篩選信息,概括內容要點。A是永平失守后被起用為兵備參議,時間事件錯位。并沒有升為巡撫,而是“仍涖兵備事,候巡撫缺推用”,無中生有。13.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先根據(jù)語境揣摩大意,注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注意特殊句式和重要實詞和虛詞要譯準確。得分點:⑴“為”表示“被動句”。“勘”:調查?!捌颉保合M??!疤釂枴保禾釋?。⑵判斷句?!岸Y”:禮道。“貪生”:貪生怕死?!鞍病保涸趺?。參考譯文:張春,字泰宇,同州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鄉(xiāng)試中舉,曾任刑部主事。他很注意德行修養(yǎng),善談兵法。天啟二年(1622),遼東遼西盡為清軍占領,朝廷急需守邊將才,升張春為山東僉事,兼永平、燕建二路兵備道。這時大軍屯駐山海關,永平為來往要道,兵馬絡繹不絕,關外難民也云集于此。張春運籌有方,事情辦得合理,又不擾害百姓。歷任副使、參政,最后又回到原來官職。崇禎元年(1628),改任關內道兵備。兵部尚書王在晉聽信流言,說春好殺人,一天斬首十二人。張春上書申辯,關內百姓為他訴冤。在晉又彈劾他與太監(jiān)有勾結,克扣軍餉,將他革職,交司法衙門懲辦。督師袁崇煥認為張春廉潔,不同意懲辦。御史李炳認為說:“張春平時疾惡如仇,故為人所中傷。是不是有濫殺行為,一調查便會明白,用不著提審?!被实鄄煌狻5诙晁痉ㄑ瞄T報告說,彈劾張春的罪狀,均查無實據(jù),于是將他釋放。崇禎三年(1630)正月,永平失守,起任張春為永平兵備。因為說兵機不可泄露,請準予朝見皇上,面陳戰(zhàn)略,皇帝準許。他當面向皇上陳述了自己的意見,皇帝認為很好,升他為參政。隨后,張春同諸將收復了永平諸城,論功加太仆少卿,仍負責兵備事,候巡撫開缺時再補任。永平大戰(zhàn)之后,百姓貧困,張春盡心撫恤,所以人民更加懷念他。崇禎四年(1631)八月,清兵圍攻大凌河畔之新城,命張春督率總兵吳襄、宋偉去援救。九月二十四日渡過小凌河,經(jīng)三日到達長山,距城十五里,清軍以二萬騎兵來迎戰(zhàn)。兩軍交鋒,槍炮齊發(fā),聲震天地。張春營受到?jīng)_擊,諸軍皆敗,吳襄先失敗,張春收集被擊潰的軍士再立營。忽然風起云涌,張春命縱火,火勢甚大。又突然大雨,風向逆轉,明官軍士卒被燒死很多。過了一會兒雨停,兩軍再戰(zhàn),宋偉不能支持也退走了。張春及參將張洪謨、楊華征,游擊恭大湖等三十三人被俘,部卒死者無數(shù)。他們見了清太宗皇太極,都行君臣跪拜禮,只有張春直立不跪。到了晚上,皇太極派人賜給他珍饈美味。張春說:“忠臣不侍奉兩個君主,這是禮道。我如果貪生怕死,朝廷怎么會任用我呢?”最終沒有吃飯。過了三天,又拿酒食賞賜給他,張春仍然沒有吃??词卣邞┣袆窠猓譃榍逄诘恼\意所感動,才食一餐。令他剃發(fā),不肯。住在古廟內,穿著明朝衣冠,一直都沒有失去一個臣子的氣節(jié),最終死去。當張春未死之時,清有議和之意,張春將此事轉告朝廷,朝中廷臣們七嘴八舌地攻擊張春。誠意伯劉孔昭彈劾他降敵不忠,要求削奪他的官職。朝廷雖未同意,而有關衙門把春的兩個兒子逮捕入獄,死于獄中。5.文言文閱讀(16分)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棄貲產(chǎn)不營,有大志,通貫書術。隋亂,詭為道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應魏公李密,以征典書檄。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征進十策說密,不能用。后從密來京師,久之未知名。自請安輯山東,乃擢秘書丞,馳驛至黎陽。時李勣尚為密守,征與書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shù)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今君處必爭之地,不早自圖,則大事去矣!

勣得書,遂定計歸。會竇建德陷黎陽,獲征,偽拜起居舍人。建德敗,與裴矩走入關,隱太子①引為洗馬。征見秦王②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從征言,不死今日之禍。王器其直,無恨意?!奔次唬葜G議大夫,封鉅鹿縣男。左右有毀征阿黨親戚者,帝使溫彥博按訊,非是,然俾彥博行讓征。征見帝,頓首曰:“愿陛下俾臣為良臣,毋俾臣為忠臣。”帝曰:“忠、良異乎?”曰:“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龍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顯號,子孫傅承,流祚無疆;忠臣,己嬰禍誅,君陷昏惡,喪國夷家,只取空名。此其異也?!钡墼唬骸吧?。”貞觀三年,以秘書監(jiān)參豫朝政。十年,為侍中。尚書省滯訟不決者,詔征平治。征不素習法,但存大體,處事以情,人人悅服。進左光祿大夫、鄭國公。多病,辭職,帝不肯。征懇請,數(shù)卻愈牢。乃拜特進,知門下省事,詔朝章國典,參議得失。十七年,疾甚。征家初無正寢,帝命輟小殿材為營構,五日畢,并賜素褥布被,以從其尚。令中郎將宿其第,動靜輒以聞,藥膳賜遺無算,中使者綴道。帝親問疾,屏左右,語終日乃還。(節(jié)選自《新唐書·魏征傳》,有刪改)注:①隱太子:李建成

②秦王:李世民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shù)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shù)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shù)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shù)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魏征極具才華。他對各種書籍.學問都能融會貫通。魏王李密從元寶藏的來信中經(jīng)??吹劫潛P魏征的話,于是催人召來魏征,魏征進獻十條計策勸說李密,只是未被采用。B.魏征眼光過人。他給當時李密部下李勣寫信并成功勸其歸附于唐,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天命歸于唐;二是自身處必爭之地,處境危險。C.魏征直言敢言。在唐初權力斗爭中,李世民最終獲勝。他責備魏征事先離間他們兄弟關系,魏征卻坦言李建成招致失敗的原因就在于沒有聽從他的意見。D.魏征執(zhí)法公允,為官清廉。他雖不熟悉法律,卻能堅持原則,按實情處理,大家都心悅誠服。雖身據(jù)高位,住宅卻連正室都沒有,還是太宗用建自己小殿的材料為他建造正室。13.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少孤,落魄,棄貲產(chǎn)不營,有大志,通貫書術。(2)左右有毀征阿黨親戚者,帝使溫彥博按訊。(3)然微以自文于君親,君親其謂予何!參考答案:11.C

12.A

13.(1)幼喪雙親,落魄失意,他拋棄自己的資財家產(chǎn)不去經(jīng)營,有遠大的志向,通曉經(jīng)典書籍和方術。(2)身邊近臣有人詆毀魏征偏袒親戚朋友,太宗派遣溫彥博去審問此事。(3)但在君王和父母的面前無法文飾自己的過錯,國君和父母會怎么講我呢!【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如本題中,“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shù)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這段話是說“當初魏公出身于背叛朝廷的士兵之中,振臂大呼,聚眾數(shù)十萬人,聲威震動半個天下,但一失敗就不能振作,最終歸附唐朝,就是知道天下已有所歸的緣故”,圈出句子中名詞和代詞,如“魏公”“叛徒”“眾”“威”“天下”等,然后根據(jù)句意和語法進行排除,如“起叛徒”是省略句、狀語后置句,省略介詞“于”,應為“起(于)叛徒”,“(于)叛徒”是后置狀語,與“起”不能斷開,排除BD兩項;“不振”即“不能振作”,是“一敗”后的表現(xiàn),二者都是“卒歸唐”的原因,故二者不能斷開,排除A項,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這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依據(jù)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與選項進行比較分析。本題中,A項,“魏王李密從元寶藏的來信中經(jīng)??吹劫潛P魏征的話”錯誤,文中說的是“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意思是“李密接到元寶藏的書信,總說寫得好,后來聞知是魏征所做”,是李密稱贊元寶藏的書信寫得好。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第一句中,“少”,年少;“孤”,幼年死去父親或父母雙亡;“貲”同“資”,資財;“營”,經(jīng)營;“通貫”,通曉,貫通。第二句中,“左右”,古今異義,身邊近臣;“毀”,詆毀;“阿黨”,偏袒;“使”,派遣;“按訊”,審問。第三句中,“然”,然而,但是;“微以”,無以,沒有辦法來……;“自文于君親”,狀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應為“于君親文自文”,“于”,在,“文”,文飾;“謂”,說;“予”,我;“何”,什么,怎么。【點睛】文言文斷句,可以提供以下參考:(1)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識,如天文、歷法、地理、歷史、官職、科舉、姓名等。(2)根據(jù)互文、對偶、排比等修辭斷句,抓住這個特點,常能斷開一處,接著可以斷開幾處。(3)根據(jù)前后內容的關系,尤其是總領句或分承句。(4)根據(jù)韻文的特點斷句,把握一定的用韻規(guī)律。(5)借助一些標志性詞語斷句,文言對話常用“日”、“云”等,句首常用如下語氣助詞“夫、蓋、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語氣助詞“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歟(與)”等,(6)借助一些固定結構,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與……乎”“為……所……”、“受……于……”“何異于……”等。參考譯文: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縣人。幼喪雙親,落魄失意,扔下產(chǎn)業(yè)而不經(jīng)營,胸懷大志,學貫古今。隋末大亂,假托出家做道士。武陽郡丞元寶藏起兵響應李密,讓魏征典掌文書。李密接到元寶藏的書信,總說寫得好,后來聞知是魏征所做,立即招他前來。魏征向李密獻上十條計策,李密不能采用。后來隨同李密來到京師,很長時間也沒出名。魏征便請求安撫山東地區(qū),朝廷升任他為秘書丞,他便駕乘驛車急馳至黎陽。當時李勣還在為李密防守,魏征寫信給他說:“當初魏公出身于背叛朝廷的士兵之中,振臂大呼,聚眾數(shù)十萬人,聲威震動半個天下,但一失敗就不能振作,最終歸附唐朝,就是知道天下已有所歸的緣故。如今您處在兵家必爭之地,不早點圖謀自全的辦法,大勢一去就不可挽回!”李勣收到信,就決定歸附唐朝。時逢竇建德攻陷黎陽,抓獲魏征,授予偽職為起居舍人。建德失敗后,與裴矩西行入關,隱太子引薦他任太子洗馬。魏征見秦王功高,暗地勸說隱太子早定對策。太子失敗后,秦王責備魏征說:“你為什么讓我們兄弟互相爭斗?”魏征回答說:“太子早些聽我的話,就不會死于今天的禍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沒有怨恨之意。秦王即帝位后,拜魏征為諫議大夫,封為巨鹿縣男。身邊近臣有人詆毀魏征偏袒親戚朋友,太宗派遣溫彥博去審問此事,結果不是這樣,然而還是讓溫彥博去責備魏征。魏征進見太宗,魏征叩頭說:“愿陛下讓臣做良臣,不要讓臣做忠臣?!碧谡f“:忠臣、良臣有差別嗎?”魏征說:“稷、契、咎陶是良臣,龍逢、比干是忠臣。良臣,自身得美名,君主受顯號,子孫世代相承,福慶傳之無窮;忠貞的臣子,自己災禍纏身被殺,使君主陷于昏暴,國破家亡,僅取得空的名聲。這就是兩者的區(qū)別?!碧谡f:“好?!必懹^三年,魏征以秘書監(jiān)身份參預朝政。貞觀七年,任侍中。當時尚書省有些久拖不決的案件,下詔讓魏征審理。魏征平時不熟悉法律,只憑原則照實處理,人人都心悅誠服。進封左光祿大夫、鄭國公。因多病提出辭職。太宗不答應,魏征懇切請求,多次推辭,退意更堅。太宗便改任他為特進,知門下省事,下詔朝廷規(guī)章、國家制度,由他參議得失。貞觀十七年,魏征病重。魏征家里原無正寢,太宗命令停建小殿,用其材料為之營構,僅用五天完工。賜給魏征素褥布被,以遵從其意愿。命令中郎將在他家值宿,有動靜隨時奏聞,所賜藥品、膳食不計其數(shù),宮中出使之人不絕于道。太宗親臨問疾,屏退左右,交談終日才回宮中。6.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小題。

(1)子日:“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p>

(2)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p>

(3)司馬牛問君子。子問:“君子不憂不懼?!比眨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日:“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4)子日:“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5)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6)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7)曾子日:“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8)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已以敬?!痹唬骸叭缢苟押酰俊比眨骸靶藜阂园踩?。”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百姓。修已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9)子日:“君子不器?!?/p>

(10)子日:“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2)君子去仁,惡乎成名6.古人十分注重修養(yǎng)君子人格。請根據(jù)上面文字的內容,概括“君子人格”的特點。7.在你閱讀積累的詩文中,還有哪些語句能夠表現(xiàn)君子人格?請寫出兩句。8.下列成語不是出自《論語》的一項是A.朽木糞土

B.溫故知新

C.信誓旦旦

D.巧言令色9.中國歷代都不乏有君子人格之人。請從你閱讀的《紅巖》《平凡的世界》等名著中,任舉一個人物,結合小說內容,具體分析這一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君子人格。參考答案:5.(1)安逸(安穩(wěn)或安適),意思對即可。

(2)怎么,如何

6.直接用原文作答酌情給分。

7.符合要求且書寫正確。

8.C

9.人物應從小說中選取,所選人物非出自小說類作品酌情減分;結合小說內容分析人物具有的君子人格。5.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推斷的能力。解答時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積累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意義的詞語。“居無求安”,意思是居住不追求安適。安,安逸(安穩(wěn)或安適)?!皭汉醭擅币馑际沁€怎么能成就好的名聲。惡,相當于何,意思是怎么,如何。6.試題分析:概括的特點,考查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題前先通讀全文,整體翻譯理解文本,然后抓住文中提及“君子人格”的相關內容,進行概括評價?!熬邮碂o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可看出君子不追求物質享受,做事勤敏,說話謹慎,不亂說,愛學習;“君子不憂不懼”可看出君子內心坦蕩從容;“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可看出君子有道義,為人有禮、謙遜,講信用;“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可以看出君子臨危不懼,立場堅定,有原則;“修已以敬”能看出君子注重自身修養(yǎng)。7.試題分析:本題要求考生寫出能夠表現(xiàn)君子人格的語句,考查學生的記憶力。難度不大。因為沒有限制,所以古今中外的詩文中,只要能表現(xiàn)君子品格的都可以,但要注意不能寫錯字。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