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丁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其雜文集《一知半解集》研究,近代文學論文_第1頁
古丁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其雜文集《一知半解集》研究,近代文學論文_第2頁
古丁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其雜文集《一知半解集》研究,近代文學論文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丁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其雜文集(一知半解集)研究,近代文學論文偽滿洲國文學的研究中,古丁是最大的難點之一,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筆者問津這樣一個難度很大的話題,主要是出于下述所想:首先,截至上個世紀的90年代為止,所有關于古丁的評價,都是在陷落區(qū)文學研究的框架下進行的,無論是對古丁持何種評價觀點的人,如今均無不面臨跳出這一學術框架、進入新時空的問題。否則,古丁研究便會永遠在一條既定的軌道上彷徨。換言之,中國的偽滿文學與作家作品研究,已經(jīng)到了必須突陳舊有的思維形式的時候了。由于歷史、包括文學史在內,在本質上無不是生存者的意識形態(tài)。其次,古丁從北京回到故土長春,無論從任何意義上講,均意味著與左翼文學的抉別。終極選擇也好,無路可走也罷,通過個人奮斗后來成為偽滿洲國的最大作家,是古丁留給歷史的檀卷。因而,就個人原因此言,關于古丁的最終留在東北,至少與蕭軍、蕭紅等逃亡關內的作家的情況不盡一樣。無論怎樣,這華而不實有兩個原因是不能忽略的。一是與文學暨中國當代文壇的關系問題;二是少年時代古丁曾在日本人創(chuàng)辦的學堂讀書,所以日文很好,對日本的人與文化的了解和接受要超過一般中國文化人的現(xiàn)實,決定了他能夠在東北生存下來。類似這樣重要的問題,至今也無人談及。古丁研究的空白,還應包括新生代的研究者雖努力將古丁包裝成偽滿的文化人而不是作家,卻忽略了這種包裝的前提是對古丁作為作家的本位式考察。講得再簡潔一點,古丁到底是雜文家、小講家、詩人、劇作家抑或是翻譯家,這樣的視野迄今尚未問津。上述所言問題,沒有一個是三言兩語能夠窮盡的。本文試圖從(一知半解集〕談起,講明古丁到底是如何一位作家,他的文學成就的評價到底應該從哪里講起。其余的話題,容待另文中逐一解決。古丁是1933年回到東北的。那以前他曾于1932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后因參加左翼文學運動在北京待不下去了,由是才有返鄉(xiāng)之舉,這一年他只要19周歲。關于文學的科班熏陶,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他的人生之路。1937年3月,雜文(閑話文壇〕發(fā)表在(明明〕創(chuàng)刊號上。那時的古丁在東北文壇上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文學青年,這篇雜文的發(fā)表,不但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很快聲名遠播,引來了文壇與讀者的矚目。那以后,古丁在雜文領域里一發(fā)而不可收,接連發(fā)表了(評〈紅樓夢別本〉〕、(大作家隨話〕等17篇,并于1938年7月由月刊滿洲社結集出版。言以蔽之,古丁是靠寫雜文起家的。在(閑話文壇〕發(fā)表之前,古丁也曾有過寫小講的實踐,但并沒有引起文壇的關注。魯迅在談到自個是如何做起小講來的時候,曾明確講過依靠的是心中的百來篇外國小講。古丁能否有這樣的積累,如今已不得而知。他留下的是先寫小講、后寫雜文,并靠著寫雜文闖入文壇、一鳴驚人的歷史。雜文這種文學樣式,從屬散文,古已有之。在當代文學的發(fā)展歷史上,由于魯迅、魯迅雜文的出現(xiàn),成為文壇上流行和熱衷的一種文體。這種短小精悍的文藝評論,針砭時弊,靈敏多樣,是深為文人所熱衷的匕首與投槍。從古丁的雜文問世的時代與風格而言,毫無疑問古丁是遭到了魯迅雜文的影響的。這至少能夠從兩個方面加以講明:小講集(奮飛〕和大東亞文學賞次賞的長篇小講(新生〕。古丁的雜文筆鋒尖銳、風格鮮明,文章內容以抨擊偽滿文壇現(xiàn)在狀況的居多。(一知半解集〕中,牽涉最多的話題是(盛京時報〕副刊(神皋雜俎〕欄目與主編穆儒丐。能夠以為,古丁把(盛京時報〕作為批判對象的主要原因,不僅在于(盛京時報〕的廣泛影響力與其對通俗文學的導向作用,同時也在于藉此透示自個初登文壇的品味與格調。應該講,這也是古丁智慧的一個特點,在刻意引起外界矚目的時候,古丁是深切相信自個有這樣的品味與實力的,而雜文則成為古丁奔向目的的一頁扁舟。(盛京時報〕由日本人中島真雄于1906年在沈陽創(chuàng)刊,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東北實行文化侵略的主要工具。一直以來,(盛京時報〕都是東北通俗文學的陣地,1918年起在東北報界中首創(chuàng)文藝副刊(神皋雜俎〕,天天出版,以整版篇幅刊載文藝作品,包括小講、傳記、游記、書評、戲評、文苑、品花等欄目,當時的主編是作家兼評論家、翻譯家的穆儒丐。(神皋雜俎〕欄目中通俗小講占據(jù)的位置最為奪目,穆儒丐的作品幾乎全部在(神皋雜俎〕上發(fā)表,這也便使得穆儒丐與他的欄目(神皋雜俎〕名噪一時。1936年(盛京時報〕創(chuàng)刊30周年,特舉辦以怎樣振興滿洲國之文藝使其有獨立色彩為名的紀念征文活動。在11月9日至11月19日的(神皋雜俎〕欄目中,連續(xù)刊載了5篇獲獎作品,就滿洲文壇的獨立的色彩高談闊論,實際都是在粉飾戰(zhàn)爭,充當日偽喉舌,為分裂中國制造輿論。古丁敏銳地捕捉到獨立的色彩的文學破綻,并進行了嚴厲的駁斥和批判。在(明明〕創(chuàng)刊號發(fā)表的(閑話文壇〕中,古丁談道:獨立的色彩,是滿洲文壇上的新語匯,固然并沒聽到甚么明確的解釋,望文生義,似乎是滿洲的文學是必須是滿洲底的的意思。這個意思,不消講,是頗中肯的。但是,我希望不要由于這新語匯生出偏執(zhí)的見解,不要以為把滿洲的大門緊緊地關起來,就能產(chǎn)生涂有獨立的色彩的文學的。古丁以為,文學是沒有界線的,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會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讀者中產(chǎn)生共鳴,提倡獨立的色彩,會制約偽滿文學的發(fā)展。張曾義是5位所謂獲獎者中比擬有代表性的一位。以為既然提倡獨立色彩就必須抵制一切外來文學,將當時流行的普羅文學〔左翼文學〕講成是毒瘤,要徹底的排除在滿洲大門之外:自從布爾希維克邪講。迷惑了世人以后。于是一般好奇的青年。自諊居在時代的前端。往往以左翼作家相標榜。好似不喊一聲普羅便不時髦似的。其實他們吃著大餐。坐著汽車。玩著舞女。住著洋樓。過著象牙之榻的生活。偏要作什么貧民窟的速寫。洋車夫的哀傷痛苦。煤坑里的呼聲。那不但是隔靴搔癢。幾乎是風馬牛不相及。這一時期的古丁,并未完全擺脫曾經(jīng)的左翼文學青年的影子。在(支〈閑話文壇〉〕中,古丁的批評愈加尖銳:獨立色彩這新語匯,已經(jīng)有了明確的解釋了,但一點也沒出我的臆測,要不外:滿洲的文學必須是滿洲底的之意,我已經(jīng)講過這是頗中肯的;不過卻非新調,只是地方色彩的別名,這是不用你來叫的.講來也慚愧,我們雖無甚么文學觀,卻確是想要強調這地方色彩即高粱大豆的,固然我們都不會種高粱大豆.(評〈紅樓夢別本〉〕是(一知半解集〕中最直接批評通俗文學的一篇文章。陶明濬創(chuàng)作過90余部通俗小講,(紅樓夢別本〕是他的代表作。古丁以為這部作品是通俗文學的另一歪扭的姿態(tài),削減了原作的藝術效果;是抄襲的勞作,笨拙的改竄,劣惡的敷衍,取巧的翻譯。由于(紅夢樓別本〕曾獲得第一屆盛京文藝賞,古丁把批判的矛頭轉而指向文藝賞與文化機關:文藝賞的設置,假使是想要推動文學的前進,則我們絕對地支持。假使是單單地想叫文學退嬰,則我們實不敢猜測設置者的本心。雖然,我們需要有這樣熱心于指導獎勵文學的文化機關??墒?,第一次的文藝賞,卻確令人失望,令人覺得滿洲除掉翻版便沒有文學。面對混亂的文學局面,古丁以為只要不容情地批評,才有希望使文學獲得新生。因而,在文章中,古丁還羅列出文學遺產(chǎn)問題、文學與道德、文學的形式與內容、歷史小講的寫作、(紅樓夢〕的批判等問題。1939年,王秋螢進入(盛京時報〕工作,成為文藝版塊的主編。以1939年為界,舊文學被驅逐,新文學完全把握了市民。古丁的作品(奮飛〕入選第四屆盛京文藝賞.(盛京時報〕及(神皋雜俎〕欄目頻繁地刊登與新文學相關的內容,新文學逐步成為滿洲文藝界的主流,以古丁為代表的作家群體為東北新文學的發(fā)展所付出的努力是不容忽視的。三偽滿洲國成立以后,日偽當局利用各種法律、文件形式限制文化出版,通過文化機關統(tǒng)轄文化相關的一切事宜,文字的發(fā)表要遵從國家的意志。初登文壇的古丁,憑著他對文學的沖動與激情,在他的雜文中表現(xiàn)出對文壇現(xiàn)實的不滿。他在(一知半解隨抄〕中直言:我們的文學,自從官也招標商也收買的風氣起來,這吉祥話就跟著彌漫四野,文壇也吉祥,天下也吉祥,宇宙也吉祥。以吉祥文學、相好文學和季節(jié)文學為主要形式的官準文學,在官辦或商營的新聞和雜志肆意泛濫,文學題材的褊狹造成文壇的萎靡。古丁攻擊性的言論同樣也指向創(chuàng)作吉祥文學的吉祥文士,他嘲諷作家是漂亮而自大傲慢的鸚鵡,由于金錢發(fā)出和鸚鵡一樣的聲調,所寫所言皆是句句教授。他以為滿洲國似乎不能產(chǎn)生魯迅似的大作家,由于他〔魯迅〕不見容于北京,也不見容于廣東,也不見容于南京。他仿fo沒有年齡,他仿fo沒有自我,他仿fo唯其是大戰(zhàn)士才成了大作家。能夠以為,遵守著文學就是生命的燃燒的古丁,在面對一個殖民地作家的惡劣環(huán)境時,他能夠做和可能做的是兩件事:第一件是為文學而生存,靠文學來生存。所以他關心偽滿文學的發(fā)展,力所能及地為這一文學的命運付出。第二件他很清醒地知道自個是一個不敢言者,由于敢言實際上意味著對生存的挑戰(zhàn)。這樣,他的出路只能選擇不濫言,以保持一個作家的品味和氣節(jié)。在日本統(tǒng)治下的偽滿洲國,作為一個殖民地作家的處境是非常困難的。逃亡或許是可能的選擇,抗爭則被賦予了嚴格的規(guī)定性,過了一點是要掉腦袋的。古丁既然選擇了東北,對亡國奴作家的苦衷是深得要領的。他在一個扭曲的文學環(huán)境里,混跡成為偽滿最大的作家,三次作為偽滿洲國文學的代表參加大東亞文學者大會,直到1941年個人經(jīng)營圖書出版事業(yè)之前,一直在偽滿洲國統(tǒng)計處工作,講明他的生存原則就個人的意義而言是成功的,這種成功又顯然是用屈就換取的。在這個意義上,古丁雜文的抗爭意識毫無疑問是有限的。這是時代的局限,也是古丁的局限。(旅途隨記〕紀錄的是古丁的一段北滿之旅,由雨夜、窗下、今宵、偽盲、快點、浴后6個部分組成。(窗下〕與(快點〕反復提及了轟動一時的鄉(xiāng)土文藝論爭。這場論爭由梁山丁發(fā)表于(明明〕一卷五期的(鄉(xiāng)土文藝與〈山丁花〉〕開場,持續(xù)時間不長,但卻活潑踴躍了當時的文藝界。山丁以為滿洲文壇需要的是真實,而鄉(xiāng)土文藝的本質和功能也正在于對真實的投入。古丁則主張文學不應局限在鄉(xiāng)土文藝的天地里,沒有方向的方向才是振興文壇的良策。當古丁在哈爾濱的餐館菜單中,看到土頭土腦的人物圖像上印著日語外來語的名稱時,古丁甚至調侃道:鄉(xiāng)土文藝的標本,原來陳列在羅列珍味的MeNu上。實際上,梁山丁的意見也好,古丁的主張也罷,都是關于偽滿文學發(fā)展的前沿考慮。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對文學的摯愛與熱誠。他們各自的稚嫩也便在于把文學理解為一種獨立的存在,而沒有看成是政治的附屬品。日本人把滿洲文學視為境外的昭和文學,這樣的文學最終勢必會捆綁在文學報國的戰(zhàn)車之上,以服務于日本對中國東北的殖民統(tǒng)治。年輕時的古丁和梁山丁,爭論的當時顯然都缺乏對殖民地文學的本質理解。在這個意義上,(一知半解集〕時期的古丁,在政治上還處在尚未完成成熟的階段。孟原評價古丁的雜文太苛里有真理,太冷里有創(chuàng)見.這樣的批評真正地點出了在夾縫里生存的古丁的才華方式?!疽韵聻閰⒖嘉墨I】[1]梅定娥。古丁研究---「満洲國」に生きた文化人[M].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2020.[2]李春燕。古丁作品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