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版《先秦諸子選讀》第二單元《孟子》選讀 訓(xùn)練落實提升第2單元一_第1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先秦諸子選讀》第二單元《孟子》選讀 訓(xùn)練落實提升第2單元一_第2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先秦諸子選讀》第二單元《孟子》選讀 訓(xùn)練落實提升第2單元一_第3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先秦諸子選讀》第二單元《孟子》選讀 訓(xùn)練落實提升第2單元一_第4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先秦諸子選讀》第二單元《孟子》選讀 訓(xùn)練落實提升第2單元一_第5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一、基礎(chǔ)鞏固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動詞,穿B.斯速已矣 已:停止C.則苗浡然興之矣 之:代詞,代“苗”D.王知夫苗乎 夫:代詞,那【解析】C項,“之”為語氣助詞,無意義?!敬鸢浮緾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b\lc\{(\a\vs4\al\co1(河?xùn)|兇亦然,則苗浡然興之矣))\b\lc\{(\a\vs4\al\co1(孰能與之,其妻問所與飲食者))\b\lc\{(\a\vs4\al\co1(棄甲曳兵而走,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而望之矣))\b\lc\{(\a\vs4\al\co1(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后反))【解析】A項,代詞,這樣;形容詞詞尾,……的樣子。B項,動詞,親附;介詞,跟。C項,均表修飾的連詞。D項,連詞,表轉(zhuǎn)折;表順承?!敬鸢浮緾3.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就:接近,走近B.其如是,孰能御之 其:如果C.誠如是也,民歸之 誠:如果D.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油然:自然而然地【解析】B項,“其”,代詞,那苗;C項,“誠”,果真;D項,“油然”,云盛的樣子?!敬鸢浮緼4.下列句子中,對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民歸之,由水之就下 由:通“猶”,如同B.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卒然:同“猝然”,突然C.施從良人之所之 施:通“迤”,斜行D.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饜:通“厭”,厭惡【解析】“饜”,吃飽?!敬鸢浮緿5.古文默寫。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_______,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義,____________?!敬鸢浮侩u豚狗彘之畜謹(jǐn)庠序之教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二、閱讀鑒賞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公孫丑①問曰:“夫子當(dāng)路于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fù)許乎?”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騿柡踉髟唬骸嶙优c子路孰賢?’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唬骸粍t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爾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曰:“以齊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猶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繼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則文王不足法與?”曰:“文王何可當(dāng)也?由湯至于武丁,賢圣之君六七作。天下歸殷久矣,久則難變也。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紂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fēng)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齊人有言曰:‘雖有智能,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駮r則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dá)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有刪改)【注】①公孫丑:孟子弟子,齊人。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或問乎曾西 或:有人B.管仲以其君霸 霸:霸氣、霸道C.子誠齊人也 誠:的確D.紂之去武丁未久也 去:距離【解析】B項,霸:稱霸?!敬鸢浮緽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雖有智能 雖有槁暴B.管仲以其君霸 且以文王之德C.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 曾西蹙然D.其故家遺俗 其可怪也歟【解析】A項,雖然;表假設(shè),即使。B項,兩個“以”都是介詞,憑借。C項,代詞,這樣;……的樣子。D項,代詞,他的;表疑問?!敬鸢浮緽8.下列有關(guān)選文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文中的相關(guān)文字可以看出,曾西對管仲與晏子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而孟子卻認(rèn)為管仲與晏子的行為值得推崇。B.孟子強調(diào)雖有聰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勢時機;雖有鋤頭工具,不如等待節(jié)氣農(nóng)時。說明要行王道,時機也很重要。C.孟子認(rèn)為,齊國有廣闊的疆土,有眾多的百姓,若能采取“行王道”的方針來治理國家,那就沒有誰能抵御得了。D.本文以對話體的形式,通過公孫丑與孟子之間的問答,闡明了孟子行“仁政”的主張?!窘馕觥緼項,“孟子卻認(rèn)為管仲與晏子的行為值得推崇”錯。【答案】A9.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先子之所畏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愿之乎?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齊王,由反手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子路是我先祖父所敬畏的人。(2)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與他相比的人,而你認(rèn)為我愿意與他相比較嗎?(3)像齊國來稱霸諸侯,如同翻轉(zhuǎn)手掌一樣容易?!緟⒖甲g文】公孫丑問道:“如果您在齊國當(dāng)政,管仲和晏子的功業(yè)可以得到再度振興嗎?”孟子回答說:“你真是一個齊國人,只知道管仲和晏子。有人問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誰更賢德?’曾西不安地回答:‘子路是我先祖父所敬畏的人。’問者又說:‘這樣你與管仲相比,誰更賢德呢?’曾西聽了顯出很惱怒的樣子,不高興地說:‘你為什么竟然拿我和管仲相比呢?管仲得到君主的信任是那樣專權(quán);執(zhí)掌國家大政的時間,又是那樣長久;功績卻那樣卑小。你為什么竟然拿我和他相比?’”孟子說:“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與他相比的人,而你認(rèn)為我愿意與他相比較嗎?”公孫丑說:“管仲使齊桓公稱霸諸侯,晏子使齊景公名聲顯揚于諸侯。難道管仲、晏子還不值得學(xué)習(xí)嗎?”孟子回答:“像齊國來稱霸諸侯,如同翻轉(zhuǎn)手掌一樣容易?!惫珜O丑說:“如果是這樣,那么我就更不明白了。像周文王那樣的德行,將近百歲才壽終,(他的教化影響)也還沒有潤澤(遍及)天下;周武王、周公旦繼承文王的事業(yè),才逐步使仁政廣泛推行。如今您把王道說得這樣容易,那么豈不是連周文王也不值得效法嗎?”孟子說:“怎么能同周文王相比較呢?從商朝的湯到武丁,圣賢的君主出現(xiàn)了六七位。天下的百姓歸順于商朝已經(jīng)很久了,時間長久了也就難以改變。武丁的時代,諸侯來朝貢,治理天下好像運物于手掌之中一樣。紂王的朝代上距武丁的時代并不遠(yuǎn),他的忠臣世家和遺留的風(fēng)俗楷模,流布的道德風(fēng)氣與仁教善政,有些仍然流傳于世;再加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等宗親大臣,這些都是賢德之人,有他們共同輔佐王室,所以經(jīng)歷了很久的時間才亡國。可以說,當(dāng)時沒有一尺土地不歸殷朝所有,沒有一個百姓不是殷朝的臣民,而文王從方圓百里的小國發(fā)展起來,所以十分困難。齊國有句俗話說:‘雖然有聰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勢時機;雖然有鋤頭工具,不如等待節(jié)氣農(nóng)時?!裉斓臅r勢要實行王政就容易多了。因為在夏、商、周的鼎盛時期,也沒有方圓超過千里的諸侯國,而現(xiàn)在的齊國卻有這樣廣大的領(lǐng)土;雞鳴狗叫之聲到處聽到,并且一直傳到四方的邊境上,這說明齊國已有如此之多的百姓了。國土不用再開辟,百姓不用再聚集增多,只要認(rèn)真實行仁政而稱王天下,沒有人能阻止得了?!比?、語言表達(dá)10.為了打造“書香校園”,某校開展了閱讀名著系列活動。下面是某班同學(xué)寫的一段名著導(dǎo)讀推薦詞,這一段推薦詞存在兩處錯誤,請指出并加以修改。【《孟子》·推薦詞】它是散文的典范,文化的經(jīng)典,智慧的寶庫。它用智慧把一道道塵封的門開啟,用教誨鑄造了一柄柄鋒利的斧。于是,千百年來孟子和《孟子》所代表的儒學(xué),往往在構(gòu)建漢民族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的歷史過程中,總是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回答本題時,較難找出的是第(1)處——將“把一道道塵封的門開啟”改為“開啟了一道道塵封的門”。【答案】(1)“把一道道塵封的門開啟”改為“開啟了一道道塵封的門”。(2)“往往在構(gòu)建漢民族文化”改為“在構(gòu)建漢民族文化”或?qū)ⅰ翱偸瞧鹬鵁o可替代”改為“起著無可替代”。四、課內(nèi)閱讀閱讀課文第4則,完成11~14題。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則苗浡然興之矣 興:生長B.未有不嗜殺人者也 嗜:貪,愛好C.皆引領(lǐng)而望之矣 引:引領(lǐng)D.其如是,孰能御之 御:阻擋【解析】引:伸著。【答案】C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①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②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③就之而不見所畏焉④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而望之矣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窘馕觥恐赫Z助詞,無實義/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而:表順承,又/表修飾,連接修飾成分與中心詞。【答案】A13.翻譯下面的句子。(1)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而望之矣。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他看上去沒有國君的威儀,接近他看不出有什么叫人敬畏的地方。(2)如果有不愛好殺人的,那么天下的百姓就會伸長脖子殷切地期待他了。(3)百姓歸附他,就好比大水流向低的地方,氣勢盛大,誰能抵擋呢?14.結(jié)合文段的理解,回答下面的問題。(1)孟子在本文中表達(dá)了怎樣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兩個比喻有怎樣的聯(lián)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