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練習題(一)及答案_第1頁
2021-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練習題(一)及答案_第2頁
2021-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練習題(一)及答案_第3頁
2021-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練習題(一)及答案_第4頁
2021-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練習題(一)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年教師資格之中學生物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練習題(一)及答案單選題(共50題)1、玉米和小麥中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來自于()。A.胚芽B.胚軸C.胚乳D.子葉【答案】C2、我們倡導中學生物學教師通過教學反思找出問題、開展研究,旨在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這樣的教學研究也稱為行動研究。從研究方法上來看,行動研究屬于()。A.課堂研究B.實驗研究C.量的研究D.質的研究【答案】D3、下面關于綠色植物新陳代謝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光合作用產物中的化學能全部來自ATPB.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溫度適宜的條件下,綠色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植物光合作用強度是由基因決定的,因此是固定不變的D.光合作用受阻一定時期后,有機物缺乏,影響根吸收礦質元素【答案】D4、PCR技術是一種特異擴增基因片段的技術,其技術的關鍵點在于使用了一種耐高溫的酶。這種酶是()。A.DNA連接酶B.解鏈酶C.引物酶D.DNA聚合酶【答案】D5、下列可以看做物質進入內環(huán)境的是()。A.喝牛奶進入胃中B.精子進入輸卵管與卵細胞結合C.口服抗菌藥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答案】D6、經甲基綠-吡羅紅染色處理后的人口腔上皮細胞,其細胞核大部分呈()。A.紅色B.藍紫色C.綠色D.藍色【答案】C7、“認同功能與結構相適應的關系”是“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一節(jié)教學目標之一。關于該教學目標的敘述正確的是()。A.該目標是知識與技能目標B.該目標是過程與方法目標C.該目標是能力目標D.該目標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答案】D8、在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平時測驗屬于哪種教學評價()A.配置性評價B.診斷性評價C.形成性評價D.終結性評價【答案】B9、血液屬于四大基本組織中的()。A.結締組織B.肌肉組織C.神經組織D.上皮組織【答案】A10、下列有關人體內環(huán)境及其穩(wěn)態(tài)的描述,正確的是()。A.氧氣、抗體、神經遞質、血紅蛋白都出現在細胞外液中B.當血糖濃度過低時.胰島素濃度升高使血糖濃度上升C.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反應、艾滋病都是免疫過強引起的D.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絡是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答案】D11、下列性狀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A.豌豆子葉的顏色和種皮的顏色B.馬的長毛和短毛C.貓的藍眼和果蠅的紅眼D.棉花的細絨和長絨【答案】B12、萊陽市是“恐龍之鄉(xiāng)”。新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就是在萊陽市的金崗口發(fā)掘的。下面關于化石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的證據B.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C.通過對不同年代化石的縱向和現存生物種類的橫向比較,可推斷出生物進化的趨勢D.與鳥類化石相比,恐龍的化石出現在較早的地層中【答案】B13、下列有關人體內環(huán)境及其穩(wěn)態(tài)的描述,正確的是()。A.氧氣、抗體、神經遞質、血紅蛋白都出現在細胞外液中B.當血糖濃度過低時.胰島素濃度升高使血糖濃度上升C.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反應、艾滋病都是免疫過強引起的D.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絡是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答案】D14、關于影響時間知覺的因素,正確的說法包括()。多選A.聽覺估計時間準確度比視覺高B.通?;顒觾热葚S富可能導致對時間的低估C.視覺估計時間準確度比觸覺高D.心情好的時候覺得時間過得快【答案】A15、遺傳決定論的觀點包括()。多選A.心理發(fā)展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B.心理發(fā)展的過程是遺傳素質的自然顯現過程C.環(huán)境只能促進或延緩遺傳素質的自我顯現D.環(huán)境的作用也很大【答案】A16、某校教師在講解“細胞中的無機物”時,提問學生:“炎熱夏天男生打籃球后球衣晾干后會有一道白色印記。你們知道這個印記是什么嗎是怎么出現的下面我們就來找找答案。”屬于哪種導入方式()A.俗語導入B.故事導入C.懸念導入D.情境導入【答案】C17、人在恐懼、緊張時,在內臟神經的支配下,腎上腺髓質釋放的腎上腺素增多,該激素可作用于心臟,使心率加快。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該腎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臟B.該實例包含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C.該腎上腺素通過神經纖維運輸到心臟D.該實例中反射弧是實現神經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答案】C18、下列關于神經元中突觸小體的敘述,錯誤的是()。A.突觸小體是軸突末梢的膨大部分B.突觸小體中沒有細胞器C.突觸小體能與樹突相接觸形成突觸D.一個神經元有多個突觸小體【答案】B19、在生物教學中,不受時空限制、不受原物大小限制的直觀手段是()。A.活的生物B.離體器官C.標本D.模型【答案】D20、人體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的過程屬于()。A.吞噬B.易化擴散C.同向協同轉運D.逆向協同轉運【答案】C21、植物細胞中,能夠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的結構是()。A.葉綠體B.細胞膜C.線粒體D.細胞核【答案】A22、一些實驗必須先制作玻片標本,然后在顯微鏡下觀察。下面的實驗過程錯誤的是()。A.脂肪鑒定:切取花生子葉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觀察B.有絲分裂觀察:解離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觀察C.質壁分離觀察:撕取鱗片葉表皮—制片—觀察—滴加蔗糖溶液—觀察D.細胞質流動觀察:取黑藻小葉—制片—觀察【答案】B23、教師以預先設定好的、期待的教學目標為評價標準,來衡量學生達到程度的評價稱為()A.配置性評價B.效標參照評價C.常模參照評價D.診斷性評價【答案】B24、在下列選項中,需要采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的是()。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答案】D25、最新研究表明,玉米莖葉夾角由多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如玉米莖葉夾角由A(a)、B(b)、C(c)三對基因控制,且基因型為aabbcc植株的莖葉夾角度數為x,每增加一個顯性基因莖葉夾角度數減小y。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選擇莖葉夾角最大為x-3y的植物自交,有可能培養(yǎng)出最適于密植的植株B.如玉米的夾角為x-3y,則植株的基因型有7種C.基因型為AaBbCc的植株自交,子代的夾角有7種表現型D.如AA與aa雜交得到F1,F1自交,F2有3種表現型,說明A與a問有明顯顯隱性關系【答案】D26、科學家艾弗里在培養(yǎng)肺炎鏈球菌時,發(fā)現接種s型菌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出現了少數粗糙型菌落。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A.肺炎鏈球菌中S型菌是唯一能引起肺炎或敗血癥的類型B.若將S型菌的DNA與R型菌混合后進行懸浮培養(yǎng),則培養(yǎng)產物均為S型菌C.青霉素高產菌株的培育與上述粗糙型菌落產生過程中的變異類型相同D.長期使用抑制S型菌增殖的藥物Y后,發(fā)現藥效下降,這是S型菌基因頻率定向改變的結果【答案】B27、在一個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A.保持相等B.逐漸減少C.逐漸增多D.保持相對穩(wěn)定【答案】D28、下列關于動物行為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A.動物的行為同生活環(huán)境有密切關系B.動物的行為是生來就有的C.動物的行為對動物個體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xù)都有重要作用D.捕捉老鼠是動物的學習行為【答案】B29、下列關于高等動物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的敘述,正確的是()。A.胰島素降低血糖濃度的原理是切斷血糖的來源B.垂體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進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C.激素能使靶細胞中原有的生理活動發(fā)生變化,且在發(fā)揮作用后滅活D.神經元受刺激產生的興奮,傳遞給下一個細胞是雙向的【答案】C30、擬南芥是倍休十字花科植物(2n=10)是如沒有性染色體,擬南芥基因租測呼需要測定擬南芥的染色體數目是()。A.4B.5C.6D.10【答案】B31、在用果膠酶處理果泥時,為了使果膠酶能充分地催化反應,應采取的措施是()A.加大蘋果泥用量B.加大果膠酶用量C.進一步提高溫度D.用玻璃棒不時地攪拌反應混合物【答案】D32、下列有關變異的說法正確的是()。A.染色體中DNA堿基對的替換、缺失、增添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B.染色體畸變、基因突變均可以用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C.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的片段移接可產生基因重組D.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經低溫或秋水仙素處理易出現染色體數加倍的現象【答案】D33、關于遺傳信息及其傳遞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遺傳信息只能儲存于細胞核,通過復制傳遞給下一代B.同一細胞在不同時期的轉錄產物可以不同C.轉錄和翻譯時的模板及堿基互補配對方式都相同D.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共用一套密碼子,說明真核生物由原核生物進化而來【答案】B34、制作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要滴生理鹽水的作用是()。A.消毒用B.染色用C.為細胞提供營養(yǎng)D.保持細胞形態(tài)【答案】D35、靜脈注射的藥物,隨血液循環(huán)首先進入病人心臟的()。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答案】B36、玉米、甘蔗、竹子等植物的莖不能無限加粗的原因是莖內()。A.有大量薄壁細胞存在B.沒有韌皮部C.沒有形成層D.沒有木質部【答案】C37、下列關于人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失調的敘述,錯誤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腫B.血液中鈣鹽過多引起肌無力C.再次接觸同種過敏原引起過敏反應D.腹瀉引起體液中水和蛋白質大量丟失【答案】D38、下列關于DNA復制的敘述,正確的是()。A.在細胞有絲分裂間期。發(fā)生DNA復制B.DNA通過一次復制后產生四個DNA分子C.DNA雙螺旋結構全部解鏈后,開始DNA的復制D.單個脫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連接合成新的子鏈【答案】A39、PCR是擴增目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以下物質在PCR反應體系中()是非必需的。A.DNA引物B.限制性核酸內切酶C.脫氧核糖核苷酸D.DNA模板【答案】B40、PCR技術是一種特異擴增基因片段的技術,其技術的關鍵點在于使用了一種耐高溫的酶。這種酶是()。A.DNA連接酶B.解鏈酶C.引物酶D.DNA聚合酶【答案】D41、教育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包括選定課題、查閱有關文獻、制訂研究方案、搜集整理資料、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某生物教師針對所帶班級的學生人數多,難以組織學生進行生物學探究活動的情況,展開了題為“大額教學班級有效組織生物教學活動的探索”的教學研究B.只有課題的選題階段離不開查閱文獻C.研究方案一經制訂,就要執(zhí)行到底,研究過程中不能再更改D.研究成果的表述階段,擬定的題目為“實施素質教育,推進生物學教學改革”【答案】A42、下列生理過程中,不消耗ATP的一組是()。A.蛋白質的合成和加工B.染色體的復制和運動C.CO2還原和胰島素分泌D.質壁分離和復原【答案】D43、某同學在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可能觀察到的現象是()A.絕大多數細胞中能觀察到染色體B.不同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可能不同C.清晰地看到中心體和染色體D.某一細胞由中期逐漸過渡到后期【答案】B44、同一草原上的羊與牛,狼與羊,人體中的蛔蟲與人,雙歧桿菌與人,這四種種間關系分別是()。A.競爭捕食寄生共生B.競爭寄生捕食共生C.寄生共生競爭捕食D.共生寄生競爭捕食【答案】A45、使表現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重要的技術是()。A.人工授精B.細胞培養(yǎng)C.胚胎分割移植D.顯微注射技術【答案】C46、下列關于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A.與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紅色花瓣有利于實驗現象的觀察B.用黑藻葉片進行實驗時。葉綠體的存在會干擾實驗現象的觀察C.用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不同部位觀察到的質壁分離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實驗現象的觀察【答案】B47、在人體成熟的紅細胞、蛙的紅細胞及雞的紅細胞中均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是()。A.中心體發(fā)出星射線B.無絲分裂C.合成蛋白質D.ATP合成【答案】D48、以下情況,屬于染色體變異的是()。A.④⑤⑥B.③④⑤⑦C.①③④⑤⑦D.①③④⑦【答案】D49、教師就自己設計的一個教案在生物學教師論壇上征求同行的意見,其利用的資源屬于()。A.社區(qū)資源B.網絡資源C.學生資源D.教師資源【答案】B50、下列有關艾滋病(AIDS)的敘述,錯誤的是()。A.艾滋病的病原體是一種RNA病毒B.患者的免疫系統功能嚴重減退C.艾滋病毒主要通過唾液、食物傳播D.“雞尾酒療法”是目前治療艾滋病有效方法之一【答案】C大題(共10題)一、材料:種子的萌發(fā)教師課前要求學生收集一些種子萌發(fā)的資料,或者向家長了解“春種”時農民要做的事。上課時,在復習種子的結構后,教師請學生談談“春種”時農民要做些什么,并請學生把在家萌發(fā)的種子拿出來展示。教師發(fā)現有個別組沒能拿出成果.讓他們談一談原因,有個別組說他們在做實驗時水放少了,有個別組說不出原因。此時,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有些組的實驗成功了,而有些失敗了,使學生意識到種子萌發(fā)需要一定的條件.教師鼓勵學生猜測種子萌發(fā)可能需要什么環(huán)境條件。大多數學生猜測種子萌發(fā)需要水、空氣、光照、肥料、土壤等。教師選擇“種子的萌發(fā)需要充足的水”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通過討論,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對照實驗法.播放一段種子萌發(fā)多組對照實驗錄像,給予學生提示。然后請各組學生運用對照實驗法設計其他條件的實驗方案。課后執(zhí)行實驗方案。問題:(1)本實驗屬于研究性學習活動,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來看,簡述探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8分)(2)作為一名教師,在這種學習活動實施階段應做些什么工作(12分)【答案】(1)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來看,探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可以表述為: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2)教師在活動實施階段應做到:①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②要做一些技術的指導;③注意學習時空的開放;④對學習中可能出現的障礙要十分清楚和警惕。二、教材分析:本節(jié)內容站在生態(tài)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生態(tài)系統的類型和特點,生物圈與生態(tài)系統之間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物學觀點,也是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理論基礎。所以本節(jié)在本章中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能描述出生態(tài)系統的類型及各自特點:②能理解并說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查閱各種生態(tài)系統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查閱、整理和分析資料和小組合作的能力:②通過闡述各種生態(tài)系統之間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表達、交流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①通過分析各種生態(tài)系統之間的聯系,形成整體與部分相統一的觀點;②通過對多種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的認識.培養(yǎng)愛護生物的情感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敬鸢浮拷滩姆治觯罕竟?jié)內容站在生態(tài)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生態(tài)系統的類型和特點,生物圈與生態(tài)系統之間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物學觀點,也是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理論基礎。所以本節(jié)在本章中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能描述出生態(tài)系統的類型及各自特點:②能理解并說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查閱各種生態(tài)系統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查閱、整理和分析資料和小組合作的能力:②通過闡述各種生態(tài)系統之間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表達、交流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①通過分析各種生態(tài)系統之間的聯系,形成整體與部分相統一的觀點;②通過對多種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的認識.培養(yǎng)愛護生物的情感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三、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一節(jié)中,“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部分的內容如下: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部分)19世紀末,歐文頓(E.Overton)曾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的通透性進行了上萬次的實驗.發(fā)現細胞膜對不同物質的通透性不一樣:凡是可以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能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質組成的。20世紀初,科學家第一次將膜從哺乳動物的細胞中分離出來,化學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1925年,兩位荷蘭科學家用丙酮從人的紅細胞中提取脂質,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恰好為紅細胞膜表面積的2倍。他們由此得出結論:細胞膜中的脂質分子必然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思考與討論:1.最初認識到細胞膜是由脂質組成的是通過對現象的推理分析,還是通過對膜成分的提取和鑒定2.在推理分析得出結論后,還有必要對膜成分進行提取、分離和鑒定嗎3.磷脂是一種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組成的分子,磷酸“頭”都是親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請運用相關化學知識,解釋為什么為磷脂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而科學家如何從這一現象推導出“脂質在細胞膜中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這一結論。要求:(1)確定該教學內容的教學重點和難點(10分)。(2)設計上述內容的教學過程(20分)?!敬鸢浮?1)教學重點: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結構。教學難點:通過對細胞膜化學組成和結構的探索歷程,理解細胞膜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以及體驗科學探索的嚴謹性。(2)教學過程:復習導人.引入興趣:師:大家上節(jié)課做實驗都非常認真,實驗結果也很不錯。請同學們回憶上節(jié)課做的質壁分離實驗現象。想一下,為什么植物細胞會發(fā)生質壁分離生:因為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彈性……師:那么同學們知不知道生物膜為什么具有以上的特性,細胞膜對物質的選擇性吸收是否與其特定的結構相關細胞膜結構是怎樣的呢學生思考、討論、回答:生物膜中有一些分子物質能控制物質進出。(進入探索生物膜結構歷史博物館,講授新課)師:大家討論非常熱烈,那么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參觀生物膜的結構歷史博物館來驗證剛剛所回答的問題結果是否符合現實。(隨著歷史的步伐走,教師帶學生走進了博物館1號。)【博物館展區(qū)1號歐文頓實驗】展板1內容:1895年,歐文頓選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膜的通透性進行上萬次的研究。發(fā)現凡是可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溶于脂質的物質更容易穿過細胞膜。問題1:根據歐文頓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你們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四、(材料)材料:某校教師組織學生在各自生活小區(qū)的花園中捕捉蚯蚓,然后帶到學校開展“觀察蚯蚓運動"的實驗,不同教師設計的實驗觀察不同,下面是其中的兩種:“觀察蚯蚓的運動”實驗方案1:①將蚯蚓放在糙紙上,觀察它的運動,注意其身體粗細及長短的變化。②將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觀察它的運動及身體的變化。③比較蚯蚓在兩種情況下運動的方式和運動速度的異同點。注意:在觀察過程中,應常用浸水的濕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其體表保持濕潤。“觀察蚯蚓的運動”實驗方案2①將濾紙浸潤(水越少越好),緊貼在一個裝有2毫升水的大試管內壁一側。②將一條6-10厘米的蚯蚓,放入大試管底部的水中。③將大試管向沒有貼濾紙的一側傾斜料45°,觀察蚯蚓的運動情況。④將大試管向貼有濾紙的一側傾斜45°,觀察蚯蚓的運動情況。⑤比較蚯蚓在兩種情況下運動方式和運動速度的異同點問題:(1)結合材料分類列出教師在實驗中所使用的課程資源,并說明分類的依據。(6分)(2)如果要達到實驗目的,至少還需要補充哪些實驗器材。(4分)【答案】五、“探究不同味道的食物對螞蟻取食行為的影響”的實驗教學中,不同食物顏色、形狀、大小以及與螞蟻的距離是影響變量單一性的因素,如何控制變量的單一性是本實驗教學的難點之一。(1)設計該實驗教學的導入。(10分)(2)設計教學活動(只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學習控制變量的單一性。(20分)【答案】(1)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導思:教師通過講述一個故事:傳說當年楚漢相爭之際,漢高祖劉邦的謀士張良用糖做誘餌,使螞蟻聞糖而聚,組成了“霸王死于此”幾個大字。霸王見此,以為這是天意,嚇得失魂落魄,不由仰天長嘆:“天絕我也”,乃拔劍自刎而死。想一想:螞蟻受糖的誘惑,按照人的設計圍成幾個大字.糖的甜味與螞蟻的取食行為有關嗎(由此而導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2)教學過程設計:通過導入的問題進一步追問:螞蟻對食物的味道會不會有選擇呢是否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來進行探究呢由此引導學生提出探究問題:探究不同味道的食物對螞蟻取食行為的影響。引導學生思考并小組討論以下問題:①食物的顏色、形狀、大小以及食物與螞蟻的距離不同是否也會對螞蟻的行為有所影響②如果用顏色、大小、形狀以及味道不同的食物作為實驗材料是否會影響此探究實驗的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否科學合理學生在討論交流后,師生共同進行分析,得出最終的結論:除了將要探究的味道這一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所有條件(顏色、大小、形狀、食物和螞蟻的距離等)均需一致方可。教師歸納總結這種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重點講解有關控制變量的單一性原則。隨后教師開始引導學生針對本探究實驗做出假設:螞蟻可能最愛吃甜食。進而開始制定并實施計劃:①在蟻窩外20厘米處相同方向等距離設置6個實驗點.每個實驗點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且邊界要清晰,依次在每個實驗點上貼上標簽。②準備6個大小相同的棉花團,在每個棉花團上分別滴加等量的清水、濃糖水、濃食鹽水、苦瓜汁、辣椒汁、純白醋,然后把處理過的棉花團分別放在對應的標簽前。六、材料:某教師在進行“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設計之前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經驗、知識、能力、情感、學習風格等,認真研究了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形成了如下的學情分析:學生已經了解了植物和動物的呼吸,初步形成了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理解了ATP是細胞的能量“通貨”:學生對學習生物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樂于探究,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學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識,抽象思維的能力初步形成但尚待發(fā)展;該班學生課堂參與高度、氣氛活躍,有利于組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展自主探究。本節(jié)課擬從一個探究實驗入手,通過探究了解細胞呼吸的類型和產物,讓學生從初步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運用發(fā)現式學習方法,學習內容以問題形式呈現,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1)結合上述材料,簡述學情分析的主要內容。(8分)(2)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可用哪些方法了解學生(12分)【答案】(1)學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如材料中“學生已經了解了植物和動物的呼吸,初步形成了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理解了ATP是細胞的能量‘通貨”’即為對學生知識基礎的分析,把握學生大致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采取適當的策促使學生知識的遷移。②分析學生的認知和思維特點。如材料中“學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識,抽象思維初步形成但尚待發(fā)展”即是對學生認知及思維方式特點的剖析.這樣才能揚長避短。③分析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和能力。如材料中“學生對學習生物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樂于探究……”。④班級整體個性。如“該班學生課堂參與度高,氣氛活躍……”。(2)正確進行學情分析能幫助教師科學的選擇教學方法,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可采取以下的方法:①經驗分析法,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基于已有的教學經驗對學情進行一定的分析與研究。②觀察法。這是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的對教育對象、教育現象或教育過程進行考查的一種方式。③資料分析法。這是教師基于已有的文字記載材料間接了解、分析學生基本情況的一種研究方法。④問卷調查法,即教師通過已有的相關問卷或專門設計的問卷對學生的已有學習經驗、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機和學習期望進行較為全面的了解,并通過多元的統計分析,為教學活動提供更進一步的量化與質化數據。⑤訪談法,即通過研究者與被研究者口頭談話的方式從被研究者口中收集第一手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⑥基于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進行分析。比如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當代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等等,都可為學情分析提供基本的分析依據、分析視角與分析方法。七、材料:在進行“愛護植被,綠化祖國”內容的教學時,某位教師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A.使學生了解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及特點。B.使學生知道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C.讓學生嘗試設計校園綠化方案。D.通過了解我國植被嚴重破壞的狀況,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E.通過了解我國植被嚴重破壞的現狀及危害,讓同學們認識到保護植被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長期性。F.通過展示校園綠化設計方案,樹立全體學生的愛綠、護綠意識,并從身邊做起.自覺參加綠化祖國的各種活動。問題:(1)請對上述教學目標的表述進行評價和修改。(10分)(2)初中生物學課程的總體目標是讓學生在哪些方面得到發(fā)展(10分)【答案】(1)教學目標的制定應體現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將題目中給出的教學目標分類,并注意行為動詞的使用參照《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答案符合此要求即可)(2)初中生物學課程總體目標是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領域中都有一定的發(fā)展,具體的體現如下:①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guī)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fā)展中的應用。②初步具有生物學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yǎng)成科學思維的習慣。⑧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義,提高環(huán)境保護意識。④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tài)度,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奠定必要的基礎。八、材料:某教師設計的“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課堂教學實錄片段: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做“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為的是我們下節(jié)課帶著問題來更好地學習“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這節(jié)內容。課前我已經布置給同學們,讓同學們帶著問題來研究,現在我們一起來復習細胞膜的結構和特點,并討論一下各小組的實驗方案。(師生共同交流,復習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教師捎帶將原生質的概念和質壁分離所發(fā)生的現象進行描述。)(一)分析學生的實驗方案師:現在讓我們將各小組針對不同問題的實驗設計進行交流。生(小組1):我們的問題是:植物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的原因是什么,是水分子從細胞內排出到細胞外還是溶液從細胞內排出細胞外所以我們的實驗設計是……生(小組2):我們想知道不同濃度的溶液對質壁分離的影響,所以我們的實驗設計是……生(小組3):我們研究的問題也是不同物質溶液對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產生的影響,所以我們的實驗設計是…………(8分鐘)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說明大家在課前的預習是有效的,但有些小組的實驗設計還是有點小問題,剛才別的小組都幫你們糾正了,一會兒做實驗時還要注意。師:(簡要說明實驗關鍵步驟)好!現在開始按各小組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2分鐘)(二)學生獨立實驗【答案】(1)屬于探究性實驗。(2)準備階段:①準備好實驗材料。盡可能選擇與教材要求一致的材料,并確保新鮮。②準備好實驗設備、用具和藥劑。實驗前教師要仔細檢查一遍實驗設備、用具,試劑配制要嚴格掌握一定的濃度、純度和數量,并注意保存;每種配好的試劑都要貼好標簽,標明試劑名稱、濃度和配制日期。③準備好實驗教學輔助教具。使用輔助教具有利于學生盡快掌握操作技能和實驗步驟的要點,輔助教具或電化教具,如PPT、錄像等。④進行預試。⑤培養(yǎng)小助手。在實驗前培養(yǎng)實驗小助手,上課時注意發(fā)揮小助手的積極性。⑥教師要對本次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難點認真考慮,做到心中有數,并制定好相應的解決措施。實施階段:①精心布置實驗室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實驗研究的良好氛圍。②若是第一次學生實驗,則要特別認真對待第一次實驗課的教育準備工作。③精心編排實驗小組,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實現學生的自我約束與管理。④教師充分發(fā)揮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在實驗時,教師要不斷巡視每組的實驗情況,以一個平等的參與者的姿態(tài)給學生以指導,對學生遇到的困難要及時予以適當的點撥和幫助,使每個小組的實驗都能順利進行下去。⑤教師和學生要認真做好實驗課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做到忙而不亂。九、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內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沒有,原核生物沒有真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內含子對應的RNA序列的機制。已知在人體中基因A(有內含子)可以表達出某種特定蛋白(簡稱蛋白A)?;卮鹣铝袉栴}:(1)某同學從人的基因組文庫中獲得了基因A,以大腸桿菌作為受體細胞卻未得到蛋白A,其原因是____。(2)若用家蠶作為表達基因A的受體,在噬菌體和昆蟲病毒兩種載體中,不選用____作為載體,其原因是____。(3)若要檢測基因A是否翻譯出蛋白A,可用的檢測物質是____(選填“蛋白A的基因”或“蛋白A的抗體”)。(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為證明DNA是遺傳物質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可以說是基因工程的先導,如果說他們的工作為基因工程理論的建立提供了啟示,那么,這一啟示是____?!敬鸢浮?1)在基因組中獲得的基因A含有內含子,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細胞中沒有切除內含子對應的RNA序列的機制,因此大腸桿菌中基因A表達出的蛋白質與蛋白A不同(2)噬菌體;噬菌體專一性地侵染細菌.不能將目的基因導人家蠶中(3)蛋白A的抗體(4)外源DNA進入受體細胞中能正常表達(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遺傳密碼)解析:(1)從人基因組獲得的基因A含內含子,而大腸桿菌為原核細胞.細胞中沒有切除內含子對應的RNA序列的機制,因此大腸桿菌中基因A表達出的蛋白質與蛋白A不同。(2)噬菌體專一性地侵染細菌,不能將目的基因導人家蠶中。所以只能選擇昆蟲病毒.家蠶是昆蟲的幼蟲,故用昆蟲病毒可將目的基因導人家蠶中。(3)檢測是否翻譯出蛋白質A,可采用抗原一抗體雜交的方法,蛋白質A充當抗原.選擇蛋白質A抗體與其特異性結合。(4)艾弗里等人曾經在S型肺炎雙球菌中分離出DNA、蛋白質、多糖等物質.分別與R型肺炎雙球菌混合培養(yǎng),發(fā)現S型肺炎雙球菌的DNA能使R型肺炎雙球菌轉化為S型肺炎雙球菌。從中知道轉化的可能性.所以啟示是在特定條件下,DNA片段能進入細胞,并且還能發(fā)揮原有作用。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遺傳密碼。一十、《傳染病及其預防》是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介紹的是傳染病的定義、流行基本環(huán)節(jié)以及預防措施。根據課標要求,學生能夠:(1)說出傳染病是由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的;(2)說明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能夠解釋傳染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