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平中學高三歷史暑假作業(yè)測試試題_第1頁
河北省安平中學高三歷史暑假作業(yè)測試試題_第2頁
河北省安平中學高三歷史暑假作業(yè)測試試題_第3頁
河北省安平中學高三歷史暑假作業(yè)測試試題_第4頁
河北省安平中學高三歷史暑假作業(yè)測試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0安平中學2019-2020學年上學期暑假作業(yè)測試高三普通班歷史試題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共6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計60分)1.周代青銅器上的銘文和歷史文獻經常記載著分封諸侯的指令,大意是:必須尊重當?shù)卦械娘L俗習慣和法令制度,也必須和當?shù)氐念I袖們建立親戚關系。這一做法()A.加強了中央集權B.發(fā)展了小農經濟C.強化了人倫秩序 D.促進了民族交融2.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漸有了妻妾之分。在此基礎上,西周將其進一步嚴格化,并將其由天子、諸侯推廣到卿大夫、士等各級貴族階層。這一變化()A.有利于加強政權穩(wěn)定性B.強化了天子權力C.降低了女性地位 D.標志著貴族政治的形成3.從春秋戰(zhàn)國到秦漢時期,中國的國家結構體系具備了逐漸脫離“三代”時期多元化的聯(lián)邦治理模式而向單一制中央集權模式轉型的客觀條件。這里的“客觀條件”最主要是指()A.秦滅六國后,實行三公九卿制B.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確立C.分封制的瓦解,實施郡國并行D.分封制的瓦解,郡縣制的形成4.歷史上最早設縣的是楚國和秦國。春秋后期各國縣數(shù)驟增,到戰(zhàn)國時縣成為較普遍的地方行政區(qū)劃。秦漢時期推行全國,達千余縣之多。春秋至秦漢時期郡縣制的變遷()A.推動了官僚政治B.拓展了中國疆域C.實現(xiàn)了國家統(tǒng)一D.加強了君主專制5.元朝中央政府重新劃定了地方行政區(qū)域,原屬東川地區(qū)的漢中不再歸屬四川,劃給了陜西行省。河南又與原屬安徽的淮河流域地區(qū),合并為河南江北行省。根據(jù)材料,元朝重新劃定地方行政邊界的目的是()A.擴大行省管轄范圍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維護民族團結D.防止地方割據(jù)6.漢武帝時,刺史能夠“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東漢時有詔書云:“刺史二千石”,又常有派刺史領兵作戰(zhàn)之事。由此可以看出當時()A.東漢時刺史失去監(jiān)察職權B.刺史的權力有擴大趨向C.漢朝刺史的職權變化無常D.刺史的監(jiān)察對象為各級官員7.鑒于科考中注重應試、模仿范文、文辭浮華的風氣盛行,明朝嘉靖皇帝頒布三途(科舉、歲貢、薦舉)并用之法,以選“有學行者”。這有助于()A.強化中央集權 B.擴大統(tǒng)治基礎C.重塑人才觀念 D.增加教育需求8.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九卿奏報各處田苗,康熙帝將該無關機要的奏折交內閣大學士閱覽,并說:“九卿奏折,朕已知。爾等票簽具奏。”此舉 ()A.益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說明內閣專職批答奏折C.反映出相權得到恢復 D.說明內閣具有決策權9.據(jù)載,從1748年始,奏折與題本成為清朝兩種并行的上行文書。中央和地方官員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報機密事務,用題本報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創(chuàng)立()A.減少了決策失誤B.提高了行政效率C.確保了政治清明D.削弱了中樞權力10.史學家唐德剛認為,自公元前4世紀商鞅變法起至漢武帝和昭帝之間,古代中國實現(xiàn)了從“封建”到“帝制”的轉變。這一轉變是()A.從家族政治到家國政治B.從貴族政治到官僚政治C.從世俗政治到神權政治D.從集體統(tǒng)治到君主專制11.“蓋內外官制同一系統(tǒng),丞相與守掌民事,太尉與尉掌軍事……而御史與監(jiān),則糾察此治民、治軍之官者也?!边@種政治現(xiàn)象應該是()A.唐代三省分工的具體化B.漢朝內朝外朝的體制C.秦代垂直管理的特征D.宋代機構臃腫的寫照12.歷史學家呂思勉說,秦以后由封建時代進入郡縣時代。此后,雖然出現(xiàn)過“封建的四次反動”,但都以失敗告終?!胺饨ǖ乃拇畏磩印睉?)A.秦朝的焚書坑儒B.明朝的特務統(tǒng)治C.唐朝設置節(jié)度使D.漢初分封同姓王13.甲午戰(zhàn)爭時期,日本制定輿論宣傳策略,把中國和日本分別“包裝”成野蠻與文明的代表,并運用公關手段讓許多歐美輿論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體甚至宣稱,清政府戰(zhàn)敗“將意味著數(shù)百萬人從愚蒙、專制和獨裁中得到解放”。對此,清政府卻無所作為。這反映了()A.歐美輿論宣傳左右了戰(zhàn)爭進程B.日本力圖變更中國的君主政體C.清朝政府昏庸不諳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體鼓動中國的民主革命14.19世紀70年代,針對日本阻止琉球國向中國進貢,有地方督撫在上奏中強調:琉球向來是中國的藩屬,日本“不應阻貢”;中國使臣應邀請西方各國駐日公使,“按照萬國公法與評直曲”。這說明當時()A.日本借助西方列強侵害中國權益B.傳統(tǒng)朝貢體系已經解體C.地方督撫干預朝廷外交事務決策D.近代外交觀念影響中國15.史學界認為,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也是近代中國融入世界大家庭的開端。鴉片戰(zhàn)爭時期,中國“融入世界大家庭”主要表現(xiàn)在()A.中國的政治制度開始趨向民主化B.中國成為世界外交舞臺上重要的一員C.中國傳統(tǒng)文化被西方文化所取代D.中國被逐步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16.1943年8月,國民黨頒布《抗戰(zhàn)期間宣傳名詞正誤表》,把“親日派”“長征時代”“爭取民主”“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等歸為“謬誤名詞”,禁止刊載。這反映了國民黨()努力緩和與其他黨派的矛盾B.與中共爭奪抗戰(zhàn)的領導權C.竭力塑造戰(zhàn)時政府的形象D.力圖維護一黨專制的局面17.蔣介石1937年9月28日電:“朱總司令、彭副總司令勛鑒:寢寅電悉,有日一戰(zhàn),殲寇如麻,足征官兵用命,指揮得宜。捷報南來,良深嘉慰。尚希益勵所部繼續(xù)努力,是為至盼?!辈牧媳砻?)A.國共兩黨實現(xiàn)了全方位合作B.平型關大捷意義重大C.敵后戰(zhàn)場始終是抗戰(zhàn)主戰(zhàn)場D.全民族抗戰(zhàn)由此開始18.法國民謠《兩只老虎》的旋律傳入中國后有多個不同版本的填詞。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這兩段歌詞出現(xiàn)的時代背景分別是()A.北伐戰(zhàn)爭、土地革命B.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C.北伐戰(zhàn)爭、國民革命D.抗日戰(zhàn)爭、人民解放戰(zhàn)爭19.《歷史學家眼里的毛澤東》中記載:“紅一方面軍將士的浴血奮戰(zhàn),中央高層的開明、務實,與各部隊首長強烈要求改變被動行軍等意見,以及實現(xiàn)了‘不流血式’地改組中央和軍事指揮機構,是會議成功的諸要素?!币韵聦υ摃h的表述正確的是()提出了中共民主革命綱領B.確立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C.為新中國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D.標志著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20.1929年,中國共產黨制定的《興國土地法》中:把“沒收一切土地歸政府所有,交農民使用”,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土地”;1931年,蘇區(qū)中央局發(fā)布通告指出,農民“不僅要取得土地使用權,主要還是要取得土地所有權”。這表明當時()A.軍事的失利推動了中國共產黨調整土地政策B.土地革命不利于勞動者積極性的提高C.土地革命受到“左”傾錯誤嚴重誤導D.農村生產關系調整在實踐中不斷完善21.美國記者斯諾根據(jù)在延安采訪所得到的資料,于1937年10月在英國出版了《紅星照耀中國》一書,詳盡介紹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艱難險阻和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無私奉獻、甘愿犧牲的偉大精神,在西方引起轟動,先后被譯成多種文字而廣為流傳。這反映出()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B.長征擴大了黨和紅軍的影響C.國共實現(xiàn)了由內戰(zhàn)到抗戰(zhàn)的轉變D.長征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有力支持22.《1957年3月25日,周恩來在談及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時說:“中國如果采取聯(lián)邦制,就會在各民族間增加界墻,增加民族糾紛。因為我國許多少數(shù)民族同漢族長期共同聚居在一個地區(qū),有些地區(qū)……漢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實行嚴格的單一民族的聯(lián)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們……要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政策?!睂Υ瞬牧系睦斫?,不正確的是()①聯(lián)邦制不利于各個國家的民族團結與發(fā)展②在民族聚居區(qū)都要實現(xiàn)民族區(qū)域自治③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國歷史與國情決定的④實現(xiàn)民族區(qū)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團結,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23.1954年,周恩來指出:“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今后需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繼續(xù)作為團結全國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國外華僑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組織,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這段話的背景是()A.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制定B.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C.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D.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24.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中指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shù)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了。對此理解錯誤的是:()①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官僚主義、封建主義三座大山;②國民黨在大陸的勢力被徹底清除;③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④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D.②④25.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其中,使民主政治建設趨于制度化、法律化,為依法治國奠定重要基礎的舉措是()A.1982年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利會主義法律體系B.1978年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方針C.1984年頒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D.1982年確立“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26.1982年,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召開后,全國各大報紙的報道中都有這樣一段:“根據(jù)總監(jiān)票人報告,有效票3040張,其中同意票3037張,反對票沒有,棄權票3張?,F(xiàn)在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已由本次會議通過。”據(jù)此可以了解到()①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誕生③中國民主政治得到進一步發(fā)展④該會議是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良好開端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27.1954年4月29日,法國《解放報》發(fā)表文章指出:“亞洲的重要力量全部顯示出來了。”文章所評述的事件及其重要成果是()A.不結盟運動——第三世界國家聯(lián)合反對霸權主義B.日內瓦會議——達成了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決議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成為解決國際問題的基本準則D.亞非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成會議圓滿成功28.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自提出以來在國際上產生了越來越廣泛的影響,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這一外交原則出臺的歷史背景有()①朝鮮停戰(zhàn),國際局勢趨于緩和②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③國內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正在展開④中美關系正常化進程緩步推進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29.1953年12月,中國政府同印度政府就兩國在西藏地方的關系問題進行談判,周恩來在會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周恩來應邀訪問印度和緬甸,分別與兩國總理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關系的基本原則。下列關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表述不正確的是()①超越了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②只適用于亞非發(fā)展中國家③處理國家關系的基本準則④解決民族爭端的原則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0.它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開展邊境地區(qū)加強軍事信任和相互裁軍談判的某一機制,……它選擇的發(fā)展道路與合作路徑體現(xiàn)并保障了全體成員國的共同利益,推動各領域互利合作,順應了當今世界和平發(fā)展與合作的主流。它的誕生是新時期中國外交的突出成就之一,下列選項中體現(xiàn)其“突出”含義的是()A.互利合作的經濟合作關系B.相互信任的軍事同盟關系C.結伴而不結盟的新型關系D.經濟政治逐漸一體化關系31.下列有關上海合作組織的表述正確的是()①上海合作組織豐富了以結盟為核心的新型國家關系②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表明中國積極推進新型的區(qū)域合作模式③上海合作組織是區(qū)域性的多邊合作組織④上海合作組織的前身是上海五國機制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①④32.法國政治思想家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中說道:“美國的聯(lián)邦憲法,好像能工巧匠創(chuàng)造的一件只能使發(fā)明人成名發(fā)財,而落到他人之手就變成一無用處的美麗藝術品。”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民主制度離不開特定的環(huán)境B.民主制度具有很強的可推廣性C.聯(lián)邦憲法好看而不實用D.聯(lián)邦憲法沒有受到外部思想的影響33.國歌記錄了一個國家的歷史和追求。以下歌詞中,出自美國國歌的應該是()A.“這就是星條旗,愿它永遠飄揚;在這自由的國家,勇士的家鄉(xiāng)”B.“公民們,投入戰(zhàn)斗!前進,前進,萬眾一心,把敵人消滅凈”C.“統(tǒng)一、權力和自由,是我們千秋萬代的誓言”D.“愿她保護法律,使民心齊歸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34.古羅馬法律制度是人類文明積淀的精華。他們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習俗,在長期司法實踐中,羅馬人認識到外來民族中有許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適用的法律原則只有少數(shù)幾條,因而他們制定了新的法律——萬民法。下列項中不屬于該法律體系的是()A.廣泛借鑒外邦人的法規(guī)B.具有靈活性和實效性C.注重調解貿易及財產等經濟和民事糾紛D.貴族壟斷立法權35.伯里克利在演講中說:“我們的制度是別人的模范,而不是我們模仿任何其他人的。”該制度是指古代雅典的()A.中央集權制B.君主立憲制C.直接民主制D.君主專制36.法國歷史學家德爾瑪指出:現(xiàn)代歐洲文明源于古希臘和羅馬的文明,因為歐洲人從希臘那里“繼承了關于人和社會的某種概念的動力線?!睂Α皠恿€”的概括最全面準確的是()A.公民大會機制和陪審法庭監(jiān)督B.人文主義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C.人民主權原則和輪番而治方式D.個人主義理想和民主社會觀念37.以下是兩則有關羅馬帝國時代的資料:()資料甲:“羅馬前期皇帝甚少主動采取影響全帝國的措施,通常于地方社群或個人要求后才作回應?;实叟c人民的接觸最主要的模式為‘要求與回應’?!辟Y料乙:公元112年小亞細亞總督普林尼寫信向羅馬帝國圖拉真請示如何對待基督徒。圖拉真回復:“你處理基督徒的方式很正確;要規(guī)定一個普遍原則,以為處理這類事的標準是不可能的。”比較兩則材料,下列哪一說法是不合理的()A.兩者角度不同,甲是整體的概論皇帝所為,乙是一則皇帝作為的具體例證B.兩者觀點不同,甲說明羅馬皇帝角色較為消極,乙凸顯皇帝角色較為積極C.兩者可以印證,甲有關羅馬皇帝的分析論點能從乙的具體實例中得到支持D.兩者可以對應,甲對皇帝角色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乙中地方官和皇帝的關系38.有學者指出,法國大革命的根本目的,無非就是要打破王公貴族的政治壟斷,要在一種新的思想基礎上重建政治統(tǒng)治的合法性。這次革命也因此獲得了自己的正當性乃至神圣性這種“新的思想”是()A.三權分立B.君主立憲C.君主制D.人民主權39.習近平總書記說:“什么樣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對世界好、對世界各國人民好,要由各國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說了算,不能由少數(shù)人說了算?!边@旨在強調()A.中國致力于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B.全球治理格局取決于國際力量的對比C.中國努力推動全球治理規(guī)則民主化D.全球治理體系不應以綜合實力為基礎40.對幾乎所有人來說,蘇聯(lián)的突然崩潰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黑天鵝事件(比喻意外的,并具有極端影響的事件)——在崩潰發(fā)生之前,這個制度的崩潰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當它發(fā)生的時候,卻不顯得令人驚奇。若從現(xiàn)代化史觀角度觀察,蘇聯(lián)解體的主要原因是()A.戈爾巴喬夫改革節(jié)奏混亂措施不力B.斯大林模式違背經濟和政治的發(fā)展要求C.十月革命使俄國的歷史偏離正確的軌道D.新經濟政策的精神沒有能長期堅持第II卷(非選擇題,共40分)非選擇題(共2道大題,41題20分,42題20分,共40分)4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華,得寸進尺……大體上自1938年10月到1940年10月,國民政府決定以爭取美國為主的外交方針形成,國民政府多次向美國政府提出了援華要求,然而美國最高當局卻沒有很快作出對華貸款的決定……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簽署了《同盟條約》,使法西斯侵略陣營與反法西斯陣營更加明朗化。戰(zhàn)爭也出現(xiàn)了新的情況,美國的處境到了危險的邊緣。于是美國轉向制日援華的軌道上來,國民政府爭取美國建立龐大的援華體系。1940年11月,羅斯福三度連任美國總統(tǒng)后,即宣布對華提供1億美元的貸款。1941年4月羅斯福簽署了專門命令,批準美國志愿航空隊援華,同時又批準4500萬美元軍火器材援助中國。7月日本占領印度支那后,美國退讓已到了最后關頭,決定采取不再退讓的方針。羅斯福隨即宣布凍結日本在美國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油運往日本。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美結盟共同打擊日本。——摘編自謝本書《二戰(zhàn)時期的中美友誼》材料二戰(zhàn)后執(zhí)政的(日本)吉田茂政府考慮到戰(zhàn)敗后日本的處境和自身的條件,政治上、外交上采取低調,唯美國馬首是瞻。實行了一條“先富國后強兵”的小日本主義的“吉田戰(zhàn)略”。因而,日美關系從一開始就形成了不平等的、美主日仆的格局。1951年舊金山和會及《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簽訂,日美同盟正式形成,日本成為美國在遠東實行“冷戰(zhàn)”和爭奪世界霸權的走狗?!獥钸\忠《走向新世紀中美日三角關系的調整和構塑》材料三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隨后美國駐日本大使館的聲明稱:“美國對日本領導人采取會加劇與鄰國緊張關系的行動表示失望。”為表示對日本不聽勸告、一意孤行的憤怒,美國防長哈格爾取消了原定于2013年12月27日與日本防務相的電話會議?!氯A網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抗戰(zhàn)時期中美日三國關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0分)材料二與材料一相比,中、美、日三國之間關系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它對中日兩國分別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依據(jù)材料二、三概括美日關系的特征。(10分)42.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產生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實踐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20世紀20年代后期,井岡山斗爭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國。正是這段艱苦卓絕的斗爭,我們黨培育和形成了閃耀著共產主義光芒的革命精神——井岡山精神。江澤民同志將井岡山精神內涵概括為二十四字: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材料二它(長征)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不是戰(zhàn)役,也不是勝利,它是一曲人類求生存的凱歌,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