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基礎知識_第1頁
中藥學基礎知識_第2頁
中藥學基礎知識_第3頁
中藥學基礎知識_第4頁
中藥學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中藥學基礎知識第一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一章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fā)展中藥,是指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認識和應用的藥物,也是人們對我國傳統(tǒng)藥物的總稱。中藥的認識和使用是以中醫(yī)學理論為基礎,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第二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三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梅花鹿第四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蟬

蛻第五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代赭石第六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中藥的來源主要是天然的植物、動物和礦物,而天然藥材的分布、采集和生產,都離不開一定的自然條件。我國幅員遼闊,自然地理狀況十分復雜,氣候、水土、日照等生態(tài)環(huán)境差異很大,各地生物的分布很不相同。其質量優(yōu)劣就有所差異。所以,中藥材多有明顯的地域性。

第二章中藥的產地和采集第七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何謂“道地藥材”

唐宋以來,人們將具有地區(qū)特色、質量優(yōu)良、療效顯著的藥材稱為“道地藥材”或“地道藥材”。道地藥材的確定,與其產地、品種、質量等多種因素有關,但最重要的是長期臨床實踐證明了的可靠療效。第八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四川的黃連、附子、川芎;江蘇的薄荷、蒼術;東北的人參、細辛、五味子;廣東的砂仁;云南的三七;河南的地黃,山東的阿膠,都是著名的道地藥材。四大懷藥(懷菊花、懷地黃、懷山藥、懷牛膝)第九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川芎原植物第十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川芎藥材第十一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川牛膝藥材第十二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附子原植物第十三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附子藥材第十四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薄荷原植物第十五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薄荷藥材(蘇薄荷)第十六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茅蒼術原植物第十七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蒼術藥材第十八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人參原植物第十九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人參藥材(東北人參)第二十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人參飲片第二十一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五味子(北五味子)第二十二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砂仁原植物第二十三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砂仁藥材(廣東砂仁)第二十四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云南三七原植物第二十五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二十六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七藥材第二十七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地黃藥材(河南地黃)第二十八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藥物的入藥部分與采集季節(jié)的關系1、根、根莖、塊莖和鱗莖。(陰歷二、八月)2、樹皮和根皮類。(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間,即春、夏時節(jié))3、葉。(通常在花蕾將放或正在盛開的時侯)4、花、花序、花穗。(花通常在正在盛開的時侯)5、果實、果穗、種子。(果實成熟后或將成熟時)6、全草。(枝葉茂盛的花前期或剛開花時)第二十九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三十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三十一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三十二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海馬第三十三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天麻第三十四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中藥的真?zhèn)蝺?yōu)劣第三十五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三章中藥的炮制概念:炮制是藥物在應用前或制成各種劑型以前必要的加工處理過程。其在古代又稱為炮炙、修治和修事。第三十六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炮制目的1.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副反應,保證用藥安全。如巴豆去油制霜可降低其毒烈之性。2.增強藥物的作用,提高臨床療效。如酒炒當歸能增強其溫經活血作用。3.改變藥物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適應病情的需要。如生地加入黃酒蒸制為熟地,則由苦寒清熱涼血為主之物,變?yōu)楦蕼匮a血之藥,更宜于血虛之證。第三十七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4.改變藥材的某些性狀,便于貯存和制劑。5.純凈藥材,保證藥物的質量和用量準確,6.矯臭、矯味,以便于服用。第三十八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中藥的炮制方法第三十九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四章中藥的性能

藥物防治疾病的基本作用是:①祛邪去因。②扶正固本。③協(xié)調臟腑經絡功能。從而糾正機體陰陽偏盛偏衰,使之恢復到陰平陽秘的正常狀態(tài)。藥物發(fā)揮其基本作用,以糾正疾病陰陽偏盛或偏衰的若干性質和特征,前人稱之為“偏性”。第四十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中藥的作用

中藥的作用包括治療作用(即功效)和不良反應(副反應及毒性反應)。中藥的功效只是其作用的一部分。副反應是指在常用劑量時出現(xiàn)的與治療需要無關的不適反應。毒性反應是用藥后引起的機體損害性反應。第四十一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四氣

含義:四氣又稱四性,即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四氣主要反應藥物影響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方面的作用性質和特征,是最重要的性能內容。溫與熱、涼與寒,分別屬于同一類藥性,只是溫次于熱,涼次于寒,僅有程度上的差異。為了進一步區(qū)分這一差異,有的藥物還標以大熱、微溫、微寒、大寒等。此外,還有一些平性藥,實際上也有偏溫偏涼的傾向,只是寒熱之性不明顯,但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圍。從本質而言,四氣不外乎寒熱二性而已。第四十二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確定四氣的依據確定依據:四氣主要是從藥物作用于機體所發(fā)生的反應概括出來的,是與所治病證的寒熱性質相對而言的。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一般屬于寒性或涼性;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一般屬于溫性或熱性。第四十三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五味

含義:五味的本義是指藥物和食物的真實滋味。中藥性能中的五味,則是用辛甘酸苦咸五種基本味及其附屬于酸甘的澀味和淡味,以表示藥物的某些主要作用。第四十四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確定五味的依據一是藥物的實際滋味。二是藥物的作用。因此,味的實際意義是標示藥物的真實滋味,或提示其基本作用。第四十五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五味表示的主要作用(1)辛:能散、能行。即辛味可以表示發(fā)散、行氣、活血等作用。此外,還表示一些芳香藥的化濕、開竅和辟穢等作用。換言之,凡具有以上作用的藥物,一般都可以標以辛味。注意:只用以表示真實滋味辛辣或芳香的辛味藥,則不一定都具有以上作用。其余各種味的情況也如此。第四十六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五味表示的主要作用(2)甘:能補、能緩、能和,可以表示補虛、緩急止痛、調和藥性、和中等作用。此外,前人還有甘能解毒之說,尚可用以表示解毒作用。

酸與澀:能收、能澀,可以表示收斂固澀等作用。另外,酸味尚有生津,合甘味以化陰的作用,此與澀味不盡相同。第四十七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五味表示的主要作用(3)苦:能泄、能燥??嘈贡硎镜淖饔糜型ㄐ?瀉下大便)、清泄(清熱瀉火)和降泄(降泄肺胃上逆之氣)之分;燥表示燥濕作用,其中又有苦寒燥濕和苦溫燥濕的不同。此外,雖素有“苦能堅”的說法,但其堅陰多為清熱瀉火的間接效果,故實為清泄在相火亢旺而腎陰虧虛證中的特殊應用。第四十八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五味表示的主要作用(4)咸:能軟、能下,可以表示軟堅散結及芒硝等少數(shù)瀉下藥的作用特點。淡:能滲、能利,可以表示滲濕利水的作用。第四十九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升降浮沉含義:升降浮沉是用以概括藥物作用趨向的一種性能。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發(fā)散,沉表示收斂固藏和泄利二便。第五十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確定升降浮沉的依據和方法確定依據和方法:升降浮沉的確定依據是各藥物具有的功效。其確定方法是相對于病證的病勢趨向而言的。人體的各種病證,往往因氣機升降出入障礙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病勢趨向。如嘔吐、喘咳之向上,泄利、脫肛之向下,自汗、盜汗之向外,表證不解之向內。能針對這些病情,改善或消除這些病勢趨向的藥物,就分別具有向下、向上、向內、向外的作用趨向。第五十一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歸經歸經的含義:歸是藥物作用的歸屬,經是臟腑經絡的概稱。歸經則是表示藥物作用部位的性能,反映藥物作用對機體的選擇性。第五十二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歸經對臨床的指導意義臨床指導意義:掌握了藥物的歸經,便掌握了各藥物功效產生效應的主要部位。這樣增強了用藥的準確性,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尤其是對一些基本作用相同的藥物,更是如此。第五十三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中藥歸經的確定中藥歸經的確定:中藥的歸經,是以中醫(yī)的臟腑經絡理論為基礎,以所治病證為依據而確定的。如酸棗仁具有安神作用,可以治療失眠等證。根據中醫(yī)學心主神志的理論,便可確定該藥歸心經。第五十四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毒性西漢以前的“毒藥”,是一切藥物的總稱,即總括藥餌之詞。東漢以后主要指對機體有損害性的有毒之藥。藥物毒性的產生,主要與其毒性的大小和劑量有關。此外,還與貯存、加工、炮制、配伍、劑型、給藥途徑和使用時間的長短有關。第五十五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正確對待無毒的藥物無毒藥物安全度較大,但并非絕對不會引起中毒反應。如若劑量過大,服用過久等,仍有產生中毒反應的可能。第五十六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五章中藥的配伍含義:中藥配伍是根椐患者病情需要和中藥的藥性特點,有目的地、有選擇性地將兩味以上藥物配合同在一起使用。

古人把單味藥的應用同藥與藥之間的配伍關系稱之為藥物的“七情”。“七情”包括“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等七個方面。

第五十七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各種配伍關系的配伍意義

“單行”

:單行指的是用單味藥治病。病情如果比較單純,能選用一味針對性較強的藥物即能獲得較好的療效,如單用一味黃連治療痢疾,或單用一味黃芩治療輕度的肺熱咳血,或單用鶴草芽、苦楝根皮驅除絳蟲、蛔蟲,以及許多行之有效的“單方”等,都屬于“單行”。它符合簡便廉驗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廣,應大力提倡,對特別有效的還應進一步研究。

第五十八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相須”:即性能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合應用,可以增強原有療效。如石膏與知母配合,能明顯增強清熱瀉火的治療效果,大黃與芒硝配合,能明顯增強攻下瀉熱的治療效果,麻黃、桂枝同用,能明顯增強發(fā)汗解表的作用,荊芥與防風配合能明顯增強祛風的效果。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是臨床上經常選用的藥物組合。第五十九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雖不相同,但是治療目的一致的藥物配合應用,而以一種藥為主,另一種藥為輔,能提高主藥的療效。如補氣利水的黃芪與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時,茯苓能捉高黃芪補氣利水的治療效果;黃連配木香治濕熱泄痢,腹痛里急,以黃連清熱燥濕、解毒止痢為主,木香調中宣滯、行氣止痛,可增強黃連治療濕熱瀉痢的效果;雷丸驅蟲,配伍瀉下通便的大黃,可增強雷丸的驅蟲效果。這樣的例子也還有很多,也是臨床上經常選用的藥物組合。第六十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相畏”:即一種藥物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減輕或消除,所以說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藥物毒副作用的典型實例。“相殺”:即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與相殺實際上是同一配伍關系的兩種提法,是藥物間相互對待而言的。如上所述,生姜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和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說生姜殺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第六十一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相惡”

:即兩藥合用,一種藥物能使另一種藥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喪失。如人參惡萊菔子,因萊菔子能削弱人參的補氣作用。必須指出,“相惡”只是兩藥的某個方面或某幾個方面的功效減弱或喪失,并非二藥的各種功效全部受到影響,使原有功效全都降低。如生姜惡黃芩,只是生姜的溫肺、溫胃功效與黃芩的清肺、清胃功效互相牽制而療效降低,這是因為生姜的溫熱之性與黃芩的寒涼之性發(fā)生了沖突,但兩者的功效與歸經還不完全一樣,生姜還能和中開胃治不欲飲食并喜嘔之證,黃芩尚可清泄少陽以除熱邪,在這些方面,兩藥并不一定相惡。

第六十二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相反”:即兩種藥物合用,能產生或增強藥物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藥?!笆朔础?、“十九畏”的具體內容如下: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及,藜蘆反人參、沙參飛丹參、玄參、細辛,芍藥.十九畏: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參畏五靈脂。第六十三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六章中藥的用藥禁忌配伍禁忌一、十八反、十九畏的具體內容: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及,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藥。十九畏: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參畏五靈脂。第六十四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妊娠用藥禁忌妊娠用藥禁忌妊娠禁忌藥是專指婦女妊娠期除中斷妊娠、引產外,禁忌使用的藥物。妊娠禁忌藥按作用強度分禁用藥與慎用藥慎用藥兩類具體藥物如下。禁用藥:水銀、砒霜、雄黃、輕粉、斑蝥、馬錢子、蟾酥、川烏、草烏、藜蘆、膽礬、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牽牛子、商陸、麝香、干漆、水蛭、虻蟲、三棱、莪術等。慎用藥:牛膝、川芎、紅花、桃仁、姜黃、牡丹皮、枳實、枳殼、大黃、番瀉葉、蘆薈、芒硝、附子、肉桂等。第六十五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服藥飲食禁忌服藥飲食禁忌是指服藥期間對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簡稱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忌口。一般而言應忌食生冷、辛熱、油膩、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如熱性病患者、應忌食辛辣、油膩、煎炸性食物及甘溫助熱的食品;寒性病患者,應忌食生冷瓜果、清涼飲料等;第六十六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胸痹患者應忌食肥肉、脂肪、動物內臟及煙酒等;肝陽上亢頭暈目眩、煩躁易怒等患者應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熱助陽之品;黃疸脅痛患者應忌食動物脂肪及辛辣煙酒刺激物品;脾胃虛弱患者應忌食油炸粘膩、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腎病水腫患者應忌食鹽、堿過多的和酸辣太過的刺激食品;瘡瘍、皮膚病患者,應忌食魚、蝦、蟹等腥膻發(fā)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第六十七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七章中藥的劑量與用法1.用量的含義:用量的含義:用量,稱為劑量,一般是指每一味藥的成人一日量,也有的是指在方劑中,藥與藥之間的比較分量,即相對劑量。第六十八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確定用量的依據確定用量的依據: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即藥物方面、應用方面與患者方面。具體內容如下:一、藥物方面藥材質量:藥材品質優(yōu)良者藥力充足,許多“道地藥材”如川黃連、廣木香、東北細辛、云南三七等,用量勿須過大;品質次者藥力往往不足,用量可加大一些。如果是偽品,加大劑量不僅無效,可能還有害。第六十九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藥材質地:一般來說,質地較輕的花、葉類藥材如番瀉葉、月季花等,用量宜輕(無毒類藥材一般用量為3—l0g);質地較重的金石、貝殼類藥材如石膏、石決明等,用量宜重(無毒藥材一般用量為10—30g);鮮品藥材,如鮮地黃、鮮石斛等一般用量也較大(無毒藥材一般用量為30—60g)。第七十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藥物性味:藥性較弱、作用溫和、藥味較淡的藥如茯苓、白茅根等,用量可稍重,藥性較強,作用強烈,藥味較濃的藥如干姜、肉桂等,用量則宜輕。有毒無毒:無毒藥用量變化幅度可稍大,有毒藥應將劑量嚴格控制在安全范圍內。第七十一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二、應用方面方藥配伍:一般無毒藥物單味應用時,用量可較大,入復方應用時,用量可減少。同一藥在復方中作主藥時,一般較之作輔藥時用量較重。劑型:多數(shù)藥物作湯劑時,因其有效成分多不能完全溶解,特別是一些非水溶性成分含量較高的藥材,故用量一般較之作丸、散劑時的服用量為重。第七十二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用藥目的:臨床用藥時,由于用藥目的不同,同一藥物的用量可不同。如厚樸在大承氣湯與小承氣湯中的用就不一樣,前者用15g,后者用6g,又如檳榔,用以消積、行氣、利水,常用劑量為6~15g,而用以殺姜片蟲、絳蟲時,即須用到60~120g。再如洋金花,如用以止咳平喘或止痛,一般只用0.3~0.6g,每日量不超過1.5g,但若用作麻醉藥時可用到20g。即使是利用藥物的同一功效,也可能因為用藥目的不同而使用不同劑量。如瀉下藥牽牛子,同是用以瀉下,用以通便導滯,用量宜輕,若用以峻下逐水,則用量宜重。第七十三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患者方面年齡大?。河捎谛荷眢w發(fā)育尚未健全,老年人氣血漸衰,對藥物的耐受力均較弱。特別是作用峻猛,容易損傷正氣的藥物,用量應低于青壯年的用藥量,即使是使用補益藥亦應如此。小兒五歲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六歲以上可按成人量減半用。但對有毒的藥物應按體重計算。性別:對于一般藥物,男女用量區(qū)別不大,但婦女在月經期,妊娠期,用活血祛瘀通經藥用量一般不宜過大。第七十四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體質強弱:體質強壯者用量可重,體質虛弱者用量宜輕,即使是用補益藥,也宜從小劑量開始,以免虛不受補。病程長短:一般來說,新病患者正氣損傷較小,用量可稍重,久病多虛,用量宜輕。病勢輕重:一般來說,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如急腹癥患者,一日可以2~3劑;病緩病輕者用量宜輕,如許多慢性病只能緩緩取效,不能急于求成。如病重藥輕,藥不能控制病勢,若病輕藥重,藥物也會損傷正氣。第七十五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確定用量的依據在確定藥物劑量時,除應注意上述因素外,還應考慮到季節(jié)、氣候及居處的自然環(huán)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第七十六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有毒藥、峻猛藥及某些名貴藥的用量有毒藥、峻猛藥及某些名貴藥的用量:馬錢子:內服劑量,0.3-0.9g。樟腦:內服劑量,0.1-0.2g。蜂房:內服劑量,1.5-3g。蟾酥:內服劑量,0.015-0.03g。輕粉:內服劑量,0.1-0.2g。砒石:內服劑量,0.002-0.004g。第七十七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雄黃:內服劑量,0.3-0.9g。硫黃:內服劑量,1-3g。膽礬:內服劑量,0.3-0.6g。瓜蒂:內服劑量,0.3-1g。甘遂:內服劑量,0.5-1g。大戟:內服劑量,0.5-1g。第七十八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芫花:內服劑量,0.3-0.6g。巴豆:內服劑量,0.1-0.3g。牽牛子:內服劑量,1.5-3g。烏頭:內服劑量,1-2g。麝香:內服劑量,0.06-0.1g。牛黃:內服劑量,0.2-0.5g。珍珠:內服劑量,0.3-1g。第七十九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中藥的應用方法入藥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沖服)用法,是指中藥的應用方法,內容十分廣泛。例如中藥的給藥途徑、應用形式、入藥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沖服)及服藥方法(服藥的時間)等第八十頁,共八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中藥的應用方法應用形式:無論從什么途徑給藥,都需要將藥物加工制成適合醫(yī)療、預防應用的一定劑型。傳統(tǒng)的中藥劑型,有供口服的湯劑、丸劑、散劑、酒劑、滋膏劑、露劑;供皮膚用的軟膏劑、硬膏劑、散劑、丹劑、涂擦劑、浸洗劑、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