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工程路基接口施工方案_第1頁
鐵路工程路基接口施工方案_第2頁
鐵路工程路基接口施工方案_第3頁
鐵路工程路基接口施工方案_第4頁
鐵路工程路基接口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路基接口施工方案蓋板式電纜槽一般地段安裝I型電纜槽,電纜槽在外側壁及隔板底部各設一泄水孔,孔徑50mm;需設置接地端子的位置安裝II型電纜槽,在內側壁設置接地端子及其引線預留孔,孔徑70mm;在通信、信號線纜需從電纜槽引出的位置設置III型電纜槽,內側壁設置通信、信號線纜引出電纜槽預留孔,孔徑80mm。電纜槽每節(jié)預制長度為1m。泄水孔縱向間距為1m。通用圖號頁碼:通路(2008)8401-08~10施工方法:1)、電纜槽安裝時應采用機械在無水條件下切除基床表層級配碎石,切除范圍至電纜槽內側壁以外5cm。切除后于槽底鋪設透水礫石或碎石,碎石頂部設2cm厚的M7.5水泥砂漿找平層后安裝電纜槽,電纜槽安裝完畢后采用C15混凝土回填內側基坑并及時施工槽外混凝土護肩。電纜槽與接觸網立柱、聲屏障基礎間縫隙采用M7.5水泥砂漿或C15混凝土灌實。2)、電纜槽一般采用機械或人工吊裝。蓋板式電纜槽節(jié)間采用M7.5水泥砂漿勾縫,整體式電纜槽槽節(jié)對接時應在接口處涂抹瀝青。過軌通信、信號、信息過軌管采用內徑100mm熱浸塑鋼管,接觸網過軌采用內徑120mm非磁性管。電力過軌采用內徑100PVC-C(或CPVC)管。通用圖號頁碼:通路(2008)8401-39施工方法:1)、過軌管埋設應在基床底層填筑到設計標高后經過觀測沉降已經滿足設計要求后(預壓土卸載后)進行。2)、過軌管施工采用人工或機械挖槽,槽底鋪設C15混凝土基礎,厚度不小于10cm。3)、路堤地段,應在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層頂面后埋設;4)、路塹基床表層換填地段,應在基床范圍內原狀巖(土)挖除后埋設;基床表層以下的基坑應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以后再施工基床表層級配碎石;5)、路塹基床表層不換填地段的硬質巖石,應在路塹施工至路基面高程后埋設,基坑內全部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6)、電纜井的類型按按照過軌管的數量選擇。具體型式見通用圖號:通路(2008)8401-18~29接觸網基礎接觸網立柱位于電纜槽內側,立柱內側邊緣距線路中心不小于3.0m,立柱基礎寬70cm。通用圖號:圖紙未到施工方法:接觸網基礎在基床表層級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采用鉆機一次成孔,孔內灌注鋼筋混凝土的施工,頂部預留法蘭盤接口。聲屏障基礎設置聲屏障地段,聲屏障位于電纜槽外側,具體布置時,應注意確保路基面排水順暢。通用圖號:通環(huán)(2008)-8322施工方法:1)、聲屏障基礎施工在基床底層填筑完成后,查清路基上各類管線的位置;2)、依據聲屏障基礎尺寸及在路肩的位置切割開槽。切割開槽時做好排水處理,嚴禁浸泡路基。3)、在基底鉆孔,成孔后埋設Φ22HRB335錨桿鋼筋,錨孔注漿材料應采用強度等級不低于M30水泥砂漿,采用孔底注漿法,當砂漿強度達到80%后,方可進行后序施工;4)、基礎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且檢測合格后方可拆模,進行后序施工;5)、聲屏障基礎每20m設置一個伸縮縫;6)、單元安裝前應對基礎頂面進行找平,安裝過程中必須保證單元板表面清潔,不得破損,且偏差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7)、吸聲板安裝應滿足平整、美觀等要求,同進防止被污損。施工注意:在與電纜井重復設置地段,聲屏障基礎埋設的水平位置和深度結合電纜井的結構尺寸作適當的調整。貫通地線貫通地線及引接線均采用銅當量為70mm2的環(huán)保、耐腐蝕專用地線。通用圖號頁碼:通路(2008)-8401-48施工方法:1)、路堤、地質路塹區(qū)段,貫通地線在信號電纜槽下,距基床底層頂面0.3m~0.4m處敷設;2)、石質路塹地段,貫通地線設于信號電纜槽下約0.2m;3)、設有聲屏障地段,貫通地線水平位置不變,深度應置于聲屏障基礎以下0.2m處;4)、設U型槽地段,貫通接地銅纜敷設于線路一側封閉路塹外1.0m,原地面以下1.5m位置。封閉式路塹地段貫通地線設置圖封閉式路塹地段貫通地線設置圖接地端子及引接線接地端子設置位置同接觸網支柱位置。對應于每個接觸網基礎位置處的電纜槽靠近線路側的內側壁設置一個接地端子,接地端子采用路基“L”型接地端子,直接灌注在信號電纜槽線路側的豎墻上,引接銅纜伸出電纜槽長度應不小于30cm,詳見II型電纜槽圖。接地端子前方為M16螺栓孔及配套的螺栓。采用不銹鋼制造,不銹鋼與圓鋼的焊接應在出廠時完成,不得在施工現場焊接;接地端子通過一根引接線與貫通地線連接。路肩鋼護欄、封閉路塹需要接入綜合接地系統(tǒng)。每100m鋼欄桿采用引接線接入電纜槽內接地端子,對應的電纜槽蓋板預留引接線接入孔,沿線路方向寬5cm,垂直電纜槽方向長為10cm。每段封閉路塹長18m,每100m左右作為一個單元。與貫通地線等高處,每個單元內,U型槽立壁內側N3-1鋼筋在伸縮縫處保持連接,作為縱向貫通筋。邊墻對應位置處設置的N3-2鋼筋與N1-3鋼筋連接,電纜槽內接地端子與底板接地端子通過引接線連接。工藝流程圖:施工注意事項(一)貫通地線的埋設工序和工藝要求1.路基填筑并壓實至高于貫通地線埋設深度約60mm高程的同時,預留出60mm深,寬度略大于貫通地線直徑的小槽,以敷設貫通地線;先向小槽內回填40mm粒徑不大于5mm的土壤,敷設貫通地線,再次回填40mm粒徑不大于5mm的土壤后,進行人工夯實;人工夯實后,必須在小槽上方覆蓋不小于100mm,粒徑不大于5mm的土壤,才能進行正常的路基填筑和機械壓實作業(yè)。2.貫通地線引接線采用與貫通地線相同的工序和工藝埋設;施工邊坡防護前,將引接線埋設于邊坡防護層下并與電纜槽中的接地端子的引接線連接。3.貫通地線與貫通地線引接線需與路基同時施工,接地引接線施工期間平行施工面,接入接地端子后,接地引接線不得外露。后期邊坡加固和修整時,將引接線埋入護坡和護肩內。4.設置聲屏障地段和無聲屏障地段的貫通地線埋深不同,局部存在電纜井地段的貫通地段的埋深與其它地段的也不相同,施工時應結合填土施工進度及時埋設,并平順過渡。5.鋼筋與鋼筋間以及鋼筋與鋼架間的連接采用焊接工藝。6.貫通地線的接續(xù)、“T”型引接、引接線與接地端子間的連接采用2個銅質“C”型壓接件進行連接,壓接壓力不小于12t,并且地下連接處應采取防腐措施;其他接地連接采用栓接。7.當立交框構地段洞頂沒有填土時,貫通接地銅纜設置于信號電纜槽內,通過電纜槽底部預留的直徑不小于0.1m的孔洞與相鄰路基地段埋設于電纜槽下部的貫通接地銅纜相接。(二)電纜槽及電纜井1.Ⅱ型電纜槽安裝固定前應將貫通地線引接線與接地端子可靠連接。處于封閉式路塹地段的Ⅱ型電纜槽,因基床為混凝土,無法再次開挖,采用預澆管路的方法,將分支銅纜引入,與接地端子相連接。2.路基地段電纜槽,應與橋梁上、隧道內的電纜槽平順連接。3.電纜井位置若與接觸網柱基礎、聲屏障基礎等相互干擾時可作適當調整。4.上下邊坡電纜槽所在側以無線、信號、接觸網、變電等專業(yè)房屋所在側為準,施工前應與現場專業(yè)設計人員確認之后方可進行。電纜槽應與邊坡防護措施綜合考慮,同步施工。5、電纜槽(井)施工及過軌管埋設按設計要求的位置、形狀、尺寸與線下工程同步施工,不得因其施工而損壞、危及路基的穩(wěn)定及安全。6、電纜槽(井)泄水孔內埋設鍍鋅鐵絲網以防鼠類等小動物進行,鐵絲網安裝位置要準確,同時電纜槽(井)施工完成后應保證泄水孔排水順暢。7、路橋連接處過渡電纜槽應平順連接,彎曲角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三)防止附屬設備埋設對路基本體干擾的工程措施1.路基上附屬設備較多,應嚴格按照施工先后次序施工,避免二次開挖,對路基結構造成損害。2.電纜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