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其二左思注音版-詠史(其二)-左思-閱讀答案鑒賞賞析_第1頁
詠史其二左思注音版-詠史(其二)-左思-閱讀答案鑒賞賞析_第2頁
詠史其二左思注音版-詠史(其二)-左思-閱讀答案鑒賞賞析_第3頁
詠史其二左思注音版-詠史(其二)-左思-閱讀答案鑒賞賞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詠史其二左思注音版|詠史(其二)|左思|閱讀答案鑒賞賞析

詠史(其二)

(晉)左思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張①籍舊業(yè),七葉珥漢貂②。馮公③豈不偉,自首不見招。

注:①金張,指金日磾和張湯兩家族,是漢代兩大權貴。②七葉,七代。珥,插。漢貂,漢代侍中官冠旁插貂尾為飾。③馮公,指馮唐。

(1)這首詩借“詠史”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象?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2)這首詩可分為三個層次,每四句一層。請簡要分析詩中三個層次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4分)

答案

(1)揭示了世族權貴依仗祖業(yè)竊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雖有才能卻只能屈居下位的社會現(xiàn)象,表達了對這種現(xiàn)象的強烈不滿和批判。

(2)第一層以比興起筆,用“松”和“苗”來比喻因“地勢”不同而帶來的不平等狀況,形象化地引領全詩;第二層是全詩的核心,直接揭示“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會現(xiàn)象,并指出這種現(xiàn)象“由來非一朝”;第三層則通過“金張”和“馮公”兩個事例正反對比,具體說明上面現(xiàn)象的存在,并批判它的不合理性。

【賞析】

這首詩寫在門閥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為出身寒微而受到壓抑,不管有無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據(jù)要位,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晉書·劉毅傳》)的不平現(xiàn)象。“郁郁澗底松”四句,以比興手法表現(xiàn)了當時人間的不平。以“澗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僅有一寸粗的山上樹苗竟然遮蓋了澗底百尺長的大樹,從表面看來,寫的是自然景象,實際上詩人借此隱喻人間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會內(nèi)容。形象鮮明,表現(xiàn)含蓄。中國古典詩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詩之前,如劉楨的《贈從弟》;在此詩之后,如吳均的《贈王桂陽》,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內(nèi)涵是十分豐富的。

“世胄躡高位”四句,寫當時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據(jù)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卻沉沒在低下的官職上。這種現(xiàn)象就好像“澗底松”和“山上苗”一樣,是地勢使他們?nèi)绱耍蓙硪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詩歌由隱至顯,比較明朗。這里,以形象的語言,有力地揭露了門閥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現(xiàn)象。從歷史上看,門閥制度在東漢末年已經(jīng)有所發(fā)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對門閥統(tǒng)治起了鞏固作用。西晉時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繼續(xù)實行,門閥統(tǒng)治有了進一步的加強,其弊病也日益明顯。段灼說:“今臺閣選舉,涂塞耳目;九品訪人,唯問中正,故據(jù)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即當涂之昆弟也,二者茍然,則蓽門蓬戶之俊,安得不有陸沉者哉!”(《晉書·段灼傳》)當時朝廷用人,只據(jù)中正品第,結果,上品皆顯貴之子弟,寒門貧士仕途堵塞。劉毅的有名的《八損疏》則嚴厲地譴責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實,務依黨利;不均稱尺,務隨愛憎。所欲與者,獲虛以成譽,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強弱,是非由愛憎。隨世興衰,不顧才實,衰則削下,興則扶上,一人之身,旬日異狀,或以貨賂自通,或以計協(xié)登進,附托者必達,守道者困悴,無報于身,必見割奪;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暨時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時,實為亂源,損政之道一也。”(《晉書·劉毅傳》)這些言論都反映了當時用人方面的腐敗現(xiàn)象。左思此詩從自身的遭遇出發(fā),對時弊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金張藉舊業(yè)”四句,緊承“由來非一朝”。內(nèi)容由一般而至個別、更為具體。金,指金日磾家族。據(jù)《漢書·金日磾傳》載,漢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內(nèi)侍。張,指張湯家族。據(jù)《漢書·張湯傳》載,自漢宣帝、元帝以來,張家為侍中、中常侍、諸曹散騎、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張氏,親近寵貴,比于外戚”。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馮公,即馮唐。他是漢文帝時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長這樣的小官。這里以對比的方法,表現(xiàn)“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體內(nèi)容。并且,緊扣《詠史》這一詩題。何焯早就點破,左思《詠史》,實際上是詠懷。詩人只是借歷史以抒發(fā)自己的懷抱,對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無情地揭露和抨擊而已。

這首詩哪里只是“金張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